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2024-05-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通用6篇)

篇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快捷的目标。三是应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应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循环经济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要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

五、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

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应健全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应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

六、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共青团等村级组织的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建设重点,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建立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2008年第5期 ——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理论与时俱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创新观念,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一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城市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去思考。在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文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渗透,农村已经开始从过去单纯、封闭的农业社会,逐步向开放、多样的城市社会转化。但是农村人口和资源的集聚程度远不如城市社区,它地域更广、人口更分散,居民相对来说文化更低。因此,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对的是带有转型趋势和特征的农村社会,既要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工作职能,又要应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从过去单一抓农业、抓经济,逐步把党的建设和工作渗透到居住物业、环境卫生、社区教育、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等全方位的社会生活中,为协调和整合包括村民和外来居民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力量,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传统的以管理为中心的模式中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模式中,通过发展村级经济和争取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支持,不断夯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信息、疏通渠道、开辟市场,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

二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中去思考。当前,农村基层党建中的大量问题已不是局部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推进全局的、整个上层建筑的改革。如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村级民主建设的推进、村干部的管理和教育,这些问题涉及到的不只是乡村局部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镇村关系,涉及到整个农村管理体制,甚至涉及到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在目前的农村管理体制下,村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但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行政职能,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村级组织公共事务大量增加。为此,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公共支出,增强其服务功能,同时也要转变以往对村级组织考核的机制,尊重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强化对农村稳定、文明建设、民主建设、干群关系的考核。

三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中去思考。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及村民自治组织的完善,促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提高能力,以比过去高得多的执政能力去实现党的意志;同时,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兼有国家“代理人”和农村“当家人”双重身份的角色变化,面临着如何使这双重身份和两种权力和谐相处的执政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来思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依法按程序管理农村事务,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当家做主,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地位;从制度上理顺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关系,着力推进两委关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推进村级民主建设,转变党的工作职能,运用民主的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创新组织设置,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体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突破过去的地缘和行政区划限制,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按行业、企业、新农民组织及党员自身等情况灵活设立党组织,使党组织的设置从单一走向多元、由行政区域型向产业型和功能型转变,以利于更好地实现对农村不同利益群体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和分类指导。

一是设置产业型党组织。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建立具体产业的党组织。

二是设置行业型党组织。农民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形成了许多行业协会,依托行业协会设立党组织有利于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设置引导型党组织。大力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村党员、村支部成员积极参加与党组织目标一致的农民组织的活动,在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党员也较多的农民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带动各类农民组织健康发展。

四是设置地域型党组织。在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村,建立强村弱村联合党支部、村企党支部,达到富村带穷村、企业带乡村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地域相对集中或兴办某项公益事业、或发展同一产业、或调处某一矛盾需要涉及的几个村建立党总支。

五是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加强对本地务工的农民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以流出地和流入地联建党组织、或派驻党组织、或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形式,着力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接受村、联村党组织或乡镇党委领导,或委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实行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并对流动党员实行IC卡身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移不转向”。

3、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一是改革选任方式,选好干部。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拓宽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竞争、择优的乡镇领导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落实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举措,调整充实乡镇机关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全面实行本人自荐、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查、党员大会选举“四推一审一选”的办法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对软弱涣散村支部选派第一书记;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坚决破除求全责备的选人思想,把那些思想端正、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初生牛犊”选进班子;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主力军。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育好干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分级培训责任制;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突出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着力提高村级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管好干部。建立三级“一把手”直接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提出要求、严格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制度,对表现好、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在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岗位上任职时间长、贡献大的人员要落实有关待遇和保障;对那些身体弱、能力差、无实绩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整。

4、创新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抓党员发展。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党员发展责任制,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培养,把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能人、外出打工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优化党员结构。

二是创新长效机制抓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群众、监督、民主参与等长效机制,真正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探索建立党员学习积分考核制度,为每名党员建立学习积分卡,形成党员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依托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逐步实现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大力开展党员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努力使每名党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富带富”的本领。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抓党员作用发挥。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探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主题实践活动长期化的有效形式,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设置多种党员服务岗位,通过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制”、“扶贫双结”、“双带”、“献爱心”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五先锋联创”活动,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五强示范村”、争当“五先锋党员”;大力实施“四培养”党建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优秀支部书记培养成基层党建的典型;大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办公活动阵地建设,实现活动经常化、作用正常化、管理规范化;切实实施党内凝聚力工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资金,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对具有一定技术素质、创业愿望强烈、信用良好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经济困难党员的创业,实行专项贴息,激发农村党员带头创业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致富。

