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2024-04-07

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精选10篇)

篇1: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不服)

申请人:某某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某街某号;法定代表人:王某,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某市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地址:某市某区某街;法定代表人:李某;电话:……。

申请复议的请求:

请求撤销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之雨劳社伤险认决字第25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依法认定齐某在2009年5月27日的受伤为非因工受伤、不属于工伤。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因对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11月27日作出的雨劳社伤险认决字第25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处理决定不服,现依法向贵府申请行政复议。

上述《工伤认定决定书》仅仅只用寥寥五个字“经调查核实”就当然得出“齐某于2009年5月27日因工作原因导致左手指受伤情况属实”之结论,显然不能成立。被申请人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既未载明劳动者齐某的工伤认定申请所依据的事实及相关证据,更列明其调查核实的经过和依据,显而易见,被申请人所作《工伤认定决定书》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六条关于“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三)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之规定,属于认定事实不清,程序违法。

其次,齐某虽系在工作场所受伤,但其受伤时并非上班时间,且在受伤前一直跟其丈夫闹离婚,经常无端辱骂其他同事,甚至于常常念叨不想活之情形,加之侯某受伤时,并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即便当同事发现后叫她,她亦表现出一副无所谓之状,这是全厂皆知的事实--我们提供了在场员工的证明,也向被申请人提交的证人出庭作证的申请书,但被申请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对此只字不提,毫无只言片语。从侯某受伤的前后表现,足以肯定其系自伤自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之“自残或者自杀的”,属于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被申请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明显适用法律错误。

综上所述,被申请人雨劳社伤险认决字第25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向贵府申请行政复议,依法撤销被申请人雨劳社伤险认决字第25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还申请人以公道。

此致

某市某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某某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2月8日

附:本申请书副本1份; 原处理决定书复印件1份; 证人证言3份一套。

不服工伤认定决定的行政复议申请书

篇2: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受委托人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交材料目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交材料页数:_________

申请人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联系方式(如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签章)

篇3: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对于现金的管理:1.坚持“钱账分管, 互相牵制”的原则;2.按国家规定的范围使现金;3.严格遵守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的限额;4.不准坐支现金;5.现金收支业务必须根据合法凭证办理;6.如实反映现金库存, 以堵住漏洞。对于核算, 主要分为现金收支的核算和清查的核算。对现金的核算主要的方法是:1.收到现金, 借记现金, 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 借记有关科目, 贷记现金。科目借方余额, 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2.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 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 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 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 做到账款相符

第二是银行存款。行政单位在银行开户后, 必须严格遵守银行规定的以下管理要求:1.严格遵守在银行的各项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 接受银行的监督和管理;2.银行存款户只能供本单位使用, 不准出租, 出借或转让银行账户;3.各种收付款凭证必须如实填明款项的来源或用途, 不得巧立名目, 弄虚作假, 严禁利用银行存款户搞非法活动;4.银行存款户必须有足额的资金以供支付, 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其他远期支付凭证。核算主要要求是:1.银行存款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 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借方余额, 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 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 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 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 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 应逐笔查明原因, 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 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调节相符。

第三是暂付款, 是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属于行政单位的一项资产。暂付款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工的借款、预付的材料款、预付租金等等。主要管理要求有:1.各种暂付款, 要按核定的预算或计划, 根据交款单位或收款人的借据, 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 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办理;2.借款人在办理事结束后, 应在规定的日期结算报销, 如有余款应同时交回, 以后需要时另行办理手续;3.暂付给所属报账单位的备用金, 要根据实际需要, 核定一个定额加以控制, 平时报销后再予补充, 年终时, 原则上全部清收备用金, 下年初另行办理。暂付款的核算方法:为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设置“暂付款”科目。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应收、暂付款项;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记入贷方;其借方余额, 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发生暂付款时, 借记“暂付款”科目, 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借记“经费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 贷记“暂付款”科目。暂付款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第四是库存材料。库存材料主要涉及:1.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 不需要库存的, 可以不设本科目。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 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 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3.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领用出库时, 贷记本科目, 借记有关支出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 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 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 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 应当查明原因, 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 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 借记本科目, 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 借记有关支出科目, 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 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库存材料变价处理, 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 相应增减当期支出。

