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2024-05-05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精选17篇)

篇1:《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难点

……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自那天――5月18日维扬区“书香校园”读书节闭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宗豪教授的《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讲座中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学生读懂的,我们应该怎么教”这对我启发很大。语文课本中,确实有些课文,无须我们老师作深层次、细致、烦琐的分析,比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课――这是一篇体现时代特征、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寓含现代高科技知识的说明文。现在学生掌握的电脑知识,电脑操作能力比老师强,这对于目前处在电脑盲阶段的我来说,讲不好会出现科学性、知识性笑话。课上如说些有关电脑方面的外行话,学生大笑起来,自己不显得窘迫、尴尬才怪呢?我似乎听到学生在底下小声嘀咕:“那天,电脑课上,几个同学告诉梁老师怎样开机,怎样关机……”“你知道吗?那次班级网页是老师请巢鹏飞妈妈制作的。” ……

我独站在教室走廊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潜到云后去,朵朵白云幻成了迷人的晚霞,可我的心头却像飘着的毛毛细雨,一会儿被“学生读懂的,我们应该怎么教”这一观点新奇着;一会儿又被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该习惯于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观念驱使着;一会儿又被稍微放弃一些通常方式,按一种方法去教激动着……一时的我一面苦苦思索着、琢磨着;一面也困惑着,懵懂着;一会儿这样思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读一篇新奇、有趣的课文,介绍大家认识一种新的事物,这就是……”;一会儿又那样琢磨“同学们,为什么‘上网’、‘入网’和‘网’这几个词语都加上引号?” ……我苦苦思索着,刚建立起来的构思,一下子又被我全盘否定而轰然倒塌。当西天漏下了一抹玫瑰色的吻――余晖,我还未能找出自己满意的教法思路。我央央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那被心中一次次被推翻的教法,一下子又攀缘在我的心头,就像那绿色的长青藤布在老树的周身,让我无法排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几个大字一会儿又魔术般地俏皮地“玉户帘巾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似的在你眼前晃荡着;一会儿又魔术般地从视线中渐渐飘逝远去,似一缕云烟慢慢地淡漠着……就这样想着,不觉一丝惆怅风儿般地掠过我的心田。此时的我,是否会透过朦胧的雨幕看到一束清新的阳光?我惆怅的心田是否会重新弥漫新思路的流岚?

上苍也许很公平,她在你面前洒下绵绵细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的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新的构思却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运用语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于好的读本,依赖于好的读本中规范的语言表达。我豁然开朗,我何不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训练呢?这样也能起到领悟文中的要领、观点,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老师只作要言不烦地点拨。对,对,对,就这样,突然间我像孩子似的兴奋起来,激动起来,欣然提笔写下了新构思的教学过程:

朗读训练――学生领悟――语言积累――实践运用。

第一课时:上半节课,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领悟文中要领,观点;下半节课,借助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由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的内容这样设计:星期天,生活在农村的奶奶到我们家玩,进了门,发现孙子小明坐在电脑前打电脑,奶奶看不明白,于是奇怪地问:“小明,你在干什么?” ……接下来由小明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耐心地讲解给奶奶听――分角色表演、交流。

第二课时:实践运用――小练笔,改写《奶奶来到我们家》,依据原文内容,利用文本资源,将阅读与练笔有机结合,领悟句段篇章结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加深与拓宽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在练笔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有文本的、隐性的,要做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文本资源,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勇于冲破封闭的视野,改变对教材、教参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现状,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开垦那一片片广袤的教学资源的沃土。我想,很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篇2:《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知识。

3、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识。

4、课余学习“上网”,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篇3:《奇妙的克隆》有什么奇妙之处

一、奇妙的知识

《奇妙的克隆》为我们展现了科学新技术的神奇, 展示了人类的“随心所欲”“无所 不能”。我们 已经成功 克隆出鲫鱼、 绵羊……克隆技术既能有效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也可以用来挽救珍稀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疾病的防治以及延长人的寿命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特殊的结构

文章采用四个小标题的结构形式,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第一部分,先以植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再以动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接着联系孙悟空用猴毛变猴子的例子,补充说明克隆的含义。第二、三部分,文章按照克隆技术的发展顺序来介绍。最后一部分, 文章介绍克隆对人类的好处,以及对克隆技术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三、奇妙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语言也奇妙 ,既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又不乏文采。如文章开头关于一系列植物无性繁殖现象的排比,就很有文采;文章还使用了大量通俗朴实的语汇,如“猴毛变猴”“母马配公驴”等,显得活泼生动。

