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2024-05-10

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我们××乡紧邻渑池县城,辖25个行政村,3.5万口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农村人均耕地1.5亩。乡境内有闻名世界的××村文化遗址以及洋河文化遗址、“冯异城”文化遗址。我乡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重工业项目云集。有煤、铝、石英砂、石灰石等多种矿藏;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正在兴

建的s314省道和即将动工建设的“希望工业大道”横贯东西,南闫国防公路纵穿南北,和四通八达的乡村油路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中国铝业集团、东方希望集团、中迈集团、天基铝业、长城金刚砂、天瑞氟化盐等大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20余家大中型企业落户我乡,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东西两条工业带。200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26.7亿元,实现利税1.44亿元,乡财政完成收入1404万元。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基层也存在着权力制约失衡、决策不公开不民主、农村干部作风粗暴、原创:http:///干群沟通不够、监督管理体制乏力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在县纪委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创新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路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策划,周密安排,选好村级监委会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县纪委动员会议之后,我们先后四次召开专题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设立了由乡纪委书记任主任的乡行政监察中心。同时,全乡成立了25个专门工作组进驻各村指导工作,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创新工作具体责任人,加强对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会议动员。我们两次召开乡村干部动员会,使他们明白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把选举成立监委会提高到和选举村委会一样的高度来认识,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二是个别谈心。针对部分干部担心产生监委会会束缚支部、村委的手脚,不利于开展工作,我们采取班子成员个别谈心的方式,先后谈心87人次,解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三是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全乡共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会67次,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四是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刷写标语等形式宣传教育,全乡共出板报37期,刷写标语300余条,使创新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精心组织,依法选举

一是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乡党委召开5次乡村干部会议专门研究创新工作,分阶段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严格把关,扎实推进。首先,严把监委会候选人推选关。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候选人,明确规定村支部、村委会不得划定范围,不得指定人员,严格按得票多少确定候选人;其次严把公示关、审查关。对村民代表会议推选确定的候选人进行3天以上公示,同时,对监委会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不具备监委会成员资格或公示中群众反映有问题并经核实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并按得票数递补候选人;第三是严把选举关。监委会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公开监票计票唱票直接选举产生。我们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严格选举程序,确保了各村选举一次成功。三是认真督导,指导到位,疑难问题处理到位。乡工作组坚持深入各村巡回督查,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四是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是创新工作的重点,各村讨论通过了《监委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村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指导,强化管理,确保发挥监督职能

——投入到位,强化基础

一是投入到位。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监督工作,在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行政监察中心腾出办公用房40平方米,并投资1万元制作了版面,配备了桌、椅、电脑、办公用品等,保证行政监察中心业务顺利开展。全乡各村投资3万余元整修房屋,购置桌椅、档案柜、档案盒,统一制作监委会牌子、版面,为监委会开展工作创造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二是落实待遇。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把监委会成员工资纳入乡级财政管理,落实了工资待遇,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指导到位,抓好规范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乡行政监察中心先后组织业务培训4次,人员参训率达100%,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二是明确责任义务。对选举产生的监委会成员公开颁发当选证书,并适时召

开村三委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协调关系,促进工作。监委会职责主要是:列席重要村务会议、参与村务决策全程监督,突出财务监督、重大事项监督,收集群众意见,向村委会村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三是建立例会制度。确定每月28日为监委会例会日,汇报工作、交流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去年8月9日,我们召开监委会会议广

泛征求意见,共征求意见建议3大类11条。针对意见建议,我们制定了相关整改措施,逐一解决。五是规范档案材料。我们制定了统一的《村级档案管理制度》,对归档、分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村级档案验收合格基础上,统一制作档案标签、档案目录和封面,统一归档,达到了档案系统化、标签内容规范化的要求。

——监督到位,力求实效

监委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除支部党务会议以外的所有村两委会议,参与村务决策全程监督,突出财务重点,强化监督,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重点工程监督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确保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同时,我们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去年5月,东阳村计划投资60余万元建造高标准文化大院,村监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责,严把预算关,公开招投标,工程总造价从62万元降到56万元,节约资金6万元;同时,加强工程监督,监委会成员现场监工,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天坛村监委会成立以后,针对村财务交接不及时、群众不明白问题,在乡行政监察中心的支持和村支部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代表对前两届干部的财务帐目进行审核,审核票据153张,金额达192万元,向群众兑付劳务费2400元,支付南泉群众赔青款3000元,并把包括建教学楼、饮水工程、农网改造、修路等财务收支情况公布上墙,消除了群众疑虑,收到了良好效果。天坛村监委会被群众誉为“天坛村的小‘法院’”,党支部、村委会称赞监委会主任是“首席群众代表”。