5、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思维方式要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当前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和党组织陷入“到底谁当家、谁说了算”的无谓之争,其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对村民自治的正确观念和对法律原则的尊重。村民自治的本质是“村民当家作主”,党组织就要为村民当家作主创造条件和铺平道路,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是党组织的义务和责任。

二是工作方法要由“强行推进”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提高“掌舵”能力,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选择权,更加注意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三是处理村务要由封闭式向公开式转变。全面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常公开;注意扩大基层民主和运用法律的手段,实现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监督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农村“说事”和“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说大事、说难事、说发展。

6、创新基层工作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一是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着力解决村级债权债务问题、公共建设投入问题和基层党建活动经费来源问题,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审计、划转、抵偿债权等方式挤干乡村债务水分,按照“区别情况、逐步化解”的原则清理消化不良债务、依法清收能交未交的欠款、整肃无理拖欠合法税费的不良风气,大力化解乡村债务;适当增加村级转移支付,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逐步把农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纳入到政府的公共预算范围,保障乡村公共建设的资金投入和项目进度;根据当地人口和党员规模及党建工作目标,核定党建办公经费和党员学习教育经费,并明确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保护乡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任用,把担任过村干部作为培养乡镇干部的有效途径,鼓励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坚持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制度;要保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为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对村干部的工资实行由财政统一发放,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和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要改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科学制定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乡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制度,减少对村级干部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要完善对农村无职党员的激励保障,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及其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同时要保障无职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关心和爱护无职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党员。

7、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县、乡、村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威提供法律制度和工作制度保证,努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村民自治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严格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制定《乡镇村关系法》或《乡镇村关系工作条例》,修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乡村两级党组织、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各自的权力范围和工作职能,具体规定“党务”、“政务”、“村务”的内容及办理程序,以便规范各自的权力和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村党组织召集、书记主持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然后按各自职能组织实施,实现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分工合作的制度化;建立健全民主管事的工作机制:要规范村级党组织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议、村民调解会议等村级有关决策会议的职能和议事规则,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重大村务决策由党员代表议事会商议,在全村公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出决定;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要以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基层干部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落实公开承诺、村务公开等制度,设立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等监督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监督规则,探索村民点题公开和群众质询答复等多种村务公开形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常性督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督查,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正确处理好相互关系。■

篇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增强改革发展的创新能力, 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 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发展, 基础是农民, 方法是推进现代化农业, 关键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

1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新变革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对象将不再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 而是越来越多的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合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乡土人才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创新活动内容方式, 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工夫, 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面对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相适应, 必须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活动载体等方面做大的调整, 否则就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2 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目标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 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更要注重营造良好村风、维护村容整洁, 实行民主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创造农村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 这些内容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新任务。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不断增强创造力, 与时俱进。

1.3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内在要求

虽然, 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我们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 党组织的部分功能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工作的需要, 如果不及时进行工作创新, 固守老经验、老办法, 基层党组织建设必然落后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 不断出新招、创特色、树品牌, 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1.4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

农村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的方针, 紧紧围绕大局, 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班子功能不够强;二是党员素质不够高;三是发展路子不够宽;四是制度执行不够有力;五是管理机制不够全。这些问题如果不予以重视和及时解决, 势必给党在农村和农民中的形象及作用造成负面影响。

2 基层党组织提高创新能力的障碍

2.1 管理模式延续传统是创新的组织障碍

传统的不考虑党员中的分类管理和党员的个性需求在行政村设支部的党组织设置模式, 在管理和服务中采取的“一刀切”教育内容和“一锅煮”的教育方式, 只局限于传达上级精神、读文件、看影碟等暮气沉沉的管理模式, 不知变通的管理模式必将阻碍创新。

2.2 职能设置不规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制度障碍

目前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 (股份社) 的运作方式, 制度规范不明确, 各自管理边界不清晰。同时村工作人员编制没有制度规范, 任意设置, 重复设置, 一个村的工作人员少则几人、十几人, 多则二三十人, 让创新缺乏制度空间。

