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024-04-29

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共9篇)

篇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龙鑫税务代理有限公司

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农产品的经销活动特点形成易发态势。

一是购销频繁,数量大。在收购旺季,交易次数成千上万。

二是农产品一般体积零散,不便规则堆放,盘点不方便。

三是销售人员性质(是商贩还是农业生产者个人)难以辨别和判断。

正是存在以上三个特点,给税务人员执法带来很大困难,虽然各地国税机关采取种种监管办法,如实地走访,检查身份等等,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厂家和人员,此种做法无疑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现行现金使用管理规定给纳税人造成可乘之机。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可以使用现金,但却没有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加上纳税人特别是非公有性质的企业,在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现金来源很不规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纳税人用虚有现金购买虚假的货物就变得十分方便和容易。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一是收购发票现在只是纳入普通发票的管理范围。目前,对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的管理还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部分小规模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将以前收购的农产品开具收购发票进行抵扣,税务机关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无据可依,真假难辨,给一些偷逃税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目前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各地自己印制,没有统一版式,各地对发票的使用规定和要求报送的附件也不尽相同,这给地区间的协作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收购发票的开具是直接针对广大农业生产者,开票频繁,使用量大。手工版的发票面额小,手工开具工作量大,这给税务机关的审核与汇总增大了工作量和难度。在确认收购对象的身份方面,只有实地核证;在确认收购产品的规格、等级、单价、金额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无法监督企业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在实际税收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农业产品在收购环节可以使用现金结算,因此收购农业产品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开具过磅单凭过磅单结算现金,而后将很多农户汇总在一起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据以申报抵扣进项税,未按一户一票的规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或者将无法取得发票的非农业生产者个人和单位销售的非初级农业产品,也作为收购自产初级农业生产品,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为主观扩大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范围,孳生偷税温床。

篇2: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农产品;收购;发票;税收

中图分类号:F810.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14-0164-02

农产品收购发票是指收购单位向农业生产者个人(不包括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个体经营者)收购自产免税农业产品时,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的发票。由于这种发票的使用是由收购者自身代农业生产者开具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人为操纵农产品收购数量或价格的可能性;又由于对农产品收购是农业生产业务链中的源头,如果源头存在偷税行为,还可以使下游的一些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造成缴纳税款流失。笔者认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发票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纳税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纳税人到税务局自行购买、自行对农业生产者开具,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自行进行抵扣的发票。因此,它作为农业生产业务链条的源头,纳税人往往不受生产业务链上游企业的影响,处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自行随意地调节开具发票的金额和收购数量。经常出现低购高开的情况。

2.一般的企业要求支付的货款与从对方取得的发票金额一致,并且在交易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要求用银行支票或汇票等形式进行支付。这样的付款方式,从资金的使用上也可以达到对发票的开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但是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由于面向的客户是农业生产者(个人或农场等),收购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现金交易,因此,在资金使用监管对发票开具金额的影响方面就存在空白地带。这样,收购企业就可以在收购金额及数量上做手脚。比如,在一些农产品收购企业,人为虚构入库数量,自行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使票面金额远远高于实际的支付现金。更有一些企业会虚列农业生产者的姓名、虚构成本等情况,从而多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少纳或不纳增值税,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减少。

3.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称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品”免征增值税。所以,对于这种企业来讲,收购金额与销售金额的差额而带来增值税应纳税额影响不是很敏感。但是对于下游的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很大。由于农业收购企业虚构了收购数量,虚增了产品采购金额,那么它在发生销售行为的时候,曾经虚开进来的收购数量及金额就同样可以开具销售发票虚开给下游农业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而下游的企业同样可以实现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目的,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4.人为扩大开票范围。农产品收购发票是向农业生产者个人收购农产品时而由收购企业代农业生产者个人向企业开具的收购发票。这种收购发票是可以按照收购价格与适用税率直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按照规定,可抵扣的税款的“购买价格”是指实际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个别企业在向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经营者购买农产品时,在未取得或有意不取得普通发票的情况下,也自行填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入账,有的还将支付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招待费等费用挤入收购金额,从而达到多抵扣税款的目的。

5.人为调节税款。根据规定,收购发票必须按每一笔收购业务逐笔及时开具。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认为调节缴纳税款的目的,在期末视产品的销售情况,“倒算”出需要自行开具的收购量与金额,再滞后于实际业务发生时间开具收购发票,来达到少交或不交增值税的目的。

