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2024-05-04

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精选8篇)

篇1: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市党代表、进贤县委书记王敏

王文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产业兴市战略,不仅指明了南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进贤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

进贤要实现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进贤必须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县,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培植大企业,打造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形成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双轮驱动、两翼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在提升传统创业传统产业方面,坚持开放攻坚促集聚、技改扩建上水平,强力推进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和关键项目,大力培育行业主导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烟花鞭炮、文化用品、钢构网架、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等6大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加快形成2-3个具有强劲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方面,紧盯省市新兴产业发展大势,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加快壮大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4大新兴战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进贤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建立健全“三挂五帮”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落实《工业五十条》,每年至少安排3000万元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对有潜力、成长型的重点企业实行“五奖四补三优先”,支持引导企业,特别是洪达集团、益康集团、中粮米业、雄宇集团、风神铜业、惠普实业等六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技改扩建、科技创新、上市融资、品牌打造、做大做强,发展一批税收过亿、产值超10亿的航母型、旗舰型、科技型、环保型龙头企业。同时,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引进培育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佳、内生动力强的成长型企业,形成结构合理、相得益彰的企业发展梯队。

篇2: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这是一个给予中国医药企业奋起直追机会的领域。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历程中,这里充满了希望,让中国医药企业有望在拼搏与创新中将与世界制药巨头比翼齐飞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这,就是热度不断攀升的生物医药产业。近期,政府部门宏观规划与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国医药工业大省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你追我赶。

继北京、上海等地利用人才优势,大跨步迈进生物医药产业大门之后,坐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第三把交椅的广东省也不甘落后,开始发力抢占制高点。

国家战略下的强省蓝图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首批项目日前已经过论证,科技部正抓紧编制项目指南。同时,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科技部将尽快启动第二批项目相关准备工作。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等117项生物领域项目进行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表明了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抓住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生物医药产业将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升级换代,减少环境污染,获得高附加值。”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元胜表示。

据了解,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视其为调整产业结构,培养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是加快全省自主创新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在生物领域,重点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信息等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生物医学、生物育种等产业。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

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建立医药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企业,着力构建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平台,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生物医药大省向生物医药强省转变”。

广东省计划,到2012年,争取开发出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有确切效验、毒副作用小、能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市场潜力大、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药;争取建设4个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把广州、深圳打造成世界生物技术中心,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到2020年,争取形成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药企业集团;研究出5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基于新型药物给药系统及传输技术的化学药制剂新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工器官、生物医学材料制品以及家庭保健工程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领头羊;科研创新能力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对社会保障的支持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建设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强省的战略 1

目标。

多措并举力推产业发展

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雄心勃勃,而这份自信来源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这是一组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数字。近5年来,广东省一类创新药共申报制剂42个、化学药27个、中药1个、生物药15个,申报数量排在全国第2位,显示出广东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广东省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约920亿元,同比增长22.6%,居全国第3位;2010年1至9月,广东省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900亿元,同比增长28.6%,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良好。来自企业贡献的这些成绩背后,不难发现政府部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的身影。

今年年初,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由广东省一位副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国资委、地税局、物价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陈元胜介绍,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研究部署和指导广东省推进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今年6月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合力。

据陈元胜介绍,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

今年2月3日,广东省局批准了省内第一家具有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资质的物流中心——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物流中心成立。这个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占地60亩。该项目对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年销售额达3.3亿元。去年以来,为应对市场变化,白云山和黄公司需要扩大产能,广东省局在事权范围内,通过了该企业增加生产场地的药品注册补充申请,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丽珠医药集团兼并深圳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后,广东省局同意企业把清华源兴药业原有的原料药品种集中到丽珠集团内部,由专门生产原料药的丽达药业公司生产。这一调整,优化了企业品种结构,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同类品种的生产质量管理效能,为丽珠品牌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支持。

“科学划分事权,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前移,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事,这是广东省局在推动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实践中提出的。”陈元胜说,“广东省局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此外,省局将部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制剂的许可证申办、变更、换证等相关审批事项下移到市、县局,方便了企业办事。”

“我们还支持药业集团集中设置药品检验中心,改变了过去集团内各企业分设检验中心的局面,企业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我们也为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委托加工的政策支持,扶持企业盘活生产资源,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实现做大做强。”陈元胜表示。

