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支撑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就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以及物理习题教学,习题教学的高效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物理知识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做到及时反馈和掌握。

第一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

摘要: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可概括为:使学生澄清对物理概念、规律题的模糊或不正确认识;促进、巩固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促进解题方法结构的形成;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功能分析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从高考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培养考纲中所说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从比较具体的教学功能分析可概括为:通过习题教学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题的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符合学生心智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强化方法应用的熟练程度,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规范化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树立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抽象与形象思维互相补充拉动,其积累效应产生直觉思维。因此,在习题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下面分类分析习题的教学功能。

一、澄清学生对概念模糊和对规律的错误理解

普通高中“高速度”教学,即三年课,两年讲完,更有甚者,一年多点完成新授课。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认识模糊或存在错误认识。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没有很好掌握高中物理的知识,这样,学生做物理习题就吃力。针对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选编一些对澄清糊涂认识和纠正错误理解有作用的例题和训练题进行教学。注意多选编对概念规律理解性强的多项选择题和定性问答题。

例1、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大冲劲大,说明惯性大

B 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

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表现出惯性

D 可运用m=F/a定量描述物体的惯性

例2、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 动量的增量是因为重力冲量所致

B 动能的增加是因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减少

C 加速度是由重力和物体质量两者决定的

D 动量增量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二、促进巩固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为形成物理学的方法结构奠定基础

形成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形成物理学科方法结构的基础。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定义了物理概念,发现了物理规律,因此,概念、规律本身就蕴涵着物理学科方法。学习者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将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不断进行解题实践就形成了学科能力。

形成学科知识结构有多种有效形式或多种形式有机组合。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可以使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学科的知识形成知识链。

例3、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左端放一质量为m(m

(1)相对滑动过程中物体A、B的加速度;

(2)物体A、B相对运动的时间;

(3)物体A、B的最终速度;

(4)从地面上观察铁块A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5)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一道题包容力学的所有重点知识,通过问题设计的有序性、整体性,对学生形成力学知识结构是有益的。如果通过类似的变式训练,对学生形成稳固的力学知识结构是不容置疑的。

在知识体系的统帅下编织功能强大的习题群,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很好形成科学的便于记忆的知识结构。

三、促进解题方法结构的形成

学习者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道物理习题摆在眼前,题意弄明白了,就是不会做或做不出来,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办法或办法少,找不到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一些数理化教师强调学生要记住某些类型习题的解题方法是很有道理的。怎样牢记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呢?就是使解题方法序列化、系统化,形成方法结构,才能长期在大脑中有效保存,提取时准、快、活,运用自如。

高考总复习阶段,师生应有意识总结、梳理解题方法。最具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具体的习题时使解题方法自然结构化。形成方法结构是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过程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不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图能解决的。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学形式之二是例题习题按大的方法分类,如整体法、守恒法等。

四、强化条件反射,最大限度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根据所教学生实际将某单元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类型,将高中物理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大类,对某一类型习题进行专题强化就会形成较强解题的定势思维。例如,课前教师给学生留的预习作业为《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的力学问题》;课堂上师生又进行此专题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布置的是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力学问题的适量专题作业题。这样,只要师生共同研究的全面、深入,学生又做了大量该方面的习题,若在以后的各种考试的试卷中出现该方面的考题,在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靠已经形成的该方面的定势思维,一般学生就会准确高速完成该题的求解过程。有些同学物理学的较差,概念不清、规律不明往往形成定势思维的负迁移。习题教学实践证明,定势思维越深刻,达到自动化程度越高,解题的准确度、速度越高。即定势思维的正迁移越强。事实证明,人们青睐题海战术是有理论根据的,即不断强化定势思维,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大量解题的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题海战术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手段,但成本高,效率低,摧残师生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我们研究习题教学就是为了降成本、提高效率。

五、打破思维惯性,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中,大部分考题属于常规题、经典型,只要考生学会了高中物理知识,通过习题的强化训练,都能解答。但是每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都有生题出现。例如,2000年的电路设计;2001年的水井问题;2002年的绳拉电荷问题;2003年的皮带传递问题;2004年的拉桌布问题i2005年联体弹簧问题;2006年的带电颗粒在电容器中的往复运动,这些试题仅靠定势思维、条件反射是做不出来的,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解题能力。下面给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的若干道例题。

例4、一根长约3m的尼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可能在70~80N之间,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出最大拉力,一同学到了力学实验室,实验室有:钩码2kg、0.5kg各一个,带毫米刻度的米尺一把;两个物理支架;一根长约1.5m的刚性直杆;软垫若干个;水平仪一个;弹簧秤两个量程均为50N。根据现有器材,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设计图形;

