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反义词

2024-04-14

鲜活的反义词(精选11篇)

篇1:鲜活的反义词

鲜活

鲜活的反义词:死板,陈腐,腐烂。

【词目】鲜活

【拼音】xiān huó

【英译】fresh and alive;alive

【基本解释】鲜灵活泼。

详细解释

1.鲜灵活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盆池鱼》:“忽一日帝曲宴近臣於禁苑中,帝指示於 九龄 林甫 曰:‘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中国 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2.谓新鲜水灵。

宋 王巩 《闻见近录》:“羹沸,刳鱼游泳鼎中,羹成,鲜活若不刳者。”

3.犹言鲜明生动。

大荒 《忆江南》:“馀下的往往是些孤立的往事,鲜活地,原原本本以当时发生的次序呈现出来。”

示例

1.鲜活农产品,吃得更放心

2.春夏广告大片给人鲜活的感受,以霓虹艳色为主打的这一季设计鲜艳夺目且年轻时尚。

3.Life is always freshening mind.(生命在于鲜活心智。)

更多热门文章:

1.英姿飒爽的反义词

2.相悖的反义词

3.放纵是收敛的反义词

4.盛极一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5.生离死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6.倒行逆施的反义词

7.厚颜无耻的反义词是什么

8.不辞劳苦的反义词

9.不耻下问反义词是什么

10.爱憎的反义词

篇2:鲜活的反义词

鲜活的反义词:死板,陈腐,腐烂。

【词目】鲜活

【拼音】xiān huó

【英译】fresh and alive;alive

【基本解释】鲜灵活泼。

详细解释

1.鲜灵活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盆池鱼》:“忽一日帝曲宴近臣於禁苑中,帝指示於 九龄 林甫 曰:‘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中国 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2.谓新鲜水灵。

宋 王巩 《闻见近录》:“羹沸,刳鱼游泳鼎中,羹成,鲜活若不刳者。”

3.犹言鲜明生动。

大荒 《忆江南》:“馀下的往往是些孤立的往事,鲜活地,原原本本以当时发生的次序呈现出来。”

示例

1.鲜活农产品,吃得更放心

2.春夏广告大片给人鲜活的感受,以霓虹艳色为主打的这一季设计鲜艳夺目且年轻时尚。

3.Life is always freshening mind.(生命在于鲜活心智。)

更多热门文章:

1.英姿飒爽的反义词

2.相悖的反义词

3.放纵是收敛的反义词

4.盛极一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5.生离死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6.倒行逆施的反义词

7.厚颜无耻的反义词是什么

8.不辞劳苦的反义词

9.不耻下问反义词是什么

篇3:追求鲜活的语文课堂

一. 从文本开刀, 挖掘诗意。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 诗意蕴藏于文本中, 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 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收, 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 呈现于学生面前,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爱莲说》中称赞的君子风度, ……一篇篇优美的诗文, 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 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 去体悟。教师领悟了, 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 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精典, 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 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 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诗意, 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 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 荒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 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 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 从作品入手, 挖掘人文精神。

我认为, 语文教学的范文, 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 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就是借用这些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 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涵养他们的情操。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是任何行政手段、政治教化难以匹敌的。大凡有成就的人, 无不具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阔的视野胸襟, 这与他们广泛涉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 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就是舍弃了语文教育的精髓, 淡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

因此, 古典诗歌的讲授如果变成了古汉语的学习便兴趣全无;哲理散文的研读如果牵强附会的理解, 就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小说的教学如果一味的理解主题, 就会失却人物形象的鉴赏和性格的熏陶, 更不用说“性格即命运”的理解了。

三. 从情感出发, 重视审美鉴赏。

可以说, 教材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历经时间的淘洗而最后沉淀下的精华, 高中的学生再也不能满足于初中时表面的感知, 而应将思维的触须延伸到文章的深层, 使我们的学生在文化审美的天平上再多加一个砝码, 成为一个有涵养、有品位、有情调的健康的人。传统的审美观加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都应当成为他们审美体验。让他们在比较中鉴别, 在鉴别中提高;在对比中取舍, 在感悟中反思。

四. 从个体出发, 多一点生命激情。

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看春花秋月, 喜意盈怀;观惊涛骇浪, 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 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 抒壮志情怀……教师只有情动于中, 才能传情于外, 以情激情, 感染学生。

