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

2024-05-02

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精选十篇)

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27例 ,女性73例 ,年龄在60~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6.4±11.9)岁;病程在7~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4± 3.1)年。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为:1均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并建立病历。 2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研究开始前收集20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病历,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法、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经分析发现,200例糖尿病患者中,187例为Ⅱ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达93.5%;同时,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不确定,且不存在“三多一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状。 另外,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因视力障碍、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就医时,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

2.2 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分析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又以冠心病、感染、高血压三种并发症最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3.1.1发病率高结合近年来有关统计资料发现 。 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例如: 根据我国于1980年对14省30万人口的普查结果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占总糖尿病数量的40%以上; 并且仅65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就高达5.5%[2]。 另外,该研究发现,2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Ⅱ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达93.5%。 因此,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糖尿病,且多以Ⅱ型糖尿病为主。

3.1.2症状不典型,易出现误诊该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不存在“三多一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是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被诊断出糖尿病。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仅凭临床症状难以诊断,临床中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 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血糖、尿糖化验,以确保能及时发现糖尿病。

3.1.3常伴随多种并发症由于老年糖尿病症状不明显, 而且多数患者是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才检查出糖尿病,因此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 1该研究发现: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其发病率分别为34.0%、49.5%、14.5%;并且以上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同时,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常并发各种感染。 该研究中,感染的发生率高达38.5%(77/200)。 3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常发生高渗昏迷以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3.2 用药方法

由于老年糖尿病具有隐匿性、特殊性、复杂性、脆弱性、高危性、盲目性、依从性差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我们需慎重选择治疗药物, 采取合适的用药方法。 具体如下所示。

3.2.1严格遵循老年糖尿病防治原则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久病多虚、 久病多瘀以及久病入络等特性,因此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补虚。 中医常用防治方法有:健脾益气、补肾摄精之大法;活血、解毒、清热、利湿等指标治法。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渐发展,中医也开始将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指导、运动疗法等方法纳入老年糖尿病防治方法体系。

3.2.2严格遵循中医用药原则国内中医对老年糖尿病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研究结果多种多样,在加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随有其他并发症,临床症候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时,需考虑到以下原则。

3.2.2.1协调阴阳 , 滋阴补肾肾阴虚是糖尿病的发病之本,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当选用滋阴补肾药物,以协调阴阳。 老年糖尿病初期初期多用生地、白芍、枸杞、麦冬等药物或六味地黄丸汤加减以养阴滋阴,育阴潜阳; 后期可用肉苁蓉、淫羊藿、鹿茸、冬虫夏草等药物或右归丸以补肾阳,预防患者四肢寒冷、遗尿尿频等。 另外, 后期使用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等药物或八味丸以补肾气,治疗患者头晕耳鸣、易躁易怒、面红目赤等症状。

3.2.2.2益气健脾 ,双补气血脾主气化 ,是气血生化之源,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因长久躁热、气阴两伤而表现出食欲减退、口干舌燥等脾虚症状;因此治疗靠年糖尿病还需健脾补血。 健脾可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药物;补血可用何首乌、阿胶、当归或十全大补丸方剂。

3.2.2.3活血化瘀 , 通畅脉络老年糖尿病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导致气阴两伤,致使帅血无力,形成血瘀。 由于气虚而血行无力、虚火煎熬、阴液不足、血液黏稠也可导致血瘀,进而引发四肢麻木、胸闷不舒、舌下络脉粗大青紫等多种并发症。 治疗时,需用当归、丹参、川芎、牛膝等,然需慎用桃仁、莪术、三棱等药物以免伤及正气。

3.2.2.4扶正宜缓 , 攻不伤正老年糖尿病防治虽需以补虚为主,但因患者五脏皆虚、脾胃虚弱,且病证多虚中夹实,本虚标实;故治疗应根据病情,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同时要慎用攻伐之品,中病即止,以免攻伐过度而伤及正气。 故用药当以养阴清热为主,多用中佐清热养阴之品,禁用大剂使用损伤脾胃值寒凉之品。

3.2.3有效治疗本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本病时刻采用口服中药加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同时配以针灸、理疗、食疗、运动疗法等,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起到良好治疗效果。

3.2.4严密预防低血糖发生不合理用药会引发低血糖症,从而诱发现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重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需注意: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定期接受血糖监测;患者需熟悉低血糖症状,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3.3 高度重视药源性低血糖症

3.3.1低血糖症发生率与危害服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低血糖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大。 一般而言, 严重的低血糖症可诱发医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进而诱发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长期服用胰岛素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为44%,尤其是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更高,与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化不良等因素相关。 其中,肾功能不全为发生低血糖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3.3.2低血糖症的临床特征在临床上, 老年糖尿病者发生低血糖症,显著特征为症状的隐匿性,患者常常毫无征兆便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意识混乱、言语不清及定向力丧失等,另外一个特点为恢复迟缓,特别是磺酰脲类诱发的低血糖症,恢复更为缓慢。 相关报道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优降糖引发的低血糖症分别持续10 h、11 h、14 h及20 h以上, 而氯磺丙脲引发的低血糖症,停药数天后,症状仍在持续[4]。

