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2024-05-04

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精选6篇)

篇1: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一、填空题(13’)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是___、___、___。(3’)2.晚晴执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是___,它成立于___。(2’)3.清末新政中,热衷于创办新式教育的地方实权人物和废科举、兴学堂的倡导者和决策者是___、___。(2’)4.___、___、___是构成晚清城市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3’)

5.收回利权运动的基本力量是___,但主持这场斗争的原则是______。(3’)

二、名词解释(4×6=24’)1.中英南京条约 2.兴中会 3.人类公理 4.第三条道路

三、简答(4×7=28’)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拟定的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 2.“公车上书”时举人们主张变法的内容;

3.“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四、论述(35’)1.试析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变迁(15’)

2.结合史实论证:“抗战时中国的外交基本上围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的关系进行的”(20’)

篇2: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开卷)

一、基础知识考查(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中英南京条约

2、林则徐

3、预备立宪运动

4、宋教仁

5、一五计划

6、百团大战、7、遵义会议

8、国民参政议会

二、学习效果考核(20分)

请结合本学期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谈一谈你的学习收获。

三、理解运用(56分)

(一)论述题(从下列3题中选作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如何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2、为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必须要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下面是有关抗战的一些史料,阅后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同时,针对着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情绪,申言愿意和它谋取妥协的和平,并将卖国贼汪精卫诱出重庆,在南京成立伪政府,实施民族的欺骗政策。从这时期,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这首先表现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2—1043页。材料二:

“英勇卓越空前之百团大战,自八月二十日开始发动以来,至十二月五日,连续作战,整整三月又十五天,这一大会战消灭敌伪之有生力量,计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灭敌伪据点2993个,缴获了大批武器,计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枪179挺,重机枪45挺,重炮3门,大炮16门,平射跑8门,迫击炮26门,各种炮弹816枚,机枪弹367005粒,手榴弹4934颗,缴获与破坏交通器材,计飞机6架,装甲汽车13辆,坦克车5辆,汽车98辆,大车1148辆,自行车591辆,火车34列,火车头34个,车厢449个,无线电机30架,无线电话8架,有线电话346架,汽艇25只;破坏交通的成绩,计铁路948里,公路3004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040根,枕木1549177根,电线杆109002根。等等。百团大战实为我国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创举。”

——《选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406页 材料三:

“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部队万人遵令北移,由叶挺等率领行至泾县以南之茂林地区,突破国军7万余人重重包围,血站七昼夜,死伤惨重,弹尽粮绝。挺等遵令率部北移,并遵守顾长官祝同指定路线向苏南转移北上,不意全是诱我聚歼之计,在战斗中据我所获包围军之消息,此次聚歼计划,蓄谋已久,布置周密,全为乘我不备,诱我深入,其所奉上峰命令有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等语。”

——《朱彭叶项抗议皖南包围通电》,《新中华报》,第195号,1941年1月16日。问题: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试指出自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对日和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变化。(5分)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试指出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的不同态度。(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试指出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实行积极反共政策的主要原因。(10分)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开卷)

(B卷)

一、辨析题(从下列5题中选作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技术落后。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指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和地主阶级。

4、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基本实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二、学习效果考核(每小题

15分共30分)

1、谈谈教师课堂讲授给你留下的思考和启发。

2、谈谈实践教学中观看录像资料和阅读经典文献资料的体会感想和收获。

三、理解运用(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其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人翻译编辑了《四洲志》一书,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

3、预备仿行宪政

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于1906年宣布“预备彷行宪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君主立宪的方案。

4、宋教仁

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它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后被袁世凯指使的人暗杀。

5、一五计划

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计划提要。进行“一五”计划的编制,1954年9月基本确定“一五”计划内容。1956年提前实现“一五”计划的任务。

6、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集中100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的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8、国民参政会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1938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为各党派、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可以公开发表政见的讲坛。

二、学习效果考核

请结合本学期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谈一谈你的学习收获。(20分)

要求学生就教师课堂教学中某一堂课的讲授,谈谈留给自己的印象、启示、思考。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请各位老师自己把握。

三、理解与运用

(一)论述题(从下列3题中选作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参考思路: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对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的一些基本观点有正确认识:

(1)为什么说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可靠的同盟军;(6分)