2.3 集体资金积累缺乏是提高创新能力的物质障碍

在长春市部分地区, 以笔者所在县域为例, 县镇财政相对困难, 部分镇乡村负债运转, 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资金积累, 致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弱化、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样出于基层财政困难这一原因, 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工资待遇偏低, 严重影响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两个方面相互掣肘, 让村级党组织具体到个人, 没有创新的积极性, 具体到组织又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

2.4 成员素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个体障碍

近年来, 村级党组织通过多种途径调整选人用人理念和渠道, 村级党组织成员素质整体提高。但是, 由于农村人才流动性大、农村人才普遍缺乏管理服务技能等刚性环境限制, 村级党组织的成员素质与农村发展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这也成为影响村级党组织创新工作中的人才瓶颈, 影响了党组织及成员创造力的发挥。

3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 更新思想观念

一是要强化以民为本的观念。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应尊重农民, 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想问题、办事情, 必须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 以实惠群众为根本目的, 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二是要强化依法办事的观念。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广大农民群众的政策、法律水平普遍得到提高。靠转变靠法律来协调、支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强化民主公开的观念。当前, 大部分群众来信来访, 多是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办事不公开、不民主引起的。把公平、公正、公开、公道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 做到公开办事, 公正论事, 公平理事, 公道处事。四是要强化协调发展的观念。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干部考虑问题要全面, 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 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也不能因循守旧, 不敢迈开步子。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整体谋划, 统筹安排,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2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是新农村建设科学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问题上,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在继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 切实采取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措施。一是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制调活, 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必须用好优势特色。发展农村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例如台安县新华镇推出的水乡新华。三是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要朝高科技方向发展,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 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四是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 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集体有了积累,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五是必须在助农增收上有新手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动员部分致富农民和党员致富能手率先开拓市场, 自我发展, 以先富带后富, 产生户带户、邻帮邻的联动效应。六是必须在经营方式上有新途径。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

3.3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正确地把握这一目标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一是要着眼于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时跟上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形势,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致富、领富能力, 满足农民群众的致富需求。二是要着眼于解决农村矛盾纠纷增多的问题,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妥善处理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不仅要做大“蛋糕”, 而且要分好“蛋糕”。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三是要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问题,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当前, 一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落后, 封建迷信、赌博等不正之风蔓延, 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久禁不止, 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格格不入。根除这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4 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创新工作机制

篇4: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强村惠民;党建引领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3-0048-03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和发挥作用,引领强村惠民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途径。围绕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对策。

一、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发展是强村惠民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上海市奉贤区共有177个行政村,其中认定的经济薄弱村有10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仍然显著。而强村惠民首先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在服务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近年来奉贤区致力于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引领和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实际,创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在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凸显最有活力的党建,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优势。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变化,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党组织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服务群众是强村惠民的关键所在,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提升惠民服务的能级水平。新形势下,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社会公共服务正逐渐成为村民关注的重点。以全区信访工作为例,反映违章建筑、动拆迁安置补偿、村民建房等问题的城乡建设类最为集中,占到信访件总数的37.53%。农村社会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社会分层化的趋势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是强村惠民的关键所在。在探索实践中,奉贤区创新建立了“一堂二站三卡四会”群众工作法,各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户”、“群众工作下乡员”等,在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有抓手,为民办事有资源,维护群众权益有保障。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服务群众,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式、途径、平台和载体,使之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三)社会治理是强村惠民的重点内容,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探索变“管”为“治”的创新机制。截至2013年底,奉贤全区常住人口113万,其中外来人口达61万,人口结构呈现本外倒挂现象。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农村地区,现有的农村各类资源已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导入的需要,城乡社会治理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村民民主意识又日益增强,参政议政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社会和谐稳定是强村惠民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奉贤区着力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如,积极探索推进来奉人员党建,全区33个村、居试点建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通过以“外”管“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又如,着力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全区推广建立“村民议事会”,构建了一个上下联动、开放灵活的经常性协商议事平台。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社会和谐,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变“管”为“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四)基层基础是强村惠民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激发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近年来,奉贤区在人、财、物上为村级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人力上,区委制定《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积极落实“一定三有”,全面推进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切实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在财力上,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扶持经济薄弱村的相关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1800多万元,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项目专项资金”,从制度上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在阵地建设上,推进功能齐全的“农家会所”建设,开展村党组织“一室两点”标准化创建等,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便利。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基层基础,以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内在活力,以强有力的基层基础为实现强村惠民提供保障。

