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重实效 依法履职促发展

2024-04-17

强化监督重实效 依法履职促发展(通用2篇)

篇1:强化监督重实效 依法履职促发展

强化监督重实效 依法履职促发展——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

作综述

开拓创新促发展,务实进取谱新篇。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市人大常委会以累累工作硕果走过了精彩辉煌的2012年。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历次全会、十八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行使各项法定职权,为推动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创新监督工作,推动我市科学发展

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紧扣“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三条主线,以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影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为重点,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项目建设是我市用好“三大政策”、破解当前经济难题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人大服务中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推进项目建设开展监督。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对蒙吉铁路(新余段)、高铁新区、省职教园区、白梅水利枢纽工程、袁河(孔目江)生态治理工程等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项目进行了视察或调研。多次召开“1020工程”和部分重点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78个。进一步加强了对计划、预算的执行监督,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经济发展态势,作出了调整计划部分指标的决议,对各项重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推进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情况、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提升工作、《农业法》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为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生态新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新余未来的长远大计。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绿色生态新余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就污水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关闭了孔目江、袁河两岸一批污染企业,全部拆除了仙女湖湖区网箱,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检测核心环保标志工作,配合和支持政府制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面启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维护民生,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运行、监管机制,坚持医药分开,坚持药物零差价率销售等建议,促进了我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向市政府建议改善教学网点布局,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和谐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强监督,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执法工作的决定》,要求市检察院进一步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市人大常委会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化解民怨、排解民忧,增强了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一年来,全市49个代表小组开展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150次,提出建议意见356条,推动了取消农村水费征收、撤销清宜线界水收费站、厂中村搬迁、城乡结合部村民子女就近入学、设立特殊医疗救治基金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一年来共邀请120多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组织代表100余人次参加市直各部门召开的有关干部作风集中整治、行政执法、行风评议、社会管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听证会、座谈会、测评会。

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认真做好干部任免工作。一年来,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8人次,从组织上保障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共组织拟任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7人次,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加强常委会和机关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和完善常委会理论学习和法律讲座制度,建立了机关青年干部授课制度、理论研讨论文评比制度,举办了19次专题学习、8期法制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党的观念、大局观念、法律观念和群众观念,提高了依法履职能力。

完善了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议事规划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确保重大事项决策依法、民主、科学。完善了机关16项规章制度,使机关规范、务实、高效动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支持有关部门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扎实开展“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实现了监督与支持、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常委会领导沉下身子,深入挂点联系的项目和乡镇社区,倾听基层呼声,帮助排忧解难,确保了帮扶的19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联系的7个招商小分队全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一批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机关党员干部积极走访群众,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247人次,处理群众来信96件,均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篇2:强化监督重实效 依法履职促发展

破解难题促发展

——韩山师范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初稿)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韩山师范学院来说,科学发展就是明确办学理念、思路、定位,又好又快地促进学院改革发展步伐,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广大师生得到真正实惠。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以及有关学习材料,按照省委的要求,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就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和讨论,发扬民主找问题,实事求是查原因,联系实际定对策,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班子全体成员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深入调研、努力实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了共识。

(一)坚持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困难。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学院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干部人事、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订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谋划学院新的发展蓝图。

(二)坚持特色办学。发挥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优势,坚持师范立校的办学发展思路,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进行打造,并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坚持把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课程。

(三)坚持内涵发展。以重点学科建设和“质量工程”为抓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注民生,贴近实际,贴近师生。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9年3月,我院参加全省高校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召开座谈会,信函咨询,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学院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广大师生认为学习实践活动,贴近师生实际,取得较好成效:

(一)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学院领导班子深信,当前是学院发展难得机遇,学院要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及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高质量培养粤东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工作与学科建设有序推进