一、解题:论点

二、论证1、2、3、4、三、结论

一、背景:对象

二、正文

问 之前

问 当前

问 将来

三、总结

从理论上看,在农民阶级中,“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这部分农民大概占到了当时中国农民总数的70%以上。他们当中大多“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故最易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没有贫农阶级,也决不能造成乡村的革命状态,完成民主革命。再者,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农民阶级自己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这些决定了农民阶级中的贫农阶级可以成为中国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

从事实上看,学生要能运用大革命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事实进行证明。

(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6分)

从理论上看,由于农民人口占到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中蕴藏着伟大的革命潜能,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又是要在农村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进行土地革命,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农民阶级可以而且应当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从事实上看,学生应当能够运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事实予以说明。

(3)但是,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地位的局限,决定了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革命胜利。(6分)

从理论上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地位决定了,它不是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一起的阶级,因而,它不能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也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建国纲领。主要是这个因素,决定了它不能作为领导者领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从事实来看,学生要能运用天平天国,或者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单纯农民斗争而失败的事例来进行说明。

2、为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必须要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参考思路:

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国特殊的国情;第二,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全新的革命局势。3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第一,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 1

221XXX:《 打架议会,并不低级》,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legislativeviolence.html。

李志勇:<北京将择机收取拥堵费“治堵”>,http://news.163.com/10/1212/23/6NO8FRU700014JB5.html.3人文学院:《四川省老庄学会2010年理事会暨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http:// 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第二,从中国特殊的城乡关系来看,虽然城市也同样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但是中国的乡村相对于城市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绝非离开了城市不能生存;而且,中国革命的绝大部分人力、物力资源也在农村而不在城市,这进一步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10分)

再从中国革命面临的新局势来看,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军事机器,对全国的控制明显比北洋军阀更严密,革命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严厉镇压,从而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比过去远为强大,革命环境比过去更为艰苦,革命高潮不可能很快出现。这种情形也决定了只能将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革命方能成功。(8分)

但是,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只答第一个方面,也应当按总分18分评分。在这种情况下,18分具体如何分配,由各位老师自行处理。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0分)

参考思路:

关于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只有它才能制定出最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它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中心拥护。

关于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从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4 宣传统战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一行到我校考察交流》,http://。首先,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敌人非常强大,只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奠定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其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这是因为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施行独裁恐怖统治,因而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再次,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是中国革命两个极为重要的武器,但是,这离不开掌握它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党,从而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第二,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国家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试指出自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对日和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变化。(5分)

答:国民政府对日态度的变化:转向消极抗日。

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变化:转向积极反共。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试指出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的不同态度。(5分)

答: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已逐步由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而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了全面抗战,不仅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多数,还成功地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样的宏大战役,从而开创了“我国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创举。”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试指出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实行积极反共政策的主要原因。(10分)答:主要原因有:

第一,日本侵华战略的改变。因“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同时,针对着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情绪,申言愿意和它谋取妥协的和平”,这促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压力减轻,使之有条件推行积极的反共政策。

第二,在民族斗争中仍然有阶级利益的冲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为了在抗战中同时遏制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因而推行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B卷)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从下列5题中选作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技术落后。答:错(2分)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腐朽,一是经济技术落后。也就是说,后者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分)

但是,指出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者战争中一定要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施行了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故错。(4分)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答:错。(2分)

因为:第一,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它大体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大资产阶级从来都是革命对象而非革命的同盟军;只有中等资产阶级才有可能成为革命同盟军;第二,即便是民族资产阶级,也非中国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就指出,它是一个动摇的阶级,或者可能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从事实来看,一九二七年所发生的事变,也证明了这一点。故错。(6分)

3、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指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和地主阶级。答:错(2分)

应当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和开明绅士。(2分)所谓开明绅士,就是地主阶级的左翼,即一部分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地主,毛泽东指出,他们的政治态度同中等资产阶级大略相同。因此,对这一部分人,我们也绝不可忽视,必须采取争取政策。相反,地主阶级中的大地主阶级却是属于抗战中的顽固派,不是属于争取的对象,而是属于孤立的对象。故错。(4分)

4、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基本实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正确。(2分)因为全行业公私合营相比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国家采取了对资产家原有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核实私股股额,并以此为基础每年发给资产家5%的股息这样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这些企业除了资产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已经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故正确。(6分)

5、“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答:错误。(2分)

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存在,恰恰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理由。毛泽东进而认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已经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而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的这个估计,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完全错误的。故错。(6分)

