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2024-05-0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篇2:《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1.大

指的是国际互联网非常大,恰似一张把地球团团包住的大网。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来重点体会,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快

互联网的速度非常快,文中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传输速度快,抓住悉尼和北京相距的距离之大进行对比,体会到几秒钟就能将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

3、多

“多”主要指的是互联网的功能十分多,文中用了五个“可以”来写出互联网的作用之多,当然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互联网的功能还不仅如此,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有哪些功能。最后结合《补充习题》完成相应的练习。

篇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利用《最奇妙的蛋》这个绘本进行写话教学能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这本绘本故事包含着优质的写话资源。在写话教学中, 我尝试从圆圆、琪琪、毛毛生了怎样奇妙的蛋入手, 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将绘本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绘本为低年级写话教学注入灵动的活力。精致的图画、美妙的文字以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 让绘本为学生叩开了一扇“快乐写话”的大门, 用绘本铺设了一条“有效写话”的跑道, 让写话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 在绘本与写话教学的亲密接触中, 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堂实录】

板块一:听读故事引“奇妙”

师:宝贝们, 今天, 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呢。瞧, 三个小家伙出场啦! (分别出示三个小家伙的图, 了解特点)

师:我是圆圆, 我的身上有一个个的圆点, 我的羽毛又白又漂亮,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母鸡了。我是琪琪, 我的腿又长又有力, 不用说跑起步来谁也比不上, 我觉得我才是最漂亮的母鸡。我是毛毛, 我的鸡冠又红又大, 连公鸡看了也会嫉妒呢!不用说了, 我才是最漂亮的母鸡。

师: (幻灯显示) 谁是最漂亮的母鸡呢?因为吵不出个结果来, 他们决定去请教国王。国王说:“你们会做什么, 比你们长得好不好看重要多了。你们三个谁能生下最奇妙的蛋, 我就封谁当公主。”国王出了个什么难题?

生:比下蛋。

生:比谁能生下最奇妙的蛋。

师:到底谁会生下最奇妙的蛋呢?这最奇妙的蛋又是什么样子呢?全国的母鸡都很好奇啊!于是, 它们都跟着国王走进了皇宫的庭院里。 (播放进行曲, 渲染气氛)

师:圆圆、琪琪、毛毛它们要干嘛呢?

生:都想当公主。

生:都来比下蛋。

师:那其它的母鸡都来干嘛啊?

生:他们也想来下蛋, 都想当公主。

师:这是你心里的想法, 有意思。谁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其他的母鸡都是来看生蛋的。

师:那看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 你现在最想干嘛? (全班齐说“看生蛋”) 都想去看生蛋啊?哎, 鸡蛋有什么好看的啊?不就是蛋壳里面包着蛋清和蛋黄吗?有什么特别的?有什么奇妙的?呵呵, 那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最奇妙的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将“蛋”字贴在黑板上)

(ppt音效响起:同学们, 生蛋比赛现在开始啦!)

板块二:再读绘本品“奇妙”

师:圆圆用嘴巴梳了梳她的预埋, 然后坐在湿湿的草地上。过了一会儿, 她咯咯地叫了一声, 走到一旁去。这时, 大家都静悄悄的, 草地上立着一个有白又干净的蛋, 形状好看极了。蛋壳也像磨光的大理石一样, 闪闪发亮。

师:孩子们, 圆圆的蛋奇妙吗?

(生齐:奇妙) 奇妙在哪里?

生1:闪闪发亮。

生2:又白又干净。

(师相机板书)

师:那国王看到圆圆生了一个“又白又干净”而且“闪闪发亮”的蛋, 会是什么表情?

师: (端详孩子们的表情) 哇, 眼睛瞪这么圆啊?嘴巴张这么大啊?

师:带上这惊奇的表情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国王说的话吧。

生: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蛋!

师: (接下句) 所有的母鸡都点头赞成。 (示意学生表演动作)

师: (舒缓的语调读琪琪生蛋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 琪琪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啊?自己读一读。

这里有两个难读的词语, 老师先带读一遍。

(指“嫉妒”和“鸵鸟”带读)

(生自由读)

师:琪琪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啊?

生:很大的蛋。

师:那你猜猜会有多大?可以拿手比划一下, 也可以说说跟什么一样大。

生:比足球还大。

生:比大树还大。

师:有这么大啊?太不可思议了吧?你见过吗? (生都齐齐摇头) 可能吗? (生:不可能) 我也觉得不大可能呢?

