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

2024-04-08

【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通用6篇)

篇1:【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

本文由31339466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地理 2010 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十

【命题趋向】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分为四个部分: 本专题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部分是城乡分布;第三部分是城乡规划;第四部 分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理解城乡发展差异、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加以 分析;

二、要注意城乡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三要注意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城乡规划

分析高考重点,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 高考重点:本考点是近年高考命题,选修知识运用考查题,形式上是主观综合题,考生在考试中可选做题,满分为 10 分。命题趋向: 命题趋向:运用背景资料、图片、图形作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归纳能力。城市环境问题,现代城市或乡村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归纳城乡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说明其配置特点和变化趋势。

【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 测试要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形成;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2)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特征;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3)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与相应的治理对策

(4)乡村聚落与集市:不同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乡村集市的 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测试要点二: 测试要点二:城乡分布(1)现代化城市或村镇: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2)城镇布局: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3)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 对策措施 测试要点三: 测试要点三:城乡规划(1)现代化城市或村镇: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2)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 对策措施 测试要点四: 测试要点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1)城乡人居环境的评价: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展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 特点和结构功能(2)商业布局与生活: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评价(3)城市交通网络:不目类型的城市交通网络的(4)文化设施布局与生活: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城乡的基本文化设施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思路清晰,提升能力!清晰

1.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 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 15 个城市。(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 房缺少、质量低劣。

(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 问题。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措施 城乡特色景观:是指那些能够体现一个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环境条件等的各种建筑(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园林、道路等)、雕塑、街区及其布局。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保护它们的 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继承历史,而是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同时还是城 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现实生活中,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对历史文化信息的漠视和破坏比 较普遍。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其价值,寻求保护的具体措施。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 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同步 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4.城市三大功能区(1)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2)商业区 ①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 物高大密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②外围商业区: 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人口稠密。区位特征:位于中心商务区外围、交通干线两侧或干线交会处。③商业区、商业中心和中心商务区的区别和联系: 从区位看: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只能位于市中心(不一 定是几何中心);商业中心的商业街等同于商业区,但商业中心的商业小区位于居民住宅区内,从整个城 市看,商业小区不能形成商业区。从职能上看: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的功能,而商业中心和商业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三者联系是:商业区和商业中心都包含中心商务区。

【真题亮相】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8·江苏卷)读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M、P、Q 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4)请筒述建设甲、乙两卫星城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2008·江苏南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 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 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我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之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 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材料二 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有(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2)江苏苏南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是 请列举一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 品加工业)。(4)苏南地区小城镇外部形态的一

般特点是(1)该住宅小区由商业小区、学校、医院和成片的 该住宅小区位于(2)图中两商业小区布局的共同点是 目的是(3)小区内学校 A 和学校 B 相比,学校 选址不恰当,理由是。(4)小区居住环境尚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 ② 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亚宁花园区位选址的有利因素有、、(3)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自然因素有、房 的、、。、。,单位面积住,具。有 较 强、。、、(2)房地产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③。,和郊区之间。,其。,原因是、组成。

2.(2008·苏锡常镇)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农产品)。(农产 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转移,污染物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3.(2008.南京金陵)下图是某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亚宁花园区位示意图。读图,(4)在治安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房地产开发的【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 对热点预测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当前城市,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地 日照标准,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注:H 为住宅楼地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南北朝向)(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 作用的结果。根据表中信(2)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宽、窄),原因是 其中在冬至日正午拍摄的是 A.青藏高原(甲、乙);该城市所在的地区是 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填字母)。(填城市代号)