二、税务机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领购管理比较宽松。现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游离了中国增值税的征管范围。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上只局限于发票的领、用、存等环节,不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那样进行严格管理。但是,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既然已经具有了增值税进行抵扣的功能,那么它就已经具备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功能,从管理上就要求与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同等管理。目前税务机关没有认证对比农产品销售发票的比对系统,只是把农产品收购发票按照普通发票的甚至更随意的状态在进行管理。对发票开具的是否真实,不进行实质的核查。

2.税控监管不到位。由于农产品收购业务发生比较频繁,而且伴随大量的现金交易。税务人员对收购企业的真实情况很难做到及时掌握,对收购企业自行填制的收购发票也不能做到完全控制。遇到税务机关的集中检查,由于收购企业业务量大、笔数多,税局人员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被检查企业做到有效核查。

笔者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一是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首先,要做到对首次购买农产品收购企业资格审查工作。国家税务机关对申购收购发票的企业要进行实质的资格认定,而非形式上的。其次,采取验旧购新的方式,对企业领购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管理。再次,在企业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过程中加强抽检频率,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严格发票领用、使用、缴销手续。根据业务量不同制作不用版别的收购发票。

二是完善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与比对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真伪的辨识。国税机关可以要求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申报抵扣税款时,报送供货方身份证明复印件、联系电话号码及收购地详细地址、检验入库单、当地政府开具的自产自销的证明、运费结算单据、由供货方签字的.收款收据及现金日记账复印件等资料。对由违反规定进行虚开收购发票的企业一律取消申领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资格。还要对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加强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对收购企业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客观分析,对长期税负率过低要进行到企业内部的核查。

三是加强监管,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农产品收购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加强库存商品进、销、存的管理。加强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实地检查,检查收购的农产品种类是否符合农产品收购内容,收购的价格是否合理,入库数量、收购资金是否能够做到账实、账表相符等。对农产品收购企业已经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要在加盖“验证相符”的专用章后,方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对违反规定,产生偷税行为的企业,要在电视、网络上加以曝光,对其他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对偷税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要列入诚信黑名单。对制售假收购发票的相关责任人要配合公安机关给予严厉大局。

四是做好宣传,积极引导正确的纳税观念。税务机关要通过大力的宣传给纳税人灌输正确的纳税观念。尤其要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曝光等,在媒体上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反面教育。要企业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还要积极宣传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款的相关规定,明确使用乏味、对象、开具要求及处罚规定等,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管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体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纯净、公平的竞争环境。随着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农产品销售发票的管理会更加科学。

篇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纳税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纳税人到税务局自行购买、自行

对农业生产者开具, 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自行进行抵扣的发票。因此, 它作为农业生产业务链条的源头, 纳税人往往不受生产业务链上游企业的影响, 处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 自行随意地调节开具发票的金额和收购数量。经常出现低购高开的情况。

2. 一般的企业要求支付的货款与从对方取得的发票金额

一致, 并且在交易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要求用银行支票或汇票等形式进行支付。这样的付款方式, 从资金的使用上也可以达到对发票的开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但是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 由于面向的客户是农业生产者 (个人或农场等) , 收购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现金交易, 因此, 在资金使用监管对发票开具金额的影响方面就存在空白地带。这样, 收购企业就可以在收购金额及数量上做手脚。比如, 在一些农产品收购企业, 人为虚构入库数量, 自行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使票面金额远远高于实际的支付现金。更有一些企业会虚列农业生产者的姓名、虚构成本等情况, 从而多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少纳或不纳增值税, 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减少。

3. 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称条例) 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品”免征增值税。

所以, 对于这种企业来讲, 收购金额与销售金额的差额而带来增值税应纳税额影响不是很敏感。但是对于下游的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很大。由于农业收购企业虚构了收购数量, 虚增了产品采购金额, 那么它在发生销售行为的时候, 曾经虚开进来的收购数量及金额就同样可以开具销售发票虚开给下游农业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 而下游的企业同样可以实现多抵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目的, 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4. 人为扩大开票范围。

