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观察

2024-04-14

幼儿园个案观察(共8篇)

篇1:幼儿园个案观察

个案观察3月

谢康顺是我班一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他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也不愿意做。每天妈妈来送他,总是送到活动室,帮他放下书包,然后再走。在幼儿园,他要小便了站在便池前叫:“老师,裤子拉不下。”小便完就说:“好了。”等着老师去帮他拉裤子、塞裤子。吃饭的时候,坐在桌子边看着老师,就是不动手。老师提醒他快吃,他却说:“老师喂!”。他丝毫没有自己去做这些事的意识,我意识到如果再这样包办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来说有害无益,渐渐也会养成依赖习惯,这也阻碍了他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后来我决定实行放手的办法,当他午睡前的时候,我就教他脱裤子的方法,让他自己尝试脱、穿,成功了就表扬他。有时他来求助,故意装着没听见,开始他缠着不放,我就说:“你一定会自己干的,老师可忙了,现在没工夫来帮你。”吃饭的时候,老师喂两口,然后让他自己试着吃,并不断的对他鼓励,慢慢的,自己会吃饭了,而且还很卫生。现在只要有一件事学着自己干,我们就对他鼓励,他也越来越独立,自己学会了洗手、穿衣、穿裤等,自理能力越来越棒。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大胆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他会更棒!

篇2:幼儿园个案观察

事例一

幼儿园里,老师正进行每周一次的小红花评比。静静看到别的小朋友陆续得到了奖励,自己却没有,开始不高兴了。等到老师给成成小红花时,他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成成不爱护玩具,还不好好洗手,不要给他小红花。”

分析:

对获得老师表扬的幼儿有敌对情绪。当同伴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时,表现得不服气、不高兴,甚至当众揭发受表扬幼儿的缺点。

事例二

绘画活动结束后,老师把几个画得好的幼儿作品帖在小黑板上,让大家欣赏。下午放学时却发现有两幅画被撕破了,经过一番调查,原来是小娟做的。在老师耐心的询问下,小娟才说:“我不喜欢他们的画被贴起来。我也画得好,你怎么不贴我的?”

分析:

当自己不能拥有象同伴一样的待遇时,会因此产生嫉妒,他们会直接地将自己的不快归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进而对之产生破坏、攻击,以发泄自己的怨气。

策略

1、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幼儿的评价水平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成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和谐、相互猜疑,或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别人、贬低别人,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在幼儿园里为了鼓励幼儿,老师设置了小星星评比栏,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表扬:有的是爱学习的红星,有的是爱护玩具的蓝星,有的是进餐好的绿星,有的是爱劳动的黄星……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幼儿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

采取积极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化。如文文看到评比栏里自己的星星比别的小朋友少,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说:“瞧,你已经有两颗星了,再有一颗爱护玩具的绿星就可以得到奖品了,加油哦!老师的话使文文看到了希望,并满心欢喜地为下一颗星而努力。

3、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讲故事、做游戏,使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各方面都胜过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当的、不光采的方式去获取竞争的胜利。

4、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当孩子的“知心姐姐”让孩子把自己的烦躁不安说出来,并理解他、谅解他,很多时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语调能化解幼儿的不良情绪,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爱孩子是一种责任,原我们的这种健康的爱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永恒动力和发展源泉。

篇3:幼儿园个案观察

蒋彦廷是个活泼又调皮的男孩。不管批评还是表扬, 总是笑嘻嘻的满不在乎, 只有老师发火了时, 他才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还没等老师转过身, 就故态重演。有时还会来点小闹剧, 搞点小破坏, 常有小朋友告状。因此大家不喜欢跟他玩。好动的他, 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 最多几分钟, 注意力就转移了。他自控能力差, 常有些不良习惯性小动作, 如咬指甲、咬衣服等。做事大都半途而废, 有头无尾。没有纪律观念, 缺乏良好习惯。

二、观察实录

实录一:活动时, 小朋友都举手回答, 而他张口就说, 要不就站起来。当大家都为他的行为感到不安时, 他却开心地一会儿咬着手指, 一会儿跪坐椅子。其他小朋友在思考问题时, 他却看着窗外。不时去惹旁边的小朋友。实录二:桌面游戏中, 小米哭诉“蒋彦廷抢东西”。小米的小汽车在他手上。这时小宇也跑来说:“老师, 他还想拿我的呢。”他却若无其事, 真是又气又好笑。实录三:午餐后看书, 他也拿了一本翻阅。老师刚想表扬, 就听哗啦一声, 小朋友报告:“老师, 蒋彦廷把书撕坏了。”他一脸无辜地说:“不是啊, 我翻翻它就坏了。”

三、观察分析

由上可见该幼儿特点:

