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

2024-04-27

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精选8篇)

篇1: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

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

欧洲有句谚语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的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物,是与乡村截然不同的人类生活空间。同乡村相比,城市在所提供的设施、服务、信息,乃至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因如此,抱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不断地涌入城市。数据显示:1800年世界城市总人口数为2930万,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吴良镛,1992);而到20世纪末,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2-3倍(UNCHS,1996)。

一方面,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它被称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的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乡村,而未来的世界则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里,城市首次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空间,城市生活也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中的居民对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城市的旅游中心功能需要得到近一步的发挥。

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在城市研究中引入系统论的思想,逐步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具体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与其外部在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方面不断交换的过程。当今城市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趣,集中体现了城市不断增强的开放性。大量涌入城市的旅客在城市中进行观光、娱乐、购物、商务等活动,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生活环境、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实际上已成为居民与游客“人人共有的城市”。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以前那种只是建几个饭店、搞几个景点、仅仅只考虑到游客利益的城市旅游规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消除城市旅游规划基本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更好的协调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在编制山东省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大胆提出了“超旅游”发展规划这种新的城市旅游规划新理念。

本书围绕“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展开,由理论篇和应用篇两部分组成。理论篇主要介绍与“超旅游”发展规划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其中第一章“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主要介绍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功能、旅游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旅游城市的类型、城市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城市旅游系统等内容。第二章“区域旅游规划基本模式”重点介绍“1231”工程模式,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做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一个支持系统”。第三章“城市旅游规划新理念”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区域旅游规划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城市旅游规划与之不同之处,引出“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并加以阐述;2)介绍利益主体理论在“超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3)指出城市旅游规划建设的两个重点:中央游憩区和环城游憩带,此为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上)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是民族地区的重要社会财富,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族地区偏远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曲折的发展历史,其旅游资源自成一体,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旅游价值很高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综合旅游资源三个大类、十多个亚类中的全部、近百种细类中的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区所特有,其他地区所没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游、岩溶地貌旅游资源、风沙地貌旅游资源、草原风光旅游资源、天然湖泊旅游资源、珍奇稀有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旅游资源等;有的虽然不是民族地区所独有,但民族地区的品种质量和旅游价值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如以黄果树为代表的瀑布旅游资源、以桂林漓江为代表的江河风景旅游资源、以四川卧龙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特种工艺旅游商品等。

(二)民族特色鲜明

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都是其他地区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基调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区以沙漠、戈壁风光和雅丹地貌风光为特色;内蒙古地区以高原、草原牧区风光为特色;地处长白山地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银色树挂风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风光为特色;云贵和广西地区以岩溶地貌风光为特色;海南以热带风光和海滨旅游为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内容、宗教艺术,与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形式、内容不同。拉萨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寨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建筑格调。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新疆的葡萄干和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和草原蘑,广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云南的大理石和卷烟,贵州的茅台酒和蜡染布,西藏的氆氇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如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冬夏基本都可供游人观光;而地处高纬度、高原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草原与新疆、长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暂的夏季开展。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具有季节性,但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却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四)构成不理想,组合不协调

整个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之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内部各亚类之间,其构成组合都不够均衡,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看,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全、品种多、内容丰富,而且在全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种类型。如全国已建立的3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绝大多数都在民族地区,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条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区。

相比之下,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相形见绌。一是年代不够久远,缺乏“古”字;二是内容不够奇特,缺乏“稀”字;三是与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名”字;四是规模一般较小,缺乏“宏”字。总之历史文化价值不太高,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地位不协调。如国务院两次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区仅有 7座,占11.7%;两次公布的全国 24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地区仅有40处,占16.5%。

在自然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民族地区的登山活动资源、沙漠戈壁资源、草原风光资源等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资源方面的“五岳”名山,佛教、道教圣地名山,风景名山;水体方面的名泉,园林湖泊,海滨海岛;生物资源方面的名贵观赏植物,人工动物园等,数量较少,质量也不很高,不如国内其他地区。而这些,又是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如全国的十大观赏名花中,民族地区只有一种,即云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也有类似情况。民族风格、节日庆典、特种工艺品等方面在全国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筑、古都、大型宗教圣地、园林建筑、古代陵墓、旅游文学、风味佳肴等方面,都缺乏价值很高的资源,不如国内其他地区。

(五)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必须经过开发才能发挥效益。开发利用是旅游资源实现多功能的前提和条件。这些条件对民族地区来说很多都是不够成熟和不具备的。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客源较少、区域经济不发达、资金财力有限的地区。加上景点稀少、组合分散、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差等,更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因此,少数接近内地、交通便利或位于大城市附近的旅游地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如桂林、南宁、昆明、张家界、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吉林延边等,其余的基本上还都没有达到旅游的效益和旅游地建设的要求,可进入性太差。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很大障碍,是今后发展旅游规划中必须认真对待的。

篇2: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日本在发展国际旅游业过程中,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政府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主要措施

1.发展旅游法律先行。颁布实施诸多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如《观光基本法》《自然公园法》等,创造了良好的旅游法律环境。

2.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建设了各种公园,规划设立国际旅游主题地区。

3.设置旅游政策审议会,专门负责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各种咨询建议等事项。

4.大力发展出境旅游。面对日元升值,为满足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放松外汇管制,实施海外旅游倍增计划。

5.积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93年开始到2005年7月为止,日本共成功申报10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

6.开展国际旅游合作与促销。日本政府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家地区之间开展了非常广泛的旅游合作。通过国际旅游合作,一方面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旅游行业的交流,同时也开拓了国际旅游市场,提高了日本旅游的魅力。

二、取得的一些效果。

1.推动了日本的国际旅游业发展,出境旅游十分发达。

2.造成巨额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忽视了开放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性。

3.部分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日本政府通过发展入境旅游,走民间外交的路线,试图使亚洲各国人民通过访问日本加深对日本的亲近感,从而摆脱困窘局面。

