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2024-04-18

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篇1: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二、在药事管理小组领导下,药学、医疗、院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培训。

三、临床用药须根据医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疾病治疗指南合理施治,原则上在本院《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

四、建立抗菌药物、血液制品,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高价位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五、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机制,医疗科室应定期评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

六、医院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剂科负责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填写处方评价表,登记、通报不合理处方并及时予以干预。

篇2: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促进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活动,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

由管理、临床、药剂的专家组成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定期组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检查、评议。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临床诊断、遵循专业指南并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原则上在我院《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超出的药物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上作出分析,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要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3.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治疗需要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4.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要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疗程及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经济实用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可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坚决不用高价药。

5.药剂科要大力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重点抓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告知处方医师并进行干预,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报告

三、处方管理

(一)每月组织临床合理用药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分类检

查。

(二)每月对金额最多的10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

(三)每月随机抽取各科室共计450份门诊处方,检查医

师是否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开方,并从处方用药适应性、疗程、用药禁忌、药品种数、抗生素处方使用比例、品种比例等方面分析评价。

(四)每季度跟踪调查医院抗菌药物及专科用药情况,并

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处方检查评定标准

根据处方书写有关规定进行。

五、不合理用药处方措施

(一)根据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若医师使用的药物超出

说明书的范围而无合理性的分析理由,属不合理用药,门诊处方每发现1张扣20元,住院病历每发现1张扣医生当事人20元。

(二)每月随机抽取各科室30份门诊处方进行处方合格

率及合理用药检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不合格用药每张扣医生当事人20元并通报。

(三)每月对使用金额最多的10张门诊处方进行检查分

析,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通报,并按每张30元罚款。

(四)每季度对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情

况进行通报。

(五)每月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不

合理用药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并扣科室该月奖金。

(六)对连续半年使用金额排在前三位的抗菌药物采取调

查分析,有违反相关规定使用者处于暂停使用的处罚;对使用金额连续两个季度进入前三名的专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对不合理应用的采取暂停使

用的处罚。

(七)对发现有回扣的药品取消采购。

(八)为降低药品费用比例,每月对科室药品收入占总收

篇3:加强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药品目前价格、使用比较混乱的原因

1.1 药品自身的原因

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生产的厂家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其国家零售价格可能相差不远,但供应中标价格就可能相差很远,严重影响药品的使用。

1.2 医生方面

1.2.1 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益的驱动。

有些药品经销商在暗中搞回扣,价格越高,药品经销商回扣也越多。现在每种类型药都有几种药品供医生选择,有一些医德较差的医生,通常使用回扣较多的药品,而不是按需使用。

1.2.2 医生知识面狭窄。

不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普通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药物;一般感染抗生素药物使用3~4种;剂量变大、疗程变长或重复用药;有些还认为新特、贵重药品就是最好的药品,不管价格和注意事项,一律使用。

1.3 新药价格的混乱

新药不新导致不合理用药的问题[1]。目前在我国的药品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新药”都是在原来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微小的化学结构修饰,或对剂型进行改变,更有甚者,更换一个新包装、商品名称就以所谓的“新药”上市,新药的价格是以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价格的混乱导致临床用药出现不合理现象。

1.4 医院方面

医疗管理制度上的缺陷。首先是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临床用药监管力度较弱,对医师的用药处方行为缺乏组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行政干预措施。

2 措施

2.1 完善网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成为我省药品流通的主流模式,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中标药品的平均零售价格至少下降了14%[2],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药品费用。通过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来降低药价,仅涉及到从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商到医院这一区间的价格,其降低幅度毕竟有限。应尽快完善药品价格体系和网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2.2 检查每月前10名、每季度前50名用量药品

自去年开始,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实际情况,药剂科实施了每月前10名、每季度前50名用量药品报告制度。要求对每月使用前10名、每季度前50名用量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将所得结果反馈给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等,并通过《药讯》进行公布,使医院及科室能够及时清楚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有利于药品的合理使用,更好地掌握临床用药的趋势,为控制药品比例提供依据。

2.3 抗菌药物的监测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广泛,使用频率较高,也是医疗机构临床不合理使用最明显的一类药品。有调查表明[3],97%的医生认同滥用抗生素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但他们依然重复着以前的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为此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牵头,每季度派几名医学专家、临床药师下临床各科室,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抽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4 建立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2.4.1 促进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

临床药学服务是指药剂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师、护师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一种全新模式的药学服务[4]。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正向药学服务转变,如何充分调动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积极性,如何加强药师与患者以及医生等人员的联系和相互理解尤为重要。