二、工作成效

(一)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监委会是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载体,农民群众可以把最急、最怨、最盼通过监委会进行反映促进问题解决。去年7月份,天坛村水泵损坏,影响群众吃水,村委派人到县城购买水泵。之后,群众向监委会反映买一台水泵6000多元,价钱太贵,对村干部存在着不信任情绪。监委会及时向村支部反映情况,并委派一名监委会成员和其他村干部一同到县城了解行情,购买水泵,实施全程监督。此举消除了群众顾虑,密切了干群关系,妥善解决了吃水问题。崇村村周围数十个无证水井私采地下水牟取暴利,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该村支部采纳监委会意见,组成了专门工作组调查事实真相,并及时向县、乡反映情况,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县乡联动组织200余人采取集中行动,取缔了非法水井,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进一步规范了村务活动和财务管理

监委会成立以来参加村务会议320次,审核票据900余张,减少不合理开支2600元,督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9个,提建议意见43条。东阳村监委会成立以来,共审核出不规范、不合理票据3张,金额达400元。其中一张不规范票据涉及村支部书记,村监委会坚持原则,严把审核关,不予签字盖章,直到完善手续后才准予通过。阳光村过去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村组干部到乡里开会,村支书、主任要在乡里招待大家吃顿饭喝点酒。去年7月又到乡里开会,监委会主任提出:在乡里吃饭既花钱浪费又不实惠可口,群众影响也不好,按村务管理制度规定每人补助5元,这样既符合规定,大家又可各自方便。最后大家采纳了监委会主任的建议,餐费用由过去的400多元减少到80多元。监委会强化财务监督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合理化、公开化,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活动。

(三)基层干部自律意识增强,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

创新民主监督工作加强了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有效预防了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促使干部转变作风,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投资45.9亿元的东方希望集团在我乡征地建厂占地千余亩,贺滹沱村占地补偿款近千万元,怎样管好这笔巨款一时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了解这一情况后,原创:http:///村监委会建议将该项资金存入专户,并会同乡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设置了6位密码,乡包村干部、组长和群众代表分别掌握两位密码,互相监督制约,消除了群众疑虑。取款分款时,村监委会建议提交由群众代表共同签字、加盖村委公章、由包村领导署名的分款方案,乡、村、组干部共同到场方能提款。由于管理规范,监督到位,千万元补偿款分配公平合理,群众十分满意。马岭村张三朵夫妇多次反映村煤厂污染其苹果园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村监委会得知后,及时向乡反映情况,积极参与协调解决,做好思想工作,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维护了一方稳定。监委会成立以来,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案件同比下降72%,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同比下降38%。

三、工作体会

通过农村民主监督新体制一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

(一)创新乡村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个根本措施;

(二)创新乡村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民主监督更具体,更有操作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监督难问题;

(三)创新乡村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整合了监督力量,使监督更有力有效,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优化了社会环境。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乡创新乡村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各级纪委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分别给予了报道。但这项工作还刚刚起步,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进一步规范完善深化,同时,需要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确保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工作扎实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篇2: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工作总结

泼陂河镇在2011年上半年创新农村基层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工作中,认真总结,快速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成效明显。现将我镇今年上半年创新农村基层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党组织的阵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镇所有党组织办公场所,均做到了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版面,有党员花名册,有“三会”一课记录,有民主生活会记录。并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争优创先活动,三级联创活动,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2010年6月中旬,镇党委组织全体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对24个村(街)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逐村检查排队评比,促进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还建设齐完善了18个农村文化大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二、创造争优活动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根据方案要求,积极兑现承诺,领导定期点评,活动扎实推进,亮点纷呈:邬围孜村支部充分调动农村无联党员干部极性,10个农村无联党员小组比贡献,比成绩,掀起一股比学、赶、超

热潮,农田灌溉协调小组在老党员邬泽宗的带领下,2个多月来,一直坚守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协调灌溉用水,农村土地管理协调且在老支书方应文的带领下,严格执法,严守耕地红线,不让乱占一寸耕地,堵住了邬围孜村境内乱占耕地现象,为全镇村镇规划建设市场乱占耕地现象,为全镇村镇规划建设市场管理作了一个示范。

泼陂河镇街道党支部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社区民情日记6623创新模式”,即:六访(访贫困户、访创业致富能手、访孤寡老人、方信访人员和重点人员、访党员及在职干部、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六问(问生活所需、企业致富经验、健康赡养、思想状况和意见建议、兴社区良策、强社区谋略),二本(民情日记、工作落实情况记录本),三配套(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措施(日记调阅、汇总分析、督办制度),把工作的落脚点,着力点和考察点放在抓紧协调解决好社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社会区干部责任心和使命感,党支部的向心力极大增强,提升了党支部的形象。

黄大塘村党支部组建了26名党员的服务队,义务为农民提供养猪、养鸡、养鸭、充绒等技术服务,他们走家入户,成为农民的“座上宾”。

东岳寺村支部以开展“知民、爱民、便民、乐民、安民”