我曾听许多教师执教《荷塘月色》, 大多是先讲解背景, 再寻找线索, 后分析荷塘与月色的写作特点, 平铺直叙的讲解, 条分缕析的论证, 全则全矣, 但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朦胧美与作者淡淡的忧愁交织的诗情画意则无影无踪。这样的一堂课, 除了给学生留下只鳞片爪的印象和枯燥的概念术语, 还会有什么?而新课改理念的运用, 更多的是学生对主人公内心的体味与揣摩。

其实, 语文教学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 游目骋怀。《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的壮美与豪放, 《雨霖铃》的婉约与柔情, 《背影》的绵长回忆与感激, ……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 去表现, 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

篇4:选择鲜活的素材,鲜活地使用素材

一、如何选择鲜活的素材

新鲜非陌生,考场作文就是要突破雷同素材的局限,推陈出新,让记忆中熟知的素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一)盘活教材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托,也是选择素材的源头活水。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将目光投向社会热点,而忽略了教材中的丰富素材,于是很多文化名人也就成了陌生的“熟悉人”,例如:汪曾祺、归有光、王实甫、刘亮程、沈从文、肖洛霍夫、高尔斯华绥、奥尔多利奥波德等等。此外,就一个素材进行“定点纵深”的方式进行挖掘更容易写出不同的风景。如:由教材中的课文《金岳霖先生传》,想到其作者汪曾祺,想到他的最知名小说《受戒》,想到其它小说《大淖记事》《沙家浜》。这样,教材中的素材就一点点的被盘活,选择的天地就一点点的拓宽了。

(二)替换升级

韩寒说:“大家笑我不一样,我笑大家一个样。”替换升级,让材料的选择更加个性化。

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国外替换国内,用哲人替换文人,用社会科学(人文)替换自然科学,等等。如:用“尼克胡哲、克里斯迪布朗”替换“司马迁、史铁生”,用“斯美塔那、巴赫、高更”替代“贝多芬、梵高”,用“多普勒、孟德尔”替换“牛顿、哥白尼、伽利略”。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用“新面孔”代替“旧容颜”。如:用“顾维钧”替换“屈原”,用“白芳礼”替换“雷锋”,用“张爱玲”替换“李清照”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旧素材人物,由于其本身的多重象征意义,很有可能对应着好几个新素材人物,这里所谓的“替换”,只要一方面相似就可以,不要求全方位的雷同。

(三)一材多用

好的素材百分之八十都是作文可以用的,尤其是人文性非常鲜明的素材更应当成为作文的首选。多角度地挖掘此类素材的内涵,让素材积累效益最大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以人物传记为例,首先查找某个文化名人生平的文章,然后将此人的人生分为若干个阶段,提取包含身份、事迹、成果等在内的各种重要信息,要求自己做到复述,最后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点,结合作文材料加以解读。如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生平事迹整合完之后,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关于“自由”——他不顾一切阻拦,以“自由”的方式,选择了用佛教来释放这种难言的情感,唤醒世人,创造了绚烂至极的人生。关于“看问题的角度”——旁人看到的可能是他的孤单寂寞,苦行僧生活的乏味无趣,而从他自己眼中望去,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他抵住了红尘诱惑……

二、如何鲜活地使用素材

有了新的选择之后,又该如何运用呢?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关照“自我”是最重要的原则。

(一)写出“我”的生活

作文是一间有温度、有情感、有生命的房子,要用生命去写生命,用感情去写感情,这样,文章才能散发着真诚的温暖。

试比较:

片段一: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他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汗水和艰辛。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片段二: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多么巧妙的回答,多么真实的想象,“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只有生活才能“鲜活”。

(二)写出“我”的思考。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写出我的生命在场,用推衍、联想、细节等来表达我的感悟、思考、见识,以及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这样的文章才能散发出理性的光芒。

试比较:

片段二: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时”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片段三: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时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我想,“四点的洛杉矶”,那是漫天星星、灯光寥落、少有行人的时刻,那街道上灯光映照着前去篮球馆的科比的身影,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毫无疑问,片段三相对于片段二而言,更加彰显“自我”,文字也正因为“自我”的存在而更加真性情起来。