2.4.2 开展用药咨询、临床药师下临床

临床药师下临床要有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才能与医生沟通。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对本院的用药目录的种类、品名、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应该清楚。对执业医师开出的门诊处方或住院处方,以药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知识为依据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以达到规范医师合理用药为目的。

2.4.3 处方点评制度

(1)处方点评制度,是一种通过处方、病历医嘱的抽查,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再仔细分析、研究,如有疑问可以查阅文献、请教专家,同时也可以与临床医学专家、医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后,通过多种形式给予点评的制度。处方点评要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教科书、药物说明书等权威法典和资料为参考,以保证处方点评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处方点评制度偏向于事后监督,其给药师比较充裕的时间分析、研究和查阅文献资料或者请教专家,边学边点评,这样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比较容易入手和开展。

(2)处方点评的范围。处方点评是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而进行的,其点评范围有:是否有用药指征;药物的选用是否恰当;药物剂量是否适宜;是否重复用药和过度用药;点评其他:如给药时间、间隔、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必要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等等。总之,凡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非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均可作为处方点评的内容。

(3)处方点评的实施。由业务院长主持,主要人员最好是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等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作风严谨、医德医风高尚的药学、医学等专业人才组成。以保证处方点评工作易于开展,有效落实。

(4)建立健全的制度。制定公平、公正、奖惩分明的处方点评制度,包括明确组织成员职责和义务,具体实施细则和点评流程等。力求科学、客观地点评处方。点评结果还可作为个人年度考核、晋升及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促使医生正确对待处方点评的严肃性。根据医院实际,安排点评组成人员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处方,由点评成员进行评审,点评结果进行公示并给予相应奖惩。

2.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药品合理使用也有密切关系,只有合理使用药物才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和运作方法,发挥ADR报告制度应有的作用[5]。我院除加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外,还根据国家、省、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使用进行监控,根据上级安排及临床反映,停用有关药品,使得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2.6 其他

加强医生再继续教育;加强药品处方的规范化管理等对临床合理用药都有很大的帮助。

3 结论

要真正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重视,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健全合理用药制度,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和总结合理用药策略与方法,完善合理用药理论,指导合理用药实践。因此只有认真加强药事管理,才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孟锐,唐冬蕾,陈凤龙.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推行与药品获得及合理用药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5,8(7):604~606

[2]伍杰雄.对当前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师,2004,15(1):4

[3]Watson RL,Dowell SF,Jayaraman M,et al.Antimicrobial use for pediatric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reported practice,actual practice,and parent beliefs[J].Pediatrics,1999,104:1251

[4]蔡卫民.面向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3):193

篇4: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关键词】行政干预;药师素质;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尤为突出。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到经销商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用药、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合理用药现象急需整治。

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级别太高,多选用三代头孢甚至是四代头孢来作为预防性应用;2.预防用药全部在手术后给予;3.用药时间过长,不能做到及时停药,基本在患者出院时方停止使用抗菌药物。4.内科非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常高,在80%以上,5.不做药敏试验或虽做但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6.不必要的联合用药;7.随意更换抗菌药物;8.β内酰胺类药物一日剂量一次给药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问题?: 2.不根据中药的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中药注射剂;2.存在重复用药现象;3.超剂量使用(超过说明书用量);4.不根据说明书选择溶媒等。

大量使用辅助治疗药物:我院大量使用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小牛血提取物注射液等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合理用药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医师药品知识的了解不足、行政干预不力、药师主动性不够是主要原因。当然药师地位得不到认可,临床知识不足也是医院不认可药师的一个主要原因,需要大量学习临床知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力争给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广泛、更新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将直接参与患者的合理用药治疗,改变过去仅仅在药房里调配药物的职业形象。临床药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临床药师的工作也将使患者和医生感受到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提高药学在医院的地位。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我认为医院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组织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1建立药品品种遴选原则、制度,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对新申请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1.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学习班、研讨会。教育医生和药剂师合理使用药,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

1.3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合理用药科室、医务人员,推广他们的经验。加大不合理用药的处罚力度。

2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2.1建立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有效开展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讨论分析公示。

2.2查阅门诊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管理等工作。

3.制定药品处方集,规范医院用药。严格控制药品使用范围和剂量。

4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預警制度。 对药品使用总金额和数量排名前10位进行分析,是否超常规,是否合理,定期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

5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促进合理用药。药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新药的面市,药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将药学信息收集、整理,通过药讯、不良反应简报等提供临床人员参考,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保证。