为内容的“五民工程”为切入占点,积极创建“服务型”村组组织,定期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对确定的困难户,指定专人联系,定期上门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切实得到好处。

上半年有2个村获得县委表彰,有2个村获得市委表彰,有1个村获得省委表彰,四级合名的“五好”村党组织,达标率88%,三、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建立三级培训制度。

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依托我镇党校现有的资源优势,对党员干部进行定期培训,做到有制度,有教材,有培训计划,培训日程表和课程表,上半年共培训党员干部4期近千人次。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各站点制度和收看记录齐全。

2、完善农村基层党员服务站建设。

在泼陂河镇财税所办公楼内我们建立了农村基层党员服务站,并做到有了办公场所、有牌子、有办公桌椅、有办公电脑、有人员、有制度、有服务记录、有热线电话、有典型案例,随时随地为当地党员服务。服务大厅面积160多平方米,有办公人员8人,目前已为群众服务650多次,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1、为了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成立泼陂河镇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泼陂河镇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6月完成了全镇各村街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

2、镇党委、政府建立了“四议两公开”推广办公室,并制定了《关于成立泼陂河镇村级组织推广“4+2”工作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泼陂河镇关于在全镇村级组织推广“4+2”工作法的实施方案》。

3、为了更好的永久的落实推广运用“4+2”工作法,各村做到了“十有”即有领导小组、《实施意见》、办公室、牌子、流程图、议事记录、制度、资料、典型案例、文字图片资料、公开栏。

4、截止目前“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我镇各村街已全部推广实施,所有重大事项决策全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半年来各村街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问题都不低于42次,并做到了决策程序规范、会议记录齐全,档案资料完整。

目前,“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我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也广泛推广使用。

五、村务公开工作

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纪委和民政局的要求,在全镇24个村街建立了固定规范的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完成率达到100%。在时间、内容、阵地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群众满意率达98%。

六、农村社区建设

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社区服务工作的各项措施,在邬围孜村和王围孜村建立了农村社区。目前二个农村社区 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正常运转,如:医疗、保障、健康、文化等。

七、建立村干部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

篇3: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城乡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建设难度越来越高。这也给防火监督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和完善防火监督体制, 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 成为防火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

1 防火监督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防火监督是消防工作中一项关键的任务,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任务十分艰巨, 随时会有出警任务或者其他的消防预备。开展防火监督工作, 必须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旦发现有潜在隐患存在, 必须积极预警, 从根源上杜绝危险的发生。这样, 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达到了监督预防的目的。所谓忧患意识, 简言之就是危机意识。作为防火监督人员, 要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各个区域角落, 尤其是电、火密集的地区 (人口密集区或工厂生产区、无人监管的宽广区域等) , 定期进行全面排查, 消除隐患, 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努力创建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奋战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一线的消防工作人员,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职责也更加明确化, 防火监督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防火监督体制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防火监督体制的创新, 不仅是消防工作质量突破和提高的基础, 也是消防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前提条件。

2 多举措推动防火监督体制的创新

消防人员可以通过各方面的监督预警学习, 掌握基本的实战演练技能。然后, 从中选拔一批身手敏捷、高技能的人才, 组成防火监督预警支队, 全权独立行动, 掌控负责区域内电、火等方面的数据及部署情况。再从支队调集一些计算机能力较强的人员, 并邀请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 共同组成计算机网络信息构架小组, 将当地的电、火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后, 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编程。这样, 在控制室里, 采用摇杆就可以观察到周边的防火情况。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国家公共安全服务, 实现防火监督体制的创新。

防火监督体制的创新, 一方面可以将各方面的数据信息显示于计算机上, 以方便消防人员全面掌控各个地区的防火情况。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降低了防火监督的成本。以往防火监督工作需要很多人员四处巡逻检查, 现在由于GIS摇杆的出现和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 只需1~2名工作人员坐观控制室, 就可以全面了解防火情况, 及时传递防火监督的相关信息, 使防火监督工作更为便捷和完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防火监督的质量, 促进了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健全责任体系, 提高防火监督效能

近几年消防工作发展迅速, 随处可见消防设施和消防提示, 消防监督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行业管理模式的改进, 使消防监督工作基本上从公安消防部门“大包大揽”、“唱独角戏”的境况中摆脱出来, 逐步走上综合治理、依法监督、科学管理的轨道。

消防工作涉及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 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 各种管理体制的实施, 都会对消防监督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创新防火监督体制,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消防应该从组织体系网络化、监督程序规范化、检查内容科学化等3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提高防火监督效能。

(1) 组织体系网络化, 必须保证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协调统一, 严格落实法人代表责任制。无论是政府官员, 还是企事业单位的行政负责人, 法人代表都应该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人。通过签定防火责任书面协议, 落实防火监督职责。同时, 要建立健全各级防火安全体系, 统一部署, 统一协调, 进一步完善防火监督机构, 实行消防安全分级管理, 保证消防安全目标的落实。通过检查、指导、督促“三部曲”, 达到防火监督的目的。