四、深远的情怀

文章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 又展现了科学家们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同时引领我们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章最后一段表现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明白, 再好的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可能重重地伤害人类。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因此,我们人类在雄心勃勃地改造自然的时候, 是不是也要心存一点畏惧呢?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如果克隆技术是上帝放在人类面前的一只潘多拉魔盒,那么,人类应该满怀信心地伸出两只手:一只手叫智慧或灵性,它让克隆技术为人类所用,造福世界;另一只手叫理性, 它将控制和防止克隆技术走向负面。

篇4:《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师: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国际互联网上会有哪些内容呢?(生读文)

生: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师投影打出文段,增亮关键词语:“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师: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几个“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内容丰富、方便、快捷。

师:大家能读好吗?(自由练读,指读,评价,再指导提高)

师:除了“可以…可以…”等词看出互联网内容丰富、方便、快捷外,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你们真会读书,省略号告诉我们还可以在电脑上干什么呢?(生自由答。师随机穿插点击“sohu”网,“bai-du”网,“taobao”网等网站网页扩展视野,增长见识)

师:课文里有一个词概括说明了国际互联网内容丰富,是哪个词?

生:无所不有。

师:对!互联网的作用实在太广泛了,我们再默读一下,看看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多媒体标识主句和分句)

生:这是在用总分的形式告诉我们互联网内容非常丰富!

师:这一段话从哪四个方面说的呢?

生:娱乐、学习、工作和购物。

师:读到这儿,你们一定想说什么?

生:国际互联网真是太神奇了!

[评析]本片段呈现如下特点:

1.朗读练习灵活自如。教例中的“读”既重方式又重结果,很好地让学生感悟到了互联网的多种作用。就形式而言,“朗读、指读、默读、齐读”不墨守成规;就结果而言,“文段内蕴挖掘”不重复叠加。特别是对各个言语“点”的朗读时间而言,打破了“平均用力”的局限,在第一组“可以……可以……”处的朗读指导放大容量。既加深了言语感悟的力度,又铺垫了进一步感悟的基础。

2.语言因素挖掘深刻。“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的呈现直截了当;省略号和关键词“无所不有”的发现水到渠成;“总分形式”句群的形象出示,使学生感受颇深,尤其是概括能力的训练,更是中年级学生必须的。这些言语因素的挖掘并没有什么“刀削斧凿”的痕迹,却有在自然感受内容的同时浸润语言感觉。

3.生活语文呈现自然。教者并没有忘记学会生活既是语文的本源,又是语文的归宿。课堂上,教师把学生认识事物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两种能力相互依存,和谐发展。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用得恰到好处;随机穿插点击网站网页让学生扩展视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读得情趣投入,效果当然明显!

篇5: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教案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读一篇新奇有趣的课文,介绍大家认识一种新的事物,这就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设问激疑: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有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顺句子。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 光缆 跨过 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查阅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关 检查自学情况。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指名读课文。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节。

这是个什么句子?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入网”、“上网”、“网”都加上了引号?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齐读。

指名读第2节。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什么?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你知道互联网还有哪些作用吗? 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齐读。

指名读第3节。

无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这一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第4节。解释息息相关

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该怎么读? 齐读。总结全文 漫谈: 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 飞速流动 远在天涯

国际互联网 “线” 跨过 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奇妙)传到 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无所不有

内容 息息相关

篇6:《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谈话导入:由超短获奖小说《网》谈起,(板书)网

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先说说你们见过哪些网?

1、引导大家说出所知道的网:

丝网、拖网(捕鱼的网);罗网、罩网(捉鸟的网)绳线织成的网。

蜘蛛网、电网、水网像网一样的东西。

关系网、人情网比喻意义上的网

2、说出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3、引向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对象: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中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题、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自读、初感

1.明确读书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⑶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

话题

跨过

一封信

悉尼

快捷

方便

无所不有

丰富多彩

天南海北

邮递

查阅

资料

付款

息息相关

万水千山

足不出户

咫尺天涯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4.指导学生分段。

五、指导写字,课堂描红。

1.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题款

3.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篇7: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案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2、“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投影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没有。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及时解答。

三、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有机会的话,去上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

生齐读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大意。

(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齐读这句话,找出其中的两个反义词,并说说这句话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

激发兴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自己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识?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集体评价。

2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练习描红,抄写生字。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第二课时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简单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7)这里的“网”和“线”为什么加引号?

