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2024-04-16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共14篇)

篇1: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职责

1、统筹安排北京分公司媒介安装线条工作,媒介安装团队管理,2、了解公司常规媒体广告发布流程;

3、根据客户合同实际情况合理指导安排广告上、下刊计划。

4、能结合客户需求与公司媒体资源情况进行媒体点位合理统筹、排期;

5、结合广告发布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为销售部门提供客户跟进方案;

6、跟踪、协调处理广告投放期间的异常情况或投诉事件。

岗位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广告,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可优先考虑;

2、___年以上广告、电梯媒体行业相关经验者优先;

3、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良好沟通协调能力;

4、性格积极向上,同时具备不少于___年团队管理经验。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2

1.带领媒介开拓WAP网站,APP媒体,完成团队拓展指标,并对媒介进行KPI考核,媒介日常事务处理,项目进度的把控,并对该项目的任务额进行负责;

2.负责为公司广告平台拓展整体移动流量

(包括apps、SDK、API接入、系统流量接入、运营商流量接入等)

并对拓展结果负责;

3.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客户产品宣传与推广的要求,提出媒体策划与购买方案,保证媒体计划的实施、执行、跟进以及监督,为公司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包括报价、媒介策划)

4.负责与APP媒体及WAP网站的对接、协调维护媒体关系,与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搜集相关媒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把握开发者动向;

6.对移动市场(安卓、IOS)推广渠道有多种了解,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并拓展更多可合作方式;

7.对媒体宣传成本负责,能有效减低媒体的综合成本;

8.进行行业及竞争对手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参与公司招标客户的比稿工作,撰写和制作调研工作报告;

9.培养新媒介,为其日常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支持;了解部门人员动向及具体情况。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3

职责:

1、研究市场,向公司提出媒介渠道规划部署和可行性方案;

2、分析公司媒介情况,整合公司优质媒介资源,提升媒介资源的利用效率;

3、负责新的网络广告平台资源和渠道开发、业务拓展,加强团队谈判的议价能力,构建共享多赢的媒介利益分配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4、管理整个媒介部团队,做好团队建设

任职条件:

1、大专以上学历,___年以上同岗位相关经验;

2、有传统及互动媒介经验,具备媒介方案撰写能力;

3、媒介资源开发、整合能力强;

4、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跨部门协调组织能力好;

5、管理团队能力强,善于激励和带领团队成员;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4

职责:

1、根据公司发展计划进行新媒体平台的开拓、合作及维护,建立公司媒体库资源;

2、充分理解客户的市场媒体宣传策略,制定媒体合作方案,高效完成媒体投放落地执行;

3、能够独立进行媒介采购工作,制定媒介排期和预估传播效果;

4、了解并及时调配媒体资源,保证媒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收集并整理各媒体平台的信息和动态,对媒体进行对应评估分析及管理。

6、KOL资源(小红书为主)采买及KOL日常关系维护。

任职资格:

1、本科以上学历,广告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

2、___年以上广告或者新媒体行业从业经验,有知名平台工作背景优先;

3、深谙新媒体渠道合作规则,具有丰富的新媒体及内容媒体资源及人脉关系(如:微博、微信、各类短视频平台、B站、小红书等);

4、能够独立进行媒介资源开发和资源置换;

5、媒体效果控制力强,能熟练整理分析媒体投放数据,熟悉掌握各媒体投放情况,具备较强的媒体投放效果分析研究能力;

6、熟悉当下互联网媒体的市场价格,具备优秀的谈判及议价能力、市场洞察力;

7、具备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

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5

职责:

1.负责媒介资源谈判、维护和拓展,并负责各重大媒体的日常联络及关系维护;

2.充分理解客户的媒体传播需求,为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完成媒介策略及媒介购买方案的制定;

3.配合销售及策划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工作需求,协同服务团队达成传播KPI及ROI指标,对服务团队负责;

4.对已投放广告、软性资源数据整理分析,根据数据对媒介推广进行把控及调整,并形成分析报告;

5.管理媒介团队,并指导其具体工作。

岗位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2.三年以上媒介策划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品牌客户媒介传播策略;

3.熟悉互联网行业或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媒体推广,并对于传播规律熟悉;

4.擅长媒介管理经验,具备4A广告公司或互动公司工作经验优先;

5.熟练掌握数据获取及整理技能,能输出简洁/易懂的专业数据报告;

6.有媒介资源优先。

篇2: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2. 负责为公司广告平台拓展整体移动流量 (包括apps、SDK、API接入、系统流量接入 、运营商流量接入等) 并对拓展结果负责;

3. 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客户产品宣传与推广的要求,提出媒体策划与购买方案,保证媒体计划的实施、执行、跟进以及监督,为公司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包括报价、媒介策划)

4. 负责与APP媒体及WAP网站的对接、协调维护媒体关系,与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 搜集相关媒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把握开发者动向;

6. 对移动市场(安卓、IOS)推广渠道有多种了解,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并拓展更多可合作方式;

7. 对媒体宣传成本负责,能有效减低媒体的综合成本;

8. 进行行业及竞争对手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参与公司招标客户的比稿工作,撰写和制作调研工作报告;

篇3:展示设计中新媒介内容的应用探索

关键词:会展设计,新媒介,应用探索

数字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新的体验, 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展示设计的表达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推动了中国展示设计行业的发展, 中国会展行业跨入了新媒介技术时代。将新媒介技术运用到展示设计中, 改变了传统会展艺术的形态, 从展示成品效果转化为信息交流的过程, 不仅传播知识, 更为观众提供新的文化体验。

1 新媒介技术成为展示设计的新亮点

新媒介形式的展项对于普通观众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传统展示形式, 越来越多的展览展示都将新媒介内容作为整个项目的最亮点。例如上海世博会许多受欢迎的大国场馆都会将4D电影、五感技术、异型幕、声光互动等技术运用到最高潮场馆的展示设计中。例如最受观众欢迎的场馆之一德国馆的高潮展项——“动力之源”就是一个巨大的声光互动项目, LED幕球“能量球”象征着人们居住的城市, 将随着人们的呼喊声而运动同时变换摆动幅度和发光强度。通过这一巧妙设计的群体体验让所有参观者都印象深刻, 并且将“城市的建设发展是靠每一位居民共同创建的”这一信息和观展记忆一起深深留在观众脑海之中。

2 新媒介展项的特点

传统的图像、文字、实物、影像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 新媒介技术使得更多展示形式成为可能, 观众将藉由新媒介来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展体验。新媒介内容的展示项目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动态展示

有研究表明, 相对于静态的事物, 人的视觉更容易被动态的事物吸引。新媒介展项运用各种投影、显示技术, 将动态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往往会成为展示中的亮点。

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展项是静态展品动态展示的最佳案例之一。整个展项胜在构思巧妙, 观众们非常熟悉的精致画幅, 通过投影融合技术展现在巨大的异形幕上, 带给观众无穷的惊喜。采用原画风格重新制作的动画由国内技术领先的水晶石公司耗时近两年才完成, 逼真的视觉和声音效果, 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宋代都市文明, 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展览主题, 实现了传统文化展品和现代展示技术的完美融合。

2.2 虚拟展示

若展品本身不是实物, 而是空间、故事、体验等更为抽象的内容, 新媒介技术展项就更具优势了。传统文博场馆中也常用实景还原、全系投影等展示手法, 能在有限范围内引起观众的观展兴奋。然而现代展示技术使得观众的体验更加真实。

