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2024-04-28

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共10篇)

篇1: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大四了,很多同学在这个时候正在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之间,也有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对自己找的工作很满意,当然也有就不合心意的。总之都是为为自己找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去处,步入社会,学以致用,说也就是为了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自己的劳动果实,养家糊口。

不管找到工作了的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后都要步入社会,当然也要走上各自的岗位。我自己认为学生应该具有一些素质要求,才能立足于社会中。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但是都有很多共同点。从我自身今年找工作的经验以及其他同学的经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良好道德素质、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敢吃苦敢拼搏。作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道德水平太低,他在一个单位里边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也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当然更不会得到重用。那么这样的人,无法长久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也很难在一个地方立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一个人品质不好,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没人会愿意和一个品质即道德素质太差的人在一起,即使愿意那也是表面上的应付而已。当然他做事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渐渐的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那么他注定会失败。就如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所以这个我感觉品质是最重要的。同时,作为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对周围的人

和事都充满了热情。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积极地应对自己的生活。然而,年轻人起初走向社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和挫折。那么,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尤为重要了。这也是每一个用人单位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的。

二是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人都是社会人,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与人共事,合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那么工作就会受阻。没有经验的可以慢慢学习,然而那些性格孤傲的不合群的就不好说了,工作进行肯定会有问题。除非是一些手艺高、技术厉害的人恃才傲物,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都没有经验,如果再孤傲不能与他人合作,那么他注定会孤掌难鸣的。甚至会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展,因此团队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多毕业生都是进入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口的行业里。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肯定在以后工作中时常被用到,并且,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关键时候要是脑袋里没有东西,那么对工作肯定有很大影响。出现一次这样的状况行,两次也行,那第三次呢?很多人刚步入工作中,心怀报复,希望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一番成绩。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很难胜任自己的日常工作,何谈在自己的领域卓有成效呢?所以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四是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很多工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而很少去看一些文学的书籍,渐渐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就落下了。在很多时候需要几句组织的话语,或者总结性的话语,那么如果平时

没有积累,那么这时就会想不出来。这只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没有文学素养那么我们对事情,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而看书却有很大好处,书里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积极和乐观。文化的熏陶对一个人的谈吐、行为举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文学素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五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所有事情的基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清楚自己在大学里做了什么。我感觉作为学生应该在大学里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阅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平时应该多读书,也要多看看新闻、杂志之类,陶冶性情以及了解一下社会动态,时事之类;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合作精神;有空多看看自己相关专业的杂志,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

以上就是我所认识到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当然有些方面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我会努力地弥补。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大学的时间,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养,找到满意的工作。

篇2: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仝东峰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本文通过人才交流会,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法,搜集,归纳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要求,寻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差距,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用人单位;体育专业毕业生;评价;培养 12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每所学院都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好的“就业市场”就好的“生源市场”。有了 生源学校才能发展、壮大。那么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产品”能否适应用人单位(顾客)的需要,这个课题就放在我们面前。本文就通过用人单位的卷及访谈来分析我们培养的产品和顾客需要的差距及提出解决的办法。

2研究方法

2.1访谈法

想用人单位和招聘人员访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2.2问卷调查法

向部分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值和用人单位期望值差距。

2.3查阅 有关人才就业和学生培养的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种因素重视程度

表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种因素重视程度

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不太重视(%)不太重(%)未回答(%)合计(%)所学专业62.129.94.80.303.9100 综合能力44.740.27.11.30.36.4100 学历层次43.143.46.81.305.5100 学习成绩28.057.67.11.60.35.5100 外语水平19.349.519.62.30.39.0100 面试时的印象14.157.216.11.3011.2100 毕业学校的知名度12.945.029.33.51.08.4100 性格和态度10.647.925.73.20.30.6100 性别8.734.437.07.14.88.0100 学校和教师的评价8.443.430.55.11.610.9100 相应机能资格证书7.148.628.04.20.311.9100 政治面貌(是否党员)6.840.535.75.53.28.4100 家庭出身和背景1.66.434.128.318.610.9100 其他0.64.29.01.01.683.6100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08

41通过表1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对家庭出身和背景为的其他因素均偏向重视。其中非常重视的因素主要有:所学专业,综合能力,合学历层次;其次是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面试时的印象;其他回答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合计超过50%的因素有:毕业的校的知名度性格和态度,相应技能资格证书,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性格和政治面貌相对而言起得作用小。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时主要考虑的还是个人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和态度。