(2) 监督程序规范化, 要求消防监督职能部门针对各自的消防区域, 运用科学的程序,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管理, 避免盲目行事, 创造有利于防火监督的工作氛围。消防监督程序包括生产对象、工艺流程、人员素质、能源运用方式及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 消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科学地制定相应的程序, 以推动防火监督规范化的进程。

(3) 检查内容科学化, 要求消防工作者对各个防火体系科学地进行严格检查。查漏是防火监督的关键所在, 要仔细检查各个防火关键“要塞”, 及时发现隐患, 排除隐患。只有保证检查内容的科学性, 才能及时发现隐患, 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

4 结语

防火监督体系的创新, 推动了我国消防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体系的积极参与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搭建, 不仅弥补了以往防火监督的缺陷, 而且强化了人们的防火意识。面对防火监督工作的新挑战, 只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提高防火监督的效能,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贺红梅, 刘振华.我国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185-187.

[2]黄敏, 郑亮, 赵明.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8, (24) :198.

篇4: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关键词】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创新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dering and bidding through the status quo of bidding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dding and Bidding Law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Bidding;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招投標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贸易形式,以买方吸引多个卖方进行性价比的竟争,最终得出最优者进行合作的贸易过程。招投标在我国保有相对公平的竟争原则,自2001年元月1日《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获得一定的收效。投标法既是国家及人民利益的保障者,同时也是促进各项工程品质的保障者,也是节省国家资源的卫护者。虽然如此,招投依然存在瑕疵,监督管理部门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监督”的改变,成为目前招投领域十分受重视的关键性问题。

1. 正视招投标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存在的几大问题体现如下:

1.1 认识缺位,逃避监督与监督不力并存。

某些招标人员通过虚假、规避招标的方式,让潜在客户错失机会,并且进行非法定标,与投标者勾结,围标、贿标等成为常态,造成了骗标的走过场的竟争过程,以一流企业走过场,二流企业中标,三流企业进场,最终不入流的企业成为施工方。招投标法第七长二款规定中,既招投标方有严格的规定,对于监督管理部门也有严格的法规,对于违法行为都会采取严格的制裁。

1.2 机制缺位,监督主体不明与制度不全并存。

(1)第一,监督形成虚设,各监督管理部门管理体制执行不到位,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出现垄断式经济。上下属企业表面脱钩,经济一直保持联系的状态,从而上级部门时常出现维护下属的情况,这种既是施与受的关系乱象。

(2)第二,监督主体模糊。以某采购合同为例,其中就拥有行政、招投行政、专业性监督。行政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是针对合同方进行行为及结果的监管。工程质量的是指专业监理公司与质检单位共同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主要指专业监理公司和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行使的监督职能。三大监督方式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很多部门直接忽视不同的问题,直接进行三者混合监督的现象。

(3)第三,监督体制不完善。例如工程转包、逃避招标等这些现象,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从而让被监督方发现漏洞。

1.3 手段缺位,标前控制不严与标后把关不力并存。

前期审批严格,后期监督不到位,成为了投资体制的一大漏洞,对于标前、标中、标后三大环节监督不利。而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招投法律视若无睹,不理解,看不清招投标规定,为此,各类腐败现象频频发生在招标会上。《招投标法》明确指出20多处禁止,这些禁止都是监督的关键性环节,但是监督方很难做到。

2. 招投标监督管理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政府监督与业主负责的关系:

(1)只有政府监督才能规避各类不法行为,监督工程质量,保障工程总体效益,保障公有制得到最高利益,遏止不法形为,规避腐败现象的主体者。

(2)政府管理机构是中国必须监督管理方,它与业主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监督通过各级管理进行招投标监督管理。对于招标相关环节,例如信息发布、投标队伍、文件、办法、标底等要以业主负责为主。政府监督与业主、招标者与保护者、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竟争。

3. 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1)目前,招投标管理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计划分配、条块管理”成为主体,决策与实施并行,行业与地方各执一方为常态。

(2)实践证明,这对于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招标代理因为地方保护政策而出现的例如各种“门槛”,这些“门槛”规定不一,要求不一,且又相互不承认,导致了某工程法人招标,结果却需要经过好几个部门进行各种繁杂的审批,导致一个规范的代理队伍必须要有多个“招标代理资格”证书才能进招标。就中国招标市场而言,部门独立而战,各执一方,各自为政的局面是十分杂乱的。杂乱的现象,不仅助长了地方保护乱象。多年的招投标经验中,对于“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存在的不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种区域性的地方保护政策得到了放大,而这样的不足,不仅影响了整体的发展步伐,同时也会我打乱公平的竟争机制。