(3)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应比南京(4)甲、乙两照片为在③城市某住户客厅拍摄的,时间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B.四川盆地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实战演练,金榜题名!题名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的最重要指标,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约 为 3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判断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原因是(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反映了其(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城市的发展特点是。(2)从 A 图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 素是 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 何影响?(4)试分析该地区在 C 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3.(2008-苏北五市模拟卷)读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城市的空间形态为 为 因素是(3)筒述海港选址在 P 地而不在 Q 地的原因。4.下图中的 A、B、C、D 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四地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2)从城市地域形态看,A 城市可能是(3)从城市交通运输角度看,C 城市地域形态的缺点是(4)A 城计划在甲、乙两处建一座卫星城,较为合理的是,理由是。5.读 2005 年北京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情况图和北京最新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回答(1)~(3)题。(1)在 2005 年北京城市建设土地供应中.基础建设占有份额高达 35.4%,这将最有利于()。,C 城市可能是。。,影响该城市地价变化的主要。(2)该城市地价变化的特点是,该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态 和 分 ;从 C 图看。的特点,这对商业网点有 布的特点;从 B 图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 的发展水平。。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

2.(2008·扬州模拟卷)下图中的 A、B、C 表示同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①调整北京的产业结构 全国的经济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在住宅用地中,北京市加大了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量,主要是为了(A.进一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B.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北京的城市规模 C.扩大北京的建筑业规模,有效解决失业问题 D.加快城市发展,为未来大量进京人口提供住房(3)在北京最新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中,一批新城即将崛起,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A.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 B.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 C.改善居住环境 6.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②、③、④四块待开发的土地上发展什么比较合理?)D.吸引农民进城 ②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 ③保护北京的生态环境 ④将北京建设成为

(2)在图中 A、B、C、D 四处中想建设印染厂、自来水厂、印刷厂、火电厂,请选择合理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印染厂:位置 自来水厂:位置 印刷厂:位置 火电厂:位置,理由:,理由:,理由:,理由:。。

(3)在图中选择一处合适的位置发展商业区,并说明理由。

(4)分析图中铁路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城乡规划(选修)专题二十二 城乡规划(选修)参考答案

两年高考真题 1.【答案】(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 P(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 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 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解析】住宅区;化工厂污染重,应位于河流下游和与 盛行风向垂直的地带,化工厂的运输量大,应处于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卫星城的功能就是分担城市的职 能,减少城市的人口和工业,保护城市的环境。三年名校模拟 1.【答案】(1)A B C(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 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 苹 果(棉花、粮食、蔬菜等)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4)条带状 沿河分布 【解析】城乡分割互不来往,不可能出现城乡之间交通拥堵的现象。2.【答案】(1)住宅楼 绿地 市中心(2)位于小区内主干道交会处 交通方便,利于居民购物(接近消费人群)(3)位于小区边缘,B 不利于学生就近上学(4)化工厂布局在居住区,污染大气、水源 火 电厂位于居住区夏季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小区大气 高架公路贯穿小区,产生废气、噪声污染等,且给交 通安全带来隐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调用已有地理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答案】(1)靠近道路和汽车站,交通便利 较好的教育设施 较好的医疗卫生设施 距离休闲广 场较近(2)城市规划的要求 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3)地形 水质 空气 风向 植被(4)前期投入少 造价低 市场竞争性 【解析】 交通便捷,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雅是人们居住首选。【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答案】(1)大气散射(2)冬至日我国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建筑物的影子最长 ②(3)宽 冬至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楼的影子比北京短(4)甲 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目前比较实际的房地产开发问题。开发过程中注意室内采光问题尤为重要。室内 采光与楼距、楼高、季节都有一定的关系。就我国而言,冬至日全国各地太阳高度角最小,受南楼楼高的 影响最大,只要冬至日室内能采到光线,那么其他时间就没有任何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南楼 的楼高越高,对北楼的影响越大;南北楼的楼距,对室内采光影响很大。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房间内 的面积越大。【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1.【答案】(1)③ ①(2)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3)城市化速度过 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 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4)社会经济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曲线所代表的城市化水平最低,所以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③曲线所代 表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所以代表的是发达国家。二战以后,许多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开始恢 复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沿河公路与铁路(交通线)沿河(3)多样化 网络化 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 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3.【答案】(1)集中式 放射状(2)从市中心向外围降低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3)与 Q 地相比,P 地附近等深线密集,水比较深,水域通航和停泊条件优越;P 地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与之相连;P 地远离市区,海港建设费用低。4.【答案】(1)B(2)集中式或组团式 条带式或放射状(3)运距长(4)乙 卫星城应建在 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5.【答案】(1)D(2)