(ppt动态呈现蛋的样子, 全班学生惊呼)

师:真的被刚才那位小姑娘猜中了, 居然比树还要高大呢!难怪国王会说———

生: (自然接上) 这是我见过最大的蛋。

师:所有的母鸡都点头赞成, 哎呀, 这么多同学也都点头赞成呢!

师:真是太大了, 连老师的字都不由自主地变大了。

(师板书:大)

板块三:走进故事“续”奇妙

师:当大家还在点头的时候, 毛毛小心地在草地上坐了下来。大家都为她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她们知道毛毛不可能生出一个更完美或者更大的蛋,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毛毛谦虚地坐在那儿, 眼睛看着地上。

(点击时钟滴答的音效)

师:毛毛呀毛毛, 你就不着急吗?你有信心啊?有什么信心?

生:我有信心能生出一个最奇妙的蛋。

师:有决心。

生:也许我无法生出像圆圆和琪琪那么奇妙的蛋, 但是那是属于我自己的蛋。

师:孩子, 你真有想法, 不用比较, 你相信自己, 对吗?

生:我有信心能在比赛中拿第一, 当上公主。

师:你是个自信的毛毛。

师:听了你们的话, 毛毛信心十足啦!他决定要生一个和圆圆、琪琪都不一样的最奇妙的蛋, (指板书) 同学们, 你们能帮毛毛出个奇妙的主意吗? (回扣板书)

(PPT出示第一题, 老师读题)

师:毛毛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同学们商量一下。

生:毛毛生了一个又大又圆, 很漂亮的蛋。

师:哎呀!这个蛋和谁的蛋有点相似啊?可毛毛打算生一个和他们都不一样的蛋呢!再想想。

生:毛毛生了一个四四方方的蛋。

师:奇妙!而且你是第一个举手的, 很勇敢!与众不同。

生:毛毛生了一个软软的, 长着白毛, 在草地上滚来滚去的蛋。

师:摸起来这么有趣, 太好玩了。

生:毛毛生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蛋, 很好看。

师:好主意!生一个有颜色的蛋, 肯定很吸引人。那有哪些颜色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毛毛生了一个长了翅膀的蛋, 可以到处飞来飞去。

师:鸡蛋满天飞, 太不可思议了。

生:毛毛生的蛋圆圆的, 上面有花纹, 晚上还能发光, 当电灯用。

师:太敢想了, 会发光, 夜里还能照明呢!

生:毛毛生的蛋是透明的, 可以从这头看到那头, 很好玩。

师:是像玻璃珠子一样透明的蛋吗?太神奇了!

生:毛毛生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蛋, 小到连蜂鸟都会嫉妒。

师:你太敢想了, 琪琪生了一个极大的蛋, 而毛毛生了一个极小的蛋, 它们的蛋都很奇妙呢!

生:毛毛生了一个和它的鸡冠一样形状的蛋, 大大的, 红红的。

师:拥有这样一个和鸡冠一样漂亮的蛋, 毛毛该多么得意啊!

师:我太佩服你们了, 帮毛毛出了这么多奇妙的主意, 这些蛋大小不同, 形状各异, 颜色不同, 有的甚至还能动起来, 奇妙不奇妙?

师:那国王看到你们所说的这些蛋, 会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这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蛋。

师:我听出来了, 这位国王相当喜欢毛毛生的蛋啊!

生: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大、最干净最美最亮的蛋, 我要让你当公主。

师:毛毛听了这个消息一定会高兴得蹦起来。

生:这是一个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蛋, 我好喜欢啊!

师:瞧瞧国王这惊喜的表情啊!