3.2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业务素质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

表2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业务素质期望值和真实值

期望值真实值

1、制定教学文件于训练计划0.71020.58642、讲解示范0.81160.70373、组织教学与训练0.81160.69094、合理安排负荷0.70000.57645、发现纠正错误0.75760.62966、合理运用教学训练原则0.72460.59757、总结教训训练工作0.68120.57528、带队参加比赛场指挥0.72460.65999、对运动队和学生的管理0.72460.619910、教书育人0.78790.646711、组织比赛0.62320.596212、裁判工作0.65220.6400

注:表中数字为模糊数

从表2可以看到教学训练工作诸多方面,学生的实际值低于期望值,这反映目前我们教学存在着重技术训练,轻教学训练能力培养的倾向。

3.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调查

表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调查表

期望值真实值

1、自学能力0.78260.60382、观察判断能力0.70380.59333、创新能力0.72000.52484、语言能力0.70480.55155、文字表达能力0.69450.50006、协调人际关系能力0.62670.583

3表3 可以看到毕业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有差距,其中在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期望值和真实值差距较大,这说明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我们一个薄弱环节。

3.4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建议

表4 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回答列举前两位的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扩宽知识面和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显然,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知识面宽和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改革应该重视。

表4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建议

选项百分比(%)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扩宽知识面29.9

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20.3

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老大态度方面的培养14.5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12.5

加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10.9

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8

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2.9

其他0.3

未回答3.9

4建议

4.1培养复合型教育教育人才为标准,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体系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科学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把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队员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扩宽课程体系覆盖面,增强课程体系完整性。加强专业的通融性,培养复合型、创造性、个性化体育人才。在内容上将传授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在结构上将文化素质教育于这样教育相结合;在实施方式上,实现横向理顺、加强基础、更新内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4.2丰富教育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丰富教育专业课程,切实加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示范性,突出行列优势,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教育设置中应加强教育技能的训练,除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3门教育理论课程外,应适当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突出对学生的教学、训练科研、组织竞赛裁判、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示范与综合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4.3提升主干课程,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程是为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合格的主要师资所确定的主要课程体系。专业由公共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组成,以必修的课程安排。这些课程突出反映这一的特点。第一,师范特性显著。现在和将来体育教师仍然是师范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方向。第二,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技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术课,也要去学生去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另外大量增强学科选修课,突出新兴学科研究的特点,重视学生多方面兴趣的发展,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课程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这既达到了专业培训规格,又扩充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在修完副修方向课程基础上,初步形成有别于主修专业要求的一些技能,扩大了知识面,以增强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徐伯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的趋势和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03.5

[2]霍红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成都体院 学报。2003.(3)78-80

[3]林珍瑜,姜晓莉,练碧贞。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要求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00.(1)38-43

[4]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2002.(6)103-108

作者联系电话:

作者:仝东峰,男,硕士,副教授

地址:陕西、汉中、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邮编:723000

篇3: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目前,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许多城市均已搭建起与企业对口合作的就业平台和渠道。许多职业学校都与国内的知名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和在职员工的培训问题上, 建立了有效、双赢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乐山市计算机学校汽车专业也与长安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企业发现, 这些来自职业学校的员工, 在工作能力或岗位适应性上, 并不那么尽如人意。而某些毕业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也陷入了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上的误区和迷思。企业和社会在向学校反馈信息, 以及学校在反思人才教育模式的过程中, 双方都提出了“职场素养”的问题——认为中职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素养, 还不足以令企业满意, 让学校放心。

“职场素养”是整个现代工业社会, 人群在特定工作环境中需要具备的职业从业素质。多年以来, 对这四个字的概念一直都语焉不详, 没有公认的定义。

企业对员工要求的职场素养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外延和内涵, 如能完成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将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策略, 有效提高中职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岗位适应性。

二、研究方法

在位于四川乐山、绵阳、眉山三地的长安汽车企业4S店, 选取2007级、2008级、2009级在当地工作的学生 (机修和销售岗位) 为调研对象, 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了解企业对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评价和意见。而后整理出企业要求的“职场素养”在工作岗位上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表现。

问卷调查针对四种角色 (机修员工、机修部门一线负责人、销售员工和销售部门一线负责人) , 选取岗位技能要求、岗位工作强度、岗位人际关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运用访问法、座谈法、典型经验总结法, 并要求当场填写, 当场收回。