1. 没有规则意识。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 非常自由、散漫, 缺乏对注意事物的耐心。

2. 好奇心强。

不管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 对他的吸引力非常大, 有的东西他总想弄个明白, 因此就玩玩弄弄, 有时把东西也搞坏了。这种行为有时并非故意所为, 但其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3. 具有嫉妒心理。

嫉妒心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 比如看到别人有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时, 希望自己也能有, 特别是像蒋彦廷这样的孩子, 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甚至进行抢夺。

4. 小动作多, 多表现为手脚不停, 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在家访中知道他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 爸爸经常在外面工作, 妈妈又是在找工作期间, 放在孩子身上的心思也不多, 很少与孩子沟通, 对孩子的关心更是缺乏。由于爷爷奶奶是隔代的, 对这个孙子也是百依百顺, 孙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时常放任孩子一个人玩, 缺少与同伴、家长的沟通、交往。而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也不当, 当孩子想沟通时, 家长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孩子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没能很好地加以纠正, 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 不是用一些粗暴的方式解决就是丢给爷爷奶奶管, 不会分析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育子女问题方面的经验少之又少。儿童在5~6岁时, 道德规范远远没有达到内化的水平, 所以需要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耐心地指导与引导, 不断地强化, 使孩子的道德观始终在良性的规定上发展, 让孩子明白幸灾乐祸是不对的;做错事就要道歉;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用抢的方式来得到, 这样是没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的, 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要学会帮助别人而不是伤害别人等等, 如果孩子在犯错后有了第一次向他人道歉的意识, 并且得知犯错后道歉是正确的行为, 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不会得到不好的后果, 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规范。

四、教育措施

1. 指导设想。

(1) 以师生间的平等原则,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慢慢地改变蒋彦廷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 (2) 教师给予蒋彦廷特殊的关爱, 在生活方面对其无微不至地关怀, 在学习方面随时随刻地督促, 努力培养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3) 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机会,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与欣赏, 让他知道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 (4) 家园联系, 调整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互相沟通, 家园之间交换教育孩子的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2. 措施。

(1) 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情感体验。第一, 体验成功。孩子的绘画能力不是很好, 经常乱涂乱画, 没有耐心。但有一次, 他却画得非常成功, 教师及时地表扬了他, 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 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他开心极了, 从这以后, 他画画不再是乱涂乱画了。教师的一声“画得很好”、“你真棒”, 教师的每个微笑都给了他鼓舞与激励。从此他对画画也有了更大的兴趣, 每天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纸画画, 画完后, 自豪地跑过来开心地对我说:“胡老师, 你看我画得漂不漂亮啊?”第二, 榜样作用。蒋彦廷走路时经常会推挤小朋友。我对他说:“如果你走路时慢慢地走, 不推不挤就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你看, 莫凡小朋友走路慢慢的, 眼睛看好了走, 她就不会撞到别人, 也有很多的好朋友。”他使劲地点点头。第三, 赏识激励。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蒋彦廷爱劳动, 教师可以用赏识的语气对他说:“蒋彦廷真能干, 真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如果以后做事一直这样认真, 上课时举手发言, 那老师小朋友就会更加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胡老师。”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行为, 了解幼儿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针对蒋彦廷好强、爱帮助人的特点, 既要保护他的这种积极性, 又要引导他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 勇于道歉。用爱心去感化孩子, 交换信任, 期待蜕变。 (2) 利用游戏促进自我控制能力。利用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加强注意力的训练。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督促幼儿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 家园合作,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每个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管自己的工作多忙, 都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同时, 也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及时地与老师联系, 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针对出现的情况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 共同寻找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五、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蒋彦廷变好了。特别是自控能力有了明显进步。活动时, 孩子们都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操作。蒋彦廷控制不住自己, 想离开座位, 老师就用眼神提醒, 他就不敢了, 孩子们都愿意和他说话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幼小时如能正确引导, 他就会闪光。教师要以爱心来关注幼儿, 了解他们,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有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只要努力坚持, 家园配合, 孩子就会转变。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个幼儿日常表现的追踪观察, 分析了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进措施。

篇4:幼儿园个案观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玩具 游戏 歌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91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互相配合中达成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较少,他们通常呆在家里独自游戏,习惯了一人支配所有的玩具。虽然父母有时也会充当他们的临时伙伴,但很多时候都是迁就他们,家长忽视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所以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立,或是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而不知道去配合别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着自私、不合群等现象,这些因素会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也制约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以幼儿在歌唱图谱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了幼儿合作性个案观察,进行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幼儿姓名:杨宇轩

幼儿发展简况:

杨宇轩小朋友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性格外向,乐意与同伴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有时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与同伴发生争执。

