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2024-04-19

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精选17篇)

篇1: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传媒学院1003班开展拜访老党员活动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传媒学院10级广告学子走出校园,利用暑期拜访身边的老党员,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慰问革命老前辈,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

8月31号下午,采访小组成员拎着水果来到了楚州区老党员朱万友老人的家,我们满怀敬意地敲响了朱爷爷的家门。

得知我们今天要来拜访,老人家早上就在家早早地等候。听了我们今天的来意,朱爷爷微笑地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书。当我们问到,您这么大年纪每天都在看书吗?老人家说我今年虽然87岁了,但还没到老眼昏花,年轻时没啥文化,老了更要学习啊!朱爷爷一边说一边拿来了他写的一本回忆录:我平淡的一生。老共产党员身上不断学习求知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翻开回忆录,顺着老人的回忆,我们眼前渐渐铺展开一位老党员传奇的一生,一段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1945年8月1号那天我入党,第二年参军,参加抗日战争两年,解放战争四年,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道不尽啊!”朱爷爷深情地感叹。我们静静地聆听,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眼中更是透露出一种看穿历史的深邃。当我们请朱爷爷谈谈建党这么多年,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感受,老人说道,解放前,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真正代表了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为百姓服务。共产党人抛弃了家乡安乐窝,丢下妻儿老小参加革命。那个时候,枪声四起,没有一天是安宁的。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们和朱爷爷一同重温了那过去的岁月。老人说:每天吃不饱,那时候,常常去捉地鼠回来弄了吃,那个滋味啊,唉!”说着老人的眼眶红润了。“冬天穿棉袄,要把里面棉絮拿掉,不然过河行军困难。天天到处跑,打游击,没有安稳的生活,昨天还在一起睡觉打仗的老战友第二天就没了!”老人家的眼眶再次红润了,留下了眼泪。朱爷爷的一席话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挖井人他们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们后人唯有感恩与珍惜。朱爷爷还从屋里拿来了他的抗日勋章,老人颤抖地捧着勋章向我们介绍,我们心中更多了一份对朱爷爷的敬重与感恩,感动之余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最后谈到对如今的青年党员的一些期望,朱爷爷说希望现在的党员们能够在生活上往地处看,在贡献上往高处看,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做表面文章,工作要勤恳,为百姓谋福祉!朱爷爷还悉心教导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思想要求不严,你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像后看,学习向前看,坚定理想的信念,你们都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接班人!”采访结束后,学子们心中思绪感慨万千,老人的话依旧在耳边回荡,心中更多了份责任与信念。午后的阳光明媚,我们的明天也会变得更好!

篇2: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这个国庆长假可谓热闹非凡!一向“抠门”的爸爸这次破天荒的要带上爷爷奶奶一块游览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真抠,因为动物园是免费的。

在路上……

“爸爸,你说要带我们去北京看故宫、爬长城,怎么变卦了?”没等爸爸开口,奶奶接茬了,“你没看新闻里说,北京人山人海,咱就别凑那个

热闹了。”奶奶接着说,“别说是北京,就咱东营这个动物园参观的人也少不了。你看,幸亏你爸爸有主意,要是开车来,还不如走得快。”“开车怎么也比走路快。”我虽然嘴上不服,但的确我们走得比开车的还要快,看那些车像蜗牛一样的挪动,进退不得,还真让人着急。

我们边走边聊,突然我想起这次假期里有一项实践作业,是写一篇关于祖国变化的作文,于是我和奶奶攀谈了起来,“奶奶,您说咱们国家有什么变化呀?”奶奶笑了笑,“奶奶呀小时候,想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那时候就说这个做饭的问题,碰上下雨阴天,没有烧火的干草啊,饭都吃凉的,我们经常埋怨老天,不让我们烧草做饭,让我们烧气吗?这话还真的灵验了,这不家家户户都在烧气做饭吗。”我们都笑了。听起来就是个笑话,可那时候有谁会想到有这么一天真的用上天然气呢。

“奶奶,您再给我讲您小时候的故事。”我迫不及待要奶奶讲下去。“那时候啊,别说是老百姓,就连国家领导人的衣服呀那也是缝缝补补,老百姓有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穿,你爸爸因为没有新衣服过年,怕别的孩子笑话他,都不敢出门”。“妈,别提那些事情了,那时候国家穷,当然缺吃少穿了。”爸爸搭茬说,“哪像现在,国富民强,不愁吃不愁穿,高兴了还能到太空里溜一圈。”我们又笑了。是啊,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还能在太空里安个家呢。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大约五里路了,远处已经能看到人群簇拥的动物园大门了,我感到脚底沉重,有些走不动了,禁不住说了一声“走的真累呀”。“怎么走这么一点路就喊累”奶奶又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为了拾一点干柴火做饭,一天要靠双脚来回走上百里路”。“不会那么夸张吧,爸爸开车用不了一个小时。”“过去靠的是11路,现在不管近远,出门就四轮。人啊,懒啰。”听上去,好像奶奶有些厌烦。也真是这样,爸爸走小路上班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可他经常开车绕远路去单位。奶奶接着说:“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就像是串个门,什么飞机、快铁、高速,就差坐火箭了。”我们都笑了起来。奶奶真老土,火箭哪能坐,那是宇宙飞船。

动物园到了。来玩的人可真多,我生怕奶奶走丢,于是拉紧了奶奶的手,“奶奶您看,有猴子”。在猴舍前,奶奶打趣地说:“现在的小动物呀,吃的住的都好,比比过去我们住的那些低矮灰暗的草坯房,看看它们住的宽敞明亮干净的大房子,就差搬楼房了”。我们禁不住笑起来。也许奶奶见的少,其实有很多的小宠物已经搬进了楼房和主人同住了。

篇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听妈妈说, 那时候路上的车辆很少, 她都是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走路去上学。所以她们经常是早早地吃过饭, 背上书包, 带着皮筋儿啊、毽子啊、还有一种我听都没听过的叫“骨头子”的自制的小玩意儿, 在路边尽情地玩耍……有时候她们还会偷偷地上山去采野果, 什么野草莓、野杨梅, 还有一种妈妈说叫“蜜糖罐”的野果, 这些都是她们的美味。据说“蜜糖罐”可甜了, 听得我垂涎三尺。

最不可思议的是, 听妈妈说, 她七岁时外婆家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只有9英寸大, 只比现在的平板电脑大一点儿, 而且字幕也不是很清楚, 还经常发出杂音。最讨厌的是经常收不到信号, 必须要有人扶着天线, 不停地拍打电视, 才能模模糊糊地显示出一些信号。可就是这样, 每天晚上只要电视机一打开, 邻居们便蜂拥而至, 围得满院子都是, 后面的人必须要站在板凳上才能看得见。

最令我羡慕的是妈妈小时候学习很轻松, 作业非常少, 她们经常放学后趴在水泥地上或乒乓球台上很快就能写完作业, 然后痛快地玩一场再回家。真爽啊!

