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2024-04-13

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共14篇)

篇1: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我和我的爷爷奶奶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六年级5班 李姗明 指导教师:李化云

枫叶红了,树变老了,小草尽情沐浴在秋风的怀抱中……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屋外,落叶飘飘,每一片落叶都刻满生命的文理,而每一片落叶,都像我那和蔼的爷爷奶奶……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回爷爷奶奶家,奶奶将我搂在她温柔的怀抱里,给我讲“凿壁偷光”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匡衡,他很好学,他家里买不起灯,只能在墙上凿个洞,借用隔壁邻居家的灯光看书。”

奶奶边讲边抚摸着我的头发。年幼无知的我对奶奶说“我长大了也要像匡衡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奶奶听了,笑着对我说:“嗯,只要努力学习,你就可以像他一样了。加油哦!”

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来都是做一个正直的人,不做亏心事。他经常教育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也不能做一个浪费粮食的人哦!”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听着窗外的小鸟又在唱歌,我又一次想到爷爷奶奶,想到爷爷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花白的两鬓;想到奶奶弯着腰在做家务……我心里不禁一阵酸:他们虽然辛苦,但是还为这个家付出着、劳动着。于是我有想到爷爷跟我抢电视看的情景:

星期六,我在家里看电视,爷爷突然笑着走来,顺手拿了遥控器,将动画片换成了新闻。爷爷笑着说:“哈哈,今天的新闻真好看呀!”正看到精彩之处的我,突然被爷爷换成新闻,爷爷还这样说,真过分!我气急败坏地说:“爷爷你干什么呀?我还没有看完呢!”爷爷又说:“给我看一下吧,我都好几天没看新闻了。”我们就这样吵了起来。爷爷终于把电视让给了我。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不应该和爷爷吵架,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只在呼吸间,短暂又脆弱,我们怎么舍得用吵架来伤害对方呢? 也就是这两位平凡的农民——我的爷爷奶奶,教会我认真读书,教会我不要浪费粮食,还教会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道理。我的爷爷奶奶——两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农民,我永远将他们铭记在心。

篇2: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六(1)班 杨泽焱 指导教师:张化萍 每家的孩子都一定有自己的爷爷奶奶,但有的孩子却没有都见过他们。像我一样,我爷爷在我父亲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也就只见过奶奶了,奶奶还很健在,我也就成为奶奶最疼爱的小孙女了。

我只在照片上看见过爷爷。爸爸跟我说爷爷年轻时响应新中国的号召,离开家乡,来到了边疆建设祖国,在云南的红河、文山等地修公路。那时,云南好多地方都没有公路,云南山大坡陡,又没有什么机械,条件艰苦。白天爷爷在工地上辛苦劳作,晚上住的是简陋的工棚。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爷爷踏踏实实做事,公公正正做人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影响着爸爸和我们一大家人。多年的辛勤劳作,让爷爷过早地患上了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这些可恨的疾病在爷爷刚退休三年后就夺走了爷爷的生命,让我也就没有见过爷爷。

奶奶在爷爷来到边疆的七年后,从老家来跟爷爷汇合,先在一个畜牧场放牛羊,后到道班上管养公路,辛勤劳作,并与爷爷养育了我爸爸等五姊妹。奶奶退休后一直住在丘北,奶奶做事勤劳认真,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奶奶家养了几只狗、一只鹅、许多鸡。每次去奶奶家,奶奶总会做一些一家子喜欢吃的菜,而自己喜欢的菜却总没做过。奶奶总是闲不住,每天都起得很早,去喂狗、喂鸡、喂鹅。就算生病了躺在床上动不了,也挂念着这些动物们,动物们似乎感受到了奶奶的关爱,都长得挺不错呢!奶奶很疼爱她的子女,在爷爷去世后,先后给我爸爸及叔叔、姑姑们成了家,一个人撑住了这个大家,奶奶更爱我们孙子辈,记得有一次,我的脚趾头受伤了,破了一个口子,流出好多血,我紧张极了,便大哭起来,奶奶听见了我的哭声,也很着急,马上把我扶进了屋里,我一边哭一边向奶奶诉说事情经过。奶奶一边安慰我,一边赶快用酒精帮我消毒,很快,奶奶又到屋外去找止血的蒿枝帮我敷上,我看着奶奶蹲下帮我擦脚,看见奶奶头上的白发,心里不禁难过起来。经过这件事情以后,我一看见奶奶,就想起那时奶奶体贴我、安慰我的样子。我爱奶奶!

篇3: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江南大地。爷爷用十几年敲糖攒下的两千多块积累,承包了村里的窑厂。这家已经倒闭多年的手工作坊,窑体坍塌、厂房破败,到处漏着雨。爷爷接手后,带领手下十几号制陶师傅,将窑厂整修一新。对制陶工艺一窍不通的爷爷,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经过一番努力,窑厂终于烧制出各种价廉物美的陶制品,然而销售却不太理想。于是爷爷一个人带着干粮,上萧山、跑绍兴,把酱菜厂、黄酒厂跑了个遍,产品终于开始供不应求。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腿脚也不好,却总是闲不住。和奶奶一起帮着爸爸妈妈干这干那,不让他动手,他还吹胡子瞪眼不愿意呢!