“寻觅鲜活的素材,鲜活地使用素材”,只要我们在“鲜活”上做足文章,文章也会和人一样生动起来。

篇5:一根鲜活的树枝诗歌

它在我的足下茁壮

它在我的四肢伸展

它在我的头上繁衍

一只涅槃的凤凰盘在我的头上

它有着桐柏①和大别山②的双翼

它有着吉阳山③一样的吉祥

一根树枝

一根飘在霞家河水上的树枝

它就像一叶小舟

载着我朗朗轻颂:

菜花桃花片片香

采茶姑娘两手忙

一支山歌脱口出

惊飞枝头火凤凰④

.02.25作

篇6:鲜活的流行语

鲜活的流行语

安徽 鲍亚民

请看下面的句子:

孙悟空下山――好同学考试失误。

班花――班里最漂亮的女生。

竹本口木子――比较笨的人。

网虫――成天泡网的人。

名古屋――明目张胆地讨别人便宜的人。

“孙悟空下山”、“班花”、“竹本口木子”、“网虫”、“名古屋”等都是目前社会上、校园里的一些流行语。

所谓流行语,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读来给人以身心的愉悦。

那么流行语有哪些鲜活的语言特征呢?

一、赋予原有词语以新意,运用修辞的方式,进行语义的转移。如:“芝麻”原意指胡麻,但依其“麻”字引申为“麻烦”,就其体积而言也代表“琐碎”的意思,而演变为“烦”的意思。“猪头”原为动物猪的头部,改变为“像猪一样笨”。“潜水艇”原是利用空气涨缩作用,可以潜入水中防御及攻击的战舰,流行语里藉其潜入水中的特性,谐称某人落入水平线之下,没了水准。

二、运用新兴的缩略构词方式,将一些带有程度或否定副词的形容词缩减为一个字。“白”字非指原有的“白”义或词性,而是“白痴”的缩略,此时,“白”便不是针对颜色而言简缩。另外就是将原有词汇的首尾二字扩充。如“天才”指“天(上的蠢)才”;“天使”指“天(上的狗)屎”;“聪明”指“冲(厕所第一)名”。

三、对一些口头禅进行加工,使之成为流行语。“别叫我的名,叫我第一名”,“剪刀石头布,你没穿内裤”等。例句一是运用同字同音而形成;例句二的使用则利用了[u]押韵,做为一句俏皮话使用。

四、吸收一些外来语或变通数字的谐音成为流行语。如由英语的译音形式,将trouble译为茶包,仍保留trouble“麻烦”的含意,但以“茶包”的名词性看待:“你真是个茶包(可加上量词)。”根据“223358”的谐音变通为“偶尔想想我吧”。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稳定性。但它又不是僵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代会留下不同的烙印。语言发展的动力之一便是人们的求新求奇心理。流行语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加速了语言的繁荣,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评“我看可以”

孙振军

不知从何时起,“我看可以”这句流行语粉墨登场,在近一时期的官场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官场为什么会出现并盛行这种现象呢?经过一段观察、考究,我突然发现这“我看可以”的背后,还真是内涵无限甚至是奥秘无穷、妙不可言哩。不妨,听我往下解读:

貌似民主的虚伪。“我看可以”,很谦虚啊,带有商量的口气嘛。谁要是这样认为,那你就恰恰错了:你以为人家是跟你商量啊?反了,人家已经决定了,但又不愿或不屑与你直说,用一句“我看可以”给你打发了。并且还深不可测地留了一手:出了成绩,我的;惹了麻烦,你的。

居高临下的优越。“我看可以”,并不是一个与你平等对话、坦诚协商的平台。表面看,似乎是平等、坦诚的;仔细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记住,是“我”看可以,不是“你”看可以,也不是“他”看可以。因为是“我”看可以,哪怕是天大的事儿,也不用再论证、再罗嗦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可以的`,就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一锤定音、不能更改的。

不怒自威的尊贵。“我看可以”,还胸有成竹、柔中带刚呢。我是上级,你是下级;我是领导,你是群众;我是大官,你是小官;我是尊,你是卑;我是贵,你是贱;我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你是应该绝对服从的――这些,你的明白?不明白也得明白,想不通也得通。别以为我会声色俱厉地向你发一通脾气或不厌其烦地对你讲一番道理――那也是一种“待遇”呢,不够“格”或不是小圈子内的人,还享受不到哩;对你,就是这么含糊其辞、无关紧要地来这么一句“我看可以”,以此来显示威严和尊贵,并达到使人服服贴贴的目的……

