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护理操作

2024-04-13

气切护理操作(共7篇)

篇1:气切护理操作

气管切开的护理

一、备物:

注:吸痰器已在患者床头(处于备用状态)、患者处于气管切开吸氧中、听诊器筐挂右侧远侧、洗手液筐挂左侧、放负压接头筐挂右侧近侧。车上:1.医嘱及硬卡 2.气切护理盘a开口纱b干湿适宜生理盐水棉球c干湿适宜酒精棉球d盐水纱布e四把镊子f弯盘g治疗巾)3.生理盐水碗 4.清水碗 5.手套 6.纱布 7.皮套 8.吸痰管(佰通,调整好位置)9.剪刀 10.洗手液 11.听诊器

车下:1.生活桶(大)2.医用桶(大)3.回收盘 车旁:另备一个不锈钢筐(即放负压接头筐)

二、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X午好,我是X号参赛选手,我参赛的项目是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的目的是:①保证气管切口处清洁干燥,②预防创口感染,③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和舒适。操作前评估操作环境符合要求,已用流水洗净双手,所备用物均在有效期内,操作开始(举手示意)。

三、开始操作:

1.核对医嘱,X号X床XX,气管切开护理,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2.核对床头卡。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秦,负责您今天的日常护理工作,请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核对腕带。请问您是XX吗?如果是请您点头示意我。为了避免气管切开处感染,保持气道通畅,遵医嘱我要为您做气管切开的护理,一会操作过程中,如果您感觉任何不适请您及时举手示意我。

3.开桶盖,洗手液在有效期内,洗手,戴口罩。4.让我检查一下您的肺部情况(掀开被头,解开上边两个纽扣,取听诊器,手捂一会,听诊主气道三下)。口述:气道内有痰鸣音,我需要先给你吸一下痰。5.断开吸氧连接,加大吸氧浓度后再连接,口述:给予高流量吸氧2分钟,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取下纱布套,负压接头放车旁框里。6.吸痰管型号合适、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在车上打开吸痰管包装口,取出治疗巾,铺治疗巾,右手戴手套。

7.左手拿吸痰管包装,右手按无菌原则取出吸痰管,左手将吸痰管包装在车上折叠一下后扔生活桶内,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接头连接。8.用吸痰管吸无菌生理盐水两下。

9.左手垫纱布取出吸氧管,放在治疗巾上。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右手将吸痰管迅速并轻轻地延气管导管送入,口述:插入深度超过内套管1~2mm。(我要给您吸痰了,请您轻轻地咳。)左手松开吸痰管,口述:旋转上提吸痰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垫纱布放回吸氧管(若不好放,干脆直接放回吸氧管),纱布同治疗巾一起扔医用桶内,用吸痰管吸清水冲洗管道。10.再次听诊,口述:呼吸音清,无痰鸣音。关闭负压,纱布包裹吸引器连接管,放回负压吸引管。断开氧气装置,调回氧流量后再连接。

纱,不换镊子,左手再夹生理盐水纱布同右手一起夹11.我一会儿要为您气管切开处消毒了,我先帮您撤住,,覆盖好。

掉枕头,请您头尽量后仰,好。打开患者衣领,暴露17.撤弯盘及镊子,脱手套。颈部。

18.撤治疗巾,扣纽扣,摆体位,您这样躺着可以吗?12.气管切开护理盘清洁、干燥、在有效期内(往外还可以是吗? 拉一下),扇形折叠打开无菌气切护理盘,无菌手套19.整理用物。

型号合适、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撕开,戴好无菌20.盖桶盖,洗手,摘口罩。

手套,铺治疗巾,将弯盘放于患者头侧。

21.再次核对一下您的腕带,X号X床XX。我已经13.拿一个平镊,取下开口纱,扔弯盘内,镊子放弯为您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了,呼叫器放在您的枕旁了,盘内。

我会经常过来看您,您有什么事也可以随时按呼叫器14.口述:干湿度合适的生理盐水棉球。一手拿一个叫我,谢谢您的配合。平镊,左手夹生理盐水棉球传递给右手,右手擦拭气22.记录。