第五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的管理要求主要有五条:1行政单位只能购买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家公债, 不能购买其他有价证券;2.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来源, 只能是有权自行支配的结余资金, 不能因购买有价证券而影响履行行政职责的财力保证;3.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 不能列作支出预算;4.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和转让证券取得的收入与账面成本的差额, 计入当期收入, 反映在“其他收入”账户中;5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应视同货币资金一样保管, 做到帐券相符。核算方法有: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2.购入有价证券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 借记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本科目 (本金) 和“其他收入” (利息) 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 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篇4:浅读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一、行政单位概念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探讨规则之前,先简要的了解一下行政单位的概念及其财务管理的特點。行政单位是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各级国家机关,具体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机关、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各级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政协各级常设机构以及政党组织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常设机构。简要来讲行政单位的特点就是依法设立,其工作人员一般列为国家行政编制,实行公务员体制管理,活动经费均为财政全额拨款。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同企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特征:(1)经费来源的单一性,行政单位主要行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社会生产职能,其所需资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2)经费使用的优先性和无偿性,鉴于行政单位的职能,因此其在公共支出中处于优先地位,而行政单位的非盈利性,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国家,并不期望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3)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政策性,主要表现在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针,即“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有统一的机构、编制,有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有统一财务管理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就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行为规范和基本依据。

二、新《规则》修订的背景

原《规则》是1998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施行的,十几年来《规则》对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要求的独立行政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二是确立了“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将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实现了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全面反映;三是规范了行政单位收支管理,明确了收支分类以及开支范围和标准;四是明确了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责任和要求,强化了财政监督。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健全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行政单位的内外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规则》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其进行修订也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新时期财政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当前财政管理变革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的、适应管理要求的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反映各项财务、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效益管理及监督职能等作用,而原《规则》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也难以满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再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也随之加重,而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单位还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铺张浪费等问题,因此需要修改完善《规则》中的相关内容,体现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行政单位履行职能需要。

综上所述,原规则的滞后性、以及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在要求和履行职能的需要,适时重新修订《规则》已十分必要。

三、新《规则》的创新

新《规则》基本维持了原有的框架体系,只对与财政改革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单位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充实了内控制度和财务监督等内容,新《规则》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引入了负债的概念。“负债”这一用语对广大企业会计人员来讲并不陌生,而在行政单位会计中提出却是首次。新《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应缴款项、暂存款项、应付款项等。”包括应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理和出租收入、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款项、代管等待结算款项等,都属于行政单位的负债。但《规则》中的负债并不等同于债务,这里所说的负债是与资产相对应的一个会计概念,与行政单位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举债形成的债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新《规则》中也特别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

(二)首次引入了绩效管理的理念,这是此次新《规则》的一大亮点。新《规则》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行政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理论被引入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集中体现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虽然行政单位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作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对于降低自身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符合当下政府会计改革的总体趋势。

(三)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观念。从国内外经验看,内部控制是企业、非盈利组织乃至政府机构抵御外部风险,防止财务舞弊、提升管理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规则》明确引入内部控制理念,并单独制订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对行政单位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完整,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将产生积极意义。

(四)加强充实了财务监督的内容,强化了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目前行政单位监督审核程序尚不够完善,监督力度相对薄弱,单位财务监督管理较为松散,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低效能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新《规则》扩大了财务监督的内容:“行政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增加了财务监督的方式,“行政单位财务监督应该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并对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检查处理”,体现了对行政单位财务过程管理的新思路。而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是贯穿新《规则》修订的一条主线,在关于行政单位财务的基本原则方面,增加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原则规定,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贯穿于各章节中,这是对行政单位厉行节约财务管理工作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五)新《规则》首次建立了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新《规则》规定“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对于单位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数据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新《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和指标也做出了新规定,财务报告各项财务分析的指标也更为丰富和细化,为部门预决算的信息公开奠定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容易造成公共财政重大支出管理目标不明、责任不清、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甚至官僚主义现象。

总之,新《规则》的修订,适应和体现了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助于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行为,加强基础会计工作,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促使行政单位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认真学习、理解和领会新《规则》的有关规定,充分认识规则修订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在实践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读》