此外,广东省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药材炮制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以及《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等规章制度,为构建地方习用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打破瓶颈实现自主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广东省不少医药企业的共识。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白云山制药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头孢硫脒,成为临床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头孢素制剂应用于临床的空白。

白云山制药公司还把研发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指标之一。公司成立了创新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目前中心承担了近60项在研项目,包括一类新药头孢嗪脒钠、左旋优利沙星等。

2006年为9.10%,2007年为8.18%,2008年为11.25%……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坚持每年拿出约10%的销售收入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据公司副总裁郭根苗介绍,迈瑞在医疗器械领域专注于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已经累计申请了900余项国内专利、160多项美国专利,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且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心脏介入手术用药等心血管药品和高端新型抗生素产品。公司在创新之初,就把技术创新确立为企业发展之本,成立了信立泰研发中心,开发了多个国内首家上市产品,为新药抢占市场赢得先机。该公司力争用3年时间,使部分产品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不可否认的是广东生物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目前,广东制药企业大多还处在单打独斗状态。纵观广东全省,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研发合力。广东缺乏一批国家级药物研发机构,需要提升创新药物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能力,研发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的政策优势逐步减弱,对人才吸引力在下降。而北京、上海等地,在地域、科研氛围以及科研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在逐步加强。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苏薇薇教授建议,广东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资助和政策上的倾斜,以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另外,政府应加大对药学类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加强药学类学科的建设。

关于人才“瓶颈”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按相关规定对产品和技术专利发明人提供技术奖励、技术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等激励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国内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目前,随着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总号角的吹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在提速,发力抢占制高点,努力实现医药强省目标。

企业谈自主创新

充分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08年,丽珠集团投入1.02亿元用于研发,这在国内医药企业中并不多见。正是因为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而销售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又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优秀人才队伍是集团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广药集团先后引进刘昌孝院士、姚开泰院士、肖培根院士等位重量级的领军人物,这对广药集团未来的发展将是极大的促进。广药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集团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的平台,近年来开展了消渴丸、复方丹参片、华佗再造丸等多个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的研究攻关,各项目成果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医药集团

医药是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民生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和监管的行业之一。

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长为长沙高新区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在九芝堂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群优势不断显现,对支撑整个园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形成医药的产供销、科工贸、产学研相链接的资源整合体系,成为湖南省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一定不足:如医药生产规模不大,研发水平有待提高。虽聚集了众多医药企业却没有有效整合,分布散乱,主营业务不突出,导致了长沙的生物医药行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吸引国内优秀企业和跨国公司落户高新区。没有这样的优质公司,高新区就不会成为生物医药人才的择业首选。而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制约了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被风险投资所青睐,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未来将强化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作用,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培育壮大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做大创新药物规模,做强中药和生物育种大品牌,形成高端药物和基因药物产业化突破,形成优势品牌集群。

篇3: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前言

自2008年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成为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挑战, 世界各国为此都放慢了发展脚步。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挑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的策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 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 要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将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以及地质勘探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当然,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新概念。当前国内外尚未对其做详细的分析。鉴于科技进步和金融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为了成就社会财富的积累, 就必须通过科技金融力量来更好的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面对当前金融市场的不健全, 科技金融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加快金融科技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积累, 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成功应用于产业化发展极其重要。