农产品收购发票是向农业生产者个人收购农产品时而由收购企业代农业生产者个人向企业开具的收购发票。这种收购发票是可以按照收购价格与适用税率直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 按照规定, 可抵扣的税款的“购买价格”是指实际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个别企业在向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经营者购买农产品时, 在未取得或有意不取得普通发票的情况下, 也自行填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入账, 有的还将支付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招待费等费用挤入收购金额, 从而达到多抵扣税款的目的。

5. 人为调节税款。

根据规定, 收购发票必须按每一笔收购业务逐笔及时开具。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认为调节缴纳税款的目的, 在期末视产品的销售情况, “倒算”出需要自行开具的收购量与金额, 再滞后于实际业务发生时间开具收购发票, 来达到少交或不交增值税的目的。

二、税务机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领购管理比较宽松。

现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游离了中国增值税的征管范围。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上只局限于发票的领、用、存等环节, 不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那样进行严格管理。但是, 农 (下转171页) (上接164页) 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既然已经具有了增值税进行抵扣的功能, 那么它就已经具备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功能, 从管理上就要求与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同等管理。目前税务机关没有认证对比农产品销售发票的比对系统, 只是把农产品收购发票按照普通发票的甚至更随意的状态在进行管理。对发票开具的是否真实, 不进行实质的核查。

2. 税控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产品收购业务发生比较频繁, 而且伴随大量的现金交易。税务人员对收购企业的真实情况很难做到及时掌握, 对收购企业自行填制的收购发票也不能做到完全控制。遇到税务机关的集中检查, 由于收购企业业务量大、笔数多, 税局人员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被检查企业做到有效核查。

笔者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一是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首先, 要做到对首次购买农产品收购企业资格审查工作。国家税务机关对申购收购发票的企业要进行实质的资格认定, 而非形式上的。其次, 采取验旧购新的方式, 对企业领购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管理。再次, 在企业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过程中加强抽检频率, 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严格发票领用、使用、缴销手续。根据业务量不同制作不用版别的收购发票。

二是完善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与比对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真伪的辨识。国税机关可以要求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申报抵扣税款时, 报送供货方身份证明复印件、联系电话号码及收购地详细地址、检验入库单、当地政府开具的自产自销的证明、运费结算单据、由供货方签字的收款收据及现金日记账复印件等资料。对由违反规定进行虚开收购发票的企业一律取消申领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资格。还要对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对收购企业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客观分析, 对长期税负率过低要进行到企业内部的核查。

三是加强监管, 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农产品收购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加强库存商品进、销、存的管理。加强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实地检查, 检查收购的农产品种类是否符合农产品收购内容, 收购的价格是否合理, 入库数量、收购资金是否能够做到账实、账表相符等。对农产品收购企业已经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要在加盖“验证相符”的专用章后, 方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对违反规定, 产生偷税行为的企业, 要在电视、网络上加以曝光, 对其他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对偷税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要列入诚信黑名单。对制售假收购发票的相关责任人要配合公安机关给予严厉大局。

四是做好宣传, 积极引导正确的纳税观念。税务机关要通过大力的宣传给纳税人灌输正确的纳税观念。尤其要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曝光等, 在媒体上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反面教育。要企业做到警钟长鸣。同时, 还要积极宣传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款的相关规定, 明确使用乏味、对象、开具要求及处罚规定等, 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管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体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纯净、公平的竞争环境。随着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们相信农产品销售发票的管理会更加科学。

摘要:农产品收购发票由收购企业自行购买、自行开具、自行入库、自行付款, 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会出现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随意、人为调节当期税收的情况, 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以及影响国家整体的税收水平。因此, 必须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

篇4: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融资;定价;财务;道德

一、管理层收购(MBO)概述

MBO即(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在这里,Management的含义是“经理、管理人员”的意思,可以统称为“管理层”, Buyouts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因此,MBO的含义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 管理层收购的本质是管理层通过收购的同时具有了管理层和股东双重身份,是一种收购手段、方式。

在西方,管理层收购(MBO)出现的比较早,其理论与实证研究也较为完善,我国学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从现实操作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做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

二、管理层收购的必要性

第一,降低企业资金成本。MBO属于企业重组的一种形式,其实质就在于通过举债收购,运用财务杠杆,以较少的股本投入获取数倍的资金,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组的企业的未来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由于负债具有抵税的功能,而且低成本扩张属性也决定了企业财务运作的高效性,因此最终能够实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目的。

