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

2024-04-08

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通用8篇)

篇1: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复习课教学程式的研究

南丹县第三小学 余柳鲜

【内容摘要】: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往往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我综合了复习课教学观摩的感悟和自己在复习课上的探索实践,尝试总结了一套拓展提高的新复习课程式: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自主探究 呈现原有认知——合作交流 构建新的认知——提升运用 解决生活问题。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复习程式 自主互助 主动 合作 实际 整理 网络 联系 练习

【正文】:

自我校倡导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来,学校和老师认识充分,行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策略,积极探索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我校数学教研组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了小学数学“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三段: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研讨——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质问、查寻、验证等多种方法与途径进行预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中合作研讨——根据自主学习所呈现的疑惑、问题,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与老师进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问,得到正确的知识,养成合作思想。

课后拓展延伸——经常布置一些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又是今后要学知识的预设。

六步教学法即教学中展现的六个步骤: 课前参与、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小结、课后延伸。

课前参与——课前学生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 1 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为什么要让学生课前参与?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与过去不一样了,学生学任何一个知识,都不再是从零开始了,有些学生是知道一点,有些学生知道很多,有些学生都会,有些学生可能比教师要教的内容知道得还深呢。面对着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正视了这种学生基础。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前参与,把原来课堂上要进行的内容前移。

问题呈现——这是一个初步交流的步骤。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各组基本上能够取得比较统一观点,对其中存在的共同困难和问题提出来。通过对各组所提问题的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重难点。这里一定要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教师不再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重点强调易混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讲的内容,要改为由学生讲、由学生汇报。

合作探究——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配课堂学习内容的主攻方向。各组在进一步进行充分的交流,各小组利用所分的学习内容来探求自己组的理解和创新想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小组展示——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出示知识网络图,可以演示实验,可以出示自己组准备的经典习题等等,形式多样。在台上各小组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质疑和辩论,共同探究。教师在一旁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对其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予以点拨。一般而言,学生自己搜集的题目往往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在内部进行交流,必须小组内的同学都能会讲解,这就要出题人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这个步骤交给各小组自己进行主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 2 好的解答方法,从而形成规律,建立概念。各小组在听别的小组讲解时,互相质疑问难,形成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反馈小结——本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研究过程,意志情感的表现,因为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节课的最后都安排几分钟的小组总结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

本步骤可以根据以上环节所用的时间灵活处理,有时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活动,或者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争执和疑难,需要反复研究,甚至不做练习题,直至研究透彻为止(可以放在下节课再练习)。即使练习也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

但是为了照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基础习题,视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时间宽松度出示出来,使大家能对基础性学习内容真正的掌握。

课后延伸——指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这种“课后延伸”常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我们提出,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这样坚持做下去,往往这一节课的课后延伸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有的虽然不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但又是属于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的继续延伸,这节课的知识学完了,但问题延伸下去了,可能到某个单元的某个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课上带动课下,课下促进课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临近期末,又到了学习的收获季节。能否上好复习课,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 3 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桌式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传统的复习模式往往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疲惫不堪。

由于复习课容量大,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善于抓住知识系统联系,使佛珠粒粒,一线成串。善于根据不同知识侧重点精心设计练习,更要重视教学媒体的应用才能使本模式在实施中取得好的效果。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复习课更好的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在自主互助环境下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整理所学过的知识并形成技能,使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和“板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整理与复习要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逐步通过自己的发展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我综合复习课教学观摩感悟和自己在复习课上的探索实践,尝试总结了一种新的复习课的教学程式。

一、教学程式。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自主探究,呈现原有认知——合作交流,构建新的认知——提升运用,解决生活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a、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b、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

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通过情景引课。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从而使学生将多种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题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呈现原有认知。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a、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由于单元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b、找准“探索点”——即单元包含了几大块知识点。当学生搜集与本单元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 5 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如圆的整理复习包含“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点,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c、准备必要的材料。

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考方法,重温当初解决问题时那种由衷的喜悦。

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要让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学具,这是完成复习课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

如在对圆进行整理复习时,学生自主探索制作的网络图:

