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内部审计

2024-04-21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精选6篇)

篇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

内审监督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以下简称)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部门或者人员接受委托、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四条

内部审计由统一管理,内部审计组具体负责,同时接受上级部门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五条

内部审计坚持独立、客观、公正、胜任和服务内向性原则。内部审计应认真检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违规行为,防范运行风险,促进健康发展。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内部审计具体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制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标准和业务规范;

(二)组织编制审计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计工作计划和

各类审计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向领导报告重要审计发现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负责与上级审计机构的沟通和联络;

(六)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内部审计组实施内部审计行使下列职权:

(一)参加有关运行管理会议,有权了解、收集、检查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经营管理信息及资料;

(二)要求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全面、及时提供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有权要求被审计股室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有权要求被调查股室、个人进行确认和签字;

(四)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行为,做出临时制止决定;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经批准可暂时予以封存;

(六)对审计发现的违规事项提出审计建议,做出审计决定,并有权对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七)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内部审计组应配备与其所承担审计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审计人员。

第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集团、股份相关规章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等;

(二)掌握现代企业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法律、工程造价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业务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

(四)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五)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

(六)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

第三章 内部审计范围和程序

第十条

审计范围包括:

(一)对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二)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四)对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

(五)有关财务收支的其他问题。

(六)上级审计机构或领导指定的其他审计事项。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组应当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报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审批后实施。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组应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组应根据被审计股室业务活动、审计目标和范围,合理编制审计方案。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组应在实施现场审计前5个工作日向被审计股室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特殊审计事项,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现场审计时送达。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根据审计要求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业务时,应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并将获取的审计证据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资料完整、清晰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第十五条

审计结束后,内部审计组应以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编制审计报告并上报内部审计组,内部审计组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报领导批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组依据审计报告,向被审计股室下达审计意见书(决定)。对涉及重要问题的审计意见书(决定),应报领导审定。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组对被审计股室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采用恰当的审计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和审计程序,审慎运用职业判断,以获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重事实、重依据的原则,对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提交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组应当综合平衡内部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应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组应当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漏审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接受上级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组在审计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组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以及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应当向有关业务管理部门通报。业务管理部门应当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及电子数据,配合审计人员调查取证,并认真执行审计意见(决定)。

第二十七条

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得人为干扰和影响审计作业及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应明确整改责任,按审计意见(决定)规定时间要求,认真整改,并上报整改结果。内部审计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九条

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结果应当作为领导人员任用、考核、奖惩的依据。

第五章 奖 惩

第三十一条

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予以制止、纠正和通报批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拒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的;

(三)以任何方式和手段影响审计客观公正性的;

(四)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内部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的;

(六)其他违反本规定的。

篇2:行政单位内部审计

一年来,在单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科主任的岗位上,带领审计科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单位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单位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

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1、从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上实现了由原来的浅层次、窄领域的简单审计向多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从创建到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良性过渡。

2、从个人的工作能力发面,实现了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工作过分谨慎小心,甚至有些领域不敢介入,到现在能大胆的、全面的开展工作的转变。

可以说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大家庭中,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我相信有单位领导的信任,有在座的各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单位的内审工作一定能一年比一年有起色。

同时也会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及欢迎。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xx年的主要工作

1、严格审计的纪律和制度

审计部是一个比较新的部室,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

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自从我调到审计科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根据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内部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本着既要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进行了内部分工。

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对分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xx科技园是我单位在xx设立的生产明胶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单位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也给总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

根据单位领导的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其帐目及库存进行检查审核的同时,先后分两个阶段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查。

第一阶段是参照总单位的相关制度,帮助该单位制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严格的、定期的会计报告制度。

第二阶段,对规范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正常的审计检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了该单位核算制度的同时,也教育了会计人员,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严格费用报销规定,严格费用审核

审计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沿,审计人员就是把这个关口的,将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堵在这个关口之外,是我们审计人员的责任。

我们从一开始的单纯的业务费用审核逐步扩大到后勤的费用审核、生产车间工资的审核、发货费的审核、车间修理费的审核等,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支出。

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质量,我们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组织学习单位出台发布的新规定,新同志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动请教老同志,并对要点及时做好笔记,所作的这一切都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对费用的审核量上不断增大,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问题的审核,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4、如期实施内部核算制度,加强了员工的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责任心。

首先组织核算人员到车间进行摸底,测算出第一手的基本数据,协助生产实行定产、定员、定岗,重新修订和健全了工资定额,而后又制定出相应的节能降耗的奖惩制度,如网胶使用率由20%提高到40%。

在组织摸底的过程中,我发现单位的废胶皮、网胶都做垃圾处理,经过审计科的不断咨询调查,发现市场上对该类废品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这些废品每月可以为单位增收近万元。

5、为供应部门提供市场信息 ,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部门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核查,并结合核查进行了市场调研,这也是审计部20xx年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内容。