管导管托盘上侧内部(由远到近)、托盘下侧内部(由操作完毕(举手示意)。远到近)、托盘上侧外部(由远到近),托盘下侧外部

(由远到近),一次使用一个棉球,污棉球放弯盘内。15.口述:干湿度适宜的酒精棉球。一手拿一个平镊,左手夹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左手镊子固定气管导管托盘,右手擦拭导管托盘周围皮肤【擦洗上半部托盘底下皮肤(由远到近)、下半部托盘底下皮肤(由远到近)、上半部近套管处皮肤(由远到近)、下半部近套管处皮肤(由远到近)、上半部远套管处皮肤(由远到近)、下半部远套管处皮肤(远近到近),污棉球放弯盘内,左手固定套管的镊子使用间歇期放在治疗巾上】。口述:同法再擦拭一遍,共作用3分钟。16.左手取开口纱同右手一起夹住,两手共同放开口

篇2:气切护理操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患者52例, 其中男41例, 女11例;平均年龄 (49.4±2.7) 岁;脑损伤29例, 多发伤10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 其他7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6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本组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气切雾化面罩盖住气管套管口, 雾化面罩的连接管与氧气相连, 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湿化液,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用输液器连接生理盐水或其他湿化液, 输液器去除针尖后末端置入雾化器药杯内, 调节滴速, 使雾化面罩内持续喷出雾化气体, 进行持续雾化吸入。雾化装置每日更换1次, 如被气道分泌物污染, 及时清理, 并用75%酒精擦拭或更换。

1.2.2 常规组

本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内采用气道内滴注法, 用静脉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滴注速度, 以5 m L/h开始, 根据痰液性质及时调整速率, 并予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 保持无菌纱布持续湿润。湿化装置每日更换, 盐水纱布每4 h更换1次, 被痰液污染后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呛咳及气道黏膜出血情况, 其中痰液黏稠度分类, 湿化不良:痰液黏稠, 量少, 不易咳出, 肺部呼吸音粗或干;湿化良好:痰液稀薄, 量适中, 易咳出, 肺部呼吸音清晰;湿化过度:痰液呈泡沫状, 量多, 吸之不尽, 肺部大量粗湿啰音或短期内湿啰音增多。

2 结果 见表1。

气切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3.1 湿化效果

(1) 常规组气道内滴注湿化液常湿化不充分, 导致痰液黏稠, 不易排出, 严重时可导致气道阻塞, 不利于气道管理。 (2) 雾化面罩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效果良好, 痰液稀薄, 量适中, 效果满意。 (3) 试验组雾化面罩持续湿化气道易导致湿化过度, 且与常规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需谨慎, 及时评估气道内分泌物性状, 一旦出现大量泡沫痰液, 或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应警惕是否湿化过度。

3.2 刺激性呛咳

常规组患者出现6例刺激性呛咳, 严重时患者出现胸闷、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 虽然经减慢滴注湿化液速度后呛咳缓解, 但刺激性呛咳可将湿化液咳出, 不利于气道管理。气切雾化面罩能把湿化液变成小气雾, 使气道处于类似生理湿化状态, 充分改善呼吸道的湿化坏境, 符合呼吸道对湿度和湿化液浓度的生理要求[2]。使得气道分泌物能够排出, 减少气道吸引次数, 利于气道管理。

3.3 黏膜出血

常规组出现频繁刺激性呛咳的患者, 经调整湿化液症状未减轻者, 易出现气道黏膜出血。常规组出现1例黏膜出血患者, 更改湿化方式为雾化面罩持续湿48 h后, 黏膜出血消失。