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政化倾向导致服务意识整体淡化。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领导村委会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实现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村级组织都承担了比较繁重的行政职能,自治作用弱化、村级组织日趋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服务定位模糊,导致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认为,只要落实好、配合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从思想上淡化了服务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广大群众的意识。

(二)能力水平不足制约服务发展创新突破。总体来说,经过2012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全区现任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有了改善,学历层次有了提升,但整体结构仍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例,173名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0岁,年龄偏大,导致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缺乏冲劲,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能力瓶颈。从学历看,大专以下的有110人,占63.6%,文化层次偏低,导致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前瞻性思维差,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视野不够宽,直接制约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

(三)保障激励不力造成服务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村党组织书记最关注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空间和退休保障待遇。而从目前各镇(社区、开发区)对村党组织书记退休保障政策来看,有“社保”、“镇保”、“农保”和现金补贴自行缴纳等,形式不一,且整体水平偏低。发展空间方面,除了定向考录公务员、公开招录等方式,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仍旧单一。“发展空间小、退后谁来养”是村党组织书记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两大问题一方面导致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又不愿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造成后备力量缺乏,服务内生动力不足。

三、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聚焦功能转型,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第一,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解决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弱化的问题;要紧紧抓住支部书记这个“龙头”,带动全体党员强化服务意识,真正把党组织的“要我服务”转变成“我要服务”。第二,健全服务机制。在服务改革方面,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改革事业树立正确方向;在服务发展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把服务农民增收、服务企业发展做深做实;在服务民生方面,进一步探索推进来奉人员党建,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局村挂钩、双结对等党建结对共建工作,打造共治平台,营造更好生活环境;在服务群众方面,进一步深化“一堂二站三卡四会”群众工作法等,在为群众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开展精神、文化、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党员方面,进一步深化党代表任期制、“四议两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流动党员党支部作用,继续做好慰问走访困难党员、开展老党员体检等。第三,整合服务资源。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域内单位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性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形成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新格局,不断放大党建工作效应,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聚焦能力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第一,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严把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关,全面实施“公推直选”,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机关事业单位、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素养好、服务水平高、致富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党员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继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工作,鼓励到经济薄弱村或一般村任职,进一步激活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活力。第二,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一是继续实施系列培训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村干部进行在职学历培训,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坚持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加大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服务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推进在实践中锻炼培养。进一步树立面向实践、基层、群众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和村正职后备干部挂职工作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进行跟踪培养;安排综合素质全面、有发展潜力的村干部到机关事业单位挂职,到区域内重要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中实践锻炼;加强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三是实施“蓄水池工程”。优化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把好入口关,为农村引入更多优秀人才;举办大学生村官系列培训班,帮助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充分利用和发挥“奉贤区青年联合会大学生村官分会”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成长成才。第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发展管理。以入口要严、管理要严、处置要严为工作重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探索党员星级管理、积分制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一方面,强化岗位行动,深化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拓展志愿行动,响应“人人参与做公益”志愿行动的新要求,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制度,鼓励党员认领公益岗位,把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变为自觉行动。三是切实改进服务作风。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聚焦群众参与,形成一个开放融合的共治格局。第一,抓载体平台建设。要在全面推广村民议事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一些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协商议事载体,通过搭建各类协商议事平台,让大多数群众都能够经常性地参与到自治中来。第二,抓自治骨干培育。要花大力气把各类“群众领袖”、“草根组织”培育出来,在为群众提供服务中凝聚和传递正能量;要组织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依托现有的宅基课堂、睦邻客堂间等群众宣传教育主阵地,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宣传和引导,使更多的服务对象成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资源。第三,抓群众满意评价。要继续深化以“四议两公开”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涉及村经济、社会事业等重大事项,特别是“三资”管理运行情况的,要定期公开,方便群众直接监督;要落实工作报告制度,把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内容,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事关民生的具体事项,要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评价。