三、对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一些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导型发展战略,采取包括制定法律、实施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促进了日本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其发展政策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篇3:中国新兴旅游资源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计算机制造业率先兴起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即领先企业只掌握核心要素,大部分生产业务外包给合同制造商。这种产业组织模式被称为模块化生产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向精深方向纵横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模块化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模块化不仅能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以点覆面带动整个行业产业运行,逐步融入多区域多领域经济价值链中形成网络状组织结构,实现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1 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

1.1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有关生产运营、服务贸易等商业行为链条体系的企业、供应商、服务商、金融等相关机构构成的区域商业群。它们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某一空间范围,某产业高度集中,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最低,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合力。

1.2 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由旅游要素企业、关联企业以及辅助企业和机构,围绕优势旅游资源而形成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尹贻梅2006)。

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价值链,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扩大的过程是通过价值链体现的。价值链构成可以划分三个集聚层级。第一层级也是最顶端的产出层级,由目的地旅游产品及相关事件和项目组成;第二个层级是供给层级,即由目的地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组成;第三个层级是投入层级,即由目的地政府主导能力、行业监管系统、基础设施的环境质量和营销系统、信息基础系统、商业氛围、人力资源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财政系统等组成。如图1。

2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各地区旅游产业的不断兴起,旅游产业聚集已经从原发性向战略性过渡,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也凸显出很多问题:

2.1 集群内企业竞争混乱或无序,制约了旅游产业价值链构建。

当前旅游产品同质化、低档次较多,企业缺少经营特色,导致企业间恶性削价竞争。加剧内耗,削弱区域的整体效益。一些企业眼光短浅,急功近利,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使旅游产业价值链难以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造成障碍。

2.2 缺乏集群整体组合与品牌共育的有效机制。

一是大多产业集群缺乏统筹管理机构,或者没有整合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与分享的能力,没有建立或形成信息共享互动的网络平台。二是缺少联合打造区域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意识,没有自觉合作,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战略眼光。

2.3

大多区域创新能力滞后,抗风险能力很低。创新能力最关键的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与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组织与经营创新能力;三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导致市场波动或需求萎缩时,区域整体被动无助。

2.4 缺乏有效的产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平台。

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信息集群与传递,旅游产业信息网络体系是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纽带,通过这个纽带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惠互利,实现和发挥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虽然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服务网络预定系统,但各系统之间没有接口,不能形成整合资源。

3 模块、模块化与模块化网络

3.1 模块

科技名词定义的模块:整个系统的设备和设施按工艺布置要求组装在钢构架内,整体运输和吊装的集装块。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模块的界定不一而足,学者童时中(1995)认为,“模块”是可组合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和接口结构的、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青木昌彦(2003)认为“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其他同样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将一个系统进行“分解—整合”的动态过程。所谓模块化分解,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某种规律划分出N个子系统(模块),各子系统(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自行设计和创新的过程;所谓模块化集中,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设计将各子系统(模块)统一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构成复杂系统的过程。

3.3 模块化网络

模块化网络一般是指产业链上的各个生产商,以契约的形式连接或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开放的网络组织结构。目前的计算机产业就是典型的模块化制造网络。模块化网络是产业价值链的模块化,它由默许行为的节点组成,通过信息编码交换与对接,构成一个开放的产业设计、制造和整合组织。

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制造能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是介于市场与企业组织形态之间一种新兴的、高效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每个模块单元具有不同的功能,包含N个标准化、专业化组件制造或软件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创新能力。模块之间以标准接口对接,各模块并行发挥功能,组织整体具有高度的反应和适应能力,提高整个产业组织的效率和生命周期。

4 旅游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演进机理分析

4.1 对旅游产业的再认识

从图1旅游产业集群价值链结构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旅游产业链是围绕旅游需求构建的,具有多元性、动态性、随机性和开放性的广泛的价值网络系统。在传统的“食、宿、行、游、购、娱”基本要素架构上,以发散性思维,从纵横方向拓展业务和创造增值空间,可以集合更多外部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价值分配体系中。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是全开放式的,没有清晰的边界,它可以与任何产业价值链耦合,产生独具特质的经济效益。

以企业的差旅管理为例,针对企业的会议、展销、商务、学习等出差需要,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全程化服务,可以进行专业化咨询、针对性设计、系统化管理和实施。把传统的旅行社业务融入到所有企业整体运作中,把它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具体业务再设计成子模块,子子模块……。旅游产业的主导因素由以往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存在转变为组织、网络、信誉和社会资本等高级资源,意味着旅游产业与网络社会的联接成为必然,这是新时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4.2 信息产业技术成为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媒介

模块化网络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微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导致的生产方式变革。高新技术使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规模经济被速度经济所取代。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一个不可预测、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占居优势,产业组织必然自我调整,不同企业在不同环节各具优势,在实现模块功能定位后,各自专注于子模块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专业化效应。

技术标准化也是模块化网络组织的重要因素。技术标准使各模块以共同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协同操作可以有机的耦合,增强了组织的战略弹性。当产业的龙头企业能有效控制技术标准时,产业的技术变化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应变能力强化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4.3 旅游产业竞争格局发生着深刻的组织变化

现代物流产业把运输、邮政、快递、仓储、通信融入一个轨道,结果是重组并购不断上演。旅游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会给企业带来空前的市场空间,也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旅游产业在模块化、链条式集群运作下,产业组织进入一种更复杂的结构体系,包含多个产业的价值交互纵横网络模式。国内携程旅行网就是旅游产业先行者,它已然威胁着传统的旅行社经营模式和狭隘的酒店预订系统。跨国不动产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美容机构、工业农业协会组织等等,都可以与旅行社或争抢或合作全新的旅游市场。