3.4 其他

气切雾化面罩使用时采取输液器连接生理盐水或其他湿化液, 输液器去除针尖后末端置入雾化器药杯内, 调节滴速, 使雾化面罩内持续喷出雾化气体, 进行持续雾化吸入, 既减少护士频繁打开药杯加湿化液, 保持相对密闭性, 又减少了工作量。气切雾化面罩盖住气管套管口, 可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内, 减少空气中漂浮物及细小颗粒进入气管, 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吸痰时又避免痰液向外喷射污染坏境, 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气切雾化面罩的侧孔保证呼出气体的排出, 不会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潴留[3]。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 气切雾化面罩持续雾化湿化气道较常规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 湿化过程中痰液稀薄易于吸出, 减少痰痂形成, 减少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 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有利于医务人员对人工气道的管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气切雾化面罩对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 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气道内定时、定量滴注生理盐水, 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试验组采用气切雾化面罩持续雾化湿化气道。从痰液黏稠度, 刺激性咳嗽, 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例数, 比较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 气切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 痰液湿化良好, 无痰痂形成, 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切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 能够较好地保持气道通畅, 减少痰痂的形成, 减少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 减少刺激性咳嗽, 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气切雾化面罩,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华玮, 黄晶梦.喉部疾病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8) :740-741.

[2]李友莲, 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0, 10 (2) :141.

篇3:气切的护理

气管切开,简单来说就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多用于喉梗阻,昏迷,脑水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经气管插管无效的病人。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气管切开可以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意识不清和昏迷的病人可预防呕吐物和分泌物的误吸入肺。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预防肺部感染,为机械通气提供一个封闭的通道。

气切的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控制感染

1.1保持环境清洁

空气传播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直接决定呼吸系统感染率的高低,因此,控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非常重要。通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法,,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可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可达到空气消毒效果,消毒时注意保护病人眼角膜,避免皮肤暴露。地面消毒可用1:500的84消毒液,按10mL/m3喷雾,每日2次。

1.2减少探视

严格探视制度,减少细菌传播。探视、陪护人员是带菌者,由于做不到消毒隔离因而容易污染病区和病室,导致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加强病室管理,减少探视,对已经发生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探视[1]。

1.3套管的护理

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洁消毒2-3次,内套管取出时间勿太长,以免附著于外套管上分泌物成硬珈,影响内管置入。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1.4气囊的护理

1.4.1气囊的分类

气囊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高压气囊,泡沫气囊。气囊的压力范围为20-25mmHg

1.4.2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方法

常采用气流冲击法即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出,可重复以上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1.5口腔的护理

口腔是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每天两次口腔护理,防止细菌向下移行,所用的溶液应根据口腔PH选择,PH值高应用2%-3%硼酸溶液擦洗,PH值低应用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PH值中性时选用1%-3%过氧化氢或用生理盐水擦洗。

1.6切口的护理

切口处的辅料通常是用中间剪成Y型的灭菌纱布,每日更换一次,污染后随时更换,缺点是纱布线头易掉入气道内,引起呛咳或造成感染。对切口处采用氧气疗法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有很好的效果,即每天两次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伤口,用45%的氧气距切口1cm处对准切口直吹20min。

2体位

为了减少气管下端压迫及气管内壁的损伤,并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引起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的头部不应该过高或过低,一般在15-30℃,在病人翻身时应使头颈躯体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因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3 吸痰

3.1吸痰的目的

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是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的有效措施,也是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

3.2吸痰的指征

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喉鸣音。

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

④血氧饱和度下降。

⑤血压计心率的变化。

3.3吸痰管的选择

掌握吸引技术要领,防止吸痰时损伤气管 气管内吸引不当能导致气道黏膜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内径相对较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成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吸引时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处理.

3.4吸痰的方法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管吸尽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如分泌物仍存在,应使病人休息片刻,再重复抽吸。吸痰前可配合翻身,叩背,加大肺部通气量,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以利吸痰。气切病人的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外源菌极易沿此通道进入肺部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凡与呼吸道直接接触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应每次更换,吸痰瓶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应每日更换。

4充分湿化

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3)气管滴注法,是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Ml,当病人吸气时沿气管壁缓慢滴入,避免引起病人呛咳不适,气管滴注常用药物为0.9%氯化钠。

5 拔管指征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机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才能进行堵塞实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堵住1/3,第二天堵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塞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以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2]。

6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对病人及家属来说是一种比较痛苦的事情,气管插管的长期插入使病人暂时不能用口语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同时饮食也受到影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烦躁,恐惧,抵触等心理反应。适时做好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他们主动配合极为重要。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避免不必要的打扰,把噪声,光线等外界刺激降到最低程度,以减轻病人的烦躁,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程毛女.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10):916-918.