(四)聚焦激励保障,充分激发村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第一,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增长机制,适当提高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落实在职村党组织书记“社保”或“镇保”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正常离岗退位的村干部生活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第二,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继续开展“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工作,探索“招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及时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备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积极推荐提名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为他们提供更多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第三,落实关心扶持基层各项政策。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村党组织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篇5: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2010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以“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创特色”为工作重点,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进万家”、农村基层干部“心系百姓

惠农为民”等主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意识。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村党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多,做好农村工作,特别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镇直机关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真正做到了每名乡镇干部都包村,村村都有机关干部联系,强化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逐步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包村干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责任。一是创新村党组织设置形式。将党员人 数在50人以上的11个村全部升格为党总支,并成立了相应的党支部25个,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二是明确责任人。建立了镇村两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明确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三是实现责任制。结合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把镇村两级党组织以及普通党员的责任联在一起、目标联在一起、任务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责任制度。四是突出乡村责任。强化村支部书记在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抓后进村班子建设中的责任,强调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村支部书记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重要依据,从而在全市牢固树立了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的观念。

(三)强化督导。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要求,我们多次召开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调度会,对全镇农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后进村整治力度。我们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年初都倒排出2名双薄弱村进行集中整治。

(一)抓“龙头”,发挥直接责任人的作用。村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龙头”。在工作中,坚持抓点带片,重点抓责任人,促进了村支部书记“龙头”作用的发挥。一是明确职责,增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明确村支部书记对直接责任人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六项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切实解决了责任“虚化”问题。二是提高素质,强化直接责任人履行职责的能力。镇党委高度重视村书记的选拔配备,注重从优秀中青年干部中选任支部书记。同时,根据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和形势要求,对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全镇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抓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党支部书记。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直接责任的内在动力。我们把村支部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情况同经济实绩考核相结合,每年一考核,一排序,连续3年考核在前3名以内的提拔重用;没有完成考核任务且位次靠后的村支部书记被就地免职,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抓难点,切实加大综合施治力度。一是领导干部包村帮扶。镇党委书记对问题多、矛盾突出、治理难度相对较大的村进行了包村整治。二是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整治。区委组织部选派2名优秀副科级干部到双薄弱村李营村和庸墩村任第一支书,联合镇包村干部按照“班子、治安、经济”一起抓的思路,对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

(三)抓典型,不断推动工作上新台阶。坚持典型带动、抓点带面,是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我 们对发现的新典型,在新闻媒体开办专栏,以及采取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进行推广,发挥好典型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了农村党建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抓规范,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抓好以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内容的村级管理制度,采取领导牵动、检查推动、典型带动的办法,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加大对农村党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利用专项资金,改造和完善村支部院落、党员活动中心,为全镇19个村、1个居委会添置了远程电教设备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正逐步展开。并及时抽调人员,建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台账,客观反映了我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三、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不断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建工作总体目标,我们建立了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机制,以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

(一)抓发展,保证党员质量。一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两推一公示”、“票决制”、政审、预审、审批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二是严格培养对象标准。重点培养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热心为农民服务、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分子,并注重向青年倾斜、向科技致富能手倾斜、向优秀妇女倾斜、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村倾斜。全年共组织入党积极份子32 人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保证 了基层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坚持扩大党内民主,接受群众监督;接收预备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审查,防止出现“关系党员”、“人情党员”。并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四是实施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把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和带动力。

(二)抓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农时季节和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培训重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采取符合农民习惯的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和学习时间,既有计划地集中学习,又满足党员群众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坚持党员教育常规化。我们要求每月组织农村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一周,以必要的学习时间保证了有效的学习教育效果。三是狠抓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委要求,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统领,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服务工业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三)抓管理,发挥党员的作用。对农村党员的日常管理。创新载体,积极采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等措施,灵活了对农村党员管理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水平。

四、扩大民主,倾听民意,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让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把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我们不断加大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工作力度。

(一)推进决策民主化。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重要事项的决策,认真落实“4+2”工作法,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承包、租赁、村组规划、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进行公示,保证决策体现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

(二)推进管理民主化。指导各村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村里实际,在党员群众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广泛约束力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大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健康文明新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支部活动阵地不健全,三是党员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四是创先争优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切实抓好乡村党组织建设。按照区委要求,进一步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想,突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创建基层党建示范村、党员致富示范户、标准化人才创业园、标准化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园,以点带面,选树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在全镇上下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通过思路上“领”、政策上“扶”、信息上“引”、物资上“帮”、技术上“带”和措施上“促”,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全区一流的党建工作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二)全面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计划。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百、千、万”工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全面实施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基层后备干部队伍。