4.4 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

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说到底是企业组织竞争之间的变化,同时也促使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是纵向一体化,即产、研、供、销一条龙,企业之间彼此独立,企业操纵从产品开发、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产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使单个企业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企业为了持续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快速反应力,抓住自身最核心业务能力,并采取横向联合,整合行业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企业结构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例如农业观光旅游,旅游企业进行产品设计过程中,实质上已经融入到目的地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中,要跨越市场的最基本接触,进行深入的调研、沟通,结成联盟式的合作,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和技术含量的旅游产品。比如美国耐克公司把所有制造线分立在世界各地,组织成庞大的制造网络,自身只掌握两个核心:一是气垫技术应用和开发,二是耐克品牌全球营销,依靠这两点便足以支撑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将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剥离分散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干扰因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之一。”(谢爱良2009)

4.5 旅游产业模块化

旅游产业模块化是以旅游需求为核心,按照旅游设计、生产、服务、消费等相关经营活动为链条,进行功能分割成结构清晰的子模块过程。随着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产业边界逾加模糊,旅游业务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成为单个独立的价值模块嵌入到其它产业价值链中。产业模块化最关键的技术是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定制可以针对每个客户、每个目的地、每个环节,可以针对旅游资源类型、特色、分布区域,可以针对旅游设施中的住宿、餐饮部分可按档次、价位、场所,可以针对旅游设施中的交通工具种类、运输方式等等设计……,它是随机的、开放的、动态的,是极其细分化的市场。为了实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企业为满足个性化需求,不断拆分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销售过程,再将这些要素进行重组,即是模块化的过程。

以中式餐饮为例,餐饮产品的模块化要求以产品标准化和产品体系为基础。这就要将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和划分,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达到批量定制生产和服务要求。生产原料的模块化又可以划分为主体模块和辅助模块,主体模块是指产品的主体,辅助模块是指产品中的辅助部分,如麻婆豆腐中豆腐划为主体模块,其它原料划为辅助模块,它与家常豆腐、海鲜豆腐、盖浇豆腐、天天豆腐、张公豆腐、八公山豆腐、乾坤豆腐等菜肴通用或公用主体模块,占主导地位。所有以豆腐为主导的菜肴都可以耦合“豆腐”这个主体模块。辅助模块体现菜肴制作和设计的特色,即个性化和人性化。菜点多样化一方面要满足顾客、市场、制作者、专业人士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着眼于模块和模块接口的科学性,如主体模块与辅助模块的营养搭配、形状组合、色泽互补、滋味相益、价格均衡等等,不同的模块接口、不周的温度要求、不同的烹饪时间设定,均能达到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5 小结

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表明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趋势显示,旅游产业集群化、模块化就是要被分割成许多类型的相互联结的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相互联结在一起构建成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组织中的企业间互动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复杂的现象,合作与竞争兼备。识势地研究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有助于更多的行业企业更清楚地认识国际分工变化轨迹,使中国旅游产业体系在国际产业网络中寻求合适而准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吴南.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模块化发展研究——以三峡地区为例[D].2007.

[2]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D].2006.

[3]李伦富.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障碍及突破策略[J].2009.

[4]张蕾.模块化制造网络:一种新兴产业组织模式[J].2005.

[5]芮明杰,季丹.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的演进[J].2009.

[6]袁亚忠,杜荣凤,李卫飞.旅行社线路模块化设计初探[J].2010.

[7]徐硼,白玉.临潼区旅游业大规模定制的研究[J].2011.

篇4: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新兴旅游形式;新兴旅游六要素;发展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从一般性商品需求转向新兴形式的转移,向新兴旅游形式的转移,表明人们在淡纯满足商品的物质性需求后,越来越追求商品精神性需求。这种消费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象征、一种身份、一种时尚、一种观念。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也随着旅游者出国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城市观光游览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而趋于追求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且富于刺激性的旅游方式。现代旅游市场出现了市场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都具有其独特之点,能够满足某一类型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旅游组织者将注重从更深层次来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根据人们的年龄、职业、爱好等不同情况组织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来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新兴旅游具体包括的旅游形式都有哪些呢、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一些新兴的旅游模式。

一,新兴旅游包含的旅游形式

1,农家乐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一种由农民向城市居住人们发起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旅游形式不仅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且为城市居民更好的了解和参与农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更多的是带来了相关产品的信息和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市场,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家乐的发展使农民了解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农村与城市更好的结合起来。而且农家乐的发展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人们,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加开放的新思想以及新观念,使居民更加及时的了解市场和发展市场。

2,自驾游

自驾游顾名思义驾驶者为自己。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自驾车旅游在选择对象、参与程序和体验自由等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了伸缩自如的空间,其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等内在特点,与传统的参团方式相比具有本身的特点和魅力。自驾游顾名思义驾驶者为自己,

3,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与此相应体育旅游也是一门新的学科。 体育旅游是将我们现代大家非常关注的体育运动和旅游形式结合起来得,二者同时具备了社会性。从广义上来看,体育旅游包括了各种带有体育项目的旅游活动,比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体育文化交流,以及体育设施场馆参观等各项活动,都可以算作是体育旅游的范畴。而从狭义上来看,体育旅游则是指以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体育赛事为主要目的,前往异地旅游的行为。

二,新兴旅游活动的六要素

旅游活动的开展,除了旅游吸引物之外,向游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即:食、住、行、娱、游、购传统。旅游活动六要素,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旅游活动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是什么?根据本人多年在旅游策划、景区创A辅导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新思路和想法,在此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同行讨论,共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呢?答案是:安(安全)、健(健康)、养(养生)、思(思考)、学(学习)、创(创造)“新六要素”。