卫生部相继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是建国以来医院药学最重要的药事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剂科工作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提出了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明确了医院药学应走向临床,建立临床药师制,面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在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面发挥药学专业作用。对医院药学的正确发展、药师作用的发挥和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品很有指导作用,受到药学人员的欢迎,也反映出医院药事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建立医师、药师、护师、病人互补的临床用药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和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我们药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吴方建.合理用药现象与干预 中国药师 2009.3 314-316

篇5: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药物合理用药管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和《公立医院药品管理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要求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依

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等部门规范,及《市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和《市公立医院药品管理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对督查情况进行公示和通报,并将结果纳入科室及个人综合考核指标,督查各科室严格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抗菌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管理。

2、规范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加强我院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网路建设,规范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向临床报告本医疗机构细菌耐药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住院病人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

3、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建设。建立本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按规范要求配备临床药师,提高临床药师队伍专业素质。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查房、用药讨论、监测、咨询,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要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发挥临床药师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4、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日常监管。对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比例≥30%,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做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督促各科室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申报。

三、组织领导

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领导小组。院部设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领导小组”,院主要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医务部、药剂科、院感科、生物实验室、护理部、院专家组。负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督导活动。下设“临床用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由李中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长: 副组长: 成员:

医务负责统筹组织工作、制定培训方案、定期组织相关专家组对各科室住院病历医嘱、门诊处方等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药剂科负责监督全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做好药品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做好用药咨询并提供临床用药技术指导,院感科负责对医院感染的各种检测并对临床用药指导;生物实验室负责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护理部负责对用药最后环节的审核。

四、考核内容

1、考核对象

全院临床科室的各级医师。

2、考核重点

门诊及病区医嘱的合理性,门急诊不合格处方。重点内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使用合理性管理,门诊参保处方值100元以上的处方。

3、考核方式

考核由医务部组织,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小组及专家小组实施督查,实行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等方法进行现场考核。根据检查实施情况,月累计执行情况确定奖惩。

五、具体要求

1、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特殊情况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见附件1)。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事后需报医务部备案。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药品使用需经院内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包括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并填写“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审核申请表”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后方可使用。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表格保留在病历中备查,一份表格留医务部备案,病历中做好相关记录。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不能作为预防性用药,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如结果中有对非限制或限制类抗菌药物敏感,则不建议选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在经专家组专家会诊审核通过后,可以使用上述药物,但经验性用药不得超过5天。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病历中做好相关记录,如需继续使用,须专家会诊同意后,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后方可继续使用。

4、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5、加强《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制度落实。

成立临床用药点评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由临床医学、药学、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开展处方点评。点评小组工作人员负责处方及病历点评的具体工作,用药点评专家小组对点评进行技术指导、对结论进行审核。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每月定期进行处方和病历点评,点评结果及时公示与通报,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与科室及个人考核相挂钩。

临床用药点评工作小组

长:

成 员:

临床用药点评专家小组 组

长: 成员:

6、加大临床药师制建设

医院配备1-2名专职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历用药监护计划,书写药历50≥份/年。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查房,参与全院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和讨论,实施对患者用药咨询,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支持,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建立药物情报资料室,定期出版药讯。落实工作量化指标和考核指标。

7、加强对药品的日常监管。

每月对全院使用前十位的药物进行公示,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比例≥30%,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做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督促各科室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申报,不良反应率高的药品及时停用。

六、奖惩措施

1、不合格处方扣罚5元/张。

2、不合理用药,每发现一次按使用该药品费用等值的20%进行处罚。

3、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及特殊药品使用未按照《镇江市第二人医院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扣除所使用药品费用等值进行考核。

4、对出现超常处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除按上述考核外,还将给予警告并限制其处方权。

5、下列情况将取消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越级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本方案至2011年4月15日起生效,凡与本方案有冲突的规定以本方案为准。

附件1:《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线用药(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齐霉素。

6、其他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阱、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

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氨唑核苷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坦钠。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

4、其他:甲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哨唑。

三线用药

篇6: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江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谢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第六条 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管理措施

第七条 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控情况。

第八条 将全院药品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第九条 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奖惩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奖惩规定

(一)以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1%,按年人均奖金的0.5%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5%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1%,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5%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5%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1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1%-5%处罚责任医师。第十三条 申诉

篇7:临床合理用药制度定稿ok

1、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治疗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的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药品。

2、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3、临床医师在使用药品给病员治疗时,必须遵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正确使用药品,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要熟知,并详细询问病员的药物过敏史或对所拟使用的药品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避免禁忌症患者使用该种药品,因不负责任所致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当事医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中规定使用的药品,医师应根据规定,优先使用。医院药物治疗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首选引进此类的药品供临床选用。