3.3.3低血糖症的防治措施1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 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防止药物积蓄,通常易服用短效磺脲类药物,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更需遵循这一用药原则。 2用药量适宜。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可适当放宽,24 h尿糖定量10~20 g,餐后2 h血糖维持11.1 mmol/L,可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 同时,对于生活无法自理者,对其用药进行护理,避免多服、少服,按时、按量服用。 3定时监测尿糖、血糖及血红蛋白,严格控制高血糖,并积极预防及治疗高血糖并发症。 4特殊症状的预防。 口服药物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夜间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语言不清及头疼、不易唤醒等症状,需要加强对特殊症状的预防, 防止出现未识别且反复发作的低血糖。 5确证为低血糖症者,及时给予糖水,如低血糖症严重,可先行皮下注射0.5 mg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并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待患者意识清醒后, 给予饮用糖水,预防低血糖。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耐受性通常较差,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服用短效的达美康、诺和龙及美吡达等。 而长效磺酰脲类制剂,可诱发症状持久的低血糖症,通常不选用。 而双胍类药物,可导致致命性乳酸酸中毒,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也不宜采用。 在用药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及症状特点,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 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 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用药;合理性;原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5-02

党的十八大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有效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方针政策应该中着手应对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开发发生退化,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服药的机会自然而言的也会增加。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方便,受到老年患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老年患者在居家服药的过程中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患者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的消除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就成为了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2]。为了对老年人居家用药胡合理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方法和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我院针对乡镇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患者,随机的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老年人居家用药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3年,平均病史为4.5年。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服药治疗。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的最多,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的患者为文盲。大部分患者为农民,没有退休工资,靠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子女维持生活,所有的患者均参加了居民医保[3]。

1.2 方法

采用调查的方法老年患者的用药状况,医护工作人员通过亲自上门,为患者建立管理治疗卡,通过与患者沟通的形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服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认真的倾听患者自己的主诉,了解患者在居家服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等。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并且很对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上门护理服务,认真的向患者讲述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服用治疗药物的各种性能,均衡服用药物维持其在血液中浓度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等。通过多次上门真诚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4]。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的服用各种治疗药物,在病情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电话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再次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护理之前的对比,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护理前后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0.05,则说明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6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用药合理性护理之前,不能够合理用药的老年患者有54例,占90%,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护理之后,60例老年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性的问题,占8.33%,护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减退,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发生严重的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的用药过程中出现忘吃、多吃等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患者对于与疾病和治疗药物相关的一些知识无法理解,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较低的接受能力[5]。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者为了节约会自行购买廉价的药物,降低了药物应有的效果。

(2)环境因素

患者居住的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或者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愿意參与到村镇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认为参与这些降低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推销药物,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敷衍了事的讲解。患者在家中可能缺乏家人的相应关心和照顾,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一半老年人的子女不知道父母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父母最近在服用药物。同时,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同类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患者在村内可能会与熟人、亲人、朋友等交流自己的病情,同类疾病患者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服用的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通常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就会被其他患者私自采用。但是,病人自己殊不知,这严重的违背了现在医学上讲求的个性化治疗。

(3)治疗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短期不能够确定明显的治疗效果,就会选择更换医生或者是医院再次治疗,由于频繁的更換医师,不同的医师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缺乏持续性。有的患者可能过于相信广告,认为广告中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只要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完全不听信医生的建议,私自到药店购买昂贵的广告类药物。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误导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一个因素。某些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给予患者错误或者是误导性的指导[6]。

3.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键。可以采用的护理对策有:

(1)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内容,应该自己核心准确了再给患者答复,防止给患者一些误导性的答复。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够提高对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了解。

(2)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为了防止患者忘记药物的服用方法,制定一个备忘手册。手册一方面记录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患者每次按照具体的方案用药之后,就在备忘录上作出标记,防止漏吃或多吃情况的发生。

(3)加强患者自我服药能力的训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记忆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药物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它的名字和服用量,医生为了方便患者记忆可以再药物的盒子外边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或者将药物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方便患者记忆。

(4)加强人文关怀和健康宣传

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对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系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心。同时,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合理用药的好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患者的村镇内举行相应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一同参加。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319.

[2] 《影响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的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4).