教师提示: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引号,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8)引读: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2)(投影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3、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3)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这说明了什么?

(4)你还想让互联网帮我们做什么呢?

(5)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些更加奇妙的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

(引读)

三、总结谈话

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还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1)交流。

(大)(巨型的蜘蛛网)

(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感情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

齐读这段话

(“网”不是普通的网,“线”不是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

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1)交流。

齐读这句话

(3)讨论:假如现在让你给远在美国的叔叔写一封信,你想用什么方式呢?为什么?

(4)集体交流,评价。

(1)齐读第三小节

(通过这段话中五个“可以”和分号可以知道从五方面)

再次齐读课文

(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自由发言

读课文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篇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形状和构造,感受互联网的特点。

2.理解关键词语,知道文中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3.认识说明文的大体结构,会运用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题——关注课题的训练

1.猜谜引入。

(1)浑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嘴巴一张开,鱼儿无处逃。(打一用具)

(2)八脚老公公,渔网撒空中,早晨网水珠,晚上网飞虫。(打一动物)

(3)国与国之间,互相有关联。亿万台电脑,无数线相连。文字和音像,几秒就能传。现代新科技,生活真方便。(打一事物)

2.(板书:国际互联网)什么叫国际?用谜语中的哪句话可以解释?(国与国之间)那互联呢?(互相有关联)

3.大家平时上过国际互联网吗?什么感觉,能用上一些词语来说说它吗?

4.看来国际互联网真是奇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设计意图:由喜闻乐见的谜语方式导入,渔网和蜘蛛与国际互联网有一定的联系,活跃思维的同时,也为讲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作了铺垫。

二、 词语开路——解释词语的训练

1.国际互联网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思考: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2.检查朗读,出示生字新词。

3.根据意思猜猜是哪个词,并简单说说理由。

(1)形容什么都有。(        )

(2)形容距离很近。(        )

(3)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        )

(4)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

(5)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

设计意图:解释词语历来是语文训练的重点。直接解释比较困难,不妨采用迂回的战术,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做出选择。

三、 言语品析——说明方法的训练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介绍一种事物的形状、工作原理、作用等方面的特点,这篇课文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哪些方面呢?请快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形状和工作原理,自读第2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在下面做记号。

3.交流分析。

(1)奇妙之一:形状大。

①我们首先从形状来说,你找出了哪些语句?出示: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②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它是“大网”呢?(巨型、团团包住、无数条、亿万台)

③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打比方)如果这样写可以吗?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由许多小的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

比较归纳:打比方是为了更容易、更明白,因为这篇文章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

④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这张神奇的网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指导读出大的感觉。

设计意图:说明文的教学,光知道怎样写还不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采用比较的手段,从而知道打比方背后的意图。

(2)奇妙之二:工作快。

①过渡:国际互联网不仅形状奇妙,工作时就更奇妙了,谁又找到了那些语言?出示: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他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②你感觉到互联网奇妙在哪里?传递信息速度快,从哪些词看出来?(飞速、几秒、万水千山)

③为了说明快,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举例子)。

④了解悉尼,出示地图。北京到悉尼大概有9000公里,普通的邮递你猜要多少天?用飞机航空邮递的话要7天。现在只要几秒钟。如果换成北京到上海的例子行不行?(突出这是国际互联网)

⑤这个例子只说明了文字传送得快,那图像和声音是否也这样呢?出示: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⑥能不能改成: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不仅……还……”这个关联词突出了传图像比传声音奇妙得多。

⑦用举例子的方法说一说国际互联网传送声音、图像的奇妙。出示:

比如说,我们想找一首流行的歌曲听一听,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悉尼的城市风光看一看,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远在老家的伙伴聊一聊,只要                  。

设计意图: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句式,是训练语言的首要任务。课文中的新词汇应该让学生吸收、积累;课文中的新句式应该让学生熟悉、内化。举例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比如说”这个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强化举例子的意识,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 结语延伸——应用写作的训练

1.这节课我们从国际互联网的形状大和工作快两方面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其实它的奇妙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出示练习要求:写一段话,用上“就像”“比如说”两个词,介绍一种新奇的事物,看谁写得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练就真本事。设计简单的写话练习,再次消化课堂上掌握的说明方法。写新奇的事物能促使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写作动机也由此激发。