5、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机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下设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员包括:药剂、医务、院感、护理、检验、临床专家,主要工作包括: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根据医院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培训,努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6、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

7、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的药物,必须在病历上

作出分析记录。

8、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患者情况个体化设定给药方案,经济、合理的选择药物,防止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9、各科室应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认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尽快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10、医院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药品动态监测、处方点评等合理用药的行政干预和技术干预工作,临床合理用药检查与医疗质量评估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医院应严格新药审批制度,药剂科应开展好合理用药咨询工作,积极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加强合理用药信息收集、交流,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

11、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和地位。临床药师应坚持上临床,积极参与医师药物治疗,提供药物信息,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工作。

篇8: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8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 例患者, 均为术后并发感染患者, 其中骨科手术患者33 例, 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2 例, 阑尾炎手术患者19 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2 例, 干预组中男18 例, 女14 例;平均年龄 (42.6±1.9) 岁;常规组中男17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 (43.1±2.1) 岁。2 组患者中均无妊娠期女性和哺乳期女性, 在手术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组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已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 并已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即药剂科不给予干预, 干预组患者在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的情况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 药方点评药剂科医师对临床医师开出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 了解患者具体用药情况, 及时指出存在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向临床医师反馈, 并要求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用药方案进行优化。

1.2.2 药敏试验给予患者用药前, 对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药敏检查, 并进行细菌培养, 明确检查结果后, 选择使用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

1.2.3 用药监督及跟踪严密监测患者的用药过程, 对患者进行用药追踪, 明确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部位等信息, 若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患者立即停止用药, 临床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并更换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2 组患者的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用药费用和住院时间。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本文根据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方法、不良反应5 个指标评价2 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合理:用药时间不超过72 h, 用药剂量合适, 用药方式正确, 联合用药无不良反应;基本合理:用药时间超过72 h, 用药剂量合适, 用药方式正确, 联合用药有轻度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时间长, 剂量不合理, 用药途径不正确, 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合理+ 不合理)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比较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0.6%, 常规组患者的65.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联合用药率比较干预组患者中, 单一用药患者22 例, 联合用药患者10 例, 联合用药率为31.3%;常规组患者中, 单一用药患者14 例, 联合用药患者18 例, 联合用药率为56.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4, P=0.045) 。

2.3 2 组用药费用、住院时间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用药费用, 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药物是人类预防疾病和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 在维持人类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4]。但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 尤其是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促进病情康复, 滥用不仅会延长病程, 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现阶段如何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已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之一[5]。

部分医院经临床实践发现, 在药剂科的协助下, 对抗菌药物的配伍和使用时间、使用剂量进行控制, 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现阶段我国各大医院药剂科的工作状况来看, 仅有少数医院的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且取得的干预效果并不明显。药剂科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 为临床治疗提药品的科室, 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6]。本文对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的联合用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 用药费用较常规组患者少, 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患者短。

综上所述,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值得各级医疗单位参考和借鉴。

摘要:目的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手术治疗患者, 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干预组患者在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的情况下,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用药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P<0.05) , 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P<0.05) , 联合用药率为31.3%, 低于对常规组的56.3% (P<0.05)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0.6%,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6% (P<0.05) 。结论 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可有效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关键词:药剂科,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金超.浅议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2 (10) :1987-1988.

[2]甘晓平.浅议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4, 1 (17) :2380-2381.

[3]上官路.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1) :13-14.

[4]吴雪娟.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9:) 175-176.

[5]张勇.基层医院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29) :146-147.

篇9: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1-02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 或调整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将儿童简单视为成人的缩影。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解剖、生理、 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而且年龄愈小,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差异越大。药物治疗又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利的不良反应 。所以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在临床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儿科用药特点

1.1 儿科用药具有特殊性

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是由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新生儿 出生后的第 1 年, 生长发育特别快, 一般情况下体重可以增加 3 倍。 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体重多少来定用药剂量。 除体重增长迅速外,在正常条件下,小儿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区别对待

小儿的用药并不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用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1.3 儿科用药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期,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科用药中发生率比较高。儿科用药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大致有如下几种:①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②儿童锥体外系反应;③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④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儿童泌尿系统损坏;⑥听力受到损坏;⑦导致中毒;⑧生殖系统受到影响。 2 我国儿科用药现状

经研究发现,我国儿科用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诊断与用药不符。部分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时,不依据临床诊断,而是 由患者需要而定。②用药剂量不合理。新生儿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多数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显著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着一定区别。③药物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间隔不当。④联合用药种类繁多。需要联合用药的感染通常包括: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需要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不主张联合用药。若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而采用联合用药时,也宜选用抗菌作用协同或相加的药物,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3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我们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而且用药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抗菌药物一 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药物