[3] 李海菊 ,郭春花 ,王嫒嫒 .影响我 院老年住院患者潜 在性 不适当用药 因素的回顾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33(14):11.89—1192

[4] 赵欢,薛鹏,刘建秋.基于 Beers准则的社区老年慢性病 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32(3):241-24

[5] Natalya B. Rostova, PhD, ScDTatiana F. Odegova, PhD, ScD.Rational Use of Drugs: Pharmaceutical Aspects of the Drug Sele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ine》, 2013,3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篇3

1 药物的反应特征

1.1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吸收

老年人胃肠道的各种分泌功能降低, 胃酸分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和血流量的减少, 使药物溶出速率和吸收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高峰期延长, 也使一些药物吸收能力减退, 尤其是一些难溶的碱性药物和需要酸性溶液接触才能分解的固体剂药物, 但不是所有口服药都随年龄的增长其吸收率下降, 而是随着药物运转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以主动转运的药物如:铁、糖、钙的吸收。另外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氨茶碱等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序就不受年龄的影响。所以, 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需根据病人的体质差异、病史、用药史等有所选用。

1.2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分布

药物进入人体循环后, 以一定的形式分布到全身起作用。有资料表明, 很多药物的分布是随人的衰老程度而改变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在体内分布和贮存的重要形式。老年人血浆蛋白的浓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特别是某些患有易引起血浆蛋白减少疾病的人, 致使“结合型”药物量减少, “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 药效增强。这对于一些治疗特效窄的药物如:氨茶碱、苯妥英钠、地高辛等极易引起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分布存在差异, 所以老年人用药应严格、慎重, 掌握其常用量—极量—中毒量等。

1.3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器官,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肝脏的代谢能力随之降低, 肝血流量减少。老年期肝功能试验可能升高, 由于肝细胞功能的损伤, 其解毒功能明显下降, 这对于能损害肝脏功能的药物, 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很容易引起胆汁郁积或肝细胞损害。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老年人药物代谢的重要因素。各种药物的代谢, 即可以互相抑制又可以互相促进。有时由于两种药物共为同一代谢机制, 还能造成二者的代谢下降。因此, 必须认真掌握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和消除的变化原理, 才能合理地选择治疗药物。

1.4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排泄

有资料报导:引起较高的血药浓度一般是由于排泄的差异而不是吸收的差异。在老年期由于肾功能减退,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对酸性负荷能力差, 使体内血药浓度升高, 半衰期延长, 也是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肾脏有一定变化, 可能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 使药物血药浓度增高, 或延长药物排除, 致使产生毒性反应。因此, 老年人用药应根据肾功能, 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2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1) 根据老年人的病理、生理、机体各功能的情况, 按老年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各体差异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对其它的病程影响等, 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 老年人的初次给药剂量, 应从小量开始, 仔细观察用药的反应, 进而选择最合适的药量。

(3) 掌握用药的时间和方法, 选用适合老年人简便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长期用药。

(4)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治疗效应, 减弱毒副反应。

(5) 控制老年人的输液量, 一般每天输液量控制在1500m L以内为宜。输生理盐水每天不超过500m L。在输葡萄糖注射液时要警惕病人有无糖尿病。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 及时调整剂量或改换药物,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

总之,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胃肠功能、肾脏、肝脏等各部位机体功能有所减弱, 使老年人对常用药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更为敏感, 因此合理用药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老年人很多是多种疾病并发, 在用药特别是治疗范围窄的药物, 更应注意。同时联合用药时, 应注意配伍变化。对于老年人用药, 要掌握每个患者的状态, 要个体化用药, 从实际出发, 制定最合理的给药方案,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确保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华临床药学杂志, 2000, 8 (28) :117.

[2]黄鹤举.中国实用综合医学[M].学苑出版社, 2006, 8:570.

[3]宇美诚.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4:25.

[4]邓明新, 高绪文.医院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184.

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四种表现 篇4

一、超剂量用药。许多人患病之后,都希望在一二天之内就能把病治好,所以就尽量多吃药,甚至超量服药,或同时吃多种具有同样作用的药,以为这样做可以把病压下去。结果往往非但治不好病,反而造成了药物中毒。有时自己中毒了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原来的病加重了,于是继续增加用药剂量。这必将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威胁。事实上,老年人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已比青壮年人低了许多,老年人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往往即可出现中毒反应。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或3/4。若医生对此未予重视,老年人自己则不能掉以轻心,绝不可以超剂量服药。再说,吃药治病,尤其是治疗慢性病都要有个过程。不可以求之过急,过急就难免导致药物中毒。

二、吃错了药。有些药片的颜色一样,大小也差不多。有些老年人有时为了使用方便就用纸包药,但用纸包完药后却不写是什么药。老年人又健忘,开始服药时还记得,不久便忘了。凭印象服药,常常吃错了药。有的老年人用完的药瓶,舍不得丢掉,便用该药瓶装进另一种药,使用时按药瓶上原有的标签用药,结果“张冠李戴”,服错了药。有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强,在儿女不在家时自己到药箱里找药吃,结果吃错了药,或吃了过量的药。这种情况的存在极易导致老年人药物中毒。

三、成把吃药。许多老年人集数病于一身。有时一种病就要吃几种药。那么,几种病一起治,一次就要吃很多种药,所以常常是一小把或一小捧地吃药,于是便养成了“撮堆吃药”的习惯。他们以为这几种或十几种药到了肚里会“各管各的病,不要紧的”。岂不知,这些药到了胃里有的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的物质有的可使吃进的药物失效,有的可使人中毒。这种吃药的方法有时不但不能治病,还可能使患者增添新病或使原病情加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以下;同时使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时使用16~2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4%。所以,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四、忽视自己的过敏体质和药物的致敏作用。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药物都有致敏作用。这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几乎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先要想到自己用药时容易过敏,同时无论用什么药,都要弄清楚该药是否有致敏作用,它有哪些毒性,而绝不可盲目地自行用药。如果自己对某种药物搞不清楚,还是到医院去请教医生为好。