师:同学们, 如果你们能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清楚, 那就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啦!自己先在心里说说。

生:毛毛生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蛋, 全身带刺, 还是一个可以变形的蛋。国王一看, 吓了一跳, 他说:“这是最最奇特的蛋, 我现在封你当公主。”全体母鸡都拍手叫好。

师:老师要为你鼓掌, 围绕两个问题把话说清楚了, 而且蛋的形状、颜色都很独特。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 国王居然说这是最最奇特的蛋, 用了两个“最”呢!真是从心眼里喜欢这个蛋啊。

板块四:回忆故事“写”奇妙

师:这么多奇妙的故事, 说也说不完, 你们要是写下来, 老师就能慢慢欣赏了。好, 注意大屏幕。

师:这是我们手头的写话练习纸, 做编写了圆圆和琪琪生了怎样奇妙的蛋, 现在我们就在右边的格子里写清楚毛毛生了一个怎样奇妙的蛋, 还有国王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

(出示写话格式, 强调写话的格式、书写要求、写字姿势)

师:孩子们, 以最快的速度把写话练习纸压好, 咱们来读一读这三个奇妙的故事。

师:孩子们, 谢谢你们, 让我听到这么多不一样的奇妙的故事。看, 有位作家也写了一个和咱们同样题目的故事, 还配了有意思的图画, 老师推荐给大家, 课下可以找来慢慢欣赏。好吗?

【教学反思】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 听故事猜情节则是培养儿童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的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听故事猜情节, 教学中出现了三处:第一处是猜全国的母鸡到国王的宫殿里干什么。这是为没有经过听故事猜情节训练的学生准备的热身运动。第二处是猜琪琪的蛋有多大。这一次学生倒是敢猜了, 可是, 猜测是否合理呢?学生猜了以后, 教师故意用“你见过?可能吗?”的问题来颠覆学生的猜测。其实, 他们猜对了, 这个是出示故事插图证实的。这次猜测为学生树立了信心:一切皆有可能。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到了猜测毛毛生的蛋时, 学生的思想就完全放开了。层层递进的猜测, 让学生思维活动起来, 语言也丰富有趣。教师不断地肯定学生的想法说法是最奇妙的, 学生也就对自己说的话感到满意了。这样, 学生自然愿意也能够轻松地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篇4:《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师: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国际互联网上会有哪些内容呢?(生读文)

生: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师投影打出文段,增亮关键词语:“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师: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几个“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内容丰富、方便、快捷。

师:大家能读好吗?(自由练读,指读,评价,再指导提高)

师:除了“可以…可以…”等词看出互联网内容丰富、方便、快捷外,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你们真会读书,省略号告诉我们还可以在电脑上干什么呢?(生自由答。师随机穿插点击“sohu”网,“bai-du”网,“taobao”网等网站网页扩展视野,增长见识)

师:课文里有一个词概括说明了国际互联网内容丰富,是哪个词?

生:无所不有。

师:对!互联网的作用实在太广泛了,我们再默读一下,看看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多媒体标识主句和分句)

生:这是在用总分的形式告诉我们互联网内容非常丰富!

师:这一段话从哪四个方面说的呢?

生:娱乐、学习、工作和购物。

师:读到这儿,你们一定想说什么?

生:国际互联网真是太神奇了!

[评析]本片段呈现如下特点:

1.朗读练习灵活自如。教例中的“读”既重方式又重结果,很好地让学生感悟到了互联网的多种作用。就形式而言,“朗读、指读、默读、齐读”不墨守成规;就结果而言,“文段内蕴挖掘”不重复叠加。特别是对各个言语“点”的朗读时间而言,打破了“平均用力”的局限,在第一组“可以……可以……”处的朗读指导放大容量。既加深了言语感悟的力度,又铺垫了进一步感悟的基础。

2.语言因素挖掘深刻。“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的呈现直截了当;省略号和关键词“无所不有”的发现水到渠成;“总分形式”句群的形象出示,使学生感受颇深,尤其是概括能力的训练,更是中年级学生必须的。这些言语因素的挖掘并没有什么“刀削斧凿”的痕迹,却有在自然感受内容的同时浸润语言感觉。

3.生活语文呈现自然。教者并没有忘记学会生活既是语文的本源,又是语文的归宿。课堂上,教师把学生认识事物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两种能力相互依存,和谐发展。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用得恰到好处;随机穿插点击网站网页让学生扩展视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读得情趣投入,效果当然明显!