篇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

(出示:问: 床前明月光 答:疑是地上霜

问:独在异乡为异客 答:每逢佳节倍思亲

问:故人西辞黄鹤楼 答: 烟花三月下扬州

问: 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还记得最后一句是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这里有一对反义词,谁能找到?——天涯、咫尺

4、揭示课题: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的就是——(国际互联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点出神奇)

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的句子(相机出示片段)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大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同学们见过蜘蛛网吗?(出示蛛网图)这就是蜘蛛织成的大网,而国际互联网就像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的大网,网住了整个地球。(出示互联网图)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

1、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那么,它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快)

(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指名读(补充:北京到悉尼的距离,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要一个多星期)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谁能说说它还奇妙在哪?

学生回答

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互说,交流。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

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齐读 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

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

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

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篇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篇11: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

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最后让学生感觉到,国际互联网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常言道,文章有“文心”,题目有“题眼”。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问题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伊始,我问学生:“你们爱上网吗?平时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了学生上课的热情。接着直奔文章核心,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引导学生走进深度阅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明白,课文是从涉及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再次引导学生: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内容多?再次引导了学生读书探究,也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最后准确地找出“天涯咫尺”“无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网”等语句。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堂教学实践,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3.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三、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引入

1.导入课题“海内存知己”。

(1)会对出下句吗?(生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什么意思?(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4)齐读

(5)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6)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

(7)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教师进行新课的过渡。

师: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能做到。同学们,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教师引题。

师: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五、精讲课文

师:国际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让我们跟随课文去了解它。(教师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第一个问题: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自学探究: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的?

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手势。说说自己想像中的国际互联网的样子,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名读,并提示学生想像: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1)教师出示课件,让生齐读、并辅以手势,将课件与想像中的样子对比。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走近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生齐读)

(5)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

(6)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生读文交流)

(7)师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

(8)师提示:“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们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师小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的?

2.第二个问题:课件展示,并提问“它是怎么工作的”。

(1)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师课件示意:北京到悉尼世界地图)

(2)如果用普通的邮件需要几个月时间呢!可是发电子邮件呢?只要几秒钟。

(3)国际互联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快)

(4)看,在国际互联网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呢。不仅如此,请看——(播放教师和班里学生网络聊天的视频)

(5)刚才你看到图像了么?听到声音了么?

(6)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出示课件,生齐读)

(7)瞧,国际互联网把地球变成小村庄了。(课件)

(8)读句子: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9)小结: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国际互联网大和快的特点。读出感情。并思考,在讲述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交流: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3.第三个问题: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1)生读句子: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等。网络上的内容非常多。

(2)这些也许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但不久的将来你也会体验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3)板书:息息相关。

六、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让我们来一次网上冲浪,结束这一课的学习。(播放百度搜索《千江水》并观看视频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快息息相关

篇1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说课稿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所设计出来的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 沟通课堂内外的课例,力求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方法上有突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互联网的奇妙,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从不同的方面去体会互联网的奇妙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1、古诗激趣,提出探究问题。

师生对古诗。由古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出当今世界,有人远在天涯,却给人近在咫尺的感觉,继而牵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个课题。问题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 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观看一段关于互联网的小短片之后,引导学生质疑。

肯定学生所提的问题,从中筛选一些在课堂上研究。如:网是什么样子?它怎样工作?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2、利用网络,合作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构建研究的平台,为合作学习,提供场所,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这段时间里,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并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搜索引擎,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品读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进行交流。

再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借助网络教材激情渲染,学生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感悟。

4、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网络教材中链接适合学生浏览的网站,指导学生文明上网,使学生增强对国际互联网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创造的意向。教材中设置“Try”一栏,学生可以自由创作。

5、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的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或使用Word等,制作小报,来表达自己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认识。公开我的E-mail,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朋友和老师。使得我们的课堂突破时空的限制。

篇14:《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这句话既点了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又契领全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解释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是怎么构成的;启下――下文所举例子,所作阐述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于是,我从课文标题开始分析,抓住“奇妙”一词,先请孩子们回忆文中有哪些词可说明国际互联网很奇妙的,并用此词说一句话,算是个小小的概括课文,整体把握全局。

而后,从提出问题开始寻访起,提出问题必定要读出疑问的口气,并问孩子的感受,孩子们说读了这个问句,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要赶紧读下文,此处还是个很好的习作熏陶,却了无痕迹,没有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之美。