核查中,为了把问题核查清楚,把市场调研准确,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多方收集市场信息资料,这一切都为我们后期的采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采购的钛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棕榈油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胶囊壳由原来的每万粒xxx元降到xxx元,等等,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单位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6、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在本部门全体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对单位内部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对财务及外协出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帐目混乱及现金短缺的等问题。

篇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 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国家审计, 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监督的主要对象是使用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的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相对于部门单位而言, 国家审计是外部审计。当前, 国有企业和财政资金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 不可能监督所有的审计对象, 更不可能延伸审计所有的资金使用单位, 而内部审计具有人员多, 分布广, 熟悉部门单位情况, 对下属单位审计具有一定外部性等特点, 通过开展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工作, 弥补国家审计的不足, 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如果把国家审计比作中枢神经, 内部审计就是遍布各经济组织的网络神经, 对于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从微观经济管理理论上讲, 一个健全的经济组织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决策与指挥、执行与反馈、监督与控制相结合的体制。内审机构和人员在单位权力机构或主要负责人领导下, 围绕单位活动中心, 以资金走向为线索, 以资产管理为纽带, 以效益为重点开展审计, 发现问题, 查处违纪, 建章立制, 堵塞漏洞, 规范管理, 从而成为经济组织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再次, 内部审计是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措施。从权力运行的各环节看:在权力取得环节, 通过审计, 能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者或管理者业绩与能力, 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依据等。在权力运行过程环节, 对财物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能削减、分解、制衡权力。在权力运行结果环节, 对权力运用正确与否以及经济责任履行程度等进行评价和鉴证, 对违规违纪等后果进行纠正, 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和过错责任追究等。从权力行使的主体看:如通过对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监督制约行政权;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监督制约职务权;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审计, 监督制约经营决策、管理权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一)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独具的本质特征, 是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从理论上讲,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其领导机构有密切关系, 领导机构的层次越高, 其独立性越强;领导机构的层次越低, 独立性越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而设置的较少, 而绝大部分是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和设在财务部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虽然能使审计结论和决定容易得到落实, 但审计的职能主要侧重于监督, 难以执行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 这种财审合一的状况不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 审计的结论和决定难以落实, 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内部审计还未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内部审计主要还局限于监督导向型审计, 服务导向型审计还未普及。

(二)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 还要掌握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想构成为:经济管理专业占1/3, 工程技术专业占1/3, 其他专业占1/3。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 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 这些人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 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 知识面较单一, 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极少, 其中工程技术专业及法律专业的极其缺乏, 从而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 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三) 内审工作领域狭窄。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 促进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以维护公共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的职责。而实际情况是,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活动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围;采用的是就账查账的传统审计方法, 审计范围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只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规范, 至于资金使用的效益、效果如何, 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一现状, 一方面弱化了内审监督强度, 难以全面实现审计在经济建设中促进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 不及时地跟踪问题, 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控缺位。

(四) 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但是, 部分审计机构至今仍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 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 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 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 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 问题定性模棱两可。以上现状的存在, 使得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五) 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

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 并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服从于中心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重点, 脱离实际, 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也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重点, 只应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 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例行公事, 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措施

(一) 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的目标是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为主, 这一内审目标是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客观经济环境的需要的;但是,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 特别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中心的建立, 被内审单位财务收支逐步规范, 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和应用, 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因此, 按照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审工作提出“转型升位”的工作目标, 即把“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努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地位。内审工作要适应“转型升位”的发展目标,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在审计目的上, 要由以资产安全为主向以资产效益为主转变;在审计角色上, 要由单一的“监督”角色向“参谋”和“顾问”角色转变;在审计内容上, 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在审计关口上, 从事后审计为主向以事中、事前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

(二)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制制度, 确保内审主体的组织独立。内部审计组织地位的最低要求, 是独立或不属于单位其他职能部门, 以保持内审人员在下属事业单位关系上与被内审单位及相关业务活动相分离。为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保证内审的独立性, 必须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 通过立法, 确保审计主体的组织独立。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章程中明确内审的组织形式和地位, 并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和方法。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理处罚权限, 建立审计意见, 决定执行追究制, 对拒绝执行或推诿拖延造成不能按期执行内审意见的被审计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追究相应责任, 从而使被审单位更主动自觉地接受内部审计,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 要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审计是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涉及经济活动广的工作,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从单纯财务审计知识向经济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发展。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改善知识结构, 努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内部审计人才。其次, 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 依法审计。认真履行职责, 敢于碰硬, 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坚决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要不徇私情, 一身正气, 廉洁从审, 客观公正地履行审计职责, 自觉维护审计人员的形象。

(四) 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

科学的审计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和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 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在实施审计的工作中, 要充分运用现代的及成熟的审计技术方法。从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到作出审计决定阶段应有完善的“把关”程序。要抓好执法检查和廉政回访工作, 要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 证据收集是否齐全, 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决定是否合法, 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和纠正。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 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五) 借助外部审计提高内审质量。