篇5:《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课题是文章的题眼,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最近的教学中,我也有意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通读课文后分段,并概括段意。经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后,他们分段已经相当准确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较薄弱,只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因此显得冗长繁复。万事开头难,勤能补拙,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国际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所以课上在注意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还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又如“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大网”非常生动地把连接亿万台电脑的无数有形和无形的线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表现出来,而“地球村”则表明国际互联网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那样容易。像这样,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因此在课上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借鉴,并学会运用。

篇6:《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这句话既点了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又契领全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解释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是怎么构成的;启下――下文所举例子,所作阐述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于是,我从课文标题开始分析,抓住“奇妙”一词,先请孩子们回忆文中有哪些词可说明国际互联网很奇妙的,并用此词说一句话,算是个小小的概括课文,整体把握全局。

而后,从提出问题开始寻访起,提出问题必定要读出疑问的口气,并问孩子的感受,孩子们说读了这个问句,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要赶紧读下文,此处还是个很好的习作熏陶,却了无痕迹,没有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之美。

篇7: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在导入环节,我精心准备了对诗,以调动小朋友的兴趣。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中,我乘机向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这么奇妙让远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由于之前预习过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从而使课题浮出水面,揭示了课题。

课题是文章的题眼,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引导学生先从题目着手,展开提问,进行揭题质疑。“国际互联网是个什么样子的?”“国际互联网它能做什么?”“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小朋友求知、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并且他们很会抓重点,紧紧围绕“奇妙”二字提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很奇妙?”……在他们提问的基础上,我帮他们归纳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特点是怎样的?”“国际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有了明确的探究的小课题,那么小朋友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最近的教学中,我也有意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通读课文后分段,并概括段意。经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后,他们分段已经相当准确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较薄弱,只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因此显得冗长繁复。万事开头难,勤能补拙,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篇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一国际法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笔者的考查,国内具有国际法专业博士点的法学院,其国际法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如下: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私法、国际条约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法、世贸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公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关系研究。再来看看美国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国际法与对外事务、国际投资法、谈判、投资者、国际诉讼、外国法、跨国法(Transnational Law,该课程涵盖跨国法的公私方面,包括跨国法律程序、宪法和涉外事务、条约法、习惯国际法、贸易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刑法、国际商事交易、关于使用武力的法律、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以及跨国商事仲裁,该课程只为对这些问题中的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国际法、国际人权法等。纽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的课程主要有国际组织、外国投资、国际税法、跨国规制、WTO的核心问题和争端解决;国际知识产权法、欧盟:宪法和经济法、国际竞争法: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商事仲裁、国际仲裁:投资仲裁、国际诉讼、联合国宪法、外国投资法与政策、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国际税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全球化、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化、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法律和文献(law and literature)、高级国际法、国际法律理论(international legal theory)、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nsactions)、冲突法等。相比之下,我国具有国际法专业博士点的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似乎更成体系,但显得没有那么丰富多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般的法律写作课程外,美国大学法学院有一些课程对于提高国际法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就请一些重要的法律期刊和杂志的专家来法学院授课,如国际法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耶鲁法律杂志(Yale Law Journal)和耶鲁法律和政策评论(Yale Law&Policy Review),这些课程一般是1-2学分(Units),意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二讨论式教学

美国法学院的国际法教学除了一般的讲授课程(lecture course,一般听课人数较多)外,主要是讨论式课程(seminar course,规模较小)和专题讨论课程(colloquium course)。seminar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式(socratic dialogue)教学,参加的学生不能是该讨论课程领域的初学者,在美国大学法学院,这种课程一般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老师事先布置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些材料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随意打断老师向老师提问,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比起讲授式课程来,Seminar相对不那么正式。

实际上,colloquium只是Seminar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纽约大学法学院2009年春季的国际法律理论(international legal theory)colloquium为例,其由Benedict Kingsbury和Joseph Weiler教授主持,专门讨论国际法律理论,定期邀请这个领域的专家来发表专题论文,再由主持者对专题论文进行分析、讨论和回应,colloquium是向全院开放的,所以规模比较大,听众也可以提问。德国马普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的现任所长Armin von Bogdandy和前WTO上诉机构成员Georges Michel Abi-Saab都曾受邀参加这个colloquium。实际上,国际法律理论这门课程是并用colloquium和Seminar上课形式的,在colloquium之前和之后都有相应的Seminar,由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讨论相关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所累,中国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且由于现在的研究生本科化,针对研究生的上课方式也基本是讲授式教学。