一、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由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2009年的全国贸易总额较2008年下降13.9%可见端倪。而经过调查研究还可以发现,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的产值较2008年仅仅下降了千分之一。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 当前我国为振兴经济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支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经验, 例如, 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欧洲的飞机制造、韩国的电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产业支柱。这些国家都通过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发展, 使得他们的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仍然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因此, 我们国家要想摆脱困局, 继续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进步, 就必须加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加快我国工业企业结构的调整, 增强创新能力。进过多年来的发展, 我国各个地区的高新区已经基本都投入使用。然而需要承认的是, 这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仅仅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 离真正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且在此过程中,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 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以全国各大高新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园区仅仅是一个发展的基础, 其距离真正实现促进经济机构的转型任务仍然路途遥远。具体表现如下。首先, 没有整体的规划管理方法和综合的配套管理设施。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全国各地都大力兴建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全国各大城市的高新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 对于新兴产业的建设热情确实可嘉, 但是从实施过程中的数据以及事后的效果来看, 这些产业园区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规划管理不完善, 一些配套的综合设施没有做好。这就造成了一些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 在国家对于光伏企业的政策支持下, 江苏省就投资建设了6个大型光伏产品生产基地。没有完整规划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的结果是效率低下。从2007年到2009年的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2007年11月份统计的销售增长率为43.56%, 2008年11月份的销售增长率为42.41%, 而到了2009年11月份则其销售增长率仅为3.83%。从中分析不难发现, 导致这种销售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地都先后加大了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光伏产业越来越多,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其次, 产业分散, 聚集度不够。虽然我国资源较为丰富, 但是由于相关的产业分布较为分散, 集中度不够高, 这就造成了没有大规模的行业领头羊, 很难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例如, 在我国武汉市的高新区内, 设立有273家制药企业。这些制药企业的总产值约为248亿元, 平均每家企业的总产值仅仅数千万。同时, 与国际的先进制药企业相比, 我国的最大规模制药企业哈药集团的2010年销售收入约为28亿美元。而强生制药、辉瑞制药以及罗氏制药三大制药企业的同年销售收入分别约为618亿美元、500亿美元和471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制药企业在竞争力上根本没法和国外的企业巨头相比。而由于制药领域研发一种新型基因药品的投入至少在是3亿美元以上, 这对于一般的企业根本是无法承受。面对这种情况, 我国的大部分制药企业由于缺乏创新, 只能够生产处利润较低的药品。因而, 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 走科技金融的发展路线势在必行。再次,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没有创新能力, 无法掌握行业的核心科技, 因而这些新兴产业难以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之上。比如说, 国外的一些大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其利润是相当丰厚的。又比如说, 在通信领域, 我国为第一代的通信技术转让支付了2 500亿元, 而为第二代通信技术则支付了5 000亿元。我国之所以拿这么多的钱来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 就是因为本国的企业没有掌握这种通信方式的核心技术。国家买单的背后是人民的买单。如果我国的企业不能够充分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加大对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的投入, 就没法从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因而, 在今后的新兴产业发展中, 我国必须能够打好科技金融牌, 加大对于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支持和研发, 争取抢占同行业的竞争制高点。最后, 我国企业商业模式的不健全。以苹果、谷歌、Facebook等公司的成长经历来说, 在现代的高科技发展行业中, 只有掌握了新型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引领消费, 改革消费观念, 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赢得头筹。因此,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能够建立一批具有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公司企业, 带动人们的消费热情, 改革陈旧的消费观念。当然, 这也就需要科技金融的介入和支持。例如, 现代的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而电子商务是吸引风险投资最多的领域。京东商城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从诞生时开始就一直不断的吸引着风险投资。京东商城曾经为了能够打造出中国一流的物流, 将拉入的60亿元风险投资都用于了物流网络的构建。当同行都把质疑的目光投向刘强东时, 事实证明了其正确性。在电子商务领域, 强大物流的商业模式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直至京东商城上市, 这一路上的科技金融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相反, 凡客诚品近年来走下坡路则是因为其商业模式过于陈旧, 同时没有大量科技金融的支持。因而, 在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中, 科技金融能够为其发展提供不受束缚的前提, 能够更快的加大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科技金融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 科技金融加快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引入财务公司、担保公司、小型贷款公司等, 能够促进高新企业园区的资本融资,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例如, 江阴市通过引入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 在其上打出科技金融的“组合拳”。江阴市的金砂微粉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无锡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1 000万元贷款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 江阴市的高新区通常还会为高科技新兴产业企业嫁接传统企业, 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并建立创新风险补偿基金等, 充分地以科技金融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排除后顾之忧, 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 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 依靠国家政府的统筹协调减少了一些政府不作为的情况。而由于政府能够将科技与金融资源相整合, 这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容易得以提升, 能够更容易获的发展。例如, 以光伏产业闻名于世的无锡市就是善于运用二者的关系。在一次市场采访中, 无锡市市长杨卫泽就说,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扶持机制, 这其中就包括金融机制。从近些年无锡市的发展, 充分可以证明这种观念的正确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科技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 往往会由于资金和规模等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如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不强以及发展模式得不到保障等。而科技金融的出现与介入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抛下后顾之忧, 一心一意地发展。总而言之, 利用科技金融的力量来助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也是推动我国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好科技金融, 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段世德, 徐璇.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7) .

[2]邓天佐, 张俊芳.关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几点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 2012, (12) .