三、调研成果

(一) 在职员工情况

1. 岗位适应情况

调查中有95%的毕业生认为, 自己的知识技能基本满足岗位需求;另外5%的毕业生则表现出技能掌握不足的情况。10%的毕业生在一周内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35%的毕业生则需要1-2个月, 45%的毕业生则需要两个月以上。

2. 岗位认知度和自我评价

80%以上的毕业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岗位价值, 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企业归属感;20%的毕业生自我定位不明, 对岗位没有理性认识。

3. 人际关系方面

75%的毕业生和直接负责人能融洽相处;65%的毕业生表明, 在工作中进步最大就是掌握了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

4. 薪水和生活方面

所有毕业生都不满意目前的收入情况。但其中70%的毕业生相信, 在薪金方面,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工作年限的积累, 未来能有所改善;30%的毕业生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

在食宿方面, 80%的毕业生表明虽然不太满意, 但是也只能将就;20%毕业生认为比较满意。

5. 继续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

25%的毕业生表明, 没有精力在工作后继续学习;60%的毕业生希望继续学习, 但不知道从何学起;只有15%的毕业生知道应该再学习什么, 并知道如何着手。

(二) 企业一线负责人看法

1. 岗位知识技能要求

机修和销售部门的一线负责人认为在职员工技术技能应能满足岗位需求。而且他们应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强化技能。

2. 岗位适应期要求

机修和销售部门一线负责人表示, 岗位适应期最好能控制在1个月以内。

3. 素养素质要求

机修一线负责人认为维修员工都应表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 能规范应对客户提出的敏感问题;销售一线负责人表示, 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是销售岗位的必要素质。

4. 人际关系要求

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均认为, 在职员工应当善于、乐于与人沟通和交流, 懂得与人为善, 顾全大局。

5. 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要求

两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示, 在职员工应懂得遵守公司制度, 维护公司利益, 有诚信, 工作时间服从安排, 无不良行为。

四、调研过后的思考和讨论

(一) 用人单位要求职场素养在工作环境中的显性表现

1. 中职毕业生岗位能力 (技能和知识) 需达标

企业认为, 知识和技能达标是每一个职场从业人的必备素质, 是岗位工作过程中立刻就会反映出来的职场素养, 是企业衡量在职员工的第一条准则。

随着时代的进步, 工业社会工作环境的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求将不断提高, 并进一步细化。这都是中职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 中职毕业生在岗期间, 对制度和企业的纪律需服从

企业认为, 制度和纪律是每一个企业监督生产, 保证运行, 管理人事的重要手段。中职毕业生对岗位要求的制度和纪律的接受程度、服从程度, 都会直接决定他能否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并影响他在岗的工作表现, 甚至是留职的稳定性。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自成体系的管理制度。作为加入他们企业的新人, 应该学会理解和服从。而对于中职教育的实践者来说, 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认识并熟悉未来职场的文化和管理制度, 是需要放进教学内容中思考的。

3. 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 对公司、行业利益需理解和维护

企业认为, 无论我们的中职毕业生离开学校后, 进入了哪一个行业, 他们都需要遵守该行业的行业规则 (利益规则) 。如销售人员在与客户单独交流时, 应知道言行的底线和分寸;懂得回避一些敏感问题和冲突点;不能泄露了所售商品的低价或被客户引导说出有损公司 (行业) 利益的机密。

对企业和行业利益的理解和维护, 是一个优秀职业人必须要学会的, 这是一种关键的职场素养。在中职学校中, 如何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素养, 是教育者要研究的问题。

4. 中职毕业生应接受并理解特定职场的角色形象

在工业社会的许多职业岗位上, 从业人员都有各自的着装要求, 甚至在从事该行业一段时间后, 不同职场的人员逐渐形成了专属于该种职场环境的风格气质。而对于新加入一种工作环境的职场新人来说, 如何认识、怎样理解、多长时间才能接受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形象, 也是当代职业环境呼吁的一种素质素养。

而所谓“有职业素养”其中一点就是, 机修工一天到晚, 黑黑脏脏的, 他却觉得自己自然大方;相反, 销售员工却不能容忍自己不修边幅。企业认为, 对本身职业形象的认识、理解到最后鱼水交融的契合, 是每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环境中日积月累、不断培养出来的职场素养。