为防止发生药物中毒,老年人用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妥善保管好药物,同时还要保存好药物说明书。

2.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不可滥用或误用。

3.老年人需按照规定减量用药。有多种疾病共存或属于过敏体质的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多加小心或谨遵医嘱用药。

重视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 篇5

1 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老年人疾病特点:疾病多,用药多。由于老年人体内代偿机制减弱,患病几率增加,年老多病,常常一人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如有人对200例老年人进行统计,其中78%同时患有4种疾病,38%患有6种或6种以上疾病,13%患有8种或8种以上疾病;用药种类多,如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2~7倍,60岁者为16.6%,80岁者为25%。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约19.2万人死亡。药源性病死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0%左右,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2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吸收: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胃排空延缓,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故使药物对胃肠刺激增加,但血药浓度降低,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分布:老年人机体总含水量减少,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如哌替啶、地高辛等,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其血浆峰浓度上升,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其分布容积增大,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其作用持久而强,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也逐渐增大,总体液与脂肪外体重下降,使一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血中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的比例增大,而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效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肝脏体积变小,肝细胞数目减少,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这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代谢能力。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first-pass metabolism)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各种心律失常[1]。

排泄: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50%,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半衰期(T1/2)也较之延长,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在估计老年人肾功能时,不应以血浆肌酐作为指标,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血浆肌酐差别不大,但肾小球滤过率则相差较大。对老年人应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估计肾功能的指标[2]。

联合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甙药等,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有报告说,运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推断,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而同时服用7种药物时,该可能性接近100%。老年人用药的不依从性表现为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拒服某药,或私下自购药品服用,其后果不仅会贻误病情,还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忘记按时服药,或这次漏服,下次加倍服,或药物突然中断等都会影响疗效[1]。

3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合理选药,老年人用药除明确诊断、排除禁忌用的药物外,使用其他一般药也要选针对性强、作用较缓和的药物;考虑到老年人对多数药物耐受量低,故宜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可逐渐增量,疗程也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发生蓄积中毒或依赖性;同时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此外,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盲目应用多种药物,可单用药物时绝不联用多种药物,当病情确实需要联用时,应了解各药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效或毒性的影响。

为保证用药安全,老年人用药应根据年龄、性别、病史、体重、药物特性、脏器功能情况等选择药物和剂量。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应酌情选择剂量,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1/2或1/3为起始量,70岁以上者用1/3量[3]。对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达到剂量个体化。用药种类尽量简单,注意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冠心病,若降糖药和心得安合用,后者不仅可以加重低血糖反应,还可以掩盖低血糖症状,使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名称、主要作用、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及特别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随意突然停服或漏服。出院患者院外除严格遵医嘱服药外,还应定时去门诊复查,以便及时指导调整用药。

4 总结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慢性疾病增多,因而药物治疗十分普遍,致使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使老年人的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对老年人的用药应高度重视,持慎重态度。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强调用药的个体化,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用药的过敏史以及代谢与排泄功能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参考文献

[1]陆远强, 黄卫东.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 5 (1) :10~11

[2]唐荣福, 张立放, 韩敏蓉.老年人药动学改变引起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 1999, 19 (4) :150~151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分析 篇6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需求,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1 老年人定义及用药需求

老年人是各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老年人口界定为年龄>60周岁的人群,其中也包括我国,但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定义年龄65周岁以上为老年人。尽管各国对此界定不同,但可根据群体特点研究用药需求。

首先,老年人口基数大,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与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产生“老龄化”现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此问题。2012年的老年人口为1.9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5%。近两年的数据可以预测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我国的老年人口数为世界第一,为突出特点[1]。其次,年龄的增长导致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体内器官功能衰竭,引发老年疾病,如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为了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缓解身体素质下降带来的健康问题,合理用药便极其重要。最后,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加,根据相关数据,年龄80岁以上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应重视老年人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老年人口的总体用药量需求大,为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其合理用药的过程。

2 老年人用药原则

2.1 合理选药:

关注老年人合理用药的过程,首先要做的便是合理选药[2]。老年人的各器官能力逐渐下降,选药应更加重视药品的配方、功能及效用,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选药应关注老年人病症:用药时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了解其病史经历、用药情况,全面检查后作出相应的判断,避免滥用药而造成危害。坚持“能不服药不服药”的原则,老年人身体体质较差,过度服用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可考虑膳食与运动调节一些疾病。

(2)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剂[4]:老年患者需要服用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超过4种药物为好。因为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容易引发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增加身体负荷。