篇4:气切护理操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压脉带一卷, 输液器一副。

1.2 制作方法

用剪刀剪取一段压脉带备用。长度=病人颈围- (6cm~8cm) 。再剪取一段输液皮管, 长度=病人颈围+20cm, 将输液皮管穿过压脉带内孔即可。

1.3 使用方法

用制作好的压脉带直接固定病人的气切套管, 调节好合适的松紧度, 一般一指为宜。

2 优点

篇5:拔掉气切管 自由我呼吸

2010年7月,我患上了重感冒。一家人都觉得,感冒嘛,熬熬就好了,没想到病情却越来越重,竟然引发严重的咽喉炎。后来在叔叔的帮助下,我去医院做了一些治疗,病情有所好转。9月开学后,我参加军训,因为高强度训练而咳嗽不止,只得去贵阳市肺科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肺结核。

从2010年9月被确诊为肺结核并气管内膜结核之后,我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医院度过了。因为结核是传染病,学校要求休学。我不知哭了多少次,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上了大学,才刚开学,就要休学。小时候我爸一说不让我上学了,我就哭。高中的时候我就信心满满地说,上了大学我就自己做兼职养活自己,绝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了。可惜天意弄人。老天爷凭什么要这样对我?殊不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随着疾病的发展,我的病情加剧,肺结核引发的气管结核,导致气管不断狭窄,感染、呼吸困难、咳嗽不止、夜不能寐,我的气管被结核细菌侵蚀得越来越窄,甚至后来呼吸都变得非常困难,有一次差点就窒息了,医生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我救回来。

因为我的气管已严重狭窄,必须安放气管支架,而贵阳市当时的医疗水平不能安放气管支架,所以,医生强烈建议我马上去北京或上海施气管支架手术。

由于经济原因,我父亲决定去就近的四川一所大型医院。住院将近一个月,医生每天安排各式各样的检查,却迟迟不做手术,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气管已狭窄到不能放进气管支架了。此时,我已危在旦夕,坐着都喘气,随时有生命危险。情急之下,我们准备转院到上海。

在火车上,我呼吸严重困难,恐怕撑不到上海了。列车员也强烈要求我们下车,因此我们只得中途在西安下车。救护车把我送到西安市某大医院,当晚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我才捡回来一命。

之后回家休养,治愈了结核,但是由于喉部带着气管套管,我发不出声,不能说话。2011年9月18号,学校开学,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但是,一切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顺利,老师说:“尽管你的肺结核痊愈了,可是你话都不能说,怎么上课,怎么和同学交流啊?”老师几度劝我回家去,让我能说话了再回来上课。可是,我已经等了一年了。在我的坚持下,老师才同意让我上学,并且让我尽快做手术,至少能说话。

做手术需要很大一笔钱。早先的医疗费已经使得家里负债累累,中间同学们还为我筹集捐款,东拼西凑才勉强把我拖到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先上课,走一步算一步了。

不能说话真的非常不方便,而且脖颈上带着醒目的气管套管,人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尽管我尽量不去在意,但是鼻子里还是酸溜溜的。和别人交流只得写小纸条,转过身就会听到别人的议论声,甚至有人会问我:“你脖子怎么了?是天生的吧?看起来好吓人噢!”由于气管套管对气管有刺激,而且气流不经过鼻腔过滤直接进入肺部,所以我经常感冒,再加上气管本来就是病灶,导致我经常咳嗽,安静的教室里老是听到我刺耳的咳嗽声,晚上也睡不好觉,隔一阵咳一阵,搅得室友睡不着。也因为这个,辅导员经常劝我继续休学。我很固执地坚持要留下来,我也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只知道我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好在,过一段时间,同学和室友都习惯了我咳嗽的声音,生活总算稍稍平静一些,但是面对一片迷茫的未来,我却无法平静。

