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

2024-04-13

名师(精选9篇)

篇1:名师

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平湖中心小学 刘红英

在春意昂然、繁花似锦的暨南大学,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一场“教学盛宴”,南宗北派、传统与现代各领风骚。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给人予深深的震撼。这次研讨会,我听完了所有的课和讲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课上,大师们做到了极至。他们创设了润泽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大师们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潺潺流水,孩子们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教师荡涤心怀的话语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话谈清了,理摆透了,情交融了,心贴紧了。伴随着教学的进程,课堂上高潮迭起,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其中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薛法根老师在《番茄太阳》中与孩子们一起品位生活、品味人生;李卫东老师在《七颗钻石》中演绎了一场千古绝唱 ——如钻石般闪耀的爱;孙双金老师把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解读得入木三分,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孩子们在尽情地享受语文,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的是对生命的感悟。

二、活学语言,妙用语言

学生学习文本,并不单纯地感动一番,了解一下内容那样简单。而是必须在学习了文章的言语技能、言语形式之后,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即通过文本范例的学习,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大师们的课堂上,活学语言,妙用语言比比皆是。薛法根老师在《番茄太阳》的执教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妙语连珠:“心底有了‘番茄太阳’,快乐还会远吗?”“每个人心里只要有了快乐,你就是一个天使”„„ 贾志敏老师引导孩子品味语言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对卖鱼人的“诚信“品质进行一番各自的解读后,孩子们把自己的精妙感悟板演在黑板上,接着,老师又引导孩子体会,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将会怎样?然后再次板演于黑板上。这时,老师要求孩子们选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写一段关于”诚信是什么,如果不讲诚信将会怎样,我们从小应该怎样做“的话。孩子在活学文本之后,按照老师要求,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孩子写的话情深意切,哲理性强。

二、超越教材,引向深入

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师们深谙此道。他们高屋建瓴,以为学生打下靓丽的人生底色为己任,站得高,想得远。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走近李白》,紧紧围绕“李白是仙,李白是人“展开教学。期间进行“深挖洞,广积粮”,把李白的“仙味”“人味”品味得细致入微,可谓浑然天成。整节课,孙老师用一个主题——“是仙亦是人”把一节课拎起来,领着 孩子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走进唐诗。由此三番五次,激发孩子阅读唐诗的热情,希望孩子以这节课为起点,饶有兴致地与经典亲密接触。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变得细腻、滋润、充盈。孙老师还引领同学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评价人物,教会孩子们发现经典的永恒——一千年,一万年经久不衰,激励孩子们从经典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样的教学是生动的、深远的,留给孩子的绝不仅是“走近李白”。

诚然,大师们的精彩,不应只是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享受。我们要从中摘取一朵朵精美的浪花,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以焕发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

篇2:名师

名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方法新颖,风格独特,他们或返璞归真,或激情满怀,或智慧盈润,或匠心独具„„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欣赏,去领悟,更需要我们耐心学习,刻苦钻研,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积累,探究知识背后深藏的奥秘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善于积累,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到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再到课堂教学艺术;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到智慧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从关注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再到学科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总在从“课堂-读书-思索-实践-创新” 中不断地探索教学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每一堂课都做到精雕细刻,精于求精。华应龙说过,课本只不过是例子,是原材料,是毛胚,教学的过程就是精加工的过程,要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北京教育学院王燕老师《追寻问题驱动的生命课堂》,认为成功的课堂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即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渐入佳境的层次,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独特见解赢得的掌声,合作交流意外的收获„„

二、激情,赢得课堂上学生的精彩

学习名师,发现他们的讲解充满激情,妙趣横生。他们那丰富的表情,神采飞扬的眼神,潇洒自如的引导,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自信。倾听他们的讲课是一种享受,让听者入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使我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们无悔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悔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激情永不枯竭,远望像一盏灯,近处是一团火,用激情和智慧演译着更加精彩亮丽的教育人生。北京第三寄宿中学名教师桂文通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每一节课师生都要带着好奇心,冲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中,获得共同成长。成功的课堂,不能只凭表面的活泼、热闹,或只以学生爱“听”来衡量,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要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说理简洁、语言生动,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究知识背后“ 深藏的奥秘”。他们用诚心与爱心,激情与温暖,把信心带给孩子,把希望带给家长,把欢乐