A(3)A 【解析】新城应成为北京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6.【答案】(1)蔬菜、花卉、乳肉畜牧业。(2)C 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方向,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B 应选择在河流上游方向,水质较好 D 基本无污染,可布局在城区,靠近市场 A 有大气 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选择在远离城区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靠近公路、河流,交通、用水便利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3)E 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流集中,符合市场最优的原则。(4)不合理。铁路穿越市区干扰 了城市交通,应将铁路外迁至郊区。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篇2:【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策略】

1.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09江苏)“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0全国)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09天津)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09辽宁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2.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 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2011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商映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3)战国水利大发展。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2.手工业

(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②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技术传承是封闭性的,同时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③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

高三复习

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3)春秋战国,音乐艺术已经较为发达。战国青铜编钟 3.科技

(1)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2)天文历法

4.“百家争鸣”

(1)背景:①政治因素: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统治者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国家富强,士阶层空前活跃, 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为百家争鸣创造宽松学术氛围。②经济因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③文化因素: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勃兴”。④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和学派与政治势力是相对独立的。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5)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天文数学光学力学医学等达到较高水平。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

(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家学派彼此渗透、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源头。

考点

4、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

(1)主要成就:①思想核心:“仁”、“礼”和“中庸”。“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②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其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③整理六经,保存古代文化。

(2)历史地位: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②孔子整理的“六经”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③以“仁” “礼” “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④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孟子

(1)政治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 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伦理观:主张“性本善”。3.荀子

(1)政治思想: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重难点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1)实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篇3: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一、按版块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建构重组

1. 依据课本框架,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能选择新的视野,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 同时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

2. 采取主体串联法,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政治生活》主要主体。政府: (1) 性质、宗旨, (2) 职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对人民负责原则——三条表现, (4) 依法行政, 科学民主决策——原因、意义、要求, (5) 自觉接受监督——意义、机制、体系, (6) 政府的权威。

公民: (1) 地位——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珍惜选举权, (4) 民主决策——方式和意义, (5) 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6)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三大原则, (8) 与政府的关系。

共产党: (1) 性质、宗旨、地位——原因, (2) 执政的实质——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 执政方式——具体内容, (4)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公平问题、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问题、金融问题、中日关系等形成相应的知识整合提纲。

质量问题: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3) 信誉和形象, 正当竞争, 经济效益。 (4)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 诚实信用原则。 (6)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安全权) 。 (7) 国家的宏观调控。

价格问题: (1) 市场形成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也影响供求。 (2) 价格的作用。 (积极、消极) (3) 市场经济的法制。 (4) 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 公平的原则,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 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中日关系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开放等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日本否认、歪曲历史, 置中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不顾, 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违背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势必给双方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中日之间国家利益的相悖决定了二者的摩擦;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日本单方面行为使中日关系紧张不利于中日经济发展, 违背了当今时代主题, 势必受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弃。 (3)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和有条件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的观点, 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4. 依据课本框架, 将相近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经济学常识》中相近的知识点整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修1) ;自由贸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及其评价。

二、抓核心知识, 突破重点

高考政治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三、提升四种应试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什么)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 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 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 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证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 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1) 区分“角度”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 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

(3) 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 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什么)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调动知识:搜索知识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 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 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何答——即表达能力)

(1) 描述: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是什么?怎么样?) 。描述事物的能力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2) 阐释: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为什么?怎么做?) 。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要求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何答好)

篇4:高考地理第二轮小专题复习策略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太过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同学们记不住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是因为复习面过大,且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有人认为,如果不做全面复习或不做足够的练习,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巩固地理知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复习任务,更不利于集中学习某部分知识。例如,在复习气候特征时,这部分知识点较多,很多同学进行复习时,往往希望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希望了解全部的气候类型的特征。

2.复习难度分配不合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个班级中,成绩自然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第二轮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复习难度和范围不当或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复习难度过大,一些基础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如果难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从而使复习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起到巩固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的作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很多教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辅导时都将这部分内容定的难度过大。他们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讲解很简单的知识时,往往还讲解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的知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自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产生畏惧心理,在课下进行自主复习时选取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辅导资料。显然这不利于第二轮复习作用的发挥。