由此看来,对“我看可以”这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句话,如果一直往深处解读,会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玄机。比如,无懈可击的圆滑,人治为上的现实;惟我独尊的自大,法治目标的遥远……总之,不同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品味出不同的思想认识境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点到为止,到此打住。

简评

本文就流行语“我看可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分析了该流行语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为什么能得以流传的原因。说理层次清楚,分析有理中肯。读来给人以深思。

篇7:让操行评语的面孔鲜活起来

秦克波

每到期末,撰写学生的操行评语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现在的评语都是采用第二人称,但有的换汤不换药,把“该生”换成“你”,内容还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干巴巴的标签。这样呆板的评语,自然不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兴趣,也很难鼓舞人心。

怎样让评语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架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并且面孔变得亲切鲜活呢?我先后尝试过这样几种做法,效果不错:

1、情深意浓,诗味盎然。

●赠章濛濛同学:

课间游戏时,你像一只彩蝶,在烂漫春光里,无忧无虑地嬉游。上课铃响,你又变成了辛勤的蜜蜂,在知识的花丛中,快活地奔走。你绽开的笑靥上,酿造着自信的蜜酒。把永不满足作为你的追求,你能创造灿若繁星的优秀!

●赠黄慧妍同学:

没有谁能轻而易举成功,成功者脸上写满智慧和毅力。幸福的童年转瞬即逝,不能让童年留下空白的回忆。你工作踏实有板有眼,尊敬师长小嘴儿涂满了蜜。举手踊跃但话要说完整流利,作业写完检查一定要仔细。让我们在春天播下勤奋,秋天收获在金色的田野里。

用文学味浓一点儿的语言,以及排比、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力争让一则评语就是一首温情的小诗。这种诗化评语,字里行间充满诗意情怀,还朗朗上口,押韵好听,孩子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家长朋友怎么可能不珍视?

2、相濡以沫,促膝谈心。

●“大红花,小红花,咱夸一夸朱磊变化大。字迹越变越工整,发言从不羞答答。”怎么样,老师的快板编得还不赖吧。(赠朱磊同学)

●你是一个乐天派,整日嘻嘻哈哈。不爱记仇,与同学发生矛盾,三分钟不到,就和人家勾肩搭背,相逢一笑泯恩仇。嗨,弥勒佛,读到这儿是不是又笑得像你宝座下盛开的莲花?(赠李彬彬同学)

拉家常一般的口吻,营造出一种促膝谈心的效果,师生完全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种评语,多用“哈”、“嗨”、“哦”等语气词,以增加亲切感。

3、饱蕴哲理,意味深远。

●没有谁可以阻挡你对优秀的向往,正如严寒不能阻挡种子的力量。

●世上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人,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

●但愿刻苦能成为你的朋友,细心成为你的助手。等你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才发现正是磨难让你变得富有。

这样包含哲理的语句,通常出现在评语的末尾。寄予希望,又意味深长,让学生受益无穷。

4、潜藏姓名,个性飞扬。

●你像一枝优雅的荷花亭亭玉立,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和热情。(赠沈雅婷同学)

●树“林”中一只平“凡”的小鸟,也会唱出动听的歌曲。(赠林凡同学)

●下学期努力让自己成为空“中”一轮灿烂的太“阳”吧,别连自己的名字也对不起。(赠宁中阳同学)

●你不是“雨”中的“奇”葩,是班级一朵朴实无华的倭瓜花。自从被书香偷袭后,言谈举止间,竟透出斯文和优雅。(赠吴雨奇同学)

让姓名成为评语撰写资源,不仅体现了个性化,也让学生领悟到班主任的文采,增加了向师性和崇拜感。

5、幽默智慧,会心一笑。

●元旦联欢会上,大家第一次被你的喜剧才华倾倒。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滑稽的造型设计,事后听说好几个人要找你算账——你把人家肚子笑疼了!

●总的来说,你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虽然偶尔会发点小脾气。错别字大王看中了你,你要当心,万一把你掳去当压寨夫人呢,虽然你身材不算窈窕多姿。

●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假如有只苍蝇从眼前飞过,你肯定心痒痒得想抓住,分出公母。

生活因为幽默而美好,生命因为幽默而感动,学生会因为班主任幽默的评语,体会到智慧和爱心。尤其是指出缺点时,采用诙谐的语言,更易于被评价者接受并改正。

6、婉转评议,关爱心灵。

●你的字迹有点像巡海夜叉,愿你变身哪吒降伏它!