新六要素之一:安全 指在旅游活动中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气候地质灾害安全(恶劣天气、暴雨山洪暴发、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景区硬件设施安全统称安全旅游。人身安全还可包括当地治安环境、防盗防抢等安全,这里重点介绍游览过程的人身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做到不随意进入非参观游览区内;注意文明礼貌,讲环保,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尊重当地习俗;注意防范社会上各种骚扰、偷窃、抢劫、诈骗、行凶,攀高时需防跌,在山间林地防止蛇虫咬伤;经过高处或钢索栈道必需扶好栏杆或钢索;远离缺少安全防护设施或警示标示、游乐设施老化、质量不达标等存在潜在隐患的硬件设施。

新六要素之二:健康 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旅游活动称为健康旅游。健康旅游活动的目的强调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行为要健康,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旅游效果能够改善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在旅游中轻松、健康而富有情趣,更会使您旅游归来后神清气爽!健康旅游的类型有:求医疗养型、休闲调整型、增强体质型、自我实现型。

新六要素之三:养生 养生旅游是以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旅行,构成要素和条件包含疗养、恢复、增进健康为目的各种资源、设施和服务。国内目前养生旅游主要分为温泉养生、森林养生和海滨养生三大类。

新六要素之四:思考 是思索、考虑;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是一门需要学习且可以习得的艺术。思考旅游是对旅途的景物、现象由景而发,触景生情,对景物、风土人情、习俗等涌发出对人生、社会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新六要素之五:学习 在旅游中能获得知识与快乐,参与性高,并将求知与休闲、学习与旅游之融合,通过游乐学习的新兴旅游方式称作学习旅游或“学习型旅游”。

在旅游中学习地理知识、动植物知识、风俗人情、他地的经营情况,得到知识、艺术、文化等信息。体现旅游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既要创造生活,也要享受生活”的“高品位”人生观。而学习旅游既能达到“创造与享受得兼”的新境界,代表人类旅游生活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亦即从“生存”到“享乐”再到“发展”之“升级”的趋势,反映出知识经济时代之信息化、全球化、人本化、双赢性等新特点。学习旅游是当代及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新六要素之六:创造 简单理解为在旅游活动中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意识地进行探索性劳动,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用极迅速的联想,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可称之为创造旅游。在古代,众多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留下许许多多的传世诗词,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游过嵖岈山后创作了举世名著《西游记》等,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新兴旅游未来的发展

新兴旅游是个开放的大系统,他时刻在动态变化着,同时也不断的会有新的形式出现,与此同时有些也会消亡,所以对于新兴旅游的研究必须长期跟进,持之以恒,否则某些研究成果也是没有实现的意义。现代的旅游业虽然说正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但在看到良好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还存在诸多方向的问题和不足。中国的旅游企业要冲出重围,融入世界旅游大潮流,品牌是关键,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务缺少品牌和个性,在世界性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发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过程,许多企业无力发展品牌,但发展品牌确实是成功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芦爱英. 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及服务策略[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

[2] 罗铮. 从游客心理特点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

[3] 蒋冰华. 导游对游客的心理影响[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

篇5:新兴旅游节日

新兴旅游节日,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各地的节庆活动。河北新兴旅游节日主要有: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崇礼国际滑雪节、承德国际旅游节、山海关长城文化节、白洋淀荷花文化节、中国永年太极拳年会、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节和张北草原音乐节等。

一、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举办时间

创办于1987年,一般为该10月最后一周或者11月第一周。举办地点 河北省石家庄市 简述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办于1987年,每两年一届,是中国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性杂技艺术节,是四大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节间活动主要有国际杂技比赛、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国际马戏论坛、杂技艺术交流、参观杂技之乡、杂技图片展览等。

相关资料

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 个节目参加了比赛演出,世界各大杂技赛场负责人、杂技强国的著名团体和国际杂技名流都曾亲临赛场观摩。

其运作水平、节目质量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杂技界人士的极高评价,被盛誉为“东方杂技大赛场”,比赛所设的最高奖——金狮奖已成为杂技界最为瞩目的奖项之一。

二、崇礼国际滑雪节

举办时间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 举办地点 张家口崇礼县 简介

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每年在12月初开幕,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整个活动期间,既有精彩纷呈的专业赛事活动,又有参与性强的大众娱乐活动。中国崇礼滑雪节自2001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先后承办了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国际远东杯滑雪赛等10余次国际滑雪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赛事举办经验。

张家口市崇礼县拥有冰雪旅游资源优势和魅力,崇礼国际滑雪节为众多冰上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娱乐大舞台,在各滑雪场组织开展狂欢夜滑、DJ表演、摇滚演出等圣诞节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参与,掀起滑雪高潮。主办单位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 活动内容

滑雪节活动围绕滑雪赛事和滑雪旅游产品展开,从内容上分为开幕式主题活动、滑雪赛事、经济文化、滑雪娱乐四大板块。滑雪赛事系列活动包括:国际雪联积分赛、国际远东杯滑雪赛、世界单板日;Giant Slalom大回转、X Cross追逐賽、所罗门大众杯高山系列滑雪大赛。

经济文化系列活动包括:中国雪都·河北崇礼旅游资源推介会、法国登山滑雪培训计划、意大利文化周、张家口旅游地产展、张家口旅游商品展。

滑雪娱乐系列活动包括:野玫瑰雪地音乐节、圣诞滑雪狂欢节、冬季全民健身活动、外企冬令营、雪地情缘·浪漫见证等。

周边住宿设施

景区内双龙宾馆、云顶大酒店、容辰国际假日酒店、梦特芳丹假日酒店、同舟国际假日酒店、崇礼宾馆。

周边餐饮设施

景区附近农家院,推荐小吃:莜面。周边购物场所

县城内分布的土特产购物场所。附近市内公交情况

张家口市汽车站到崇礼县汽车站每十五分钟一班,坐出租车到景区。出租车情况

崇礼县城内起步价5元,到景区大概花费50-70元。自驾车指南

走张承高速到崇礼南口下高速,到崇礼县城,沿路标到达各景区。

三、承德国际旅游节

举办时间

每年6月2日-4日 举办地点 承德 简述

为了打造承德世界文化遗产地、皇家风景园林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全面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国家旅游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每年6月2日-4日在承德市举办中国承德避暑山庄国际旅游节。