三国际法案例教学

根据笔者在美国纽约大学一年的体会,美国的国际法教学也非常重视案例,甚至以案例为主,举例来说,无论是Andreas F.Lowenfeld教授开设的“国际仲裁:投资争端”(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Investment Dispute),还是Robert Howse教授的“国际法中的投资争端”(Investment Disputes in International Law),都重视教科书、文件资料与案例的结合。Lowenfeld教授在课堂上给学生发了大量的书面材料。在国际经济法的教材方面,Lowenfeld教授早就编写了经典教材(《国际经济法》),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并于200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再版。[1]Robert Howse教授用的教材是R.Doak Bishop,James Crawfor and W.Michael Reisman编撰的“《外国投资争端:案例、资料和评论》”(Foreign Investment Disputes:Cases,Materials and Commentary,Kluwer,2005)。

我们也使用案例教学法,但大多是穿插在理论教学中,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案例教学比较枯燥,所依据的大多是案例缩编,我国的国际法或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或案例分析书也很多。[2]我们很少使用完整的原版案例,因为原版案例是英文或其他文字的,而且又非常之长,所以,很少使用。

需要提及的是,模拟法庭实际上是案例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以纽约大学法学院的“WTO的核心问题与争端解决”一课为例,根据该课的教学计划,老师事先发给学生一个假设的案件,学生要选择作为原告或被告参加授课教授主持的模拟专家组程序。在模拟专家组程序之前和之后,学生要提交案件摘要(legal briefs)。在模拟专家组程序中,每个学生都要提交“第一次陈述”(First Submission),在程序结束之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提交“反驳”(Rebuttal)。由于模拟法庭由学生自身参与,比一般的案例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国际法诊所教学(clinical pedagogy)

法律诊所教学在美国大学是非常流行的,这种教学要配备专任的教师。法律诊所教学具有案例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即它是针对实际案例进行的研究,这也许也是其与模拟法庭最大的区别。模拟法庭所研究和讨论的案子通常是根据实际案例编撰的案例,它能够反映实际案件的主要问题,但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件。而诊所教学所针对的案件则完全是实际案件,相比之下,更能体现案件的生动性和研究的现实意义。以2009年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审理的Ntsebeza,et al.v.Daimler AG,et al.and Khulumani,et al.,v.Barclays National Bank LTD.,et al.案为例,[3]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国际人权法律诊所主任Tyler Giannini和Susan Farbstein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案进行了参与和研究。Tyler Giannini本人不但是哈佛大学法学院人权项目诊所主任,最关键的是他是该案原告方的代理律师之一。因此,他对该案件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他所指导的学生的研究也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有20多个法律诊所,耶鲁的国际人权诊所也非常有名,在国际人权律师的指导下,其给予了学生第一手的人权辩护的实践经验。该诊所每学期都代表人权组织和人权滥用的受害者接受了许多诉讼、研究和辩护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Lowenstein教授的国际人权诊所,参加的学生将参与许多人权项目。该诊所的课堂教学环节还为学生提供对基本人权原则和其适用的理论教学,及写作技巧。

概括起来,与我们所熟悉的模拟法庭相比,一个是实的,一个是虚的,一个是真枪实干,一个是雾里看花。教学效果显然应该是诊所教学更好。诊所学生代表真实的客户,解决真实的法律问题,参加诊所的学生能够在法院出庭,而不是像模拟法庭那样只是模仿或扮演角色练习。诊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也和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因为诊所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很多学生都参加一个以上的诊所。

诊所教学效果虽好,但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目前在我国的国际法教学中还鲜有这种教学方法。