带给家庭。如蔡小雄在《从一个案例谈数学探究的三重境界》中,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句诗作为文章的三大部分的小标题,以此来比喻“困惑——顿悟——发现”的数学探究三重境界,堪称经典的诗词借用,令人拍案叫绝!桂文通老师在讲角的定义一节课时,为强调角的三要素的重要性,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三口之家一样,谁也离不开谁,讲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把知识与做人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德育渗透水到渠成。可见,他们用智慧和激情让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燃烧的激情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三、质疑,在创新中超越自我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就象桂老师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教材而不能照搬教材。也确实是的,如果没有达尔文对“胜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模仿”似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陈祖华老师却认为“模仿”是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只有通过多次模仿,才能逐步熟悉、理解模型的特征及其解,才能为模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陈祖华老师在执教《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从速算游戏开始,模仿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同时,他对变式教学是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与传统变式教学的整合,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体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从而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新课的导入,桂老师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这种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的做法,得不到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应有整体性教学的思考,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例如,在他执教《圆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中,你认为还可以研究什么?你能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研究前两种位置关系的吗?你认为我们可

以怎样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突破课本,突破传统,突破自我。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成其为名师。

四、勤奋,在潜心钻研中淡泊名利

篇3:名师

名师之名,名在课堂风格。名师是从课堂上走出来的。从事初中英语教学20多年来,曹群老师一直孜孜以求,探索着英语教学的最佳路径。为了彰显英语学科内蕴的诗意,成就学生生命发展的诗意,她一直追求英语教学的诗意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英语诗意课堂,体现出双语融通、文化渗透、诗理共生、生命对话的特质。通过艺术解读文本、诗化教学设计、灵动教学环节、绽放活动诗性、变革学习方式、玩转教学手段、开放教学评价、锻造诗性魅力等路径,努力营造诗的课堂氛围,展现英语学科的诗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习得语言能力,涵养思维品质,放飞浪漫情怀,形成跨文化意识,完成学科素养的建构和诗性灵魂的养成。曹老师就是一位生命的牧者,将历史悠久的东西方文化在学生身上融合,适切体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诗意人生奠基。

名师之名,名在教学业绩。业内和社会在评价老师时,有个不约而同的倾向:看他的教学成绩。在这方面,曹群老师教学效果堪称一流。“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她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英语学习充满期待,学科素养发展全面。身为特级教师,她率先垂范,常常站在毕业班的岗位上。她放低身段,总是和同轨英语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她那骄人的中考成绩总是让人信服。历年中考,她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在整个年级乃至通州区都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前后有近百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名师之名,名在教研相生。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说:“教师即研究者。”曹群热爱教育,研究教学。这种研究,不是关在办公室里玩概念,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际,为优化教育教学而研究。我们看她先后所主持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英语有效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语境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基于知识激活的初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实践研究”“指向于润泽童心的诗意英语课堂研究”……每一项都源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一名初中的英语学科老师,能在省级报刊发表几十篇文章,能有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谈何容易!曹老师的研究,全部基于教学一线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又不断优化着她的教学实践,让她的教育思想渐趋先进,教学技法渐趋完美,教学业绩渐趋优异。将教育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源于实践,研究升华实践,教研相生,这是一线老师投身教研的最佳路径。

名师之名,名在示范引领。在金郊初中英语组,曹群自然是领军人物,有着绝对的权威。但她不以名师自居,真诚地带动着全组老师踏踏实实地做好英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一份“学教案”,每一堂研究课,每一次阶段检测,每一次展示活动,她都和同伴们做得津津有味,开开心心,让所有的成员时刻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她带的英语教研组是“南通市优秀教研组”,是南通市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是省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她组建了“曹群名师工作室”,吸收了本校、全区乃至南通市内的英语骨干教师参加,大家共同享受英语,研讨教学,开发课程,让“英语诗意课堂”的理念在广大骨干教师中传播。金郊初中是南通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作为基地负责人和专家组组长,她精心策划和组织基地活动,努力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渐次开发英语教学“产品”,引领初中英语教学,使南通初中英语的学科建设风生水起,成为南通市优秀学科基地。

名师之名,名在人格建树。凡是和曹群有过接触的人,都十分欣赏她的人品。她一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位老师,只谋事,不谋人,对工作满腔热情,对他人洋溢关爱。她是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可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以“好事者”的姿态,充满教育的激情,忙碌着学校常规的优化和品位的提升。她连续任教毕业年级,引领着英语学科,可她关注的不只是本学科,同时准确把控着毕业班的复习节奏,也关注着各年级的教学实情。她是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的培养对象,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殚精竭虑,可她对自己的同行、对青年教师成长、对学术旅途的同伴更是一腔热血,给予着最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聚拢了更多相似的人,她的团队中走出了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多名英语骨干力量。

都说名师有个性,曹群老师的个性就是以激情和热情对待工作和他人。和她熟悉的人不叫她曹老师,叫她“曹宝”,这其实是对曹群老师人格的生动概括: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在同行同伴心中,在学校和行业当中,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大宝贝。眼下,人们在热议真专家、假专家,真名师、假名师,无疑,曹群是真专家、真名师。我们的教育是多么需要像曹群老师这样的真名师、这样的宝贝啊!