跟踪观察记录一

时间:2014.2.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在执教歌曲《我是解放军》活动中,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大底图和操作卡片,先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解放军的特点和小朋友们的想法,再提出要求:听音乐将图谱排序。幼儿一次性摆出完整的图片比较困难,我准备了一张不完整的大图谱供他们聆听、观察,通过歌曲的不断范唱,让幼儿选擇相应的图片进行选择粘贴。在活动的过程中,杨宇轩倾听能力较强,能很快做出选择进行操作,将图谱按歌曲顺利的排好,根本没有顾及其他小朋友。

情况分析

幼儿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齐步的,在小组活动中帮助他们明确分工,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这些积极的措施促使了杨宇轩在协商合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了歌曲。

具体措施

在小组中有的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总是处于无所事事的地位。于是我请杨宇轩指导帮助小组的小朋友正确将图谱排序,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帮忙检查,看看排好的图片是否正确。

效果评价

此次活动使小朋友乐于参加小组活动,成为小组的一份子,又使他们对歌曲的歌词有了较好的掌握。杨宇轩既较快的完成操作,又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就感,乐意积极的参加活动。

跟踪观察记录二

时间:2014.3.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歌唱活动《买菜》创编活动中,孩子们说了许多自己认识的菜,为了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我给每组幼儿一张操作纸,按歌词节奏和规律,分成上4格,下6格,引导幼儿将创编的歌词进行记录。杨宇轩拿起笔,迅速地绘画记录下自己想购买的菜,在遇到购买鸡腿时,由于不会画,就请旁边正在记录的小朋友帮他绘画,但别人正在忙着,根本没有理会他,他有点失落。

情况分析

说出菜名并不难 ,难的是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每组中都有绘画能力相对较好的幼儿,所以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完全将记录做好。

具体措施

建议他们每组推荐记录员,将小组成员说出的菜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介绍自己的菜名,成为活动的主体。杨宇轩一组中有绘画能力较好的幼儿不止一个,纷纷要求记录,于是我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幼儿说每人记录一样,有的说下次活动换人记录,杨宇轩说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记录。

效果评价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他们自己协调好,能够相互合作协商,记录好表格就是最好的方法。

跟踪观察记录三

时间:2014.4.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我的好妈妈》歌唱活动中,创编的图谱记录好后就要进行展示演唱活动了。因为每组的创编内容不一样,所以要先向大家介绍本组创编的歌词。开始是小组推荐代表讲述介绍,杨宇轩幼儿积极踊跃举手,想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但老师这次没有请他介绍,所以他有点失望,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

情况分析

在每次的活动中,杨宇轩都是积极分子,乐于表现。这次老师没有请他,出乎他的意料,所以有点不高兴,活动积极性减弱了。

具体措施

在以上环节中我添加了介绍本组的图谱后的小组合作演唱环节,请小组成员来共同演唱自己小组创作的歌曲,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乐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的最后,我还将每组的图谱一一展示,让幼儿自由结伴,邀请同伴观看自己的图谱合作演唱,杨宇轩很开心,在活动中也体会到了自己小组操作的成功和给大家带来的喜悦。

效果评价

因为是自己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的图谱十分感兴趣,能按自己的图谱进行小组演唱,效果较好。

跟踪观察记录四

时间:2014.5.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歌唱《小鱼的梦》活动中,孩子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梦境。在创编环节中,孩子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梦境,并乐意用绘画形式记录。杨宇轩画了一幅沙漠背景图,并画出了自己在沙漠中旅行的场景。这时旁边的小朋友说“沙漠里旅行干嘛呢?好玩吗?”杨宇轩不由分说,用歌曲唱出了自己图画的内容——沙漠城堡,并问“有意思吧?和我一起唱吧!”于是两个人共同唱起了新版的《小鱼的梦》。

情况分析

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本来枯燥的沙漠图,被杨宇轩的一支歌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所以大家都喜欢与他一起歌唱,分享不同的意境。

具体措施

表扬杨宇轩的独特的创编,肯定他不同的想法,并支持他与小朋友共同表演,体会不同的意境带来的不同感觉的《小鱼的梦》。

效果评价

在相互交流欣赏不同创编的梦境图中,幼儿的思维不仅拓展了,相互的交流也增加了,对歌曲的学习活动目标也充分达成,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较好运用开放式的形式进行歌曲学习,为幼儿歌曲学习扩展了新方向,使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为将来社会性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跟踪观察记录五

时间:2014.6.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在双声部歌曲《月圆曲》的歌唱活动中,幼儿掌握好了图谱中的星星和月亮演唱的图谱后,我引导幼他们自由选择星星和月亮唱的歌(不同声部)。杨宇轩很快找到了好朋友,但执意要求自己的扮演小星星的角色。而小伙伴也想尝试扮演小星星,发生了争执,根本没有进入活动状态,一直为扮演的角色纠结着。