五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国际法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平衡。在法学教学中平衡理论和实践也一直是英美国家法学院的努力目标和改革目标。其实,强调理论与实践平衡在我国的国际法教学中已是老调重弹,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者陈致中教授早就强调国际法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教科书、文献资料与案例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并身体力行,在教科书方面,自己编著了教材,[4]一般理解,国际法实践教学方面,大都体现为案例,为此,他编写了简明的《国际法案例选》。[5]为全面贯彻其教学思想,陈致中教授还主持翻译了德国马普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主编的《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第1-4辑(遗憾的是,虽然中山大学法律系法学研究所决定将由12个专辑组成的全套百科全书译成汉语,但最后只出版了前四辑),它们分别涉及国际争端的解决、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及国际法案例。需要指出的是,陈致中教授对于国际法案例非常重视,并将之概括为:“体现在案例中的国际法,是实践中的国际法,从实践中学到的国际法,就是活的国际法”。[6]笔者非常赞成陈致中教授的观点,而且,笔者认为,如今我们通过案例进行国际法教学有了更好的条件。互联网的发达及国际争端解决机构不同程度地遵循透明度原则,使我们可以接触到大多数案件的原始判决,举例来说,虽然WTO的争端解决过程是秘密进行的,但是专家组报告或上诉机构执行在散发给当事方后几天就予以发布,并显示在互联网上。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进行的投资仲裁虽然是秘密进行的,但是,其裁决结果同样是公布在互联网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案件管辖权的确立、法律的适用、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法院的结论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案例书上经过裁剪的内容。而且,对于国内外学者对案件的评价,也可以通过中国期刊网和Lexisnexis等数据库进行全面地考查。而且,现今研究国际法的学生和学者,大多英文不错,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原始判决的条件。笔者主张,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涉及到某一基本理论时,一定要同时让学生阅读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理论发展。一门课程也可以设置一到两次的模拟法庭。

另外,对于美国法学院的诊所教学方法,国际法教师应当进行研究和借鉴。当然,这对法学院和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国际法教学中推行诊所教学法的确很困难,但我们要尝试着去做。

笔者还主张,活的国际法不仅仅体现在案例中,也体现在作为国际法主要主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因此,要体现国际法是活的法,还必须关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活动。举例来说,对于国际投资法,中国与其他国家不断进行的签订和修改双边投资条约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活动。再例如,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的造法活动。

最后,为了体现国际法的实践性和发展性,笔者还主张对课程细化,只有课程细化,才能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教师深入地研究,而不是在研究生阶段重复学习本科阶段的知识。

总之,此文并不旨在批评现行的国际法教学,也不是在否定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国际法,而是希望它好上更好,与时俱进。为此,笔者强调国际法教学中重视增加更细的课程,注意学习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甚至在个别方面上引入诊所教学法。我国国际法教学要改变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也许这样才能避免前面提到的问题,才能在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使学生对国际法的实践性和有用性有所体会。

参考文献

[1]See Andreas F.Lowen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008.

[2]王传丽.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汤树梅.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翁国民.国际经济法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韦经建,王彦志.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王海英.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See Historic Lawsuits Agains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for Involvement in Human Rights Abuses During South Africa Apartheid Survive Motion to Dismiss[EB/OL],available at http://www.law.harvard.edu/programs/hrp/newsid=55.html.

[4]陈致中.国际法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5]陈致中,李斐南选译.国际法案例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篇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形状和构造,感受互联网的特点。

2.理解关键词语,知道文中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3.认识说明文的大体结构,会运用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题——关注课题的训练

1.猜谜引入。

(1)浑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嘴巴一张开,鱼儿无处逃。(打一用具)

(2)八脚老公公,渔网撒空中,早晨网水珠,晚上网飞虫。(打一动物)

(3)国与国之间,互相有关联。亿万台电脑,无数线相连。文字和音像,几秒就能传。现代新科技,生活真方便。(打一事物)

2.(板书:国际互联网)什么叫国际?用谜语中的哪句话可以解释?(国与国之间)那互联呢?(互相有关联)

3.大家平时上过国际互联网吗?什么感觉,能用上一些词语来说说它吗?

4.看来国际互联网真是奇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设计意图:由喜闻乐见的谜语方式导入,渔网和蜘蛛与国际互联网有一定的联系,活跃思维的同时,也为讲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作了铺垫。

二、 词语开路——解释词语的训练

1.国际互联网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思考: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2.检查朗读,出示生字新词。

3.根据意思猜猜是哪个词,并简单说说理由。

(1)形容什么都有。(        )

(2)形容距离很近。(        )

(3)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        )

(4)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

(5)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

设计意图:解释词语历来是语文训练的重点。直接解释比较困难,不妨采用迂回的战术,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做出选择。

三、 言语品析——说明方法的训练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介绍一种事物的形状、工作原理、作用等方面的特点,这篇课文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哪些方面呢?请快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形状和工作原理,自读第2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在下面做记号。

3.交流分析。

(1)奇妙之一:形状大。

①我们首先从形状来说,你找出了哪些语句?出示: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②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它是“大网”呢?(巨型、团团包住、无数条、亿万台)

③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打比方)如果这样写可以吗?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由许多小的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

