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设计

2024-05-21

化学习题设计(精选十篇)

化学习题设计 篇1

一、习题设计的难易比例要有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如果能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那么他的心理会感到愉悦并由此促使他主动积极地去参与该活动。这种心理感受对于“低起点”学生来说尤其明显, 长期的受挫感让他们更加渴望成功, 更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平时完成每一道作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获得一次成功或失败体验的过程。所以, 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习题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心理因素, 尽可能照顾“低起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同一内容、同一类题可以设计成多个难易度不同的题目,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自主选择作答的空间;甚至同样一道题也可以有多个不同层次的设问, 使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分, 即使对“低起点”学生来说也不至于无法作答,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完成该类习题,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并因此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 对于九年级上册有关“化学计算”知识点的检测, 可以设计如下一道综合题:尿素[CO (NH2) 2]和硝酸铵 (NH4NO3) 是常见的化学肥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O (NH2)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NH4NO3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3) 求25gCO (NH2) 2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 (4) 求CO (NH2) 2和NH4NO3 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时的质量比。

该试题的第 (1) 问是基础题, 较浅, 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作答;第 (2) 问是探究题, 有一定难度, 中等以上的学生均可回答;第 (3) 、 (4) 问难度逐渐增大, 只有中上水平及优等生才可能完成。这种有梯度的题目, 不仅能有效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而且能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学化学、乐学化学的情感。

二、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化学知识也一样, 它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许多多的生产生活用品中都有化学的影子。我们可以找出这些物品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将它们作为设计试题的背景材料。当学生接触到与生活有关的习题时, 可以大大激发他们做题的兴趣和思维。

如题: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1稀盐酸、2小苏打、3熟石灰、4石墨, 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 (填序号) 。

(1) 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

(2)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3)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4)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如此贴近生活的题目, “低起点”学生接触之后可以感受到自己所学内容的有用性, 并带着兴趣充满信心地去完成它,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习题的设计要讲究思考价值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设计得当, 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于“低起点”学生来说, 习题的设计难度要合适。适宜难度的习题能让学生在经过努力思考后得到解决, 而且学生看后不至于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 也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望而止步, 这种有思考价值的题目才更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 习题的设问又不能太过于直接, 要有一定的思维障碍, 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

如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 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

(1) 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 其作用是。

(2) 反应结束后, 甲同学熄灭了喷灯的火焰后, 马上停止通入N2, 他的操作对吗?

请说明理由。

(3)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 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 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原因是。若有误差, 则减小误差的改进措施是。

(4) 取矿石样品10g, 加入足量稀盐酸, 完全反应后, 共用去稀盐酸112.5g, 过滤得到滤渣2.5g (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 。请同学们—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该题列出要求回答的4个问题中, 第 (1) 问是最容易的, 轻易就可作答;第 (2) 问是较容易的, 稍作思考后可以填上;第 (3) 问是较难的, 加以思考也可以做好;第 (4) 问是最难的, 要深入思考才能完成。

如此的题目设计, 不同的设问有不同的难度, 但都落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之内, 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 既能让学生在层层解题之后增强自信心, 又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化学习题设计 篇2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达标自查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则不能再分。

7.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能力提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10.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拓展探究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浅谈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3

【关键词】化学习题 教学策略 解题能力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以信息反馈为特征,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功能。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地实施化学习题教学,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学生解题的困难

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使他们无从下手。问题究竟难在哪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1)学生的分析能力薄弱,审题粗心大意,不会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学生思维狭窄片面,不会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针对所学内容层层递进地扩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分析过程,而不追求题量的多少,题目的难度,使学生的变通思维和开放思维在学习中扩展,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习题选择的原则

在习题课教学设计中对题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制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选题的适应性原则。习题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多接触些题目,则选择四、五种题目类型给他们讲解。可是课堂教学容量过大,题目类型繁多使学生的思维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解的题目学生理解了,一旦换一种类型就又无从下手,而对学习化学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在习题课中选择的例题应该非常有代表性,在题目中由易到难的添加或变换条件使学生产生思维的连续性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其一,习题的排列要有一个梯度。其二,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牢固掌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怀疑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实践和解决,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发散性同时也对学生分析、类比、综合、迁移等化学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因此,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题。