情况分析

在幼儿运用图谱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规律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开展了自主选择角色演唱的方法进行双声部歌曲的演唱,但杨宇轩对小星星的歌演唱比较熟悉,所以特别想扮演小星星,与小伙伴有了一些争执。

具体措施

引导幼儿相互谦让,并告之表演完后可以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只有小星星和小月亮一起歌唱,歌曲才好听。

在活动小结时,请杨宇轩组合在集体面前表演,肯定他们的合作效果,促使小朋友相互协助,快乐游戏。

效果评价

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陶冶艺术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前提,在自由的游戏状态下进行自主选择同伴合作学习,为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构建了一个新平台。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所以在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角色,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和演唱的声部表演后再交换头饰,让幼儿在自主的状态下,轻松自如地演唱了这首双声部的歌曲,效果较好。

跟踪评价

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主见,协调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在歌唱图譜教学活动中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得以进一步完善,能够运用轮流、竞猜、游戏、推荐、互补等形式进行多种运用图谱歌唱的学习,在学习中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感知小组合作的力量。同时较好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学习,为幼儿歌曲学习扩展了新方向,使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为将来社会性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幼儿在运用图谱进行歌唱的活动中,从传统形式的歌唱模式到自主开放的快乐歌唱;能在相互的帮助中发挥所长,更加热爱歌唱;能从以往的个人自娱自乐演唱,到同伴间相互交流欣赏;能从单种形式的演唱到多种演唱形式的合作,幼儿的合作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在歌唱中以图谱为媒介,学会了富有个性的演唱方法、大胆尝试着与同伴的共同创新;在合作中他们享受着音乐,陶冶着情操,拓展了思维。

篇5: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欣欣不是吃不下碗里的点心,而是没有耐心吃。她在吃点心时,总是会找些小动作来做。一会儿用小勺压米汤,一会拿自己的发荚玩,当她在做这些小动作时,其它孩子已经吃掉一大半的点心了。饮食习惯方面不够好。 但在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她还是能够独立、迅速、正确的使用小勺吃完点心的。

问题一:

师:欣欣,快吃哦!其它小朋友都吃掉很多了,比比看,谁会第一个吃完。

幼:看看我,迅速吃掉两口点心。

当我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时,欣欣又继续她自己的游戏了。并没有把比比谁第一的事放在心上。

问题二:

师:欣欣,看xxx小朋友已经吃第二碗了,你的点心还是那么多,要怎么做呢?

幼:我会吃的很快。(立刻吃了两大口)老师,你看,我吃的很快。

师:老师看到了,希望老师不看的时候你也能吃得一样快。

幼:恩

问题三:

老师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欣欣又不吃了,玩玩勺子,讲讲话。

师:欣欣,老师一不看你,你就不吃,这个习惯可不好哦!老师看和不看要一样吃得快。如果你今天不是最后一个吃完,老师会给你奖励小苹果贴纸。

幼:(低头吃粥,不时的用眼睛看我一下,可能是在观察老师有没有看着她)

当我一直看着欣欣时,她吃的很快,用勺很熟练,一口一口地吃,碗内桌面也保持的很干净,一碗点心三分钟内就吃完了。我适时的给了她奖励,并激励她,下次老师不提醒也要吃的一样好,老师还会奖励。

反思与启示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1、多留意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提示、鼓励、纠正。

2、针对孩子们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组织谈话活动。比如《我会吃饭》,讨论吃饭的益处,如何使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使孩子们懂得好好吃饭的好处,逐步养成安静、正确、迅速吃饭的好习惯。并让鼓励班上的孩子互相进行比赛,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有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的控制能力。

3、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夸大其词,多在集体面前表扬,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的喜欢,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篇6: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姓名:李薪慧

日期:2015年10月27日下午 地点:大三班教室阅读区 名称:我的名字 观察实录:

经常听到本班幼儿互相探讨自己的名字,说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是什么意思,有时还因为名字小朋友之间出现不愉快的事。

今天我们开展幼小衔接的活动就是《我的名字》,你大方地站起来告诉小伙伴你的名字是爸爸起的,还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引得大家哈哈笑。

区域活动开始了,今天的建构区不再看到你熟悉的身影,只见你悄悄从自己的小抽屉拿了铅笔盒和本子,安静地坐在桌子边上,一笔一划地写着,老师走进看,原来你在写自己的名字。写完后,你举着本子很骄傲地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接着到处找小伙伴展览。这是老师第一次看到你完整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有点歪歪扭扭,这就是你呀!很棒!活动反思:

1.活动通过谈一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胆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他们会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篇7: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叶峰小朋友内向,胆小,很少有同伴交往,不愿意做早操,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对数字很敏感。

个案观察记录:

