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2024-05-15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王良良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数学科学是如此,对于学校数学,问题也是它的心脏。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有一句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因此数学习题课作为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寻找相应对策,解决未知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着这个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

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

3.例题选择要有典型,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教学反思《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4.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

5.例题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例题的挖掘,课本例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精品,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例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例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问题分析:

1.传授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

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

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追求。

数学习题教学反思

篇2: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平罗回民高级中学 王化智

数学习题课是解题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知识点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

2、例题选择要有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

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

4、例题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例题的挖掘,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例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解的例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问题分析: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体能力。

3、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达到多题一解。

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达到一发多用。

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转化,在比较中体会不同题之间的关系。

篇3:浅谈数学习题课的教学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 必定存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老师如何驾驭学生思维的野马, 做到师生思维同步、统一方向、一路同行的理想状态, 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为此, 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知识回顾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 一般会涉及相关知识点, 学生应主动回顾, 对知识的盲点做好记录,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2) 超前思考

教师在出示习题时, 一般会留给学生审题、探索解题思路的时间, 这时学生应集中精力, 认真思考, 看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和老师的一致.如果不一致, 就要比较谁的解题更精练、更精巧, 如果一致, 那就再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及时提出意见, 与老师交流.

(3) 理清思路

老师在讲解例题时, 会首先进行思路分析, 选择思维方法, 采用合理而简捷的方法进行解题, 这时学生要体会教师的分析方法, 对照自己的思路构想, 进行推敲思考, 了解自己的缺失或不足, 做到及时顿悟和改进.另外, 教师教学时常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 把有些难点分散在许多课节中完成, 就需要学生做好“串联”工作, 把相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

(4) 查漏补缺

学生作业时,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有的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有的通过老师的指点能贯通;有的则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就应该去问老师, 或等老师讲解时注意听讲, 查找自己的缺失, 一旦找到原因就要牢记自己的失误, 为以后解题不重蹈覆辙.当学生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来的时候, 学习就显得主动而高效.

(5) 总结经验

习题课一般通过例题的讲解, 理清解题的思路、学习解题的方法、书写解题的过程, 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和联想, 纠正错误,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思维品质.学生在听课时要专心, 关注老师的小结和点评, 了解相关知识, 掌握数学规律, 体验思想方法,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解题效率.

二、习题教学例题是关键

在例题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 揭示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规律, 归纳解题方法, 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 检索激活知识.例题教学要呈现与习题相关的数学知识, 通过已知条件、结论的联想, 激活思维, 推动思维的展开.

(2) 在障碍处启迪.思维源于障碍, 障碍激发思维, 教师要呈现一定的形式, 凸现思维的过程, 设计相关的思考, 分解障碍, 启迪学生有效思维的展开.

(3) 及时归纳思想方法, 总结解题策略.数学解题不在本身,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本质, 习题是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载体, 总结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才是必要和有效的.

例如, 教完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在复习的时候, 为了再现知识、重塑记忆、形成技能, 我从小处出发, 不断拓展, 从而对平行线相关的知识进行一次大演练、大盘点.

例AB∥CD, ∠B+∠D=180°, 若把BD变成一条折线, 如图2还是AB∥CD, ∠B+∠E+∠D等于几度呢?

再如图3, AB∥CD, ∠B+∠E+∠F+∠D等于几度?

通过证明, 图1BD之间有一条线段, ∠B+∠D=1×180°.

图2BD之间有两条线段, ∠B+∠D+∠E=2×180°.

图3BD之间有三条线段, ∠B+∠D+∠E+∠F=3×180°.

若BD之间有n条线段, 那么这些角的和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答:这些角的和等于n×180°.

若若BD之间的角的和是1800°, 那么BD之间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

反过来, 如图2, 若∠B+∠D+∠E=360°, AB和CD会平行吗?

如图3, 若∠B+∠D+∠E+∠F=540°, AB会和CD平行吗?

通过这样一组习题的证明练习, 既反复运用了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 又掌握了各角的和与BD之间线段条数的关系的规律, 还反过来通过一组习题的证明, 体会数学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还学会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各种添法

紧接着, 再把图2进行变形, 如图4.

还是AB∥CD, ∠B、∠E、∠D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添加多种辅助线的证明, 得出:∠E=∠B+∠D这一结论.

再继续, AB∥CD, 猜想∠B、∠E、∠F、∠G、∠D之间关系?

学生通过探索, 同方向的角的和等于反方向的角的和.

再探索, AB∥CD, 则∠B、∠E、∠D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添加多种辅助线的证明, 得出:∠D=∠B+∠E这一结论.

继续探索若AB∥CD, 则∠B、∠E、∠D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添加多种辅助线的证明, 得出:∠B=∠D+∠E这一结论.