正当我万念俱灰时,孔庆荧基金会的孔桂仪阿姨了解到我的情况,主动来帮助我。她不仅解决了我的医疗费,还组织了许多同学给我加油鼓劲,帮我找回信心。于是,我期待着快点放假,能赶快到医院做手术,取出气管套管,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去了当初做气管切开的医院。经过细密的检查,耳鼻喉科和胸外科的医生教授经过讨论,还是不敢给我取气管套管,因为我的声门下5cm处已全部堵死,套管下部分的气管也长满了肉芽,不取,也许还能活着;取了呢,就不敢保证了。一句话,手术的风险很大,手术台我上得去,却不一定下得来。而且就算手术成功,效果也不一定好。医生建议我回去。我知道,这无非就是让我回去等死。

倘若我可以勉强这样活着的话,也许我还会妥协,但是我连这一条退路都没有,因为我的气管正在变得越来越窄,肉芽儿已经几乎堵住了我的气管套管口,等它们完全长满我气管的那天,就是我的末日。这时候我的呼吸已经很少,感觉像要窒息了一样,就像刚刚跑完一千米那样的累,非常的憋气、难受。有些时候我就想干脆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算了。但是,我不能,还有那么多一直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我不能这么自私!我决心赌一把!

于是,我去央求医生,拿着大本子和笔去和他们“谈判”,终于医生没办法了,只好答应给我做手术。可是,医生说,要过年了,医生教授都要回家过年,他们一年就这么一次休假,给我做了手术没有有经验的医生照看,如果出了意外就完了。于是,他们让我们过完年再去医院。尽管要过了年才可以做手术,我还是很开心的,耐着性子等着医生们上班。但是过完年,医生们却说我的这个手术他们实在不敢做,我们如果一定要做,那去北京的胸科医院看看吧。

在孔阿姨的支持下,我们去了北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孔阿姨通过朋友介绍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医生。王医生是个和蔼可亲的医生,他在认真检查了我的病情后,提出支气管逐步扩张的方案,同时,又和胸外科、耳鼻喉科讨论,大家一致觉得扩张的方法比较稳妥,风险较小,而且有成功的病例。尽管说我的气管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但是还是很值得一试。

第一次的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相当成功,手术后第二天,我就能发出“啊”的声音了,我的心里欢呼雀跃,兴奋到麻木!

隔了几天,又做了一次扩张手术,我就能断断续续的说话了,尽管声音很粗很哑,但是确是重生的生命之声!

第三次扩张,我就可以打电话了,我给我的好朋友们打电话,给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打电话,告诉他们我终于可以说话了!一年多了,我寂静的嗓子终于可以说话了!

后来的情况越来越好,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后,我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渐渐地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呼吸也越来越通畅。在2012年的7月底,我终于取下了伴随我将近两年的气管套管,我终于可以用鼻腔自由呼吸了!

现在的我很健康,已经痊愈了,已经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上课、做兼职,完全没问题。除了脖子上还明显地留着气管切开的疤痕外,其他完全没什么异样。

我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已经消失了。我能走到今天,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有时看到早晨的阳光照在脸上,觉得我竟然还活着,还能触摸到阳光的温暖,真是奇迹。那些黑暗的岁月,像刻刀一样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黑暗的印记,同时也教会了我坚强和勇敢,乐观和豁达!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类10级 邓茂

一个金属管从颈部插入气管内,这竟然成了这位年轻姑娘的“标志”。这一切不幸都源于一年多前发生的结核感染。

肺结核的病人中,有约三分之一会合并支气管结核。随着病变的进展,支气管出现溃疡、瘢痕,结核性肉芽组织突入支气管腔内可导致管腔狭窄。这些患者中,最后多达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狭窄,其中部分因严重狭窄可导致呼吸困难。