(3)行业部门自行监督是一个自律的行为,这样既可以起规范及监督的作用,同时对于工程的顺利展开也有极大的益处。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七条规定指出,他律监督是十分重的,同时也要受《招标投标法》的监督管理。本文笔者认为,“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目前我国及各地方急需建立的部门,这样的机构既可以协调分级招标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又可以进行极好的标杆作用。同时对于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及招投标规范的执行十分有利,从而把招投标做为阳光产业进行,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新局面。而招投标机制的健全,从而让竟争机制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既能整合力量,规范市场乱象,形成招监统一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规范化,从而让招投标监督走向创新之路。

(4)与此同时既要把工商行政管理做为主体,又要让资格认定等一系列规定进行统一化,从而让招投标过程可以进行公开化发展。建立健全各地招投标交易中心,让招投标各项工作更加明朗化,对于管理也更加细分化,对于承包、发布、中介三方机构都有极大的优势,从而也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5)与时同时,对于清除地区行业保护应加以重视,区域化保护是招标管理创新的首要工作,应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避地方保护政策。对于不法行为应严历禁止,对于故意阻挡潜力方及各种内幕勾结的招投方式进行规范监督。特别是对于区域保护之下,各种不流的投标方及关联投标方得到很好的遏制,这样可以让真正的一流队伍进入到招标之中,并且始终如一的完成工程,从而保障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保障政府及业主、企业的三方利益。

4. 对招投标监督管理作深入的配套改革

4.1 加强人才培训。

招投标工作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及监督管理人才。再加上我国招投行业发展快速,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及经验都需要并驾齐驱。目前这样的人才十分少,为此,人才培训成为重点问题。

4.2 培育和规范招标代理机构。

招投标市场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达的招标代理。招标代理以独立核算,利益自负为主体的中介法人单位,对其既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又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当然对于招标代理也要通过制定合理竟争标准,并且对于优秀方进行培养,协助其成为模范榜样。

4.3 积极发展网上招投标的监督管理。

网上招投标既要以快速发布信息,对各个参与者进行资料审核,及各项工作展开等,最快速便捷的方式之一。网上运行可以有效规避地方保护政策,及信息发布不及时,招投标不合理现象的极佳办法。同时网上招投标可以更透明化的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晓梅.招投标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杨宏斌,谭瑞红.招投标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钟复台.企业招投标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篇5: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江西省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国家药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正确领导下,正紧张有序、积极稳妥地顺利进行。市、县两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自去年10月江西省政府批转省药监局的改革实施方案,到今年7月中旬各市、县药监机构的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到位,组建

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药监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回顾一年多来的改革工作,有以下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立足江西省情,改革中体现“三个特点”

——人员编制精干:江西有4200万人口,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编制可按本地区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四配备,我省曾设想配备行政编制1500人。但考虑到江西的财力和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最后实际核定省以下市、县两级药监系统行政编制800人,不足万分之零点二。在这个框架内,视监管任务轻重,各市局分别从19人到26人不等,各县局分别从9人到22人不等。致使我省的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队伍从成立之初就没有出现冗员的情况,更没有接收一个离、退休人员,形成了一个便于指挥、易于调度、行动快捷、运行成本相对低廉的药监执法队伍。

——机构设置合理:我省正确理解国务院[2000]10号文件精神,在全省11个市均设置药监局,正处级建制,为省药监局直属机构;在全省81个县(市)中,对南昌县等31个监管任务相对较重的设置药监分局,正科级建制,除负责本辖区药监工作外,还将工作人员派出、监管任务延伸至周边1个或若干个没有设置药监分局的县(市),加挂“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全省共形成50个药监所,由所在药监分局的副局长兼任所长;全省11个市级药品验检所,整建制划归所在市药监局管辖,县级药检所除樟树市因有国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予以保留外,一律不再设置。形成了一个既区分了监管任务轻重,又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点,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执法机构和技术机构配置。

——经费全数下拨: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市、县两药监机构又是新成立的机构,物资基础十分薄弱。省药监局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局党组明确表态:“只有市县局日子过好了,省局的日子才能过安稳”。对于中央和省财政补助我省药监系统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成立一个市、县局,就立即拨付开办经费”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截留1分钱。到目前,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市局每家15万元、县局(所)每家6至7万元的标准,随着机构的挂牌成立已陆续照单下拨;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各市局的执法装备经费,我局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制定出采购计划,由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今年7月上旬,我局已将集中采购的11辆执法车、55台电脑、13台传真机、18台打印机以及12台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全部送交各市药监局使用和管理,确保改革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着眼基础建设,组建中坚持“三个原则”

