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23-05-21

第一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一、“十二五”基本情况

钛及其合金具有高比强度、耐腐蚀、与人体相容性好、与碳复合材料相容性好等突出优点,而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核电、化工、医疗、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名副其实的“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是发达国家竞相开发的战略金属。

“十二五”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在美、日、俄加快钛工业发展大势的催动下,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钛工业仍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从产量上说,2000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量为1905t和2233t;2005年则分别为9511t和10135t;2010年预计将发展到约6万t和3万t。海绵钛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钛加工材的产量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

从应用上来说,中国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中国钛加工材的应用量约为2000t,2005则为12000t,2010年将达到28000t。

与此同时,中国钛工业在技术和装备上也得到巨大的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钛工业的骨干企业改造和新建了3万t海绵钛生产线(遵义钛厂);引进先进的10t真空自耗电弧炉和电子束冷床炉,建设了2万t优质钛锭生产线(宝钛集团);钛复合板生产线;精密钛棒生产线;钛及其合金等温锻造生产线;钛及其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钛废料回收生产线等。正在建设的有钛宽厚板生产线、大卷重钛带生产线等。2009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量均达8万t/a。

中国钛工业已具备进一步腾飞的实力和能力。

二、“十二五”应用展望

“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绿色发展、质量升级和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新材料和新装备制造范畴的钛工业将有极好的发展空间。

以美国波音787飞机、欧洲380飞机和中国大飞机计划为代表,钛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将强劲增长。

中国的空间轨道站计划和嫦娥工程实施,将使钛在航天中的应用强劲增长。 中国的核电站计划将使核电机组中的应用强劲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钛在化工、冶金、真空制盐中的应用仍将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钛在医疗业中的应用将强劲增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钛在体育休闲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将强劲增长。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中国钛及其合金的需求量和生产量仍将翻一番,至“十二五”末期,钛加工材的产量约为6万t/a。

三、“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党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大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转变增长方式,节能减排,开发新产品;大力推动钛的应用,积极开发大卷重钛带、钛的宽厚板、复合材、航空钛管、钛制设备、钛阳极、钛镍形状记忆合金、钛精铸件和钛粉末冶金件等新兴产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把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的工业强国。

四、重点发展规划项目

1、大卷重钛带项目

钛带是钛加工材中的高端产品,大量用于制造钛焊管、板式换热器、钛复合板等,广泛用于航空、化工、冶金、电力、医疗等行业。目前,国内宝钢特钢分公司、宝钛集团等企业正在进行大卷重钛带项目建设,预计2015-2020年讲形成20-50亿的销售收入。

2、钛及其合金宽厚板项目

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均匀的钛及其合金宽厚板(宽幅≥1000mm,厚度≥10mm)大量用于大飞机制造、船舶制造以及化工、冶金等部门,是钛制品中的高端产品。目前,国内宝钛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钢特钢分公司等企业都在进行钛及其合金的宽厚板建设,预计2015-2020年将形成20亿-50亿元的销售收入。

3、钛复合材料项目

钛复合材料通常有板式复合材和棒式复合材料。按生产方式分有轧制复合材料和爆炸复合材料。按复合物种类分有钛钢复合、钛不锈钢复合、钛铜复合、钛稀有金属复合以及多层复合等。钛复合材料在电力、化工、冶金、城市建设等领域有极大的用途。目前,我国钛复合材料有超过10亿元得市场容量,预计2015-2020年可达到30亿元的销售收入。

4、宇航级钛合金管材项目

宇航级钛及其合金管材是钛制品中的高端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船舶、电力和化工等领域。随着我国大飞机计划和核电站计划的实施,航空航天、船舶、电力和化工对耐高压钛及其合金管提出了现实要求。目前,我国的钛管市场约有20亿元的销售空间,该项目实施后,2015-2020年将形成40亿-50亿元的销售收入。