篇4: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关键词】珠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意义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 世界范围内的多数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地进行着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将此项调整提到日程上来。事实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各个国家也纷纷出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和壮大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也正陆续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而且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外局势,既着眼于现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发改委张平主任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具体意义如下:

2.1 国家层面

2.1.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2.1.2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2珠海层面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本市经济的稳定、 快速与可持续性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海市传统的六大支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珠海的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同时随着能源的日趋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一种新兴的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随之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珠海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为此,珠海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而其突破口就是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大力倡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有助于推动珠海市经济的腾飞,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

3.珠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珠海具有如下优势:

3.1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坐落于珠江口西岸,背靠粤西南,毗接港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方便快捷的“一桥双港、五纵三横、两铁一网”交通网络,独一无二交通优势。

3.2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文化休闲娱乐业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条件。

3.3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具有高效灵活的政策体制和政府管理机制优势。

在珠海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规律,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立足珠海市的现实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选择符合我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安排新兴产业间的布局,探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珠海市打造成为中国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2]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市县走笔,2005,(11).

[3]陈刚.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J].探讨说争鸣,2004,(2).

[4]颉燕,王海霞.关于甘肃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产业特色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8).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

篇5: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xx〕32号)精神,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涵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4月份以来,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形式,就如何显著提升我市新兴产业实力提出相应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战略基点,注重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深耕“4+3”产业体系,加快前“延”后“伸”,实现产业链衔接扩展,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我市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在苏北有影响。目前,全市共有新兴产业企业8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7%,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20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3%,其中新材料产业31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35家,生物医药产业3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2家,其它项目及企业xx家。我市在全力推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压延、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外,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这与我市在“十三五”规划的产业体系相对应,也是我市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寻求突破的重点产业领域。

(二)涉及产业范围广泛,在苏北有地位。新材料产业方面,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恒盛、利民等传统农化在向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功能性新材料领域延伸,蓝丰正在向医药材料领域拓展,华信pha为代表的智能卡基材新材料产业、卧牛山和阿尔法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型防水材料产业、康程新材料和润通建材等项目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斯尔克超仿棉为代表的新型纺织材料产业均为我市经济发展发挥着龙头企业辐射带头作用;以必康新医药为核心的新医药产业已经能够涵盖较为完整的大健康医药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八达重工、四达机械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崛起;新能源产业方面,高创风电、科倍电源等正在寻求突破,生物质环保热电、华宏余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等项目持续推进;以丙辰电子、新途光电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初见峥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也集聚了一批软件开发、智能计算等企业。

(三)科技政策支撑力量强,在苏北有吸引力。当前,全市拥有院士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2家,个人简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我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卧牛山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对研发和产业化实行两头激励政策。目前,我市正着力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集群,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产业政策,绘制xx产业发展图谱,吸引了一批总部基地及上下游产业项目向xx加速聚集。

二、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处在慢步盘旋上升阶段,纵向有发展,横向差距大,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产业规模整体偏小。虽然去年我市纳税前十工业企业有一半是新兴产业企业,但是新兴产业总体规模仍偏小,对经济带动能力有限。全市新引进新兴产业企业达产达效少,必康医药产业进展不快,新材料产业存在科技含量有限或“两头在外”的情况,机械、风电和太阳能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成套产品少,各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龙头骨干企业比较缺乏,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龙头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还是仿制阶段,自主研发产品少,产业难以形成集群式发展。

(二)存在技术和人才“瓶颈”。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缺少科研机构和院校的技术人才支撑,没有高薪吸引,人才难招来,部分企业短视不愿掏钱引进人才,人才即使来到也不易留住。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均位于全国战略新兴产业内部的产业链低端,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非核心地带,加之部分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技术引进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拥有多家“博士、硕士工作站”,但发挥作用有限,这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的目标相比,还存在技术和人才“瓶颈”需要突破。

(三)产业支持机制不完善。我市尚未建立产业创业投资体系和金融支持体系,缺乏调动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新兴产业的指导,存在“只看花,不养花”的现象。出于转型升级和资本逐利需要,我市许多有富余资本和融资能力的企业都具有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的强烈意愿和动力,但受制于技术能力、信息不对称、缺乏中介服务等因素,难以找到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也难以获取技术成果和资金支持,既不能迅速抓住机遇,又影响了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提升。

(四)新兴产业发展引领不够。我市还缺乏一系列完整系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或意见,比如卧牛山、晋煤恒盛和蓝丰生化等企业主要依赖于企业总部技术与渠道,导致创新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的负责人对发展新兴产业认识不足,心得体会在产业招商方面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甚至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不太了解,在企业注册登记时产品经营范围与目录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难以得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多渠道支持。