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已经耳熟能详了, 可我还是百听不厌。我真希望能穿越到妈妈生活的年代, 像她小时候那样自由地走进大自然, 尽情玩耍, 那该多幸福哇!

篇4:听妻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次家里遇事,不仅把当月工资和所有的积蓄花了个精光,而且不久前向人借的一笔钱,人家也来登门索要,使我仿佛感到世界末日来矣。我坐立不安,沮丧已极,觉得这人没了个活头。这时的妻,一边忙着想办法到处借钱还钱,一边就给我讲起那过去的事情。她讲我俩结婚之初那阵怎样的贫困,又在贫困的环境中怎样的自得其乐;讲我在读书期间穷得怎样天天数饭菜票度日,我俩在相互推让一只桔子时又是怎样的欢乐。她的话让我心头豁然开朗:“遇到困难时,回忆回忆过去的快乐,把今天的困难与昨天的困难作一个比较,你才有勇气去正视今天的困难。并战胜今天的困难。”她和风细雨般地讲述,使我渐渐忘却了眼前的烦恼,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又一次是我们单位分住房,有些工龄短、学历浅的人分上新房了,而我这个无论怎样也该搬进新房的半“元老”,却得到领导“原地不动”4个字的“妥善安排”。气得我有史以来第一回跟上司吵架。回到家里,妻明白了我在单位所受的莫大委屈后,她没帮我打抱不平,也没帮我的争斗想办法、添措施,而是老生常谈地又给我讲起“那过去的事情”。她讲我们在农村住的那种下雨便漏的破房;讲我俩结婚时租借人家房子作新房的艰难日子。她说:“我们不能同今天的别人比,要同过去的自己比。这样,你才会想得通,你才会把苦日子当成开心日子过。”又是一番颇有道理的话,我满肚子气很快就烟消云散。

以后的日子里,妻陆陆续续告诉了我一些她年轻时在农村、在学校以这种办法排遣苦恼、苦闷的诸多故事。我突然发现,在生活与人生的体验和经验上。妻的确比我成熟得多、开朗得多、现实得多。这许多年来,在她的“唠叨”声里,我得益匪浅。面向人生的天空,我逐渐忽略了乌云。饱享到了阳光的明丽与温暖。其实,妻的“唠叨”是一种对我特别实用的朴素的箴言,是一帖难得的“醒脑剂”,是插在岔路口的一支路标,更是一条引我爬出人生沼泽的缆绳。正因为耳边常有她那如春风般的“爱的絮语”,我才有了今天无挂无碍的洒脱与“坐看云起云飞”的生命之轻松。话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我当初之所谓“不免过于阿Q精神了些”,但细细一想,人在世上走,磕磕碰碰之类的诸多烦恼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在于你怎样去对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从烦恼的蛛网中解脱出来,从而卸掉情绪的包袱,朝着人生的峰巅轻装跋涉——在这一点上,我的妻帮了我。

篇5: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上吃山芋下吃米饭,我郁闷地说:这吃的也并不差呀,山芋和饭都有,多好呀。妈妈笑笑说:上吃山芋下吃米饭,是指大人只吃山芋,而孩子呢,只吃米饭,米饭呢,也只有那么一些。可是没办法呀,那时候穷呐。

妈妈还说他们小时候连新衣服都很少有,更别说穿了。有时候好不容易有了一双新鞋子,却怎么也舍不得穿,就放在学习的台子上。衣服,也总是穿哥哥姐姐剩下的,如果烂了,就补一补,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衣服上都是补丁。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觉得上学很累,但是在爸爸妈妈那个时代,他们是想上学也上不了。我们现在经常让父母送,而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不仅仅自己走去上学、走回家,而且走的都是山路。弯弯曲曲的小山路,那走起来一定很不方便。但这却是爸爸妈妈上学的必经之路。

妈妈说,因为他们小时候穿不暖,经常会长冻疮,背上,脚上,手上都有,记得小时候黏着妈妈的一次,看见妈妈背上有一块伤疤,妈妈跟我说,那是小时候冻得,长了冻疮,又穿不暖。

篇6: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我和弟弟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一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热,每家每户家的人就会买西瓜,夏天这时候西瓜的价格很便宜,所以大家为了方便都是一次性买几十个,甚至更多,回家的时候都是用麻袋装的。

我的妈妈每一次给我们吃西瓜的时候,都是一刀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每个人都用勺子吃东西的,这也是因为方便,我和弟弟自己吃,大人也不用再去管我们,不过每一次都这样,后来也逐渐成为一个习惯!

可是去了城市以后一切都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有一次我的一个三姨给我们大家吃西瓜的时候就是分成若干块,大家一起吃东西!我这个人十分乖,我还是可以接受这事情,但是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就接受不了了,马上开始大哭大闹要拿一半,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样的改变,还是没有允许我们一人一半。

篇7: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今天晚上,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讲以前的故事,

爷爷说:“以前收水稻的时候,都是用刀割的,而现在是用机器来帮助人的了。”说着说着,爷爷泪流满面,爷爷还说:“他们以前吃饭也吃不饱,现在谁都吃的饱,交学费就几元,

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想我们应该节约钱,把学习学好,回报祖国。

篇8:听老船讲那过去的事情

30年前的今天,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79年8月,广州造船厂。盛大的开工典礼上,工人们欢呼着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艘功能齐全、吨位最大、专用于岛屿补给的运输船即将出世!一年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被命名为“功臣号”,开始了自己的大海之旅。我的任务是:给西沙、南沙群岛运送物资和人员。从此,浩瀚的南中国海有了我们运输船的雄姿。从与大海亲密接触的那一刻起,我便告诉自己,绝不能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绝不能给“功臣”这个称号抹黑,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功臣。

西沙“处女航”

记得那是1981年,入列的第二个月,我接受了平生第一个任务:运送国防物资和给养到南沙。当时的南沙形势还很危险。因为担心发生冲突,临行前我连裹尸袋都备好了,战士们写遗书、表决心,场面之壮烈气吞山河。经过80多个小时的长途远航,终于到达永暑礁。那时,永暑礁驻守着一个班的兵力,住的是用竹子搭建的高脚屋,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吃水较深,我不能停靠礁盘,只能放小艇将物资给养一点一点运上岛去。下午落潮时,小艇也搁浅了,船员们就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凭肩顶,靠手推,脚板被锋利的珊瑚刺破是常事。整个过程,4门14,5mm机枪时刻注视着周围的海空情况。那次,我不仅带去了急需的战备物资,还带去了“精气神”。守岛官兵头一回看到大块头的运输船,纷纷向我挥手致意呢!就这样,我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处女航”。

