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2024-04-21

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共11篇)

篇1: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静疗小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3.7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8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5、基本要求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6、操作程序 6.1基本原则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6.1.3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

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1.5 操作前后应执行WS/T 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6.1.6 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6.1.10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6.2 操作前评估

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6.2.7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穿刺

6.3.1 PVC穿刺

6.3.1.1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6.3.1.2 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

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 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 c)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6.3.1.3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125px,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200px,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3.2 PICC穿刺

6.3.2.1 PICC穿刺按以下步骤进行:

a)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 b)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c)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

d)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 e)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

f)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

g)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h)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i)应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6.3.2.2 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6.4应用

6.4.1静脉注射

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

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6.4.2静脉输液

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6.4.3 PN 6.4.3.1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

6.4.3.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

6.4.3.3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6.4.3.4如需存放,应置于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

6.4.3.5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6.4.3.6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

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6.4.3.8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

6.4.3.9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6.4.4密闭式输血

6.4.4.1 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6.4.4.2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

6.4.4.3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6.4.4.4 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6.4.4.5 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6.4.4.6 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检测。

6.4.4.7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小时。6.5 静脉导管的维护 6.5.1冲管及封管

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6.5.1.2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6.5.1.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6.5.1.4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6.5.1.5 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

6.5.1.7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6.5.2 敷料的更换

6.5.2.1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1 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

6.6.2 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6.6.3 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

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6 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6.7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6.7.1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6.7.2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6.7.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6.8导管的拔除

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6.8.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6.8.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7.1 静脉炎

7.1.1 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

7.2.1 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

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7.4导管堵塞

7.4.1 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7.4.2 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

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7.6输液反应

7.6.1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7.7输血反应

7.7.1 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7.7.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8、职业防护

8.1针刺伤防 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 213执行。8.2 抗肿瘤药物防护

8.2.1 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

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

8.2.3 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

8.2.4 给药时,操作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8.2.5 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8.2.6 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a)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b)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

c)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d)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

篇2: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部开展2016年静疗规范季活动

为了进一步规范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提高年轻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淮安二院护理部于8月30日下午在急诊四楼多功能厅举办了2016年静疗规范季启动仪式,全院护士长、护理骨干、三年内新护士共200余人参加。首先,护理部唐金凤主任进行了致辞,并讲解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沈霖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静疗规范季活动计划内容。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实用,并将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篇3:规范护理操作预防医院感染

1 树立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意识

临床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护理人员, 必须具备医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 并能树立起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意识。护士独立完成的夜晚操作是否按照无菌操作程序去做, 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整体素质, 特别是提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 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1) 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是一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的护理技术,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违反就会引起院内感染, 因此要强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我院各病室均制定了基础护理操作流程表, 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 建立质量标准, 实施人人过关考核, 使各项操作正规化, 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 戴口罩, 必要时戴无菌手套, 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制, 预防感染发生。 (2) 强化病房管理:要求病房保持清洁, 空气新鲜, 卫生员要保持室内湿式清扫, 遇有污染, 即刻消毒, 各室拖布标识清楚, 实行一床一套, 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患者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出院、转院进行终末消毒。严格探视制度, 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 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 消毒擦拭, 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1次做细菌培养, 如不合格, 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 以保证病房清洁。 (3) 规范灭菌消毒:灭菌消毒是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预防控制院内感染发生与传播的重要措施。要规范病房地面, 空气以及医疗用具的消毒方法、时间和次数, 切实做到一人一换一消毒。各科室要根据细菌室反馈回来的空气培养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 做到空气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医疗器械及用品、被服消毒, 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是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后焚烧处理。 (4) 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护士的手在进行各种操作和各项护理过程中, 直接与病人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 器械接触, 因此护士的手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后, 双手采样的结果显示带菌率为100%[1]。因此应强调勤洗手。我院规范洗手步骤并在每个洗手池旁张贴洗手七步法图示, 并对每一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洗手七步法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洗手规范执行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 并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 (5) 加强职业防护, 树立普遍预防理念, 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和在处理患者用后物品器械的过程中, 极易受感染, 被锐器刺伤发生的频率也较高。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防护, 注重普遍预防措施的运用。有研究表明, 实施普遍预防可防止>30%针刺伤的发生, 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明显下降。开展普通预防知识教育, 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将所有患者都认为是感染性患者, 所有血液或体液都认为是感染性物质。把握针刺伤的处理方法和报告制度, 坚持做到标准预防, 标准洗手, 人人把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常使用, 毁形, 消毒, 处理方法。普通预防可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6) 护理人员发现院感病例应及时上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 认真观察患者病情重化, 及时发现院感病例, 采取治疗护理措施, 及时填报院感病例报告卡, 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院内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3 做好卫生宣教和教育工作