3、合作交流,构建新的认知。

⑴、小组合作,补充整理。a、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b、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6 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另外,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⑵、汇报交流,构建新知。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a、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将无法进行。

b、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c、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在此环节小组整理的知识网络图与学生自主设计的网络图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知识点的知识更趋于完整、条理、清晰,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知识点有了更进步的认识,对所学知识有了拓展性探究。

如在对圆进行整理复习时,学生合作制作的网络图 ⑶、总结梳理,方法提升。

a、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b、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c、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

⑷、存疑探疑,解惑释疑。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

4、提升运用 解决生活问题。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如何设计出既高效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1)设计原则。a、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必需紧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复习课的练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象散 8 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以及生源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可以个个是简单题,可以是由易到难,也可以只由一个难题而展开。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而且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工作才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b、少而精原则。

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①本册新授例题。②学生作业常错题。③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④历届期末试题经典。⑤其他学习资料好题剪切。

c、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在练习中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查漏补缺原则。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2)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方法与要求。a、增强复习课练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 9 机械的安排一些课本的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那么怎样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①创设问题情境,让练习显得生动有趣。机械的重复使任何人都会枯燥乏味,所以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把他们吸引过来,把复习题一道一道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这样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复习。

②可采取游戏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书上复习题做,还要说用到哪些知识解决问题的。

b、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

d、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3)设计的类型

a、比较鉴别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习题,达到鉴别分化的目的。

b、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c、探索性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d、开放性练习。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e、解决问题练习。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的练习精与否,在一节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10 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

二、效果与成绩。

自己通过进行复习课教学程式的研究,受益匪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并进行自我反思,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已的思路会不断的明确、丰富,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增强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4、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以全面提高,我教的学生优秀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100%,我班历次期中、期未考试成绩都名列全区前列,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之,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自己经过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积淀而成的知识结构。

篇2: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

1、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一举首,一投足,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求进的力量。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其三,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想,数学教学应该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那么,什么是“开放”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开放,即解除禁令、限制、封锁等。”“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新思想的教学,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必要条件。开放式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

在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时,我力求做到:

1、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简单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我在教学此例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习题:

(1)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出了这样一题:写出六个小于+3的数。学生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得出了相同的规律,那就是在数轴上+3左边的数。

(2)条件不唯一。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这种训练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用的较多,如要求学生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某电器厂今年四月份生产洗衣机240台,____,四、五月份共生产多少台?”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我所要求的是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结果。这就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3)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如:“一个运输队运送面粉,上午运走240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学生可以补上如下问题:这一天共运走了多少千克?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于克?下午运送的重量是上午的多少倍?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袋?

(4)解法不唯一。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比如应用题可用算术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样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篇3: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自主复习,策略,小学,数学

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现状, 笔者对六年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访谈等调查, 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如教师教学低效费时, 单一无趣;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重复训练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总复习效率低下。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 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复习氛围、情境和环节, 而不是先行“想要他们做什么”, 这就是“以学定教, 自主复习”。教师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40 min, 从课堂形式、复习内容等多维度设计复习活动, 确保所有学生自主参与复习活动, 努力创造“自主”氛围。

一、罗列复习要点, 自主整理知识

在复习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通常用单一“条目式”整理知识要点, 后进生更是白纸上交。这些现象给予笔者莫大思考, 多数学生习得知识较独立, 缺少关联性;习得知识较散乱, 缺乏系统性。显然知识组块是复习课的“盲点”, 更是复习课的“重点”。教师应给孩子自主整理的“脚手架”, 提供相关的自主复习要点。在自主整理中, 学生从被动变主动, 积极性高涨。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笔者先提供了复习要点: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各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围绕五个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的复习要点, 学生能读懂复习要点的意图, 能系统梳理知识。阅读学生整理的知识时, 笔者欣喜发现学生整理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丰富了, 更可喜的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式多了, 条目式、画图式、表格式……这些不正是我们所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吗?