爷爷的创业史正是老一辈义乌人的吃苦耐劳的真实写照,他承载着义乌人的梦想。我也将传承这一精神,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知识,为我们国家的富强、义乌的持续繁荣而不懈努力。

篇4:听奶奶讲爷爷的故事

奶奶称这位老同学的夫人为冬梅小妹,冬梅小妹这个建议触动了奶奶的心,她决定拿起笔来写爷爷的故事。在家里,奶奶征求了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孙子的意见,孙子说:“写爷爷的故事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奶奶又问在读高中一年级的孙女,孙女说:“我很想读爷爷的故事!”得到大家的鼓励,奶奶便下定决心给我们讲爷爷的故事。

爷爷在世的时候,我们家里充满了欢笑和幸福。可是,从爷爷去天国的那天开始,悲伤就像是一片乌云笼罩着这个家,家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这乌云里滴下的雨水,这雨水不仅仅落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落在每个人的心里。奶奶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爷爷住过的套间里,以泪洗面。在那些日子里,奶奶回想了很多的往事,特别是爷爷的风雨人生。爷爷勤奋好学、豁达包容、乐观幽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更热爱家人。爷爷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一年的写作,《爷爷的故事》终于写出来了,这是奶奶给爷爷的特别礼物。

我初次读到《爷爷的故事》这本书,不禁想起了以前从影视里看到的英雄人物,觉得英雄是神一样的人物。读到爷爷的故事后,我突然发现英雄也可以是平凡的人的。我们的爷爷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计,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我想,爷爷的一生便是倜傥的一生。

在爷爷倜傥的一生中,他有过太多的坎坷。“人生几多未了事,都付梦魂病榻中”,这是爷爷写的两句诗歌,我看到的不是失望,而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从国家困难时期开始,爷爷便开始遭受病痛的折磨,从此爷爷的一生一直被病魔缠绕。但是爷爷从未倒下去,肝脏肿大,却很开心地去从事领导安排的工作;心脏病需要反复手术,还可以在病床上安心地读书、写字,甚至和医生调侃;脑溢血后肌张力等指标均被鉴定为0级,只能是个有意识的植物人,在病床上、轮椅上度日,依然可以坚强地从病床上站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爷爷,一个坚强、乐观的爷爷。

爷爷在病中多由奶奶照料,奶奶的勤劳和细心,让当时爷爷的很多病友都羡慕。而在听完奶奶讲述她和爷爷的小家故事之后,我为那个年代所独有的爱的表达方式所感动。爷爷一直在用自己的包容和幽默调和这个家,而奶奶则用自己的勤劳和细心照顾这个家。

爷爷去世以后,奶奶不想让爷爷像流星那样,只有璀璨的瞬间,而是想让爷爷的那种乐观、坚强、善良的精神永远活在全家人的心中,代代相传,直到永久。因此“爷爷的故事”首先是属于家庭的,属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的英雄的;它也是属于社会的,属于所有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着的人的;它也是属于历史的,属于那些把青春献给祖国的革命事业,现在却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人的。

就在前些日子,我去奶奶家时发现,爷爷的相片依然挂在雪白的墙壁上。照片里爷爷笑得很灿烂,可是听奶奶说那个时候,爷爷早已经被病痛折磨了许多年。在面对人生的不幸的时候,爷爷选择了微笑,这是所有的选择中最简单也是最困难的,说简单是因为爷爷天性乐观、坚强;说困难是因为爷爷久居病榻,身心都遭受着长期的折磨。

爷爷的精神应该留在我们中间,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感谢奶奶给我们深情地讲爷爷的故事。《爷爷的故事》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在这些故事里,有爷爷对家人的挚爱,也有爷爷奋斗的轨迹,有爷爷的执着,有爷爷的坚强,有爷爷的乐观,也有奶奶的泪水和我们对爷爷的思念。

爷爷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奶奶也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爷爷和奶奶的精神将在我们的心中永存不朽,代代相传。爷爷大名杨希晓,奶奶大名李家新。

篇5:关于爷爷的故事:爷爷和我谈冰雹

爷爷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很喜欢研究天气。他曾经告诉我,天气有很多种,连雨也分小雨、中雨、大雨……他最喜欢冰雹。今天,爷爷和我谈起了冰雹,冰雹是在夏天那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天气中发生的。太阳将水分蒸发后飘上了蓝天,成了像一块块软软的棉絮,像万顷碧波中的浪花,像棉花糖一样的白云,白云中的水分太多时就会下沉,成了下雨。雨在上空可能会遇到“冷空气”那位大将的袭击,雨成了冰块就下起了冰雹,但有时会是雪花。冰雹有时像30只蚂蚁那么大,有时像瓶盖,又有时像鸡蛋……可是冬天为什么不会下冰雹?冬天冷空气不是更多吗?因为冬天的空气中水分不多,所以没有冰雹。“冰雹有多冷?冰雹看得见吗?”我问。于是爷爷答应带我见见冰雹。

今天,爷爷和我谈冰雹,冰雹好神奇!

篇6:我和我奶奶的作文

先说说我吧。我是一个活泼、自信、快乐的小男孩,我身上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故事呢,这里就讲讲我的电脑故事吧。

有一次,奶奶要去我叔叔家办事,我想,正好可以去叔叔家玩电脑啦。可是,又来了一个电话。奶奶一接,只听手机里传出“不要来了,事情已经办好了”的声音。我心里顿时万分失落,难过得大哭了起来。奶奶说:“真是拿你没办法。”她只好带我去叔叔家让我玩电脑了。

嘿,讲了那么长时间了,也应该讲讲我奶奶了。

我奶奶也像刚才斯老师说的那条变色龙。她好的时候对我很好,坏的时候会一脸不高兴。有一次,我考试考了99分,奶奶陪我到好味当买了鸡米花,还给我买了陀螺。还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误,她脸色一变,吓得我从五楼跑到了一楼。

篇7: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

“哈哈哈,当初我之所会选取这个糟老头是因为我喜欢他的老实和实在。”这句话从奶奶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奶奶是显得多么的自豪与幸福!