篇4:名师导学 / 名师简介

本期主持人:蔡明(简介见封二)

陈 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次在苏州相城区、太仓等地开设示范课。现任教于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蒋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蔡明生态语文团队”成员。有多篇论文在《上海教育科研》等教育刊物发表。现任教于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赵凤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副理事长,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在市内外开设展示课、观摩课。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现任教于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祝荣泉: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张家港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副理事长,苏州市中语会理事。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两篇教学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在市级优质课评比等竞赛中多次获奖,在常熟、苏州相城区、无锡等地开设展示课多节。 “广义阅读教学”思想的首倡者,“作文故事化教学”主张的实践者,担任过四个国家级课题的副组长,成果获苏州市评比一等奖。现任教于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田耳凤: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德育能手”,张家港市“十佳”班主任,多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1篇教学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6篇文章获全国论文竞赛一等奖。多次开设市级观摩课、展示课、交流课,在市级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现任教于张家港市新塍初级中学。

周喜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核心成员,苏州市教坛新秀双十佳。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设语文公开课、观摩课。两次获苏州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曾获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现任教于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郑雪梅: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学能手”。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多次在各级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现任教于张家港市新塍初级中学。

篇5: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

——我是这样打造名校的

运城中学

黄孟强

运城中学是山西省原首批重点中学、山西省劳模单位、省示范高中、省德育示范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多年来,我们紧扣“办好人民满意学校”总目标,依据“以人为本,打造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办学理念,激励教师终生学习,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全力培养具有全球眼界、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优秀公民,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在运中获得成功,让每一名学生从运中展开腾飞的翅膀。高考达线人数曾连续五年雄居全省之冠,有10000余名学子从这里升入了大学,140多名英才从这里考入了清华,走进了北大。运城中学被誉为大学生的摇篮,河东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我校之所以成为一所三晋名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支品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正高级职称1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85人,一级教师1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23人,省级教学能手31人,省级骨干教师28人,运城市名师1人。在多种教师比赛活动中,我校教师都自信满满,成绩优异。2014年,共有45名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其中阴磊老师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教师,李彩娟、李海霞老师被确定为山西省名师培养对象。“运中的教师”这一称谓,在运城已成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校长,自己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引领者,其次才是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执政理念和过硬的执政能力,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渠道、广泛搭建平台,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一、坚持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形象地指出了教师工作的非凡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的终身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尤其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筑牢这条教育底线。仅在去年,我们就先后邀请到杭州师范大学赵志毅教授来校作“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与幸福的教师”的讲座,上海七宝中学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为教师做心理辅导培训讲座,北京清华附中赵谦翔做了题为“敬业、创业、乐业”个人成长规划讲座等,同时,多次开展 “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扬师风”系列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教师“安于其业、乐于其业、勤于其业、精于其业、日新其业”,努力造就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职业幸福感。抓好“五业”,全力为这五业服务,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就是为队伍建设养精、聚气、凝神。

二、坚持平时教研和集中教研相结合。教学科研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决定着高效课堂建设,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就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加大教研密度,才能确保课改方向不走样,才能及时排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生成。我校的学科教研方式为“一周一小研,一月一大研”。我们对学科教研时间进行了细致规划,每一年级的每一学科一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每一学科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三个年级的同学科教研。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不同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交流,又观照到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同步交流,共同提高。

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相结合。课改要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学习的主导和平等首席,教师的观念、知识水平、驾驭新型课堂的能力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的重要因素。每一,我们都要举行一次“力行杯”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举行一次骨干教师展示课,今年已经是第九届。在活动中,参赛教师积极推出崭新的教学方式,努力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并邀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全程评价和指导。随后依托赛讲活动开展教研,各学科组组围绕课标、教材、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展开争论,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群体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面上的问题,形成了“在交流的平台上共同提高,在沟通的舞台上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教研阵地。