第二,有效激励和约束管理层。MBO可以很好地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防止企业人力资本流失。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的股份,享有企业的控制权,将经营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绩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MBO对管理层的约束作用表现在,它作为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往往会大大增加目标公司的负债率,这些负责的还本付息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

第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MBO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管理层收购可以实现管理者与所有者合二为一,极大激励了管理者的创业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与此同时,管理层收购还可以实现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三、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我国MBO融资受到诸多限制, 缺乏融资渠道以及融资制度支持。管理层收购所涉及的金额较大,通常会超出管理层的个人支付能力。因此,融资障碍是MBO运作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与发达国家市场健全的法律制度相较,我国由于不健全的资本市场以及法律法规支持,实施MBO的企业管理层融资渠道比较的单一。当前的融资环境根本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层对于收购资金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可供企业管理层的融资渠道较少,导致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不明,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自身的政策与法律风险,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营与金融的管理风险。

第二, 管理层收购的定价不合理,存在溢价现象。在众多有关管理层收购的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一般而言,MBO的收购价格常低于其每股净资产。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实施环境中,由于MBO缺乏透明的市场,难以提供对称的信息,结果就造成低价转让等情况的产生,增加了管理层收购的监管难度。

第三,由于MBO融资操作过程中的诸多不规范因素,加之收购完成后企业形成了以管理层为中心的企业控制权格局,收购行为会使得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层收购后企业增加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偿债风险:即管理层到期不能偿还由于MBO融资所欠巨额债务的风险。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的收购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是管理层以所购企业的股权或者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取得的。因此,公司一经完成管理层收购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管理层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必定会向法院申请对抵押资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清偿债务,这将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是投资风险: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在巨大的资金偿还压力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风险投资尽快赚取超额报酬来偿债。同时管理层在公司控制权结构中的地位也加剧了其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投资成功,管理层作为大股东可以从公司经营业绩中分得巨大收益;如果投资失败,损害的是流通股股东权益和债权人利益。最后是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管理层出于个人还款压力的需要,往往在收益分配政策上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同时管理层为了最大限度的从公司攫取现金,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往往给自己的薪酬制定在很高的水平;在股利政策上,管理层更倾向于高额的现金分红,对企业收益竭泽而渔,这种股利政策大量透支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对企业未来扩大发展构成资金障碍。

四、实施MBO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解决融资困境

1、拓宽融资渠道

解决管理层收购资金不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发展机构投资者即战略投资者,如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层收购专项资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而不是将融资的眼光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战略投资者往往拥有大额资金 ,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个人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的投资有效参与到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来,并对企业进行重组后的活动进行监管、约束和控制,促使管理层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而不是短期行为。同时战略投资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的投资经验,减少盲目性的投资。尽快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成为解决管理层收购融资困难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nlc202309020606

2、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机制

在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各种融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具有不同的退出时间和方式,权益融资具有多种退出途径。多层次、相互交叉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和退出途径构成了管理层收购融资退出机制。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途径相对比较单一,表现为债务融资退出途径不通畅,权益融资退出的渠道不畅、交易成本过高。借鉴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退出机制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管理层完成收购以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减少高负债带来的还款压力;第二,建立债务融资与权益资本相互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例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在保证债务安全性的同时,增加债权人的灵活选择机制,是管理层收购各种融资主体重要的退出途径。

3、完善拓展其他融资渠道

进行金融创新,拓宽MBO的融资渠道首先,大力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信用评级,促进信用贷款发展;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贷款的有关限制;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限制;建立企业优先股融资机制等。

(二)建立定价体系

1、完善管理层收购的立法体系

逐步完善有关管理层收购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管理层收购合理价格形成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通过法律规范MBO的收购价格。由于我国企业自身股权结构所具有的独特性,管理层合理、公允的价格应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在综合企业本身具有的负债、盈利以及每股现金流量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升MBO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应要求上市企业通过聘用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促使MBO定价的有法可依性,规范MBO的收购价格,有效防止MBO的定价混论局面。就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而言,还有一些关键性要素尚未彻底解决,定价中因主观因素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在现行的有关法规中仍然难以根除。此外,地方性各相关MBO的法规文件中所给予的种种优惠政策还需要统一和完善。同时,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MBO公司的监管,加大惩罚力度,营造必要的威慑才能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