每月跑西沙送油送水,不定期向南沙运物资,这是我雷打不动的工作。转眼4年过去了,按照计划,我第一次回到“娘家”——广州造船厂,进行维修保养。见到昔日的船坞、码头还有工人,倍感亲切。那次,我多了几样新式雷达,电台,导航设备也升级了。通信导航能力大大提高,定位精度更加准确。在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

大船建机场

西沙要建永久性机场了,这样可以让战备巡逻飞机飞临南沙。我有幸成为指挥部下属的水上运输大队的一员。7月13日开始第一个航次,我装载了300多吨水泥、沙石等建筑物资和近400名施工人员,安全到达西沙永兴岛。那一年,南海的寒潮出奇的多。寒潮一来,风起浪涌,船大多不能出航。一次,为了及时给岛上军民送去生活物资,我和战友不顾海况恶劣,顶着风浪起航。当时海上浪高5~6米,横摇达20°,已经超出设计标准的极限。船员们用背包绳将自己捆在战位上,边吐边值班。到西沙时,军民们几乎快断粮了,看到如期送来的物资,都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他们在码头拉起横幅高喊:830万岁!我知道,他们从心底里佩服水兵。就是这次,22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竟用了39个小时!经过3年建设,西沙机场终于崛起在祖国的南端。3年来,我前后运输物资100余趟,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赢得了“西沙生命线”的美誉,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功臣!

遭遇“土台风”

新装备不断列装,同级运输船从原来的1艘增加到3艘,阵容不断扩大,我也从“新兵蛋子”渐渐成为老兵。装备逐渐老化,身体不断遭受高盐高温高湿的侵袭,有点力不从心。2004年,在我服役期满后,破天荒地再次进厂保养。出厂后,我继续发挥“老功臣”的余热,除担负正常的运输任务外,还担负新战士培训和文艺演出呢。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7月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宋祖英等著名艺术家,就是我载着他们乘风破浪驶往西沙的!那一次,航行路上遇到“土台风”。这种台风来势猛、强度大,没有规律性,最难对付。船刚出港就已摇得厉害,三四米的浪将很多演员吓进了船舱。被官兵们尊称为“宋大姐”的宋祖英坐在驾驶室说:“我是老海军,出海是家常便饭,没事的。”那次西沙之行,守岛官兵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这样的大风浪,我们都来了。

现在,我已进入了退役倒计时。看着水兵们不舍的眼神,我的心里也很难过。为了可爱的战友,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篇9: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你外公尚未成婚,在E州做刑警。他师父,刑警队长老路,正要退休。那年E州出了件大案,简单说吧,恐怖分子要在机场、车站搞一次连环爆炸。警方所知仅止于此,所幸抓获了一名嫌犯——据线人的情报,此人还是主谋之一。欲救万千无辜于危难,务必得从他嘴中掏出更多线索,这任务就交给了路队和你外公。

嫌犯果然顽固,任你千条妙计,他自一言不发。审问多日,师徒俩气得肝疼牙痒,仍无所获。嫌犯倒嚣张起来:“杀了我吧,这是你们唯一能做的。”老路拍案道:“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嫌犯冷笑,继而闭目养神。

师徒俩出了审问室,在天井里抽烟。老路说:“这样下去咱非输不可。”二人抬头仰望,空中仿佛滚过隆隆巨响。老路说:“碰上这号不要命的谁也没辙。”二人低头默想,似已见那血肉横飞的惨景。

突然,老路把烟头一甩,盯住你外公说:“就不敢给他动动刑?”

“虐囚可是犯法的呀,师父!”

天井里半晌无言。谁都明白:审问失败最多算你无能,若动刑,麻烦可就大了,就算上级睁只眼闭只眼,新闻媒体也饶不了你!

外公蹲在角落里,很久,冒出句话:“师父,您说,这小子肯定知情吗?”

师父就笑:“你是想,这两难局面会不会还给咱留着个缺口?”

天井里一无声息。谁都明白:真正的麻烦并不在媒体,而在良心——一边是法纪严明而置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一边是知法犯法却有望拯救万千无辜于危难。

半天,外公又说:“师父,您说上面这情报……准吗?”

师父又笑:“你不过是把缺口换了个部位。”

外公还要说什么,老路打断他:“甭说啦,老弟,有缺口还怕没部位吗?比如,动刑就一定能奏效?违法,就不能不走漏风声?唉!早年我有个老同事,也碰上这么个局面,左右无路,便一枪把缺口开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天上云飞风走,七月天,天井里竟冷得人发抖,可是那老同事的灵魂留连未去?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

他站起身,拍拍你外公的肩膀:“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

“师父,您想干吗?!”

“不干吗,今晚先去睡个好觉。”

第二天外公一上班就听说,昨夜,那个顽固的家伙终于开口了。外公顿觉不妙,忙去找他师父。老路已被停职。上级的`好意,让你外公去拘捕路队。师父仍然坐在那个天井里,据说自审问结束后他就没动过地方。见你外公来了,他伸出双手。外公不忍,流泪道:“师父,您的良心是完整的,可我算什么?”师父说:“老弟,甭瞎想。要是不给我判了,咱这事就还算不上完整……”

1.面对路队及我外公的审问,嫌犯表现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老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多处暗示了老路的选择,请举两例说明。(6分)

3.老路心目中的“完整”含义是什么?小说的结局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参考答案:

1.(4分)⑴嫌犯表现顽固、嚣张(1分)。⑵这样写突出了审问工作的艰难,(1分)为下文路队在审问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选择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埋下伏笔。(2分)

2.(6分)①老路是一个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敢于冲破原则,勇于牺牲和承担责任的老刑警。(2分)②A.“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这一处的神态描写,暗示了老路内心已作好了选择。B.“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这一处语言描写,说明老路选择独立承担起审讯任务。 C.老路给外公讲起早年的老同事的故事,目的是阻止外公采用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而准备独自承担。(举例1分,分析1分,举两例即可)

篇10: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音乐问好(将教室布置成宁静、安逸的小山村,墙上张贴几张草垛、谷堆挂图,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奏乐作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创设浓郁的音乐氛围,为歌曲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音乐课堂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音乐小博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将和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并用歌声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请大家边听边想,听后回答问题,答对的小博士可有奖励哦!比一比谁的耳朵最会听(师扮演小博士)

(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一):播放录音范唱,让学生聆听两遍后,回答以下问题,答对的小博士给予奖励。

(1)你听到歌中唱了个什么故事?