爷爷今年八十四的高龄与奶奶足足相差了十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俩之间的恩爱。爷爷在年轻的时候以前结过一次婚,但后面因为某些原因最后以离婚收场,在往后的几年里面爷爷遇上了奶奶,他们俩是经过他人介绍而认识的,但是在婚后的日子里面爷爷和奶奶也经常吵架拌嘴,但是结果总是以爷爷失败而告终。

记得小时候,奶奶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惦记着爷爷,小到吃个水果都会本能地把爷爷那一份准备好,家中的事务都由奶奶一手包揽。爷爷只习惯吃奶奶做的饭菜,奶奶也懂得爷爷需要的.东西,有时候只要爷爷做了一个动作奶奶立刻就明白下一步爷爷要干什么,在他们俩的人生当中双方都已经彻底地融入了对方的生活和习惯,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

爷爷年轻时是广州市里面的第一批考取电工证和拿到会计证的工人,所以爷爷自己攒了点钱给奶奶买了一辆自行车,让奶奶骑着自行车到菜市场买菜做饭,爷爷也会每月把必须的工资上缴到奶奶手中,但是爷爷会自己私藏一些给我当做零花钱,所以在小时候我相对于别的小孩来说零花钱是相当的充足。每一天爷爷去上班时,奶奶都会准备好热乎乎的早餐,有时候爷爷会说上几句:“怎样又是这个阿?”,然后奶奶就气冲冲地说:“你别吃!”但是最后爷爷还是把奶奶的早餐吃的一干二净。

在今年爷爷庆生的时候,我说帮你们俩拍上一张照片,结果奶奶说道:“谁要和这个糟老头拍,丑死了。”爷爷就坐在一旁看着电视不理睬奶奶。最后奶奶回去房间拿出小镜子梳理着头发说:“来,还是帮我和爷爷照一张吧!”爷爷还是无动于衷,明显爷爷明白奶奶的脾气和性格,最后爷爷和奶奶面带微笑地照一张他们满意的照片。

爷爷和奶奶他们俩都告诉过我,他们也是经常吵架,不管大事小事,但是最后都是有一个站出来退一步或者道个歉,大家相互包容相互扶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看待一件事情的对错才能够更好的相处。

篇8:爷爷奶奶的爱情

14岁, 我在记忆里拼命搜索我十四岁的印迹, 可是除了课堂里的打闹, 灯下做作业的身影, 还有那家乡路上洒满一路的桐籽花香, 我再也不能记起片断。而她, 却已嫁为人妇。想像里, 14岁的新娘, 还是稚嫩青涩, 眼里扑闪着未知的茫然与恐惧, 尚未发育完全的身子, 还应是在娘怀里撒娇的小女孩啊!可是, 她却即将面对一个陌生的家和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今后的岁月会如何向她展开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只能从电影电视书刊杂志上复制的情节来想像当年的光景。

我在心里想像着70年前。而眼睛里看到的她, 已垂垂老矣。台阶上, 她坐在一辆破旧的轮椅里, 头发已花白。头发是他理的, 有些坑洼, 像是早年他们翻种过的地。一张蜡黄憔悴菊花满开的脸, 松弛的皮肤快要挂不住骨。那对眸子, 曾经的清亮明媚, 如今已混浊不堪, 甚至有些呆滞, 当它望着你, 你已经感觉不到那是眼睛。那贾宝玉还真是恶毒, 把个好好的珍珠硬是说成了死鱼珠子。她嘴巴不时的嚅动着, 还有清涎从合不扰的嘴角流下来。身上盖了层灰灰黑黑的棉被, 放在扶手上的手不时的抖动着, 有人经过身边, 却又会尽力举起在空中徒然的划几下, 似乎想留住些什么。

天气好的时候, 他会推着轮椅和她去散步。早些年, 她神智还清楚的时候, 在路上遇到熟人, 他向她介绍谁谁谁时, 她还会努力地咧开嘴, 给个笑的意思。见有小孩子, 眼里会闪动一瞬慈爱的光芒。这些年, 她越发不清楚了, 也不认识谁了, 吃饭也不知道饱足, 睡觉也不挑时候, 大小便全拉在身上。活着的意义, 也只剩下张口与闭口了。他也还是会带她去散步, 我总是很客气地叫着老人。因为年轻, 所以衰老对于自己还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我从不曾仔细去描画自己老去的样子, 虽然偶尔会愤世嫉俗怨恨这日子怎么老长老长, 恨不能一夜白头。看到他们的时候, 心里并无多大感想, 过了就过了, 毕竟, 他们走完的人生, 不可能在我的身上再现。老人间或会叫住我, 向我诉说, 昨晚她又闹了一宿, 我也没休息好, 你在医院方便的话给我带点安定回来吧, 回头给钱你。我总是答应得好好的, 也常常因为记性坏的缘故, 忘了这档子事。不过, 还是会给她买, 钱却照常不收。也碰到好几回, 看见他在父亲面前唠叨:“我也老了, 走不动了, 你娘这身子越发重了, 只怕要弄个帮手来才能扶得动, 这屎尿都拉在身上, 我也洗不动了”, 父亲这时, 总也是一脸的无奈。他们一生养育了三儿三女, 如今早已是分家各自独立, 枝繁叶茂, 个人有各自的天地。于是, 召开了家庭会议后, 决定由最小的姑姑来照顾两老, 每个儿子负担两百元。父亲总也叫我们几个孙辈去老人房中坐坐, 我们常嘴上应酬着, 心里却老大不愿意, 知道那房里充斥着的怪味儿让人受不了, 老人房里堆着的陈旧杂物, 是酷爱收拾的我难以忍受的。况且我们又能和他们说些什么呢?虽然明白, 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 可当它真真切切的映照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却都厌恶了, 逃避了。