2、强化信息披露,规避道德风险

由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份转让是在非流通市场内进行的,MBO的信息披露不透明。从已经发生的MBO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有的没有披露交易价格,有的虽然披露了收购价格,但对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未能做进一步说明,有的在收购原因方面阐述过于简单、笼统,没有针对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几乎所有企业都未披露融资来源。根据现在MBO实行的办法,决定最终收购价格的仍然是买卖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这必然导致熟悉企业情况的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定价,带来较大的道德风险。由此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股权安排暗箱操作等问题。因此,建立管理层收购完善的、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MBO操作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前提。

3、MBO定价市场化

按照规定,MBO进行股权转让时必须进入市场,但由于信息不公开、内部操作缺乏透明度,所谓的市场挂牌并有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加快产权交易体系的建立。完善市场化的交易制度和实施MBO的市场环境,尽快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当前可以利用各地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依照中介机构评估出来的评估价格进行集中竞价,给予收购者同等的机会参与竞价,借助众多参与者之间的理性竞争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价格,以保证价格形成机制的公平性。

(三)防范财务风险

1、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对MBO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和服务

收购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企业是否适合进行MBO,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本规模、盈亏状况以及经营者的实际履约能力做出综合评估。管理层本身需要中介机构参与收购过程,为他们设计融资方案,进行风险控制。国内最近几年出现了由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发起成立“MBO操作联盟”,他们向客户提供MBO策划以及操作业务的一条龙服务,负责融资、会计、评估、税收以及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因此,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建设,不仅是这些行业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MBO产权交易规范化的内在要求。

2、逐步放宽银行贷款的政策性限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融资结构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拥有大量闲置居民储蓄存款,足以满足现在MBO方案的资金需要。一方面,银行对MBO融资是持积极态度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也倾向于从银行获取资金。只要消除了政策法规层面的障碍,融资问题的主要方面就是风险控制了。建立和完善资信评级机构,利用专业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个人信誉进行综合评估,银行根据评估设计一个比较科学的操作方案,使企业有良好的效益预期,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战略投资者通常是以获得资本增值为主要目的的机构投资人,它一般是指投资银行、基金、保险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等。他们承担融资的高风险,也追求高收益,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一方面优化了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投资经验的优势促使MBO健康、稳定、理性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信托公司和民间私募基金都可以在MBO操作中扮演战略投资者的角色。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到MBO业务中来。

(四)防范公司治理风险

防范公司治理风险,加强公司治理。我国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治理体系表现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理层的个人利益与经营成本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经营层和所有者的追求目标不一致,易于产生代理成本表问题。管理层收购则能够把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统一,从而节约代理成本。但一旦完成管理层收购,公司的内部人与第一大股东的利益彻底一体化,大股东通过权利侵犯小股东权利更加便捷,小股东权利维护更加艰难;另一层次上,伴随着管理层收购的完成,公司的管理权和所有权转移到企业高层人员,增强激励的同时也固化了管理层的人员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生产经营封闭固化、排斥外部管理人才的现象。防范管理层收购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风险除了加强监管的同时必须做好信息披露和推行独立董事之外,还要做好中小股东权益维护,规避因关联交易导致中小股东权益受损。

五、总结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MBO的规范运作和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一系列严格限定的条件,其中至少需包括较为完善的制度环境、完备的监督机制、健全的中介机构、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以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等要求。总的来说,管理层收购在对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本身不够完善、上市公司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监管乏力,很可能会出现进行收购的管理层侵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侵占国家资产的情况。但只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收购活动必将能实现管理层和各方利益者的双赢。虽然MBO在引入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策也不成熟,一度出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失衡,但是,只要我们去客观、冷静、正确、辨证地看待和对待MBO,既不盲目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一概否定它的积极意义。我们只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贯穿于MBO的全过程,之后MBO在我国也一定能够取得成效,也将成为我国实施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之一。(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行)