二、学习效果考核(30分)

1、谈谈教师课堂讲授给你留下的思考和启发。

要求学生就教师课堂教学中某一堂课、某章节或某一理论、事件的讲授,谈谈留给自己的印象、启示、思考。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谈谈实践教学中观看录像资料和阅读经典文献资料的体会感想和收获。

要求学生就所观看的影视资料、阅读文献资料的事件、观点阐述自己的体会、感想、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论述的能力。

三、理解运用(40分)

1、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其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1)中国共产党从八七会议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开始,经历了以三大起义为代表的近百次武装起义,其中秋收起义受挫后,向农村区域的转移并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务新的革命道路。(2)主要创新点 ①理论创新

毛泽东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②实践创新

在革命实践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民军队建设;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

2、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0分)(1)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2)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伟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3)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篇3: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当前的《纲要》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一是引导功能不强。合理的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不少高校的《纲要》课程考核,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仅起到了知识学习导向的作用, 学生只注意知识学习, 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试时则高度紧张;只关心考试结果, 不重视学习过程;只习惯于课堂听讲, 不擅于独立思考与质疑。

二是发展性功能欠缺。《纲要》课程教育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 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面对生活与学习时应有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 因此应发挥考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杠杆作用。然而, 现行不少高校学生平时所写的论文与调查报告是从网上直接抄袭而来, 教学目标中预想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在考试题型方面, 不少高校的考题多为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客观题, 即使是作为主观题的论述和分析类题目, 出题者也在题目上给定了论述、分析所需要的原理, 如要求学生“用××理论论述××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书本的原理去“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考核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才能的发挥。

三是激励功能不足。合理的考试应该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思想、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不少高校的《纲要》课程考试, 教师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答案踩点给分, 答案内容主要依据书本或课堂讲授内容。这种评分标准导致学生的创新观点不但得不到激励, 甚至还会被认为是错误观点;在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与社会实践方面能主动质疑, 参与课堂讨论、课外能自主学习并进行创新实践的学生在课程成绩方面也得不到反映与激励。这样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行为将会被扼杀。

四是考试的测评手段不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方面的能力, 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不少高校《纲要》课程考试重点只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情况, 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价值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却很难得到反映;由于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费时费力而且有一定难度, 教师往往采取依据出勤率来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1], 而课程成绩则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 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突击, 就能轻松过关甚至得到高分。而主要依据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的课程测评, 偶然性和风险性都比较大, 考核结果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能力情况。

五是诊断反馈功能不全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通过考试考察学生学习情况, 而且要通过考试了解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保证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但目前多数高校的考试被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2], 不少教师把考试当做例行公事, 课程考试结束之后只要登记成绩、填写考试分析后上交, 课程教学便算终结。这样的考试仅起到评定分数的作用, 失去了对教与学的检查、诊断的功能, 学生甚至不知道答题的对与错, 教师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更无从谈起。

二、《纲要》考试改革的实践

针对《纲要》考试存在的以上问题, 近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 发挥考试的导向性功能

在考试成绩总评上,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学生参与 (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讨论、网络讨论) , 占15%;期中小论文, 占20%;社会实践, 占15%;期末考试占50%。在期末考试内容上, 将自我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体会与收获列入考核内容, 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分数的杠杆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外自主学习老师通过BB教学平台发布的参考书籍与文章, 观看近现代突出创新人物视频, 开展社会实践, 从而丰富自身知识、学习创新品质、训练创新能力。

(二) 发挥考试的发展性功能, 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如在课堂成绩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讲述下一专题讲座前, 我们让学生针对专题内容提出问题, 以此作为课堂成绩评定的一个依据。在课程论文写作方面, 为了避免学生抄袭网络文章, 我们引导学生将课程论文写作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要求学生以近现代地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变迁史作为课程论文的选题范围。在期末考试内容上, 体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试题形式上, 既有考学生学习过程收获的体会心得、也有材料分析题或小政论文型试题。通过以上做法考查与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发现问题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和观察力, 创新思维能力、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 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为此, 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作业, 我们允许学生选择观看老师指定的教学视频后写观后感, 也可以回家乡进行“口述历史”式的访谈调研;可以选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后用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介绍参观后的体会与收获, 也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情景作文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 或者通过自拍自演的形式制作成一段情境短剧;在期末考试方面, 采用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在作业完成形式方面, 既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