5、钛设备设计制造项目

钛设备设计制造是钛行业产业链的最末端,也是产品的最高端,大部分钛材的应用是通过钛设备制造业实现的。钛设备的主要产品有:钛冷凝器、热交换器、反应釜、蒸发器、氧化塔、储槽、各种管道和器具等,在化工、电力、冶金、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真空制盐等行业有广泛的用途。目前,钛设备制造业有约50亿的市场容量,2015-2020年将形成超过100亿的销售收入。

6、电沉积用高性能钛阳极复合材料项目

钛阳极或钛表面涂层复合钛阳极具有耐腐蚀、过电位低的突出优点,而在湿法冶金和医疗卫生部门有广泛的用途。用钛阳极替代老式的铅阳极或石墨阳极,具有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的显著优点,而在电解锌、电解镍、电解铜和电解钴中得到大量应用。目前,钛阳极具有约10亿元的市场容量,2015年-2020年将达到50亿元的销售收入。

7、钛镍合金功能材料及其制品项目

钛镍合金具有形成记忆、超弹性和高阻尼三大特性,是信息、自动控制、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是钛合金制品中的高端产品,已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运输、建筑、家电、医疗卫生及生活用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钛镍合金功能材料在全世界已有约215亿美元的市场容量,但中国仅约3亿元的人民币。预计2015-2020年中国将形成约30-5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8、钛合金零部件精密铸造项目

钛及其合金精密铸造具有成型精确、能生产复杂几何形状部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显著特点,加上钛合金本身所具有的与突出优点,而在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已有约10亿元的市场容量,2015-2020年将形成30-50亿元的市场容量。

9、钛合金粉末冶金零部件项目

钛合金粉末冶金是钛及其合金净成型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产品已在汽车、航空、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国外钛粉末冶金零部件已开始在汽车行业得到应用,2008年约形成4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预计2015年将形成20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2020年将达到67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我国钛合金粉末冶金业已初步形成市场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市场容量约1-2亿元人民币,2015-2020年应形成约2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10、镍及镍基合金材产业化项目

镍及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和耐高温的能力,在航空、电力、化工、冶金、污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镍基合金锻件、棒丝材、板材的需求量迅速上升。2008年我国消费镍及镍合金材约2.4万t,价值55亿元人民币,但我国仅生产约5000-6000t,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以前,我国没有专业的镍基合金材生产企业,镍基合金材大多是钛材加工企业生产的,在发展钛加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镍基合金加工业,在2015-2020年形成50亿人民币以上的产值是可能的。

第二篇:各地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

北京: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上海: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

重庆: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天津:完善大飞机、大火箭、直升机等产业链,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完善石化工业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机车车辆、造修船、港口机械等十大成套装备,建设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广东:“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新能源汽车和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湖南的超级产业。

四川: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和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

陕西:以国家大飞机项目为带动,加快大型运输机、新舟和运八系列飞机、通用飞机产业化,构建集研发、生产、试飞、检修、外包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建设宝鸡“中国钛谷”和商洛“中国钒都”。

内蒙古: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网电站,发展核电燃料地。推进煤的洁净利用,发展以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为主的热电联产,建设千万吨级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突出抓好稀土原料战略储备,建设世界稀土谷,培育光伏产业集群。

宁夏:新能源产业方面,科学规划风电场布局和规模,加快贺兰山东麓、宁东、盐池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方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钽铌铍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

安徽: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河北: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

山西: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 黑龙江: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收入达到1400亿元。

福建: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第三篇:一图看懂《“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已经下发。《规划》要求,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下图为《规划》详解:

第四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磁砒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一直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新材料产业增长态势良好,虽离材料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成为一个材料大国。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材料总量位居全国的第一方阵,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值1826亿元,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0.6%;其中,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元、增加值29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188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个在海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其中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