一、2016年3月15日 交了好朋友

今天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叶峰小朋友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玩了,而是和林予小朋友一起,两个人合作着玩平衡旗的游戏,非常开心。

二、2016年4月13日 愿意站上台

今天班级“小小表演家”的时间又轮到了叶峰小朋友表演了,之前邀请他,他怎么都不愿意上台,今天我抱着不放弃的心态,又尝试着邀请他上台表演,没想到他犹豫了一下竟然起身站在了大家的面前,虽然他还是没能开口做自我介绍,但是愿意站在集体面前就是有进步了。

三、2016年5月19日 想做早操

今天早操活动的时候,发现叶峰小朋友终于伸出手,跟着音乐在面前笔画,虽然动作的幅度很小,但是可以看出来他想做早操,只是还不好意思做

四、2016年6月3日 有创意的画

今天我请小朋友自由发挥画一幅画,叶峰小朋友的画让我很惊艳,他在纸的中央画了一辆车,给车画了车牌:闽H36888,在纸的下方画了转速表、时速表,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了:中四班 1号 叶峰。

分析研究:

(一)年龄偏小。

(三)缺乏安全感。

(四)喜欢数字,对于数字比较敏感。教育对策:

一、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在家的表现情况,请家长不要心急,给孩子多点时间,不要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在他人面前谈论他的不足,积极的引导鼓励他尝试一些他认为有点难度的事情,在成功之后要及时进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有时间可以多带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主动加入其他幼儿的活动,比如周末可以约幼儿要好的朋友一起玩。

二、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老师的教育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他参加小小表演家活动缺乏安全感,老师可以允许他邀请好朋友一起陪他表演,这样会让他更有安全感,能感受上台的心情与成就感,知道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策实施:

(一)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叶峰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虽然他很少和我说话,但是每一次和他交流之后,都会发现其实他很愿意听我说话,谈话结束时都是蹦蹦跳跳的跑开。

(二)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他对数字很感兴趣,数学集中活动他听得特别认真,有很多知识他都懂,老师请小朋友上台示范时,他会愿意举手,班级有关于数学的区域活动它都很感兴趣,而且每次进行区域活动他都非常认真,并且能够一直坚持到活动结束。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你期待他变好他就会沿着你的期待慢慢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叶峰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

3.发现他的优点,经常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的进步。4.允许他邀请朋友和他一起进行表演。

5.早操请小朋友站他前面带他做,教师也站他面前师范动作。个案转化效果:

篇8:幼儿园个案观察

角色游戏的一角, 敏婕抱着娃娃一直安静的坐着。5 至6 分钟过去了, 我引导她来到图书馆, 她依然一人安静的坐着或走, 大约3分钟, 她回到娃娃家独自、安静地直到游戏结束。

敏捷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思考, 之后我对敏婕进行了两周五次, 每次20 分钟观察。关键结果显示:敏婕交往时间长期过于偏低;在社会情境下具有较多的旁观行为和独自游戏的行为;在社会情境下比较容易害羞、被动、沉默寡言;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 胆小敏感;具有趋避动机的冲突和对社会环境的焦虑和畏惧, 胆小拘谨等情绪问题;每天入园情绪非常低落;很少或没有与老师、同伴交往;时常安静独处;当遇到困难时, 直到逼不得已才哭着与老师说。因此, 我们认为敏婕身上已经具备了社会退缩行为的判定条件。通过家长调查和访谈得到:亲子依恋关系缺失:因父母工作身体原因, 一直由奶奶照顾到至今;环境与交往空间狭窄:因奶奶很少出门, 敏婕绝大部分时间在家独自玩;教养方式的截然不同:四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中, 呈现了溺爱、严格而权威、民主而软弱三种不同的教养方式。

二、研究意义

通过观察和量表测试, 敏婕属于沉默寡言与主动退缩结合的社会退缩行为。它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对儿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角色游戏具有典型的社会性,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 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 为形成积极社会交往行为提供条件。

三、概念界定

社会退缩:是指在社会情境下或者在同伴情境下, 所表现出的跨时间情境的各种独处行为。其特征:熟悉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 表现为较低的互动频率。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 扮演他人的角色, 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 并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问题行为:是由情绪障碍导致的社会适应性困难, 它与正常行为相比较, 是指那些表现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包括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四、观察与干预

(一) 基线阶段1:自然观察状态

在正式干预之前对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了两周共五次, 每次20 分钟的观察与记录:第一次参与游戏时间与交谈时间都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低落沉默;第二次参与游戏时间为2 分钟, 交谈时间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低落害羞焦虑;第三次参与游戏时间为零, 交谈时间为2 分钟, 其情绪表现为害羞不自然;第四次参与游戏时间与交谈时间都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平稳;第五次参与游戏时间5分钟, 交谈时间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害羞。