IMAX、环幕、球幕、水幕电影等技术结合实景搭建的展项都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受到广大观众的亲睐。被科技展示馆广泛使用的球幕影院, 用广角鱼眼镜头拍摄和放映, 观众坐在球内仰望屏幕, 这种虚拟效果常用来制作太空、星球等主题, 给观众带来非常逼真的现场体验感。上海国歌展示馆的环幕影片, 虽然面积不大, 却通过剪影、水墨等形式结合资料影片让观众身临其境的了解国歌的发展历程, 最后观众一起起立唱响国歌, 通过与观众互动参与相结合, 给观众留下庄严肃穆激动人心的观展印象。

除了这些在真实空间中虚拟部分场景的技术, 互联网技术使得全虚拟展示空间成为可能, 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各种终端上浏览虚拟的展览空间, 甚至可以支持多人在线互动。或者利用头戴式显示器, 给观众呈现完全虚拟的空间, 这些技术都将是未来展示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3 新媒介互动技术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互动已经成为新媒体结合会展设计突出的核心点, 把参观者被动的观看变为主动的和展示展品产生互动体验和思考的多元模式, 让观众也置身到展示理念中。

新的展示设计不仅仅是将现有的事物展示给观众, 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技术, 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触屏、扫描、动态捕捉、瞳孔捕捉等各种互动技术, 都将为观众带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体验。观众可以隔空通过动作, 或者用眼睛的移动和注视来控制显示内容, 这些都能通过展示设计实现。

日益成熟的虚拟技术已经为会展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抓住观众注意力同时引起他们层层深入了解的兴趣, 使得信息的展示传播更为主动, 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和需求。

4 新媒介技术必须尊重观众体验

新媒介技术能为观众带来怎样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直是设计师们探索的方向, 互动体验更是当代会展设计的重要课题, 这些建立在对观众体验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否则新媒介技术的狂轰滥炸必将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我们并不倡导滥用新媒介技术, 在展示设计强国的会展设计中新媒介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审慎的。笔者走访了数十家英国文博场馆和多个展览, 虽然新展览中比例越来越大, 但合适的会展设计仍然是受到尊重的, 而不是一味求新求异。许多朴实的现场还原、真人演示等传统展示方式依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优秀的会展设计是建立在对展品、展示内容、观众体验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新媒介技术如何在展示设计中合理运用, 需要结合大量的相关学科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5 结束语

当代展示形式在新媒介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新奇, 合理的使用新媒介技术, 需要建立在对展示内容和观众体验的研究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12.

[2]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13.

篇4:论大众媒介对文学产业内容的设定

关键词:媒介 文学产业 内容

文学作为对表征世界的语言叙事艺术,从分别在中西文艺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诗言志”和摹仿说观点来看,媒介信息并不是文学表达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文学表达始终围绕生死、灵肉、现世与超越等主题,进行形式和内容的探索和革新,文学借助大众媒介进行生产和传播时代的到来则改变了这一状态。本质上讲,文学表达的内容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戏剧意味的是,文学如欲在产业时代获得发展则须遵从大众媒介对表达内容的设定。这是因为产业文学是拒绝“抽屉文学”的,文学创作只有获得媒介传播带来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才能开始其存在合法性的自证说明。

一.大众媒介的特征

对于媒介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揭示这种设定关系的发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论述道:“媒介即是讯息”[1],“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延伸都改变着人际依存模式,正如它改变我们的各种感觉的比率一样。”[2]因此,“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和传播的时代,因为电力媒介迅速而经常地造成一个相互作用的事件的整体场,所有的人都必须参与其间。”[3]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特征可通过图像性、平面性、虚拟性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媒介的产业文学内容设定正是由此延伸出来的。所谓媒介的图像性是指大众媒介在传递信息时主要以视觉形象呈现为主,视觉形象的突出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图像时代》一书中曾将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概括为“图像时代”:“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无论在约克郡或纽约市,甚至希腊、俄罗斯或马来群岛,只要当下的晚期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地方,这一‘图像社会就都如影随形地得到发展。”[4]所谓媒介的平面性是指电子处理器作为大众媒介的信息载体,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的意义及其理解日益浅表化,从而取代传统媒介时代凝神关照对深度意义和深度理解的追求。对此,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平面化:“后现代文化给人一种缺乏深度的全新感觉,这种‘无深度感不但能在当前社会以‘形象及‘摹拟体(或译为‘类象)为主导的新文化形式中经验到,甚至可以在当代‘理论的论述本身里找到。”[5]所谓媒介的虚拟性是指媒介以其超强的技术性模拟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而又让人感觉逼真的虚幻、仿真世界。即美化现实,制造文本幻象,拒绝说出众多受挫乃至失意人们的心里话。“文化工业只承认利益,它破坏了文艺作品的反叛性,而从属于代替作品的格式。它使整体和部分都同样地从属于格式。整体与细节严格地对立和没有关系,就像一个成绩卓著、飞黄腾达的人,他把一切都看成自己的图像和证明,而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愚蠢事迹的记录。”[6]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模糊的界限中,媒介重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产业文本在文学增值脚本的存在定位中,表现出文化工业的审美形态,不能不作为发展文学产业的一种警惕。

二.媒介设定下的文学产业内容

媒介的图像性、平面性、虚拟性作用到文学产业化过程中,就要求作为产业文学的内容须呈现出实像性、即时消耗性、生活陌生性的特点。质言之,只有那些宜于视觉感知、内容表达即看即得、与真实生活有陌生表现的内容是产业时代大众媒介希望从文学那里获得的。客观说来,文学作为一种注重审美形象塑造的语言艺术,适当的图像化、感性化、陌生化与文学审美并不矛盾,文学的审美、教育、娱乐等功能也确可提供一定消遣功能,文学也以构建超脱现实束缚的想象世界见长,然而,在消费时代,这种可与文学艺术特点互补的契合可能正在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媒介主导思维下的审核设定。

1.内容的实像性

媒介的图像性特点要求,借助大众媒介表达的文学内容必须能够以视觉图像表现出来。一般说来,文学是以语言为依托的艺术,它不能直接以某种物质形象直接显现在创造者、接受者的面前和文本之中,必须存在于作家、读者和文本的想象沟通之中,文学意象才成为现实可能。作家创作和读者审美均需凭借语言文字,文本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出现。在此意义上说,文学意象不可能像绘画、雕塑、摄影那样直接呈现在创造者、接受者和文本之中,也不能像戏剧、电影、电视、舞蹈等综合性表演艺术那样直接演示在创造者、接受者和文本之中。[7]大众媒介成为文学的进一步载体后,媒介简化文学保留在作者、文本和读者那里的想象可能,要求以一种特定的实像产物代替其他,从而使审美“空白”以特定的能指确定下来。文学为了能够在文字到图像的转化中以特定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就须在内容创造上遵从实像原则,为实像而实像,规避实像空间不足的形而上叙事。以对话为例,在完整的文学艺术表达中,对话只是叙述手段的一种,在传递感情上有时并不高明,正所谓美学上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诉求,而文学在由文字转换成电视电影中则必须依赖对话的叙事功能,要求文本提供足够多的对话条件。而在早期文学探索中,诸如蒙太奇、快闪、慢镜头一类的电影表现手法,是被作家作为客体借鉴到文学表达中,文学是主体,而现代文本为了能够转化为实像性图像生产,则有意创作电影表现画面。读图时代的到来,与媒介对内容的实像性要求不无关系。