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异军突起,名列全国前茅,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为基础的新材料开发取得长足发展。拥有科力远新动力、时代新材、有色控股、华菱集团、巴陵石化等龙头企业,形成了 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为密集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材料创渎体系,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1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央,两院院士10多名,研发能力较强,近三年取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70多项,居全国前列。炭/炭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及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居海内前列,硬质合金工具产品等新材料技侍顷准由我省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参与制定。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近几年来,国家的汽车、工程机械、风电装狈大飞机、高速铁路、新动力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省新材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重挑战:要害核心技术较少,技术集成度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且规模小。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动力、节能环保和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我省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水平,大力培育新兴材料,培育具有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生长点,磁砒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现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企业2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央、工程(技术)研究中央、工程(重点)实验室达50家,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年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名,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三、重点领域

根据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实际,将优先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做强做精先进硬质材料和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积极培育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扶持新兴材料发展,继承攻克新材料产业化共性要害技术,提高资源和动力利用率。

(一)先进储能材料

围绕电动汽车和大功率储能装备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比容量和比功率不足、宽环境适应性和高安全性不强、生产自动化水平低等带来的成品一致性差、寿命短、成本高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要害材料;二是动力型超级铅酸电池复合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三是全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器件用要害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20亿元。

(二)先进复合材料

围绕交通运输、动力和电力、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渗透增密工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复合材料要害原辅材料;二是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三是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到2015年,基本建立复合材料产业链,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三)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围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需求,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的生产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二是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30亿元。

(四)先进硬质材

主要围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的合成兰术、高强高韧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的精深加工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二是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三是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五)基础原材料

围绕优势规模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第三代汽车板、高性能硅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端钢材品种;二是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高纯钨、钼、铅、锌、锑、铋、铜等;三是稀土金属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高纯氧化物和高纯金属、稀土核探测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四是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盐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15年,传统优势材料产业水平上层次、规模上台阶,新材料与优势规模原材料融合发展,实现增加值300亿元。

(六)其他新兴材料

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实现增加值5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三类支撑平台 1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高水平建设“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央”、“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央”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成果转化中央和产业孵化器;二是建设 “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央”、“炭/炭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是建设20多个钢铁、有色、石化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央、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央等创新平台。通过技术渗透,全面带动新材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梯次集成和部分原始创新,使我省的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检测平台

根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总体布局,在五大重点领域配套建设面向产业自身且服务社会的共性检测平台:一是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材料及电池检测中央;二是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测评价中央;三是在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金属新材料检测中央;四是在先进硬质材料领域提升国家级硬质合金分析测试中央技术水平;五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国家粗糙化工检测评价中央。 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绿色

3产业战略联盟

鼓励新材料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组建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及应用、交通装备要害材料及应用、高性能交通用铝合金材料、工程机械要害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节能环保要害材料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入盟企业开展新材料及其应用要害技术的结合攻关,推动新材料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发展五类产业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原则,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基地、78个省级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现有工业基础,建立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提高新材料产业的聚集度:一是在长沙高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园;二是在岳阳云溪区和衡阳松木工业园建设粗糙化工产业园;三是在湖南郴州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在湘西自治州建设锌锰等深加工产业基地;五是在湖南汨罗和永兴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实施六项材料工程

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动力汽车、交通装狈新动力装狈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对要害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的需要,着力扶持20多家重点企业,70多个重大项目,形成廊有规模效益又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集群。重点支持实施六大要害材料工程,有效支撑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规模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 军嫂的辛劳,军嫂的幸福

1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四类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工程:一是大功率动力电池能量包材料工程;二是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工程;三是超级电容器及超级电池材料工程;四是轻量化结构车体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有效支撑我省新动力汽车发展,带动新动力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015年,形成年产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20万台套、先进电池材料15万吨、超级电容器100亿法拉、汽车铝合金板和复合材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