篇4: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

摘 要 行政单位是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机关,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就是通过核算和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全过程,并进行国家预算收支执行的全面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为更好的行使国家政治权利和切实执行各项发展计划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 行政单位 内部审计

一、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行政单位都是按照核定的单位预算,从财政部门领取和报销经费,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生产收入。行政单位虽不是生产单位,但行政单位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权的职能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对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和结果的审查,即对行政单位各项资金和财产的增加、减少和结余,以及对与此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从而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为单位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经济财务效果所提供的一切资料是否真实;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执行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是否切实落实;执行财经纪律是否合理、合法,等等。可见,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内审工作范围很广,这说明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丰富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审计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广泛接受,随之产生的内部审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作为社会的服务系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审计工作的展开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也有所改变,仅靠外部审计已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外部审计由于工作条件和所属性质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一个企业、部门或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情况了解得全面和深透。加之行政单位的业务性质与一般企业单位不同,外部审计很难接触或全面的进行监督,此时,内部审计对于行政单位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充分发挥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查错防腐,并进一步规范内部财务管理。近年来,行政单位的财政按照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部门预算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进行集中采购等一系列的财政措施,这些措施一部分限制了行政单位对本单位的财政的自由支配,还有很多措施为行政单位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违法行为提供的便利。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但能及时发现日常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对发掘行政单位隐藏的深层次的舞弊行为起到良好的作用,确保入账的财务资料的真实、准确、合理、合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的监督了单位内部的财务作用。

3.充分发挥发挥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行政单位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候甚至会成为问题出现的保护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可以科学、系统的评价和验证内部监督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发现薄弱环节,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提高行政单位的工作水平。

二、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政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我国整体的内部审计七步较晚,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是相对滞后,加之行政单位内部工作对传统的财政工作有较大的惯性,短时间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监督并评价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活动。但是长期以来,部分行政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职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审计工作是审计部门的事情,与本单位内部工作没有关系;还有的认为内部审计和财务审计一样,可以单独有财务部门把关等。这些错误的想法扭曲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首先要对内部审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身份职责不清。审计的本职属性之一是独立性原则,审计的独立性原则表现为审计组织的独立和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两类,所有审计组织和参与审计的专职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是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否则其成效难以保障。目前,行政单位内部大多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也基本没有专职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从属于财务机构,人员也是有财务人员组成,致使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够的情况发生。

3.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无规律运作。由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很多行政单位将内部审计视为副业,行政单位一般没有针对内部审计建立必要的内审制度,更没有完整的内审计划,所有的内审都处于无规律运作。这与内审工作对象广泛、业务复杂、任务繁重的现实极不相称。

三、提升审计效果的措施探讨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内审工作于财务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结果导致双方的矛盾冲突,关系紧张。 为此,内审部门和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要破除对立的观念,树立和谐的服务观,加强沟通。认清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实质,切勿把内部审计与财务系统粗略的混为一谈。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内部审计职责。行政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依照相关规定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内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充分授予内部审计人员职权,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风险、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单位目标实现等作用。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制度内部审计计划。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着手建立本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使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走上正轨;认真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活动;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单位的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对其所查过的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是审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江良传.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刍议.江西和会科学.2001.2:179-180.

篇5: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2007-1-19 10:57 吕国梁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

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改进内审工作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拓宽审计范围,完善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大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再开展内部审计。这种认识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是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不清,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才愈有保障。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层次状况,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的,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纪检书记分管的,甚至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管的。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如果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审计,显然内部审计监督基本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是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分管审计,由于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一般不过问财务、物资财产管理,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如果是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实施内部审计就难以达到独立审计的要求,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甚至有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按照领导的意图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开支进行整顿,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从而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

5.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6.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的加快,必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7.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8.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同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财经监督工作,必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计划是否完成,政策是否遵守等。这种会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在目前所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属比较好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1.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管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行政发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不断拓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服务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的作用。

2.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3.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5.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三个结合”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篇6:行政单位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经过百年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不太成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是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应当是服从、服务于本单位,应紧紧围绕本单位总体目标为中心开展内审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致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内审工作目标与本单位总体目标出现脱离现象,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致使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找不到准确定位,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有的受所属财会、办公室、纪委或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领导;有的受主管财务领导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用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审计建议的落实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使内部审计工作也只流于形式,大大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内审工作要减少和规避风险,既有赖于内审工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又更需要内审人员的自身努力,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一)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会计操作的电算化、网络化,传统的“一把算盘一支笔”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的知识和能力。此外,还应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视,结合被审单位特点,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从而准确地把握审计重点和范围,获取应有的审计资料。

(二)切实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组织的联系与协调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主动与国家审计机关联系,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并向审计机关了解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同时,要经常保持与民间审计组织和其他企业审计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交流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三)把握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内部审计也具有独立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优化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必须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和业务上实质性独立。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上一篇:《戴银铃的长臂猿》读后感300字左右下一篇:读圆明园的毁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