三、几点建议

我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一)实现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立足现有基础、资源优势和区域条件,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新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基地的产业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产业实施计划,坚决避免园区分区不清,混搭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从而导致利用率低的情况出现。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明确产业重点,加强产业指导,避免同质竞争,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优势。二是鼓励相关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以卧牛山、华信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模式,鼓励我市按照产业配套和发展方向与无锡新区等苏南地区对接转移,范文参考网重点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攻方向,推进我市新兴产业与苏南发达地区对接融合,承接发达地区新兴产业链转移,力争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三是系统布局产业集群。以一园一区一带为经线,以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为纬线,打造出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加强分类指导,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聚集,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企业。

(二)培育骨干优势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抓招商增投入。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选资战略,瞄准500强,选准目标,招引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及项目,坚持以项目支撑产业,以投入壮大实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和落地,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建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库,工作总结对入库企业实行政策和资源倾斜。二是抓培育树品牌。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产品助其打造精品名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分工协作网络,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延长和完善产业链,不断加强重点新兴产业配套,形成真正聚集效应。三是抓改造促转型。我市传统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是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对重点传统企业在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等环节进行系统改造,在我市重点企业搬迁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退二进三”,要有创新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力争通过升级产品技术、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引导农化、金属冶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鼓励蓝丰、利民等农化向医药化工和功能性材料的新兴产业领域延伸,以必康为新医药产业核心,招引制药、医疗、养生等配套企业,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

(三)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加快设立我市总规模超亿元的4支产业基金进度,扶持重点招商项目和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发展;加大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加大信用授权力度,适当推动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谨慎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妥善建立证银企协调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热门思想汇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整合全市产业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努力提升我市新兴产业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明确“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人才带动创新建设”的思路,重点招引手里有项目有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给予其相应优惠政策,同时为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扎根xx、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篇6: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以强大的`力量催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于面临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是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出全面部署的同时,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

作 者:宗翮 作者单位:刊 名:江南论坛英文刊名:JIANGNAN FORUM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篇7: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韦主席、袁常委、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海安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县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由于受能源、材料价格、用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使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为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我县集中资源优先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六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1000亿以上,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190亿元,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287.6亿元,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458亿元。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总体要求,强化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新兴倍增计划,把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新兴产业对全县经济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

新能源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光伏产业链。除最前端的硅料提纯,我县已形成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覆盖。新能源产业增幅领明显先于其它产业。卡姆丹克、全晶光电科技、欧贝黎新能源、吉阳恒基伟业、浚丰太阳能、福克斯新能源、欧贝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持续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县光伏配套产业也快速发展,主要有凯瑞得光伏的光伏镀膜玻璃、欧得利新材料的太阳能背板薄膜、超益能源公司的电池板,礼德铝业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及中联科伟达太阳能电池线设备制造生产线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1)磁性材料,以万宝实业、晨朗电子、鹰球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其中鹰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强。(2)高分子材料,以中平神马、三禾铜箔为代表引进了一批高新项目,优化了产业结构。

节能环保产业后劲十足。我县目前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三大领域,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1)高效节能装备:主要包括江苏鹏飞集团生产的4.8m以下管磨机、5.2m以下回转窑和2m油砂油页岩绿色提油水平干馏炉等10多个系列60几个产品;江苏飞鹏生产的Fpp系列新型磨机;江苏瑞安特的高效、节能、环保型复混肥成套设备;江苏恒通的钻杆、春光自控的变频调速皮带杆;亚威重工的节能港口机械;江苏涞森的大型风机等。(2)高效节能产品:主要包括同天能源的真空绝热板芯材;华源氢能、欧贝黎的太阳能电池;华飞电器的空气能热水器;江苏菱安的绿色照明产品;汇能环保的节能环保建材;万宝的高性能大弧度永磁气体磁瓦等。(3)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主要包括天楹赛特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天楹赛特、联源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巨邦的垃圾压缩机、垃圾压缩车、垃圾运输车;**环海的压缩机后处理净化设备;以江苏绿叶为代表的各类收尘器;以中港涂装为代表的涂装设备;明诺机械的电动驾驶式扫地机等。下半年,随着天楹赛特环保项目的全面竣工投产,环保特色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产业规模水平将进一步释放。