由于儿童的用药特点,临床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儿童尤其新生儿不宜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较大患儿也尽量不用或少用。医生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3.2 根据个体差异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儿科用药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儿童给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根据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较常用。但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长儿用体重计算剂量,计算结果偏大,注意不要超过成人的用量。无论哪种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体质不同、疾病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作适当的调整 。

3.3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也关系到药物的分布和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作用持续时间。应根据儿童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病情轻重缓急、患儿年龄、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 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及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应该注意的是给儿童用药,应因势利导。根据儿童年龄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和自主能力不同,采取适当的给药方法。特别是口服药,新生儿、婴幼儿吞咽能力较差,吞服片剂有一定困难,且大多不愿服药,稍有不慎还可误入气管。因此新生儿和婴儿最好给予滴剂,幼儿可给予糖浆剂、合剂、混悬剂等液体制剂,学龄儿童可给予片剂、胶囊等,并注意色、香、味,以减少或避免婴幼儿服药不合作等情况。喂药时还要耐心、仔细,防止药物的溅洒、量取误差等引起的给药剂量不准。同时口服给药要防止呕吐,切不能采取硬灌等粗暴方法,以防意外。

4结语

由于儿童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过程中,生理特点独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所以儿童用药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临床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还要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目的,这是我们儿科临床药师和医生、护理人员共同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姜攀,百色市2011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62-163;

[2] 张亚玲,艾如银. 儿科用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2,1:071.

[3] 庞昌生,结合儿童生理特点探讨儿科用药的合理性[J] 中国药业,2012,20(22) 60-60

[4] 杨春贵,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51-52.

篇10:B-14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强化临床合理用药

大余县人民医院

冯春雷

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释义 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联合制定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以科学、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该暂行规定,适应了新形势下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使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模式发生了改革性转变,明确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定位,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一)、主要内容

1、确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组织管理模式

1.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药事管理工作。

1.2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医院)应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可以成立药事管理组。

1.3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由机构负责人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药事管理工作。

1.4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可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专业人员负责药事工作。

2、明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模式

2.1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新形式要求医院药事工作从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模式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事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事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2.2医疗机构用药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要求医疗机构药事部门要制定和规范药品采购工作秩序,建立并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2.3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经过药监部门批准:要求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按照《药品法》规定,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制剂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确属临床需要,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可在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3、我国第一次明确在法规中提出建立临床药师制度

3.1《规定》中强调和突出要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培养临床药师,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并对临床药师的资质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3.3临床药师资质:临床药师应由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

3.4临床药师主要职责

3.4.1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

3.4.2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3.4.3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3.4.4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

3.4.5协调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3.4.6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3.4.7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二)、主要特点

1、目的: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定位,科学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主要特点 2.1明确定位,扩大管理范围: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中的“药剂”包含药学部(药剂科)药房方剂(处方)的调配、根据临床需要配制医院制剂及药品采购供应,无法涵盖医疗机构药事工作的范畴。

《暂行规定》将“药剂”改为“药事”后,扩大了管理适应范围,既包含了药剂科的全部工作,也适用于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药品合理使用以及与药品有关事宜。

2.2依据法律法规制定,权威性高: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法律性强,法律观念明确。(1条)

2.3突出以病人为中心,保障人民身体与合法权益为宗旨:《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要求医师应尊重患者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10条,15条)

2.4突出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视临床药师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的作用(37条),临床药学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16条)

2.5强调医院药学工作的技术性,突出合理用药理念:明确“本规定所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2条)

药学部门在医疗机构负责人的领导下,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负责本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管理本机构临床用药和各项药学技术服务。

二、强化临床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

1.1 WHO对加拿大抗生素使用调查:儿外科不合理使用占63%、儿内科占>30%; 1.2据美国国家用药失误数据库1999年对6224例用药失误报告显示:3%的187例出现短暂损害。5例永久损害,l例危及生命,l例死亡。因用药失误每年死亡约7000例成本20亿美元。

1.3国际上因不合理用药造成死亡未见有统计数据、也未见有美国资料。2.我国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情况

2.1 2001年对某市20所三级甲医院调查,前l0位用药中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6所6种、2所5种、6所4种、4所2种、2所1种;12所医院前10位药中抗菌药用药金额>50%,最高的占71.61%。前l0位药中自蛋白的不合理使用:白蛋白第l位占2所第2位4所。