(一)以本为本原则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书者精心优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它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蔗糖。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知道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二)纠错性原则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但由于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同时受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不少是共性错误,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澄清事实的本质。例如: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20℃时,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里含有10克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2)在2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0克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3)100克水里最多可溶解10克硫酸铜,则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教师应根据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逐一对照,认真剖析,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三)典型性原则

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抓住典型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质量守恒的运用时:(1)某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2)4.6克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4.6克A物质的组成元素各是多少克?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此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运用的守恒量是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深入训练,引导学生于变动中寻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加强。

三、 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有些化学习题情景复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的思维障碍可能会出现在不明确哪些是问题的关键,而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审清题意,组织他们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研究,使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类似的问题加以比较。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另外,在进行习题课的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的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等。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解题策略,引导他们针对具体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提供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

对同一道习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学时间安排中要预留学生思考、分析、共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和偏差给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并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带领学生构建起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即思维的变通性,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化学习题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化学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例如:怎样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稀盐酸三瓶无色溶液?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思考后,有的马上回答“用紫色石蕊一一鉴别”。还有的回答“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即可鉴别。”再启发学生思考“能否用酚酞来区别,如果能,原理和步骤又怎样呢?”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一题多问,即一个模型连带设多问,分层设问参与命题,拓展思路。通过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纵向深化,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纵向思维能力。

例如:氢氧化钠为何要密封保存?如何检验它是否变质?如果有变质应如何把杂质除掉?通过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对酸碱盐性质的比较、归纳,有助于学生准确全面掌握知识。

其次,一题多变即广开思路,通过设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借助横向思维充分联想,激活并调动学生脑海中存储的信息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增删、变换等手段,创意命题。在参与命题中发展横向思维能力。

例:把4克氢氧化钠溶于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变1:把4克胆矾溶于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变2:20℃时,把4克氧化钙加入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

变3:把m克固体溶于m克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哪几种情况?

这样训练变化,强化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通过比较和论证得出结论,头绪理清了,难点也就攻破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剖析命题条件变换的意图,从而可使解题时揣摩剖析出题者的意图,提高解题的效率。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习题课 篇4

1.习题要精选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所选习题应该既要全面,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科学方法和观念的渗透及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习题类型力求多样化, 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开放性习题与探究性习题。这样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知识的概括性,防止思维的僵化或知识的固定化,进而增强解题方法的适应性,扩大迁移范围。同时,习题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追求习题的偏、难、怪,而要使之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潜在发展水平, 保证不同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习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必须对习题进行二次选择即从学生做过的习题中精选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是选择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批阅学生做过的习题是一种重要方法,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哪些习题不会做,哪些习题出现了错误,错在何处,等等。有时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是导致学生出错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上课之前针对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或许能够找到学生解题出错的真正原因,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展开习题教学奠定基础。另外,有些习题即使是少数学生出错,但如果具有挖掘拓展价值,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则也要作为习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2.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教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

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 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 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无论用什么方法,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 完全可以不讲, 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3.注重习题的导向性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

教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为难学生为目的、以会出难题为光荣。习题要面向全体,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不出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

4.科 学评价 ,激发内部动机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传统的评价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的目的是甄别和选拔,习题的正确率高低成了判断学生优劣的量尺,这种评价要么扼杀了学生兴趣,要么只能激发学习的外部动力。建构主义倡导目标自由的评价模式, 这样就避免由某一特定目的产生的偏见。在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评价时,要注意对建构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评价,即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少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使评价起到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5.当堂练习 ,及时讲评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够, 要尽可能挤出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思维和心理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倘能及时讲评,就能取得最佳效果。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时间做题。

6.让 学生质疑

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人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7.习 题课的设想

要给学生出示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给学生讲解清楚每个习题命题意图;知识的再现;知识的纵横联系;错误率较高题的错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此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提示强调常见“陷阱”;如何挖掘隐含条件;题中渗透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规范的解答步骤和书写格式;习题课上教师要注意帮学生“究错”。

8.习题要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

这类习题的特点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层递式的设问等方式,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答题的过程就好像是其思维轨迹进行探究的过程。

例: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 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__

化学教学论习题 篇5

第一章

绪 论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

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

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 化学课程与教材

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

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5、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 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

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

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

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

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

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五章 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

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第六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

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

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6、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7、化学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八章 中学化学用语的教学

1、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用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3、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中学生的学生特点,估计学生学习会出现哪些困难?