(2)歌中的小朋友听了“妈妈”的故事有什么感受?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这道歌曲有什么特点?你以前学过象这类“叙述事情”的歌曲吗?课外你听过这种类型的歌曲吗?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小博士给闯关勇士颁奖。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启发学生思考叙事性歌曲特点。

师揭示、板出课题及歌曲体裁(叙事歌曲)

[设计意图:课伊始,教师没有直接揭示课题和歌曲内容,而是设置悬念,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体裁,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歌曲等量代换,使学生明白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样讲述历史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民间传说的歌曲就是叙事歌曲,使枯燥的说教定义化为形象理解,使学生很快掌握叙事歌曲的特点,并通过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有机结合。」

三、新课教学

1、完整欣赏

师:同学们的耳朵可真灵,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小博士又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二):

出示问题:①歌曲分成了几个部分?

②哪两个部分相似?

③你能在歌曲不同部分之间用举手示意方法表现出来

吗?为什么这样分,能说说理由吗?它们在速度、力度、

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吗?

④歌中叙述了几种生活?应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学生聆听后,同桌讨论,请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要有个人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师引导学生反复完整欣赏歌曲,解决以上问题,并对表现好的“闯关勇士”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同桌讨论、举手示意,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听觉欲望、参与欲望及好胜心,并了解了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及歌曲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2、分段欣赏,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第一段亲切安逸的情绪。

A、播放课件(宁静、安逸的小山村,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围坐在丰收后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徐缓的节奏、平稳起伏的旋律,长短不一的句子结构,有一种叙述的亲切感,勾画出现实生活中的甜美、幸福)让学生欣赏。

B、教师运用快速、中速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第一乐段,请学生选择哪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叙述故事的需要。

C、教师运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第一乐段,请生作出评论和选择。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第二乐段悲愤、凄楚的情绪。

A、教师分别运用低沉、轻飘两种不同声音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请学生选择评论。

B、教师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请学生评论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来引导学生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有意识地听更利于集中注意力,听的效果好了,随之进行的唱歌教学水到渠成]

(3)教师弹奏,请生模唱歌曲旋律(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自学一个乐段)

(4)各组互教旋律

(5)全班完整演唱歌曲[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运用不同力度、情绪、速度表情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唱歌这一环节让学生“互教互学”,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教师适时指导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四、情感体验、自主创编

A、师播放《半夜鸡叫》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朗诵《悯农》、《蚕妇》、《陶者》诗歌及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第二乐段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半夜鸡叫》影片片段,吟诵古诗及第二乐段歌词不仅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综合”还对体会、挖掘歌曲内涵及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B、让学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全曲,注意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C、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创编一个情景剧,或写一段“妈妈”对那过去时代的控诉)

D、小组汇报表演,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小博士颁奖。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智慧之花,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还大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及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课堂拓展,升华情感。

(师播放课件并画外配讲解):“妈妈在那过去的生活”(解放前中国人民饱受列强欺侮的生活)及解放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幸福生活的片段并请学生展示课外搜集的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故事和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课外搜集资料的展示、今昔生活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让学生对歌曲内涵更进一步理解,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习惯,实现“课外知识课内展示深化、课内知识课外巩固补充”的理念。]

六、互动评价,小结课业

师请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本节课“闯关勇士”、“最佳表现”、“最佳创意”奖项,“小博士”颁发奖品,学生谈收获。

师小结并布置作业:革新开放谱鸿篇,岁月峥嵘三十年!中国上下,百业突飞、人民奋进,一片龙腾虎跃的昂然之气!三十年改革开放,谱写了千年不朽的壮丽史诗,我们也要为她而歌,更要在对祖国发展伟大历史的了解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课后请大家去寻找身边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用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触摸这种幸福,用歌声、用摄影机、用你们的笔……来表达幸福!下节课进行交流。

篇11: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黛色的夜幕上,出现了一颗颗星斗,忽明忽暗,像一颗颗宝石,像一粒粒珍珠。一弯朦胧的月亮正从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倚着皎洁的月光,捧着闪亮的星星,我靠在妈妈的腿上,听着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时光倒转到四十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姑娘,什么都不懂,因为我没上几天学,但我却得每天早早地起床去挑粪浇田……路是一条泥泞的小道,一碰上下雨天,那条路可以称得上是条河了。但出于生活的逼迫,我还得挑着担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说着,我和妈妈的目光不由得向窗外深情地望去:一条条笔直而又平坦的大路呈现在我的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在上面行驶着,十分的轻松。遇到下雨天,那马路依旧是那个模样。我喜欢现在的柏油马路!

妈妈又把头别过来,对我说:“妈妈生活的那个年代经济条件十分艰苦,能吃饱一顿算是老天对我们的恩惠了!所以,我们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的.。为了糊口,我们得不管白天黑夜地干活……”妈妈勾了一下我的鼻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真是太幸福了,而你们却身在福中不只福。吃顿饭还挑三拣四的。一碗饭中,还剩几粒米,不把它吃掉,反而是将它倒掉,哎……”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刷的红了起来,羞愧得无地自容。

“现如今,鼠标一点,联通世界,人人住进了新楼房,一辆辆汽车驶进千家万户。家家电脑、电视、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不经意间,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步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些可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真大啊!妈妈说:“生活在今天的你,应该要感到幸福。并且,你还要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今天的一切是昨天我们中国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去争取而来的!”

是啊!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代;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我为我宝石般的黑眼睛、大地般的黄皮肤而感到骄傲!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我更为祖国这伟大的变化背后所付出的汗水而骄傲与自豪!

篇12: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现在你看到的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是我外婆三十年前照的。照片中,外婆骑着一辆刚买的“凤凰”牌自行车,满脸笑容,得意扬扬地在院子里转圈。听外婆说,当时物质匮乏,买任何东西都要凭票,比如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为了买这辆“凤凰”自行车,外婆省吃俭用。衣服破了,把它打上补丁接着穿;鞋呢,是自己动手做的布鞋;尤其是不容易被人看见的袜子,更是补了又补。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凑足了一百多元钱。外婆是个聪明人,她在凑钱的同时,到处托人找自行车票。那时候,“凤凰”、“永久”可是稀缺货,要搞到一张购车票,是非常不容易的。外婆找了很多熟人,都没有搞到票。最后,一位邻居因为票快到期又没钱买车,不得已把票让给了我的外婆。就这样,外婆的“凤凰”成了我们院子里的第一辆自行车。几十年过去了,我家先后购买了几辆自行车、两辆电动自行车、两辆摩托车、一辆奇瑞QQ车、一辆长安车。但是,外婆最在意的,还是当初的那辆“凤凰”!