●请你劝劝作业本上大小不

一、歪七扭八的字吧,因为老师警觉地发现,它们有想当敦煌飞天的企图。

●字迹不美观的问题,还一直像顽固的牛皮藓,牢牢纠缠着你,是不是已经成了你的心病?

都是指出字迹丑陋的毛病,但迥异的表达,避免了雷同。婉转的批评,带来会心的微笑,增强改正的信心。

7、近水楼台,明月相伴。

●艄公凭借勇敢、智慧、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假如你拥有了这些品质,同样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赠陈发俊同学)

●冰雪聪明的女孩儿,爹娘眼里的小天使。广泛阅读勤练笔,同学心目中的小才女。遗憾即将转学走,遍插茱萸少了你。滚滚江水唱不休,师生挚情永铭记。鲲鹏展翅九万里,长风破浪定有时!(赠李雪同学)

第一则评选片段中,选择了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立意,鼓励陈发俊同学勇做学习的弄潮儿;第二则评语,化用了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诗句,把对下学期就转学的李雪同学的不舍与祝福,涵盖其中!教材资源是近水楼台,利用得当,必能事半功倍。

8、网语给力,耳目一新。

●当一个吃货是你的理想,无可厚非。但你常被电脑游戏勾去了魂儿,必须让大伙儿一起拍砖,才能让你头脑清醒。

●老师代表月亮热爱你,画个圈圈祝福你。

●你是全班公认的自恋哥一枚,老师目光落在“自恋哥”三个字上面的时候,仿佛看见你眯缝着小眼睛洋洋得意的样子。

●“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记得有次你请病假一周,在病愈后的语文测验中,依然拿了第一名。多少人感慨,遇到吴巧这样的学霸,愣是没辙。

篇8:构建“鲜活”的计算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 重新审视计算教学, 有了一些思考, 并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出现了另一幕情景:同样是一堂计算课, 下课铃又响了, 可是大家的情绪依然很高, 便问他们:“下课吗?”“不要不要, 让我们做完再下课!”学生的反差如此之大, 让我们相信计算课堂也能“鲜活”起来!

一、课堂注重互动, 让其自主

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 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学生高涨而稳定的情绪和学生坚定的解题意志都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案例】在教学商中间、末位有0的除法, 学生往往容易把商里的“0”漏写了, 造成计算错误。新授课时, 也曾用估算、用改错、用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准备第二天的练习课上, 结合课本上的题组, 再来强调一下“0”的处理方法。

师:下面谁来交流870÷3与872÷3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 教师进行板演。)

生:870÷3, 百位上的8除以3, 商2余2, 把十位上的7落下来, 27除以3, 商9。个位上的“0”不要落下来除了, 可以直接飞上去, 飞到商的个位上, 结果是290。

“飞上去”“飞上去”……同学们被这精彩的回答吸引了,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老师也为之一震, “落下来”“飞上去”多么形象, 多么贴切, 并由衷地向胡某送上了赞许的目光。

生:老师, 我来讲下一题。

生:老师, 我也想说一说。

师:好, 我再出几道题, 你们完成后, 同桌之间说一说。

在以下的算法交流时, 遇到类似的问题,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都用上了“飞上去”这个新词、时髦词。课堂气氛也因此空前活跃, 同学们都觉得除法计算很奇妙, 有点像变魔术———飞上来、落下去。课后批改完全部的作业, 又着实令老师兴奋了一回, 全班同学在处理“0”的问题上正确率10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然计算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也可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了宽松的环境, 有了自由的时空, 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一些好的方法一一展现, 其中“0飞上去了”这句经典, 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因为这一句话既轻松地点破了教学的难点, 使学生印象深刻;又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学生跃跃欲试。一节课下来, 学生意犹未尽, 我们也觉得这课上得十分轻松, 而且效果又特别的好。