由于病员的抵抗力低下, 而有些病员又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 极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4 结语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使消毒、灭菌、无菌和消毒隔离技术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都是由护理人员具体执行的。护士通过各种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手段, 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率,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

摘要:目的 强调护理人员规范操作, 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规范护理操作,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 严格消毒隔离与监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结果 从近几年来医院感染控制科自查及地方防疫部门来我院随机抽查监测的结果, 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的标准。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 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规范操作,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29.

[2]席名霞.医用听诊器细菌感染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1) :60.

篇4:浅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訓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2]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边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

篇5: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院级静疗专科护士开班仪式

3月29日下午,护理部在急诊四楼报告厅举办了2017年院级静疗专科护士开班仪式。护理部唐金凤主任主持并详细介绍了院级静疗专科护士培养目的、要求与培训方案。院级静疗专科小组组长李娟护士长针对准入考试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学员们在静疗专科知识方面的薄弱点,以便大家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中医肿瘤科葛利越护士长将《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与《2011年输液护理实践标准》进行了对比讲解,让学员们对最新的静疗标准有了一定的清晰认识。通过院级静疗专科护士的培养,将使更多的护理骨干借助这个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临床护理服务。

篇6:改良培训模式 规范护理操作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建立了职责明确的护理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采用“细化操作流程-示范演示-将摄制规范操作录像及操作口述与沟通模式上传院内网-全体护士可视训练与各科带教老师细节指导相结合-分层次考核”这样一个新培训考核模式,强化技术大练兵的力度。

于6月5日下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技术操作示范活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技术由刘芳示范,心电监测技术由周洲示范。此次技能培训,在各科室大力支持下,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操作示范活动。在操作示范前期,技能培训老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刘芳老师与静脉治疗专业护理组的王继华、杨敏、于悦、董彦君等就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PICC护理操作流程的细节问题和评分标准进行细化,让此项规范操作尽最大可能贴近临床工作。培训中示教老师们每项操作示范了两遍,第一遍操作为了能够让护士学懂,记牢,边讲解边示范。第二遍为了能够让护士看到一个连贯性操作,老师简化了讲述,突显规范操作流程。操作规范、标准、娴熟,特别注重了加强对患者评估、病情观察、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方面的示范指导。培训后护理部将带教老师最规范的操作录像制成视频拷贝到院内网共享,护士们可结合观看规范操作录像进行可视训练。整个培训中,护士们学习气氛浓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杨敏 吴光珍

篇7: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备皮法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1.剃刀的刀片应锐利。

2.剃刀刀架用后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篇8: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关键词:操作技能,小组式考核,护理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功, 对护士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1]。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是护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考核成绩又是评价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2]。为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本研究拟在操作技能考核中运用小组式考核方法,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考核实践后, 学生的考核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肯定。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2011年入学的护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随机抽取两个班, 甲班为观察组, 乙班为对照组, 其中甲班55人, 乙班52人, 共107人, 均是高职普招学生, 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 入学后随机分班。

1.2 方法

1.2.1 授课方式

在传统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3个或4个学生为1个小组进行操作训练, 课后实训室对学生进行24h开放。

1.2.2 考核方式

(1) 对照组:传统考核方法, 即操作考核时每个学生随机抽考一个项目, 考核的成绩代表该学生个人的操作考核成绩。 (2) 观察组:小组式考核。即操作考核时每个学生随机抽考一个项目, 考核的成绩代表本小组所有成员的操作考核成绩, 各小组成员考核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该小组每个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1.2.3 评分标准

为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 考核时以李丽娟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实验指导及评分标准》作为评分标准, 考核前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2 结果