在中职教育中, 我们要做的, 就是早一点让学生习惯, 至少习惯服装 (表象) 上的要求。实际上多数中职学校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为什么要这样穿, 这样穿有什么意义, 还需要我们向学生做进一步的说明。

(二) 用人单位要求职场素养在工作环境中的隐性表现

1. 中职毕业生应懂得平衡职场人际关系

企业认为, “职场”相对来说, 是当今社会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场所。作为职业人, 如何在职场中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 获得进步, 谋得发展, 是一种重要但较为隐性的职场素养。它直接影响着每个在岗员工的工作情绪, 间接着力于他们的工作表现, 严重地会决定他们在岗位上的去留问题。

本次企业调研, 我们有意识地在问卷设计中, 询问了在职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本校的中职毕业生, 均反映和师傅 (经理) 能和谐相处。虽然在工作过程中, 偶尔出会现摩擦和小碰撞, 但是我们的毕业生大都还是能够顾全大局, 尊重领导和前辈。

而机修和销售两个部门的一线领导, 也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人际表现给予了肯定。

遗憾的是, 也有部分毕业生因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激烈冲突 (不理智处理与领导或同事的矛盾) 而离职。

2. 中职毕业生应该在职场环境中有清楚的自我定位和岗位评价

当代社会, 职业人在职场环境中, 应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一个职场 (行业) 内的位置;知道自己在一个岗位上的作用和功能。因为只有自我定位清楚, 才会安心地、恰如其分地做好工作。这一职场素养, 对职业人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本次企业调研中, 我们也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题。在职的本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岗位功能均有正确而具体的认识, 部分人还能表现出对岗位功能的使命感和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他们对自己在工作岗位的定位也基本清楚, 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是积极正面的。在职员工中, 有跳槽思想的人不多。

但是, 根据他们一些负责人的意见反馈来看, 本校毕业后在长安汽车企业工作的学生, 也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对岗位评价的偏差而离开了企业, 造成了企业人事上的不稳定。这一点, 是该企业对本校毕业生最大的意见。

而作为学校里的教育者, 在教学中, 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沉得住气, 稳得住心, 降低他们在岗位上的流失率;企业在政策管理和福利制度上, 也要思考怎样做到更人性化, 给予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他们稳定住。这都是在未来校企合作中, 双方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 中职毕业生应该有职业规划和继续学习的要求

企业认为, 工业社会中的各行各业, 每一天都在发展变化, 找寻工作并获得工作机会, 只是一个职业人漫长职业生涯的开始。而如何保住工作, 并在岗位上获得晋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对职业人长期的恒久的要求。

所以, 社会各界提出一个短语, “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在职场环境下, 职业人要懂得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与时俱进, 要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避免自己日后被新人取代。

在本次企业调研中, 在职员工提出自己在技能上还存在不足, 希望继续学习,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感觉不知道从何学起, 如何去学。在职业规划的信息反馈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他们对自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完整步骤, 多是假想和设想, 缺乏对行业和职业前景的正确认识。

这一现象有赖于中职教育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 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和认识训练。

(三) 企业对于“职场素养”的要求

通过这次企业调研, 我们可以归纳出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职场素养”要求。

(1) 有能力完成本职工作 (知识和技能达标) 。

(2) 遵守制度, 服从管理 (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并能自觉接受) 。

(3) 在职场人际关系中, 懂得与人为善, 能顾全大局 (内心自信, 并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

(4) 能够以公司或行业的利益为先。言行不伤害集体利益。

(5) 外在表现, 如衣着、谈吐、气质, 甚至是行为方式, 都有该职业的清晰标记。

(6) 能够正确 (客观) 评价自己在一个职场 (行业) 内的位置。知道自己在一个岗位上的作用和功能 (只有自我定位清楚, 才会安心地恰如其分地做事) 。

(7) 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懂得继续学习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能够跟上本行业的发展,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83页) 同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避免被职场新人取代) 。

其中, (1) 、 (2) 、 (4) 、 (5) 是职场素养在工作环境中的显性表现;而另外 (3) 、 (6) 、 (7) 将会在工作过程中缓慢地表现出来。

五、研究展望

通过本次对企业的调研、回访以及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体来说, 汽修专业的设置是符合社会 (企业) 需要的。调研结果也为学校汽修专业的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职业教育要走下去, 校企合作是最佳的双赢选择, 而“职场素养”是其中的关键。企业需要有职场素养的员工, 学校有义务调整人才培育策略, 根据现状和需求, 培养出具备相关素养的企业从业人才。

“请表现出你们良好的职场素养。”这是企业对在职员工的要求, 也是整个行业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刘文萍.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跟踪调查与分析[J].广东: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8 (1) .