3.形式单一,第二轮复习目标模糊。

传统的复习形式主要是书面的习题练习、口头告知复习内容等。在实际复习中,书面的习题可能会存在数量过多、难度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课下复习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第二轮复习距离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有些同学还没有紧张感,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复习任务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这一阶段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复习内容、进度、步骤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没有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致使复习效率低下。

二、以气候特征为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1.气温。

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细节上的集中整理,应先将“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因,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候类型”确定为复习目标。首先,我们要清楚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垫面中又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记忆。其次,在选择复习难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合理选择高中低不同难度的试题。复习题的选择要注重质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度也要按照同学们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安排。

2.降水。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第二轮复习中不会有更加细致的知识解释,所以复习范围和目标也与第一轮复习不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层面的知识,清楚下垫面因素中还包括海陆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按照往届高考题中的考点,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另外,高考试题设计形式新颖,经常利用数据或者图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查。我们要清楚,无论命制的题目形式怎么变化,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在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上。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至关重要。

篇5:【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

【学法导航】

一、其他学科多角度思考

(一)地理学科:

1.熟悉港、澳、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并分析说明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说明20世界7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与大陆间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意义。

(二)历史知识

1.台湾自古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平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2.港、澳两地近代被迫与祖国分离,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港、澳回归祖国大家庭是国家实力增强的突出表现。

3.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效途径

二、重点提示:

1.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谈谈四项协议的签定、两岸关系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陈江会“台北四项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以苍生为念,因势利导,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 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

意义:(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顺利实现经济的发展。(3)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陈江会”签订的四项协议,是在两岸“三通”上的重大突破,两岸交流将会更加便利,给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量。四项协议的签订,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机遇,也是两岸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有效举措,将推动两岸交流出现新的高潮。

2.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明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势头的原因? 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两岸自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在两岸血缘相同、文化同源、语言相通、地缘接近的有利发展条件下,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目前大陆已是台湾人民前往观光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伙伴及第二大的进口伙伴,两岸理应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走向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3.从国家的结构形式上说明台湾与中央的关系。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

(2)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台湾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关系;

(3)按“一国两制”构想处理台湾与大陆关系后,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必须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4.作为公民应该怎样为两岸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1)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3)积极参加一切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活动。5.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o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3)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4)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6.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国家的 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 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 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 务。当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是两岸同胞自觉履行上述义务的结果。

(2)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 单一制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团结,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是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

7.联大拒绝涉台提案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问的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少数国家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专 门机构活动”的提案理应遭到拒绝。

(2)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管辖权等。少数国家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不履行 应尽的国际义务,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我们坚决反对。8.运用有关政治学知识,谈谈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你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坚决反对任何意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典例精析】

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这是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正式启动的又一成果。据此回答1-3题。

1、直接“三通”的经济意义体现在:(D)①降低企业交通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②促进两岸旅游业发展 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④增强两岸同胞心理、精神的认同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A “一个中国”原则 B “一国两制”C 和平统一 D 九二共识

3、“三通”的实现,得益于:(D)

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我们党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命的担当 ④两岸人民在血脉、心灵上的融通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2009年10月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启了务实交流,在台北成功进行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据此回答4~5题

4、与唐代长安城相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A)①面积小 ②营业时间固定 ③商业更加繁荣 ④建筑布局突出了皇权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关于雍正帝的说法正确的是(C)①推行“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 ②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③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④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7、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这次“胡吴会谈”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内外因辨证关系

9、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这段话体现了(A)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第五届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期盼,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②有利于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有利于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大陆的主要优势是(D)①资金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在台湾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部门主要是(B)

A.纺织 B.信息电子 C.汽车 D.钢铁

13、(2007上海高考3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国投资者在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2006年,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同年,内地与澳门、香港分别签署了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联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根据该协议,内地从2007年1月1日起对香港在法律、舒展等9个领域进一步采取15项具体开放措施。