3 讨论

3.1 小组式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式考核方法以每个小组作为1个考核单位, 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 在学习时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3]。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关注, 对于小组其他成员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 互相帮助, 提高了学生相互学习、自我评价、取长补短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3.2 小组式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使用传统式考核方法, 学生课后操作练习时一般单人进行, 学生在操作时只能与假人进行沟通, 沟通时过于呆板、书面化、形式化。小组式考核使学生在课后多个人一起练习, 就可以在练习时1个同学练, 另外1个同学扮演病人, 可根据需要扮演多种不同病情的病人, 与操作的同学进行沟通,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3.3 小组式考核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实施小组式考核方法, 学生在操作训练时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小组的成员会予以指正, 因此在考核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则体现为该小组成员共同薄弱的地方, 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促使学生更全面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3.4 小组式考核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包括教师对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水平[4]。根据考核中学生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可针对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授课时将出现的问题作为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师要做到的不但是讲解知识点, 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读懂、读透, 牢固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小结

综上所述, 在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中应用小组式考核方法, 可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水平, 也可使教师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有助于不断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瑞媚.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5 (29) :4091-4092.

[2]侯爱和, 徐运辉.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改变[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8) :12-13.

[3]崔屹, 唐欢, 沈莉.小组讨论式教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带教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12) :44-15.

篇9:特异性脱敏疗法的护理操作规范

特异性脱敏疗法简称脱敏治疗,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减敏疗法。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临床上将脱敏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常规脱敏治疗和维持脱敏治疗。该治疗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必须告知患者脱敏治疗一旦开始,应坚持下去,不可中断[2]。在治疗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对其治疗和观察都有很好的效果,现将特异性脱敏疗法的护理操作规范汇报如下。

脱敏治疗前的护理

护士做自我介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减轻紧张与陌生感。讲解脱敏治疗的原理、治疗意义及预计效果。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用药史、过敏史、遗传史,并作好记录。

询问患者有无劳累、熬夜、洗热水澡、喝酒、剧烈运动等。有无感冒、发热、哮喘等症状,是否注射疫苗(特别是狂犬疫苗),近期是否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告知患者脱敏方法,所脱敏药物的名称、浓度,注射的部位、方法及时间。检查患者是否携带西替利嗪滴剂、普米克都宝气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脱敏治疗中的护理

药物的准备:脱敏治疗是按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药液浓度一般是从稀到浓,瓶签上的号码表示稀释度:号越大,浓度越低;号越小,浓度越高。脱敏药液配置精细,浓度要求严格,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浓度不精确,达不到患者所需剂量,所以护士必须认真负责,严格“三查七对”,配药时严格掌握剂量,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保证剂量精确、无空气,配好的药液无混浊及沉淀。

正确进行皮下注射:常用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略靠前外侧,双侧上肢交替进行,也可选择在腹壁或臀部。注射前先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溃疡、损伤及瘢痕,同时避开血管及神经处。因患者脱敏治疗时间长,要有计划的选择和安排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液应待干后再注射,避免产生对针眼的痛觉刺激[3]。进针、拔针速度宜快,抽吸无回血后再注药,注射角度以30°~45°为宜,进行皮下注射,避免过浅所致局部反应和疼痛;避免过深使药液吸收加快,引起不良反应。注射速度要慢,以注射1ml药液大约60秒的速度为宜,同时注意患者的反应[3]。注射完毕用棉签按压局部针眼5秒,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不适。治疗过程认真记录在脱敏治疗单上,操作者签全名。

心理护理:注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谈话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来减轻疼痛,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护士要熟练掌握皮下注射技巧,提高操作水平,动作轻柔敏捷,减轻患者痛苦,尽可能做到无痛注射,减少患者恐惧、抵触的心理,对长期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龄小的患者,是坚持规律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脱敏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后的观察:注射完毕必须观察患者30分钟,观察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风团、瘙痒等;观察全身反应:手足心及全身发热、瘙痒;鼻塞、鼻痒、流涕、咽干、咳嗽、打喷嚏、眼痒、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做好急救准备: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及时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风团,可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滴剂;如患者出现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立即安排患者平卧,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在注射部位近心端结扎止血带,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至脱离危险。将急救过程记录在脱敏治疗单的不良反应一栏内。

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护士要态度温柔、语言和蔼,使患者信任自己,消除陌生感,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脱敏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紧张、烦躁的心理,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讲解坚持治疗的必要性,一定要按时注射脱敏药,如不按照计划注射药液,延迟时间超过3周,就要重新调整剂量,增加注射次数,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脱敏治疗期间,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救急使用。②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知的过敏物质应避免接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居家环境卫生,寝具使用纯棉制品,并经常用热水清洗、阳光暴晒,减少螨虫[4]。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冒、发热及哮喘发作;慎重选择护肤品,不使用气味太香及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產品;对皮毛过敏者最好不要饲养宠物,地面最好不铺地毯。脱敏治疗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疾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注射后24小时内需自我观察局部和全身有无不适,并在下次注射前告诉医护人员,以便确定脱敏药液是否需要调整剂量。③饮食护理:刺激性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5]。过敏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醋等,不饮用具有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酒、可乐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参考文献

1 王椿森,李家文,黄长征,等.皮肤性病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7.