[2]卢屹璇, 丁爱梅.五年制普师生、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

【关键词】企业;高职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0 前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因市场发展的需要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的素质要求提高了[1],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求,这就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1 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根基。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社会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业和产业都在不断的变化,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从业人员不在实行终身制得岗位,而是在不断变化着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高校毕业生为了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在校期间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打破专业的局限,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涉足其他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

1.2 全面素质要求

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构成知识的结构骨架,但是在知识结构中应主要包括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会要求学生具备外语知识和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技术,以便获得国外的新信息。近几年的发展,使企业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掌握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好的素质。总而言之,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需求。

1.3 运用科学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如果学生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就不能完成企业安排的技术任务,就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要素。

1.4 知识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增加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动力和源泉是企业的职工,尤其是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科技研发人员的很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在使用精确的仪表来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的能力。这种创新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科技的进步和对个人价值的体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职员素质的要求。

2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思路

2.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和提出新的要求,以前那些选择人才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2]。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培养人才的理念,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全球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丰厚的知识和具有很宽的知识视野,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其他专业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

2.3 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大学教育涉及很多的学科,但是在进行专业的教育时,学生会因为学科的性质而局限了思维的发展,使其思维固定化,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制。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内容开展。学生除了要学习自身的专业外,还可以对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2.4 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在课堂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和思考以及创新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其中,时时关注最新的科研发展,不断革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在开展科研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带来了挑战,但是不可否认这也同时是一个机遇。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的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学,陈士俊,邓蓓.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8):1-2.

篇5: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首先,专业对口还是用人单位招聘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希望专业对口。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适应或者相关联的工作。所以,在校期间,我们就要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学好哥们专业课课程,有助于积累我们的文化知识,积淀我们的文学素养,对我们以后考公务员、进企业当文秘、做行政策划,亦或当老师,都有莫大的好处。

然后,便是经验及能力。这里的经验,不只是单指以前做过的工作的经历或在其他公司里上班时学到的东西,还包括平日学习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工作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处理问题的速度、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用人单位对经验是很看重的。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其招聘的岗位后面都会注明“工作经验要求”。而现实情况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往往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实习过程,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显示,我们在校期间,应积极参见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例如:向报纸、杂志多投稿,利用假期到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实习等。就算不能真正参与实质性的工作,但也可以感受其中的工作氛围。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同时,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毕业求职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愈来愈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应聘真的重要方面。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端正就业观念无疑也成为一项重要因素。很多用人单位都认为,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和发展前途。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也自然会得到合理回报。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们来说,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对于端正我们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好处。

影响:

一、对大学生:

1.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不断奶提高,这就需要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水平,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无形的推动作用。

2.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轻待遇”等正确的择业观。要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二、对大学:

1.学校需要配合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让在校大学生多参与社会调研与实践活

动,并尽量提高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与培养,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甚至符合现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篇6: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大学毕业找工作难的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现在我们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了这个社会调查。

目前,职场求职者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据统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求职人者占求职人数的50%,成为求职队伍中的主力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用人单位吸纳的重点。此外,较强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技能等级等职业资格、驾驶证等成为应届理科毕业生进入优质企业的重要条件。在问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有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除专业外的技能资质的要求。

82%的用人单位认为CET-4的英语认证是他们招聘的硬性条件,另外大家熟知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教

师资格证、会计与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也在64%的企业考虑范围内。另外 驾驶证、初级中级会计师证书、商务英语中高级及雅思托福成绩更是受到了招聘者的青睐。在问卷调查的形式之外,我们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采访得知:现在的用人单位在考虑大学毕业生专业的同时,也会看重他们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在英语与计算机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正在趋于理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正在逐渐上升,就业市场已堪称为“买方市场”,招聘单位掌握着主动权;而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促使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进一步严格,他们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素质方面,如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而并非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外语成绩;这与学校的评定标准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中,受访者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是关于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可以看出,企业并不认为大学教育只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学生,希望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决定录

篇7: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兹证明有你校系(院)专业学生,于年月日被我公司录用,岗位为。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年月日