(2)简述实验的主要步骤;

(3)为了测量准确且安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例5、试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各种用电器(定值电阻、安培表、灵敏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蓄电池等)电阻的实验方案。要求精度高、安全性强。

例6、从盛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源放射出来的粒子流,其成份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让这些不同成份的粒子分开,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

以上这些例题,教师事先不要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操作和反思;之后同学们之间可互相讨论,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有些问题教师布置了以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完成,之后通过课题汇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完成。

事实上,高中物理习题还有很多功能,物理老师及研究者应多编些有价值的习题。有些典型的老题依然生机勃勃,有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习题在不断地诞生。如果老师们能花些时间研究物理习题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习题应有的作用,就能不断提高习题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张桂英

作者:胡海滨

第二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摘 要: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支撑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就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以及物理习题教学,习题教学的高效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物理知识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做到及时反馈和掌握。就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的习题教学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高效的习题教学能够对学生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知识运用强化等方面提供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但是当下很多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使习题教学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我国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物理习题教学,改变教学现状,从而使教学效率和习题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当下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习题结果

就目前而言,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习题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于关注,而且对习题的完整性也过于重视,总是对习题结果看得太重,从而使学生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被轻视,这也就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习题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进而也就很难使习题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当下很多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大量的经典题目,让学生通过不断做题来记忆和掌握知识,逐渐形成一种题海教学模式。但是这样虽然使学生记住了很多习题,但是靠这种死记硬背型的习题教学,会对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造成重大影响,也使习题教学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传统教学法的阻碍

虽然现如今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实施,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而言,教师大都依旧运用传统方法,通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虽然很多教师都能讲解到很多细节,学生也在笔记本上进行了记录,但是却依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学生和老师都付出了辛苦劳作,但是所受到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题习惯进行不断巩固和培养

教师在进行系统教学过程中,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对物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严格规范,让学生能够对正确的物理解题步骤做到精准掌握,从而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草稿本,在读题过程中可以将已知和未知以及所要求的量写在纸上,从而让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更加清晰,进而也就能够使系统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对习题进行合理设置

教师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和设置习题。在物理知识中,每一个点都能够成为变化多样的习题,所以,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习题。在设置习题过程中,不但要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涉及多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促使学生知识的缺陷得到有效填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习题进行选择时,应该重质不重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物理习题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此外,还要对物理习题中知识点的过渡加以关注,促使学生能够借助习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对学生一题多解训练进行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物理习题教学已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进行不断锻炼。针对习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而对于解答错误的学生则应该做到指导和激励。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铁球重10千克,体积3立方分米,那么请问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然后要求学生从体积、质量、密度以及等角度进行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得到强化,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激发。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地进行习题教学,对习题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同时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对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进行逐步训练,才能使习题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白孝忠.初中物理习题教學利用错误资源的实践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25):57-59.

[2]王润兰,白然,黄金辉,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84-88.

[3]雷欢,王玉兰.在初中物理习题课中融入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18):80.

作者:卢志亮

第三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探究

【摘 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意识到在教学中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满足目前提升学生能力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同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细化教学内容,能使所给出的引导和启发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以上背景,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习题教学的策略,从而保证教师所给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办法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着难度大和题目量大的特点,在此种条件下,学生感到物理这门学科难度较大,无法带着兴趣进入习题学习中。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新型教学方法,设置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并保证题目的难度由浅及深,设置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实验,保证学生操作能力提高,进而使习题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1 挑选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学生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进入探索规律和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氛围当中,从而激活其求知欲望,并使其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逐步提升其能力,从懂学进入到会学的状态[1]。由于物理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整体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设置习题时,首先应当保证学生读懂所设置的题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分析学生生活经验,对学情予以把控,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设置契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习题,使学生在读懂题目内容的前提下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保证此物理概念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引入与其生活经验贴近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和设置的习题内容能够引导其展开思考。课前给出习题内容,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课上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收集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使这些物品发出声音,以深化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归纳总结这个问题。但由于此问题对初次接触声音这部分内容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由此教师可对问题进行优化,将问题分为几个小点:①在使物体发声的过程中使用了何种器材?②通过怎样的操作使得物体发出声音?③物体发声具备何种特点?④如果想要使物体不再发声,可以采取怎样的办法?⑤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结论。⑥举出与你所提出结论相同的生活中的例子。通过以上6个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得到声音产生的条件等相关内容。