四、坚持“手牵手”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相结合。对于进校不满三年的教师,我们为其指定专任导师,要求青年教师和导师相互听课。导师必须要有听课记录和指导意见,青年教师在听导师课的同时,还要对导师的教学特色进行总结。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听课资料展览,对于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师徒对子进行表彰和奖励。同伴互助是每个学科组内教师自主形成的学习团队,主要是在平时针对某一个教育教学问题,以主题研讨的形式进行对话、交流、协作,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提高。这种教研方式是我校教研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五、坚持读书引领和交流反思相结合。五年来,我们坚持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丰富教师学科素养,提高教师精神品位。在倡导教师个人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坚持每学期给教师发放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坚持每月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在教育专家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构建、新课标的解读到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以案例或经验的形式发表在我校的校刊杂志上。截止今年底,《教育科研通讯》已出版86期。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升。

篇6:名师培训研修心得:与名师同行

2011年8月13日10时30分,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首届名师带徒全体学员在宋主任和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赴京研修学习的列车,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研修学习。这无疑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领导高瞻远瞩下的重大举措。

热情洋溢和富有个性的开班仪式使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成长历程,校训精神和育人理念;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内校长,教师培训的领跑者,懂得了本次培训学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整整一周的在京研修学习,很多国家级、重量级的专家、教授,博士给学员们分别从国家教育纲要、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师研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像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张梅玲;极其幽默风趣但怀才不遇的知名博士赵希斌;多才多艺、信手拈来的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知识渊博、对教育纲要烂熟于心的教育部原司长王文湛;有高尚人格魅力,推广团队研修并建立工作站的特级教师吴正宪;经验丰富理论性强的心理学博士张焰;对课堂教学了如指掌、学校管理经验极其丰富的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

白天培训学习,晚上研讨交流。我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快乐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纷至沓来,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头脑的风暴、一场场心灵的启迪、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使我明确了学习教育纲要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研修、科研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讨交流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常常为了专家、教授们的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掌声四起;时而赞叹不已……确切地说这次培训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这次的培训与众不同,给我很大的震撼、触动和鼓舞。具体感受如下:

一、教师要具有阳光心态。教师要有状态,有精气神,展现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同样会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我们每个班中都有一部分学困生,其实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更多的爱洒向学困生。有句话说的好,“微笑若给优生,如同锦上添花,微笑若给学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让回答问题的孩子毫无遗憾地坐下,学生回答的好要表扬,回答的不好也要变换方式表扬,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举手,可以给学生私下结秘,特别是学困生先秘密约好,“如果不会回答,举起左手,老师不叫你回答;如果会回答,举起右手,老师叫你回答。”这样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为的、我是最棒的!”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都可以张贴培养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新我最行。……此外,班级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学科底蕴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学科底蕴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如果学科底蕴不足,那你的专业化发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要有二三百个故事,还要会讲笑话,会变魔术。”也就是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必要时信手拈来。那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呢?

1、多读书。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而我们中国人均读书仅4.5本。一个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确都应该静下心来读读书了。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此外读书还要取法乎上,要读一流作者的书,不读大师的书,就无法站在教育的最高点。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会更平凡,和大师、名师在一起你会更智慧。

3、勤反思。现在我们教师缺少的就是工作后的反思,有的人说:“一个教师坚持写3年反思就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我们每天都在习惯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学中的再创造。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每节课改变一点点,3年后你会有惊人的改变”。

五、教师要用心工作。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消极的人像月亮,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教育事业看作生存的一种需要,而应该看作体验人生价值一种追求。教师只有用心工作,才会感到不累,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篇7:名师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1.会议制度

(1)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3)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2.工作制度

(1)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3.考核制度

(1)工作室领衔人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2)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4.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每个工作室要单独建立档案。

篇8:名师

1. 学名师孜孜不倦, 刻苦钻研的精神, 铸就一身硬功夫

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知识渊博, 教学功底深厚, 这都来源于他们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他们爱岗敬业, 每天都能挤出一两个小时学习, 他们学习的内容范围较广, 既钻研专业知识, 也研读文学作品及科技文化等知识。我认为学名师, 首先要学习他们那种好学精神, 学习那种与时俱进, 活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我们既要多听名师们的课, 还要长期订阅教育教学杂志, 学习他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既要钻研业务知识和技能, 还要研读文学作品、科普文化等知识, 不断拓宽拓深自己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学科的知识钻研得比较深, 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课程要学, 尤其是各种文学作品更要去研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既要会评论文学作品, 还要会写些文学作品, 例如小小说、诗歌、散文、童话等。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条件好, 他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很多, 他们不但知识面广, 还很会写东西, 他们中间有的会写诗歌, 有的会写散文, 有的会编故事 (包括写童话)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自己都不会鉴赏文学作品, 不会写文学作品, 又怎么能满足有文学天赋的学生需求呢?因此要当好小学语文教师, 就要不断地学习。语文教师不但知识面要广, 语文学科这方面的知识和写作技能还要很强。