篇15: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在导入环节,我精心准备了对诗,以调动小朋友的兴趣。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中,我乘机向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这么奇妙让远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由于之前预习过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从而使课题浮出水面,揭示了课题。

课题是文章的题眼,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引导学生先从题目着手,展开提问,进行揭题质疑。“国际互联网是个什么样子的?”“国际互联网它能做什么?”“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小朋友求知、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并且他们很会抓重点,紧紧围绕“奇妙”二字提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很奇妙?”……在他们提问的基础上,我帮他们归纳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特点是怎样的?”“国际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有了明确的探究的小课题,那么小朋友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最近的教学中,我也有意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通读课文后分段,并概括段意。经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后,他们分段已经相当准确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较薄弱,只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因此显得冗长繁复。万事开头难,勤能补拙,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篇16:国际空间站里奇妙的小实验

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太空拍摄的视频便是其中一部分。这个研究人员出身的航天员,无论到哪里都忘不了他的钻研精神,在太空也不例外。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参加过3次太空飞行的航天员:第一次是在2002年,作为国际空间站第6宇航组的飞行工程师,太空停留了176多天中,在此期间他进行过13多小时的舱外活动,参与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很多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实验。第二次是参加了2008年的航天飞机任务,主要的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新的浴室、厨房、两间卧室、运动器械和水循环系统。现在,他是国际空间站第30宇航组的成员,也是3名航天员中年龄最大、飞行经验最丰富的。在三次太空任务中,佩蒂特不仅是个称职的航天员,圆满地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且出于对学生航天教育的关心和他自身具有的创新精神,尽量利用在太空的宝贵时间,独出心裁地进行了多次太空小实验和小创造。佩蒂特利用空间站中近手可得的材料,为学生们示范物理现象中重力所起的作用。他将整个实验拍摄成视频,在视频的末尾向观看者提出问题,并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站。

太空版“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是一款孩子们很喜爱的游戏,这款游戏的故事相当有趣,说的是绿猪抢走了小鸟的蛋,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像炮弹一样地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在游戏中,用鼠标将那只在弹弓上的小鸟向后拖拉,并调整发射角度,松开鼠标,那只小鸟就会弹射出去,要让小鸟把猪打死,还得把障碍物打破。用小鸟打猪的时候,必须要用力打,要不然小鸟就会坠地而亡。这款游戏风靡世界,据最新报道,《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的估值已高达90亿美元。这只飞翔在人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几乎所有屏幕上的“愤怒的小鸟”,正逐渐把Rovio打造成一个“小鸟帝国”。现在开发商又将推出了一款新的“愤怒的小鸟一太空版”,据说这将是对该款游戏进行的最大一次升级。这款全新的游戏,有着全新的玩法,但是也会将小鸟迷们已经熟悉和喜爱的某些元素保留下来,另外再添加一些令人惊喜的元素。在此游戏中,一个巨爪绑架了小鸟的蛋。愤怒的小鸟追赶这个巨爪到一个虫洞,发现自己漂浮在一个陌生的新星系中,且被太空猪包围了!“愤怒的小鸟”用自己的超级力量与太空猪在太空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

与以往的游戏不同,在“愤怒小鸟一太空版”中有一个DVD,视频中是一场真正的“愤怒小鸟”与绿猪的太空大战。这让学生们玩游戏的时候,接受航天知识教育。视频中的主角就是远在国际空间站的第30宇航组的飞行工程师佩蒂特,他在太空“玩”这个游戏不是为了娱乐,而是要做一个物理演示,看看在重力消失的环境下,弹射出去的愤怒小鸟将会按照什么轨迹运动,与地面时有何不同?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佩蒂特借来了一个红色的小鸟,这个小鸟是他的同伴去年带到国际空间站的,鸡蛋也是现成的,没有小猪如何办?佩蒂特灵机一动,用绿色气球囊吹出一个大气球,用笔在上面画来了猪鼻子、眼睛和嘴巴,就成为一个惟妙惟肖的猪了。佩蒂特首先将这三样东西从手中放开,演示在微重力环境下漂浮的情况。然后,他将两根弹力带绑在舱门上,用它将愤怒的小鸟弹射出去。当然,太空中的小鸟,不会像在地球上哪样按照牛顿定律来运动了,也不会像在地面那样坠落到地面,它们像气球一样在舱内到处漂浮着。佩蒂特的整个演示被拍成视频,并加上他的解说,被制成DVD,作为“愤怒小鸟一太空版”的附件之一,可以为学生们证明空间站到处都是微重力环境。在进行“愤怒小鸟-太空版”的游戏时,小鸟运动的轨迹不仅要考虑到微重力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星球之间力的作用。通过这个,可以演示宇宙中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游戏和视频,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们今后选择科学、技术职业的取向。因此,美航宇局对此很感兴趣,特意安排了佩蒂特在太空进行这项小演示工作。