(指导老师何文洁)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小学四(4)班罗雅文

妈妈家五个姊妹,她是最小的。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自家种的蔬菜,吃东西都要抢,要是不抢,很快就没了。一次,外婆把胡豆炒熟,放在桌上,每人只有一小碗。三舅非常调皮,他在四姨的碗里做了点手脚,并告诉妈妈、二姨和大舅不要去抢那碗“多”的。四姨回来看见了那碗“多”的,就抢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吃一会儿,四姨发觉碗里有个硬东西,把胡豆翻开一看,原来三舅在她碗里放了个盘子,四姨急得哭了起来。哪里像现在,市场上好吃的东西排着队等人们来买,大家吃得饱饱的,再也不用抢了。

篇13: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常蕊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仇希贤曲。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资创作于1957年,发表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首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的叙事性儿童歌曲,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学情分析: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层次的孩子,他们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也都有所发展。太多的说教只会激发他们的厌烦甚至是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步步设疑,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去探索问题,从而让他们自己从真正意义上去体会歌曲的内涵。本节课的的歌曲所讲述的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感受,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此外歌曲的第二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妈妈”在过去时代所遭受不平等遭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从而懂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叙事体歌曲的特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意境,鼓励学生个人独立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都听过哪些故事?

老师这里有一首歌,你认真听一听,看一看,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音乐)学生认真倾听 师:歌中是谁在讲故事?

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

二、新授部分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歌曲通过舒缓、悠扬的旋律,交待了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场景。歌曲以“妈妈”的口吻,向我们叙述了过去旧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母亲经历的苦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我们所说的“叙事歌曲”,就是“讲述事情”的歌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请你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分为几段?

(再次聆听,学生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分段落。)师:分为几段?为什么?

生1:分为三段。第一段说的是“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生2:第二段描述“妈妈”在过去的艰苦生活。生3:第三段好像跟第一段差不多。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一段:描述了在晚上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第二段:“妈妈”讲述在旧社会时期艰辛的生活。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妈妈”讲故事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作——? 生齐说:《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师:大家想不想唱一唱这首歌?我们再来聆听,跟着用LA轻声哼唱。

学生随音乐哼唱

1.学习第一乐段 师:下面我来把第一段演唱两遍,你们来跟着用LA轻声哼唱。

(教师分别用中速、快速两种速度演唱,让学生跟着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学生聆听哼唱

师:两遍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适合我们歌曲的叙事故事的风格? 生:应该用中速演唱。

师:那我们加上歌词轻轻试一试好吗?

(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第一段。)师:在演唱的时候力度上还有变化吗? 生1:应该是安静的。生2:我觉得应该柔和的。

师:第一段是在叙述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那我们要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一段。那么在演唱的时候,注意你的咬字吐字,还有气息要均匀。(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大家唱的很棒!

我们听听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播放第二段音乐)生:感觉有点悲伤、凄惨等。生:愤怒的 生:痛恨的

师:你们来听听用什么声音更适合第二段的演唱?

(播放第二段音乐)师:谁想说说?

生:我觉得应该用比较低沉的声音。

师:“妈妈”回忆当年艰苦生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气愤、难过、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随琴演唱。)师:通过你们的演唱感受了“妈妈”在当年的那种悲愤的情绪。

你找出哪一句最能体现“妈妈”最艰苦的时候? 生:冬天的风雪,妈妈却只穿着单衣裳。

师:那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句? 生:声音加重一点、把心里的那种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师:那我们把这句一起来唱唱。

注意带有重音符号的那几个字的演唱力度。(学生随琴反复演唱两遍带有重音记号的乐句。)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三句,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旋律一样。

师:除了这些共同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有f mf p mp pp。

(课件出示力度记号)师:他们分别表示——

生:强、中强、弱、中弱、很弱。

师:每一句的开头都有力度记号,那你们看看这三句我们应该怎么唱?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弱。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三句力度上是从f —mf —pp,就是越来越弱。那我们试着唱唱这三句好吗? 生:好。

师:我们带着随琴悲愤的情绪,用低沉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注意力度记号!

(学生随琴演唱)

3.学习第三乐段

师:我们的第三段其实就是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旋律。

让我们一块来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注意速度、情绪、力度的把握,气息保持住。学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师:我们来一块合作演唱这首歌曲。我们这一组来演唱第一段和第三段,这一组演唱我们的第二段。我看看你们的合作怎么样?(学生分组合作演唱这首歌曲。)

五、知识拓展

师:你还能举出其他地叙事歌曲吗?小组讨论。生:《歌唱二小放牛郎》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片段)

六、课堂小结

篇14: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稿)


来源:http:///zuowen/xiaoxuesheng/sinianji/xushi/198905.htm



我姥姥已经六十七岁了,满头花白的头发,慈祥的脸上印着岁月刻划出来的痕迹。姥姥是大学生,退休前是个医学院的老师,由于从小就呆在姥姥身边的缘故,闲暇之余我特喜欢听姥姥讲过去的事。

一天晚上,我缠着姥姥,让她给我讲讲妈妈小时候的事。“好啊,好啊!”姥姥笑眯眯地说。

“妈妈小时候可没你这么舒服,外公那时候当兵,家住在部队里,在郊区,你妈每天上学坐部队的解放牌大卡车,爬车斗。放学晚了赶不上班车就只好自己走着回来,要走好十几里地,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妈妈六岁半上的学,那时她就能自己走着回家了。碰上姥姥在医院上夜班的话,妈妈不仅要自己烧饭吃,还要负责喂鸡喂鸭子,提水到山上浇菜。”