篇5: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必填)姓名:

(必填)性别:

(必填)参加工作时间:

(必填)进入本单位时间:

(必填)转正时间:

(必填)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

(必填)结婚时间或离婚时间:

(选填)父母工作单位:

(选填)父母现在的居住地:

(选填)配偶工作单位:

(选填)配偶现在的居住地:

(必填)申请类别:(探望父母,夫妻两地分居)(必填)报销种类:(一年一次,四年一次)

(必填)报销车旅费乘车区间:省市县镇乡至

省市县镇乡

填写人:填写日期:

填写须知:

1、已婚的同志,且属于夫妻两地分居的必须填写配偶工作单位和其

居住地。其父母信息可以不填。

2、未婚和离异的同志,必须填写其父母的信息。

3、以上信息请报销申请人如实填写,其本人不需要填写的部分在该

栏划横线。凡是提供虚假信息报销车旅费的人员,一经查实,除

追回车旅费外,还要通知其主管院领导,责承其部门领导批评教

篇6:行政事业单位考核单位鉴定

XXX同志考核材料

(标题: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正文:仿宋三号;全文两页纸)

XXX,男,XX族,XXXX年XX月出生,XXXX人,XX文化XXXX年X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年XX月参加工作。现任(为)单位XXXXXX(职务)。

主要简历:

XXXX.XX-XXXX.XX(从小学写起,大中专院校的要求写专业);

XXXX.XX-XXXX.XX ;

………… ; XXXX.XX-今(此处职务应于上面简介职务一致)。

(其间: XXXX.XX-XXXX.XX在职教育学校及专业或跟班学习、挂职借调经历。)正文。(正文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写); 不足之处:(注意不能与优点矛盾)。

(考核情况:分实地考核和发函考核)这次考核,XXXX年XX月XX日,考核组通过查阅该同志个人档案以及到其所在XX单位找X个人个别谈话,对该同志综合评价为优秀的XX人,称职XX人,基本称职XX人,不称职XX人,不表态XX人。(或XXXX年XX月XX日通过函到XX单位(或学校)了解该同志德、能、勤、绩、廉等情况,从单位或学校反馈的情况看,该同志综合表现XX。)

通过考核,考核组认为该同志符合事业单位聘用条件。

招聘单位:(盖章)考核组成员:(签名)

篇7:行政复议申请书

工作单位:

住所: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

委托代理人:姓名 性别: 年龄:

证件名称及号码:

工作单位: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名称:

一、行政复议请求

……

二、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

申请人(签名)

篇8:行政复议申请书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专项资金的定义不够明确

不论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 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72号, 均没有对专项资金作明确规定。一般认为,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不能挪作他用。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 专项资金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专项基金等, 比如近年并入“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 其征收目的是通过政策调控, 运用经济杠杆手段降低建筑能耗, 限制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使用, 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其征收环节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保证金或押金, 企业若按规定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政府应予全额退还, 只有当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时才全部或部分不予退还, 不退还部分才是真正意义的专项资金或者说专项基金。事实上, 不管是征收环节还是不予退还部分都统称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 甚至管理这些资金的财政部门也并不清楚这种资金的具体性质, 以为交入财政专户的资金即为可支配的财政性资金, 因此当执收单位向财政申请拨付返退企业的保证金时, 审批时间很长, 如散装水泥发展基金就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 也不能及时向企业返退资金, 还直接影响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由此, 人们对专项资金的界定基本上出于财政系统或有关部门的主观判断, 尤其是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不断改革和深化, 各种专项资金一股脑并入国库支付系统, 比如部门预算的项目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等, 由此导致各种资金相互混合, 很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报不够科学