2.内容的即时消耗性

媒介的平面性特点体现的是一种即看即得的思维,作用到文学上就是取消内容深度,即快餐化消费。过分强调深度容易导致文学“赋魅”的发生,剥夺一般受众审美,大众媒介在文学“祛魅”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毫无疑问,审美有雅俗之分,文学审美要求受众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积累,新的阅读解码建立在从前的解码基础上,主体须有所投入。而媒介下的文学产业生产则有效规避了受众的审美准备,取消内容的深度设定,将审美活动变成一种即时获得。“我们都熟知这条规律:任何一个新闻机构甚或一种表达方式,越是希望触及广大的公众,就越要磨去棱角,摒弃一切具有分化力、排斥性的内容。”[8]我们无法想象媒介失去大众后的存在合法,也很难定义调和众口后的个性和趣味。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大众媒介对艺术个性和深度的规避乃至取消,体现的并不是审美平等,而是拉低人的主体意志,削平一切的俯就,制造没有理论点缀的笑声。

3.内容的生活陌生性

媒介的虚拟性特点提倡作为产业表达内容的文学须对立于真实生活体验,从大众媒介对文学产业内容的表达来看,这种区别于人们真实生活体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虚幻性。这种远离真实生活体验的虚幻性可从两种内容表达极端上窥其一斑:一种是架空现实的叙事内容,诸如武侠、穿越、玄幻等与现实保有距离的叙事策略,叙事内容远离当下,价值世界却取自一些最为传统普遍的基本的人生准则,如正邪不两立、忠孝不分家等原则。玄幻作品虽有在现有文明体系之外构建史诗的冲动,体系庞大,想象惊人,但其哲学构成鲜有发明,且其价值支撑往往正是些最为一般性的思考模式;另一种是紧贴社会现实的叙事内容,如校园小说、官场小说、职场小说等类型,这类文本叙事并不回避社会问题,甚有迎头赶上的做法,但这种内容呈现重在抢占话题,并不注重艺术打磨、本质探索,而是淡化矛盾,借助想象的浪漫触角化解困难,回避深层矛盾,缺乏必要的理性反思。以上两种内容选择都与人们真实生活的世界有陌生化体现,带有做梦的逻辑稚嫩和直面现实的行动无力,但这种陌生性表现在消费社会都拥有庞大的受众。

三.结语

通过对大众媒介特征与媒介作用下的文学产业化内容进行初步梳理,我们并不旨在揭示这种条理的对应关系,况这种看似清楚分明的照应并不能一一揭示媒介与文学表达合作又疏离的错杂关系,而是强调文学寻求产业化发展道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媒介标准依赖,这种依赖随着主客关系的颠倒可能转变为一种媒介决定,这与文学的本位立场是冲突的。媒介在文学产业化趋势中所呈现的内容设定,与文学产业化通常采用“图书——影视——网游”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即为产业链预设发掘空间。当文学按媒介要求迎合产业发展模式来规范自身时,媒介尺度就内化为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尺度,鼓励生产肤浅、无个性、远离真情的文艺作品。由此而论,新媒介可能在产业化过程中为文学招致来更多观众,挽救文学惨淡的市场局面,但它为精神生产带来的崭新之物是贫乏的,可疑的。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

[6]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张玉能,张弓.大众媒介与话语生产和文学生产[J].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8]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篇5: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1. 负责媒介资源谈判、维护和拓展,并负责各重大媒体的日常联络及关系维护;

2. 充分理解客户的媒体传播需求,为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完成媒介策略及媒介购买方案的制定;

3. 配合销售及策划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工作需求,协同服务团队达成传播KPI及ROI指标,对服务团队负责;

4. 对已投放广告、软性资源数据整理分析,根据数据对媒介推广进行把控及调整,并形成分析报告;

5. 管理媒介团队,并指导其具体工作。

岗位要求

1. 本科以上学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2. 三年以上媒介策划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品牌客户媒介传播策略;

3. 熟悉互联网行业或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媒体推广,并对于传播规律熟悉;

4. 擅长媒介管理经验,具备4A广告公司或互动公司工作经验优先;

5. 熟练掌握数据获取及整理技能,能输出简洁/易懂的专业数据报告;

篇6:媒介总监的工作内容

1、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制定项目的媒介策略及实施媒介计划;研究媒体趋势和环境,负责各类媒体计划的实施、执行、跟进和监督;

2、对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开发和管理,及时配合客户需求完成媒介资源计划及合作洽谈;

3、负责各类媒体的开拓,包括但不限于户外媒体、社交类媒体;

4、负责对执行的广告投放进行监督和追踪,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不断优化广告投放效益;

5、整合、管理媒体资源,建立媒体资源库,完善相关机制,保持并增进与大众或行业媒体的关系维护;

任职资格:

1、本科及以上学历,广告、新闻传播、市场营销相关专业毕业经验者优先;

2、5年以上媒介经验,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项资源均有深入的了解;

3、有丰富的线下广告投放经验,充足的线下媒体资源,熟悉掌握线下媒体投放策略;

4、具备优秀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强;

篇7: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

职责:

1.负责公司广告平台和媒体方(资源方api对接)程序化对接

2.独立完成竞品分析报告、媒介排期制定、协助采购谈判及监测报告;

3.负责媒介关系的维护,保持与媒体的日常联络,随时掌控有关媒体动态的各类信息;

4.协助其他部门,支持媒介策略;

5.带领各媒介组顺利完成媒体考核指标;

6.带领团队协助完成内部销售媒介需求及媒介策略的统筹;

7.定期新资源拓展,稳固公司媒体执行力的优势;

8.了解各媒体效果情况,以精确的数据分析、严谨的逻辑推论为媒介策略的支撑;

9.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媒介相关工作。

任职资格:

1.具有DSP(精准投放广告)公司、4A公司资源者,互联网大媒体经验者优先;

2.具有百度网盟,广点通从事媒介工作优先;

3.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抗压能力,能保持对专业工作的持续热情;

4.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变通能力;

5.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积极进取,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2

职责:

1、管理与监督媒介中心的媒介执行工作;

2、负责媒体传播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3、负责云媒体平台媒体资源扩充及管理;

4、负责自营产品规划和运营管理;

5、云媒体平台媒体方金融合作沟洽谈管理;

6、负责媒介部与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本部门的工作流程;

7、建立有深度、长期并稳定的媒体关系,提升对媒体的运用效能;

8、负责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1、熟悉国内媒体行业现状,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和判断能力

2、较强的谈判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

3、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4、同行业相同职位___年以上

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3

职责:

1、负责整体媒体传播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确保达成客户的商业目标;

2、制定和实施媒体拓展计划和媒介执行计划,及媒体关系的维护策略等;

3、整合公司视频媒体资源,稳固公司强大的媒体执行力的优势,维护公司专业品牌形象;

4、为新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包括报价、媒介策略),并为项目合理分配执行人员;

5、负责媒介部与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本部门的工作流程;

6、调查及整理汇总媒体行业数据,提出传播形式创新建议;

7、建立有深度、长期并稳定的高端媒体关系,提升对媒体的运用效能;

岗位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广告学相关专业者优先;

2、___年视频媒体媒介工作经验,___年同岗位团队管理经验,对媒体特点以及操作流程有清晰认识,有能力管理主要媒体关系;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抗压性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4

职责:

___组建和带领MCN业务的商务团队;并全面管理相关团队及业务发展;

2.发掘并负责优质自媒体和短视频达人的商务合作签约和孵化;

3.负责各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运营团队商务合作,并为签约自媒体提供良好的平台流量支持;

4.利用运营数据分析出各社交媒体平台流量运营机制,提升签约自媒体的粉丝留存率和活跃度,提高作品流量及粉丝增粘;

5.负责签约自媒体的价格谈判及日常对外商务合作;

6.负责团队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培训,以及个人目标与任务的制订与执行情况的监督;

7.具有敏锐的市场感知、把握市场动态和市场方向,即时关注社交媒体趋势,分析行业特点;

任职要求:

1.具有MCN机构自媒体签约、商务合作等业务经验;

2.关注时尚美妆母婴科技等领域、具有高敏感度和洞察力;