这几日, 她几乎滴水未进, 粒米未吃了。父亲看过了之后, 和两个兄弟交了底, 这年, 怕是难过了。家里的亲戚走动勤了些, 还央我给弄几瓶能量液体给吊上, 尽尽人事吧。昨日里, 我给她吊水, 瘦骨嶙峋的手, 青筋凸现。打针的时候, 她的大拇指还温热地挨了挨我的手。我知道她的痛苦, 我知道她浑浊的眼睛在看我。打完针, 固定好针头, 我看见他轻轻地把她的手拢进被里, 被里早有灌好热水隔了纱布的热水袋, 掖好被子, 我看见他慢慢地脱掉鞋子, 爬上了床, 在她的身边躺下, 头并着头, 手不停地摸着她那松弛的脸, 摩挲着, 眼角泪花闪烁。我无声地站在他们床边, 那一刻, 心底里泛起一阵酸楚和感动。七十年的夫妻啊, 同进同出, 从少年走到暮年, 如今, 临到分手了, 还是不忍。或许他们之间, 存在过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 又或者, 在他们心里, 早已成了兄妹, 日子只是他们相扶相携必得共同渡过的页页黄历, 当年华老去, 彼此相伴的信念已成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无人处, 他是否还会对她念叨, 问她的问题最终还是由他自己来回答, 也还会在厌烦时大声地斥责她, 也会在黑夜里无言对坐, 从她那空洞的眸子里找寻往日恩爱的画面吗?这一切, 我都不能知晓了。少来夫妻老来伴, 年轻如我, 常常讨厌别人在眼前晃来晃去, 一个人非常享受独处的乐趣。我觉得, 爱与孤独, 应是人人都应承受的底线。可是那一刻, 我非常不确定, 当我如她一般时, 是否会有爱人抚摸我备受摧残的脸?不免有些戚戚然了。

据父亲说, 他们两人感情非常好, 也许是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 有些偏颇。但是, 我也愿意理解那是因为儿女太多的缘故, 总也是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崇尚古典式的爱情, 凄美的爱情, 甚至于偏执狂似的固守于绝望的爱情。我始终认为, 悲剧式的梁祝与罗密欧茱丽叶似的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爱情, 凡是能修成正果的感情到了最后已经不成其爱了。我认同了张爱玲的话“婚姻不过是长期的合法的卖淫”。看着我们周围的年轻夫妻, 表面上还可以, 可一深入了解, 没有几个对自己的婚姻是满意的, 听得最多的便是“凑合”二字。从前的人, 为了感情可以放弃许多, 条件, 工作, 现在的人, 为了后者而放弃一段情是常事。80年代, 人们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90年代人们说“找个爱我的人做丈夫, 找个我爱的人做情人”, 进入21世纪, 人们热衷的是天亮之后说分手的“一夜情”。真是古语里所说的“饱暖思淫欲, 饥寒起盗心”吗?是什么让我们不知麋足, 是什么让我们心生厌倦?真是生活好了、富裕了的原因?因为害怕伤害就不敢过多的投入感情, 因为脆弱, 总是把许多附属条件放在感情的前面。有科学举证, 爱情不过是一场激素的分泌, 它有喷涌的一天, 也会有消弭的一刻。那么, 从前的人, 依靠什么信念来维持婚姻?而现在的我们, 又将如何去面对未来?

年轻的时候, 爱情最炽热时, 常常会说, 离不开了, 活不了了。西式的婚礼誓词里也常常夹带生老病死永不相弃这样的话。可现在, 人们都已经心照不宣地认定那只是幼稚的套话, 有谁还会溺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呢?沧海后面还是沧海, 巫山后面还有巫山, 他与她的爱情, 是因为物质条件所限得以保全从一而终吗?我但愿这不是唯的一因缘。

现在, 我站在长沙最繁华的火车站广场, 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不少的情侣, 大多数的女孩子手里都有花, 那没有花的怕也是要到花店去的。他们经过我的身边, 我可以感受得到幸福与甜蜜。在玫瑰香飘满整个城市的时候, 我但愿他们十指扣得再紧些, 我但愿他们在享受情的浪漫与热烈时, 同时也多一点彼此理解与忍让迁就, 以两颗祈望天长地久的心, 共同珍惜此刻的曾经拥有。

篇9: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秦素萍奶奶和唐如浴爷爷是一对革命夫妻,这两位老人今年都88岁高龄了,但是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抗战往事讲得生动感人。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还与秦奶奶、唐爷爷一起互动,亲切交流,感同身受。唐如浴爷爷14岁就参加革命了,当了如皋县(今如东县)双岔北区儿童团团长,常跟新四军东进后当上武工队小队长的堂哥唐万余和当上民兵中队长的堂哥唐明扬去站岗放哨,巡逻、盘查与惩治汉奸。唐爷爷向我们讲述:“1943年7月1日晚上,如皋县全县统一行动——破竹篱笆!党组织县团、区队、游击队武装掩护。我们儿童团走在双北乡游击队最前面,到五里墩西边侦察,发现马路上没有敌人,随后我就随乡游击队大批人马边拆除边用火烧竹篱笆。当晚9点左右,串场河北岸从东到西,百里竹篱笆火光冲天,毛竹的爆炸声和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的打枪声交织在一起,似鞭炮齐鸣。这次火烧竹篱笆声势浩大,给日伪军以极大的震慑,也是苏中军民反清乡、反伪化斗争的重大胜利。”还有一次,县警卫团刘春山团长率部攻打五里墩敌人的碉堡。战斗中,唐如浴带领儿童团多人配合,给新四军送茶水、领民夫去抬伤员、给部队送情报、给乡干部送信等等,受到军地领导的称赞。1944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财训班学习时,唐如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才17岁。