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以高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4月,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请运用所学“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分析上述材料。参考答案:

“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说明我国按照“一个国家、两中制度”的方针,在香港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贯彻落实。

“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说明“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两者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4、材料一: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就职典礼以“人民奋起,台湾新生”为题,发表了对台海两岸采取的新立场。最引人关注的是,马 英九特以“中华民族"的高视角,审视两岸的未来。这是他主动率先提出的,是与过去八年陈水扁政府的施政方针对比而得出来的。前扁政府的主体意识在维护“台独”,所以岛内族群八年间凸显本土外省人之分,使族群间产生阻隔摩擦,“台独”变成了“台毒”。

材料二: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1)材料一中陈水扁的“台独”主张为什么会遭到惨败?(2)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中华民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②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将台湾人民带入危险境地,忽略了广大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的愿望,所以必然遭到失败。

(2)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共两党从当前台中关系现状出发,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必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种积极变化,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社会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行动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个人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共两党领袖顺应历史潮流,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专题突破】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答1--3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加强两岸经贸文化合作

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④有利于反对台独分裂势力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祖国统一 B、两岸和平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 C、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D、“一国两制”是一切中国公民的共同愿望

3、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后,台湾多家媒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加强两岸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从哲学上看,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 B、对立统一规律

C、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4、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的积极势头,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复杂的。这一认识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5、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尽管还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但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A.事物的发展是主要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

两岸直航,拉开了两岸合作的新局面。其中,两岸农业合作方面前景更加广阔。两岸开展农业作

①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②形成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完善了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在福州港青州码头举行。表明我国政府在履行____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 ④提供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这是主要是因为 ①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两岸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这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除了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外,还有民进党人士范振宗、许荣淑也参加了论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味着我们反对“台独”的态度和决心有所改变 B.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更具广泛性

C.意味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有所变化 D.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两岸关系的唯一平台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一百多年前,列强入侵,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屈辱与挑战,甚至濒临民族自信心的崩解,而台湾,更在西方列强横肆全球、疯狂掠夺资源的情况下,历经了荷兰、西班牙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这是台湾历史的悲情与伤痛,但值得骄傲的是,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回答10~11题

10、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的《七子之歌》,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 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④

11、“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里张学良将军歌颂的是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12、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这主要体现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中国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这表明 A.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 B.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最佳方式 C.我国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D.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4、材料一: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此次论坛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二是首次集中研讨了文化和教育问题。三是代表性更为广泛。

材料二: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两岸包机直航不仅可以节省两岸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布局两岸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对两岸总体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正面帮助。

(1)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理论依据。

(2)“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1、C 经济全球化及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依赖性需要两岸合作,只有坚持平等互利、实现双赢,才有利于两岸的合作。故①②③均正确。④不属于经济生活角度,是政治生活。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

2、B 两岸的经贸文化合作带来了两岸的诸多实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台湾民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说明两岸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C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D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看到反对“台独”的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A是辩证唯物论的道理,B、C不合题意。

5、C 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说明前途是光明的;还面临许多艰难险阻,说明道路是曲折的。

6、A ④不合题意,故用排除法排除,选A。

7、D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政治和文化职能在这里并没有涉及。

8、D ③不科学。正确选项是D。

9、B

10、A

11、B

12、B

13、C

14、(1)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是坚持一切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篇6:【地理】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依托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错解分析 应分别证明不等式对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均成立,不应只证明一种情况

技巧与方法 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k-ck)(a-c)>0恒成立(a、b、c为正数),从而ak+1+ck+1>ak·c+ck·a

b证明(1)设a、b、c为等比数列,a=,c=bq(q>0且q≠1)

qbnnnn1∴a+c=n+bq=b(n+qn)>2bn

qqnn(2)设a、b、c为等差数列,ancnacn则2b=a+c猜想>()(n≥2且n∈N*)2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2c2ac2222①当n=2时,由2(a+c)>(a+c),∴()

22akckack②设n=k时成立,即(),22ak1ck11则当n=k+1时,(ak+1+ck+1+ak+1+ck+1)