3.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4.熟悉自媒体行业,了解MCN机构运作流程及对外合作机制;

5.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责任心,对结果负责;

6.有团队管理能力。

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5

职责:

1.独立执行___个客户或者___个公司重点客户的媒体关系管理工作;

2.负责独立进行快消、金融行业媒体资源开发;

3.准确理解策划端意图,并形成互动,形成媒介策略;

4.根据所负责项目的进展情况,完成每月约定工作任务,对最终结果负责;

___对项目公关方案、计划、稿件提出基于媒体角度的建议,按周组织参与媒体选题策划会火稿件策划会;

6.控制所负责项目的媒体运作成本,做好财务管理,以合理成本高效精准地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对最终结果负责;

7.及时发现并预警项目负面报道,提供解决方案。

任职要求:

1.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___年以上同等职位公关经验,具备汽车行业的主流媒体资源;

___对快消、金融行业的媒体特点以及操作流程有清晰认识,有能力管理主要媒体关系;

3.拓展新业务领域时,能够迅速开发相应媒体资源;

4.能协助进行危机管理,能够与相关媒体进行有效沟通;

5.能对公关计划、稿件提出基于媒体角度的建议;

篇8: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一、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对抗性解码

英国媒体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 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 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这种解释一般分为三种: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霸权的地位”, 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 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性解码”, 以及与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性解码”。

霍尔认为, 在这三种解读方式中, 协商性解码占据主要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和公平性的不断提升, 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对抗性解读也来越多地显露出来。以研究生街头卖肉事件为例:在持续的经济危机影响下,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 媒体借机纷纷登出“研究生争做猪肉佬”的新闻, 并且在传递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倾向于否定态度。传播者为这些“高材生”的遭遇鸣不平, 认为这是是人才的浪费。而对抗性解读的受众态度比较激进, 直接与传者意见相对抗。受众认为职业不该分贵贱等级, 选择一种合适的生活才是关键, 大学生卖肉虽是无奈的选择, 但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媒体将大学生炒作为“最可悲的人”完全是等级观念所致, 这种“文凭崇拜”的思想对理性的社会人才使用是一种破坏。

二、对抗性解读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开放性。

一个开明的政治环境能容纳多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思想。在此条件下, 人们不再是高压体制下的“单向度的人”, 只能被动接受主流媒体的意见, 而是能充分言自己所欲言的“自由人”。激烈的媒介竞争也迫使媒体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越来越重视受众, 越来越尊重他们的意见, 并希望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 希望听到多元化的声音。

2、传播理念的转变。

一个新闻事件出现后, 社会上往往会针对该事件出现支持、反对等不同的声音。这时, 大众媒介就担当了舆论引导的作用。传播者会针对新闻事件给出符合社会规范、道德和习惯的评论, 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正面意义”上的解读。在以前的传者本位观念中, 受众很少自主思考或者怀疑媒体, 但是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化, 受众早已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条件和能力。当发现传播内容与自己的观念相左时, 受众往往会拒绝媒体的传播期望, 转而对事件进行对抗性解读。

3、新媒体的推广。

若想发表自我意见, 只有自由的思想但无良好的公共空间也是枉然。新媒体技术的推陈出新, 特别是互联网的直接性、交互性、公开性和随意性, 为想要发言却又迫于主流声音压抑的人们提供了自由讨论的平台。回顾以往重大新闻的报道就会发现, 几乎所有对媒体的反对声音都是从互联网上发出的。一方面技术的便利使受众意见的表达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距离性消除了受众心理上的顾虑, 提供了一个“我说”的平台。

三、受众的对抗性解码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既然受众对于媒介内容的解读有时与传播者的期待并不完全一致, 甚至还会产生对抗性解码, 那么传播者应当怎样调整传播行为, 尽量客观公正地传递媒介声音呢?

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有三:传递信息、提供娱乐、服务社会, 而受众对媒介内容的解读正是实现第三个功能的重要环节。媒介内容本身是有意义的, 媒介通过这种意义服务于社会, 而受众对媒介内容的解读恰恰是产生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媒介怎样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 引导受众正确理解媒介内容, 树立健康的解读标准和评价体系, 就成为大众媒介必须承担的责任。

1、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

真实客观是新闻的本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新闻的失真和失实所引起的。受众对新闻的对抗性解读, 也来自对新闻理解的不同角度。因此, 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是一切意义产生的前提。正如记者的职责所倡导的那样:新闻记者应当全面展示新闻的不同侧面, 翔实地介绍新闻背景, 在新闻中表现各家声音, 这样受众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事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公正的解读, 而避免片面或极端。

2、允许受众以多元的视角解读媒介内容

“使用与满足”理论出现后, 受众在大众传播当中的地位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掌握了接触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权。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也表明, 受众“个体”具有各自独立的认知系统, 他们会对媒介信息进行自我的建构, 也就是多维性解读。因此, 在传播过程中, 媒介应当允许受众对媒介内容的不同方式的解读。正如霍尔所说的那样:“意义不仅仅是传送者‘传递’的, 同时也是接受者‘生产’的。意识形态的被传送不等于被接受。因为传送者的解释, 并不相等于接受者自己的解释。阅读文本是一种社会活动, 是一种社会谈判的过程。观众/读者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 还可以协商。这一理论假说在“使用与满足”的基础之上, 再次凸显了观众的能动性甚至是决定性, 彻底改变了传统理论中观众被动盲从的形象。”

3、避免技术性误读

由于意义的引入, 大众传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传必求通的技术问题。传播中的“误解”, 即所谓传而不通的现象, 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失误了。由于传播者和接收者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利益关系方面的不同, 导致了编码和解码规则的不同。因此可以说, 对同一符号组合, 很难有绝对一致的“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不能要求受众完全按照预期解读文本, 但是可以避免技术原因产生的误读。正如霍尔所说:“电视节目生产者发现他们的信息‘未被理解’, 必须经常致力于清理交流链条上的症结, 以此来推动传播的‘有效性’。”

为了避免误读, 传播者必须确定所传递内容的清晰、准确、简洁, 避免使用电视观众不知道的术语, 不能理解的复杂逻辑, 或者陌生晦涩的概念, 保证受众对信息本身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 受众可以由于个体认知差异产生“对抗性解读”, 但不是错误的“误读”。

参考文献

[1]斯图亚特·霍尔:《编码, 解码》 (王广州/译罗钢/校) , 选自《文化研究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2]武桂杰:《霍尔与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2009.01。

[3]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4]邹赞:斯图亚特·霍尔论大众文化与传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6期。

篇9:客户关系总监的职责

不久前,企业如果要把讯息传递给较大的受众人群,基本上只有一个选择:使用单向传播的大众传媒。但是,时代变了。时至今日,商家和消费者的互动越来越强,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竞争,就不能只着眼于营销产品、促成交易,而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客户终身价值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产品和品牌必须服从于企业长期的客户关系。因此,企业必须改变战略和组织结构,市场营销部门更是要脱胎换骨。

客户培育型的企业有什么显著特点呢?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市场部”改成“客户部”,变化的第一步是设立一个新的领导岗位,客户关系总监(CCO),以取代原来机制下的市场营销总监。

要让CCO的工作切实有效,这个岗位必须是一个有实权的运营管理岗位,并直接向CEO汇报工作。CCO应当负责公司客户关系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并监督所有面向客户的职能活动。一个成功的CCO,可以在企业内倡导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并且保证客户信息在组织内的流动畅通无阻,其中包括安排企业领导人与客户经常性地交流。CCO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客户的利润贡献率。利润贡献率可以用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资产等评价指标来衡量,当然还有一些参考指标,比如口碑好坏或鼠标点击率高低等。