——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原则:我省对设区市和县(市)药监局领导干部的选配,是从卫生、医药和当地党委、政府机关多种渠道平级领导干部中择优挑选,以体现干部来源的多样化。在挑选过程中,我局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既看其思想政治素质,又看其实际工作能力;既注重其开拓进取意识,又注重其团结协作精神;既反复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又充分听取本人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评议。最后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由省药监局党组研究确定。从已任命上任的11个市局和31个县分局的领导班子情况看,不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比较强,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也比较合理,而且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没有出现门户之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工作人员“宁缺勿滥”原则:为确保人员素质,提高进入门槛,我局对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大约600名工作人员的选录,采取三种方式依次进行:先是严格限定在卫生部门的药政、药检岗位和医药部门的管理岗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400名左右,对其中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逢进必考;此项工作完成后,我局拟从具有公务员身份、在当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中,择优选调100名左右急需专业的工作人员;最后对余下的100名左右公务员编制,拟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开性、公平性、真实性和严肃性,防止“走过场”和出现不正之风,局党组专题进行研究部署,与省人事厅联合下发《通知》、联合召开全省会议传达贯彻。要求各市药监局与市人事局共同做好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工作,并实行审查责任制。公务员考试由省人事厅负责组织,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从高分到

低分依次录取,并公示三天,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经费来源“多方争取”原则:在机构组建之初,面对能够上划的资产少、拨款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省药监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多渠道、全方位地争取经费来源,确保机构能正常运转、工作能照常进行。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我省

药监体制改革工作得到国家药监局的大力支持,国家局共拨付我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开办补助费、执法装备补助经费446万元,缓解了我省药监机构组建之初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我局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省财政厅和各市财政局的工作联系,共同调查摸底,共同研究经费落实方案。到目前为止,仅省、市两级财政拨付给市药监机构的开办费320万元、执法装备费277万元已全部到位,对县药监分局和药监所的开办费、执法装备费也正在积极地协商和落实之中。

三是积极争取医药、卫生部门的支持:我省各级药监机构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来自医药、卫生部门,各市、县药监机构成立时,当地医药和卫生部门都能主动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无偿提供办公用房、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一定的资金帮助,目前各级药监部门基本上都做到了房子、车子、经费三落实。

我局一手抓机构组建,一手抓党风廉政,并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全省药监系统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均没有出现与企业未脱钩问题,也没有发现有领导或工作人员继续兼任企业职务的情况。

三、面对新的挑战,建议解决好“三个到位”

——观念转变到位:当前,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组建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还刚刚开始。由多个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组合的新机构,对旧的工作方式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惯性,对新的药监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wto规则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部门整合、人员整合、班子整合的同时,各级药监部门要重视解决好思想观念的重新整合。通过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政策学习和岗前培训,把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到确保一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上来,转变到促进当地医药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不等不靠,自觉地把“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

——职能履行到位:市、县两药监机构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责,执掌着一方药品监管的大权。因此都应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严格依法行政,摆正并履行好职能定位的问题。各级药监机构在组建之初,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制约机制,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不缺位,又不错位。我局要求各级药监机构,从建立健全内部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入手,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原则,简化审批程序、明确事权划分、实行政务公开、搞好服务承诺、落实督查督办,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垂直管理后,各级药监机构要强化大局意识,树立全省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接受上级机关的领导,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政令畅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

篇6: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创新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模式,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一般都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这种单一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应当在总结一些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打破原有行政村建制局限,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所以,要根据农村阶层分化后的现状,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建立具体产业的党组织。

可以采用村村联建模式,即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的党组织合并归一,联合建立党组织。可以采用村企联建模式,即将乡镇或村集体骨干企业的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经理)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组织的书记,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推进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还可以采用涉农部门与村联建模式,即由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兽医站等服务部门与行政村联合建立党总支,既强化了涉农部门的服务功能,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行业协会中设立党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农村涌现出了大批产业基地和行业协会。可以依托这些基地、协会设置党组织。如“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模式。主要以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行业党组织。这类“支部+基地”、“支部+协会”的形式,顺应了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基地、协会这一枢纽贯彻到千家万户中去。

针对务工农村党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地域设置党组织。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务工党员相对比较集中,形成了农村党员的特殊群体,如何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特别加强对本地务工农民党员的管理,以乡、村或联村为单位建立务工流动

党员党组织,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要根据农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确保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的覆盖面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创新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

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解决以“制”办事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党支部权力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

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兼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制度。明确在村级组织中,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法照章开展工作。对村内重大问题,未经“两委”班子联席会研究,不得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和党支部定期向村委会通报制度等。

创新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提高农村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保障。“自己不会富、不配当干部”,“光顾自己富、不算好干部”。通过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将农村

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应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培”向提高素质、注重效果、增强能力上转变,把“带”向建立经济利益纽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终端市场、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上转变,不断探索丰富“培养”和“带动”的方式和途径。