(三)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一级 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农村基层党建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制度。

(四)不断加大典型推介力度。在《信阳日报》、《精彩平桥》、信阳市人民广播电台、平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集中推介全镇农村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加大典型经验转化的力度。

篇6:赣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

甘乐平赖纯平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存在着其重要地位与其组织不健全、作用失效之间的矛盾,这种状况急需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创新。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会’上”,革命老区赣州市依靠农村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上的创新性做法,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题。使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赣州市现有“两新组织”即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7219个,其中:经济组织1612个,包括1206个产业协会和268个产业合作社;社会组织5607个,包括4264个村民理事会、1245个农村老年协会和98个其它协会。在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1017个,占比为66.81%;在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有2625个,占比为46.82%。

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两会”上情况汇总表

类别数量已建 党组织占比(%)支部或小组数量占比%

经济组织产业 协会120680967.08党支部153

党小组656

产业 合作社40626866.01党支部78

党小组190

合计1612101766.81

社会组织村民 理事会4264179442.07党支部17

党小组1777

农村老年协会124576861.69党支部172

党小组596

其它 协会986364.29党支部13

党小组50

合计5607262546.82

总计7219370251.28

二、赣州市“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案例

案例1: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9月成立。现有社员165名。2009年12月,赣佛达脐橙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7名。合作社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开展主题实践,使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脐橙产业的发展。

1、创新组织设置,促进产业大发展。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后,合作社实施“产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技术生产质量标准,开展脐橙种植、挑选、分级、打蜡、包装、销售等经营活动,把致富能人、产业大户、产业带头人凝聚在了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真正转化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2、推行一会三组,设岗定责强管理。实行“一会三组”工作模式(负责人联席会,职工权益维护组、青年志愿服务组、巾帼建功创业组),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依照每个党员的特长和爱好,根据产业实际,设置了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运输等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

其中,党员邹长发担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岗,负责联络销售工作。党员钟仁贵是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委员,认领脐橙销售咨询岗,负责销售咨询工作。党员邹勤生担任合作社党支部宣传委员,认领脐橙科技致富示范岗。党员邹桂生认领民主议事监督岗。党员邹流发认领创业路上帮带岗。

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集中开展了“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经营管理、争做群众贴心人,争做致富带头人,争做产业领头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果的积极性。武阳镇95%的农户都种了果,户均种果达3亩,真正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党员邹冬发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学习种植技术,种植脐橙100多亩,去年挂果50多亩,产量30多万斤,毛收入近50万元,纯收入近30万元。今年又增加投资5万元,预计年收入可突破30万元。

合作社社员享受的好处包括:

1、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

2、优惠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

3、可获得销售等相关信息;

4、脐橙愿意自销的自销,愿意交给合作社的由合作社统一包销。

现在,合作社拥有脐橙加工,收储等场所5600平方米,果园面积8000余亩,年销售脐橙1260万斤,销售总收入可达2000万元。产品销售覆盖全国,远销俄罗斯,中东、西亚等国。

案例2:信丰县大塘埠镇烟叶合作社党小组

信丰县大塘埠镇辉煌烟叶合作社党小组是依托合作社成立的党组织,现有党员5名。

党小组在合作社中积极开展“一组三链两服务”活动。

“一组”是通过成立党组织,把合作社纳入党组织领导。

“三链”是“市场营销链、产业培训链、产业人才链”。建立市场营销链,把合作社推向市场,把现代烟草基地烤烟直销点建到红塔集团生产线;建立产业培训链,与科研所合作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导合作社走科技致富道路;建立产业人才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党员队伍中的作用。