(3)避免服用不适合老年人的药品:抗生素是常用的药品之一,但老年人体内水含量降低,肾功能下降,若与年轻人使用同等剂量的抗生素,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将远大于年轻人;消炎止痛片是缓解体内疼痛,减少炎症的良药,但老年人对吗啡成分尤为敏感,70岁的老人初次使用应为成人剂量的2/3以内;利尿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品,但老年人肾功能衰竭,使用时易出现钾流失、水流失等现象。对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治疗时,应避免单一使用。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使用不适合老年人身体的药品,从而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2.2 选择合理剂量: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决定了用药剂量的要求[5]。第一,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不宜过频。老年人用药时,应从最小的剂量开始用,密切关注服药期间老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情况,逐渐增加到老人需要的合理剂量,同时给药过程不宜过频,应保证药效的合理释放。相关的资料显示,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一半,最多不超过成人剂量的3/4;第二,用药剂量因个体而异。不同的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同,既患有高血压又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方式应与只患高血压的患者区分开,其用药剂量应斟酌使用;第三,关注老年人对用药剂量的身体反应。用药后应继续关注老人的恢复情况,了解该药品的药效,应根据老人身体情况进行剂量的增减。

2.3 合理使用:

在选择了药品种类,确定药品剂量之后,在合理使用药品依然应遵守以下5个方面:

(1)减少用药环节,方案简单为好。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间隔时长用药有难度。对于老人而言,每日服用1次药物与三日服用一次药物相比,每日的用药方案更为简单,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应做好剂量安排、减少用药的环节、简化用药的方案,保证药品的正常服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品种。在老年人的药品使用中,选用不同的药品,应重视相同药品的不同剂型,选择最适合老年人身体和服用的剂型。以吞咽困难的老年人为例,其治疗药物剂型有片状、胶囊状、糖浆型、溶液型,在保证其药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应选用容易吞咽的溶液型和糖浆型药品,避免选择难以吞咽的药品类型;对于昏迷的老年病患,可以考虑使用输液或静注的方式。

(3)做好病历记录。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应及时做好病历记录,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变化状况[7]。通过病历记录来检查药物使用效果,用药时可参考以往的病历和用药状况,避免使用对患者有副作用作用的药品,防止出现过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4)及时进行剂量和药品的调整。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恢复状况,根据其恢复情况调整剂量,恢复良好的患者应主动减少剂量或停药。对药品剂量不对或药品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酌情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

(5)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有明显的依从性心理特征,应关注其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疏导和安慰,指导老年人正确的服用方式和剂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3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特点,提醒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第一,关注老年人顺从性问题。老年人记忆力和听力有所下降,可能出现不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甚至多服的现象,即对药物的顺从性比较差。因此,用药时应耐心地告知老年患者用药方式和剂量,为患者列出每日应服用的药品清单和种类,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保证治疗效果;第二,注重老人患者饮食和用药的配合,应提醒老年患者注意药品与食物的先后顺序。如胃药最好在饭前使用,促进患者的饮食欲望;第三,关注中药的作用。老年人经常认为中药是安全的药材,不会产生副作用,其实不然,如大量使用朱砂可能会发生汞中毒,不当的使用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教育,指导正确服用,防止出现误用中药;第四,加强老年患者慎重用药意识,避免轻信广告随意服用药物。

4 结论

为了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重点关注其合理用药。通过全面检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药物剂量,及时观察老年患者身体恢复状况,了解服用药品的注意事项,保持老年群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世林.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85-88.

[2]徐雪钰,崔挺.提高老年人用药合理性的几点建议[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4):398-399.

[3]朱立章,梁栓平,郝志勇,等.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237-238.

[4]熊慧玲,陈玉文,杨亚明,药店针对老年顾客的服务策略探讨[J].中国药学,2007(11):22.

浅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应用 篇7

1 老年人用药特殊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往往多种疾病并发, 他们生理上同一般成年人相比也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重要器官的代谢减慢, 器官储备能力和内环境调节功能减弱, 因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能力也随之减弱。

1.1 老年人疾病特点

1.1.1 多种疾病并发

老年人由于体内代偿机制减弱, 患病机率增加, 生病的种类很多, 常常一人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 老年人群中72%的老人同时患有3种或3种以上的疾病, 25%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服用4~6种药物, 50%以上的同时使用3种药物。现联合用药物已成为一种遍现象, 但由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 同时接受5种以下药物的病人, 其药物反应发生率为18.6%, 同时服用6~25种药物时, 其发生率为81.4%。

1.1.2 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老年人行为与反应速度发生改变, 感觉知觉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 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记忆不清, 导致误服、漏服或多服。在心理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正常的衰老现象会引起部分人的不安与心理变化, 生病后会引发一些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

1.2 老年人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

进入老年期后, 身体的主要器官的机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退。主要表现为“四少”现象: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流量减少、总蛋白减少, 这都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全过程。