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质量工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夯实,教学质量意识得以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进展,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有所提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按照《韩山师范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08-2020)》,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快科研立项工作步伐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加强科研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全院科研立项数量有较大增长,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稳步推行干部选任、交流轮岗、人事、财务、校内分配、成教(继教)、后勤等多项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系务会,人、财、物管理,审计工作规范、办事程序等系列制度,总体上推动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效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办学条件与服务保障得到改善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服务保障有较大改善。先后建成教学实验楼、文科楼和陶院校区等工程;图书文献资料、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含网络)有较大增加;修缮改造一批教学行政用房和教学设施,较好满足教学 需要。改善后勤服务、物资供应、校园治安保卫、消防、交通管理的质量,保障了校园和谐发展需要。

(五)党建工作与廉政工作得到加强

切实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一系列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行为,强化基层组织参与监督和保证作用;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内涵和实效有较大充实和提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开始制度化;党员发展工作顺利;党建工作质量相应提高。

强化全员监督意识,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在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相关制度的同时,充实教育活动内涵,坚持干部任前谈话和诫勉谈话,加大监察、审计、财务、基建、设备、后勤等内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效同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分析、深刻检查和充分讨论,广泛倾听师生意见,对学院的现状进行剖析,对照科学发展观进行查摆,认为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一)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师范办学特色优势弱化,新特色没有形成,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人才培养准备上认识不够充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还不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

(二)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亟待加强,若干新专业建设尚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及部分实验教学工作仍需强化并加以规范,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亟待充实和改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

(三)各级学科团队(含学科带头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进度缓慢,缺乏学术上的领军人物;,科研奖励、激励和管理制度建设等不能适应学科建设和申硕工作总体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四)有些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各级干部、各类人员的岗位设定与绩效管理、岗位职责权益不相称,工作标准不明,管束不力,绩效评价重考核轻全程管理等问题较严重。管理人员队伍、服务保障人员队伍建设、教育和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五)管理有些方面水平不高和效益一般,各类办学资源的配置和实际使用 利用率还存在不尽合理和高耗低效,服务型机关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仍达不到目标要求。校园、学院周边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与师生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六)党的个别基层组织的工作实效和个别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主动参与、主动服务、主动关心师生员工工作不到位有所欠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重学生轻教职工、重管理轻教育的缺陷。

(七)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工作深度不够,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盲区,个别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偏差,不能完全按程序办事,工作不够规范要求的工作现象时有发生。

四、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院领导班子认为有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在于学院规模扩大了,学院所处粤东地理位置,资金和人才制约。但学院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更主要是在处理各类工作的关系中主观上存在还没有完全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办事,或者科学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在处理下述工作关系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和谐、不协调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学院办学理念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在工作层面上的诸如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培育等还存在模糊认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百年师范文化传承与现代大学文化建设:如何在百年师范积淀文化底蕴中注入现代大学文化要素,构建和谐温馨校园文化,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发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发展,新情况变化,党建、思政工作形式手段过于简单,对师生管理、要求过多,关爱、宽容不够,党建、政治工作作用弱化,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随着传统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几近饱和,非师范专业规模的扩大,如何在保留师范专业优势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仍需更好地加以统筹兼顾。

(五)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集中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中培养与引进,多学科建设与资源配置的工作中的失衡。现有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也不尽合 理,办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制约着学院整体水平提升与发展。

(六)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全日制教育是源,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流。成教、继续教育是学院筹措资金、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亟需正确处理好工作关系,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七)校本部与新校区:新校区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八)管理工作与服务保障:学院机关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中重简单管理、轻热情服务、重“指挥”轻保障等现象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就促进学院事业稳步和谐发展,处理得不好就妨碍和制约学院事业的发展。

五、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通过深入的剖析认识到:学院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以党建创新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主要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破解难题

办好学校的事情,关键在领导班子,要在全面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谋划和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融入到办学理念的转变中,落实在办学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在学院发展的成效中,推进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学院领导班子要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学习创新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平台。通过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科学发展观,解决学院发展困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完善教育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统筹兼顾,确保学院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投入、科研特色等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构建适应基础教育、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学校定位相符合、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强化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争取早日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的调整改造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教育,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至2010年,力争1—2个学科成为省内处于先进水平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建设8—10个校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按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扎实抓好师资队伍、科研团队建设,为实现2011年全院教授、博士人数达到“双百”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2.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改善新专业办学条件。加大新专业经费投入,保障教学经费、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满足新办专业的需要;加强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新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改善新专业师资结构,确保新专业的办学质量。