2411>(ak+1+ck+1+ak·c+ck·a)=(ak+ck)(a+c)44ackacack+1 >()·()=()222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由①②知,an+cn>2bn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

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 例2在数列{an}中,a1=1,当n≥2时,an,Sn,Sn-

1成等比数列

2(1)求a2,a3,a4,并推出an的表达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3)求数列{an}所有项的和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数列、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

知识依托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 采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证明

1错解分析(2)中,Sk=-应舍去,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2k3技巧与方法 求通项可证明{通项公式

111}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进而求得SnS121成等比数列,21∴Sn2=an·(Sn-)(n≥2)

(*)22(1)由a1=1,S2=a1+a2=1+a2,代入(*)式得:a2=-

3212由a1=1,a2=-,S3=+a3代入(*)式得 a3=-

3315解 ∵an,Sn,Sn-

1(n1)2同理可得 a4=-,由此可推出 an= 2(n1)35(2n3)(2n1)(2)①当n=1,2,3,4时,由(*)知猜想成立

2②假设n=k(k≥2)时,ak=-成立

(2k3)(2k1)21故Sk2=-·(Sk-)(2k3)(2k1)2∴(2k-3)(2k-1)Sk2+2Sk-1=0 11∴Sk=(舍),Sk2k12k311由Sk+12=ak+1·(Sk+1-),得(Sk+ak+1)2=ak+1(ak+1+Sk-)

222ak1ak11122aaak1k1k12k12k12(2k1)2

2ak1,即nk1命题也成立.[2(k1)3][2(k1)1]1(n1)由①②知,an=对一切n∈N成立

2(n2)(2n3)(2n1)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3)由(2)得数列前n项和Sn=

1,∴S=limSn=0

n2n1n(n1)(an2+bn+c)

12例3是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n(n+1)2=解 假设存在a、b、c使题设的等式成立,14(abc)6a31这时令n=1,2,3,有22(4a2bc)b11

2c10709a3bc于是,对n=1,2,3下面等式成立

n(n1)1·22+2·32+…+n(n+1)2=(3n211n10)

12记Sn=1·22+2·32+…+n(n+1)2

k(k1)设n=k时上式成立,即Sk=(3k2+11k+10)

12k(k1)那么Sk+1=Sk+(k+1)(k+2)2=(k+2)(3k+5)+(k+1)(k+2)2

2(k1)(k2)=(3k2+5k+12k+24)12(k1)(k2)=[3(k+1)2+11(k+1)+10]

12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3,b=11,c=10时,题设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

学生巩固练习 已知f(n)=(2n+7)·3n+9,存在自然数m,使得对任意n∈N,都能使m整除f(n),则最大的m的值为()A 30

B 26

C 36

D 6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k≥n3(n≥3,n∈N)第一步应验证()A n=1

C n=3

D n=4 131151117

3观察下列式子 1,122,1222…则可归纳出

223423234________ 已知a1=B n=2

3an1,an+1=,则a2,a3,a4,a5的值分别为________,由此猜想an=________

an32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n1+3n+2能被13整除,其中n∈N*

11113

n1n22n247 已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b1=1,b1+b2+…+b10=14

5(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bn;6 若n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

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2)设数列{an}的通项an=loga(1+

1)(其中a>0且a≠1)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试bn比较Sn与1logabn+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设实数q满足|q|<1,数列{an}满足 a1=2,a2≠0,an·an+1=-qn,求an表达式,又如果nlimS2n<3,求q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解析 ∵f(1)=36,f(2)=108=3×36,f(3)=360=10×36 ∴f(1),f(2),f(3)能被36整除,猜想f(n)能被36整除

证明 n=1,2时,由上得证,设n=k(k≥2)时,f(k)=(2k+7)·3k+9能被36整除,则n=k+1时,f(k+1)-f(k)=(2k+9)·3k+1-(2k+7)·3k =(6k+27)·3k-(2k+7)·3k