2.2 2001年9月对某直辖市9所三甲医院调查:前10位药中抗菌药占数量和金额%: 2所占2个20% 金额占17.05%与37.31%;3所占4个40% 金额占41.58,6~51.91%;l所占5个50% 金额占58.20%;3所占6个60,金额占59.20%~71.61%。

2.3不合理用药尚反映在:1)据报导住院病人输液使用率>90%;2)输液加药率约90%,有的加药超6种;3)万古霉素用于手术常见预防用药;4)有的清洁手术过渡使用预防用药、成常规、时间长。

2.4.联合用药过多 诱发相互作用应引起重视 回顾性调查分析(理论值):

某医院报导:2种2.5%、3种11.1%、4种16.5%、7种38.46%; 某直辖市lO所医院972份病历用药分析:有相互作用的14.7%

国外报导处方或用药医嘱相互作用发生率 4.7%~8.8%(临床有症状造成损害)注意:上述分析我国为理论值,国外为有实际损害。

(二)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办法释义

制定背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临床药学,临床药学的核心又在于科学、合理用药。这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也是临床实践的需要。

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物,切实降低药品费用,省卫生厅2005年3月4日出台了《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今后医生不合理用药情况将被定期公示,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考核成绩也将记入医生技术档案,作为个人晋升、评聘职称的参考。

主要特点:

1.设立专家组监督审批:《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要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内设立由药剂、医务、医院感染科、护理、检验、临床专家组成的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应实行审批制度。未设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医疗机构以及门诊部、诊所类的医疗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合理用药监督工作。

2.扩展用药须经患者同意: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部、诊所类的医疗机构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征求患者同意。

3.门诊开抗菌药量不超7日: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日量,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药除外);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经转诊在设区市、省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治疗时,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并签名同意。

(三)我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基本思路

以实施《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推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为楔机,切实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重建我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体系。

1、省厅今年安排的主要工作①制定、实施《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②制定《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办法》;③制定《住院病人合理用药评价办法》;④制定《抗茵药物分线、分级目录》;⑤制定《医疗机构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办法》;⑥制定《特殊药品处方权授予考核办法》;⑦制定《经验用药指导原则》;⑧考虑制定《门诊部诊所的基本用药目录》;⑨开展药师查房试点工作;⑩督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11-12月)。

2、如何落实《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

2.1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①督促和检查;②定期通报;③列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建设群众满意医院、分级医院、示范医院考核;④考核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卫生部准备出台《医师考核办法》每两年一次,记入个人档案。

2.2医疗机构职责 ①设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②把合理用药作为本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④实施临床医师药学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制度;⑤考核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水平。

2.3医师职责 ①要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病历;②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患者知情同意书;③强调用药个体化;④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要慎重。

2.4药师职责①逐步参与查房和用药方案设计工作;②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③对处方进行合理性审核。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与原则

大余县人民医院

冯春雷

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

1、抗菌药是国内耗量最大的药物

1.11998 全球抗感染药销售400亿美元;抗生素250-260亿、抗病毒药55亿~56亿、抗真菌药40-42亿。国内药厂 抗菌药生产量>>需求。

1.2抗菌药物所占全部药物份额

上海:超过总量的1/4(25.38%)其中抗生素占3/4以上,头孢菌素近一半。国外:以调脂药、抗精神失常药占多数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物制剂仅占2% 1.3销售额前10位药物

上海:有4种抗生素(多头孢类抗生素)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 国外:没有抗菌药

1.4不协调:①药费增长>GDP增长;②抗菌药比例28-40%>>文明国家;③新、贵品种居多;④合理用药推荐<滥用势头。

2.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24%以上;住院患者79%应用了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而根据药敏实验而选择的只占14%;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①未注意药物之间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②未注意药物配伍的禁忌(理化);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限;④抗菌药物使用太广(如农、林、牧用),病人自购药物等。

3.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①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②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③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④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⑤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4.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①抗生素=消炎药;②抗生素可预防感染;③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④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⑤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⑥感冒就用抗生素⑦发烧就用抗生素;⑧频繁更换抗生素;⑨一旦有效就停药。

5.药学基本概念不清楚 ①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②抗菌药物的后效应;③④抗菌药物的时间依赖性;⑤抗菌药物的剂量依赖性;⑥序贯疗法、升阶梯治疗、降阶梯治疗。6.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了解不够(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力(二重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等)

8.对病人基本病理生理情况了解不够(循环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特殊人群:老年人;新生儿、儿童、孕妇、授乳妇)。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释义