(二) 干预阶段1:角色游戏构建

1.营造气氛, 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

根据日常所开展的角色游戏情况, 精心选择了氛围比较融洽、轻松, 很容易参与的角色游戏主题。在这些角色游戏主题中主要是老师的介入和引导, 观察敏婕的参与情况, 老师找合适的时机推出。逐渐地增进敏婕与同伴、老师交往的频率, 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过程的观察结果为:游戏“娃娃过生日”中其交谈时间累计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8 分钟, 表情自然, 情绪略显开心;游戏“看望病人”中其交谈时间累计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上自然略显主动;游戏去动物园中交谈时间累计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上自然主动且开心积极;游戏去图书馆中交谈时间累计4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变化为被动转向主动, 情绪也是害羞转为开心。

可以看出通过精心设计的角色游戏主题, 敏婕与同伴的交谈、情绪等行为逐渐的增多。从一开始老师的介入与引导逐渐转化为小朋友的邀请, 敏婕慢慢地学着与小朋友一起游戏, 一起欢笑。虽然起先有些不适应, 但随着游戏的进程, 敏婕参与到了其中, 与个别伙伴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有效模仿, 增强社会交往技能与主动性

模仿是以某一个或某一个团体的行为榜样, 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弄等过程而改变个体的行为, 以形成与榜样相同的思维、态度、动作或言语表达等特性的过程。本策略主要分为“:模仿”的前奏与进行曲。

(1) “模仿”的前奏

选择故事《我不愿意孤单》与敏婕进行一次非正式谈话活动。利用故事里鲜明的主题内容来让敏婕逐渐地了解和学会“主动、勇敢的与朋友一起游戏”。谈话分为两部分, 通过“感到孤单”与“找到快乐”进行对比, 让她了解到什么是孤单, 同时主动、勇敢地与朋友交往, 感受到了交往的意义。通过与敏婕讨论“如何让故事的小男孩不孤单”到“如果自己在游戏中觉得很孤单应该怎样做?”在其中逐步让敏婕了解要主动、勇敢地去和朋友们一起游戏, 体验快乐;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 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愿意主动、勇敢地和朋友交往, 感受积极交往的意义;体验和朋友交往带来的快乐。

【干预过程】

师:请敏婕和其他两位小朋友一起看书

师:敏婕, 你看到了什么?

敏婕:有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朋友们在做游戏。 (引导她看第1—4 图片)

师:小男孩怎么了?

敏婕:他只有一个人, 其他小朋友都在玩。

师:小男孩脸上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

敏婕:小男孩有点不开心, 有点伤心、孤单。

师: (引导敏婕观察另一面) 你看和朋友、老师一起游戏, 他们开心吗?

敏婕:他们很高兴。

师:如果你是刚才这个孤单的小朋友, 你想和大家一起玩吗?应该怎样做呢?

敏婕:可以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师:对呀。如果小朋友没有邀请你, 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主动地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相信小朋友一定会和你一起游戏。 (和敏婕一起看第5-7 页内容, 理解小男孩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心情。)

师:他现在有什么变化呢?

敏婕:一起吹喇叭、玩玩具、和好朋友手拉手, 玩的很开心。

师:前段时间, 敏婕在超市、医院、娃娃家都和谁一起玩游戏了呀?

敏婕:吉吉、梦梦、乐乐、阳阳、婷婷、晨晨、楠楠。

师:哇!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你玩, 开心吗?

敏婕笑笑:开心。

师:是呀。敏婕下次在娃娃家、超市里都要和小男孩一样主动地去找朋友一起玩, 你会比这个小男孩更开心、快乐。找到朋友一起玩, 老师会给你拍很多的照片, 好吗?敏婕开心的说:好的。

(2) “模仿”进行曲

在真实和直观的模仿前奏之后, 引导敏婕自己逐步地由简单到复杂, 渐进式地让她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参与模仿同伴的积极行为。从有意安排熟悉的朋友到自己挑选朋友, 在一个个角色游戏中让敏婕自己主动的参与, 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分享交往带来的快乐情感体验。

观察所得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8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2 分钟, 情绪表现为积极;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7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2 分钟, 情绪表现为积极;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4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害羞转开心;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0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快乐;第六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8 分钟, 情绪表现为兴奋;第七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1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5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兴奋;第八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2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7 分钟, 情绪表现为热情大方。

根据上述观察结果我们认为在经干预阶段1 中, 敏婕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交谈时间、参与游戏时间、情绪都有明显的好转, 交往对象、范围也有所扩大。

(三) 基线阶段2:首次干预后的状态变化

于是, 在基线阶段2 中不再有意干预, 而是让敏婕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游戏。观察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略带沉默;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0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兴奋;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7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2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0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