一旦企业将重心从营销产品转移到了培育客户,它就要引进新的指标体系来评估战略的有效性。

首先,企业要更加关注客户的利润贡献率,相对弱化对产品利润率的要求。其次,企业要更加关注客户的终身价值,而不要特别看重当前的销售额。再次,企业要把关注点从品牌资产转移到客户资产上,把关注点从品牌具备的价值转移到客户终身价值的总和上。最后,企业要更加关注客户资产份额,即公司客户群的价值除以市场上客户总价值所得到的结果,而不要特别看重公司当前的市场份额。

(Roland T. Rust、Christine Moorman)

篇10:媒介总监的具体职责

1.负责与社会化媒体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拓展,与媒体保持有效沟通;

2.负责新媒体项目的传播策略撰写,资源提报和配比;

3.负责排查和整理优质媒体资源,进行媒体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对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

4.负责跟进所辖项目的流程进度、成本控制和预决算工作;

5.进行各类媒体资源的创新尝试组合,如:互动营销、社交媒体的新型整合营销媒介资源组合尝试。

职位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2年以上新媒体拓展经验,对公关传播,媒介执行有一定认知;尤其对于新媒体(包括公众号、自媒体)这一板块有相关经验者;

2.具备优质丰富的新媒体资源,能够维护和管理媒体关系,具有较强开拓能力、抗压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

3.熟悉新媒体运作模式,对行业内出现的新形式的移动广告方式有较高的敏感度,善于分析、辨别、预测未来的发展动态,能够独立负责项目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11:媒介总监工作的职责

1、负责整体媒体传播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确保达成客户的商业目标;

2、制定和实施年度媒体拓展计划和媒介执行计划,及媒体关系的维护策略等;

3、整合公司视频媒体资源,稳固公司强大的媒体执行力的优势,维护公司专业品牌形象;

4、为新项目提供媒介支持(包括报价、媒介策略),并为项目合理分配执行人员;

5、负责媒介部与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本部门的工作流程;

6、调查及整理汇总媒体行业数据,提出传播形式创新建议;

7、建立有深度、长期并稳定的高端媒体关系,提升对媒体的运用效能;

岗位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广告学相关专业者优先;

2、2-3年视频媒体媒介工作经验,2年同岗位团队管理经验,对媒体特点以及操作流程有清晰认识,有能力管理主要媒体关系;

篇12:媒介总监的基本职责描述

职责:

1.拓展销售和渠道所需媒体资源,设定并实现媒介目标即公司业务指标。

2.媒介策略的规划和制定:根据客户的公司和业务情况,准确把握阶段性传播内容,为客户提供包括时间、内容、形式、媒体在内的完整阶段性计划。

3.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制定整个媒介拓展及购买计划并上报公司管理层审批,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业绩目标。

4.重点负责媒体拓展,谈判及沟通维护,并进行相关媒介知识培训与指导。

5.具备一定的培训能力,定期的媒介训练营(例会,交流、培训)。

6.建立广告网络媒体资料库。对媒体投放业绩负责,能有效提高联盟媒体覆盖率和竞争力。

岗位要求:

1.有丰富的采购经验与媒体策划经验;对媒体的应用具有自己的见解

2.拥有丰富的行业背景,一定的媒体人脉资源;有知名4A公司工作经验者优先

3.有

___年以上互联网媒介团队管理经验

4.非常熟悉程序化购买的原理、策略和优化执行的细节技巧,有实时竞价的程序化媒体投放实际验者优先考虑;

媒介总监的基本职责描述2

职责:

1、具有分析评估各类媒介资源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媒介资源购买谈判工作;

2、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快速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并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媒介合作建议;

3、能独立完成媒介策略提案,有较强的提案能力;

4、建立媒介资源库,形成媒介资源的积淀。

任职要求:

1、大专或以上学历;

2、___年或以上互联网广告行业媒介,互动媒介的相关工作经验;

3、了解国内各媒体的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4、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抗压性强;

5、注重团队协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

媒介总监的基本职责描述31、品牌策略:协助上级编制公司品牌实施策略,并组织实施执行。

2、媒体渠道构建:协助上级建立全国性媒体及四川区域媒体网络,包括不限于:政府、财经、行业、新媒体、网络社区五大媒体渠道的建设及日常维护:

①政府类媒体,卡位主流声音:省市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如《四川日报》、四川卫视等;

②财经类专业媒体,突出产业价值,引导行业、投资等关注:目前社会主流财经类媒体,如《第一财经周刊》、《经济观察报》等;

③行业类媒体,专业度认可,传播集群效应:国内地产、物业等行业媒体,如亿翰智库、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媒体平台等专业机构媒体;

④网络社区类,引导舆论走向,___及时监控:百度、新浪、网易等社区、贴吧,东方财富等股吧;

⑤新媒体类,构建舆论领袖,消除网络杂音:网络大V、自媒体人、热度公众号等

3、___监控:线上线下___监控,线上及时布防、实现负面___拦截,线下督促业务单位,从源头切断负面信息产生根源。

①百度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动态捕捉,整合资源对网络___现象进行监测,并及时优化处理;②借助媒体关系,进行___拦截;

③对总部职能、区域公司各业务线条进行___培训,强化危机公关能力。

4、区域媒体生态圈建设:指导并协助区域公司构建媒体关系生态圈,提升区域公司媒介传播运作能力。

①协助各区域公司共同建立当地主流媒体、行业协会等良好交流关系,并定期与总部交流互动;

②培训区域公司负责人、品牌建设负责人,提升其媒介传播专业业务能力

5、品牌传播:

①制定具有传播效应的媒体推广执行方案,实现精准媒体关系运用与管理,同时负责对外宣传稿件编撰及发布,对发布效果进行分析优化;②整合发展集团内部资源及媒体外界资源,对嘉宝品牌节点性事件进行矩阵式传播,扩大传播声量。

媒介总监的基本职责描述4

Planning

1.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KOL的选择策略方案及账号推荐;

2.必要时,参与客户提案沟通;

3.分析总结不同数据端、监测优化工具的报告,撰写有价值的结案报告。

Executing

1.与需要合作的KOL进行发布内容的沟通,时间的沟通

2.确认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提供反馈意见

3.与客户部确定客户对于内容的反馈

Buying

1.整合公司各类KOL资源,增强媒介执行优势;

2.全面、细致的管理与执行采购工作,管理监督项目执行效果;

3.收集并分析投放效果,提出采购策略更新方案;

4.负责梳理KOL库等数据库梳理工作;发现新媒体类型、新广告形式等市场新动态,为创意部提供新资讯;

5.评估KOL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完成KOL采购任务,及供应商管理。

媒介总监的基本职责描述5

职责:

1、协助CEO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2、带领团队完成APP媒体不断采买工作;

3、完成与百度腾讯等API公司对接;

4、实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5、维护媒体关系,保证长期合作;

任职资格:

1、本科以上学历,广告学、新闻传播专业优先考虑;

2、五年及以上媒介购买、谈判及管理工作经验,有百度/腾讯/搜狗/360网盟媒体采买运营经验;

3、有丰富得APP媒体资源、并与媒体有良好的媒体关系、符合此条件优先录用;

4、实操过SSP或百度API流量采买、并了解基本技术对接;

篇13:媒介总监的职责内容

在新媒体日盛之际, “内容为王”构筑的媒介吸引力、传播力、向心力依然焕发光彩。电视内容如何把握媒介融合机遇, 实现转型升级和成功突围?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语境, 从叙事手法、文化立场、原创意义、受众权利以及平台支撑五个方面阐述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价值, 勾勒新时期电视媒体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与叙事图谱。