二、参与小组活动, 自主梳理关系

总复习课, 教师通常直接呈现知识网络, 代替学生梳理各知识的联系。这时学生往往显得较被动, 也易受制教师的“知识网络”。新课程倡导生本的学习方式, 总复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别是最难的“梳理关系”环节, 更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和梳理知识结构和网络。[1] 很多教师担心学生梳理的知识网络不够完整, 或浪费时间。笔者认为学生自主梳理非常必要, 对或不完整的梳理都是复习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提供孩子数学思维训练和发展的机会。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 复习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一:小组交流, 复习推导过程。

(1) 展示活动要求:选择1~2个平面图形, 向组内同学交流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

(2) 小组活动, 交流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活动二:动手操作, 沟通推导关系。

(1) 小组活动:想关系;摆一摆;画一画。

(2) 师生交流, 逐步形成平面图形的关系图。

前后两次小组活动, 学生参与热情明显提升, 言语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得到锻炼, 最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总复习中采用小组合作要做到:针对复习难点问题, 可采用小组活动, 实现长短互补;明确活动步骤和目标, 甚至可设计每个学生的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三、强化多层练习, 自主巩固技能

“题海”战术是总复习常用的方式, 而机械重复的练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思维拓展产生负面影响。[2] 激发学生练习动机, 杜绝简单重复“题海”训练;设计多层趣味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强化技能, 这些是“自主”复习的重要要素。

在复习“圆”知识时, 笔者设计以下多层练习, 帮助学生系统巩固圆的知识 (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间的关系) 。

(1) 在一个21 cm×12 cm长方形中, 画半径3 cm的圆, 最多能画几个?估一估;算一算;课件展示画法, 形成表象。

(2) 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 能画多大?

(3) 在21 cm×12 cm的长方形中, 一个直径12 cm的大圆和一个直径6 cm的小圆是什么关系?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想? (交流R是r的2倍;D是d的2倍;C是c的2倍;S是s的4倍。)

教师借助长方形和圆简单素材, 设计三个不同层面练习, 将圆的知识融于一体;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参与练习积极性较高, 自主巩固圆的相关知识。总复习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 充分利用素材, 一题多解, 一题多用。练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比较, 归纳应用, 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过程, 从而提升复习课堂的效率。

四、探究思维特征, 自主体会方法

总复习课不只是知识整理, 更是方法的学习和归纳。教师一味讲这节课学了什么方法, 用了什么方法, 真正用到平时学习中的方法并不多, 这样的教学像走过场。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方法, 是总复习课需体现的重要价值。[3]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笔者设计多次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感悟思维中的共同特征, 帮助学生自主体会和感受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

探究一:转化思想

师:这些关系图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生、师生讨论总结:在转化之前要先寻找联系, 再根据相互的联系, 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进而推导出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探究二:整理方法

师:课上到这里,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刚才我们是怎么整理和复习的?

师生讨论刚才用了很多整理知识的方法:条目式、表格式、网络图式等, 这些是非常好的整理知识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清晰地呈现知识及关系。

探究三:应用方法

师:送一句话给大家, 读一读:什么是解题?解题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题。在以后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转化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课堂,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所要追求的。站在学生的角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知识和策略间的共同特征, 以便深刻体会和理解这些重要思想和方法。

小学数学总复习课中, 教师要以学生“怎么学”为立足点, 多维度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不断探究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自主”策略, 提升总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健.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总复习[J].吉林教育, 2009 (3) :7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小学数学自主复习方法

关键词:自主复习;小学;数学

一、整理了知识要点,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而复杂,解题方法灵活,对小学数学的自主复习是对知识点的整理过程,对知识中的要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及强调,学生复习的过程也是积极主动的,因而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特性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几个自主复习要点:平面图形周长的定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公式、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针对这几个复习要点,学生可以自行整理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了方向,也体现了进一步学习的自主性。

二、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知识点复习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的复习图,让学生直接整理知识点进行复习。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复习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如小组合作复习等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比赛,看谁能够及时归纳整理好知识要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总结、分析综合等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推导、合作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这正是传统的复习方式无法达到的。

三、强化分层练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自主复习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策略符合每一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会采取分层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及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几个趣味练习题,如在一个边长10 cm的正方形中,可以画多少个半径为2 cm的圆、在一个长20 cm、宽18 cm的长方形中,最大可以画一个多大的圆、在一个长12 cm、宽18 cm的长方形中,有一个直径为10 cm的大圆和一个半径为3 cm的小圆,请问两个圆存在什么关系。通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行整理关于圆的知识点,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自主复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自主复习凸显重要性,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熊天祥.小学数学总复习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1990(03).