2 设置由浅及深的习题,助力学生能力生成

习题教学环节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的契机,这一过程可充分体现出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能否与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相契合,因此教师要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设置具备由浅及深、由直观到抽象特点的一系列习题,满足学生认知事物本质规律的要求,拓展其思维的同时,提升其探究能力[2]。由浅至深也同样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把控上,由于学生之间能力水平有差异,教师应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对简单题、难题以及拔高题的比例进行科学把控,对重点的物理知识,可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习题的解决。

如在总结完浮力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练习题。题①用手将重为8 N的物块刚好完全浸入水中,测得排开水的重力为10 N,如果此时将手放开,物块是否会上浮?计算出静止时物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并求出物块的密度。②现有体积相等但质量不相等的三个物块,将三个物块放入水中,静止后位置如图1所示,试比较三个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以上两题遵循了由浅及深的原则,第一题是简单的利用浮力公式求解的问题,只需要计算出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即可完成题目的解答。分析过程: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因此,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10 N,因

10 N>8 N,证明浮力大于所受到的重力,因此将手放开物块会上浮。②中,先分析三个球所处的状态,A物块漂浮在水面,B物块悬浮,C物块下沉,B物块、C物块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浮力相同,而A物块排开的液体体积小,因此浮力较小,得出结论FA

3 设置一題多解题目,发散学生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教师要注重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类型题目的引入。所谓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可运用不同的办法解题,由此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可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的办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可引入何种知识以及定理规律等。一题多变,是以一道题目为母题,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和情境,从而形成多道与其关联的题目,这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认知结构将得以提升与完善,从而保证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场景当中运用相应的解题规律和办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题:现有一铁球,其体积为55 cm3,质量是300 g,请判断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此题可从密度、质量和体积三个方向出发进行比较研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办法解题,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可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解题,而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基本能够在与组员沟通的环节找到更好的解题方向和解题技巧。通过学生的反馈,有的学生最先考虑的是密度,因题中的条件十分有指向性,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后与铁的密度数值进行对比,若小于铁的密度则说明铁球为空心。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ρ===5.46 g/cm3,此数值小于铁的密度,因此铁球为空心。有的学生是运用质量比较的方法,用铁的密度与铁球体积相乘,即可得到铁球的质量,将此质量与题中所给的条件对比,从而确定铁球是否为实心。计算过程如下:

m=ρ铁V=7.9 g/cm3×5 cm3=434.5 g,

此结果大于题中所给的条件,说明铁球为空心球。还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计算出铁球的质量和密度的比值,即得铁球的体积,若所得出的体积小于题中所给的数值则证明铁球是空心。计算過程如下:V===37.97 cm3,此结果比题中所给条件的数值小,则证明铁球为空心。为保证学生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升问题的难度,保证其能够发散思维。

4 加入实验具体过程,深化学生物理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在习题教学环节,也应当适当与实验相联合,从而保证学生在明确实验流程、原理以及实验问题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对其中所包含的定理内容更为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实验引入习题教学中,联合多媒体等教具保证实验情境更为真实,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提升其参与热情。

如在讲解与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欧姆定律的实验引入,给出实验中电路连接的形式(如图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想要保证欧姆定律能够经实验得出,需要保持 不变?②现闭合开关S,可以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 V和0.4 A,现用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替换电路中的5 Ω电阻,若要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应当进行何种操作?

①题应用了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内容,要想获得正确的规律,需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不变。②题中在将电阻更换为10 Ω后,其阻值变大,分得的电压增大,电路中所接的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因此为保证电压表可正常显示示数,与之前的数值相同,应当在遵循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调节电压示数,将移动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与之前数值相同时即可停止。此过程可在学习助手上展示,动态的展示滑动变阻器移动时电压表数值的变化情况,直观具象的展示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综上所述,在设置初中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挑选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由浅及深的习题,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可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加入实验具体过程,保证学生的物理素养得以深化。因此教师应当提升个人能力,充分应用互联网获取资源,扩充习题内容,以保证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开展及优化更为顺利,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茂达.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赵启宽.初中物理习题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储国荣(1971~),男,汉族,江苏泰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作者:储国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海燕习题范文05-16

数分习题范文05-17

习题总结范文06-06

功的习题范文05-16

陈甘棠习题范文05-19

初三名词习题范文05-24

池上课后习题范文05-24

会计基础习题范文05-27

基础会计习题范文05-27

课后习题总结范文05-29

上一篇:融资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处理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