王广发教授在仔细查看了小邓的病历、影像资料以及内镜下的表现后,提出尝试内镜下球囊扩张,结合冷冻治疗加局部药物注射的办法,来治疗这种严重的良性气管狭窄。

冷冻治疗是应用低温探头造成组织坏死,从而达到去除狭窄部位肉芽组织的目的。与此前采用的电切方法相比,冷冻治疗的好处是治疗后不易出现瘢痕。而球囊扩张是将球囊放入狭窄部位,以很高的压力在狭窄处张开球囊,从而起到扩开狭窄部位的作用。由于邓茂已经过多方治疗,局部瘢痕组织增生非常明显,且气管已经完全闭塞,治疗起来难度相当大,并没有绝对的把握,术中还可能出现出血、气管破裂、严重感染、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2012年2月16日,邓茂接受了第一次手术。王主任在支气管镜下看到,气管插管上端已经完全闭塞,没有任何的腔隙。经冷冻治疗后,局部出现了一个很小的腔隙,就是这小小的腔隙让全体在场的医务人员看到了希望,这预示着小邓茂的气管有可能挽救!

随后,王主任开始插入扩张的球囊导管。3个大气压!4.5个大气压!8个大气压!原先完全闭塞的气管居然张开了,气管镜已经可以通过狭窄段了!这让在场的人兴奋不已。接下来,大夫们对局部撕裂的黏膜和肉芽组织又进行了冷冻,局部注射了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瘢痕组织生长。术后,小邓能够说话了,虽然声音还不够洪亮,但比原来发不出声音要强多了。

两周后,王广发主任又对邓茂进行了第二次治疗。虽然气管仍然狭窄,但与第一次手术之前的状况相比,已经好多了,上次治疗后的管腔得以保持。第二次手术后,小邓可以比较响亮地说话了,呼吸困难也有明显的改善,这让已近一年不能说话的她高兴得不得了。

小姑娘又燃起了信心,她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有一天能拔掉放置了近一年的气管切开管,重回正常的生活!面对着邓茂殷切的期盼,王主任的内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2年7月的一天,王广发主任经气管镜看到邓茂原来完全闭塞的气管已经开放了,并能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在进行了最后一次治疗后,王广发主任对患者进行了评估,认为拔管的时机已经成熟。

堵管后,每一天,王主任都亲自诊察患者,生怕气道再次狭窄而前功尽弃。第四天,小邓仍然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说明气管狭窄没有复发,她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在她颈部放置了一年多的气切管终于被拔了出来!又经过2小时的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平稳。成功了!邓茂笑逐颜开,她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

邓茂出院了,然而医生们还挂念着她:她还会复发吗?是否还会做气管切开?毕竟如此疑难的病例,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3个多月过去了,她给王广发主任发来了短信:“王主任,您好!对不起,很久没给您报告我的情况了。我回来后都挺好的,气道通畅,呼吸很好,没什么问题,身体也不错。我经常跑步,每次1000米左右,这学期还学了瑜伽。我还做兼职,做志愿者,一点都不累。我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了,感谢您把我挽救回来!谢谢……”看到这条短信,呼吸科的大夫们松了一口气,大家会心地笑了。

专家简介:

篇6:气切护理操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均于重症颅脑外伤术后行气管切开, 均呈昏迷状, 均需吸氧。将3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常规组19例 (年龄26~71岁, 其中男13例, 女6例) , 采用传统间断滴注的方法。实验组19例 (年龄28~79岁, 其中男12例, 女7例) , 采用氧气面罩呼吸机雾化型雾化器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方法。湿化液选用0.9%氯化钠溶液。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采用英国产的一次性使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 (Venticaire) , 直接与氧气流量表连接 (氧流量按医嘱要求调节) , 根据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调整滴入雾化器容量瓶中湿化液的量, 及湿化的间断时间, 一般为2~3ml/次, 间断1~2h。

1.2.2 常规组

采用我科传统间断滴注湿化法, 将湿化液瓶接上输液器 (不带针头) , 每小时向气管内滴入1~2m L湿化液。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泡沫样痰液、气道出血以及脓痰的发生均少于常规组, 均P<0.05 (表1) 。