“天啊!妈妈那时要干那么多活呀?不累吗?作业怎么办呀?”我问道。“当然会累了。可妈妈还是抓住点点滴滴的时间,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拿春游来说吧,带上一大壶白开水,再带一饭盒蛋炒饭就是最好的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你妈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吃到两根猪排,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你想吃啥就买啥,你妈还整天变着花样给你做好吃的。你呀,还这不吃那不吃的。穿衣服也是,这不好那不好。以前,你妈都只能捡你舅舅的剩衣服穿,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说来也好笑,那还是姥姥托人到上海带衣服的纸样回来自己比着剪,用缝纫机扎的。还没上袖呢,你妈就美美的穿上了。”姥姥叹了口气,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你们这一代孩子真幸福呀,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把握光阴,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篇15: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夏天是妈妈喜欢的季节,可以在外面玩到很晚,过家家、跳格子,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有时,回家吃午饭的家长们自行车的后货架上会有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来,里面是一大块冰。敲开,块块剔透,拿一块放在嘴里,凉到心里,剩下的放到水缸里,缸里的水凉凉的,那时幼小的心灵也如这水缸,被高兴装得满满的。那时冰棍儿是骑着自行车叫卖的,可便宜了,5分钱一根,就是白糖冰棍。虽然便宜,却不会常吃到,因而每次吃冰棍都会慢慢吃,总想它永远也吃不好该多好!那时的妈妈们一定不会想到二十几年后会有各种各样冷饮和冰激凌,虽然不便宜,但吃的味道以大不如前,可小孩们吃得仍旧津津有味。

提到过节,那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望着的。因为可以买新衣服穿,可以放开肚皮吃好吃的,爸爸妈妈也比往日慈爱。节前十多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了。孩子们到商店去排酱油、醋,一瓶瓶的运到家里,家长们一趟趟到菜市场买肉、买鱼、买各种蔬菜,还要提前买好糖果、瓜子,买好后,担心天气不够冷,食物坏了,便一份份用报纸包好,并藏起来。但还是被孩子们找到,偷吃一些,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前几日,妈妈骑着共享单车带我去买礼物。一路上我们看到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停在马路边。妈妈笑着说:“我小时候要是哪户人家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件多么自豪的事!因为家里穷,直到我上初二家里才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妈妈若有所思。是啊,只不过二十多年间,自行车成了每户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开车去上班,假日自驾游也是非常普遍。如今,城市公交线路网四通八达,铁路也如八爪章鱼连通祖国各地,列车不断提速,车内设施也越来越完备、舒适,特别是磁悬浮列车和新干线的开通,更使得乘车成为一种乐趣。

现在网络让海角天涯成为近在咫尺,让无限交流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是用神速来形容吧。那妈妈小时候是怎样和交流的呢?妈妈告诉我:70年代,人们大多有事要捎口信或写信。一个村子大约只有一部电话,设在村委会,通个电话要提前预约并且要早早守在那里,免得电话来了,却找不到你了。80年代各个小食杂店里就有电话了,而且好多年轻人,腰间别一个会嘀嘀叫的小盒子,那叫BP机,如果是汉显的就更神气了。后来大哥大面世了,手执大哥大是身份、实力的象征,可惜大哥大没神气两年,各种小巧精美、功能如雨后春笋般五花八门的手机出现在人们手中。上至80岁的老翁,下至刚会说话的小儿,拿起手机随时呼叫。而年青人的手机更是彰显个性,彩铃要炫,铃声要奇,功能要全,并且时刻准备着换个新手机。我也有一部二手手机,是爸爸更新手机后留给我的。我用手机来播音、网络学习、听书,它是我学习的好伙伴。

篇16:那时七月:听妈妈讲那高考的事情

她是你的母亲。你想睡睡懒觉,她却总是准点叫你早起;你兴味正浓地忘了夜有多深,她偏要在一旁催你快睡;你考差了,她唠唠叨叨,要你调整这改正那;你考好了,她喋喋不休,进了学校前30名她还希望你进前10名;看着你刻苦用功,她早上逼你喝牛奶,中午给你做营养汤……总之是,因为身边的她,你幸福得有点烦心啦!

高考临近,她心疼你,担心你,责怪你,呵护你,却又总感觉帮不上你。她陪在你身边,大气儿不敢出,小气儿不敢喘,心里满满地装着你,已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她也曾经历过高考的煎熬!

母亲节将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望子成龙、站着说话不腰痛的老妈们的高考故事,放松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压力吧。也许妈妈的故事对你才最有帮助——

备考时:不慌不乱才能做赢家

睡好觉,好高考

讲述人:闫荣霞

我参加高考是在1989年,7月7、8、9号。正是暑热天气,宿舍又破又小,七八平方米的斗室叠床架屋居然睡了10个人,让人热不安寝。尤其是满宿舍乱飞的大胖蚊子,格外让人恼恨。我买不起蚊帐,只能点蚊香。晚上热得一直翻腾,直到后半夜才瞌睡朦胧,结果胳膊一挥,正好打在蚊香上,一下子烫了圆圆的一个水泡。我马上就被疼醒,一晚上也没能睡成。

此后两三天,我的失眠更厉害了。

还有一周就要高考,老师们不再讲课,学生回家也行,一切为了调节身心,好迎接那三天的挑战。

于是,我就回家了。

很有收获。我在家里发现一本破杂志,封面封底都没有了,随手捡来看一看,发现里面有一个如何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晚上,脱掉鞋袜,松开紧身的衣物,摘掉眼镜,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任凭你的思绪流淌,就像在水面上漂过的花瓣,不要留下任何一瓣,只让它们顺流而下。

然后做5~10个深呼吸,想象你每呼吸一下都在呼出你体内的紧张和压力,吸入纯净而美丽的空气,每做一次深呼吸,你都更加放松。

然后,你依序对自己进行提示:

放松脸上的肌肉、下颚的肌肉、太阳穴的肌肉、眼部的肌肉……所有这些地方紧绷的肌肉,一点一点放松。

然后,想象你的头上有一道美丽的光,这光柔和、明亮,把你包裹在里面。从头到脚,接触你的每一根神经,抚慰你的每一粒细胞。这光是那样的平静、强大,有它的保护,你觉得格外安详……

现在,继续展开你的想象,想象自己正在走下美丽的楼梯,十……九……八,向下,向下;七……六……五,放松,向下;四……三,继续向下,宁静,安详;二……一,到了。你的面前是一个小花园,宁静,美丽,安全。你走到它里面,找一个地方,或坐或躺,闭上眼睛,被光包裹着,笼罩在宁静、美好的花香里面,渐渐地,睡得很沉、很香……

我照方抓药。很快,就睡着了。

这样的睡眠深沉、甜美。第二天醒来,我神采奕奕,解乏如解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凭着它,以后的几天我休息得极好,高考也发挥很正常。现在我已是一名20年教龄的中学教师,还是一个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女孩的妈妈。我把这个方法献给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学子们,祝他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考不上清华,天也不会塌

讲述人:赵玉明

考进清华,既是女儿美琪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命运仿佛故意在考验美琪,她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耽误了半个多月时间。

高考已进入倒计时。美琪忧心忡忡地坐在桌边,胡乱地翻着语文课本,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我问女儿:“琪琪,怎么了?”