篇8: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瑞士学者M·L·戈德斯密德教授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所需要的关键要素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 (1) 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2) 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3) 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4) 有效的工作方法; (5) 敏锐的、广阔的视野。我国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 大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

在从事毕业生就业推荐过程中, 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认为,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业务素质等六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 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

1. 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毕业生首先应该思想品德端正, 这也是用人单位对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有理想, 有敬业精神,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愿挑重担, 勇于进取, 敢于创新, 不断开拓。第二, 作风正派, 光明磊落, 不搞阴谋诡计, 勇于接受批评。第三, 善于沟通, 团结同仁, 具有合作精神。第四, 遵纪守法, 不违反职业纪律, 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 保守职业机密。

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 往往缺乏奉献精神, 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 严重时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 从而给团队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我们知道, 能力越强的员工, 如果职业道德不佳, 他对团队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另外,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岗位技能可以培养, 但人的道德一旦形成, 就很难改善。

因此, 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 首先把好的是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关。从多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 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政治思想品质好、品德高尚的毕业生。例如, 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共产党员及诚实守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般通过了解毕业生以前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来发现;有时也通过应聘者的言谈举止观察到“蛛丝马迹”, 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多数时候会“溢于言表”。

2. 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 好工作越来越难找, 使得大学生心里时常遭受挫折, 但自我满足, 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者还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 往往“头重脚轻根底浅”, 表现得浮躁, 不务实, 投机取巧,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很难对团队有较大贡献。

任何的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 务实型人才“深谙此道”, 他们往往乐于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 这样的人才方能成为团队的“栋梁”。

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务实精神, 用人单位一般通过他们以前的工作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经历来了解, 如果由于个人原因而频繁跳槽, 对于这样的应聘者, 用人单位在聘用时会慎重考虑。

3.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 越来越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 十分注意考察了解毕业生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那些集体观念淡薄, 自以为是, 很难与他人合作的人通常不受欢迎。

现代企业几乎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土壤。成功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协同努力。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 表现为自私、利己, 很难与别人合作, 也很难认可别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 将会与团队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团队, 即使有“一技之长”, 也很难有机会施展, 最终无法为团队创造出应有的绩效。

现在的大学生, 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自私倾向”的滋生, 这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关注的一点, 在招聘过程中会详细了解毕业生的家庭情况。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还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测试, 察看应聘者的个人表现欲和占有欲的强烈程度。

4.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否进行有效培养继而使其成为“能人”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很差, 则会大大增加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风险 (因为基础知识是通过人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固化”在人头脑中的, 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产生效果, 甚至根本就做不到) 。在这些基础知识中, 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 但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因为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 则理解和表达能力通常较强, 这会有利于与人的沟通;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则逻辑思维能力会比较强, 处理事务时会比较严谨和细致;另外, 良好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对以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非常有利。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 可以请他 (她) 们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书面 (或口头) 阐述, 看看他 (她) 们对该事物的表达清晰程度和理性分析程度。

5. 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需要较为稳定的职工队伍, 认同企业文化与被聘后人才的稳定程度有关。人才不稳定, 不但不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 而且会增加人才招聘成本,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要识别应聘者对企业文化是否有认同感, 可以通过向其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用人政策、薪酬政策等, 看他 (她) 们表现出来的认同程度。

6. 较好的发展潜力

较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是这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人才, 因为对这样的人才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可能不会很高, 但创造的价值却会不断增长。

用人单位通过观察应聘者的精神面貌去识别其是否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或通过他 (她) 们对事物的个人见解去了解。

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提高的综合素质

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以上六个基本素质要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是指军事训练、教学实习、专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 而社会实践则包括社会调查研究、“三下乡”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要十分重视实践活动,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锻炼能力, 增长才干, 同时还要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

(1) 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举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 这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使学生受益:

(1) 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 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2) 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 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 经过训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也坚定人的信心, 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2)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 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凡是重视这一环节的学生, 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和科研, 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 体现它的价值, 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专业兴趣, 更能为求职积累资本, 成为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学识的手段。

要在实习活动中带着毕业设计 (论文) 的任务到实习单位去认真调查研究, 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 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同时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使自己的论文更有新意。

2. 踊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 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理解, 从而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 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 它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大学生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 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 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 大学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 许多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 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积极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在高等教育中, 学生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 还可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通过考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 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这一类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 (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材料实验员等) 。考证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 为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就业技巧, 文章从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业务素质等六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指出大学生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于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吴远.大学生实用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玉侠, 宋国双.调整课程体系, 促进大学生就业[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