相关资料 承德避暑山庄国际旅游节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姿,世界文化遗产精髓,清代皇家文化神韵。主要活动有端午节避暑山庄大型开幕式,国际龙舟大赛,参加丰宁民俗草原节参与舞龙、舞狮、布糊画制作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参观郭小川故居,骑马畅游京北第一草原。观看满蒙民俗风情舞蹈表演,品尝风味小吃等。

第十三届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于2013年5月25日至7月25日在承德市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由河北省旅游局、承德市人民政府、中国管乐学会主办,承德市旅游局、承德市文广新局、承德市体育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各相关县区政府等承办,本届旅游节以“欢乐、融合、沟通、发展”为主题。

活动期间将举办旅游节开幕式、管乐行进表演及盛装巡游活动、国际老爷车巡展、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承德特色旅游产品发布会暨旅行商奖励大会、2013承德国际游学大会暨“游学中国”承德基地挂牌仪式、管乐之声专场交响管乐音乐会、避暑山庄肇建31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满蒙民俗“夜市”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及宣传推介活动。旅游节期间,应组委会邀请将有来自俄罗斯、韩国、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境外旅行商代表、中国旅游创业家协会代表、游学中国组委会代表和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山东、河南及省内周边等重点客源城市的旅游界人士作为嘉宾出席旅游节活动。届时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中国旅游报、经济日报、消费日报、新浪网、腾讯、搜狐等国内主流媒体将聚焦承德,报道这一盛事。

四、山海关长城文化节

举办时间 8月 举办地点 秦皇岛市山海关 简介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入海处。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山海关素称京津门户,是联系我国东北、华北的重要枢纽。海港港阔水深,不滴落 不淤,是天然的不冻良港。铁路交通便利,京沈、津秦两条公路干线市区,山海关还有空运机场,可直达北京、石家庄、上海、广州等地。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文化节的举办,是为了弘扬中国长城文化,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长城沿线浓郁的民俗风情。山海关长城文化节包括参观冀东民俗风情表演、长城文化艺术展以及参加徒步长城等活动。

五、白洋淀荷花文化节

时间

每年7月至9月 地点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荷花大观园 公交信息

保定—安新:保定长途汽车站至安新县城往返班车每20分钟一班次,另有个体班车从保定老城根发车,每5分钟一班次。

从安新县城到各景点必须到白洋淀旅游码头,县城距码头5公里,在码头上船可去各景点。

自驾信息

石家庄—安新:走京广公路,到保定东行走省道保(保定)静(静海)线,到安新。187公里。

北京—安新:走京深高速,从徐水往东行,至容城下高速,走引线直接到安新,162公里。

简介

从1991年开始,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两个月期间,举办白洋淀荷花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目的是塑造白洋淀旅游这一品牌的形象,提升白洋淀5A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白洋淀荷花节突出三大主题:7月的主题是“出水芙蓉”。7月的白洋淀风景宜人,姿容俏丽,层层叠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刚出水面的荷花在重叠的荷叶之间或举或藏,或开或闭,或躺或卧,浑然天成,充满野趣。

到了8月,满白洋淀荷花盛开,红白相间,亭亭玉立,分外纤妍。故8月份的主题是“百里荷香”。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白洋淀旅游部门组织游客在白洋淀垂钓园开展垂钓比赛、举办“百里荷香笔会”和“荷花情”书画摄影作品展,推出“十八弯水路生态游”等活动。9月份的主题是“荷塘月色”。水乡9月的夜晚,淀风习习,蛙鼓阵阵,万亩荷塘翠叶叠盖,荷花清影缥缈可见。在白洋淀“荷塘月色”的夜晚举办“白洋淀旅游码头赏月活动”,其它旅游景点统一开展“品莲”活动,并举办“白洋淀之秋”文艺汇演、水乡民俗风情故事会和白洋淀荷花节有奖征文评奖活动。

六、中国永年太极拳年会

简述

河北省永年县在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两大太极拳流派的诞生地,并直接派生出吴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

在武术界有这样一句话:“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一百多年前,流传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正是通过永年广府镇的杨露禅先生的传播,才逐渐地广泛流传于世,以至于达到今日蔚为壮观的景象。河北永年县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

承办单位 永年县政府 活动内容 太极拳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辩证思维以及集健身、健美、养性、益智、技击等诸多功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祉。永年作为杨、武氏太极拳的故乡,在海内外太极拳界朋友的热情鼓励下,在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1991年至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十届中国永年太极拳国际联谊会,成为各式 太极拳传人和爱好者一显身手,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理想场所,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永年太极拳国际联谊会旨在弘扬太极始祖文化,观摩太极竞技盛况,增进中外太极爱好者联谊交流。主要活动有大型开幕式,太极拳团体演练、中外太极拳师、推手拳师竞技比赛及颁奖仪式,名师讲座,拜师授艺。瞻仰杨式.武式大极始祖杨露禅、武禹襄故居,拜师祭祖活动。

2004年,首届永年太极拳年会于永年老城西街广场召开。2005年,中国永年第二届太极拳年会于永年老城西街广场召开。2006年,中国永年第三届太极拳年会于永年广府西关太极武馆召开。2007年,中国永年第四届太极拳年会于永年广府西关太极武馆召开。2008年,中国永年第五届太极拳年会在广府古城召开。

2009年9月19日,第六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在广府古城西关太极广隆重开幕。年会吸引了河南、上海、吉林、浙江、甘肃、山东、广东、青岛、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国内外140多个代表队2000余人参会。第十一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 2008年10月16日至21日在河北邯郸举行;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在2012年9月举行。