(四) 实行个性化考试

在课程论文方面,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的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提出不同的论文选题, 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近代西方传教士在××的活动与作用评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近代××工人社会福利研究”等等一系列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祖籍与专业情况选择与自己家乡及本专业相关的选题作为论文题目,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较好地避免学生通过网络抄袭论文的现象, 使考试成绩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

(五) 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如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独到见解, 对学生在课程考核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其创意中的不成熟、不完善之处进行思路点拨, 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将有创新观点的文章或试卷答卷上传到BB教学平台的“优秀学生作业与答卷”栏目给予表彰并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在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方面, 通过一些开放式题目, 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试卷答案上, 不采用按标准答案踩点给分的评分办法,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有新见解、新思想的可以给优秀成绩甚至该题可以满分。鼓励学生以自己写的论文参加一年一度的学院的学术基金申请, 其中优秀的课程论文教师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后鼓励学生向相关刊物投稿, 并收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论文集》里集中出版。

(六) 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

对平时作业与测验反映出来的问题与疑惑, 及时通过课堂评讲进行分析与解答。对学生在考试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通过BB教学平台的“考试答案与结果分析”栏目反馈给全体学生, 使学生通过参考答案与考试分析及时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与解决、价值选择与判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而在对比分析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蕴哲.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办法改革[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4) :34-35.

篇4:中国现代史测试题

1.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你知道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哪次会议的决议吗?()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不应包括()

①王进喜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下列对下图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加强了国防建设

4.青藏公路通到“世界屋脊”的时间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制订“863计划”——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你认为这副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7.图片能够反映历史信息,右图被称作“历史性的握手”,从中你得到的信息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求同存异”方针确立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1.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一国两制”方针

C.市场经济

D.经济特区

12.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13.某校要开展“21世纪的的中国外交成就展”主题活动,明明同学收集的部分历史资料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加入WTO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4.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制订了()

A.“十五”计划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科教兴国战略

15.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二、读图题

16.阅读上面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80年,我国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了____________经济特区,还在上海设立了_____________开发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三: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杂交水稻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三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试简要分析两个不同时期农业发展上的举措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摘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都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在这年党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写出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19.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大的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请你就解决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这么短的时间,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互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中美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也表明双方加强接触和沟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A 5.C 6.A 7.B 8.D 9.C 10.C11.B 12.A 13.C 14.C 15.D

二、16.(1)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2)海南 上海浦东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17.(1)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农业生产中严重的浮夸风现象。(2)材料一和材料三是矛盾的。因为:1958年我国农业生产浮夸风盛行,许多地方虚报产量、产值;而材料三中的数据是科学发展带来的结果。(3)1958年,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圈”特指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解放战争时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等。

四、19.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实行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险、医疗等问题。

篇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

1.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姚莹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严复翻译《天演论》 B .孙中山创立《民报》

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6.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鲁迅 D .蔡元培 7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8.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建立的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东京

9. 1925 年,以()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A .国民党一大 B .成立黄埔军校 C .五卅运动 D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0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的土地法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兴国土地法》 C、《井冈山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B、消灭富农 C、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D、减租减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 第二次结合 ” 的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 1976 年10 月粉碎 “ 四人帮 ”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

A .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B .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方针 C .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方针 D .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

15.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6.太平天国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17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18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 .新文学运动 B .民主、民权运动

C .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19、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20、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 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开始

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1.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B、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D、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冲击 E、中国本身的落后

2.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A、兴办军用企业 B、建立新式海军 C、创办新式学堂 D、派遣留学生 E、兴办民用企业 3 .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B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C .颁布商法商律 D。奖励工商

E .颁布新的学制 4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 .民主

B .自由

C .平等

D .科学

E .发展 5.下列哪些是维新派的主张()

A、积极要求变法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主张废除八股 D、主张学西方 E、主张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 .帝国主义的支持 B .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 C .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 .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 E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1921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提出了党的纲领

C .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D .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E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 .统一战线 B .土地革命 C .武装斗争 D .根据地建设 E .党的建设 9、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名词解释(4题,共12分)1.《辛丑条约》 2 .《新青年》杂志 3 .中国同盟会 4 .北洋军阀

四、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2.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3.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五、论述题(共20分)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