一、媒介融合:电视媒体的时代语境

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教授提出的“媒介融合”的概念, 现已在全世界范围普遍推广和应用。媒介融合本意是各种媒介形态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就目前看来, 媒介融合绝非是不同媒介形态的一种整合, 按照美国学者亨利·吉金斯的说法:“媒介融合至少包括五个层面, 即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机构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1]媒介融合是一种全方面的融合, 它是不同媒体在技术、内容、产业、渠道、文化等多方面相互汇聚、交融, 日益走向一体化的过程。目前, 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都在实施媒介融合战略, 报纸内容数字化、广播内容互联网化、电视内容移动化以及手机内容碎片化等媒介新特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伴随。

置身于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 其传播特征正经历着三种变化。首先, 传播地位由“中心化”向“扁平化”转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 电视媒体在媒介生态中一直居于突出的位置。媒介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手中。电视播什么, 观众就看什么。一方面是观众的媒介渠道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是观众的消闲方式相对单一。如今, 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媒介形态不断涌现, 电视与其他媒介形态的边界日趋消融, 中心地位遭到解构, 并日渐呈现出扁平化特征。其次, 传播的维度由“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在传播1.0时代, 电视传播主要是单向度的, 内容流向观众却没有反馈路径。Web3.0时代, 电视传播呈现互动性和多样性。例如, 观看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 不仅可以在线观看, 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全方位互动。电视内容的丰富性增强, 赋予了观众较多的选择可能。不喜欢看相亲节目, 可以任性地切换频道或者在网络上观看音乐选秀、职场比拼或公益圆梦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第三, 传播内容由“公共性”向“私人性”转向。曾几何时, 一提及电视, 人们总是把它与端庄、大气相关联, 因为电视总是以恢弘之势演绎当代社会的公共话题, 诸如, 节庆性新闻报道和文艺直播, 以及对公共舆论的仪式呈现。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的今天, 电视传播聚焦私人空间, 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比如, 《爸爸去哪儿》把明星与子女的日常生活搬上电视荧屏, 全息呈现具有私人性的亲子关系, 明星魅力、私密话题以及投射出的子女教育问题牢牢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新的传播平台搭建完成, 传媒的竞争从渠道竞争升级为内容竞争——这是一个伴随着技术进步而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竞争形态变迁, 而内容始终是媒体竞争的核心。”[2]虽然电视媒体的传播机理发生了诸种迭变, 但对其传播效果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在于电视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内容始终是电视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14年5月, 湖南卫视推出“芒果TV独播战略”, 宣布不再将频道的节目转播权卖给其他新媒体视频网站, 这无疑是对芒果优质内容的一种坚守和捍卫。《花儿与少年》、《爸爸去哪儿》、《变形计》、《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广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为独播战略提供了内容支撑。独播战略是新媒体时代湖南卫视为“内容为王”理念的成功代言。湖南卫视深知, 在新媒体技术面前, 电视媒体只有制作和播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内容, 才能不迷失方向, 保持绝对优势。内容是电视的灵魂, 是电视的指南, 是塑造品牌形象、打造产业链条的内驱力和竞争力。一味地依赖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传播终端, 忽略内容的创新创优, 电视就沦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和残骸, “死亡之日”、“终结之日”亦将随之降临。

二、故事表达:电视内容的叙事张力

电视学者雷蒙·威廉姆斯说过“电视改变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 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电视在改变情感认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 故事化的叙述方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伯格认为, 故事就是叙述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电视的故事化表达, 就是通过电视的声音语言和画面元素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讲述一段丰沛的情感。故事表达是电视内容与电视观众实现内在交流、创新互动的有效手段, 是内容普泛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外显机制和传播策略。

叙述故事, 一定要讲求故事的真实性。如果叙述不实, 适得其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也是电视传播的首要定律。去年底, 中央电视台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题报道, 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 讲诉当代社会普通人的价值追求。在叙述过程中, 央视以客观叙述事实为主基调。比如, 在第一期《零点后的中国人:我为飞机排污》节目中, 以王得爱师傅在夜间冒着寒风为飞机排污为叙事起点, 通过声音和画面语言, 细节性展现王得爱师傅的常态工作, 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尽显无疑, 让人们了解王得爱的生活追求, 获得精神鼓舞。再如《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够引发万人空巷、全民讨论, 真实叙述是其一大法宝。每个登上舞台的选手, 都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真实生活和真情实感。第一季“好声音”学员、来自台湾的盲人歌手张玉霞, 虽然眼睛看不见多彩缤纷的现实世界, 但她用音乐感知周遭和世界的精彩。她对音乐的向往和痴迷, 让人佩服。演唱的那一刻, 这个平凡的女孩成为了一个发光体, 光彩照人。第三季“好声音”学员帕尔哈提, 为了逝去的哥哥歌唱, 打动了全场观众。“从这些好声音学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身份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真实、梦想真实所绽放出的光芒, 让《中国好声音》熠熠生辉。”[4]

在内容真实的前提下, 还要把握好叙事手法的客观真实。湖南卫视的大型季播身份互换真人秀《变形计》, 采用原生态记录的方式, 对互换的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进行24小时全天候跟拍, 一方面是尊重变形事实, 另一方面满足观众对真实性的需求。不可否认, 跟拍能够尽可能展示变形原貌, 但还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 参加变形的都是青少年, 对他们进行24小时拍摄, 是否会对其心理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呢?贴着“性格暴躁”、“任性叛逆”、“破坏规则”等一系列标签的城市少年, 对节目组这种跟拍较为反感。温顺、懂事的农村少年, 没有见过大世面, 面对摄像镜头和城市人群, 他们是否会胆怯?此外,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城市景象与农村面貌的交替切换, 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的交替出现, 创制了对比冲突的语言范式。这种对比的背后, 能够消弭由于城乡差距带来的知识鸿沟吗?其实不然, 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变形计》探讨的只是个案, 电视传播如何叙述真实, 是电视理论研究者和电视实践从业者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因为叙述真实与否直接关涉内容真实性, 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行为。

三、主流阐释:电视内容的文化坚守

电视是文化传播和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 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宣传任务, 肩负着“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使命和娱乐大众的主要责任。文化巨匠雷蒙德·威廉斯说:“文化观念的历史是我们在思想和感觉上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的变迁所作出的反应的记录。”[5]当今的电视媒体正完成记录文化变迁、反映时代变化的重任。然而, 在多元媒介竞争中,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 许多电视节目正在偏离主流文化传播的轨道, 娱乐泛化、内容低俗等不良风气盘剥了观众追求高雅、崇尚健康的权利。

究竟什么样的电视内容是当代社会所倡导和需要的呢?首先, 弘扬社会主旋律。“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巩固和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电视内容的精彩呈现, 努力展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营造和谐氛围, 全景式描摹各族人民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6]比如,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抗震救灾晚会》、《感动中国》等一批弘扬时代精神、契合时代特征的电视精品力作, 成功彰显了媒体践行主流传播的社会情怀。

其次, 诠释社会责任。当前, 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电视不仅仅是娱乐的, 还应该是有态度的。这种态度既是传播的立场, 又是公益圆梦的一种责任。2014年, 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 节目凭借中央电视台的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合公安机关、“宝贝回家”网站以及社会志愿者, 以寻人为主题, 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电视活动。此次活动关注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 聚焦寻亲背后的生活百态、辛酸苦辣。通过《等着我》栏目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离散多年的家庭得以重聚, 失散多年的朋友得以重逢。《等着我》作为一档公益寻人栏目, 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家文化”的渴望、追求和向往, 乐于助人、以德报怨等传统文化元素被激活, 传播到社会, 影响和感召万千众生。