2. 学名师重视朗读训练, 让课堂充满激情

名师们上课有个共同的特点, 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形式多种多样, 步步深入, 激情荡漾, 高潮迭起, 层出不穷。王菘舟老师上的课尤为突出, 例如:王菘舟老师上的《二泉映月》先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后, 接着请学生读出课文中描写风景优美的词语, 然后屏幕上出现了四组课文新词。经过排列, 像一首诗。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壁。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这四组新词, 王老师先范读一遍, 接着学生齐读, 再指名读一组词, 然后问:“你读这一组词带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学生一组一组地读, 一组一组地体会词中的意境, 接着一个学生读, 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想。读后, 王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完之后, 王老师说:“我们一起把看到的情况读进去, 一组一组地读, 读了再读, 闭上眼睛再读。” (这时学生已经会背诵这四组词了) 然后王老师问:“这一组一组地读着, 它不再是一首诗, 而是什么?”甲生答:“是一首优美的曲子。”乙生答:“是一幅画面”。这四组词一遍又一遍地读, 读到能背诵, 读到能理解词的意识, 体会出诗的意境, 每读一遍都能出新, 学生们不但不会厌烦, 而且越读越有激情。

我们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够重视, 认为在朗读上花太多时间没有什么用, 考试又没有考到朗读, 因此朗读在教学中占用的时间不多, 而且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枯燥, 学生读错的地方教师予以纠正, 要想让学生读熟一点, 就叫他们多读几遍, 学生们读完两遍课文后, 就不爱读了 (没兴趣) 。要叫他们读四五遍, 我们就感觉很困难了。学生不爱朗读, 现在看来, 主要原因是在我们老师身上, 老师激发学生朗读方式单一、陈旧、没有激情, 有些老师朗读指导水平不够高。如果语文老师自己朗读水平差, 甚至连范读都不敢, 就无法让你的学生喜欢朗读, 就无法带出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既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还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

3. 学名师授课先从模仿开始

名师们上课既有许多共同之处, 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哪个地方课上得与众不同, 那就是他的特色, 那就是一道让人叫绝的“特色菜”。名师众多向哪个学呢?那就相当于你拿着菜单点菜一样, 你爱吃哪道菜, 就点哪道菜。你爱学哪个名师上课, 就选哪个名师上过的课试上一下, 先从模仿上课开始。学东西, 很多是从模仿开始的。例如王菘舟老师上过的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在下乡支教的时候, 就模仿过他的课堂实录上过一节课, 不过我没有像他那样上得那么细, 把他上过的第二、第三课时两节课的内容我压缩成一节课的内容来上 (也就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里有许多问话、上课步骤等都是王老师设计的, 可以说是按他的上课模式去上的, 结果这节观摩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4. 学名师深入地解读文本, 建构出不同反响的教学设计

模仿名师上课, 只能算是学到一些粗浅的、基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是初学者的起步, 还不算是学到了真功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换一篇课文, 名师们没有上过的课文, 没有案例, 你就不会上, 或者上不好, 上不出名师们那样的风采。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到名师的真功夫呢?我认为除了要多听他们授课、讲座和研读他们的教学实录及论著外, 还要学习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对教学设计的超凡的建构能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上完《晏子使楚》后, 给我们做了《教学设计说明》的报告, 窦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主题教学, 要体现三个层面: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文学层面;要体现三个维度:温度、广度、深度。“广度”加大了孩子的积累, “广度”是为“深度”服务的, “深度”是引着学生们往深里走, 长成一棵大树。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不同, 思想认识水平不同, 因此, 同样一篇课文, 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 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也各不相同。例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 我们的一般教师上这课只要求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理解词句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晏子能言善辩, 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 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与楚王舌战, 最后晏子赢得了个人尊严, 也赢得了国家的尊严。可是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这些, 还要让学生知道晏子的尊严、素质、气节等人品, 还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其他相关的道理。

窦老师上的这一课, 真正做到了“三个体现”:体现主题教学、体现三个层面, 体现三个维度。窦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因此她的教学设计, 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教学能力高超的体现。我们现在所要学的就是这种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这才是真功夫, 硬本领。

篇9:品名师课堂 悟名师底气

一、底气,从他对教材的深度思考与挖掘而来

教学片段1:

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师:刚才我看了一圈,同学们都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宝物可能在这。

师:找到这个点的同学,请举手。还可能在其他位置吗?(课件依次出示2个点、3个点、4个点、8个点、16个点、32个点,直到连成一个圆)

师:这是什么?