3.加强资金筹措,确保今年学科建设投入总资金达到1000万元,建立健全适应学院学科建设及“申硕”需要的科研奖励、激励和管理制度,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整体水平,力争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实现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科研纵向、横向经费在2008年的基础上有新突破。

4.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产优投,重点建设”的思路,逐步形成我院科研特色,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横向合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大组织、协调、统筹力度,确保一级学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提升我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三)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兼顾学生个性和素质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1.巩固评建成果,落实整改任务,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尤其是新专业规范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进一步完善由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与综合实验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5%以上,其中工科专业达到25%以上。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 控。

2.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大实验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新办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确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和开出质量;建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时间,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

3.重点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特别要通过落实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等制度,强化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水平;通过加强对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主要环节的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4.设立大学生学术基金。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课外科研制度,设立大学生学术基金。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指导,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区域文化研究等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凝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特色,精心构建现代大学文化精神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办学特色,强化现代大学文化精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充分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并蓄,富有文化意蕴的校园。

1.凝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特色。发挥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优势,坚持师范立校的办学发展思路,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进行打造,并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引领粤东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传承“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培育具有师范传统精神、服务扎根地方基础教育的专门人才。强化为人师表意识,注重师德建设,弘扬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教风,倡导教师传道授业术业有专攻,学生闻道释疑学业有所成的良好风尚。教学相长、尊师重道,为师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积极构建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突出办学特色。2.加强区域文化教育。发挥学校地处潮汕文化发祥地的优势,坚持把人 才培养与区域文化教育相结合,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和课程体系,传承、创新潮汕文化,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热爱家乡、扎根乡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

3.加强校园文化规划,使之充分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并蓄,富有文化意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心构建现代大学文化精神。

(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思路观念和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重视软环境建设,完善人事工作各项制度,营造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统筹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教辅、后勤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优化青年教师结构,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本科教学考核制度,引导高水平教师更多时间走上讲台、教师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加大对教师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的支持力度,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

2.探索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将教师的岗位划分为教学科研并重类、研究为主类、教学为主类等不同类型,分别实行不同的绩效考评办法,实施不同激励方式和政策支持,让教师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做到更好。

3.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团队建设力度,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合作。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加强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大基础性工程和战略任务,努力造就和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批敢于创新、勇于争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以学术梯队建设创新平台,强化其“科研孵化器”功能。使学院引进和培养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4、继续推进岗位聘任人事考核薪酬等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学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六)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紧紧抓住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薄弱环节,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以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与规范党委议事与决策机制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界定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重大决策在按程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学院党委以集体表决的形式做出决策,从机制上确保党委议事与决策的民主化。

2.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各类领导小组的议事规则,从制度上理顺学院的决策机制,同时推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凝聚力。

3.完善教代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深入基层调研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群众信访接待制度、信息和政策发布制度等,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民主,行政高效、廉洁,监督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

4.为建立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着手实施学院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修订《韩山师范学院章程》,明晰学院各种权责关系。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依法治校体现在建章立制和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使学院的一切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继续深化成教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理顺院系的责、权、利关系,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学院的活力,使各教学单位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体,利益的受惠者。

(七)进一步加强管理,开源节流,提高学院自筹教学经费的能力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关系,提高学院资金使用效益。

1.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析,对各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实行全程跟踪问效。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规定,稳步推进财务审批权限下移。

2.加大审计和监察力度,继续完善财务公开,厉行约束,提高资金实际使用效益。提高各项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综合利用率。加快后勤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3.加强资源保障工作。努力探索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新渠道、新办法,进一步提高创收单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潮州地处闽粤交界的地理优势,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智力支持和职业培训,提高学院自筹教学经费的能力。

4.关注民生,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八)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一切力量谋发展 切实加强院系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升班子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使基层组织思想工作作风有根本好转;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

2.加大教工党员的发展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3.强化宣传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4.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尊重、爱护民主党派人士,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事故案例下一篇:幼稚园义教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