再次, 传播民族文化。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民族精粹值得广为传扬。电视媒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制作和播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节目, 承传中华文明。2013年7月, 河南卫视联合爱奇艺打造的《汉字英雄》一经播出, 收视率直冲同时段前三。该节目以传统汉字文化为主角, 通过中小学生竞争和比拼, 传播汉字文化, 唤起人们对书写汉字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认同。当前, 在键盘和智能手机的冲击下, 传统汉字的书写受到了挑战。对于很多人而言, 长期在键盘上游走, 一旦离开键盘, 就无法正确书写曾经熟悉的汉字。长此以往, 汉字危机将会以悲剧的形式上演。《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出现普及了汉字书写的重要意义, 一定程度上缝合了当代社会正在断裂的汉字价值。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 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的《井字对抗》和《成语英雄》、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等文化综艺节目表现不凡, 值得点赞。

四、中国制造:电视内容的创新力量

近年来, 我国电视荧屏上引进节目蔚然成风。湖南卫视倾力打造的明星歌唱竞技真人秀《我是歌手》的节目理念和流程实践, 来源于韩国综艺节目《I Am a Singer》;浙江卫视重磅推出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 源于荷兰选秀节目《The Voice》;江苏卫视鼎力制作的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 借鉴了英国的《Take Me Out》;浙江卫视重金打造的明星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 来源于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这些节目只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引进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 2014年中国播出的综艺模式节目总量达63档, 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模式就有35个。这个数据不得不让人担忧中国电视的未来, 原创力匮乏, 电视将何去何从?

不可否认, 引进节目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电视原创带来的风险, 丰富了我国电视的节目样式, 激活了电视的创新元素。但一味地复制和拼贴, 很容易加速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和模式化。长此以往, 电视的创作理念和批判意识将会消失殆尽, 文化惰性也会随之滋生和蔓延, 这与我国正在实施的文化强国战略背道而驰。

2014年1月23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 要求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增加原创节目的开发和制作。笔者认为, 增加电视原创节目, 体现我国电视的制作能力和水平,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需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首先, 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优化电视品质、提高电视质量的内驱力和引擎力。在发挥思维创新的同时, 注重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制度形成规约, 鼓励电视原创节目, 明确规定原创节目的比重, 倒逼节目研发和创新。电视节目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 可植入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 契合我国电视观众的心理特征, 提高电视内容在观众心中的接受度, 使电视元素与本土文化水乳交融, 成为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和永恒符号。今年6月, 山西卫视联合东方风行制作的原创脱口秀节目《你贵姓》, 通过轻松愉悦、时尚多元的表达弘扬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你贵姓》植根于山西洪洞大树的姓氏文化传统, 结合现代电视元素和新媒体传播特征, 通过小切口、小视角, 激发观众对大文化的兴趣。

其次, 打造品牌优势。好口碑, 好品牌, 是形象塑造的直接体现。原创电视节目做得好, 很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当前, 电视界正在探索原创节目的品牌化打造, 涌现了《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以及《超级女兵》等一批质量上乘的品牌栏目。在音乐选秀喧嚣之际, 灿星团队制作的《中国好歌曲》把聚焦点转向了原创音乐, 让原创成为舞台的主角, 为中国乐坛注入了一批新生代创作力量。《中国好歌曲》借助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强大传播优势, 一经播出反响强烈, 形成了独特的品牌, 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英国国际传媒集团订购了其节目模式, 负责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

当然, 打造具有中国符号的电视品牌, 还需要强大的制作团队。他们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时尚前沿的理念, 熟知中国传统文化, 还要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在媒介融合时代, 电视媒体的全面转型, 不仅需要理念作为先导, 更需要通过强大执行力来完成理念革新, 促进电视产业发展, 推动电视文化繁荣。

五、用户聚焦:电视内容的意义归属

当今社会, 互联网在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 不仅带来了技术的颠覆, 更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念变革。“互联网+”作为一种战略模式, 在全社会普遍推广和应用, 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开始相互交汇与融通。互联网与电视的融合本质是观众和电视机的一次完美对话和交流。无论是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 还是电视剧《虎妈猫爸》, 抑或是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其传播效果离不开电视屏、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的合力推进。电视媒体的跨屏互动, 促使“观众”的概念发生嬗变, 使用媒介、消费媒介的行为无不体现着用户的价值。

以用户为中心的电视媒体, 应该不断挖掘用户的需求, 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话题设置和内容生产。既然关注用户的需求, 电视的生产方式和话语形式一定要符合社会习俗和生活规范, 创制融入大众生活的话语体系和表现形态, 这样才能增强内容的贴近性和吸引力。比如,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践行“走转改”的过程中, 不断探索硬新闻“软着陆”, 增加图表新闻、数据新闻的报道, 增强新闻的可视效果, 让观众一目了然, 契合了大数据时代用户的接受心理。另外, 增加了生活用语的使用, 提高观众的接受度, 让观众倍感亲切, 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发挥其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受众的媒介使用一方面意味着分享更广泛的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可能是完全自我的、私人化或小圈子化的行为。”[7]电视媒体应善于把握用户的个体行为, 细化用户市场, 可以根据年龄、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或者特定人群进行细分。比如, 贵州卫视《非常完美》是针对“剩男剩女”这一群体创制而成;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中国教育1频道《职来职往》为待业、择业的人提供求职平台……在聚焦用户需求的时候, 体现平等精神和民主意识是电视媒体转型的着力点。平等和民主的直接体现就是用户与电视进行有效互动, 增强用户的体验性。湖南广电在这一方面堪为典范。湖南卫视把电视频道转变为视频APP, 适应媒介社交化趋势, 推出的“呼啦”APP移动社交应用, 把电视观众转变为用户,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通过APP、微信摇一摇、微信雷达互动等多种方法参与节目, 把全民参与电视互动推向一个高潮。

六、技术互联:电视内容的平台优化

Web3.0、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强力推进, 将媒介触角进一步延伸和扩大, 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媒介所包裹。正如美国著名文化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所言, “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以后, 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更加目眩神迷。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更加持久的作用。”[8]电视作为主流媒体, 其优质内容的有效传播离不开媒介技术的助力, 离不开优质传播平台的推动。

PC互联网诞生之初, 掀起了书房的一次革命。跨入新世纪, 电视革命经历了IPTV和OTT TV两个重要阶段。如今, 电视媒体进行渠道整合, 拓展电视终端的功能, 朝着融合影视、资讯、游戏、通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方向发展。电视内容IP化, 将节目内容转为IP资源, 丰富电视传播内容, 纵深性延展涵盖书籍、手机游戏、电子商务、新闻资讯、影视艺术等多种产业。

大数据作为媒介发展的一大技术支撑, 对电视的影响日渐显现。电视借助大数据挖掘资源、筛选信息、直观清晰等优势, 打造传播新形态。“借助大数据技术, 电视新闻将数据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 多维度呈现事物的时空分布状况, 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导航。”[9]例如,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数据系列报道, 《据说春运》、《据说“两会”》等新闻报道打破了常规的新闻叙事方式, 倚重数据、图表等直观形式, 提高新闻的视觉化, 向观众传达精准信息。借助互联网、APP终端, 利用大数据挖掘, 打造网络自制剧也成为当前视频传播的一大亮点。比如, 2014年腾讯视频的自制综艺节目《你正常吗?》, 集播10期节目收获3亿点击。“《你正常吗?》采用大数据技术, 以更加客观、合理的方法, 向公众展现大多数人的行为和想法。借助腾讯大平台用户优势, 节目将大数据作为影视内容走向的关键因素, 首次不设评委、没有权威, 所有题目和结果来自网友的互动。”[10]这是电视元素和互联网精神交融的有益尝试, 也是电视内容生产的一大发展方向。