笔者所在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实行收支计划管理模式。比如住房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的编报, 涉及局本级多个业务职能处室及二级预算单位。在编制收支计划时, 局本级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能编报部门预算, 业务处室编制专项资金收支计划;二级预算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和独立预算机构, 其单位财会部门根据本单位业务职能编报部门预算, 同时直接申报专项资金计划。基于此, 人们很难明确界定哪些项目应该从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编报, 哪些项目应该由部门预算的项目经费中编报, 由此导致业务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 有时候可能重复编报预算。再如散装水泥发展资金、建筑节能发展资金, 其管理同样实行年度编报收支计划, 首先通过政府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发布项目征集公告, 再对征集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 单位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财政批复收支计划后即可确定具体项目。从表面上看, 这种方式很科学, 其实存在很多弊端, 比如企业可能没看到公告, 或者对政策不够了解, 不知道如何申报项目, 从而导致征集不到项目,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无从编报, 以致政府部门在专项管理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 不能有效履行行政职能。

3、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太健全

许多专项资金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却尚未进行修订。标准和制度不健全, 导致预算编报较为粗糙。由于财政部门对收支计划的批复没有时间约束, 年度收支计划往往一年半载后才得到财政批复, 耽误了相关项目的实施进程, 导致当年预算执行严重滞后, 甚至拖延到下一年度才能执行。有的专项资金收支计划财政早已批复, 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资金拨付制度, 有时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导致工作进度延迟,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4、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 有些单位随意开立专项资金银行账户, 一个专项资金开立多个银行存款账户, 有的单位擅自将专项资金设为定期存款, 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和银行账户管理难度, 也不便于会计核算。由于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 当新业务需要开户审批时却要求预算单位对多种专项资金银行账户进行整合, 实行一个银行账户管理多种专项资金, 比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散装水泥发展专项基金、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住房专项资金, 将这三种完全独立而且资金量庞大的专项资金混合在一个账户进行管理, 非常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独立管理和独立核算。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 有些专项资金一股脑打包,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由此导致部门预算的行政资金与专项资金混合在一起, 比如部门预算资金、“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补贴资金、部分建筑节能发展资金等都在一个零余额账户体系管理和核算。除此之外, 各种专项资金归属财政内部不同业务处室分管, 比如住房专项资金,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后, 有些项目又不能提供银行票据给专项资金主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目前,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制度, 有的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有的又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科目设置也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改进策略

1、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基本内涵

应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定义, 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确定专项资金核算口径。比如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发展基金等管理方式相似的资金, 征收时可以定义为“某某保证金”或“某某押金”, 对未予核退的资金定义为“某某专项资金”或“某某专项基金”等;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不管资金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资金, 还是出售或出租保障性住房资金, 统称为“住房专项资金”, 并具体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防止各种专项资金混淆不清, 方便对专项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梳理、整合、修订完善, 理清职责, 落实责任, 制订一套系统、全面、有约束力、操作性强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 根据专项资金经费来源和用途, 实行分类管理。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专项资金等非财政资金为一类资金, 资金管理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资金缴存及贷款银行, 制订专业的资金增值模式, 明确资金监管部门。资金监管部门对资金安全、增值模式和渠道及实施资金效益进行专项审计和绩效评价。住房专项资金、金建工程专项资金等经发改部门立项批准的基建项目资金为二类资金, 资金监管部门主要对项目概算进行总控制。“十百千万”工程等补贴类资金为三类资金, 主要从补贴发放的及时性、准确性等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管理。其他事务性质类的专项资金为四类资金, 主要从项目征集、确定、审批、实施、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管理。 (3) 对专项资金实行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 单位统一编号, 对项目从立项、申报、审批、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全程实施合同管理, 保证项目管理有效, 档案资料的完整。 (4) 对各专项资金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对未经审批开设账户的, 补办审批手续或注销;对违规开立多个账户的, 坚决予以注销;擅自将财政资金办理定期储蓄业务的, 坚决予以取消;一个账户管理多个专项资金的, 分设账户管理, 实行独立专户管理, 独立核算, 定期对账户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核查, 以保证工作成果。

3、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专项资金往往涉及同系统的多个职能处室和事业单位, 也涉及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 因此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确保专项工作有序开展, 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有效沟通。 (1) 对内负责项目申报及具体实施的部门要及时报告, 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实现内部工作无缝对接。 (2) 对外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和衔接, 单位财务部门及时向财政申报预算, 根据内部单位反馈的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与财政沟通协调, 使财政部门及时批复预算, 按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进度款, 资金拨付后做好票据传递工作, 以便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核算, 以形成一个闭合式的资金管理模式。 (3) 在专项工作结束后, 主动联系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决算审计, 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绩效评价工作。