秦素萍奶奶给我们介绍了他哥哥秦钟一(1927——1944)烈士的抗日事迹。新四军东进到秦素萍的家乡启东县志良乡无畏村(现合作乡)以后,她们家就成了新四军苏中四分区、东南县级机关及民运工作干部的落脚点。在新四军民运工作干部的教育启发下,1942年15岁的秦钟一参加了革命,成为乡农抗会和民兵组织的骨干,积极投入了“二五减租”的群众运动,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初,16岁的秦钟一被任命为乡指导员,面对日寇的烧杀抢掠和清乡、扫荡,秦钟一领导乡民兵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战友们一起,先后对日军打过5次伏击战,20次麻雀战。他们还配合新四军部队,多次深入敌人据点,张贴抗日宣传标语,散布规劝书等,以动摇日伪军心,瓦解敌人的士气。并开展锄奸、反伪化、反编保甲等运动,搞得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秦钟一和无畏乡民兵游击队,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3月11日,秦钟一在赴区委开会的途中,中了敌人的埋伏,左胸中弹负伤,落入敌手,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3月18,秦钟一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17岁……

秦奶奶说到这里伤心地流下了热泪,少先队员们对杀害秦钟一烈士的日寇也表示了极大的义愤。

秦奶奶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我们回忆历史、缅怀先烈,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唐如浴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你们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四好”少年!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参加队日活动的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抗日老战士的殷切期望,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成为新一代的“顶梁柱”!

篇10:奶奶和我作文

在那个静谧的夜晚,我没有入睡。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已经翻涌起记忆的浪花了。在我还刚五、六岁时,父母因为开店铺的缘故,我每天放学都在奶奶家吃饭。那时奶奶还刚七十出头,身子骨还比较硬朗。她夏季喜欢随身带着一把破旧的`蒲扇,这样看起来很有老人风度。

每当我放学回家,大汗淋漓的跑到奶奶家时,奶奶总是给我打扇。

“热不热啊!”

“热。”

那时奶奶家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因此房间里充满了古朴淳厚的自然气息,似乎现在还能依稀感觉。到了吃中饭时,奶奶很注意吃饭的礼仪,她很严肃地讲:“吃饭要左手端碗,右手的中指夹在筷子中间,用食指和大拇指来操控筷子;不准讲话,选菜,抓痒,不能用筷子在汤菜里乱搅;严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特别是不能浪费。”说了很多,不过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养成一个很规范的吃饭样子,我感到很愧疚。

奶奶很疼爱我这个孙子,每次吃饭都做了我最爱吃的煎鸡蛋。吃过后休息了一会,我已在书房里看书,一声尖锐的呐喊响起了:“石松,快来洗脸!”我极不情愿,因为在家里谁也没有饭后洗脸这个习惯。奶奶洗脸是很用力的,她先用毛巾在我的额头上来回猛擦一遍,之后是鼻梁,还有脸蛋,就连耳朵也“难逃此劫”,最后才是我有油渍的嘴巴。奶奶的洗脸是很到位的,并且每一擦都很用力,因此每次洗脸后都有些微微作痛。不过我最害怕的是奶奶马上就要给我涂护肤霜,这想起每次都让我喘不过气来。

篇11: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讲述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解放前夕的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对于全国解放就好象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敞亮了一样。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们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小文的邻居赵爷爷展示的图片吧。”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并且讨论教科书上的第5、6、7三幅图的意思。

通过讨论或由教师讲述明确: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病、瘟疫传播的途径,减少疾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当时的条件,人民政府逐步推行了对少年儿童预防天花、肺结核、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大脑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在城市里,开展了镇压恶霸和恶棍、打击流氓地痞、整顿社会治安的运动,使新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军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全国。而且人民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兴办学校,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学校学习。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了识字活动,对成人进行扫盲教育。

全班交流。教科书第41页“调查”的要求,“你的爷爷、奶奶在刚解放的时候有多大呢?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不是也有和赵爷爷一样的感受呢?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鼓励学生将采访中了解到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由于学生所得到的都是很具体的各案,所以很生动、很吸引人。但由于情况复杂,应当以自愿为分享交流的前提,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关,对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甄别,纠正错误。

篇12:我爷爷我奶奶的散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魇中醒来,抹了抹额头的冷汗,还有眼角残留的一滴泪。风,轻轻的撩起了窗纱。月,冷冷的俯视着大地。喧嚣的城市还在浑浑噩噩中沉睡。窗外,蛐蛐在墙角下,草丛里弹唱着单调的曲子。树叶在夜风中暧昧的摩挲着,沙沙的怪笑着。昏黄的路灯在树影下忽明忽暗,犹如墓地里的点点萤火。一阵凉风袭来,满身鸡皮疙瘩。故去近二十年的爷爷,居然在这 清清冷冷的中秋夜来到我的梦里……

说实话,我不喜欢爷爷。当然,他也好像没疼过我。在我的记忆中 ,爷爷是一个尖酸刻薄,脾气古怪的人。他一辈子没有哈哈大笑过,他一辈子也没有大声嚷嚷过。在旁人眼里,他绝对是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善良本分、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人。

可是回到家里,他立马就变了。横着眉,斜着眼,板着面孔,一边认真仔细的干活,一边嘀嘀咕咕,骂骂咧咧——“你这发鸡瘟的,到处拉血,旮旮落落都拉遍了!我打死你,打死你!”“你这发狗瘟的,转来转去讨人嫌,我打死你!打死你……”

然后抡起手中的扫帚恶狠狠的砸去。刹那间“咯-咯-咯、汪-汪-汪!”一阵阵尘土飞扬,鸡飞狗跳。每到这个时刻,大家的精神便绷紧了。小心翼翼收敛了笑容,闭上了嘴。因为紧接着,爷爷嘴里骂着的,肯定是家里某个他看着不顺眼的人了。“不中用的东西,只知道吃干饭,什么事都做不好!”