软件和服务外包发挥效应。海安软件园首期规划占地80亩,建成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产业用房及配套综合服务用房4万多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86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7年8月开园,是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家软件园。园区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整合有效资源,以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获得迅猛发展。2008年9月与清华科技园签约,正式挂牌“启迪(海安)软件科技园”。海安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是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软件服务业集聚区、省级软件科技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归国人员创业园。在新城内建设公共服务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区、教育培训区、综合住宅配套区、海关物流区、商业、金融服务区和休闲公园。

文化创意产业展示新意。“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是我县倾力打造的一个以油画创作、油画商品生产和销售为抓手,**学教育、景观艺术展示、休闲旅游、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523“主题园位于海安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总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人民币50亿元;首期用地50亩,商业总容量约3万平方米,”523“的文化产业链条已完整构建,成功循环,入园绘画工作室100多个,接待游客逾万人次。今年5月23日,”523“主题园交易会展出文化产品20多万件,吸引了1000多家海内外采购商与会洽谈订购,签约文化产业项目59个,签约额达18亿元。

二、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

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企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60个,培育市级(含)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以上,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项目达到50项以上,实施重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25项,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

产业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规模企业达4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以上,其中,销售10-30亿元10家,销售30-50亿元5家,销售超50亿元的企业3家,上市公司力争3家。到2015年,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省级以上品牌企业销售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中国驰名商标达3个,江苏省着名商标达6个、省名牌达6个,**市知名商标达12个、市名牌达10个。

人才队伍支撑作用明显。到2015年,引进1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10000名高校毕业生、10000名蓝领技能人才和若干团队,力争把海安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具有高品质人才环境的人才高地。

三、新兴产业发展举措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紧紧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建设载体平台,促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纵向和横向扩展产业链,使”东区西园“在项目支撑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区中园“和”园中园“的格局,具备功能完善、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征。在海安工业园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在海安开发区着力建设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使每个新兴产业获批一项省级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将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园发展水平,以海安软件科技园、江苏华新高科技创业园为主体,加快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

强化招引重大项目。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等部门要共同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围绕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要求,细化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产业招商目录,尽快排出相关领域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梳理出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并组织精干专门队伍,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开展专题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载体招商,重点突出产业招商,力求在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要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洽谈,承接、实施一批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抓好在手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程,确保按项目建设周期达产达效,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完善新兴产业支持体系,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平台共享机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多层面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校企联盟“等合作载体。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集成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加快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转化。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企业对自主研发产品的专利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对发明专利的保护力度。推进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我县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实行多方联合柔性引才机制,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国际性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工程。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合作培养等方式,并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科研基地以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一批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家与高校开展互动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四、新兴产业发展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开发区、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人社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具体负责政策措施研究、重点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典型经验推广等工作。

加大政策支撑。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优先项目审批建设,优先土地供应,优先金融支持,优先人才支撑,在技改贴息、财税返还、培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健全统计制度。科学界定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各大产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做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加强前瞻性研究,引导全县产业健康发展。

篇8:发展新兴产业的意义

1 新兴战略性产业(以下简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永丰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政策措施,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我县经济技术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到显著成效,并处于全市中上发展水平。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1家,比2009年增加2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5.07%。在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家,占单位总数的18.2%;医药制造业5家,占单位总数的45.45%;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家,占单位总数的18.2%;电子软件制造业2家,占单位总数的18.2%。从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来看,2010年上亿元产值企业5家,占单位总数45.45%,5000万元以下企业4家,占单位总数36.36%;从全市情况看,2010年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全市排位第四,增幅全市位居第一,比总量第一位的吉安县相差198713万元,只占吉安县的15.9%,比总量第二的吉州区(66716万元)和第三的泰和县(55675万元)分别相差29127万元和18086万元;全市增幅50%以上的县(市)区有:永丰县90.97%、遂川县79.77%、吉水县73.88%、青原区53.76%、万安县50.31%,永丰县比增幅第二的遂川县高出11.2个百分点。

2 高新技术产业运行状况

(1)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实现总产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3%,完成增加值37589万元,比上年增长90.9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7.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发展的形势为历年最好、最快的一年。

(2)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践证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选择。永丰高新技术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单位数由当初的1家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1家,已经成为永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亿元企业占到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总数的45.4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