比较归纳:打比方是为了更容易、更明白,因为这篇文章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

④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这张神奇的网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指导读出大的感觉。

设计意图:说明文的教学,光知道怎样写还不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采用比较的手段,从而知道打比方背后的意图。

(2)奇妙之二:工作快。

①过渡:国际互联网不仅形状奇妙,工作时就更奇妙了,谁又找到了那些语言?出示: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他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②你感觉到互联网奇妙在哪里?传递信息速度快,从哪些词看出来?(飞速、几秒、万水千山)

③为了说明快,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举例子)。

④了解悉尼,出示地图。北京到悉尼大概有9000公里,普通的邮递你猜要多少天?用飞机航空邮递的话要7天。现在只要几秒钟。如果换成北京到上海的例子行不行?(突出这是国际互联网)

⑤这个例子只说明了文字传送得快,那图像和声音是否也这样呢?出示: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⑥能不能改成: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不仅……还……”这个关联词突出了传图像比传声音奇妙得多。

⑦用举例子的方法说一说国际互联网传送声音、图像的奇妙。出示:

比如说,我们想找一首流行的歌曲听一听,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悉尼的城市风光看一看,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远在老家的伙伴聊一聊,只要                  。

设计意图: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句式,是训练语言的首要任务。课文中的新词汇应该让学生吸收、积累;课文中的新句式应该让学生熟悉、内化。举例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比如说”这个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强化举例子的意识,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 结语延伸——应用写作的训练

1.这节课我们从国际互联网的形状大和工作快两方面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其实它的奇妙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出示练习要求:写一段话,用上“就像”“比如说”两个词,介绍一种新奇的事物,看谁写得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练就真本事。设计简单的写话练习,再次消化课堂上掌握的说明方法。写新奇的事物能促使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写作动机也由此激发。

篇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通过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元化。在课前准备阶段,我就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家长口述等多种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如:什么是国际互联网?什么是网站?你都知道哪些网站?等等。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单一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篇11:《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设计理念: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咱们大家都上过网吧?

那你们想对这个电脑上网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吗?

2、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上网”、“入网”这些词都加上引号?

(2)读一读,体会作者在开头用一个问话的好处?

(3)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4)那些线究竟怎样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通过学生认真读这段话让他们自由理解,然后老师并给予指导。

(5)读后面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6)读第三自然段谈一下感受,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7)这个“息息相关”如何理解?

(8)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谈话导入:由超短获奖小说《网》谈起,(板书)网

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先说说你们见过哪些网?

1、引导大家说出所知道的网:

丝网、拖网(捕鱼的网);罗网、罩网(捉鸟的网)——绳线织成的网。

蜘蛛网、电网、水网——像网一样的东西。

关系网、人情网——比喻意义上的网……

2、说出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3、引向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对象: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中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题、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自读、初感

1.明确读书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⑶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4.指导学生分段。

五、指导写字,课堂描红。

1.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题款

3.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

(出示: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还记得这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随着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理解句义:读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要点:反义词天涯、咫尺(理解);转折关联词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揭示课题: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指导朗读: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点出神奇)

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相机出示片段)

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呢?板书:大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3)这里的网大网线都用了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

1、了解互联网的结构,那么,他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概括呢?(快)

(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补充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学生回答

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出示: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点拨: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齐读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

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

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板书:多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篇12: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案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2、“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投影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没有。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及时解答。

三、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有机会的话,去上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

生齐读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大意。

(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齐读这句话,找出其中的两个反义词,并说说这句话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

激发兴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自己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识?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集体评价。

2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练习描红,抄写生字。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第二课时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简单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7)这里的“网”和“线”为什么加引号?

教师提示: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引号,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8)引读: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2)(投影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3、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3)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这说明了什么?

(4)你还想让互联网帮我们做什么呢?

(5)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些更加奇妙的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

(引读)

三、总结谈话

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还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1)交流。

(大)(巨型的蜘蛛网)

(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感情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

齐读这段话

(“网”不是普通的网,“线”不是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

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1)交流。

齐读这句话

(3)讨论:假如现在让你给远在美国的叔叔写一封信,你想用什么方式呢?为什么?