生:圆!

……

【感悟】上课伊始,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贯穿全课的生动有趣的“寻宝”情境。“宝物在哪儿呢?”这个美妙的问题,首先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地说出了圆心、半径等;其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了: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即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这里蕴含着华老师对圆的概念的清晰把握和深刻理解。华老师通过形象的“聚点成线”的手法帮助学生形成圆的清晰表象,可谓匠心独运!尤其是课近尾声,华老师又追问“一定是在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上吗”?顺手又带出“球”来,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平面到立体,自然生成。犹如神来之笔的情境,成就了课堂的整体美,成就了知识的一体美,成就了学生的思维美。这样融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正如华老师在“课前慎思”中所说的那样,《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有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反复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教学价值,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认识圆的特征为重点,创设了既贴近学生认知特点又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图贯穿教学始终,获得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由此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皆因为他们对教材的解读不仅深刻而且独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他们对教材、教参,决不人云亦云,而是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二、底气,从他的文化底蕴与才情而来

教学片段2: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特征就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圆的特征吗?

(板书:圆,一中同长也)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一个中心点!

师:什么“同长”?

生:半径的长度都一样的!直径的长度都一样的!

师:圆,是有这个特征吗?

……

师:“圆,一中同长也”,是墨子说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

【感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华老师充分挖掘出数学史料的文化功能,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特征后,引用墨子的经典:“圆,一中同长也”,来加以概括和强调,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在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历史的、现代的、未来的所有与圆相关的信息都进入华老师的课堂。给“认识圆”一个丰富的背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中自由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最后又都聚焦在“一中同长也”的本质上来,真正体会到了数学“以简驭繁”的简洁之美。

一位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能够如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吐语不凡,却没有一丝作秀感,确实少见,华老师的才学让人折服。余文森教授曾说:“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名师。”可以说,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型的名师。华老师曾坦言:“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正是不断地读书思考,华老师渐渐在学生面前有了底气,有了一份淡定,有了如今课堂的神采飞扬和意气风发。他的成功课堂,让我得到启示: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三、底气,从他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而来

教学片段3: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画得不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画得不圆的作品,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请同学们慢慢欣赏回味,想想这些不同、不圆的“圆”是怎么用圆规创造出来的?

师:想——不说——继续欣赏!

师: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感悟】学生怎么画圆,华老师没有按通常的步骤教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直径4厘米的圆,然后展示学生“不圆”的作品。他幽默地说:“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请同学们慢慢欣赏回味,想想这些不同、不圆的‘圆’是怎么用圆规创造出来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按常规教法所无法比拟的。华老师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故意诱发学生认识上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不仅使教学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跌宕起伏,让学生不断经历着认知结构的失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活动不是停留在活动本身肤浅的表面,而是通过操作去触动学生的思维,触摸数学的本质。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醒悟并有所顿悟。

成尚荣先生指出,名师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华老师在多年研究“差错资源化”的课题实践中,践行自己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教学理念,提出了“教是因为需要教”的教学主张。他的教学主张,是现代学生观:“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具体表现。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实践,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名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他的教学理念,积蓄着他的教学能量。从他的成功经验中,让我想到,我们虽成就不了华老师的成就,但我们可以认真地学习华老师的思考精神,让思考伴我们同行,做最好的自我!

我们从名师的课堂中学习的不是光鲜的外表,而是鲜活的灵魂。从深度解读名师的课堂教学入手,细细品味和感悟名师的一言一行所折射出来的思想光芒和教学底气。让我们的教学从肤浅走向深沉,从浅表走向内涵,从模仿走向创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名师】相关文章:

名师工作室--名师职责05-11

名师之路04-10

名师带徒材料04-07

名师论文范文05-08

感悟名师范文05-16

名师采访范文05-17

名师讲坛范文05-17

名师引领范文05-17

相约名师范文05-17

秋天名师教案06-20

上一篇:静宁县细巷镇瓦岔小学下一篇:玉莲的秘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