2 郝风玲.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理研究,2008,22(9):2506.

3 朱翠红,张美喜,王怡.变应性疾病患者门诊脱敏治疗的护理.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83.

4 岳飞宇,侯莲杰,姚兰.脱敏治疗患儿的门诊护理管理.中国临床护理,2010,2(1):63-64.

5 张艳丽.过敏性体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85.

篇10: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者33例为研究对象, 男13例, 女20例;年龄36岁~65岁 (45.86岁±4.45岁) :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 糖尿病肾病8例, 高血压肾病6例, 恶性肿瘤导致的肾病5例, 痛风导致的肾病4例, 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33例病人的诊疗及护理过程, 总结操作规范及护理要点。

1.2.1 操作方法

采用Quinton公司生产的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留置导管术多在血透的前1d进行, 插管均在放射介入室内,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首选右侧颈内静脉。病人的皮下隧道长约15cm, 由一涤纶套固定。为防止细菌感染, 涤纶套一般埋于皮下距皮肤出口处1cm~2cm。在导管出口处, 选择3M胶布进行覆盖, 且导管腔内用生理盐水及肝素封管备用。双腔导管完成置入后急诊透析病人可立即使用, 一般透析病人, 可在双腔导管留置术24h后使用。使用时, 将包裹纱布拆除, 并按常规消毒的方法为双腔导管的动静脉接头、导管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好无菌治疗巾,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在导管皮肤出口处, 去除肝素帽后, 进行导管接口的再次消毒。将保留管内的肝素和部分残余血液用无菌注射器抽出 (各2mL~5mL) , 观察管内有无血栓, 然后再注入首剂肝素, 为病人连接透析管路以进行血液透析。在病人血液透析完成后, 导管管口进行常规消毒。分别在动静脉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 (10mL~20mL) , 以保证管腔内无血液。然后再注入肝素 (1.5mL) 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用肝素帽封闭管口。最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与固定, 以3M敷料覆盖导管皮肤出口处。

1.2.2 护理要点

(1)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在实施手术前, 充分了解病人的体重、血压、留置处血管情况及各项临床检验、检查结果, 以预防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2) 心理护理。病人术前会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 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以及后期的护理, 所以要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工作, 充分解释, 耐心回答[2], 以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使之处于最佳的状态, 积极配合插管治疗。 (3) 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为病人连接置管时做到充分消毒皮肤和裸露导管, 用无菌敷料覆盖, 密切关注是否存在红肿与渗出。要求病人保持个人卫生, 保持敷料及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且每间隔2个月,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盐水配合肝素进行封管。 (4) 积极预防栓塞。每次血液透析前将管内不参与血液循环的上次封管液和血液废弃, 以防止病人因此产生发热反应及血栓的进入[3]。在透析结束后分别在动静脉端快速注入用生理盐水 (8mL~10mL) , 再用肝素盐水 (625U/mL) 注入双腔导管内进行正压封管 (各2mL) 。每1个月均应用尿激酶封管, 以定期溶栓。 (5) 保持置管通畅。指导病人在透析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体位[4], 以避免压迫导管。同时, 做好巡护工作, 定时检查留置管情况, 妥善固定, 防止导管发生弯曲。一旦滑脱, 则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处理。如病人存在血流量不足情况, 则尝试调整调整导管位置, 保证血流通畅。告知病人尽量穿对襟的上衣, 避免脱衣服时将导管带出。