6、怎样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第九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3、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4、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6、在教学中你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学生“概念迷思”?

7、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内容的体系编排有哪些特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自选一个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第十一章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1、化学教学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2、化学教学测量的程序是什么?

3、考试的类型有那些?

4、常规考试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5、标准化考试的特点及程序是什么?

6、化学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8、化学试题和试卷的命题和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对化学试题怎样进行质量分析?

10、标准化考试的含义和主要量化指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化学教育科学研究

1、化学教育研究的原则及基本步骤是什么?

2、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选择化学教员研究的课题?

4、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5、撰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写一篇论文。第十三章 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试教。第十四章 说课及实习经验交流

1、什么是说课?说课与备课有何关系?

2、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说课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课的程序是什么?

5、设计一个说课案例,并试着说课。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

4、简述教学程序、教学软件、课件的概念。

5、列举2个实例,说明M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吴俊明、杨承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解守宗、师学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化学教学论》刘知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化学教学测量》唐力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考试学》廖平胜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南五省师专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颁发(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2002年)

中考化学习题解析 篇6

解析:

①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水蒸气;

② 的现象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可能含有CO2,(因为HCl能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l2而不产生浑浊现象,当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2时,通入石灰水中也不会出现浑浊,原因是HCl能跟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Cl2)

③ 的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H2,一定含有CO(因为H2点燃后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O点燃后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浑浊)

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Cl和CO,一定不含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答案:肯定含有HCl和CO,肯定没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说明:本题属于物质推断题,所考查的知识主要是H2O、CO、CO2、HCl和H2的化学性质。解答时,应在熟悉各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紧扣题目所列出的三项实验操作和实验发生的现象,逐步推断,找出答案。

如何为学生筛选化学习题 篇7

一、所选习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时,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有的老师常常采取增大解题训练力度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看到习题就有厌烦心理, 变得消极而被动。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筛选一些习题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如这样一道题: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变下列魔术:

A.清水变牛奶B.铁树开花请写出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步骤。

学生看完这道题这后很兴奋,纷纷询问老师正确答案。化学习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做起来非常有意思,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基础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所选习题具有一定的梯度,适应不同学生类型

心理学表明: 成功的体验对于人类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成功体验易于对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而愉悦的情感正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因此在选择习题时,应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便让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新课改要求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考虑不同个体的差异, 否则就会让水平较好的学生感觉不到挑战性,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产生畏惧心理。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就不能适应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选择习题时不能“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适应不同的学生, 让他们都有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选择层次性习题,有时同一题可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30克锌可跟15克稀硫酸溶液恰好反应。计算:

(1) 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 把溶液蒸干 , 得到多少克硫酸锌?

(2) 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完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后,都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层次不同,解答也有差异,但可保证每个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

三、所选习题应贴近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体会化学知识

化学现象千奇百怪,化学现象妙趣横生。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充满好奇,所选习题应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认知化学规律, 这不仅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习惯。如: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定厨房中的试食盐和纯碱道题是发生在身边的事, 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会感到物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所选习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化学习题的筛选中,应通过化学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通过改变化学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深入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教师适时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易疏忽处、易混淆处进行拓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探究和创新能力。如:

【发现问题】在一次探究活动中 , 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强又将纯净的CO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 :CO2能与Ca 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 ,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

五、所选习题应注意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保护环境,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但他们对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自然问题知之甚少,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与新课改精神相违背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化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筛选一些紧密联系人类生活、生产实际、科技方面的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空洞、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的问题。如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今年年初,我国多地爆发雾霾天气。化石燃料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煤燃烧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1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有些城市将使用乙醇汽油。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为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请你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这两道题多事社会热点问题, 可以达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精讲习题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8