1.2.1 吸收

药物吸收量的多少和吸收的快慢, 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速度。而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血液循环状态、吸收部位的pH、胃肠功能。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时间延长, 血流量减少, 肠蠕动减弱。这就影响了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对大多数药物的吸收速率、吸收量与年轻人并无显著差异, 但对需在胃酸性环境中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 当老年人缺乏胃酸时, 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 如弱酸性药物 (水杨酸类、及巴比妥类等) 。

1.2.2 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器官的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及体内各种屏障等。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血浆蛋白有所降低, 单独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影响虽不明显, 但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时, 由于竞争性结合, 对自由药物血浓度的影响则较年轻人更大。

1.2.3 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主要在肝内进行, 也可在肾、肺、肠、神经组织及血浆中进行。老年人肝脏体积变小, 肝细胞数目减少, 肝血流量和细胞量比成年人降低 40%~65%, 使药物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老年人肝脏微粒体酶系统活性也有所下降, 这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代谢能力, 从而使药物的转化速度减慢, 容易造成一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的蓄积。

1.2.4 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研究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肾脏的重量减轻, 肾单位减少, 肾小管的主动分泌功能和重吸收功能也降低了, 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药物从肾脏的排泄, 从而使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增高, 半衰期延长, 从而对于老年人更易发生副作用。例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等药物老年人使用时应用成人量的3/4。

2 老年人用药存在问题

我国老年人用药主要存在用药过多, 错用、乱用、滥用等。其中处方过大, 重复用药、未严格遵存医嘱、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2.1 种类过多

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 常常需联合用药。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用药多则不良反应发生率就相对增加。 此外, 老年人记忆力欠佳, 药物种类过多, 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

2.2 滥用药物

2.2.1 迷信广告宣传

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 不去医院就诊, 盲目用广告产品对号入座, 自行到药店买购买, 往往延误病情。

2.2.2 滥用补药

有些老年人认为补药是万能的, 民间有“药不对症, 参茸亦毒”的说法。进补要恰到好处, 切忌过偏过猛, 否则会适得其反。

2.3 长时间用药或突然停药

有些老年人用药容易而停药难, 总担心停药后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由于用药时间过长, 超过疗程或剂量过大, 都可发生医源性疾病, 造成严重后果。但某些慢性病 (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 需要终身服药, 有些老年人不懂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随意减药或停药, 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2.4 重复用药

现在药物存在一药多名现象, 尽管商品名称不同, 但化学成份一样。患者在不同医院就医后, 不同医师开的药尽管药名不同, 但实为一种药物, 患者并不知情, 这样长期服用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 从而加大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2.5 依赖安眠药

老年人大多数睡眠都不太好, 安眠药只宜用于帮助病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刻, 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产生精神依赖性。必须应用时, 最好交替轮换使用毒性较低的药物。

2.6 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有2种情况 : (1) 过于依从, 有些老年人过于重视健康, 过于依从药物, 长时间用药对身体不利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2) 依从性差, 有些疾病需长期服药, 如老年高血压, 糖尿病等, 但作不到坚持服药, 血压血糖不稳定, 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了。

3 合理安全的用药

3.1 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人患病后应先去正规医院就诊, 结合必要的理化检查, 作出正确的诊断, 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3.2 用药种类宜简不宜繁

两种药物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可能对病人产生疗效, 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影响治疗, 甚至对病人产生生命危险。目前认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给老年人治病要选最佳治疗方案,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的配伍。

3.3 控制药物剂量

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应根据年龄、性别、病史、体重、药物特性、脏器功能情况等选择 , 尽量掌握在最低有效量内。中国药典规定, 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剂量的3/4。一般老年人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需要时再逐渐增加剂量。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都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 如心绞痛、哮喘,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3.4 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监测

许多药物副作用大, 老年人的内脏功能减弱, 用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 可能造成肝肾不同程度的损害, 服药后会引起肝炎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3.5 用药安全健康教育

要相信科学, 有病去医院, 在医生的正确引导下服用药物, 不要迷信广告宣传及新药贵药, 为了益寿延年, 而是把自身健康寄托在滥服保健药品上。

3.6 用药中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因素的调节

现患心身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这种病多由心理因素引起, 治疗要从精神和药物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以治疗身体疾病为主同时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充实和调整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史宝欣.老人关怀与家庭护理[J].

[2]陆远强, 黄卫东.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 5 (1) :10-11.

[3]孙宜萍.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J].时珍国医国药, 2005 (9) .

[4]毛丽娟, 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90.