篇5:期末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就是记住已经学过的数学概念、口诀、法则、规律、性质、公式等。

就是将所学的相关数学基础知识串联沟通。

就是做练习题。

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理解透彻,记忆清楚,掌握牢固。当然,不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要抓住要点记。

如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很长,如果一字不漏的记忆比较困难。实际上,我们只要记住三个字就可以了:一“乘”,即按照整数乘法法则去乘;二“数”,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三“点”,即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平时学习的知识很多,犹如一颗一颗的珍珠,如果将这些珍珠串成一条项链,珍珠就不会散失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比较知识之间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分知识之间的差别,是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复习阶段也是如此。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搞题海战术,那是盲目练习,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又违背教育规律,肯定不会有好效果的。即使有效果,也是可怜的、暂时的。那怎么练呢?一要全面练。

篇6: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方法

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一定要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分析之前做过的卷子和平时在课堂上作的听课笔记,把重要概念、重要公式牢记。

(2)多做一些题型

数学永远离不开习题,要每天做适当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从而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

(3)充分利用错题本

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

(4)练习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

(5)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复习时如能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根据同学们平时易出现的情况,建议培养从这些地方检查的习惯:

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一定要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而且要规范使用草稿本,不要以为是草稿本就可以乱写乱画!往往一些数由于书写不规范,抄答案都抄错!

检查单位和答案有没有填写齐全。

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解方程题,要记得写“解”,应用题还要先“设”。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必背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 小学生期末英语复习方法

★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指导

★ 考研数学高等数学复习方法

★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方法

★ 考研数学高分复习方法

★ 浅谈初中数学备考复习方法

★ 小学数学期末的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7: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方法总结

1 整理知识 ,归纳方法

知识整理主要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主要操作是先让学生初步进行典型练习,寻找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零碎的知识系统梳理、综合,从而上升为可感受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把握要领,精讲善导,生生、师生合作,在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整理出来。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复合应用题解题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要么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最后的问题;要么从问题出发,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条件。再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归纳几类,然后教会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这样就可把内容繁杂的知识归为几类,以一般的规律[1]性知识去对待多种题目,从而把课本从厚教到薄。

2 查漏补缺,巩固和强化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复习课之前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总之,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变式练习和深化练习,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3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横向、纵向联系相整合

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习时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习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习。然后再复习12册相关内容。再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2/3+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3/5 (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 分层教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想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5 加强知识的拓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

现提高、发展,所以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见解性的问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复合应用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解题思路,但

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再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课本上出现的题较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好多题无法做,这也许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篇8:探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方法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产生与学习方法

(一)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产生的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 为从根本上实现创新, 教育改革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改革后, 教育者愈发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为例, 其产生是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在教育改革中, 对小学生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 需要给予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 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然深受重视。由此引发了教育者对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一, 学生由教师设计的情境进行探索。数学课的情境设置, 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求知心理对课堂创设的固定情境,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欲、实践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在课堂上, 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利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内在美, 为学生创设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主动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通过设定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与思考, 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与学生的探讨与交流, 倾听学生的看法, 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

第二,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于小学生而言, 培养其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就需求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的同时, 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并在了解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素材,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另外, 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疑问、看法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教师可通过点拨,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发现数学规律。

第三, 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 是指以班级或集体为单位对问题进行交流, 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 对数学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学习与合作, 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科学性和学习效率。最后,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疑难点的交流与研究, 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数学的自主学习中。

第四, 教师通过检测反馈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当堂消化。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做一定量的基础训练, 教师可通过对训练结果的批改与反馈, 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成因, 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把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指出, 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改正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 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重新学习与系统消化。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完成相关的检测题目。同时, 学生还要通过教师的反馈, 对自己及他人的学习动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确定学习目标。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意义

(一) 通过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事物。在遇到困难时, 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情景设置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利用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质疑”

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 包括学习方法、习题解答等。作为教师, 要善于利用这些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个体思维, 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数学问题, 提出质疑。因为有质疑才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 通过自主学习,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舒缓其精神压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求知欲望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 并总结规律, 学生不再被动,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提高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这种做法也是教育创新的体现。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对教学进程的一种促进。

参考文献

[1]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田德超.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J].学周刊, 2013 (3) .

上一篇:唐元宵节灯谜下一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