-=(4k+20)·3k=36(k+5)·3k2(k≥2)f(k+1)能被36整除

∵f(1)不能被大于36的数整除,∴所求最大的m值等于36

答案 C 2 解析 由题意知n≥3,∴应验证n=3

答案 C 3 解析 1131211 即111222(11)2111511221 ,即1222232123(11)(21)1112n1(n∈N*)222n123(n1)归纳为1答案:11112n1*

(n∈N)222n123(n1)313a1233同理,4.解析:a2a1317253 23a23333333a3,a4,a5,猜想ana238359451055n533333 答案:、、、78910n5×5 证明(1)当n=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

(2)假设当n=k时,42k+1+3k+2能被13整除,则当n=k+1时,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 42(k+1)+1+3k+3=42k+1·42+3k+2·3-42k+1·3+42k+1·3 =42k+1·13+3·(42k+1+3k+2)∵42k+1·13能被13整除,42k+1+3k+2能被13整除 ∴当n=k+1时也成立

由①②知,当n∈N*时,42n+1+3n+2能被13整除

117136 证明(1)当n=2时,2122122411113(2)假设当n=k时成立,即 k1k22k241111111则当nk1时,k2k32k2k12k2k1k1131111311 242k12k2k1242k12k213113242(2k1)(k1)247(1)解 设数列{bn}的公差为d, b11b11由题意得,∴bn=3n-2 10(101)d310bd14512(2)证明 由bn=3n-2知

11Sn=loga(1+1)+loga(1+)+…+loga(1+)

43n211=loga[(1+1)(1+)…(1+)]

43n211而logabn+1=loga33n1,于是,比较Sn与logabn+1的大小 3311)与33n1的大小

比较(1+1)(1+)…(1+43n2取n=1,有(1+1)=38343311

1取n=2,有(1+1)(1+)38373321

411推测(1+1)(1+)…(1+)>33n1(*)43n2①当n=1时,已验证(*)式成立

②假设n=k(k≥1)时(*)式成立,即(1+1)(1+

11)…(1+)>33k1 43k2则当n=k+1时,1111(11)(1)(1)(1)33k1(1)

43k23(k1)23k13k233k1

3k1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 (3k233k1)3(33k4)33k1(3k2)3(3k4)(3k1)29k40

(3k1)2(3k1)233k1(3k2)33k433(k1)13k1111从而(11)(1)(1)(1)33(k1)1, 43k23k1即当n=k+1时,(*)式成立

由①②知,(*)式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1于是,当a>1时,Sn>logabn+1,31当 0<a<1时,Sn<logabn+1

解 ∵a1·a2=-q,a1=2,a2≠0, 9∴q≠0,a2=-, 2∵an·an+1=-qn,an+1·an+2=-qn+1

两式相除,得an1,即an+2=q·an an2q于是,a1=2,a3=2·q,a5=2·qn…猜想 a2n+1=-

1n

q(n=1,2,3,…)22qk1 n2k1时(kN)综合①②,猜想通项公式为an=1k

q n2k时(kN)2下证(1)当n=1,2时猜想成立

-(2)设n=2k-1时,a2k-1=2·qk1则n=2k+1时,由于a2k+1=q·a2k-1 ∴a2k+1=2·qk即n=2k-1成立

可推知n=2k+1也成立

1设n=2k时,a2k=-qk,则n=2k+2时,由于a2k+2=q·a2k,21所以a2k+2=-qk+1,这说明n=2k成立,可推知n=2k+2也成立

2综上所述,对一切自然数n,猜想都成立

2qk1 当n2k1时(kN)这样所求通项公式为an=1k

q 当n2k时(kN)2S2n=(a1+a3…+a2n-1)+(a2+a4+…+a2n)

1=2(1+q+q2+…+qn-1)-(q+q2+…+qn)

2更多教学资源请到http:///下载

http:// 2(1qn)1q(1qn)1qn4q()()

1q2(1q)1q21qn4q由于|q|<1,∴limq0,故limS2n=()()

nn1q2n依题意知4q<3, 2(1q)并注意1-q>0,|q|<1解得-1<q<0或0<q<

上一篇:关于xx公司内部招聘网络营销人员的通知下一篇:听邹越演讲《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