老年人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干预研究 篇8

1 研究方法

1.1 纳入标准

年龄≥65岁, 使用的药物数≥5种, 或使用药物次数≥12次/d的患者。排除标准:皮肤科用药、口含片、耳鼻喉和眼科的外用制剂、中药制剂和保健品, 因对患者的影响很有限不在研究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患者共有182人 (男58, 女124) 。人口统计学情况, 见表1。

1.2 资料采集的时间和来源

2008年10月~2009年9月, 辖区内的养老院。

1.3 干预的人员和方法

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2名药师与医师、护士各1名组成干预小组。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 对每位患者面对面的问询不少于30min, 认真做好患者的用药记录, 发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及时给与干预;6周后相同干预小组成员随访干预的结果, 了解第一次访问时查出问题的更改情况。对于使用药物合理性的评价, 以药物说明书和有关诊疗指南作标准, 找出药物使用过程中有无适应证用药;选择的药物有无不当;剂量是否不当 (不足或过量, 疗程过长或太短) ;患者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是否有显著的相互作用的药物相关性问题[1,2]。被调查患者的用药物情况, 见表2。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包中的配对检验方法完成。

2 结果

2.1 患者的情况

在被调查的182位患者中, 有男性58人 (31.87%) , 女性124人 (68.13%) ;平均年龄71.1岁, 其中76~80岁年龄段患者有98人 (53.85%) 。肾功能不良的有72人 (39.56%) ;肝功能不良的有34人 (18.68%) 。

2.2 药物相关性问题

182位患者共涉及用药条目数为1 192, 在首次问询中 (干预前) 发现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有608条, 平均每人3.5条。6周后 (干预后) 停药的160条 (26.32%) , 更改的有152条 (25%) , 即接受意见的条数为312条 (51.32%) , 没有改变的有296条 (48.68%) 。见表3。

注:*有的患者药物相关性问题1条以上。

2.3 患者用药平均数变化

患者干预前的平均用药数为6.54条, 干预后接受新增药物的27条, 停药160条, 平均用药5.81条, 减少了0.73条。干预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2.4 随访问题

对老年患者用药调查发现, 存在问题较多的药物是神经系统药物164条 (26.97%) 、心血管系统药物118条 (19.41%) 以及胃肠道和代谢方面药物108条 (17.76%) , 三者总共390条, 占64.16%。存在的药物相关性问题, 突出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177条 (25.73%) ;有用药适应证但没有用药43条 (6.69%) 和诊断不明确的95条 (14.77%) 共计315条 (43.19%) 。患者依从性差96条 (14.93%) 和药物选择不当63条 (9.8%) 的列第二和第三位。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 老年人由于患多种疾病, 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182人中, 共发现药物相关问题643条, 平均3.5条。他们亟待得到药师合理用药的指导和教育。通过对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的干预, 药师在治疗团队中很好的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 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平均用药数量 (P<0.01) , 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教育, 改善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国外药师对于门诊或家庭患者定期进行治疗药物的审核, 从中发现有关药物使用问题, 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和研究。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 通过由药师参与的治疗团队的干预, 患者接受建议, 有超过一半 (312种, 51.32%) 的用药发生了改变, 但是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第二, 药师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尚未得到临床专家的确认, 由于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患者的药物治疗也不能从相关诊疗指南中得到明确的答案。第三, 药师入户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审查的规范性研究, 也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ipolle RJ, Strand LM, Morley PC.Identifying, resolving, and pre-venting drug therapy problems:the pharmacist’s responsibility.In:Cipolle RJ, Strand LM, Morley PC, eds.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ce.New York:McGraw-Hill;1998.

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 篇9

45-55岁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段,正如金色的秋天,意味着收获的喜悦,步入中年的人生也会伴随着更多的成熟、智慧和感悟。但与此同时,无论男女,身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开始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更年期。

更年期(来源于希腊语:梯子的一级)指妇女从卵巢功能旺盛逐渐衰退到老年的一段过渡时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一般女性都有两个卵巢,具有维持生育能力和性活动能力,维持女性特征的重要作用。女性到45岁左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以致完全消失,月经发生改变、逐渐减少,以致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到60岁左右妇女步入到老年期。更年期大约10-15年左右。而男性更年期则更加隐蔽,而且年龄跨度更大。

这一特殊时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多种变化。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多忧多虑、血压不稳、烦躁不安、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头痛、失眠多梦、浮肿便溏、骨质疏松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尽管有1/3的人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能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但仍有2/3左右的人会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其中重症发病率可达30%,如调理不当会影响日后几十年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际上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以激素补充和对症治疗为主。而在我国由于中医中药对这种疾病的丰富经验使得治疗手段更加丰富完善。

中医看来,无论男性女性进入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月经将绝,冲任两脉虚损,或精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肾阴阳失和,主要分型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以肾阴虚型更多见。肾阴虚患者除上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外,还有热象,比如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肾阳虚患者则有形寒肢冷、尿频、夜尿多;可供鉴别。肾阴虚者选用更年安,肾阳虚者可选用二仙汤或二至丸。

由天津乐仁堂首研生产的更年安片,是从事更年期综合征研究多年专家,根据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大量临床及药理实验研制而成,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7.4%,男女均可服用。除了对肝肾阴虚型效果明显外,还对心肾不交、肝气郁结等症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孙冰)

云南白药新用途

治冻疮 将药粉用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部。若已破溃,则将药粉撒在溃破处,以溃疡面全部盖上药粉为度,再用消毒纱布包扎,面积较大的多撒些药末,以免结痂粘连纱布。治疗期间宜保暖。一般用药2-3次愈合。