从图4开始, 反过来证明, 若∠E=∠B+∠D, 那么AB∥CD成立吗?把后面几个图形反过来证明, 可以当作学生的作业.

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 学生们已掌握了知识和规律, 我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问:“根据上面的知识和规律, 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几道题目?”

刚一说完, 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 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以下就是几名学生编写的题目, 我把它整理一下, 当作学生的作业.

1. 如图, AB∥CD, ∠1=80°, ∠3=140°, 求∠2的度数.

2. 如图, AB∥CD, FB、FD是∠ABE、∠CDE的角平分线, ∠E=80°, 求∠F的度数.

3. 如图, AB∥CD, ∠E=50°, ∠G=40°, 求∠B+∠F+∠D的度数.

4. 如图, AB∥CD, ∠ABF+∠CDE=160°, 求∠E+∠ABE+∠F+∠CDF的度数.

5. 如图, AB∥CD, 求∠A+∠B+∠C+∠D+∠E+∠F+∠G+∠H+∠M的度数.

6. 如图, AF∥CG, 试探索∠ABE、∠E、∠CDE的关系, 再探索∠FBE、∠E、∠CDE的关系.

7. 如第6题图, 若BE⊥ED, ∠FBE=140°, ∠GDE=50°, 试判断AF和CG位置关系, 说明理由.

点评我觉得 (6) (7) 两题编写得非常好, 我问学生:这两道题目有何妙处?

有名学生说, 由于AF∥CG, 既可以用∠E=∠ABE+∠CDE的关系来解题, 又可以用∠FBE+∠E+∠CDE=360°的规律来解题.

趁着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思维活跃, 我要学生总结一下, 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解题方法和数学的思想.

同学们七嘴八舌总结起来, 但令我最想不到的是, 有名学生说, 数学题解答的时候, 从正面进行解答, 反过来也要进行试试看.

我对同学们说, 这名同学说得非常好, 它体现了数学习题的逆反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今后同学们解题时都要反思一下可不可以倒过来试试看, 能不能解?这不但拓宽了同学们的解题思路, 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本作业课我的意图有四点: (1) 结合相关知识, 从多角度演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利用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发散思维; (3) 降低问题起点,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在变化中发现规律, 掌握利用规律, 提高解题的速度; (5) 通过正反练习,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知数学的美.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 我有这样的体会:

(1) 要让学生“想”起来.青少年的天性就应该无拘无束的想, 天马行空的想, 能猜想、会联想、敢梦想、敢畅想,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 搭建“奇思妙想”的平台, 让学生张扬个性,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只满足问题的解答, 敢于提出质问, 善于另辟蹊径, 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 要让学生多“想”.数学问题不是孤立、游离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即使同一个问题, 所用到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一的, 几何证明尤其重视多思路、多方法的展开, 不但拓宽了证明的渠道, 激活了证明的思路, 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开放思想.要探索问题, 必须开放思想.要营造好宽松的课堂气氛, 激荡学生的思想涟漪, 挖掘潜能, 品尝喜悦, 坚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我在想, 一堂习题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于老师能否发挥习题的“特异功能”,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 提高学生对前后知识的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同时, 一题多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多变中掌握不变的规律, 将知识和能力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并使之开花、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创新能力, 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摘要:习题课教学中, 要营造宽松气氛, 激活学生思想,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自己主动内化数学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达到自己能编写题目, 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问题, 初步体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篇4:论数学习题课的教学

一、从数学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统一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第一要加强双基,全面复习;第二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习题

在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设计是关键。

(一)从布置习题到设计习题的观念转变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巩固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但布置与设计是截然不同的,习题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习题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会以外,还要使他们进一步学活。因此,搞好习题设计,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习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习题的趣味性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习题课的背景,可以增加习题的魅力,激起学生解题的信心和兴趣,还可以通过题型的多样或形式的多变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习题的针对性

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内容要着重练,易出错的地方要突出练,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

3.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各个层次的习题内容、数量、要求不尽相同,可分为A、B、C三组:A组题以基础知识为主;B组题以熟练掌握为主;C组题以灵活应用为主。这样可以利用有层次的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封闭、单一的习题难以激发学生解题的激情,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充满挑战和思维参与的习题,尤其根据近几年来中考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增多的特点,所以习题的设计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调动学生自己探究新问题、发展新结论、形成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5.注重习题的实用性

当学生所要解决的习题与其生活相关时,学生对问题便有亲切感,会使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一种必要感,从中自觉获取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的目的便不难达到。例如: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后,让学生实际测量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

(三)设计习题的几种类型

1.“一题多解”,进行变通训练

扩展学生思路的“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设计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偏重于那些可用多种思路来完成的典型题,鼓励学生不拘泥常规方法,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切入问题,并向纵深发展,如果学生能将一道题的多种不同解法掌握,说明学生对这道题真正理解并掌握了。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改变,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例题讲通、讲透后,再进行题型变换,通过重点问题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概念辨析、综合概括、转化变换、思维迁移、逆向运用、多解多变的全方位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并掌握。