大多数时候大家都默不作声,各干各的活。偶尔奶奶听不下去了也会骂一句:“你嚼蛆!一天不嚼不舒服!”结果往往是爷爷可能骂的越发厉害,越发难听,也可能是不动神色的冲上去给奶奶一拳就走!小小的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总恨不得冲上去咬他一口才好!但是,我不敢。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的小孩只有小姑、哥哥和我。小姑只大我一岁多,俗话说“爹娘疼幺儿,爷爷疼长孙”。所以,小姑是那个被爷爷奶奶宠坏了的孩子。哥哥是那个被爷爷奶奶呵护的孙子。我,就是那个备受冷落和欺负的丑小鸭。

至今谈起往事,妈妈都会抹着眼泪说:“你这条小命几次都差点没了。怀你的那年,你爷爷要分家。分家的时候就给了我们七升米(一升大概一斤半),没有油。几个月的时间,我和你爸爸都没铁锅炒菜,只能吃坛子里的辣萝卜。你奶奶偷偷给过几勺油,几个鸡蛋。你生下来的时候,满头满脸都是疙瘩,瘦的像只猫,只看得见一双大眼睛在动。接生婆第一句话就说:‘这孩子难得养大啊!’你爸爸黑着脸把接生婆给撵走了,他自己剪了脐带。别人说半岁的孩子才能开荤,可你生下没几天,你爸爸就把外婆送来的老母鸡炖得烂烂的,就用老母鸡汤喂给你喝。月子里的你喝了几只老母鸡汤居然满头满脸的疙瘩不见了,脸色也好了。”每次听到妈妈的`叙说,我也觉得这小命还真够坚韧的。

再后来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修水库,幼小的我又差点一命呜呼。因为奶奶要做家务,要带着三岁的哥哥,两岁的小姑和不到一岁的我。哥哥调皮捣蛋,小姑娇生惯养,骄横跋扈。她一看到奶奶照顾我,立刻就满地打滚,嚎啕大哭。爷爷看到了,听到了,就会恶狠狠的咒骂。如果奶奶不及时放下我,去哄小姑,爷爷就可能在奶奶背后下黑手。就这样,可怜的丑小鸭长时间被尿片浸渍,大腿根烂的可以看见森森白骨。我发烧了,高烧。爹娘闻信赶回家,肝肠寸断。还好,经过舅爷爷的精心治疗,又活过来了,这些都是妈妈和二娘告诉我的。在我长大后再听到这些,看着她们不停的抹着穿越时空的眼泪,我总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不过,影响想必是存在的。

尽管不谙世事,但那双清澈的大眼睛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伤害,也许已经深深的烙在幼小的心灵。所以,我不喜欢爷爷,更不喜欢小姑。在这一大家子人中,小姑五官像极了爷爷,脾气秉性也像极了爷爷。

其实,爷爷也很可怜,他两岁就没了娘。村里老人讲了很多过去的故事。于是我知道很久很久以前,那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嫁给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曾祖父。在她怀第二胎的时候,男人骑着大马跑到别的女人家了。一时气愤,身怀六甲的她撇下两岁的儿子自悬东南枝。爸爸常说,我们的优良基因都来自于太奶奶。

爷爷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难怪他在外人面前和颜悦色,唯唯诺诺。爸爸常说:“你爷爷最是懦弱无能。五八五九年大饥荒,如果不是你奶奶漫山遍野挖野菜,半夜三更去农场偷萝卜白菜,这一家人都饿死了。你爷爷自己不敢去偷,还骂你奶奶。”当时不明白身材娇小,老实敦厚的奶奶怎么可以半夜三更去那么遥远,那么荒凉的地方去偷菜。如今做了母亲,我知道那就是母爱的力量……

关于爱情,我从小就对它产生了怀疑。尽管我爸、我叔、我姑总共七个,但我从没看见爷爷奶奶亲密无间的说笑过。在我眼里,他们一直都是各吃各的饭,各干各的活。相安无事倒也罢了,可是爷爷那张嘴永远在咒骂,奶奶基本是把他当空气。

我喜欢家乡的青石板,奶奶更是喜欢。每到夏天,奶奶总是摇着蒲扇随地而坐,累了困了的时候倒头就睡。一向有洁癖的爷爷走过来就是一脚,然后扭头就走,嘴里还在骂着:“像只死狗!”奶奶爬起来也骂:“你这疯子崽!疯了啊?”我很奇怪,奶奶和爷爷之间的战争总是一触即发,一拍而散。爷爷在奶奶面前,好像从来都没有笑过。奶奶在爷爷面前,好像从来都没有哭过。这样的两个人,居然也能在一起生儿育女,居然也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过完一辈子。

妈妈说爷爷这辈子亏欠奶奶。其实,我也知道。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个很讨人喜欢的奶奶,她不算很美。但是,她很温柔,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她的双手尤其灵巧,不管谁家添了小孩,她都会送上一双绣花鞋或者一顶绣花帽。她喊村里爷爷辈的男人都是“哥”。爷爷每次看到她就笑,发自内心的笑。爷爷每次和她在一起都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后来,一向憨厚的奶奶砸了家中的铁锅。听说是因为爷爷把家里的腊猪肉挑精瘦的割下来煮熟,用纸包着,偷偷送给了那个奶奶。

妈妈说那个奶奶是个很好,很好的女人。唯一不好的是,那些被她喊“哥”的男人们在她面前都“失足”了。我也很喜欢那个奶奶,她对谁都笑得那么真诚,那么甜,她的声音真的好美。想必,那就是男人所喜欢的女人味吧。可惜,她五十岁那年就死了,死于白血病。