七、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节

举办时间 每年7月 举办地点 张家口张北县 简述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是草原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走廊、中国北方民族融合的地方、中国北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张北距北京仅225公里,207国道、张石高速等国、省公路在此集聚辐射,交通便利。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紧扣“坝上草原文化、张北历史文化”主线,重新“洗牌”旅游产业,打造冰雪、草原风光、皇家都城、坝上城市风光、风电观光、野狐岭军事、坝头百里风景、坝上农牧风情八大景区,并围绕八大景区打造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风电主题公园、野狐岭要塞军事旅游区等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

举办单位

河北省旅游局、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活动意义 以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别具一格的创新意识、气势恢宏的活动规模和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走进张北,感受张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近百家国内媒体和中国旅行社、铁道旅行社、北京旅行社等近百家旅行社参加发布会,通过游览中都草原度假村,举办“草原之夜”篝火晚会、参观满井风电场、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景观工程及燕麦传统食品工艺展等多项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起到了挖掘张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张北文化旅游品位和展示坝上草原特有人文魅力的作用。

八、张北草原音乐节

音乐节是一种生活方式,张北音乐节作为中国内地最成熟、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节,张北音乐节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乐迷前来参与。

举办单位

张北县人民政府 张北草原音乐节组委会 活动内容

张北县,北靠内蒙,南临京津,处于华北内地连接内蒙的咽喉地段,为坝上第一县,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张北县城古有“坝上重镇”之称。

特色

国际性:最具号召力的演出阵容,最顶尖的舞台设备,最严谨的执行团队,最伍德斯托克,最有机,最Natural High,最花田草海的张北草原音乐节。

全面性:中国最大型的多元化音乐节,也是夏天里举办最好玩的音乐节。区别于其他露天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没有环境、区域的限制,她将囊括所有其他音乐节的音乐演出形式,并设置全方位大型娱乐区域,使音乐节演变成了一个大众娱乐狂欢节。

娱乐性:为参加音乐节的观众提供全新的娱乐方式,并且吸引全国各地热爱音乐、自驾车旅游和新文化的年轻人。

参与性:召集国内外最具实力的流行、摇滚、民谣及独立艺人联袂献演并与观众亲密互动,盛况空前。

自然与环保:回归自然,倡导环保,原生态的音乐节。简述

由国内专业音乐杂志《音乐时空》主办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创下令人惊喜的纪录:参加人数最多、整体规模最大、自驾车观众最多。放眼望去,宽阔的场地与密麻麻的人群、帐篷„„感觉仿佛置身欧洲某大型音乐节。三天高质量的演出,加上突破10万的观众人数,张北草原音乐节第一年就成为国内音乐节的新标杆。

张北草原音乐节创下的人数纪录,成了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新标杆,意味着中国户外音乐节已经步入国际化的标准行列。

篇6: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态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 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必须以观念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文化旅游产品。

目前发展态势主要是入境旅游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高潮,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还远未消失,从经济运行的中长期周期来看,世界经济的走势依然看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

间经济发展仍将处于平稳的上升期,.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经营管理手段、思维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劳动力,节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途径,并可以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中国的旅游企业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的落后;二是人才的短缺;三是管理的落后;四是体制的缺乏创新;五是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差;六是服务缺少知名品牌;七是航空保险业发展滞后;八是各地接待水平、标准和模式不一,沟通困难;九是政府的管理亟待改革;十是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少创新,行业之间的竞争停留在行业自杀式的价格层面上,游客参团信心受挫。中国的旅游企业要冲出重围,融入世界旅游大潮流,品牌是关键,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务缺少品牌和个性,在世界性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发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过程,许多企业无力发展品牌,但发展品牌确实是成功的一条捷径

篇7:浅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国旅游业的大好发展情形下进行了刨析,首先介绍了中国旅游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益处,在这样的大好背景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还是显现出了不足之处,从而本文围绕中国现有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不足及其它相应的缺陷展开了一些思考,在进一步的思索中,作者认为要调整中国现有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从而阐述了自己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中国经济 旅游业 发展模式旅游资源

序言

我国旅游经济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二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旅游需求不断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开花。旅游供给全面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基于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旅游业在我国自1980年代初步发展开始已逐渐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到现在为止我国旅游业在综合功能上全面发挥,给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可喜贡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构成,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与旅游业有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可谓是“一业兴则百业兴”。但是在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形式下,我国采取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鉴于此在总结先前的模式后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旅游业才可以在当今和谐的社会里和谐、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总结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向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使我们看到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展望未来,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乃至变革性影响,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向:

1)旅游经济关联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继续大有作为。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达10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多万人,旅游就业总量近60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数(7.64亿人)的7.8%。这些数据已使我们看到旅游促进就业不容小觑的作用力,而近年来,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仍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正在蓬勃发展;而沙漠越野、悬崖攀岩、丛林探险、太空旅行等特种旅游形式也正不断迎合人们追求新鲜、刺激的旅游需求,迎来了井喷式增长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正在逐渐泛化,并日益向创新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渗透。这种关联带动性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更有力地促进广大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等富余劳动力的转移。2006年全国已有600多万农村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新的就业岗位,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中西部旅游产品及市场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旅游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不断追逐,旅游经济的就业创造效应将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2)旅游总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将持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旅游产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的经济支柱,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2003-2007年五年间(排除2003、2004年特殊情况),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和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逐年递增,即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呈加速度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大于10%。而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表

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旅游业带来一定的冲击,2009年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给旅游业带来重创,但这种负面作用是暂时的。展望未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渐趋缓和,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和消除,以及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于今年相继推出“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百万旅游就业援助工程”、“国家旅游线路工程”等重大举措,我国旅游经济将于2009年下半年逐渐趋稳,并在未来持续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