1-5.BBDCC 6-10.ACBCB 11-15.DCCBC 16-20.CCDCB

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AB 2.ABCDE 3.ABCD 4.AD 5.ABCD 6.ABCDE 7.ABCDE 8.ACE 9.ABC 10。CDE

三、名词解释题(4题,共12分)

1. 《辛丑条约》:是 1901 年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协定(1分)。因为 1901 年正好是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1分)。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杂志于 1915 年 9 月由陈独秀创办,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其主要撰稿人(1分)。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分)。《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分)。.中国同盟会: 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分)。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分)。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分)。4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1分)。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许多军阀本身就是大地主,并直接经营一些官僚资本企业(2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4分)(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3分)。

2.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论战的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3分)。

(2)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以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尽管也表现出对孔孟学说不敢正面批判的弱点,但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在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4分)3 .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4 分)。陈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可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和罗素的新唯实主义这类用某些自然科学成果装饰起来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当时在他心目中也被认为是科学。

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这个目标。(3分)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答: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分(3分)。②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分(2分)。③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2分)

五、论述题(共20分).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答:(1)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10分)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3分)。这次起义历时 14 载,转战 18 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分(3分)。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等在后期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出路的一种新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掉孔庙,砸碎孔丘牌位。太平天国还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2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他们应得的教训。

最后,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2分)。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0分)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4分)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2分)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2分)。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而把儒学中强调的封建等级思想和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篇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试题及答案

1、简答题(本题20%)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中,你了解到哪些历史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你希望了解哪些历史人物?你觉得历史人物对你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就历史人物教学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答: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了解了李鸿章、林则徐、光绪皇帝、慈禧、张作霖、蔡锷、毛泽东、周恩来、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等一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则徐、光绪帝,其中一个是刚正不阿的清庭大臣,一辈子为人民及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个是优柔寡断,受制于母亲之手无法翻身的末代帝王。因为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的贡献卓越、光芒四射并且掩盖了其他戊戌的君子们,所以我更希望去了解其他的君子们的坎坷人生路。

要说学了这门课,其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对我没有一些影响,那真是有些不合情理,不过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只能够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国为民的心,这些我们都只能凭空去想象。不过他们一切的生活和革命行为更让我懂得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道理,让我懂得了居安思危这个只能喊在口头上的词语,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够明鉴我们的未来的事物了,所以即使没有任何的情景重现,但深入的思考我们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我建议历史人物的教学需要将历史的情境重演,这样才能够加深大家对历史人物及当时历史阶段的印象。何为历史情境重演,也就是说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配合一些相关视频或者同学们自导自演的历史话剧,这些都是可以的。

2、论文题(本题8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试从历史角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2500字,一律手写,不得打印;

3、框架明确、见解独到,是高分的条件;

4、照抄十八大报告、互抄一律降分或者零分处理。

摘要:看了中共十八大开幕式的报告,基本上知道了未来 5—10年中国党准备带我们走的道路。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段话让人想起郎咸平先生的一个说法:“如果你把邓小平放在非洲,会不会造就今天的中国你跟我讲?不会。可见邓小平所接受的这块土壤不是非洲、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什么?一片沃土。谁给他的?毛泽东给他的。毛泽东的伟大啊,根本不是你所能想像的。我可以再„„我可以大胆地说一句话啊,能够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听众笑)。”

这段话还让人想起毛主席关于对外开放的相关论述,中国要坚持这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必须进一步研究和继承毛主席的这些光辉思想。

一、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就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站在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充分自信和高度自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居于根本地位,既是其他成就的必然发展,又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其他成就。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来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意义上是过去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继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萌芽于党局部执政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几代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巩固其他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巩固和发展90多年来党所创造的成就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强基固本、凝神聚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为巩固和发展党90多年来创造的一切成就提供正确方向、理论指南和制度保障。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党90多年一切成就的根本;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一切已经取得的成就就会丧失依托,甚至化为乌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人民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今后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开拓了空间。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发展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历史昭示未来。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可以启迪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忠诚于党和人民,就是忠诚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历史依据。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它承载着一切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们真挚的寄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闪耀璀璨的光芒。我们坚信: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从这个最大国情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坚信:符合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三大规律。我们党在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把推进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能力更加强大,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体现和丰富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和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并进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作出新思考、新探索,体现和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坚信:符合发展规律、代表正确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历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机活力。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信:经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有着光明前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无往而不胜。涉及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十八大报告》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一篇:个人福利交个税下一篇:(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