治慢性胃炎 成人每次口服0.2克,1日6次。必须连续服用,即使疼痛消失,仍要坚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治带状疱疹 取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口服白药0.3克,每日4次,连用1-3天开始结痂,疼痛减轻,一般3-8天即可痊愈。

治婴儿脐炎 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清洗局部分泌物,然后取1克云南白药撒于脐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即可。

治口疮 用云南白药粉吹敷溃疡面,每日2-3次。一般用药1天症状即明显减轻,3天后口腔溃疡可愈合。

维生素E可助老年人抗感冒

维生素E既可抗衰老,又能防感冒,物美价廉。中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经常服用,对保健是有益处的。

美国波士顿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吃维生素E可以降低患感冒的危险。

参加试验的617位老人年龄都在65岁以上,来自33个不同的敬老院,大约一半老人每天吃200单位的维生素E,其他人则只服不含实验成分的“安慰剂”。

研究结果表明,服用维生素E的老人患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降低了20%,同时患感冒的人数也降低了22%。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篇10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对心脏危害性大, 更易发生心力衰竭。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动脉管壁结构、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变化, 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引起大动脉弹性减退, 动脉波传导速度增快, 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 从而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1]。 (2) 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较大, 特别是收缩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 动脉壁僵硬程度增加, 顺应性下降, 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时血压较大的变动幅度。这些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动脉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纤维转化, 导致动脉硬化所致。 (3) 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多。老年人对血压升高不敏感, 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 或平时仅有轻微的头昏、乏力, 直到出现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肾脏病等并发症后方才就诊。老年血压持续增高, 造成靶器官损害, 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 (4) 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波动为日间上升、夜间下降的规律, 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明显降低,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等多种因素致使动脉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 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使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非杓型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2.1 掌握好药物的量

从小剂量开始, 然后逐步达到靶治疗量。 (1) 在开始用药时, 初始量需用小剂量, 以使其适应, 2周后逐渐调整至正常剂量。 (2) 在调整药物的剂型和药量时, 尽量选用每天服用1片或每天1次的降压药, 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血压波动, 保护靶器官,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 在用药的过程中, 不可骤停或突然撤换某一药物, 停药或换药必须是有针对性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以免导致反跳, 这种反跳不单是血压数值的增高, 还伴有心率的增快和心绞痛的发生, 会带来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4) 用药需足量, 但不能过量,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2.2 掌握好个体差异

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用药。 (1) 单纯收缩压升高合并心绞痛患者, 宜选用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对血脂、尿酸和糖耐量无明显影响, 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 (2)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利尿剂。利尿剂降压的同时能降低心脏的负荷, 但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 故应小剂量或间断给药。痛风患者禁用, 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或合并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降低心率及血压。但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干咳是ACEI的常见不良反应, 而ARB不良反应少、价位较高。 (5) 中重度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肥大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应注意首剂效应。

2.3 掌握好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能使药物的疗效相互增强, 不良反应互相抵消, 适于中重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1) 使用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 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 (2) 联合应用2种小剂量的降压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 如氯沙坦与吲达帕胺的联合应用, 不仅能增强降压疗效, 而且前者还能纠正后者具有的低血钾和高尿酸的不良反应[2]。 (3) 使用把2种药物放在同一片剂的复合制剂, 改善依从性, 如临床应用的氯沙坦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 (海捷亚) 。 (4) 对有些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且具有自主神经活性低、血容量高特点的高血压老年患者, 治疗上以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与噻嗪类利尿药联合使用效果较好。现被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 (1) 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 (2) ACEI和利尿药; (3) ARB和利尿药; (4) 钙拮抗药和ACEI[3]。

2.4 掌握好给药时间

(1) 根据波动规律给药。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有一定的波动规律, 日间上升, 9∶00~11∶00时达第一个峰值, 16∶00~18∶00时出现第二个峰值, 20∶00时后下降, 14∶00~15∶00时最低, 每天的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此节律变化。了解什么时候是高峰, 什么时候是低谷, 这样在高峰之前服药, 避免在低谷时服药。 (2) 根据动态检测给药。有些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老年高血压的非杓型改变。通过24h动态血压的检测, 找出这些非杓型改变血压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的给药。 (3) 根据肾素活性给药。心血管事件除了应激因素外, 多发生于每天7∶00~12∶00时, 这些变化与体内有关神经递质活性增强有明显关系, 其中以缩血管物质升高为主, 早晨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强。此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 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4) 根据季节变化给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夏天天气热, 出汗多,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冬天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由于受气候影响, 不同的季节会使血压值有变化, 所以药物剂量要根据季节变化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的病理性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均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因此,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既要使血压降至或接近正常, 又要保证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正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维中.高血压与大动脉功能[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 (5) :355-356.

[2]陈绍行, 张瑾, 赵洁.氯沙坦、吲达帕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对血压、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 2003, 22 (10) :606-609.

上一篇:肝穿刺检查术的护理下一篇:互动立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