“两服务”是通过开展党员创业孵化活动,围绕服务产业农民和产业发展来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这种模式使党员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中挑大梁、担重任。党小组长、合作社社长、理事、监事都是由“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他们在合作社中或交叉任职,或独当一面。各党小组成员都是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同时,党小组要求每个合作社党员联系1-2名经营潜力较大的农户,帮扶1户困难户,充分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合作社党小组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输血”和“造血”的方法,共帮带有潜力的养殖户26户,帮扶困难户12户。2009年10月26日,烟叶合作社成立了服务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基本实现了供苗、整土、肥料、防病、销售 “五统一”。社员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统一育苗上,可以免费获得技术帮助,推广大棚育苗技术,提高了烟苗的品质;在统一机耕整土上,只收成本价;在统一肥料上,做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让利5%”的服务承诺;在统一防病上,程序严格、步调一致;在统一销售上,直供云南红塔生产线,产生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截止目前,全镇烟草示范小区3个,100亩以上基地5个。2010年烟业产值预计达到500余万元,烟叶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6%。

三、赣州市将“党支部建在‘会’上”的主要做法

赣州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2554个,有党员27.05万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赣州市初步建立了以将党组织建在“会”上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党建工作新体制。

(一)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

按照农村党员的自身特长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重点在当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老年协会等农村新社会组织和产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设置党的组织,将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使党旗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地方飘起来。

对党员人数在5 0人以上的村,建立村级党总支,在“两新组织”中设立党支部;党员不足5 0名和不具备成立党总支的村设置党支部,“两新组织”设立党小组。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行支部范围内跨组织设立党小组,或由乡镇、村选派党建指导员,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党组织。有条件的党组织可根据党员特长和分布特点,设立若干党员中心户,作为附近党员活动中心,从而形成了以乡镇党委一一村党总支(党支部)一一“两新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一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构架的农村“两新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二)创新党组织在“会”上运行的方式

在县、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得到有效落实。

1、构建党组织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和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引导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性组织,通过“议事会提案一党小组把关一理事会组织实施一监事会监督”等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采取“双向进入”的方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和鼓励广大党员加入“两新组织”,并通过群众民主选举的方式合法进入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领导骨干作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引领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党组织加大培养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为党员,逐步培养成党组织负责人或骨干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

2、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及时建立健全以“三会一课”为主的各项组织活动制度,丰富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各种功能型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和党员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3、创设党组织活动载体。以各种类型的党组织为新的阵地,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搭建党员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双富十带头”和“三培两带”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等工作,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社会更加民主和谐。

强化党组织活动保障。建立有效的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四个一点”的方式,即县(市、区)财政每年预算一点、留存党费安排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转移支付切出一点的办法,确保农村党员每年人均不少于6 0元的活动经费,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切实抓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一方面,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好农村各种闲置房屋、学校、祠堂等,因地制宜建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阵地;另一方面各级组织把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安排部分资金和项目,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无场所的问题。切实抓好活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制度,为活动场所配备各项必要设施。

(三)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以“服务产业农民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两服务活动,在全市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中建立党员“七岗三员”制度,使党旗在农民致富路上最需要的地方飘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加油助力,搭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一是党员承担“七岗”责任。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自身特长,结合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需求,对党员分别设立技能传授岗、信息收集岗、维修服务岗、致富帮带岗、内外协调岗、经营维权岗、市场销售岗,使合作社里的党员们依据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岗位积极服务产业和服务产业农民。在全镇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里构建了“党员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服务社会”的大服务格局,助推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信丰县大塘埠镇党员发挥市场销售岗作用,600余名党员组建了6支脐橙和9支辣椒党员能手直销队,外出开拓市场。在黑龙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了19个直销网点。脐橙成了国际超市沃尔玛的直供产地,把辣椒直销点建到了广东、湖南、萍乡等合作商加工厂。该镇的脐橙、辣椒、烟叶、生猪、西瓜、水产等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路走好,价格明显提升,不仅没有出现滞销现象,而且均价普遍比上年增加一至五成以上,特别是脐橙,去年的销售均价比前年提高近一倍。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经济组织里的农民人均增收2OO元以上。

二是党员发挥“三员”作用。赣州市要求各类协会、合作社的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三员”作用。党员“科普员”的职责是:定期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种田方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能力。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党员邱昌才,主动担任了本村及周边3个村的新技术推广员,近年来,已累计推广新品种3个,帮助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党员“指导员”的职责是:由会员党员组成指导服务队,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负责帮助合作社社员育种、移栽、管理、施肥、打药、采摘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党员“示范员”的职责是:每当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时,都由党员“示范员”先行试验、示范,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讲给农民听,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信丰县大塘埠镇建立了3500亩的辣椒、4800亩烟叶示范田,对5个专业新品种进行了试种。推广农业新品种为农民带来增收800万元,增加社会效益5600万元。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党员王雄,利用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资金贷款1 0万元,自己种植示范果园150多亩,并带头组建澄江镇红橙果业合作社和果业协会,为果农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农资供应、果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2008年,他的家庭纯收入达15万元,他组建的合作社共为1 00多户果农节省农资成本近5万元,为本村果农增加收入1 0多万元。