一、总结题型讲思路

刚进初三的同学,对许多题的思路都很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习题中不是简单的对答案或列出式子,而是要讲清楚它所属的题型,并总结思路。例如讲物质推断题时,先找几类物质的推断题,让学生动手做,总结出推断题的类型有:叙述式推断题,表格式推断题,连线式推断题,框图式推断题。并进行总结,叙述式推断题思路是:先可能再肯定。审题时要注意:所得溶液是否有色,沉淀是全部溶解、部分溶解还是不溶,加入物质的量是少量、适量、足量还是过量。表格式、连线式和框图式推断题关键是首先让物质两两混和,并判断两两混合后的现象,然后以生成气体的两种物质为突破口进行推断,然后推断出其它物质,最后逐一验证。它们总的思路是找突破口,顺藤摸瓜,最后验证。而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的规律方面的特点。做制备题,多采用倒推法:先从最终产物的制备反应方程式出发,依次前推。只有在平时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才能在考试的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找出解题方法。

二、总结知识点讲规律

习题做的多了要教给学生“吃压缩饼干、喝浓缩液”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联的习题总结出知识点。例如讲金属和酸反应判断天平指针偏转的习题时,教学生先看后算。一看加入金属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根据溶液的质量增加(既金属减去氢气的质量)判断;若加入金属相等,则只要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即可。二看金属与酸谁过量。还有在讲鉴别题时,更要注重总结鉴别题的知识点,如①氧气的检验:最好用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的检验最好用澄清的石灰水。③酸的检验最好用紫色石蕊。④碱(OH-)的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方法2: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⑤CO32-的检验,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的存在。⑥铵盐(NH4+)(含铵根的物质),用氢氧化钙固体与铵盐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的重点,可以从几个角度对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如物质的化学性质,生成物质的反应,从化学反应的类型等角度进行总结。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学过的知识会更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在应用时更得心应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知识更全面,避免了所谓做题中的粗心。

三、一题多解讲捷径

一道题有多种解法,初次讲解首先从学生的答案中找出不同解法,如果学生的解法不全面,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法。最后从中挑出一种省时、简便的做法重点讲授,予以推广。另外发现学生的解法正确、精练的要给予鼓励、肯定、倡导,而做法正确但步骤麻烦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简便的解法。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中含氧60%,现把5克该混合物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假如气体完全被吸收)。求生成沉淀的质量?在讲评中我先让同学回忆原来总结的知识,学生很快发现根据总结过的:混合物中若已知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出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然后一步一步做。但是有位同学用元素守恒(即混合物中含碳与生成碳酸钙沉淀中含碳相等)这种做法既简单又不易出错。如果长期坚持一题多解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最佳解题方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准确的答案。

四、求变讲发散

相当于把书读厚的过程,一道习题按原题讲完之后,再来借题发挥。将原习题①改头换面;②改头存尾;③留头换尾;④留题换答案;⑤改换状况;⑥改变条件;⑦改变要求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对知识的理解步步加深,视野更加开阔,且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达到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练习效果。经常对题进行变化,不仅使学生对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陷于题海之中,真正使学生感到以一当十,使学生认识到题型的力量。

五、讲审题

在讲题中让学生有意审清出题的目的,题中的关键字词,可以防止所谓的粗心。例如:选择题中的正确和错误(或不正确)、合理和不合理、符合和不符合等。填空题中填化学式、名称还是序号。实验题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现象、方法、实验结论、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制取装置、性质、用途、少量(过量、适量、等量)、一定、可能。还有是酸碱度还是酸碱性,是催化作用还是催化剂,吸附性还是吸附作用。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做题应学会找出题眼。

六、讲趋势

近年来的中考题,紧扣大纲但试题灵活,每年在原有的题型的基础上有所淘汰,有所创新。故讲习题时既要掌握传统的题型,又要紧扣中考题型的变化讲变化趋势,不要老步后尘,要有超前意识。当然超前意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着重中考题的连续分析,教学经验的积累,优秀杂志、报纸的启发等等。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篇9

1. 实行专题式习题课程

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点知识如, 物质的量、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平衡、水解平衡等, 开设专题练习, 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降低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减轻学生们的压力.