4、强化单位财务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准确定位财会人员角色, 将财会工作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专项资金决策和监管工作;要充实财务力量, 加强内部机构设置, 明确岗位职责, 权责结合;要重视财会人员培训和学习, 财务人员既要熟悉会计法规、财政政策、财经纪律, 又要深入了解并学习业务知识, 以便更好地为财会工作服务, 充分发挥财会工作服务和监管的职能。

5、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益

由于各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项目申报方式、项目实施领域都相对独立, 很多项目不具可比性, 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专项支出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 单位可以建立内部评审机构、评审委员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 (1) 在经济性方面, 评审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支出决算机制, 支出优先安排机制, 是否克服支出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2) 在效率性方面, 是否能体现政府及民众对专项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3) 在有效性方面, 结合当前和长远利益, 衡量使用专项资金开展专业工作中创造的价值, 总结专项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 并加以有效利用, 营造讲绩效重绩效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三、结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必须规范专项资金核算,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然而, 在现实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的界定不够明确, 预算编报不够科学, 管理制度不太健全, 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 必须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基本内涵, 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确定专项资金核算口径;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能;准确定位财会人员的岗位和角色, 充分发挥财会工作服务和监管的职能;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邓辉: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1 (10) .

[2]王教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 2011 (7) .

[3]孙洪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09 (9) .

篇9: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的重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应重点核实以下四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其收费项目是否有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文件,是否办理了收费许可证;二是将收费票据上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与收费许可证所载的内容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今年4月我们对某省属执法单位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延伸调查有关乡镇场(街道办),成功查出该单位利用职权,在无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使用自制收款收据收取全县各乡镇场(街道办)“某某费”(自行设立的收费名目)5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三是从财政部门取得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信息,并核对其收、发、存数量和号码是否相互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领用和注销情况,重点审阅领票未登记、用票未注销、过期作废票仍然使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审核同一事项票据不同联之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大头小尾现象,审阅票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合乎逻辑;核对票据收、发、存票据号码是否一致,复算票据金额及合计是否与持有现金、缴存银行数额相符,有无执收个人和单位只领票据不缴款、少缴款、长期占压、挪用挤占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部分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要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将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由于目前县级财政对罚没收入全部实行预算管理,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仍然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采用变通手法将罚没款转作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去年我们在对某涉农部门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查阅其执法案卷,并延伸调查有关当事人,查出该单位弄虚作假将29万元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违纪问题。

二、专项资金。国家每年安排大量的专项资金促进和扶持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也就成为了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加强专项资金跟踪调查审计,由于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较严,因此项目单位一般不敢明目张胆挤占挪用,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变通方式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如:我们2011年在对某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中央财政2009、2010年下拨给某镇的某专项资金120万元进行了跟踪调查,某镇将上述专项资金分别拨付到其所辖的两个行政村,审计人员顺着资金的流向,对两个行政村进行了延伸审计,发现该镇以往来资金的名义将下拨的专项资金收回20多万元到镇机关,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二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支出中管理性费用,尤其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审计,防止项目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发放干部职工福利的行为。如我们2010年在对某办2009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办行政账上非常干净,除了发放干部职工工资、津贴及差旅费和零星办公费外,几乎没有其他开支,招待费也只有五千多元。但是,根据平时了解该办来往客人很多,招待费应该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认为这很不正常,接着我们又对其项目资金专账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招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特别多,全年达30多万元,而且在两个月时间内分别召开了三次全县有关乡村干部会议和四次培训班,每次会议和培训都有三天以上,我们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于是通过外围调查有关乡镇分管领导和相关参加会议和培训的人员,最终查出该办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议、培训通知文件,在其定点的酒店开具虚假的餐费、住宿费发票(发票是真的,内容是假的),套取资金8万元用于发放干部职工节日福利和将行政招待费16万元放在项目资金账上报销的违纪问题。