四、赣州市将“党组织建在‘会’上”的成效和意义

(一)“支部建在会上”,探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解决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与革命斗争的有机结合问题。把支部建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前沿, 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中,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最现实的要求,赣州市“支部建在会上”的做法,推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顺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把政治上的优势群体和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捆绑”在了一起,改变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使党组织站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二)“支部建在会上”,强化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上,有效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龙头,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两新组织”为管理主体,“两新”党组织为纽带,农村党员为骨干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新网络,使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下移,覆盖面更宽、触角更长,党组织围绕社区建设开展活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与党员、群众的要求更加贴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健康深入开展。

(三)“支部建在会上”,构筑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互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社区理事会、产业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在党组织的引导和领导下,实行民主理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良性工作机制,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工作态势。安远县版石镇安信村礼份组组建社区理事会党小组后,在社区党员骨干分子的组织带领下,全体村民齐上阵,仅两个月就在岩石上开出了一条2 0 0米长、三四米宽的通组路基。在社区理事会成员的感召下,村庄中的“第三种力量”也被调动起来,在外工作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为家乡社区建设捐资捐款,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社区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支部建在会上”,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与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命令、强迫执行式的领导根本不同,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市场引导,在发展农村产业时,“做给群众看, 领着群众干”,“群众要下水,党员先趟河”。先由党员带头示范, 再逐渐引导群众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 带头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带动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支部建在会上”,让农村党员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 工作重心转向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开展示范引导、提供技术服务。这一变化,使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能人党员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经过市场经济锻炼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明显增强。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建立, 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既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适应了发展农村的需要。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是在发展农村产业中, 通过组织带动、服务管理、指导协调体现出来的。新的领导方式,收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支部建在会上”,促进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组织, 党的工作与产业发展不搭界, 组织活动仅限于念念文件、报纸,党员到会很少或者活动开展不起来。把“支部建在会上”,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党组织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等有效模式,建立市场、培训、人才链,实现了协会、合作社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优势与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在生产经营和产业服务上的有效互补、整合优化,党组织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党员“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制度,党员发挥核心作用,以产业为载体, 以服务为纽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带头致富;又为群众提供技术、政策服务,党员有了实实在在的用武之地,实现了党员科技示范、帮贫济困、带头致富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如定南县天九镇农村党员刘瑞泉牵头创办的东山村苗木生产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吸引了其他党员以及该村6 0%以上的农户从事苗木繁育,全村苗木繁育面积达7 00多亩,为该村村民增加了3 0 0 0多元的年均收入,苗木繁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崇义县铅厂镇长河坝村乐世华利用党员创业扶持资金,承包抚育毛竹林500多亩,建成竹制品加工厂,年加工毛竹1 3万余根,产值近300万元,上缴税收5万余元,解决4 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他还带头成立崇义县长兴竹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发展毛竹产业,现发展会员6 8户,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等帮扶,并依托竹制品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会员的毛竹销售难题,为该村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六)“支部建在会上”,解决了新党员来源,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以前,由于农村城镇化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原因,农村党建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等现象;而且依村组行政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习惯做法,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不能在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很好地发挥,协会、合作社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组织来协调。将“支部建在会上”,把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吸收人党, 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产业党组织成为人才最集中、富裕户最集中、党员作用发挥最突出的场所,增强了对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的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成为了农村发展高素质党员重要源头, 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等问题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

赣州市出租车行业原处于无党组织、党员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状态。成立了出租车行业党总支和6个出租车公司党支部后,落实了党员活动场所,建立的士党员信息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出租车司机党员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和谐稳定。据初步统计,赣州市在“两新组织”中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已达到5 6 O 0多名。一大批“两新组织”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农村实用人才等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而且其先进作用、带动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优秀后备力量。2 0 07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个培养”、“双向培养"等活动,共发展两新组织党员11 0 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 3 0 0多名。

上一篇:太平店镇201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