(4)集体交流,评价。

(1)齐读第三小节

(通过这段话中五个“可以”和分号可以知道从五方面)

再次齐读课文

(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自由发言

读课文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篇1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1 何为“反思性教学”,是否等同于“教学反思”

如今有些教学工作者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仍旧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其混淆的对象就是教学反思,认为其两者之间所表达的概念相同。反思性教学所涵盖的范围相较于教学反思来说更为广阔,其能够将教学反思在意义上进行涵盖。教学反思强调的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主要是指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活动、教学规律所进行的自发性思考。而“反思性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在教学反思工作的动态性思考,反思工作更多的是以学生学习状态为依准来进行不断的改进。

2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意义

2.1 通过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

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想使得教学质量能够通过反思工作进行提高,就要求反思工作以学生的学习动态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就能够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这时老师不能够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要采用平等的立场进行学术性的讨论,要坚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教学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对于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老师进行教授的知识不去进行自主的思考,而是硬性的接受,完全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因此应该对于打破这种教学的僵局。在课堂上多设立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当中体会学习汉语的乐趣。

2.2 志愿者教师被赋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反思性教学法中得以充分体现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课堂上的配合可谓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积极的倡导学生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思维理念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工作。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以及活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实践当中对于教学状况进行反思,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通过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成长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性教学,不但能够将自身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由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受到更多的肯定,这样教师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时就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3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运用中得到的启发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所进行教授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将其作为第二语言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其本国的文化与中国教学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对于老师所进行教授的系统理论知识不能够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为基准点,在课堂上多玩一些汉字游戏,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汉语涵义的了解都有一定的帮助。鼓励学生多进行面与面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对于对话环境进行模拟,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发音能力。而这种形式的汉语言教学课堂,整个教学氛围都比较轻松愉快,学生对于汉语言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4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4.1 课堂教学随机调整,写教学日记,录像跟踪课堂教学

在进行汉语言国际教学当中,教学模式不能够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能够适应学生进行汉语言学习的需要,对于教学方针以及教案的使用也要保持动态性的原则,要求与时俱进。

同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在教案当中进行记录。最好每天都能够对于今天的教学状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教学当中表现不合理的行为方式进行重点标明,并在以后的实践活动当中对其进行改进。在反思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

4.2 开展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讨论会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依据自愿的原则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其主要就是教学工作者对于这一段期间之内的教学现状、教学心得相互进行交流和探讨。比如说泰国孔敬大学定期的进行开展教学研讨会,参与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汉语言教学工作者或者是中文教师,对于汉语言教学的经验进行谈论,并提出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5 总结

如今反思性教学法在我国汉语言国际教育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更多的汉语言工作者开始对于反思途径进行探究,以求能够提升汉语言文化修养素质和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梅,张家政.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J].海外华文教育,2013,01:50-53.

[2]王想成.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4.

篇14:《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3.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三、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引入

1.导入课题“海内存知己”。

(1)会对出下句吗?(生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什么意思?(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4)齐读

(5)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6)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

(7)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教师进行新课的过渡。

师: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能做到。同学们,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教师引题。

师: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五、精讲课文

师:国际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让我们跟随课文去了解它。(教师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第一个问题: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自学探究: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的?

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手势。说说自己想像中的国际互联网的样子,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名读,并提示学生想像: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1)教师出示课件,让生齐读、并辅以手势,将课件与想像中的样子对比。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走近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生齐读)

(5)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

(6)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生读文交流)

(7)师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

(8)师提示:“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们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师小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的?

2.第二个问题:课件展示,并提问“它是怎么工作的”。

(1)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师课件示意:北京到悉尼世界地图)

(2)如果用普通的邮件需要几个月时间呢!可是发电子邮件呢?只要几秒钟。

(3)国际互联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快)

(4)看,在国际互联网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呢。不仅如此,请看——(播放教师和班里学生网络聊天的视频)

(5)刚才你看到图像了么?听到声音了么?

(6)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出示课件,生齐读)

(7)瞧,国际互联网把地球变成小村庄了。(课件)

(8)读句子: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9)小结: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国际互联网大和快的特点。读出感情。并思考,在讲述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交流: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3.第三个问题: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1)生读句子: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等。网络上的内容非常多。

(2)这些也许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但不久的将来你也会体验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3)板书:息息相关。

六、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让我们来一次网上冲浪,结束这一课的学习。(播放百度搜索《千江水》并观看视频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快息息相关

上一篇:党员学习郭明义思想汇报下一篇:靠结果生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