要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在带领群众闯市场、搞营销、增收致富中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农村党支部的安平县台城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忘党的光荣传统教育,注重党员意识和党员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带领农民群众不断前进。在台城村,村干部人人都是致富能手,个个都有致富门路,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党员,党员也要带头致富,同时带领群众家家户户致富。农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带头致富的本领,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创新农村基层党员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取决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不断完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吸纳更新机制。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致富本领不强、先进性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与此同时,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形成党的肌体自我纯洁机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从保证农村党员权利入手,完善农村党组织的党内监督机制。要对党员进行党性观念和监督意识的教育,增强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敢监督和会监督。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通过完善民主生活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民主评议等制度,规范监督程序,健全监督机制。要提高监督质量,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在党内开展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向党员通报,接受监督。要通过建立民情恳谈会、社区党员民情走访制度等工作机制,发挥好农村党员的模范作用。要建立村支书、村主任述职述廉制度,建立纳新党员公示制度,建立基层党委与村委领导、党员谈话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的个人行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对农村一般党员,要根据其自身情况,结合村工作目标,设置合适的岗位职责,规范上岗程序,使无职党员能够积极参与“两委会”

篇7: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工 作 总 结

创新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迫切要求。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体制既是基础、是保障,更是重点,是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干昌关镇党委、政府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好农村资金投入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活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将干昌关镇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干昌关镇以政府推动、财政促动、金融拉动和社会资本互动为抓手,努力破解农村资金投入难题,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上抓创新,在农村金融体系上寻突破,在涉农公益事业上做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

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将各类涉农支农资金进行合理整合,集中支持试验区建设。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10万元加强灌塘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安置城排水管线2100余米,新建农家超市、新农村书屋、公厕等便民生活设施。镇财税所发扬四个“一竿子插到底”作风,按照“一天也不耽误,一分钱也不少、一户也不落下”的要求,将全镇9九项支农惠民补贴830.3万元全部发放到位,没有截留挪用现象。其中发放粮食直补1140948.01万元、综合直补4229113.95万元,退耕还林补助843993.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家电45万元,汽车摩托车9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69万元,补贴发放统计表项目齐全,归档科学,真实规范。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多项措施多渠道、广途径筹措社会资金支持农村发展,为试验区建设注入活力。积极争取县直单位联村帮扶,共接受各类帮扶资金11.2万元,为试验区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截止2010年11月底,平昌关镇辖区的平昌信用社、母子河信用分社,存款净增2600万元,新增贷款1832万元,新增存贷比为71%。

(三)充分调动群众资源。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和政府以奖代补相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制度。全镇共有8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现已争取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所有项目近40万元,建成了村组道路畅通、灌溉农业方便、群众满意的公益事业。

(四)认真做好“五权”感人肺腑权工作,为更好地解决试验区建设中一些种养殖户资金瓶颈问题,成立了平昌关镇信用担保中心,我们以“五权”确权发证为依托,认真做好财政担保工作,目前财政担保贷款已达16万元,发证工作已结束,发证率达100%,已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目标。

(五)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加大金融代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金融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农村信用社通过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劳务经济等措施信贷力度,扩大新增存款用于地方贷款的比例。截止到目前,该社新增贷款300万元,新增存贷比为75%,平昌关镇把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009年成立了朱庄村惠民农村资金互助社,采取利用扶贫项目和社员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12万元,社员发展到32户。互助社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有固定人员和办公场所,到现在共发放贷款9.5万元。目前运转良好。2010年我镇又成立平昌关镇胡寨村富兴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平昌关镇灌塘村群英农村资金互助社。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镇创新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目标任务分别落实到各个相关责任单位。一是由镇财税所奉头,具体负责整合支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惠民补贴资金,创新转移支付资金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由农村信用社牵头,具体负责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的比例不能低70%的目标任务;三是由镇试验办牵头,再组建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各相关责任单位都能认真研究,采取对策,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镇党委政府在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拓宽农村经济融资渠道、提升农村保险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全年新增存款70%以上用于当地贷款的目标。经常组织财税所、信用社等单位召开座谈会,研究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意见措施,鼓励、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放贷力度,支持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三)加强调研,采取对策。开展广泛调研,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各金融单位围绕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创新服务方式等内容,开展了广泛调研,针对平昌关镇特色产业和新型经济组织、新型个体大户的需求,开发了实用快捷的金融产品,拓展了林权、企业经营权等有效担保物,降低了信贷成本,提高了新增存贷比。镇财税所不等不靠,主动深入新农村建设一线,访企业、到农家,搜集农村改革发展最新需求,对接上级农业发展政策。

(四)加大督导,整体推进。镇创新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明确责任,完善机制,推进工作。对朱庄村惠民资金互助社组建、胡寨村富兴资金互助社和灌塘村群英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总结经验做法,归纳梳理问题,确保了资金互助社的全面建立和规范运行。

(五)严格奖惩,力争一流。在农村资金投入的奖惩机制中,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镇党委政府给政治荣誉和政策倾斜;对经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单位,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从而激发了各单位创新农村金融改革的豪情和动力,增强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压力与干劲。

平昌关镇在农村资金投入工作上拓展思路、敢闯敢干、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财政状况等因素影响,农村资金投入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破解。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筹集资金,破解难题,为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篇8:创新农村民主监督体制工作汇报