3)旅游经济持续加速发展,将促进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乃至变革。随着人均GDP的稳步增长和国人旅游休闲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青睐。根据国际成熟旅游市场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方式将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2456美元,这说明我国旅游消费结构已经升级,国人已经把旅游视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规划发展目标为:2010年,实现国际旅游收入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12700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000万人。截至2007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为419.1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7770.62亿元,也就是2008-2010年国际与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有110.81亿美元和729.38亿元的发展空间,对应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13%和3.04%。而根据往年旅游收入增长率来看,排除2003-2004特殊数据,不难看出这个目标不仅能够达到甚至能够超前实现。

但伴随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在步入关键的转型期,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走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创新型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因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遇到的诸多难题,如旅游业发展的粗放型模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力趋于上限、风景区建设普遍凸现的城镇化趋势、旅游行业的低效益运行和市场恶性竞争等,管理部门仅在战术层面的多次调整已无法很好地解决现今旅游业发展中因上述问题导致的愈发尖锐的冲突。立足国际视野,从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今天的旅游业亟需的是从更为宏观的战略层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的是整个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

〈二〉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同样如此。根据“路径依赖”原理,早期因为经验缺乏或发展理念上的急躁冒进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管理体系混乱等)无论现在怎样纠正,其消极的影响却很难根除,甚至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前进的绊脚石。低效的模式,错误的“路径”对未来的消极作用有时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一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模式,进入一个有效“路径”,产业就会走向连续发展的轨道。由此可见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对旅游产业能否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遏制本就稀缺的旅游资源因不当配置所造成的浪费,而且能合理引导整个产业目前的系统性运作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现今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模式选择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强变弱,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管理体制日渐成熟,旅游产品趋于多元,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旧有观念中那棵“投资少,见效快”的招财树了,而是处在一个相当脆弱的环境中,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景区的生态污染屡禁不止;大量人流让城市的各项系统不堪重负;游客埋怨旅游环境愈发恶劣;旅游企业则在长期

低效益运营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中苦苦挣扎;政府面对年年攀升的“人次”指标和与之相比增幅无比缓慢的“旅游收入”深感无力。为什么大量的投资不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收益呢?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调整产品结构,或者完善管理机制,而是要对整个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和定位。随着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张的实现以及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其先天的缺陷,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旅游产业进一步演进发展的需要。现今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模式选择的问题。中国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产业转型期。

其次,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制约旅游业深度发展的瓶颈因素。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从1995年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者将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中国将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占世界8.6%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强国战略成为中国21世纪前20年旅游发展的总目标。而旅游强国的核心则是高质量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有限的供给能力,满足无限的、多变的、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必然要求准确的市场预见性以及合理的开发指向性,要求整个发展模式下各个子系统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和配合度。而这些问题却不是一两个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业在战术层面的小范围调整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

〈三〉中国现有的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缺陷

1.现有的3种旅游业发展模式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比如,从旅游产业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划分,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分为超前型发展模式和滞后型发展模式②。本文则根据国内旅游业的成长协调机制,将之分为以下3种类型:

(1)资源导向型

该模式缘起于资源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资源的优势与其所获得的市场地位是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是一种以初级生产要素作为竞争基础的开发模式。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这种模式确实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忽视市场的需求,导致竞争力低下;粗放型的初级开发,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2)市场导向型

相比上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方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该模式认为旅游开发是一个组和运用各项吸引力要素创造旅游产品的过程,强调充分发掘资源的市场价值,旅游市场的营销成为提升产品价值的重点过程。但是,在该模式下,经济效益成为惟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可持续性以及和周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寻求共赢的和谐性。

(3)政府导向型

严格说来,中国几乎所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都可列入此类,无论是资源导向也好,市场导向也好,都是在政府的指导支持下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政府在发展思路上的进步,就没有旅游业的进步;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就没有旅游业的今天。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的参与更是必不可少。但是,该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旅游市场的变化不够灵敏,投资产出的核算界限模糊,所以政府的一项决策所带来的损失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综上所述的旅游发展模式造成了以下问题

(1)供需矛盾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一触即发一方面。供给日趋紧缩,能够被利用的旅游资源似乎越来越少,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粗放的开发模式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使得本就“稀缺”的旅游资源更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需求则呈现出无限增长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大众旅游的队伍中来。据统计,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人次率为100.5%,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3.51亿人次(11)。大量的人流无疑会为承载力有限的旅游地带来沉重的负担。

(2)单纯地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忽视消费结构的改善。为了提高人均消费水平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新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增加,但是人均花费没有明显的增长,反倒是由于人数的猛增给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整个目的地的感知形象。

(3)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旅游地的粗放式管理和旅游建设的病态膨胀,迅速破坏了旅游环境,降低了旅游质量。表面上人山人海,实质上是经济效益低下,社会总成本增加。加上各地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重复建设不能避免,从而造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

〈四〉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鉴于上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造成如此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有别于原有的片面追求“人次”,低效利用资源的“上述模式”,真正从本质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意指平衡和利益。

平衡。新型的发展模式摒弃粗放的线性增长方式,追求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再是重要的指标,而是更讲求发展的平衡与和谐度。既要追求合理的收益,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处理好游客、旅游企业以及当地居民的关系,又要保证旅游业同其他相关行业的互动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利益。新的发展模式虽然摒弃了“唯利是图”的态度,但是并不代表它“清心寡欲”。利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只不过有了更为全面和长远意义上的界定。

具体而言,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由新型的思维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产品开发模式,以及新型的政府角色扮演模式等4个部分所构成。

(1)新的思维模式

旅游业新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其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模式。以“和谐”为灵魂,以“平衡”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是如何控制“游客规模”,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是经济性指标单方面的“突飞猛进”,而是包括生态、社会等各项指标的全面进步。整个旅游业系统将在“适当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进,从而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2)新型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早就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怀疑。它的“粗暴简