2工程机械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工程机械对高强度结构钢、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点组织实施三类材料工程:一是超细晶高精度硬质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损、长寿命硬质合金工程;二是功能梯度硬质涂层材料工程;三是精密超硬材料磨具与刀具(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金刚石复合片、立方氮化硼复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要害零部件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机械要害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继承保持我省工程机械产业的优势地位。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性能硬质合金600吨,精密超硬材料切割犹削刀具100万套/(片)、人造金刚石精粉10亿克拉、金刚石复合片和立方氮化硼复合片500万片的生产能力。

3交通装备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交通装备应用高端化、结构轻量化需要,重点组织实施三类要害材料工程:一是铝合金、钛合金和炭/炭刹车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档车辆上的应用工程;二是铝合金等有色金属、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体、船体、汽车车体和桥梁等上的应用工程;三是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轨道交通装狈桥梁和车体上的应用工程等。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保持海内领先地位,牵引轻质结构材料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5000吨高性能航空钛合金材料、1万吨高性能海洋耐蚀宽幅钛卷板、轻质车体结构材料5000套、汽车用铝材30万吨、200套复合材料船体、5000万套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及其弹性元件、200吨炭/炭航空刹车材料的生产能力。

4新动力装备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新动力要害装备发展的需求,重点实施四类要害材料工程:一是超长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工程;二是核能装备用材料工程;三是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工程。四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为我省新动力装备制造业提供要害材料支撑,带动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各种型号风电叶片3000套,核电用高品质钛管5000吨,钒电池堆6万千瓦及其钒电解液2万吨,太阳能光伏电池用微细球形金属粉末3万吨的生产能力,太阳能功能薄膜材料实现产业化。

5节能环保产品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节约资源动力、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品质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四类材料工程:一是环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涂料、建筑节能材料、可降解塑料、塑料回收利用等);二是水处理材料工程(高端环保水处理反渗透膜、新型净水材料等);三是高效输电材料工程(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等);四是节能家电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电机磁瓦、高性能发光材料)。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提升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水性功能涂料20万吨、高端水处理反渗透膜20万支、稀土永磁铁氧体2万吨、钕铁磁硼4000吨、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1000吨、复合材料整体浴室50万套、节能建筑复合材料单元3万套、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5700千米的生产能力。

6 要害基础材料提升工程

围绕重大工程对优势规模基础材料提质升级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五类材料工程:一是稀土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工程;二是钢铁材料提升工程;三是石油化工材料提升工程;四是稀贵金属循环利用工程;五是新型粗糙化工材料提升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磁砒我省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新材料产业增长点。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端钢铁材料500万吨、高性能三氧化二锑催化剂等锑深加工材料25万吨;有机高分子材料80万吨、己内酰胺40万吨、粗糙化工材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加大省财政对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长(沙)株(洲)(湘)潭两型社会产业基金中的新材料产业子基金等的引导和配套力度,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在现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产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风险预备金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对符合省以上规划的新材料重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税收或抵补税收,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减少土地出让金。四是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来湘发展新材料产业。

第五篇: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发展规划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新材料)

发展规划

(2009—2015)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趋势。

金属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正在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向民用领域扩散,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金属新材料形成巨大市场需求。我国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四类:一是硬质合金等高性能结构材料,二是高能储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三是钕铁硼、高磁感取向硅钢等新型功能材料,四是电子信息材料及微电子配套材料等。

(二)产业现状。

我省是金属材料大省,金属基础材料门类比较齐全,新材料开发时间较晚,主要在铜、钨、稀土等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产业中,实施了一批新材料项目。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黑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304亿元,销售收入2813亿元,实现利税212亿元,利润98亿元。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铜及其合金材料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以生产铜材200多个牌号、2000多个品种、近1万种规格,建成投产了江铜-耶兹公司6000吨铜箔项目,开工建设了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项目。硬质合金产能达到3000吨,钕铁硼产能达到2万吨,三基色荧光粉达到6000吨,开工建设了5000吨储氢合金粉项目,稀有金属材料性能提高,品种增加。