美琪怯怯地说:“妈妈,我有些担心,耽误这么长的时间,我怕自己考不上清华。”

坐在轮椅上,我摸摸美琪柔软的头发,说:“傻孩子,有什么好怕的啊?考不上也没关系,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妈妈两只脚都没有了,不是照样走得稳稳当当的……”

然后,我打开右边的抽屉,翻开一个本子递给美琪,说:“我送你一样东西,你拿到房间去仔细看,看完后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美琪拿着本子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是一本日记本,翻开扉页,妈妈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

“高考揭榜了,我的分数线高出重点线21分。但到8月底了,我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爸爸去学校打听情况。傍晚时分,爸爸从学校回来后沮丧地说:‘学校说你是残疾人,没有录取你……’

我曾一度认为,失去双脚不重要,我还有双手开拓新生活。可是无情的现实把我推下万丈深渊,我不想看到妈妈痛苦的表情,瘸着腿走出了家门。

残疾、拒收,像两条毒蛇盘踞在心头,缠绕着我、啮噬着我。我想到了村口的那条小河,那里或许是我唯一的归宿。我向村口的小河走去,刚到河边,就碰到村里修鞋的大爷蹲在柳树下钓鱼。他仿佛知道我未被录取,叹口气说:‘孩子,天无绝人之路,要不跟我学修鞋……’

眼泪涌出了我的眼眶,我加快了步伐往回走。由于走得太快失去了平衡,我重重地摔倒在地。妈妈及时赶到,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拍打身上的灰土,一边安慰我:‘孩子,你一出门我就跟着你,怕你想不开……’

后来,上天还算对我不薄,我通过城里的远方表叔在一家福利厂找了份临时工作,并参加了自学考试。

今天,我去参加自学考试的辅导班。因为下班时间紧,走时匆忙,右小腿假肢没有穿好。路过东街口的红绿灯时,我的假肢从腿上掉了下来,我也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我遇车祸双小腿截肢、考上重点大学被拒之门外、参加自学考试、考上注册会计师,经历了这么多,现在终于开办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我虽然没有了双脚,但我一样走得铿锵有力,活得精彩。”

“考不上清华,天也塌不下来。”女儿把日记还给我时,我对她说。

高考日:那年七月的淬火

木耳背叛,月经造访

讲述人:卢海娟

25年前,我读高三。

那时候,我成绩优异,是班主任老师的最大希望。高考前几天,班主任老师小声问,平时什么时候来月经?

我红了脸,那时候的女孩子都羞于提到这种事,见老师问起,就嗫嚅说:就这几天,可是一直没来。

老师一下子紧张起来,若有所思地说,要是能延迟一下,错过高考就好了。

第二天,我家的餐桌上就出现了一盘木耳,黑黑的木耳上撒了星星点点的白糖。母亲说,木耳和白糖是班主任老师送来的,说是个偏方,让我坚持吃木耳,直到高考结束。

考前最后两天,班主任老师再次找到我,还是问我身体状况,我说一切正常。老师很高兴,月经延迟了,我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考场上拼搏了。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20世纪80年代,能考上大学实在是凤毛麟角,就算是最优秀的学生,也常常被大学拒之门外。卷子发下来,心不由自主地就抽緊了,并且狂跳不止,我急忙做深呼吸,要让浮躁的心沉下去,沉下去……

可是,怎么回事?一种沉重冰冷的东西一下子挤进我的小腹,并且在那里奔杀冲突,我能感受到血在我的小腹中像山泉那样激昂地奔涌。不久,它们就找到了出口……

没有任何预兆,因而我也没有任何准备!我觉得血正从凳子上滴下来,同时滴下来的还有我满头的冷汗。望着监考的两位面孔严肃的男老师,想一想裤子上的洇红,羞怯使得我不敢起身,也不敢开口。

卷子上的文字忽然变得陌生起来,焦躁和虚浮让我与熟悉的习题拉开了距离,我从头到尾都没找到感觉。

交卷出门时尽管我拼命用书包遮挡自己,可我还是感觉到了异样的目光,以及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

木耳欺骗了我!它让那么优秀的女孩丢尽了脸面!让她在最关键的时刻那么彷徨无助!

掉进了哀怨与惶恐的陷阱,我在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中结束了我的高考。那一年,我发挥失常,夏天过后,眼泪几乎流干的我灰溜溜地去了一所中专。

伤的最终结果有两个:让人死去或是渐渐愈合。一年之后,我淡忘了考场上的失败,重新振作起来。我又像高中生那样努力而又乐观地生活了,因为在那所中专脱颖而出,毕业时,我被保送去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只是,我一直仇视木耳,总觉得木耳辜负了老师,辜负了母亲,也辜负了我,它就那么不负责任地和我开了个玩笑,信笔改写了我的人生……

我曾遭遇

考场阴谋

讲述人:王芳

参加高考那年的春天,我母亲终于经不住生活的磨打,把我远远地抛在了背后。她过世前,对我说:“芳,一定要考上大学。”

参加高考那年的春天,我父亲抵抗住所有的悲伤,每周给我写一封信,鼓励我,信的最后也只有一句:“芳,一定要考上大学!”

终于熬到高考前一天了,那时是全国统考,7月7日,夏天最热时。全校的考生都要乘车到县城里去,看考场,住宾馆。为了节约吃饭和住宾馆的钱,也为了我有一个更安静的休息环境,父亲把我安排在离考场两里多远的表哥家里住。

考试那天,我发现坐在我左边是我们班的一个复读女生。在老师来之前,她兴奋地悄悄对我说,喂,我们配合吧,你给数学我抄,我给英语你抄。在女生中,我数学好是出了名的,只要不出立体几何,我几乎每次都可考满分;而我的英语,也是出了名的偏科。可是,怎么抄呢?她说,试卷长,你做完放下来,垂着,我就看得见了。我想了想,同意了。

一转眼就到第二天了,第一堂考数学。我喜欢数学,无关不克。所以做一页,就垂下一页,那个女生就兴奋地抄啊,我的心里,不由也对英语存了一点希望。可是数学最后是一个立体几何证明题,17分,我被卡住了。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个题的形状,那个题让我窝心了一辈子,我常想,若不是那个题,我的人生,大概要大不一样了——人生很多时候就决定在这样细小的事情上吧?