3.“多题一法”,重视解题思路

精心设计习题,要将习题分类归档,用常规解题方法和规律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的教学方法,就是“多题一法”。

对简捷常用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记于心,不要死记硬背,教师应选择不同题型但能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解题,学生在应用中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方法,突出解题规律,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数学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的轨道。

例:对于x为任意实数时,不等式(2m-1)x2+(m+1)x+m-4>0都成立,求m的值。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是一道不等式问题,而只考虑不等式很抽象,不易下手。但结合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代数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知识的飞跃。

篇5: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教师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教师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教师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教师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

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低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让兴趣走进物理课堂—课题教学反思

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许多进入初中的同学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而且课堂上也不愿听,老师也感到难教,不管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老师花的时间越多,学生越反感的反差现象。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如和谐的师生让学生发现快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快乐的气氛。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发现快乐。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乌及乌”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

投其所好,得到快乐。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不够,要学好物理的另1 点是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

1、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

2、是新课,但大部分同学都能看懂的内容。

3、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的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也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当然,有学生讲解,也有学生为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1 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老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的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点,所以实验课前老师总不放心孩子,怕弄坏这,碰坏那,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1 些合理的探索,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高兴,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探究试验,体验快乐。物理,即从自然现象中悟出道理。也就是说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自然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对实验特别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1 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1 枚铁针?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1 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

师生共同探讨。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1 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1 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压强1 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1 根1 端削尖而另1 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1 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总之,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物理,教师要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和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应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1 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学习成绩进步,学习能力提高;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由感官上的快乐转化为内在的快乐,长期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就能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的进步。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选题的教学反思

题目的选编以新课标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

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是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

篇6: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摘 要: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引路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______________

篇7: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建模”的数学思想及基本步骤,也基本上熟悉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通过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并且加深了对“建模”思想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课本已有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高。课本中的“问题”是一个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好理解,能发挥此问题的功能,学生能从中有所收益,甚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故干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暴露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谈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通过老师的总结归纳,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学习“问题”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目的,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指导性建议,但不提供具体的解决过程和问题的答案。学生则围绕确定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性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间的交流,达到预定的目标。显然,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所谓差异导学,首先体现的是一个“导”字,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在问题的提法上,力求通俗易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就能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所收益。

其次,学习评价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肯定自己的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但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学习反馈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以利于后续的教学工作。

再者,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这样获得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保持较长久的记忆。”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对学生终身有用。

篇8:浅谈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1. 设计习题课应坚持目的性原则

高三数学习题课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目标, 二是技能目标, 要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巩固哪些知识, 扩展哪些知识, 掌握哪些解题方法, 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 形成什么技能, 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 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 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 会降低教学效率, 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设计习题课应贯彻“双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 复习资料 (教材) 是学习的依据.在学生、教师、资料 (教材) 这些对象中, 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维, 代替学生解题, 而应该创造条件, 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和丰富的材料, 使学生通过解题, 从中发展思维、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 使主导作用更趋智力化、概括化、合理化, 并防止“主导=主讲”, “主体=自学”的错误倾向, 废止“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以及无秩序、无调控的放羊式的混乱课堂.

3. 设计习题课应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重在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成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数学习题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 突出“练”字.然而, “练”不等于是搞题海战术, 而是要练精选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学生数学水平如何, 归根到底体现在解题上, 因此学生适量的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教师在选编习题时要多多推敲, 合理选题.总的来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 体现通法通解, 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 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 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 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 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

(2) 高三数学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要注意题型的划分,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 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 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 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 利于学生“步步登高”, 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同时, 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 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3) 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既要利用所使用的教学资料, 又要重视课本中的习题.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 教师在题目选编中, 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 适当拓深、演变, 使其源于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应“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的课外习题.在设计和挖掘课本习题时, 编制题目数量要适中, 不要搞题海战术, 要能体现出对基本知识巩固、方法与技能的培养, 要让每个题目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 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 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充分发挥题目的效益,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设计习题课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高三数学总复习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加强基础, 又要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在习题课的教学中, 点拨学生思路要及时、恰当、击中要害, 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式常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训练, 类比、联想、猜想、证明的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 分析综合思维与创新应用思维训练等.因此在进行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下面几点:

(1) 要弄清数学思想.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

(2) 要弄清每类问题的具体解题方法.如立体几何的向量解法、轨迹问题的探索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三角变换的常见思想、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归纳与递推的处理方法、选择题的常见解法等.

(3) 分清各章节知识运用中主要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些思想方法体现的典型题目有哪些, 做到这些, 对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就不困难了.

上一篇:多层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下一篇:2011高三英语考前热身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