奶奶六十岁那年,爸爸第一次带着她出远门。她第一次离开了小山村,来到了省城武汉。她,病了,子宫癌。闻此噩耗,一家人悲愤不已。因为,奶奶流血两年了,只有爷爷知道。奶奶说:“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告诉孩子们?”爷爷骂道:“丢人现眼,这种事怎么能跟孩子们说!”直到妈妈发现了奶奶的不对,才告诉了爸爸。

那年腊月二十九午时,奶奶过世了。临近除夕,只能秘不发丧。奶奶的灵柩停在堂屋,父亲领着一大家子跪在灵前,任由泪雨纷飞。我可怜的、善良的、慈祥的奶奶永远的去了。除夕夜,爷爷赶走了所有的人。他要独自给奶奶守灵。那一夜,很静,雪花纷纷扬扬。那一夜,很黑,伸手不见五指。那一夜,我看见爷爷就在奶奶灵柩旁搭了一个铺,我看见他摸索着起来,把被风吹灭了的蜡烛重新点燃。那一夜,我看见他用手抹了抹灵柩上的灰,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

爷爷尽管不讨人喜欢。但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孝顺的,我也是。唯一一次叛逆,是六七岁的时候吧?爷爷要求我和哥哥每天早上帮他放牛,他接我们过年。结果,他只是接了哥哥。哥哥一直很疼我,他悄悄的用纸包了几块精肉给我吃。一气之下,我扔了那几块肉,拿起烧火棍就砸了爷爷家的桌子!从此,鸡吃粮了,牛害人了,爷爷都别想支动我,除非换其他人。

一直到我去外地上学,爷爷才对这个大孙女疼爱起来。我每次回家也是会给爷爷带些水果和点心。陪着爷爷坐在火塘旁,谈学习谈生活。爷爷轻言细语的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要照顾好自己,要勤快一点,要干净一点。天伦之乐,其实就是一家人和和气气,亲亲热热的在一起说说笑笑吧?可惜,和爷爷甜蜜相处的日子很短暂。在我出嫁前夕,爷爷突然中风离世。

篇13:爷爷奶奶多保重

我七岁那年, 爸爸告诉我爷爷奶奶要来意大利看我们。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会喜欢我吗?”“你是他们的孙子, 怎么会不喜欢?” 爸爸回答说。那天我们一家去机场接爷爷奶奶时, 爸爸妈妈显得特别激动, 而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爷爷奶奶一见到我就把我抱在怀里, 使我很快产生一种亲切感。从那天起, 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 因爸爸妈妈上班, 每天我一个人上学、回家。现在, 每天早上爷爷奶奶陪我去学校, 下午一出校门就看见他们站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 一路上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奶奶可会做饭了, 我最喜欢她做的红烧肉。吃饭时奶奶总是把我最爱吃的菜夹给我。每天睡觉前, 爷爷会给我讲故事。周末我们常陪爷爷奶奶出去旅游, 我们一起去过米兰、威尼斯、摩洛哥等好多地方。有时途中我累了, 他们用四只手叠起一个小凳子, 让我坐在上面, 抬着我一起走。那时,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爱。

时间过得真快, 到了爷爷奶奶该返回中国的时候了。头天晚上, 奶奶做了许多我喜欢吃的菜, 但她自己好像没胃口。睡觉时, 爷爷讲了我最喜欢的《哪吒闹海》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平时讲得精彩。第二天在去机场的路上, 大家都不怎么说话, 平时打打闹闹的我也没了精神。在机场告别时, 我看见爷爷奶奶流着泪, 不知怎么, 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掉出来, 我转过身扑在妈妈的怀里。

爷爷奶奶回中国以后, 我特别想念他们, 常梦见他们又来到意大利和我们在一起。我常常翻看着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相册, 回忆着那快乐的时光。从那儿以后, 我对假期回中国特别热心, 但因多种原因我们回中国的次数还是很少。好在现在有互联网, 周末我常常用QQ或MSN跟他们联系。他们常嘱咐我要“好好学习, 听爸爸妈妈的话”, 而我说:“爷爷奶奶, 多保重!”

(指导教师:钟铭)

大嘴巴留言板

篇14:我和我相机的故事

和当年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我对摄影的了解是从对摄影器材的渴望开始的。1983年,那时候照相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而对摄影爱好者来说,能拥有一台国产单反相机(海鸥DF、孔雀DF),就如同今天拥有一台徕卡相机一般。海鸥DF相机当时市场价格450元(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并且这种名牌相机当时市场供应量相当少,要想买到还得想办法、托关系。

我没有财力,也没有关系买到这样的名牌相机,最后只买了架二流名牌——孔雀DF相机。拥有了自己的相机对我来说就如同做梦一样,高兴得恨不得天天抱着它睡觉,对摄影的热情和拥有高级单反相机的喜悦,让我每天都背着相机进行摄影创作。当时使用的胶片全是135国产黑白胶卷。相机里装上一卷黑白胶卷,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拍上4、5张,一个星期拍一卷,然后自己动手买冲洗药,按教材上讲的比例自己动手制药水,在家里冲洗底片、放大照片。当时摄影的题材多样,基本上没有主题,从北京人的胡同生活到公园里的游园庙会,可以说见什么拍什么。半年后,我的孔雀DF相机出现了机械故障,多次修理,又多次出现故障,没有办法,只得忍痛将我的第一台相机送到了天桥委托商店,卖了350元。这期间,北京的照相机市场开始出现了日本进口相机,有尼康F3、FM2、FE2,佳能A-1、AE-1,理光、亚西卡、富士卡、确善能……我以自己的财力购买了中档的理光KR-10和确善能相机,因为这两种相机都是PK卡口,机身可相互通用。数年以后,我又将这两台相机更换为佳能新F-1和佳能A-1。这期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我所使用的器材大都是机械的135相机。手动相机为我的摄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训练,十年时间我掌握了摄影的构图、快速对焦、正确曝光、底片冲洗等技术,它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前后,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拍摄风光照片。这一题材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拍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有幸认识了几位大师级人物,并同他们一起拍长城、拍坝上。看看人家手里的相机都是4×5、120的大画幅,再看看自己手里的135相机,器材的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拍摄的自信心。回到北京,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自己手里的135相机全部处理掉,然后跑到摄影器材商店购买了勃朗尼卡120相机。拥有中画幅相机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我就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是哈苏相机,并引以为自豪,声称这才是一流的相机,而日本相机如何如何不如哈苏云云。于是我在犹豫、权衡了三个月后,终于下决心将勃朗尼卡换成了哈苏503cxi(这一折腾损失了几千元)。实际上,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许多相机的技术指标的差距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真正大的是由于品牌而带来的人们心理的差距。拥有了哈苏相机以后,在器材上我不再左顾右盼,同时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拍照上,几年时间自费跑遍了中国的山南海北,拍摄了近万张的反转片。