2001年11月,我部与卫生部医政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研究决定,共同组织起草《指导原则》,并委托有关专家起草形成初稿。2002年3月,卫生部医政司正式委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承担起草《指导原则》任务。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地方和军队的临床、药学、微生物、流行病学和管理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近百名专家参与起草,并反复推敲和修改,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共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5次,专家书面修改近百份,学术会议征求意见125人,先后形成10次征求意见稿,并于2003年8月,经管理、法学等专家审定后,将《指导原则》(上报稿)提交卫生部医政司。

在修改过程中,为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总结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WHO和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如《澳大利亚抗生素治疗指南》(第10版)和美国《热病》(第33版)等。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医师在医疗技术水平、用药习惯和用药种类上有一定差异,加之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指导原则》只作为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性而非强制性要求。医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指导原则》确定的原则进行合理选择。《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能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2应尽早查明感染源,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1.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①品种选择②给药剂量③给药途径④给药次数⑤疗程⑥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2.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2.2.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2.2.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①清洁手术②清洁-污染手术③污染手术④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①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②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④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⑤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⑥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级医院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接受室间质量评价检查。

二级医院应创造和逐步完善条件,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后,也应建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可成立地区微生物中心实验室或依托邻近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临床病原检测工作。

三、管理与督查

1.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地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军队医疗机构应按照《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履行其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以及本机构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3.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

4.强调有效的行政管理 ①成立专家小组,制定《实施细则》;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宣传,落实;③健全微生物检测常规,积累资料;④临床药学为临床服务;⑤纳入综合质量考核体系。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吴仪副总理在关于加强抗菌药物监管的报告上批示:“很好,我全力支持。关键是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特殊药品的管理

大余县人民医院 冯春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管理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毒性药品、放射药品),保证医疗的安全使用,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药剂科主管特殊药品购销、保管监督管理工作。医务科负责特殊药品的使用和医师处方权资格认定工作,并负责指导、监督。后勤股负责特殊药品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章 特殊药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为加强医院内特殊药品的管理,成立特殊药品管理小组,分管院长为组长、药剂科、医务科、后勤股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

医院把特殊药品管理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特殊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剂、医务、后勤根据各自职责承担值班巡查监督管理。

第四条 负责特殊药品的具体责任人应掌握与特殊药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熟悉特殊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医护人员负责特殊药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六条 定期对涉及特殊药品工作的管理、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第七条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

第三章 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的采购、储存

第八条 采购管理

1.购买麻醉药品应向药品监督部门办理《麻醉药品购用印签卡》,并按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向指定的经营单位依法采购,不得向非定点经营企业采购。

2.应当根据医疗需要按有关规定购进特殊药品,保持合理库存。3.购买特殊药品付款应当采取银行转帐方式。第九条 运输管理

1.公路运输必须有专人负责押运,并应当缩短在途时间,防止丢失、被盗。2.特殊药品公路运输必须保证安全,有必须的安全预防措施。第十条 验收管理

1.采购必须现场验收清点数量、规格,发现缺少、破损等,及时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2.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3.入库验收应按照专簿记录详细记录,不得缺项,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4.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破损的特殊药品应双人清点登记,报单位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第十一条 储存与保管管理

1.储存特殊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

2.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记录,不得缺项,做到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3.有储存的安全防火、防盗措施与实施。

4.特殊药品应经常养护、按照储存条件双人保管。第十二条 销毁与报残损管理

1.销毁过期、破损的麻醉、精神药品,应向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在其的监督下 进行,并对销毁情况进行登记。

2.销毁其他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应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申请,在其的监督下进行,并对销毁情况进行登记。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3.报残损由使用科室的使用医生、护士共同销毁,并在处方背面双人签字,药剂专职管理人员应其核对签名。

4.销毁特殊药品过期帐册、空安培等物质,应该按照保管时限每季度质量检查时办理批准手续后,及时销毁,现场人员签字。

第十三条 岗位人员职责

1.药品采购员职责 ①负责全院的特殊药品采购工作、提供购买特殊药品付款银行转帐方式。②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定期制定上报特殊药品的本年的采购计划。③把好药品质量关,坚持按规定渠道购进特殊药品。④对购进或退库特殊药品,由药品采购人员会同药库管理人员,逐项验收核对,并由采购人员在原始单据上签字以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保管员职责 ①必须认真执行有关特殊药品法规,严格管理。②建立特殊药品分类明细帐,对出、入库药品应详细盘点核对并填写记录。③严守药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复核查对制度,发现差错及时查对。④会同财务定期清点库存特殊药品,做到帐目、帐物相符。调动工作须办理移交手续。⑤负责药库的药品保管安全工作。严禁带非药库人员进出药库。