例如, 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镍 (Ni) 镉 (Cd) 电池, 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1) 已知Ni (OH) 2和Cd (OH) 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放电就是使用电池的过程, 充电是给电池补充电量的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1) 以上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2) 以上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 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4) 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 (1) (3) (B) (2) (4) (C) (1) (4) (D) (2) (3)

2. 开设形成性习题课程

对于化学中的一些概念、计算公式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开设形成性习题课, 可以使同学们从起源认识这些知识, 如, 一些概念形成是时代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 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理解这些问题, 降低掌握的难度.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考查常常以推断题的形式出现, 推断题要求学生从“题眼”入手, 纵观全局, 寻找解题思路.

例如, 己知物质A、B、C、D、E、F有如图1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的变化, 推断A、B、C、D、E、F的可能化学式.

介于钠与其化合物以及氯与其化合物之间具有相关转化的特性, 因此, 在生成Na Cl时也存在诸多的途径, 当然, 除了金属与非金属两者之外的化合物, 盐、酸、碱以及氧化物之间的各种不同反应皆可产生Na Cl.

3. 认真对待总结性习题课

总结性习题课是指对于学生一阶段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习题课.如, 章末测试、月考或者期中考试等.对本章或者本次考试前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 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对于认识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再认识, 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提高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

1. 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题海战术, 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接触、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式不但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 对习题课教学的效果也不尽人意.一个好习题就是一类习题的代表和综合, 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梳理知识、掌握规律、对基本概念进行剖析,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要精选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典型的习题.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 减少学生的压力, 也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 巧讲习题, 促进思维和智力发展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合理的引导学生, 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强加给学生, 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分析过程,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要给予尊重, 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题目主干, 找出题目的关键点, 结合自己的所学, 进而逐渐突破问题.这样才能从解题的思路以及手段上引发学生们, 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并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靠, 根据原有题目逐一击破类似的题目, 进而是学生们的智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 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先以如下三个小题作基础:将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1) 发现到了什么现象? (2) 铁棒是否有变化?有什么不同? (3) 溶液是否有变化?质量是否还相同?

3. 科学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观重结果轻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 习题的正确率成了判断学生优劣的量尺, 这种评价回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习题教学评价可以实行如, 教师互评、自评, 同学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共存的评价形式.不单单看重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还要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公平的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习题课 篇10

1.习题课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是其他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习题课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归纳与纵向衍生, 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渗透。“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 强调在亲自“做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习题课上, 有的时候学生容易犯困, 因为感觉比较单调无趣, 如果注意灵活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就可以让习题课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学到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

1.3.1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3.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1.3.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1.3.5热爱家乡 , 热爱祖国 ,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习题

习题处理, 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且要在上课之前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

2.1了 解 学 生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较 好 ,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不好。 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重点指导纠正, 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 课堂上不讲或略讲。这样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处理重点的、普遍性错误时,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2了解学生思维的着眼点。适当点拨, 设置思维梯度, 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 做到有的放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让一些具 有独特解 法的学生向全班 同学介绍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经常能找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因此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 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2.4把习题归类, 同类型的题目一起处理。学生通过习题实践,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等,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健康, 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了考试热点。高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 老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 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 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家长普遍认为通过大量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刺激、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否认通过大量练习能强化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 这种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复考察, 教学效果其实不佳。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化学教师无奈地说:“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 可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重组构建和完善的, 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习题的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设问表征的科学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选择少而精的练习, 节约教和学的时间,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朝着与客观主义对立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区别了人的高级学习和动物的低级学习, 有别于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的观点。因此, 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选择, 精简习题数量, 提高习题质量。

5.集思广益, 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选择习题不应由教师独断, 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每周我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 每次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试题, 我都从学生的“投稿”中选择约70%的题量。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既拓宽出题视野, 又提高习题质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特别好。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教无定法, 必须有法,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6.有效讲解习题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下一篇:估算能力的培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