经过观察发现敏婕在很多时间内又开始独自游戏, 交谈时间和参与游戏时间相对与干预阶段1 明显的减少。但在角色游戏中她有时愿意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游戏中, 可能是缺乏一些自信, 显得有些害怕。

(四) 干预阶段2:自信与自我形象的提升

在基线阶段2 的基础上, 在干预阶段2 中将采取与干预阶段1一些比较类似的干预策略。但略有不同的是在此干预阶段中注重对敏婕退缩行为的塑造, 重点采用标志性表扬、家园同步干预的策略, 增强她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的能力。

1.标志性表扬, 深度行为塑造

标志性表扬是指一种非常特定的方式表扬积极的行为与特性。其特征是:对具体、积极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强化。在角色游戏中有意地忽视敏婕一些退缩行为, 通过“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创设角色游戏“区域明星”牌、建立个人“闪闪红花本”来积极关注她在角色游戏中各种主动交往的表现, 如:语言交往、积极的情绪、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等等, 既可以激发敏婕这些恰当行为又可以预防不恰当的行为, 从而对预期行为的强化来实现行为塑造。

(1) “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 树立积极形象。在本个案研究中是指在角色游戏中, 将敏婕的一些积极行为在活动结束后以“老师”为引领, 由敏婕进行回忆, 幼儿总结与评价, 唤起其他幼儿对敏婕的注意, 从而树立一个积极的形象, 激发敏婕内心的积极情感。

【观察的积极行为或片段】

A妈妈来到超市“:我想买一双白色的皮鞋。”敏婕说“:是这双吗?”敏婕继续说“:这双鞋子10 元钱。”付完钱后这位妈妈由于东西太多, 始终整理不好物品, 就在这时敏婕问“:我帮你送回家吧!”

B妈妈刚走到门口, 听见敏婕对她说“:你忘记带钱包了。”当B妈妈又来到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将9 元看成了6 元。敏婕忙说“:这是9 元, 不是6 元。”

卖鱼老板那儿传来一声“哗”的响声, 鱼全部掉在地上。敏婕看见后急忙跑过去, 麻利地帮助卖鱼老板将鱼捡回桶里。

【实施标志性表扬】

今天在角色游戏中看到了一个很负责、很热心的超市老板。隆重的向小朋友介绍了敏婕, 同时邀请请敏婕来以“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示范刚才自己的积极行为。

师“:当妈妈拿不下东西时, 你会怎么做呢?”敏婕“:我会帮助她拿回家。”

师“:你是怎么说的呢?”敏婕“:我帮你送回家好吗?”

通过运用同样的方式, 演示第二、三片段。

老师小结:今天的敏婕老板热情大方主动, 有礼貌的招呼顾客, 热心的帮助顾客解决困难。我和小朋友对敏婕的积极行为给予了“两个大鞭炮”的奖励。并将敏婕扮演的“热情的超市老板”作为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2) 创设角色游戏“区域明星”牌。“区域明星”牌的形式主要是以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行为为标准, 是通过“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环节, 由幼儿集体推荐而产生的。如:明星老板、明星妈妈、明星厨师等。版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个人照片、星星等级、推荐的理由组成。

(3) 建立个人“闪闪红花本”。“闪闪红花本”是专门一本以敏婕的个人情况而设计的本子。它采用了代币强化的方法, 以小红花作为一种次级强化物 (即代币) 来记录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一周共10 朵小红花, 每周需达到6 朵以上的小红花, 敏婕就可以换取或实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礼物或期望的事情 (每一周的逆向强化物是依照敏婕的兴趣而定) 。并每周为敏婕确定一个期望目标, 目标循序渐进的进行, 完成之后可以逐步提高要求, 如:一周内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经过一系列“标志性表扬”活动后, 在角色游戏中敏婕显得很自信, 交谈时间、参与游戏时间逐步提高, 情绪变得积极。观察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4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8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20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开心;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6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20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9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8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8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9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

2.家园共参与, 协调一致干预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此, 在这里将邀请敏婕家庭成员共同的参与。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共同配合, 使进程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立家庭互助组。家庭互助组是幼儿家庭之间的一种在家庭教育方面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支持的形式。于是, 从家庭结构、家庭人员关系及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性格等方面考虑, 经过商量之后吉吉家庭和敏婕家庭成立家庭互助组。通过家庭互助组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指导等内容。

(2) 家庭训练。“家庭训练”本着自然、轻松的原则, 家长利用一些假日时间安排外出游玩或邀请小朋友到家玩的活动, 主要在于创设、提供不同的环境和交往的对象, 在其中能自然、主动、快乐的玩和交往, 增进敏婕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每次家长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敏婕在每次活动中表现, 并对敏婕在活动的表现做出分析与评价。