(3)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向各行业延伸。上世纪末,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只有一家制药企业,且行业单一。2001—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已经发展到4家,产业行业有医药、化学原料、电子器械三大行业。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到11家,产业行业发展到医药、化学原料、电子器械和电子软件等四个行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实现每五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14753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37589万元,增加值两年间翻了1.5倍。其中,2010年医药制造产业共完成增加值2.1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57.4%,成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化学原料完成增加值2462万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5%;电子器械完成增加值7158万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9.0%;电子软件完成增加值6372万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6.95%。在1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江西美媛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永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枝独秀,2010年实现总产值3.477亿元,增加值1.44亿元,分别占高新技术总产值、增加值的23.45%和38.3%。

(4)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的优势,主要是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风险。从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种类的增加,效益不断趋好。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6917万元,同比增长128.9%,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8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740万元,同比增长143.5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达13.62%,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永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这些差距说到底就是科技上的差距,人才素质上的差距,资金扶持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低。2010年,我县73家规模企业中,只有3家开展了科技活动,90%的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风险,导致企业缺乏对科技创新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推进。加上县一级的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薄弱,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2)企业科技人才素质偏低。从我县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状况来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能力参差不齐。据统计,2010年开展科技活动的三家企业中,参加科技活动人数22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数只占22.7%。同时,多数企业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科技人员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较少,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研究不够。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由于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总体实力偏弱,在人才、技术方面的竞争趋于劣势,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县自主创新的进程。

(3)科技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虽然近几年我县科技三项经费的支出在逐年增加,但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差很多。2008—2010年,我县科技经费支出分别为287万元、325万元和447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0.38%、0.32%和0.36%,占GDP的比重0.063%、0.062%和0.069%。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尚未达到法定要求。而我省经济前十强县的广丰县、贵溪县的科技经费支出中,仅2009年就分别达到1206万元、1190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0.78%、0.79%,占GDP比重分别达到0.094%、0.083%,可以看出,我县科技经费的投入明显偏低,科技经费的支出比重只有广丰县、贵溪县的一半。同时,目前银行实现商业化运作,金融投资更多地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而技术开发项目贷款周期长、风险大,银行投资热情不高,一些企业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研发,因为没有资金再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企业的持续发展。

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高新技术作为科技的最前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快速通道。作为目前还处于“三无”状态的永丰,按国家统计局口径,国家规定的六大高能耗行业我县就有五大行业,涉及25家规模企业,占全部73家规模企业数的34.2%。随着国家对六大高能耗行业限制发展政策的出台,要实现永丰经济“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战略,需要舍得投入、打破常规,抓住当前国家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抢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政府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宏观调控引导功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规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各级政府都应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的位置,强化措施,真正发挥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具体内容是:(1)建立健全全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和协调机构,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县主要领导亲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并在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2)根据形势发展,进一步明确全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可供操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

(2)加大财政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出比重,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具体内容是:(1)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把科技支出摆到优先的位置,明确年度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平均不得低于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2)在编制年初预算和分配超收收入时,要体现科技支出法定增长的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并逐步提高科技支出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力求财政科技投入经费逐年在总量上有稳定的增加。(3)科技经费支出重点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重点用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业科技项目。(4)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自筹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

(3)构建较为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技术市场、资本、产权、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效组合。具体内容是:(1)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作,引导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和投入主体。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各类资源,与科研院校及外地高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合作。(2)突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3)抓紧构建永丰县科技信息平台,为全县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服务,通过建立平面媒体或网络媒体的方式定期发布相关科技技术需求信息,进行技术创新交流,扩大企业信息视野。(4)加快县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建设。紧紧抓住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中初显的难得的宽松机遇,整合资源,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主动设计、包装、挖掘一批项目申报。向上积极争取课题(项目),特别是切实抓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重大专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攻关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带动企业科技创新步伐。(5)进一步加大科技开放力度。国际金融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建立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4)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通过政策、税收、项目和资金的调控,在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做到常规生产和科技创新同步进行,常规产品和创新产品互为补充。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结合。

(5)加强人才建设,构筑技术高地。必须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首位。一是为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课题选择、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配套服务,促使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加强企业技术研究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三是通过高技术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转化、学术交流、外派培养等渠道,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6)严格培育确定科技计划项目。切实培育好项目源,扩大项目覆盖面。围绕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支持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县推广应用,争取一批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不断加快支柱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壮大。

(7)全社会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明确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措施。政府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列入乡镇、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落实,严格考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3]江西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意见》.

[4]2010年省、市、县统计工作年鉴、科技工作年鉴.

上一篇:师训干训工作计划下一篇:昔年中秋,独赏月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