大泡泡套小泡泡

吹泡泡,这是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没有什么令人奇怪的。但是,佩蒂特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也“玩”起这个游戏,当然他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进行一项科学实验。太空中吹泡泡不像地面上泡泡很快就会破裂,而是产生了地面无法模拟的奇异效果。

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这项实验时,佩蒂特首先吹起了一个大水泡,这个水泡有一个很厚的边缘,佩蒂特将其描述成“一个厚厚的水球壳”。佩蒂特小心翼翼地用针头在大泡泡的边缘将水注入,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里面的水像离心机一样旋转起来,微小的泡泡向中央集中。然后,佩蒂特用一个针筒将一个泡泡注入到这个大泡泡内部,结果,第一个泡泡和第二个泡泡之间的边缘很厚,并且能够存在很长时间而不破裂。佩蒂特在上传到Digg.com网站的视频中说:“现在,让我来给你们展示一些让人兴奋的事情。”说完,佩蒂特将第三个泡泡注入中央,这个泡泡会在沿着边缘旋转。他兴奋地说:“这个小泡泡沿着边缘旋转,中央出现很多微小的气泡。如果我也是一个泡泡,我一定会像它一样。”佩蒂特借助激光观察这个小泡泡的移动以及不同泡泡层的光线反射,他看到水壳内的很多微小泡泡发生弹跳,并反射光线。他说:“现在,我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研究。”

有魔力的编织针

现在值守在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唐‘佩蒂特在太空给地球上的学生演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水滴绕毛衣针在太空飞舞,以验证带静电的毛衣针在太空如何影响水滴运动。

他拿来了一根小的特氟龙材料做成的编织针,用一张纸在上面来回摩擦了几下,使它产生静电。然后取出一根装有水的注射针,在靠近编织针的附近推出一个小气泡。奇迹发生了!编织针好像有魔法一样,让气泡在它周围来回飞舞,不让它远去,直到气泡“筋疲力尽”地附着在编织针上。佩蒂特又用针推出了一窜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围绕着编织针不停地飞舞,煞是好看!最后的下场也与第一个气泡一样,被吸附到编制针上。如果你在地面上进行同样的实验是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地球重力的作用将会超过编织针的静电作用,会让小气泡按照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方向漂浮,最后在空中破裂或坠落在地面。微重力环境下将静电魔力显示出来了。

星期六早上的科学实验

作为国际空间站第6宇航组的飞行工程师佩蒂特总是盼望着星期六早晨的到来。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有空闲时间可以进行自己设计的一些趣味性实验,他想看看在微重力状态下液体的流动和一些物体的运动特性发生了什么变化。他利用空间站上随手可得的小物品,进行了21项实验,在此,就介绍其中最有名的水薄膜实验。

佩蒂特把细铁丝弯成不同直径的铁环,直径从3.5厘米到15厘米以上。他将铁环插入大口杯中,然后又把它拿出来。当铁环上的水消退的时候,一个水薄膜紧紧地粘在环上。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大的水薄膜,而且非常牢固。他拼命地摇动它,向它吹气…‘甚至在它上面画画都没有使它破碎。他十分惊讶:“它们看上去就像一块块橡皮,它们能够承受所有的机械艟击。”

这种现象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直径为1厘米的环上形成薄膜环。即使形成了薄膜,它也是很脆弱的,一个轻微的碰撞或是人的呼吸动作部会使它破裂。为什么太空薄膜如此坚硬?了解地球上水薄膜和太空里水薄膜的区别,可以使我们对表面张力有进一步的认识。

表面张力是液体的一种特性,是由于液体表面上或表面附近的分子聚合力的不平衡而形成的,其结果是使液体平面趋于收缩,并具有类似于展开的弹性膜的特性。表面张力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但由于它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特性。

假设在地球上,你有一个水薄膜,让它的面与地面平行。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得薄膜中间部分变得松弛了。铁环边缘的水向下流,在薄膜中央形成了一个小水池。这样,薄膜松弛得更厉害了。水池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将薄膜撕成两半。