(三)发展优势。

1、资源基础。我省发展金属新材料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钽、铷、铀、钍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钨、银、锂、锆、铯、碲的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铋、金、铌、铊、钪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称誉,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七朵金花”。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为我省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有力的调控手段。

2、产业基础。依托资源基础,我省已经形成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的冶金产业,为发展金属新材料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培育了江铜集团、新钢股份、江钨集团、江钨有限、虔东稀土、章源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了“贵冶牌”阴极铜、“袁河牌”船板钢等一批知名产品。2008年,全省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中,冶金行业占4家,全省冶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强。

3、研发基础。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我省冶金行业已经建设了一批一流科

研院所和专业院校,培养了一批一流专业人才,取得了一批一流科研成果,为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创造了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近年,我省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公司、省地调研究院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属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差距明显,产品档次不够高。除少数产品外,大部分金属新材料产品处于中低档次。新材料跟踪仿制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二是领军人才不足,前沿科研力量薄弱。大部分科研力量集聚在普通材料领域,新材料专业人才不足。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新材料的科研、产业投入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四是市场反映不灵敏。市场需求信息反应滞后,开拓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速度迟缓。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实施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创新并举,做强材料产业,做大下游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中部崛起和实现富民兴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政策支持。遵循市场和产业转移规律,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政府协调,支持生产要素向重大项目和创新型企业集中,集中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项目带动,形成抓手。谋划实施具有创新点、增长点、制高点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和科技人才,通过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高位切入,抢占先机。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一流人才,加强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引领未来发展。

——延伸产业,做大规模。鼓励产品多元发展、加强产业配套,争创名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大力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支持骨干企业到省外、境外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合理布局,安全环保。坚持产业项目进工业园区,特色项目向产业基地集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推广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冶工艺,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金属新材料产业强省,并带动壮大一批下游产业。到2020年,金属新材料产业成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支柱。

1、产业链目标。打造中国(鹰潭)铜产业、千万吨级钢铁、锂电新能源、硬质合金工具、稀土新材料、镍钴新材料、黄金稀贵金属等十大金属新材料产业

基地,依托基地,延伸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器、新能源(锂电池、核电)、轻工、装备(节能电机、挖掘机械)、铝合金等新型建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十大下游产业。到2015年,金属新材料在省内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超过40%。

2、产能目标。到2015年,全省阴极铜产能达到150万吨、精深铜材加工产能达到240万吨,均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钢材产能超过3000万吨,其中板管带材产能达到2000万吨。硬质合金工具产能达到2万吨,稀有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储氢材料、永磁材料、发光材料产能超过8万吨。

3、技术目标。到2015年,建成2-3个金属材料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质检中心和10个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30%的金属新材料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金属新材料工业增加值率达到6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降低10%以上。

4、市场目标。到2015年,全省金属新材料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5%,占全国12%。新培育江锂等5家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金属新材料骨干企业。江铜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三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新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江钨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培育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

三、主要任务

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稀土深加工产品、锂、镍钴、铅锌、铝合金、其他稀贵金属等十类金属新材料,培育壮大汽车等十大下游产业。

1、高精铜材。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发展高性能铜板带和引线框架,延伸集成电路产业链;二是发展电子铜箔和覆铜板,延伸印刷电路等电子产业链;三是发展特种漆包线,延伸电力电气产业链;四是发展高强高导电合金铜杆,延伸高速铁路配套产业链;五是发展精密铜管,延伸家用电器产业链。到2015年,全省高精铜材加工能力超过240万吨,把江西建成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精铜材产业基地。

2、优特钢材。重点发展六条产业链:一是发展宽幅冷热轧薄板,延伸汽车、家电产业链;二是发展压力容器用钢板、4米以上高强度船板和大线能焊接船板,延伸造船产业链;三是发展不锈无缝钢管和高合金无缝钢管,延伸高压锅炉等压力容器产业链;四是发展弹簧钢、齿轮钢、轴承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延伸汽车、机械装备产业链;五是发展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金属