1997年,我开始接触商业摄影。听业内人士讲商业片主要以大画幅为主,我听风就是雨,购买了4×5英寸底片的日本星座相机。这星座相机还没用明白,又有朋友说这种相机在设计上不如德国林好夫。于是一个月后,我处理了日本星座,购买了林好夫(又损失了几千元)。由于对风光摄影的酷爱,4×5相机也就成了我拍风光的主力“战机”了。每次出门我带一套哈苏(50mm、80mm、150mm、250mm四只镜头)和一套林好夫(90mm、150mm两只镜头)以及三脚架和上百卷反转片及散页胶片,全部装备要十几斤,拍摄的顺序基本是先120,后4×5。商业片没拍几张,4×5的风光片倒是有不少收获。

2000年春节,我从自由摄影师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职业摄影师,为杂志社拍摄各种专题报道。4×5座机从此也就成了收藏品,这期间使用的主要是135的佳能EOS-1V相机(17-35mm、70-200mm、100mm微距)。自动相机的优势就是拍得快,从对焦到测光一步到位。我感觉这种相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确保摄影报道工作顺利完成。不过每次出差,我总会把哈苏相机带在身边,如果遇到好的风光,120相机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做《中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使我的摄影领域变得十分宽广,上到几千米的航拍,下到几百米的矿井下,从建筑、文物到风土人情,几乎所有的领域我都拍摄过。从杂志使用的角度来说,135相机完全能够胜任各种环境、各种题材的拍摄要求。2002年我又喜得“贵子”——一台徕卡M6相机和35mm1:1.4的镜头。这台相机在采访中非常有用,它能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偷拍,而不被别人发现。

今天,回顾总结二十年的摄影之路,我更加清楚和理智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在这二十年间,我先后使用了十几种相机,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逐渐积累了一此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首先,我们在选择相机前,要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要拍摄什么样的主题,即因题材而选相机。如果你想参加旅游摄影活动,135单反相机是很好的选择,档次以中档左右的相机为宜(价格5000元左右),镜头以变焦为主(价格5000元左右),这类相机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长途旅行之用;如果你想从事业余风光摄影,中档120相机就能满足你的需要(价格20000元左右),这类相机主要以6×4.5cm的画幅为主,价格适中,相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拍摄起来也很顺手,遇紧急情况,可手持拍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高;如果你想拍一辈子风光,那就要购买哈苏、禄莱或其他品牌同类型同级别的顶尖产品了,它能让你物有所值,高质量地体现你的拍摄思想和情感,因为是顶级的好产品,所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都很少会出现故障,但也要知道,全能而且万能的相机是没有的。以我自己的实践为例,1997年我进西藏拍摄时,为保险起见,我准备了两台哈苏相机,一台主拍,另一台备用,将近两个月的拍摄顺利完成,担当主拍的那台哈苏一直使用到今天还完好如初,备用机身则整天在家里睡大觉;如果你想从事报道摄影,那135高档自动相机是你的首选,在各种自然、人文条件下,你都能及时抓拍到质量满意的图片。

其次,从经济利益角度上讲,报道摄影投入相对少,回报中等;风光摄影投入大,回报中等;商业图片摄影投入最大,回报也最高。单纯以参加摄影比赛为目的的摄影投入较大,回报较小。

第三,如果你定位不准或相机需要更新换代,则购买相机最好一步到位,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可避免以后因更换相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四,依据自己的经济及其他相应的条件去选择相机,别跟相机的画幅、品牌以及级别过不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拍摄适合自己的照片。

前门大街,人们在打槐树新芽,供食用 1985年摄 理光KR-10 50mm镜头 1/30秒 F8

坝上冬景 120反转片 1993年摄 勃朗尼卡SQ-A 150mm镜头 1/15秒 F16

黄山雪松 120反转片 1996年摄 哈苏503cxi 80mm镜头 1/8秒 F16

黄河上河底 4×5反转片 2002年摄 林好夫4×5相机 150mm镜头 1/250秒 F8

挪威北角海岸135反转片 2001年摄 佳能EOS-1相机 70-200mm镜头 1/30秒 F11

135反转 上海徐家口教堂 徕卡M6 35mm 2002年摄 1/4秒 F2

二十年间使用的相机及镜头

1983年 孔雀DF50mm

1985年 理光KR-10确善能50mm、100mm、70-210mm

1993年 勃朗尼卡SQ-A 50mm、80mm、150mm、250mm

1995年 哈苏503cxi 50mm、80mm、150mm、250mm

1997年 星座4×5、林好夫4×5 90mm、150mm、250mm

2000年 佳能EOS-1V 17-35mm、70-200mm、100mm差距

上一篇:种香菜作文下一篇:真善美实习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