3 讨论

3.1 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方法的缺点[3]:一次性滴注量难以控制且相对较大, 容易使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憋闷、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上升;同时刺激性咳嗽可把部分湿化液咳出, 从而降低湿化效果, 严重的还可引起气道出血。它不能保持气道切开后持续湿润的要求, 易使痰痂形成, 导致排痰不畅, 吸痰次数增加或困难, 增加气道出血及堵管的风险, 为了避免堵管, 我们会增加湿化的次数, 加大湿化的量, 最后容易导致泡沫样痰液, 继而又减少湿化, 最终演变成湿化→痰痂形成→加强湿化→泡沫样痰液→减少湿化→痰痂形成的循环链, 反复的刺激与操作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 导致脓痰的产生, 延缓患者的病情转归,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

3.2英国产的一次性使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 (Venticaire) 是专用于气切患者吸氧雾化治疗的, 采用其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 能使湿化液变成微小气雾, 随患者的呼吸达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加强了气道的湿化及抗感染效果, 使肺部感染治愈时间缩短, 发生痰阻和气道粘膜损伤的概率降低。而且它需要的氧气流量小, 且雾量小, 雾量维持时间长, 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能使气道持续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 符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 有利于痰痂的稀释和排出, 达到有效湿化目的, 减少或避免痰痂形成和并发症发生。它还有过滤微小颗粒的效果, 根据统计学资料分析, 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推注湿化法。

3.3采用Venticaire进行湿化与传统的定时滴注气道法比较, 其有以下优点: (1) 能把湿化液变成小气雾, 使气道处于似生理湿化状态, 充分改善呼吸道的湿化环境, 符合呼吸道对湿度和湿化液浓度的生理要求[4]。 (2) 避免了因滴注量大引起的呛咳和刺激性咳嗽。 (3) 能充分的稀释痰液, 使痰液容易咳出, 减少了吸痰次数, 从而减轻了因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 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4) 减少了肺部感染并发症。 (5) 其面罩可平稳的覆盖于气切外口, 避免空气中的尘埃进入, 替代了传统的套管外口覆盖敷料[5], 并且翻身搬运时不易脱出。 (6) 价格实惠, 在不湿化时还可充当面罩吸氧。 (7)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4气道湿化液的选择[6], 我科采用传统的滴入湿化时最常用的气道湿化液为0.9%氯化钠100mL, 因为使用方便 (生产商供应) 而且保存时间长, 可在开启后24h内使用, 减小患者经济负担, 但经科学研究证明采用0.45%氯化钠湿化液优于等渗盐水[7], 因为肺蒸发面大, 等渗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 盐水沉积在肺泡支气管, 形成高渗状态, 易引起支气管肺水肿, 不利于气体交换, 而0.45%氯化钠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 使之接近等渗盐水, 对呼吸道的无刺激作用。更有学者通过观察证明, 使用等渗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 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因此, 持续湿化应选用0.45%氯化钠, 但是一般药物生产商并没有生产此浓度的盐水, 要经过配置, 但经过配置后的湿化液保存时间只有2h,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而采用Venticaire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时, 可以在其容量瓶里加入0.9%氯化钠和灭菌注射用水配置成0.45%氯化钠现配现用, 即没有加重患者和护士的负担, 更能达到湿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 采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气道, 能使湿化液稳定、缓慢、以微小气雾进入呼吸道的深部, 从而达到有效湿化气道的目的。其操作及取材方便, 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减轻护理工作量, 并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 (Venticaire) 进行气道湿化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38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 常规组采用我科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 而实验组采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 (Venticaire) 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气道, 观察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液粘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痰液粘度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 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脓痰的产生明显低于常规组 (均P<0.05) 。结论 采用Venticaire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 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脓痰等并发症的发生, 较好的保证痰液的粘度, 减少痰痂或泡沫样痰液的形成, 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关键词: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参考文献

[1]居玲霞.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及并发肺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9) :29-30.

[2]蒋琪霞, 梁萍, 耿广莉.抢救5例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护理报告[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8) :453.

[3]姜英.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 2004, 4 (2) :2.

[4]李有莲, 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 2000, 10 (2) :141.

[5]卢丽华, 张力华, 申雪琴, 等.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自制湿化罩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 :21.

[6]刘素玲.不同湿化液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12) :2112.