制品产业链;六是发展无取向硅钢、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延伸发电、输变电、电机、电子和家电产业链。到2015年,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具有较强区域性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优特钢材产量达到2000万吨。

3、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重点发展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六大系列产品,鼓励钨新材料项目向南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经济开发区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集聚。到2015年,全省硬质合金生产能力

达到2万吨,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

4、稀土深加工产品及应用。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钕铁硼磁体-稀土永磁电机、磁选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二是稀土发光材料产业链:中、重稀土氧化物-稀土荧光粉-照明电器(LED)、显示器(LCD)等;三是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贮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四是中重稀土合金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钢、稀土铁、稀土铝合金、稀土铜合金-零部件或器件;五是其他稀土新材料产业链: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特殊应用领域。到2015年,全省稀土金属及合金年产量2万吨、储氢新材料2万吨、永磁材料3万吨。

5、镍钴材料。依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研究力量,积极开发利用土耳其、菲律宾的红土镍矿资源,生产国内急需的电解镍、电解钴。结合省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建设镍、铬合金项目,扩大不锈钢生产规模。电解镍项目集中向新余分

6、铅锌金属。依托江铜集团,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整合省内资源、利用国外资源,抓住铅酸电池需求稳步增长、重大工程镀锌板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实施江铜40万吨铅锌冶炼、江锂科技30万电解锌项目,打造铅锌冶炼基地。引导铅锌冶炼项目向九江沿江开发区冶金板块集聚,铅锌材料下游项目向九江沿江开

发区和两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集聚。

7、铝合金。重点发展两条产业链:一是依托安义“中国塑钢门窗型材流通示范基地”的市场网络优势,以实施雄鹰铝业年产18万吨节能环保铝加工项目为起点,大力发展再生铝加工业,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万吨建筑铝型材产业规模。二是以实施赣州铝业年产2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合金铝板带箔材,重点开发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占领铝合金高端产业,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万吨生产规模。

8、稀贵稀散金属。重点培育三条产业链:一是从铜精矿回收金银钼铼硒碲。江铜集团加大相关稀散金属的回收与冶炼加工,发展成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稀散金属供应商,到2012年,江铜集团年产伴生金25吨、银500吨及钼、铼、硒等稀散金属产品1万吨。二是从废旧金属和废渣回收银、硒。依托华丰铜业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高科技企业,从冶炼废渣、废液及拆解金属中回收银、硒等稀散稀贵金属。三是从锂云母里综合利用铷铯。以宜春钽铌矿年产16万吨锂云母为原料,引进锂云母提炼锂、铷、铯的技术和项目,实现年回收铷盐1000吨、铯盐300吨,创造产值20亿元。同时,发挥晶安高科在中国锆产业中的龙头优势,实施千吨级核级海绵锆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满足核电大发展的需要。

2012年前重点实施13个重大工程和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49亿元以上,远期规划工程和项目15个,总投资超过416亿元。具体项目见重大项目表附件。

四、相关措施

1、规划保障。加强产业规划与电力、交通、科教、城镇等专项规划衔接,落实产业用电、运输、人才、用地等外部发展条件。

2、政策扶持。依法简化环评,优先支持各有关产业基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依法从快从简办理具体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合理配置资源,通过经济调节,引导矿产资源优先向深加工企业配置。

3、市场开拓。支持产品采购,对认定的省内自主创新金属新材料产品优先采购,鼓励在城市建设、公共建筑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推广使用。拓展外部市场,外经外贸、海关、保险、外汇等部门大力支持金属新材料产品打入海外市场。构筑网络平台,建立金属新材料信息网,动态发布招商项目、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办事程序和用工情况。

上一篇:治理乱收费目标责任书下一篇:专利技术交底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