第四章 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的调配和使用

第十四条 调配管理

1.门诊药房应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调配。

2.对麻醉、精神药品按日做消耗统计,处方单独存放,按月汇总,至少保存2年。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按照规定销毁。

3.调配基数管理 ①根据管理需要在门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得超过一季度的数量。周转库(柜)应每天结算。②门诊、住院等药房发药窗口实行麻醉、精神药品调配基数管理,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调配基数分别为5-10支(包括手术室),片剂等不得超过最小的多剂量包装。

4.调配、管理人员职责① 严格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调配特殊药品处方。② 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处方,签署姓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员应当拒绝发药。③对使用的麻醉药品专用处方应当专册登记,不得缺项,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时还需核对填写卡号、取药人姓名、身份证号。发药部门应在《麻醉药品专用卡》上按要求填写发药记录。④门诊药房不得为患者办理麻醉、精神药品退药。患者不再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时,应将剩余麻醉、精神药品无偿交回医院或办卡机构,由医院或办卡机构按规定销毁。

第十五条 使用管理

1.执业医师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后,并在各个药房签名备案后才可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2.处方开写规定①严格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规则开写特殊药品处方。②开具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纸质)和电子处方。开具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名。③ 医师开具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在病历中记录。对凭《麻醉药品专用卡》使用注射剂的患者建立随诊制度,并建立随诊记录(门诊病历)。④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三日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十五日用量,其它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七日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七日用量,其它剂型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十五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每次不超过七日常用量。医疗用毒性药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⑤ 应积极推行规范化癌痛和慢性非癌痛治疗指导原则,提倡无创给药。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规定。盐酸哌替啶注射剂不宜长期用于癌症疼痛和其他慢性疼痛治疗。⑥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精神药品。购买的特殊药品只限于在本医院临床使用,不得转售,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

3.《麻醉药品专用卡》的管理①为方便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根据SFDA、卫生部联合下发的《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可以申请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可委托其亲属或监护人持取药人身份证及《麻醉药品专用卡》到指定医疗机构开方取药。②门诊不宜为持有《麻醉药品专用卡》的患者开具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处方。凭《麻醉药品专用卡》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盐酸二氢埃托啡片只能用于住院患者,禁止凭《麻醉药品专用卡》调配给门诊患者使用。

第十六条 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

1.严格执行医院麻醉、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规定和有关法规。2.存放在保险柜内基数,交接班时当面交接清楚。

3.手术室补充注射用麻醉药品时除有专用处方外,应同时交回空安瓿更换。4.专柜加锁并专人保管,严禁保险柜内与其他药品混杂。5.仅限本院手术、治疗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6.剩余的药品应按照销毁与报残损管理规定销毁处理。

第五章 麻醉、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特殊药品的储存必须有门、窗有防盗设施。门诊、住院药房、各病区、手术室存放周转库,必须配备保险柜。麻醉、精神药品库还应安装报警装置。第二类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必须专门柜加锁保管,放射药品必须使用专用的铅容器保管。

第十八条 麻醉、精神药品储存各环节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有记录。第十九条 对麻醉、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应能及时查找或追回。

第二十条 空白专用处方管理

1.专用处方内容、式样按照省卫生厅规定印制并统一编号。2.必须专柜存放,并上锁专人管理,做好出入数量帐册。

3.领取空白专用处方仓库保管员按填写的领料单限额计数发放,并填写空白专用处方发放记录,领、发空白专用处方人均应在领料单上签字。

4.执业医师使用空白专用处方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5.退回、报废、销毁空白专用处方应该有记录,双人签名。

第二十一条 患者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贴剂的,再次调配时须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用过的贴剂收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废贴数量。

第二十二条 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时需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作记录。剩余的麻醉、精神药品应办理退库手续。

第二十三条 收回的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应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第六章 其他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有关制度

1.使用专项检查制度①日常工作由药剂、医务、后勤根据各自职责承担值班巡查监督管理。②麻醉药品与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做到五专管理,保管员每月检查一次,保证帐物相符,检查要有记录。③药剂、医务、后勤每季度应组织特殊药品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逐一登记在册,对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处罚。

2.值班巡查制度①医院总值班每天对各药房、病区、手术室最少巡查一次。②各科特殊药品责任人每天上、下班时,应对特殊药品进行检查。③医院保安(门卫)按照医院保安制度规定巡查。④巡查发现问题按照规定及时报告。

3.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制度 发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 ①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被盗、被抢的;②发现骗取或冒领麻醉、精神药品的。

上一篇:先进工会申报材料下一篇:治水必躬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