二、学生大胆猜测, 让其创新

猜测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估计, 是在一定认知基础上对未知结果的一种假设和判断。猜测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需要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 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猜测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内化的过程, 也是再发现的过程。猜测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 知识产生升华的最好时机。“灵感”也大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要学的知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在教学笔算除法中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 抓住商中间的“0”, 让学生大胆地猜测,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完例11、例12并做了适当的巩固练习后, 没有按步就班地教学例13, 而是出示以下3个题目: (1) 8032÷4=; (2) 6048÷4; (3) 324÷3 (把例13与另外两题一同出示) 边出示题目边问学生, 你能猜出这几个题目的商中间分别有几个“0”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呢?这一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因为有前面的一些初步了解, 同学们都很自信地、积极地思索起来了。不一会儿, 教室里的小手慢慢地多起来了, 就叫他们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在讨论第 (1) 题时, 连续叫了4个同学, 都是这样说的:“第 (1) 题的商中间有1个0, 因为被除数中间有一个0, 刚才我们做的题都有这样的规律。”这显然是受到了前面例12的负迁移影响, 这也是我们所预料之中的。并马上和同学们一起在黑板上进行计算, 当结果2008出来时, 同学们都激动了, 啊!有2个0。于是马上让他们说出商中间的2个0是怎么来的, 特别是第2个0是怎么来的, 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与被除数、除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消除那种把被除数中间的0与商中间的0简单对应的方法。在讨论第 (2) 题、第 (3) 题时, 因为受到第 (1) 题的启发, 大都数同学不再轻易的下结论了, 都对答案下了深刻的思考。不一会儿, 他们都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猜测的都很有道理, 也很有逻辑性。尽管他们的语言还不完美, 但主要意思都讲出来了。“有的说第 (3) 题被除数没有0, 但十位上2不够除了, 商只能是0, 所以商中间也有一个0;有的说第 (2) 题的商中间没有0, 因为百位上的0要与千位上剩下的2合起来除, 20÷4商是5……”紧接着, 就让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练一练。通过以上的猜一猜, 议一议, 做一做,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了商中间的“0”是怎么来的, 很快地掌握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中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即: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 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不够商1, 就对着那一位商0,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9:追寻鲜活的课堂

一、五分钟日常会话练习,使学生感受英语情境

让学生每堂课用5分钟前进行日常会话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消除学生怕开口的心理压力。我采用小明星VS小记者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成不变的模式。小明星每天轮换,其余同学做小记者,形式新颖,学生参与面广,气氛活跃。学生进行采访的语言突破了单一固定的模式,突破了单元内容的局限性,使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提问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出现精彩纷呈的采访,大大出乎老师的意外,而其他的小记者为了不重复提问,必须认真聆听。

二、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设法把句型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地糅合到直观情景中去,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1AUnit 1学习自我介绍时,我就把书上的人物制作成头饰,每次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m Hele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I am,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头饰互相介绍自己:“Hello!Im Helen.”“Hello!Im Wang Bing.”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习问候语,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 I am Helen.” “How are you?”我还发动学生,课前预习时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些小图片,小头饰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运用实物作道具,创设对话情景场面

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很多活动的设计,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为了贪图省力走捷径,省却一些繁琐的活动,那样的话,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在教授2AUnit 9 Merry Christmas时,我找了一棵圣诞树带到班级里,通过与学生装饰圣诞树边学知识边制造一个热闹的节日气氛,所有学生戴上圣诞帽互相祝福Merry Christmas。扮演圣诞老人将礼物送给小朋友The gift is for you. 给几个小朋友分别送礼反复说这句话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其含义。接过礼物时说:“Thank you ,How nice!”通过场景出示,同学们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景联系起来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等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子之后,就可以请几个学生来表演,既提高了兴趣,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多媒体教学软件形象,生动, 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原本陌生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以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语境,如购物、借学习用品、问路、上学等,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帮助他们加强记忆,引导他们用英语积极思维,也给他们提供了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如在教学1BUnit 10 Lets go to the park这个单元,我将1B中出现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整合,通过幻灯片做的超连接功能,学生自由选择去park, zoo, cinema, fruit shop或farm,点击图片放大进入相应的场景,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型Lets go to the… Whats this? Is that …? What colour?等自由交流。通过幻灯片一一呈现真实自然的情境,在新授内容中不断滚动复现旧知,同学们能够较快地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 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好动、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的天性。充分运用各种体态语和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生在向他人问好、介绍自己、介绍别人、或者询问事情时,都可以配以相应的体态语,不仅能让学生兴趣倍增,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情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与学习。在教学1A Unit 8 What can you do?这个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忆,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每说一个词,就做出相应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或者两人一组边表演边说,把这些动作与游戏活动穿插起来。学生的兴致可高了,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快,掌握得也快。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 要求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我们只有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从学习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篇10: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

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言及:“寅恪不自揣谫陋.草以此短篇,籍以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也.”所谓“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即在于希望中国人能在此危难之中保存中国学术文化,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即“国可亡,而史不可灭”.先生一言道出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然而,投身教育工作近十年,我却目睹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轻视和厌倦.而这轻视和厌倦则源于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怎样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让历史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科目呢?