她抄了我的数学,志得意满。当年的数学考题很难,出考场很多人哭了,可我考得很好,除了最后那题,其他基本没错。

英语开考了,我对她说,要给我抄啊。她说,好。我就一字不做傻傻地等她。半个小时过去,我悄悄看她,她埋头做着,没有一点垂下试卷的意思。我想,还是自己先做吧。最后半小时,我再看她,她仍头也不抬地检查,直到结束。而我呢,一边想着她会给的答案,一边心不在焉地做着,一堂英语下来,我被考得焦头烂额,问她,你怎么不给我看?她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发现了该怎么办?我哑然。她在考场上给我上了一课。

最后一场历史不知是怎么考下来的。我考完后,父亲推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他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我说,没戏。父亲说,你平时那么好,怎么会没戏?我很气恼,大吼:“我很蠢,考不上,可以了吧?”

好在结果还算好。虽然英语和历史考得很糟糕,但是我数学、语文考得出色,最终还是上了线,考上了大学。

等待月:每一种结果都通往未来

我骗父亲去查分

讲述人:西江月

1987年7月,高考如期而至。一向自认为很聪明不学就会的我,在别人的胸有成竹、我的盲目自信中踏入了考场。然而,三天考试过后,我知道我这次考试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回到家,面对父母殷切的目光,我不忍心让他们失望,故作轻松地说,没问题,题目很简单。

晚饭后,父亲兴致勃勃地提议要一家人出去散步。父亲那天是太高兴了,他恨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养了一个争气的好闺女,说什么也要让那些平时不拿他当回事的街坊邻居瞧瞧。而在这之前,老实巴交的父亲是不太和人攀谈的。

父母仿佛是披花游行,而我则感觉像是戴枷游街,如芒在背,脸上带着装出来的微笑,心里早已哭得稀里哗啦——为父母而哭,也为自己的自欺欺人而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只是这声音,父母不曾闻听,别人更无从知晓。

八月转瞬即至。

成绩揭晓后,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惴惴不安地踱回了家,站在门外,却没有勇气推开那扇熟悉的门。徘徊良久,我终于踏上那段我生命中最遥远的距离。推开门,面对喜笑颜开的父母,我无言以对,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躲进被窝,想要跟这个世界暂时告别,因为父母的悲痛会令我窒息。

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的父母,笑容僵在脸上,四目相对,相顾无言。他们身后的一桌丰盛的饭菜冒起诱人的香味,却勾不起任何人的食欲。

叹息和沉默接下来成了我们家的主旋律。尽管对自己的成绩了然于心,但难以忍受这种氛围的我还是又一次骗了父亲:我的成绩肯定弄错了,无论如何不会这么少。父亲听罢,两眼发亮地盯着我说,真的么?那我去省教委给你查查去。

终于,父亲打点了一番,为我奔赴省城查分去了。

过了三天,一个暴雨倾盆的午后,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家中,叹了口气说:“查了,分数没错。”我的良心深深地受到了折磨,我不敢看他,哇地一声哭着跑回了房间。父亲和母亲看着我摇了摇头,无语相对。

不久以后,满怀愧疚的我踏上了复读之路。一年下来,我脚踏实地,查漏补缺,第二次高考,胜利曙光终于姗姗而至。

大学开学前,父亲对我说:“去年查分前,我就从你的回答里听出了底气不足,我当时没有说破,是因为我想,这关系到女儿的一生,只要你有一点怀疑,我这做父亲的就应该去弄个清楚明白。”

那一刹那,我眼里盈满泪水。

那个盛夏,我跳出了“农门”

讲述人:晏建怀

1985年夏,我即将迎来自己的“黑色七月”。当年,乡下的孩子要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吃上“国家粮”,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寒窗苦读。

进入高三后,整整一年时间,我早上五点起床,凌晨才睡觉。读、背、写、算,这种单调而枯燥的生活日复一日,人瘦了,眼黑了。我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总是在我跟前问这问那,还天天晚上熬稀饭、做蛋汤,给我补充营养。看到她为我忙这忙那,我都会精神一振,因为我没有理由不勤奋学习。

当时规定,毕业生参加高考前都要先进行预选,即预考,先取得资格,然后才能正式参加高考。我们班上有40多人顺利通过了预考,有10多个同学没有通过,这些没通过预考的同学只好神色黯然地离开学校,永远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接着便是检查身体、填报志愿等一系列考前的例行程序。那时填报志愿是在考试前,不像现在先考试、估分,然后再填志愿。7月7、8、9日三天,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了高考。那一届理科共考7门功课,数学、语文各120分;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各100分;生物50分。满分为690分,那年的本科线是490分。最后结果出来了,我那届4个毕业班近200人,只有18人考上了大学,幸运的是,我以530分的优秀成绩,远远超过了重点本科线,成为了18人其中的一员。

我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师范大学,寄来录取通知单的自然也是它。为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教育与关心,父亲母亲出面,郑重地请来了我的任課老师、所有的亲戚朋友、关系较好的乡邻,摆了几桌丰盛的“谢师宴”。那天场面很热闹,所有人都向我真诚地祝贺,平日里滴酒不沾的父亲竟然还喝醉了。

接下来,父母亲就忙着为我转户口关系。那时上师范院校,不但有校服配发,而且学校每个月还发给学生18元饭菜票,来自穷困的农村家庭的我轻轻松松地念完了大学。我还清楚地记得,读了4年大学,我交给学校的费用总共也只有20元钱,好像是图书馆收的什么费,真便宜!

篇17: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家人团聚。我吃饭时不小心掉了一粒米,只是仅仅的一粒米而已。外祖父就很生气地大吼:“捡起来给我吃了”。我十分不愿意,因为饭粒掉在了饭桌上,虽然饭桌是自己家的,但也很是不卫生。我在心底不由得嫌弃这个不讲卫生的“糟老头”,是那样的嫌弃,那样的不尊重。我便跑到房间里哭了起来,是那样的委屈,是那样的讨厌他。

饭后,奶奶轻轻地走进房间,给我讲起了外祖父的故事。

“以前啊,日子过的很苦,虽然外祖父是一名教师,但长年在山区教书,外祖母又经常生病,全家都是奶奶这个长女担着,食物全靠自己种。种十亩地,收成好的话,交完公粮所剩无几,省着吃,都不够全家糊口。收成不好,一年都会饿肚子。现在你们多幸福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所以根本不知道以前有多苦。”“那你们可太痛苦了”我说。奶奶摇摇头,回味似的闭上了眼,笑着对我说:“那时候虽然没有吃饱过,但我们有许多游戏玩,有时摔泥巴,有时逗蜗牛,也不觉得苦。家家户户被欢笑声包围着”。懵懂的我还是点点头。

上一篇:新《消法》解读下一篇:在母亲90岁生日宴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