篇7: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基本操作法

关键词: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基本操作法

1 教材分析

1.1 使用的教材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李晓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技术》, 该教材以打造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原则, 强调培养学生过硬的护理实践技能, 专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1.2 教学内容

口腔护理出自本教材的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中第一节部分。《基础护理技术》包括的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护理技术》是所有护生学习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口腔护理》不仅是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操作也是22 项基本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

1.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 学生在知识方面熟悉义齿的清洁与护理, 掌握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能力方面让学生学会义齿的护理, 能够为特殊病人做口腔护理。情感方面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1.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护理专业相关的操作, 并且高职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因此, 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2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3 级高职护理班的学生, 课前经过调研, 对她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医学基础课, 对口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了解。并且他们是初中毕业, 那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有她们是护理系的同学对于护理学的基础课尤其是护理操作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好奇心也较强, 善于模仿。这些特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她们还未涉及临床护理各学科, 对许多疾病的知识不是很了解, 例如, 学习血液病人的口腔护理时, 要求动作轻柔, 他们就不能够理解, 其次, 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还未建立, 针对这些不足在教学设计中, 我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补充介绍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 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护理学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方法

3.1 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采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 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基础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了提高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学生来说, 不仅是学到了什么, 更重要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讲授法使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演示法, 利用图片直观的演示、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启发法, 让学生相互讨论,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产生实践的愿望。

3.2 学法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 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自己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观察法, 让学生学会观察, 掌握操作的要领和细节;互动学习法, 示教以后注意师生互动, 让学生上来回示, 发现问题, 及时指出、纠正。

4 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90 分钟完成教学目标。首先, 第一部分, 启发教学, 激发讨论, 导入新课, 需要5 分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通过图片展示出来,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先猜想, 继而紧张的沉思最后想寻找答案,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今天新课的内容。接着, 第二部分, 提炼精髓, 理实结合, 讲授新课, 大概要45 分钟。展示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目标提炼学生需要掌握的五大知识点:口腔常用漱口溶液、义齿的清洁与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的评估、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将采用如下的教学的流程:讲授过程结合多媒体图片及实物, 让同学们对一些没有接触的物品有直观的认识, 例如, 口腔常用漱口溶液、口腔护理评估的用物在讲解的时候配合图片和实物, 便于同学们认识、理解、记忆。第一次示教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下面再将操作过程提炼, 用一下简洁的关键词将整个流程串连起来, 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方便许多, 为了加深关键流程的记忆和理解在第二次示教之前会针对关键流程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 为什么要数棉球的个数?为什么不是血管钳去夹取治疗碗内的棉球呢?操作中动作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再进行第二次的示教, 示教过程中注意讲解、答疑, 使同学们能够尽快的掌握新的知识。然后, 第三部分利用35分钟进行个人回示, 分组体验, 自我评价。在这个练习阶段选择一些学生上来回示一些关键动作, 比如, 用血管钳、镊子挤棉球, 开口器的使用方法, 及时纠错, 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接着会让学生分组练习, 先仿真再全真, 即先在模型上做, 然后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最后选一些代表上来就口腔护理后的感受和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上做一个自我评价, 当然老师的总结和纠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最后的5分钟, 复习小结,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进行内容小结, 可以让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内容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通过几道选择题如护士资格考试复习题, 既可起巩固新课作用, 同时还可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习题集同时明确下节实训课练习内容, 督促学生重视练习, 为下次实训课做准备。

5 资源整合

在准备教学阶段, 充分利用资源收集、整合。校内资源主要是来源于各老师之间的交流, 以及校内比赛的不断总结的经验;行业资源主要是社会实践, 临床行业前沿及其他的合作院校提供的信息;信息化资源, 是通过网络学习, 得知最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

6 教学反思

本次课通过前面理论课所打下来的基础, 上起来比较容易, 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 演示效果较好。纵观本节课, 觉得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岗位技能, 结合临床,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 比如, 忽略了由于学生多, 导致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时间短, 学生练习不熟练等问题。综上, 为了提高下次课的质量, 做了如下的改进措施:将学生课堂表现记入平时成绩, 并且增加课外开放时间。

7 结束语

上一篇:八上各单元知识点小结下一篇:民间美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