三、房租收入。一些单位为了逃避监督,达到偷漏税收的目的,通过各种变通方式隐瞒房租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账、证、表就账查账,而应跳出账本拓宽审计视野,通过内查外调掌握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和运营的真实状况。如我们今年在对某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该单位2010年将办公大楼的部分楼层改造成小宾馆,并对外出租营业。但在单位账上并没有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于是,审计人员通过内查外调了解到真实租赁情况。在事实面前该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酒店确实对外承包了,签订了5年合同,合同规定,承包人负责购置所有客房内的空调、液晶电视和电脑,设备购置款抵顶5年承包费30万元。这样,通过上述变通手法使设备购置费和房租收入均不在账上反映,造成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严重账实不符,并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已入账房租收入税金缴交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会自觉按照相关规定足额申报缴纳房屋租赁收入的有关税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取房屋租金时,出具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收据、普通收据等非租赁专用票据,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赞助费收入。赞助费审计的重点是核实其真实性、合理性,要揭开其面纱,还其本来面目。一是要防止部分手中握有行政、司法大权的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变相进行乱收费和乱摊派。去年我们对某执法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查出该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各乡镇场(街道办)和县直有关单位20多万元;二是要防止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将罚没收入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达到截留国家预算收入的目的;三是防止部分单位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入的目的将租赁收入变通为“赞助费”入账,我们在对某局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其他收入”科目中有一笔12万元的个人赞助费有些可疑:个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单位赞助这么大的一笔钱,而且没有指明什么特定用途,这有些不合情理。于是我们找到会计详细询问该笔赞助费的具体情况,会计支支吾吾说不是很清楚,要我们去问分管财务的纪检书记。据此,我们更加怀疑该笔赞助款有情况,为了彻底查清该笔赞助款的真实来源,我们通过内查外调,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捐款人,并查明上述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是单位将老办公楼租给某私人用于开办幼儿园收取的一年房租费。

五、大额食品费用发票。从近几年审计情况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一年购买食品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此类发票有如下特点:一是单张发票金额大,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二是发票上均不注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食品”二字;三是往往几张发票连号开具,而且开票时间多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前后;实际上经过审计人员调查核实,这些大额“食品”发票真正用于购买食品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被审计单位以购买食品为名开具虚假内容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职工奖金福利、请客送礼和处理一些不能报销的费用。如我们在对某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时发现该单位12月份集中报销了食品费用发票23张,每张金额3 000元,合计69 000元,发票全部为某烟酒专卖店开具。而且发票张数与该局在职干部职工人数相同,我们初步判断上述食品费用发票是虚假的。审计人员经过内查外调和对该局领导和财务人员政策攻心,最后该单位领导承认上述食品费用发票全部是虚开的,实际上是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西藏拉萨旅游了一次,每人费用3 000元。

六、大额办公用品发票。对一些单张发票金额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未标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办公用品”字样的办公用品发票应特别关注,这类发票往往不是真正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而是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如我们前年在对某局下属二级单位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只有5名工作人员,但是全年购买办公用品的大额发票较多,而且发票均是同一家个体商店开具的,经统计共有19张发票,合计金额11万元。审计人员通过调查核实,上述办公用品发票都是虚假的,套取的现金全部用于发放职工节日福利和请客送礼。

篇10:行政复议申请书

1、未经用地预审核准立项,程序严重违法。

《国务院关于严格改革深化土地管理的决定》第九条规定,“……发展改革等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告知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后,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广东省企业投资核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项目申请单位向项目核准机关提交申请报告时,应根据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然而,被申请人作出粤发改《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粤发改【XX】788号)的具体行政行为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这严重违反上述法律法规规定。

2、欠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城市规划意见等核准立项的法定要件。

《广东省企业投资核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项目申请单位向项目核准机关提交申请报告时,应根据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四)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被申请人作出《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粤发改【XX】788号)的具体行政行为前,并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属于程序严重违法。

(二)、未履行听证也未告知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违反法定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出粤发改【XX】788号《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并没有告知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程序严重违法。

综上,被申请人作出的《关于省道s268线中山市歧江路段改建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意见》(粤发改【XX】788号)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错误,应予撤销。申请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纠正被申请人的违法行为,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之规定,向贵处申请行政复议,望支持申请人的复议请求。

此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申请人:XXX

上一篇:流氓营销与文盲营销下一篇:各分厂周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