单”和“时滞性”,以及政府某些时候的不当介入,造成了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是浪费。旅游业的新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短视盲目的资源利用方式,认识到旅游业真正的限制因素不是资金,不是客源,而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且有度的开发。

因此旅游业新模式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评估体系,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确立真正能够体现旅游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比如人均消费额,游客的逗留天数,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要确实体现旅游发展从“粗放”向“集约”,旅游战略从“硬”向“软”的转变,最终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还得依靠贯彻和落实,所以该评估标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从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项目投资。

其次,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盘活和再利用同样需要重视。开源和节流并举才是有效的资源配置之道。因此在对新项目审批从严的同时,要鼓励对既有资源的保护和深度开发,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3)新型的产品开发模式

盲目地随市场而动是现在很多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通病,须知消费者的需求总是瞬息万变的,供给商不能总是处在被动适应的地位,而是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真正从长远利益考虑本地或本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的开发。

新型的产品开发模式要求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准则,根据当地资源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地设计适合本地情况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相关资源的配套建设。比如一个以风土人情见长的小城,就不能盲目跟风以商务会展旅游为重。

而在具体的项目规划时,需要谨慎地控制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每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仔细的成本效益计算,明确责权才能动工。可以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由市政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其评估结果对该项目能否上马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4)新型的政府角色扮演模式

对于旅游业而言,“政府主导”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旅游业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旅游资源的“公共品”性质,以及在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和宣传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都要求政府的参与和引导。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也就意味着对政府政策的高质量要求。正确的政策会高效、有力地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不当的政策或者存在方向性偏差的指导思想,对旅游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更加深远,破坏性也更大。同时在所有政府主导的系统中还存在着“补偿性反馈”的问题,即“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

旅游业的新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经济并不融洽。在现实中,想要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去实现旅游业的新模式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进旅游业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新型的政府角色扮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贯彻“平衡和谐”的新型发展观,从宏观上控制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节奏与进度。

第二,落实更为合理的新的“旅游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

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建

设。

第四,在产品开发上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严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保持对整个旅游业的客观立场。惟有如此,才能克服“补偿性反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追求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今天,以“和谐”为灵魂,以“平衡”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的旅游业的新模式显然是大势所趋,是中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该模式的实现,除了依赖上文所提到的前瞻性思维模式的贯彻,高效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和政府工作模式的展开之外,还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一个模式都不是永恒不变的,B模式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惟有如此,中国的旅游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注释:

篇8:浅述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作品正是由新兴版画开拓的, 它以崭新姿态出现在艺坛上, 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把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也是从新兴版画开始实践的,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

抗日斗争生活使艺术家成为战士, 艺术作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版画家们到了40年代, 更多地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发挥艺术的政治作用, 在这一点上又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延安木刻是这种进步的突出代表。古元的《减租会》、彦涵的《抢粮斗争》、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胡一川的《牛犋变工》;罗工柳的《马本斋将军的母亲》, 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斗争生活, 而且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翻身作主人的劳动人民成了画面的主人, 这一点也是与过去表现劳动人民题材的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

新兴版画在画面当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劳动人民, 首先迎来了人民美术的诞生。这种质的飞跃首先由新兴版画来实现, 与当时的战争环境、物质条件十分困难, 没有条件从事大幅的油画和国画有一定的关系。新美术到延安时期有了质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由新兴版画来完成的,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艺术不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 版画家关注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另外从艺术形式方面来考察, 新兴版画也是从借鉴外来形式转向了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鲁艺”木刻工作团率先向民间美术学习, 古元、彦涵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之后, 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得以突破, 他们的实践体现出深入生活的重要, 在他们投身于火热斗争生活之后, 从观察、体验当中认识了解生活, 捕捉形象, 创作了题材鲜明的好作品。

全国解放后, 客观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 版画家进入统一的全国美术家组织, 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创作的目标和方向,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版画成主要借鉴对象。五十年代初期的我国版画, 更是明显地打上以上诸方面影响的烙印。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 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基本内容。其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对生活基础的重视以及对群众欣赏观点的适应。因而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 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俗易解的表现形式, 使版画能拥有更多的观众。

十年动乱时期, 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版画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 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文艺事业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版画由于有三、四十年代较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对西方新潮艺术的冲击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积极的影响是促进了版画在题材主题和形式风格以及艺术语言方面的丰富多样。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 已不是木刻的一统天下, 石版、铜版、丝网版、石膏版及其它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其制作技巧之精到与艺术语言的纯化, 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新的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 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 各种表现手法的尝试使版画突破了以写实为唯一途径的表现模式, 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各种表现方式的作品, 而新的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创新, 成为版画家刻意追求的中心。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精神以及版画本身艺术特点的充分发挥, 是新时期版画前进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的版画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那种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思想的倾向仍然是与其它文艺部门共同存在的问题。版画家缺少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雄厚的生活积累, 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是版画难得有激动人心的力作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在是文艺创作条件最好时期, 是“艺术民主”与“创作自由”畅行无阻的时期, 是“画什么”和“怎么画”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涉的时期, 关键就在于版画家的主观努力。我并不对版画的现状抱消极态度, 不存在所谓“版画危机感”, 并一直认为, 近二十年来的版画基本上仍是沿着正常、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行动上的急燥性, 以更冷静、更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位。更好地发扬三、四十年代版画家关注社会现实、参与革命实践的战斗传统;学习五、六十年代版画家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八、九十年代版画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 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齐心协力使新兴版画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中国版画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是古复制版画, 直至1931年后, 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 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新兴版画不同于古复制版画, 在中国美术史上仅七十年历程。新兴创作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 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

关键词:新兴版画,延安木刻,历程

参考文献

[1]罗工柳.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敌后方, 原载1960年第23期《版画》, 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

[2]鲁迅.“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M].

[3]陈琦.技巧只是精神的载体[J].中国版画, 2000.

上一篇:驶向彼岸成长日记下一篇:4s店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