作 者:王召华 作者单位:临澧二中刊 名:湖南教育(综合)英文刊名:HUNAN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11:构建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以《鸟的天堂》为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

随州市经济开发区陈畈小学

陈启刚

朱春秀 [理想描述]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个性化阅读”的阅读理念也应然而生。“个性化阅读”提倡打破传统模式、尊重学生阅读需求,要求教师不能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让阅读教学成为多声部思维的合奏曲。那么,阅读课该如何上呢?一堂优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认为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4)注重朗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实践呈现]

如何引领学生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他人交流,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受到良好的人文熏陶,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领学生去学习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其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教学评价宛如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结合亲身的阅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学评价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做如下分析。

下面是笔者执教《鸟的天堂》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

一、引言:我们已经陪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学生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观察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生:为什么说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同学们问题抓得真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教师板书: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师:好,以上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中逐步解决。

〖点评: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二、学习新课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鸟没有? 生:没有。

师:那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树。

思考:那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学生自由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后交流。生:我读懂了:“有机会看清它的„„伸进泥土里。”这句话是说榕树枝干多,不可计数,也从侧面讲榕树非常大。生:我读懂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是讲榕树特别大。生:我读懂了:“那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句话是讲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枝干不可计数

茂盛:叶多而密 师:“不可计数”怎么理解?为什么会枝干这么多呢?想知道么? 生:想知道。(学生理解“不可计数”)

师:继续看书,你还有新的发现吗?文中除了描写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绿。

师: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说榕树不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师:(出示媒体课件)美吗? 生:美。

〖点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茂盛、勃勃生机,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应怎样读?

生:应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老师指多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感情真充沛。

师:看到这美丽的榕树,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那么,作者除了对榕树的赞美,还有怎样的感情呢? 生:热爱。

(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的感情读。)

〖点评: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做到“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为什么?(指多名学生读、理解,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原因。)师:同学们,这部分中,哪自然段写得最美? 生:第八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榕树正在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写榕树枝干,根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 生:静态。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呢? 生:美、大、有生命力。

师: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那第一次和第二次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激烈的讨论)师:这就是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的原因。那么哪部分是描写鸟的呢? 生:12—13段 自由读文

师:你喜欢哪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那这句说明了什么呢? 生①:鸟多。

生②:景色优美又壮观。

师:这里描写鸟的动词说明了什么? 生:多、动作千姿百态。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到了解在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情景啊?(多媒体课件:榕树、鸟,想象鸟在榕树上飞舞,歌唱)〖点评: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读文,学生体会理解

师:这地方怎么样?有什么感受? 生①:美。

生②:这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生③:这的景色壮观。

师: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这里是鸟儿生活、繁衍、栖息的美好地方。写鸟与写榕树相对比,写鸟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生:在写鸟时,采用的是动态描写的手法。

〖点评;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了个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基础知识,发展了智力,养成了乐学善思的好习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应为学服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 师:那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生: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而且当地人不许别人去捉它们。所以这里是鸟的天堂。生:这里有适宜鸟儿生活的环境,人们不去捉它们。所以成为了鸟的天堂。师: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由于这里的人们在保护它们。

可是据我所知,现在这样的地区很少很少了。由于人们不注重保护环境,乱捕乱杀,导致鸟类大量死亡,直接威胁着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我们的家园,使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都成为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我紧密结合“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充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给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研究重点句,让学生提出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又不断深化这一做法,引导学生去研究发现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3、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我果断地放手,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活动:“直奔重点,提出问题━品词析句,理解描写方法━美读感悟,体会中心”,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探究,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人人动脑动口的机会,才形成了会学善思的好习惯。

4、师生、生生互动。在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有利的条件,通过引导、启发、讲解、积极评价等等手段,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辩论、认识等活动的机会,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成为“立体的结构”。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恰到好处的评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是“以教师的善教之情激发了学生的乐学之趣。”

整个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营造了一个生动而又鲜活的语文课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上一篇:小学生演讲稿: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家园下一篇: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作文:失败乃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