如果在太空,薄膜不会变得松弛,也不会形成中央的水池。这样表面的张力在与地球引力的抗衡中就占了优势,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坚固、长命的膜。佩蒂特说:“我们做的一些水薄膜寿命超过12小时。”

在此基础上,佩蒂特花了一些时间观察不同直径铁环形成的薄膜和一些影响它的因素。他用2秒/周的频率振动铁环,可以看到薄膜出现明显地扭曲,就像你用一个声波振动器去振动橡皮薄膜一样。这种振动使薄膜中央部分前后移动的距离达2厘米。接着,佩蒂特将含有细小云母薄片的溶液滴到薄膜上,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薄膜中隐藏的流动和漩涡。然后佩蒂特用嘴吹薄膜。这时,令人着迷的形状出现了,它看上去就像螺旋星云,这种美丽的图案持续四小时以上。

下一个节目是在水薄膜上绘画,佩蒂特将四滴食用色素(红、蓝、绿、董)滴到一个水薄膜上。然后推注射器,用小针头上打出的气流来推动色滴移动,这样可以绘制出不同的图画。其中一幅画看上去就像一只鹰,其它的看上去就像抽象画。

虽然佩蒂特在太空中进行的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有深奥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这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在太空中进行基础物理学原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和物体的三维运动,使一些物理现象变得复杂了。失重情况下的二维薄膜的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工具。它可以为地球上很多的工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令佩蒂特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些出于好玩和受自己好奇心的驱使的实验不仅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非常大的价值,而且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美国航宇局自然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以学生为对象的有关佩蒂特星期六早晨自然科学活动的故事,高中和大学生们也进行了以地面为基础的类似实验,他们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那些在太空中获得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物理学中的一些定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全国的自然科学教师也利用美国航宇局拍摄的“星期六早晨科学”的视频来进行物理学教学。

太空杯

在太空零重力状态下要饮用任何液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像地面一样,将饮料放在杯子中喝,饮料将会变成液滴,从杯子中“飞”出来,到处漂浮,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航天员们通常用塑料吸管小口地吸食密闭在袋子中的饮料,这使习惯用杯子喝咖啡的佩蒂特感到不舒服。

喜欢搞小发明的佩蒂特,又开始动脑筋了。他从飞行数据文件任务书上撕下一片透明塑料片,将两端合起来,用密封胶条将其密封,同时将底部一端也密封。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有着水滴状外形的杯子。然后,他将空间站中密封袋里的咖啡小心注入这个太空杯中。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很大,液体内部的表面张力可避免咖啡液体漂浮和横向流,微重力下也不会让杯子中的水向下滴。所以,尽管他将盛有咖啡的太空杯抛向空中,太空杯只在空中飘浮,杯中的咖啡仍然在那里“稳坐钓鱼台”。由于杯子的一边较另一边狭窄,形成毛细作用,杯中的咖啡形成一个“L”形,杯口的咖啡被人吸饮后,下面的咖啡自动地补充上来,非常有趣!佩蒂特在视频中演示了他用太空杯喝咖啡的情景,确实令人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咖啡杯。

佩蒂特发明的“太空杯”马上派上用处,在27日感恩节当天,国际空间站里“觥筹交错”。“奋进”号的7名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的3名工作人员举起佩蒂特发明的塑料杯共饮冰茶庆祝节日,他们将盛有冰茶的太空杯抛向空中,让他们在空中自由漂浮。然后,需要喝时,伸手将杯中“抓”回,共同举杯祝贺节日。这种举杯共饮的方式可谓世上少见,为他们增添了节日乐趣。在在未来太空任务中,航天员们都可以便用这种方法制作太空杯,举行庆祝会,互相敬酒。

篇17: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

手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虽然只有手掌那么大,不过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瞧。看,以前我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亲戚送祝福,只能写信,而且还很麻烦,速度也慢。可是现在只要我们手指轻轻动几下,就可以把祝福送到千里之外。

电视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品,它可以让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人民还可以通过电视看到许多精彩有趣的节目,让烦闷的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电脑也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了。它能让人们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也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直接送到家中……

此外,船舶p飞机和汽车上用的定位仪和导航仪p军事上用的雷达p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也都是基于无线电技术而制造和使用的。

上一篇:计件工资制度下如何开展精益生产下一篇:题西亭,题西亭白居易,题西亭的意思,题西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