在媒介技术的逻辑关联下, 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平台管理以及评价体系都需要转型。利用众包模式, 打造口碑营销战略;利用云技术, 打造“云媒资平台”, 制作业务“云系统”;利用数据挖掘, 构建视听节目网络满意度评价体系。当然, 电视媒体的技术运用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技术的更新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它的每一次升级, 都可能意味着电视业态的调整和格局的重塑, 所以电视媒体应善于在技术的暗流涌动中, 把握规律, 获取资源, 让技术为我所用。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 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加剧。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外部冲击, 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的内部对峙, 迫使电视媒体不得不走媒介融合之路。在实施媒介融合战略过程中, 借助云技术、大数据、众包等新技术开启“TV+”的崭新时代, 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式的服务。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技术元素在电视转型中, 虽然不可或缺, 但应居于内容之后, “内容为王”才是电视生存的制胜法宝。内容创新、内容转型以及内容优化是电视媒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以高品质内容做强大后盾, 用内容反哺技术、反哺渠道、反哺平台, 电视媒体才会枝繁叶茂, 成为我国媒介版图上显要的文化坐标,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强劲的生命动力和青春活力。

注释

1[1]秦红雨.不可或缺的文化维度——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反思.编辑之友, 2012 (08) .

2[2]郑维东, 张天莉.差异化的受众与市场:深入理解观众收视选择及其变化.新闻大学, 2010 (01) .

3[3]Raymond Williams.Televison: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Shokcken Books, 1975:25.

4[4]赵红勋, 赖黎捷.《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传媒观察, 2012 (11) .

5[5][英]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74.

6[6]赵红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电视娱乐文化.当代电视, 2013 (04) .

7[7][美]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 李颖, 杨振荣,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7.

8[8][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

9[9]赵红勋.大数据视域下电视产业的转型升级.视听界, 2014 (04) .

篇14:市场营销总监的四大核心职责

在营销组织的设计中,市场总监的定位和选择至关重要,其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和营销团队的建设。如果企业没有出色的市场总监,即使设置了市场营销部门,也只能在企业里扮演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更谈不上营销工作上层次、上台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战略设计的总参谋部。那么,市场营销总监在企业中的职责有哪些呢?

战略规划及计划制订

市场总监的第一个职责是负责主导公司(或事业部)的3~5年长期战略规划和下年度实施计划的制订。可以说,销售部的眼睛是盯着当年的业绩,而市场部的眼睛是看未来3~5年,这样一个企业才会平衡。大家都看眼前,就容易急功近利,大家都看未来,往往好高骛远。所以,这种分工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与平衡。作为公司(事业部)的智囊,市场总监需要主导企业(事业部)每年一次的战略规划,一般说来以营销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是每年做一次,一次用5~6天时间,每次都是看未来3~5年,公司(事业部)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和各职能总监都要全程参与这项重要的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一些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有时候也会被邀请列席部分讨论。这样年复一年形成“滚动式规划”,跟踪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调整下一年的实施计划,几年下来,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

一旦战略规划做好了,公司(事业部)的大方向明确了,3~5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清晰了,如何完成目标的战略自然就明确了,每个部门的价值和扮演的角色也就清楚了。有了战略规划,制订下年度实施计划时就能够做到任务明确(战略能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的战术动作),衡量标准明确,评估人明确,评估时间明确,因此计划才能够顺利“执行”,所以说在没有战略的情况下谈“执行”是毫无意义的。我认为,战略规划做得好不好是体现市场总监价值的关键所在,如果老板认同了战略规划的价值,自然也就认同了市场总监的价值,市场总监才有可能成为为企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的“总参谋长”,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市场总监的第二项职责是负责公司(或事业部)新产品的规划,监督检查产品定义、新品上市、产品退市等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在市场部的四大主要职能中,“产品市场”是最重要的核心部门,因为产品市场最能体现市场部的价值,所以市场总监要花足够的时间在产品市场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有自己品牌的制造业企业(不包括来料加工型,合同加工型,OEM,oDM等),需要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以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产品市场部正是为了这个目标奋斗,因此就涉及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可以说产品市场部是所有产品的“管家”,从一个产品的诞生到退市,负责全程管理。产品市场做得好的企业,就能从抄袭、复制、仿制逐步过渡到创新,使企业有把握市场的能力,能赚到创新的钱,能从简单的“制造工厂”向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企业转化,使自己具备定义新产品,甚至开发新产品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制造业的市场总监来说是任重而道远,如果市场总监能建立起完整的产品市场职能,把产品线的管理纳入正轨,对企业的价值可想而知。

业务模式的设计

市场总监的第三个职责是负责公司(或事业部)业务模式的设计与营销团队的管理。业务模式的设计,也称为赢利模式的设计。什么是业务模式呢?我的理解就是企业靠什么赚钱,赚哪部分钱,赚钱的方式和途径如何,也即理清楚企业内部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如何共同为客户服务,简单说来,就是回答在企业内部谁负责做什么事情,创造什么价值。有了业务模式,就能够形成顺畅的流程,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配合就简单化了,扯皮的事和掉链子的事少了。可以说,业务模式越简单,企业管理难度越小,赢利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做很多解释才能给别人说清楚,就很难想象这样的企业能过好日子,能持久地、健康地发展。没有清晰业务模式的企业充其量只能赚“机会”的钱,而赚不到管理的钱,一旦市场“机会”没了,或者大家都来抢了,日子就不好过了。总之,业务模式是明确企业的经营机制,是靠管理出效益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市场总监如果能帮助老板把业务模式理清楚,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销售渠道规划

市场总监的最后一大类工作是销售渠道的规划、监督销售工具的开发以及销售队伍的支持和培训。这里就涉及到市场部与销售部的分工问题,通常说来,销售部的职能非常清楚,那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比如一年),在规定的地盘上(比如某个省或某个大区)完成公司的业务指标。而市场部则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销售渠道,从行业、地域、目标客户、产品等多个角度来划分市场,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而每一年的销售指标往往来自企业的3~5年战略规划。这样既可以避免销售部门“一手遮天”,说做多少就做多少,也可以避免老板说做多少就做多少,一切都是来自市场的数据说了算,从而形成一种双向制约机制。另外销售部看市场部是否有价值,还要看市场部是否提供了必要的销售工具(成功范例、应用指南、用户反馈、竞争分析等),是否给销售人员和渠道人员提供了恰当的培训(卖给谁、如何卖、价值诉求、疑难问题解答等),从而提升销售队伍的素质,使他们具备卖产品、卖服务,甚至卖思想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一名市场总监能指导(带领)自己的市场部门做好上述四大类工作,相信他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重用,也能得到销售部门的认同,从而奠定市场部在企业里的核心地位。优秀市场营销人才的五要素

天赋:一是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做事情较理智,喜欢用客观的、分析的眼光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凭感觉做判断,随大流;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分析问题讲究前因后果,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三是有创新意识,愿意尝试与众不同的新方法,并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

知识:知识面的广阔与否会决定一个市场营销人才的视野。除了科学知识以外,市场营销人才最好具备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因为艺术会启发人的潜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扩大思维的角度和宽度,使各种知识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技能:技能只能在工作中去学习掌握,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就没有饭炼的机会(实践的机会),如果没有好上司或好师傅,就没有人指导,再聪明的人,即使天赋很出色,知识很丰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激情:很多市场营销工作短期内看不出效果来,因此要耐得住寂寞,这就需要极大的激情来支撑自己。不管外界环境如何,自己都要“无动于衷”,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营销这项事业中去。如果一个人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找平衡时偏向长远利益的话。他(她)就可能适合做市场营销工作。对于想取得巨大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要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够持久,才不需要“外力”推动。

上一篇:朋友新店开张的祝福语下一篇:区电化教育馆上半年电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