2 结果

33例病人导管使用时间5个月~35个月, 使用时间为13.88个月±1.31个月。使用过程中控制血流量速度为200 mL/min~360 mL/min。3例病人拔管, 1例为导管栓塞处理后无效拔管, 2例为感染处理后无效拔管, 其余病人均情况良好, 未发生留置管相关不良反应, 且病人透析效果满意, 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能衰竭的替代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有效并且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5,6]。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手术操作简单[7], 且每次血液透析不需再次的静脉穿刺, 可较大程度的减轻病人痛苦, 为血液透析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实用的重要血管通路[8,9]。感染和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0], 本次护理要点中有针对这两种情况的积极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以延长导管和静脉使用时间, 提高病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规范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操作及护理, 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导管维护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护理技能及水平, 较好地应对及处理并发症, 以保证留置导管的长期使用, 改善血液透析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规范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者33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33例病人的诊疗及护理过程, 整理操作规范及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积极预防栓塞、保持置管通畅。[结果]33例病人导管使用时间5个月35个月, 使用时间为13.88个月±1.31个月;3例病人拔管, 1例为导管栓塞处理后无效拔管, 2例为感染处理后无效拔管, 其余病人均情况良好, 未发生留置管相关不良反应, 且病人透析效果满意, 均恢复良好。[结论]规范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操作及护理, 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导管维护重要性的认识, 保证留置导管的长期使用, 改善血液透析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规范操作,护理

参考文献

[1]叶君红, 刘秀娟, 廖江虹, 等.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0, 18 (2) :90.

[2]曹兰支, 周怡, 谢培杰, 等.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8) :576-577.

[3]刘琨, 沈冰, 欧娇英, 等.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 3 (5) :22-23.

[4]陈万美, 包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5) :461-462.

[5]蔡卓芬.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规范操作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3A) :699-700.

[6]Moist LM, Trpeski L, Na Y.Increased hemodialysis catheter use in Canada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risk:Data from the Canadian Organ Replacement Registry 2001-2004[J].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8, (06) :1726-1732.

[7]杜渊, 杜浩昌, 李春庆, 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27) :3400-3403.

[8]邱伟兰, 刘琪雄, 卢叶明, 等.两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病人透析效果比较及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 (5) :51-54.

[9]杨萍, 张云霞, 王丽敏, 等.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 (3) :28-29.

篇11:阳光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的操作技巧

一、小组合作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式

通常的语法教学要讲清某一语法现象其含义、表达结构、用法等,然后用很多的例句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解运用,学生感到很枯燥。例如,教师在讲解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可以以横竖排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给他们布置任务,每人准备一张纸,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我在黑板上写出现在进行时陈述句的结构:人称+ be+ving+地点。先以横排为单位,第一横排的学生都写人称,最好是班级的同学或老师,第二横排的学生都写be 动词is或are,第三横排的学生写ving或短语如sitting,picking up apples等。第四横排的学生写地点,如 under the tree,in the sky等。然后以竖排为单位,按次序读自己所写的,由第五位同学把几部分组合在一起读出来,be 动词的单复数做相应的调整,第六位同学把该句翻译成汉语。因为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偶然性,学生们能组合成许多许多有趣离奇的句子,令师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很活跃。我再让他们调换角色,写不同的内容,他们都愉快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他们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动脑、动笔、动口,积极地参与学习,老师不再一言堂。之后我再做小结,配些时态专项训练,使时态的教学既不枯燥乏味又落到了实处。在讲授新的时态或者复习已学时态的课堂环节中,我都安排这样一个步骤,这个方法同样适合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效果很理想。因为学生喜欢新奇、喜欢创新,厌烦古板的说教。布置适合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再如,在教人教版初三册第五十七课时,话题是谈论当医生重要还是当兽医重要。在课程的最后,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赛。规则:每个人表达一句话就得一分,看哪组说的句子多哪组获胜,为了给小组争光,人人都争先恐后,效果不错。辩论赛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最好,有利于在全班展示,气氛热烈。

总之,选择哪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提高合作探究的目的性、趣味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二、阳光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应注意的要点

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或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每组4~6人为宜。每周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大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小组中活动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而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人人机会均等。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3.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笔者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提出最佳人选,再开展小组辩论赛。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4.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面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以对话方式;谈论或比赛的方式;以唱歌或表演的形式;以chant的形式表述;展示合作作品等。辩论赛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才能,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与其他学科相渗透。活动中学生不仅交流了知识,还交流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合作学习要合理评价,要使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新的教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这一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阳光更高效。

课题编号DA1103.6 JJB1211010 09070180—E—B005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兰德学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相关文章:

静疗小组会议04-23

静疗小组专业培训计划12-26

静疗小组个人工作计划04-13

护理技术小组05-05

护理质控小组职责07-03

护理质控小组计划07-03

中医护理专业小组05-08

压疮护理小组05-10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05-10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07-03

上一篇:2024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下一篇:女宝宝满月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