篇9: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摘 要: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调查访谈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异,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缩小其与企业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促进毕业生的体面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能力 用人要求

课 题:本文为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L2014A028;2014年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正逐渐加深,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校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高质量就业的深层原因。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由三部分人员组成。第一部分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的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初测调查和正式调查两次进行。第二部分人员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浙江省人才市场、杭州市人才市场、杭州市就业服务局等主管部门的专家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主要采用一对一现场或电话专家访谈调查的方式进行。第三部分调查对象为参加学校招聘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

2.调查样本分布

初始问卷调查共向6所高校的毕业生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样本率88%。初步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构成后,进行的正式问卷调查同样是6所高校的毕业生,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样本率96.33%。专家访谈调查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3人,浙江省人才市场2人,杭州市人才市场2人,杭州市就业服务局2人,绍兴市人才市场1人、金华市人才市场1人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16人。另外,向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样本率75.84%。

3. 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各指标项采用4级评分法对各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测量。通过SPSS19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借助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维度,通过因素负荷、共同度和相关矩阵的分析来筛选就业能力的指标项,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出公共因子,并求得因素负荷矩阵,建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结构模型的构建

1.初建就业能力模型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在清晰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结构模型。初建模型由基础知识和技能、工作态度、职业发展、心理调试4类要素24个指标构成。

2.初建就业能力模型指标的调整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模型的结构效度更加科学和明晰,主要通过因素负荷、共同度和相关矩阵的分析来筛选指标构成项。根据一般标准,删除因子负荷小于 0.4、共同度小于 0.40 的指标项。共删除3个指标。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结构模型由4类要素21项指标组成。其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3项指标;工作态度要素包含职业道德、执行力、礼仪修养3项指标;职业发展要素包含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变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倾听和理解能力、危机应对能力10项指标;心理调适要素包括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积极上进、乐观外向5项指标。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的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的调查中,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普遍认为工作积极性方面、薪酬待遇要求方面、就业方向方面、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比较突出,另外,专业知识不足、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和判断过高、心理素质调适能力差、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欠缺、团结协作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招聘主管提到频率非常高的几个方面(如下面图所示)。

另外,根据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项,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及毕业生自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高校毕业生已经具有就业能力状况的满意度。对调查结果采用“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2分、“满意”为1分、“比较满意”为0分、“不太满意”为-1分、“非常不满意”为-2分。统计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企业的招聘主管普遍对高校毕业生的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满意度比较高的,分别有1.11分、1.09分、1.04分、1.14分。但是对于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抗压能力、乐观外向、职业规划能力的满意度比较低,分别只有0.48分、0.43分、0.42分,还没有到0.5分。说明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几个方面。因此,高校的就业能力培养中,要特别加强这几个方面能力的锻炼。

四、缩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距的对策

1.紧贴企业需求,来搭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大学生毕业后最终都要走向工作岗位。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要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按照零距离就业的高要求高标准来构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在保证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变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也要重视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等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2.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实践工作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广度和力度,强化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把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要更加大胆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拓宽思路,探索“学校建车间,企业设课堂”,“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模式,广泛开展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3.通过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实效,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要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主渠道。要让课程教学贯穿整个大学期间,通过全程化的教学、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结合专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状况,了解专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程度,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确立自己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职业位置。

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将学生从“要我学”引导到“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传授加灌输”模式转变到“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中来,突出实践性、趣味性、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加强和重视企业的全程参与,把课程建设为校企合作课程,让企业参与到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开发、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各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与企业的接轨度。

参考文献:

[1]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洪波.交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现况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

[4]徐军.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篇10: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3、意见和建议的反馈

经过整理,各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 下几条:

(1)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端正就业观。(2)加强与单位的沟通和联系。

(3)就业前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和敬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并培养其踏实,务实的精神。(4)面向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市场化就业的模式。

(5)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创适应社会的专业。(6)增强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文字能力等。

三、结论及思考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组的成员深受启发。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情况看,我系毕业生的技能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能吃苦,对学校的培养也基本满意,但针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存在一些欠缺,理论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我院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系部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院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综合能力欠缺。这说明我系在人才培养上,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加强教研教改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

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第三,要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并保证实习质量。

3、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助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

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4、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要尊重教师。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待遇问题,关键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5、加强与校友的联系

上一篇:中考结束感想下一篇:严查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