(3) 家庭互助组亲子游。在前两项措施的实施下, 我们开展了家庭互助组亲子活动。对此, 针对敏婕的行为, 制定了简单的亲子游方案。目的在于让敏婕主动、自信地与同伴一起游戏、快乐交往, 体验交往带来的快乐;提高和增进敏婕对真实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案例3

四、各类游戏

1.表演节目。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 表演各自准备的节目。鼓励敏婕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 并给予表扬。

2.引导和鼓励敏婕邀请一旁陌生家庭共同参与游戏。 (第一次邀请可以请吉吉和敏婕共同完成, 再次邀请由敏婕独立完成)

3.亲子游戏:《小毛猴过河、《我扔你接》

4.幼儿游戏

《找朋友》:在歌曲“许多小鱼又来了”中, 一边唱一边游, 当“快快抓牢”, 孩子各自找到自己的朋友紧紧地抱住。第二次互换朋友。《大家一起玩》:准备自己的玩具, 大家一起玩玩具。

5.朋友之间互送小礼物。

五、个案研究的成果

(一) 角色游戏中敏婕语言交谈时间的变化

敏婕在倒返实验中与其他幼儿的语言交谈时间明显延长。如图6, 从中可见敏婕在基线阶段1 中与人交谈时间较短, 在2 分钟以下。在干预阶段1 的干预策略影响下, 特别是在第10 次—第13次的干预中, 一般都保持在10 分钟以上。在基线阶段2 没有任何的干预策略中敏婕的语言交谈时间迅速回落到10 分钟以下, 并在此徘徊。在干预阶段2 中敏婕的语言交谈时间明显升高, 基本保持在15—20 分钟之间。

(二) 角色游戏中敏婕参与游戏时间的变化

敏婕参与游戏的时间逐渐延长。如图7, 在基线阶段1 中, 敏婕参与游戏时间5 分钟以下, 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呈现独自游戏、旁观较多。在干预阶段1 中, 敏婕参与游戏时间从8 分钟一直延长到18 分钟, 将接近20 分钟, 呈现比较自然的参与。在基线阶段2中, 参与游戏时间相对来说迅速回落, 但与基线阶段1 相比有所提升。在干预阶段2 中参与游戏时间明显延长, 呈现出积极、主动状态, 有若干次游戏时间达到20 分钟。

(三) 角色游戏中敏婕情绪的变化

敏婕的情绪变化逐渐从消极——平稳——积极转变。如图表8:在基线阶段1 中, 敏婕在角色游戏中沉默害羞、焦虑, 情绪以消极为主。在干预阶段1 的干预策略影响下, 消极情绪逐渐消失, 逐步出现平稳和积极情绪为主。在基线阶段2 中积极情绪回落, 一直保持平稳的情绪。在干预阶段2 中, 以积极情绪和平稳情绪为主, 大部分时间保持积极的情绪。

(四) 以“角色游戏”为中介, 减少或消除了退缩行为, 提升自我效应感

总体发现在角色游戏中的敏婕语言交谈时间和参与游戏时间明显延长, 情绪由消极逐步转向积极。本个案干预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切入点, 也是贯穿始终的干预游戏。在干预中, 教师通过创设、营造轻松的氛围, 引导其他幼儿与敏婕交往, 共同游戏, 使她进入到观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 有助于她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和快乐体验。教师引领其他幼儿关注敏婕的优点、成功之处而忽视其不足, 经常以鼓励和表扬来评价其活动。帮助敏婕在集体中建立了一个积极形象, 增加了她的自信心, 进而逐渐形成了乐观的性格, 减少或消除了退缩行为。与此同时, 家庭参与到干预过程中, 帮助敏婕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均增加和提升了其自我效应感。

六、后续研究思考

在本个案研究中, 经过一段时间对该幼儿的退缩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干预, 且该幼儿的退缩行为也相应的减少了。但是如何较好地保持该幼儿的稳定性依旧是我思考的问题, 也是我需要在下阶段中继续研究的内容。

摘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是幼儿严重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 具有隐性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幼儿行为经常不被周围成人看作是什么问题, 经常被忽略。因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尝试以角色游戏为中介与平台, 调查与访谈、分析其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并对其退缩行为进行阶段性的跟踪观察和记录, 即基线阶段1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干预阶段1 (在干预策略下观察) ——基线阶段2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干预阶段2 (在干预策略下观察) 。研究得出了营造气氛, 改善与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关系;“模仿”的二部曲, 增强其社会交往技能与主动性;标志性表扬, 深度行为的塑造;家园协调一致, 共同参与等干预策略。

关键词:角色游戏,问题行为,社会退缩,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与教育干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2]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1月第1版.

上一篇:广东惠州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行考后资格审核下一篇:物理实验室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