一、防火监督体制

(一) 为何要进行防火监督的工作

近年来, 我国火灾事故频繁发生, 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防火监督工作是预防火灾的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同时, 防火监督涉及到的事务和范围都是比较广泛的, 再加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要求越来越高, 几乎都在使用大型功率电器, 所以, 想要高效的进行防火监督工作还是较为困难的。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 要及时的采取防火措施, 不要漏过城市的每一处, 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 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保护好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人口密集区、生产区以及无人管理的地方, 要监督区域中的每个角落, 并且要定期进行排查, 尽可能的做好预防工作, 为创设和谐社会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完善防火监督体制, 同时, 要进行体制创新, 从根本上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作用, 实现彻底预防火灾的愿望。

(二) 防火监督体制的现状

目前, 消防队伍是我国实施防火监督工作的主力军, 虽然坚持科技强警的基本战略, 提高了防火监督的整体技术水平, 但是, 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防火监督工作的实施。

1. 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 主要是由消防支队或大队进行防火监督工作, 其中队伍里的技术干部都比较少,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 特别缺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防火技术人才, 这样就阻碍了防火监督工作的发展, 而且人才匹配的不合理,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火监督队伍的建设, 从而影响防火监督工作的实施。

2. 没有对防火监督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

有一部分防火监督部门没有对防火监督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 培训体系极其不完善, 多以速成的方式进行培训, 导致大部分人员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进行防火监督的工作。首先, 没有明确主要培训的学员, 在组织培训的时候, 对于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 当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时, 片面的追求了“高、大、全”等外在形象, 没有注重教学实质性的内容, 而且,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 太注重理论知识, 导致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 因为实践部分较少, 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就比较低, 限制了学员的实际应用范围, 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培训质量。然后, 培训资源配置很不合理, 在培训时, 过于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 对于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是否匹配缺乏考量, 导致了培训的效果大大降低。

3. 考核、激励机制较为落后

目前, 对于工作成绩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采取年度、任期及专门考核,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促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但是, 有些防火监督部门依然不重视考核工作, 严重制约了防火监督工作技术水平的发展, 同时, 还影响了防火监督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究其根本, 就是防火监督工作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落后造成的。

二、对防火监督体制进行创新

1.建设良好的防火监督队伍

首先, 要构建良好的竞争激励体制, 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本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就要进行体制创新, 其中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快速的调整, 这样有利于防火监督工作的长期发展。然后, 要全面做好消防工作人员的选拔和提升工作, 为防火监督工作提供更优秀的资源, 再进行最佳资源合理化配置, 最后, 为提升防火监督工作的整体科技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 要对用人机制进行完善。结合防火监督工作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在用人时要充分的考虑消防队伍是否与时俱进, 然后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其中, 最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 在选择工作人员时要考虑其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否过关。其一, 可以和地方高校进行合作, 培养技术对口的“消防生”, 吸收愿意投身到消防工作中的高校人才, 壮大防火监督的队伍, 还可以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监督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 提高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其二, 积极的和发达国家的消防行业进行联系与交流, 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去外面学习先进的技术, 以及踊跃的和他们进行交流, 学习防火监督的新理念, 掌握先进的防火监督理念与技术, 进而提高消防监督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2.多元化发展防火监督体制

要想对防火监督体制进行创新, 就要学会整合社会资源, 从多元化的角度发展防火监督体制。其中, 防火监督工作的主力军是消防队伍, 所以, 在整合社会因素的过程中, 消防队伍要做好领导者的工作, 积极引导基层的消防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在防火监督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加强社会成员消防安全意识的培训, 以及防火监督人员文化意识的培育, 掌控防火监督的力度, 然后, 通过强化统筹的方法, 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并结合防火监督体制标准化的指导方式, 从思想上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提升每个人的防火自治能力, 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3.规范消防监督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防火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就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工作程序,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按照制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首先, 要明确工作程序, 按照程序进行监督工作, 消防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对应的法律及规定, 结合自身防火监督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防火监督执行程序。然后, 根据明确的工作程序, 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并且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 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方式, 解决责任不清或者责任不明的问题, 从而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效率。

三、结语

我国火灾的事故频繁出现, 极大地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消防部门一定要做好防火监督的工作, 有效的预防火灾的发生, 减少火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并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改善, 然后, 根据防火监督体制现有的特点, 找出合理的可实施的创新发展策略, 比如说对队伍建设或者技术进行创新, 最终, 实现达到防火监督体制创新的目的。

摘要:目前, 我国的防火监督体制依然没有完善, 呈现出来很多问题, 本文根据对防火监督体制的作用进行分析, 了解防火监督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防火监督体制中的缺陷, 然后, 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及对防火监督体制进行创新。

上一篇:外国人名翻译下一篇:《科利亚的木匣》公开课的教案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