参考文献

[1]薛峰,管理层收购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J].才智.2008年13期

[2]汪杰,浅议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法律问题[J].华商.2008年12期

[3]张锐,管理层收购:有待突破的障碍[J].经济时刊.2003年第1期

[4]王德全,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趋向[J].中国投资.2003年3月

[5]尹旷怡,信托在中国管理层收购中应用浅析[J].华北金融.2008年08期

篇5: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收购单位擅自扩大收购发票开具的范围。一些收购单位除对正常的农副产品收购业务开具收购发票外,还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货行为,比如本应计入经营费用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物等费用,借用农副产品收购的名义混入收购发票的金额之中,虚增收购成本。根据现行税法规定,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进项税额,按照买价、价款和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而这里的买价、价款只包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时所支付的款项和按规定代收代缴的农业特产税,除此之外,纳税人购进货物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和其他附加费都不允许计算抵扣。但部分纳税人故意鱼目混珠、混淆黑白,既使承运单位开具运输发票、销货方开具销售发票,也只当作一张废纸,弃之不用,仍要自己开具,从而把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其他附加费用都记入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产品扣除比例,以达到自己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造成了税款流失。

(二)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填开的随意性较大,填开不规范。根据规定,收购发票必须按每一笔收购业务逐笔开具,填写时必须项目齐全,内容真实。而目前部分企业在收购发票的使用中经常出现农产品的品名、项目填开不全,缺章、漏章现象严重;出售人信息不全等问题。有的企业借口业务收购量大、人手不足,往往采用按日汇总填开的形式,不按规定将收购发票逐个开具给收购对象,而是按多个出售人汇总开具,甚至平时不开,于期末根据当期的生产成本倒挤收购发票金额,以达到多抵税款的目的,即使弄虚作假,税务部门也难以核实,无法查验。

(三)农业生产者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收购发票使用的不规范性。现行政策规定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自产的初级农产品。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销售者的身份极为复杂,主要包括:农户,农场等。无论是税务机关还是收购企业,都很难确定销售者是否为农业生产者。同时,企业往往通过中间人收购农产品,由中间人提供所谓的“生产者”身份证号码,伪造销货方名称违章开具收购发票,以达到逃避税务机关检查的目的。

二、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农产品的经销活动特点形成易发态势。一是购销频繁,数量大。在收购旺季,交易次数成千上万。二是农产品一般体积零散,不便规则堆放,盘点不方便。三是销售人员性质(是商贩还是农业生产者个人)难以辨别和判断。正是存在以上三个特点,给税务人员执法带来很大困难,虽然各地国税机关采取种种监管办法,如实地走访,检查身份等等,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厂家和人员,此种做法无疑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现行现金使用管理规定给纳税人造成可乘之机。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可以使用现金,但却没有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加上纳税人特别是非公有性质的企业,在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现金来源很不规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纳税人用虚有现金购买虚假的货物就变得十分方便和容易。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一是收购发票现在只是纳入普通发票的管理范围。目前,对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的管理还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部分小规模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将以前收购的农产品开具收购发票进行抵扣,税务机关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无据可依,真假难辨,给一些偷逃税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目前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各地自己印制,没有统一版式,各地对发票的使用规定和要求报送的附件也不尽相同,这给地区间的协作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收购发票的开具是直接针对广大农业生产者,开票频繁,使用量大。手工版的发票面额小,手工开具工作量大,这给税务机关的审核与汇总增大了工作量和难度。在确认收购对象的身份方面,只有实地核证;在确认收购产品的规格、等级、单价、金额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无法监督企业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在实际税收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农业产品在收购环节可以使用现金结算,因此收购农业产品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开具过磅单凭过磅单结算现金,而后将很多农户汇总在一起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据以申报抵扣进项税,未按一户一票的规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或者将无法取得发票的非农业生产者个人和单位销售的非初级农业产品,也作为收购自产初级农业生产品,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为主观扩大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范围,孳生偷税温床。

三、加强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的对策

(一)在收购发票的申请上,严格审定企业领用收购发票的资格,对不具备收购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发售。改变过去纳税人“按需申请”的做法,实施“依资格权限申请”,即严格按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纳税情况发售不同数量的收购发票,并对用票资格实行过程控制,由税收管理员定期实际调查,严格控制其领购、使用和缴销环节,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杜绝管理上的“真空”。

(二)对不经常发生收购业务和收购发票使用量不大的,由税务机关代管监开收购发票。如收购单位发生收购业务需要开具收购发票的,由收购单位携带被收购人的收款收据、身份证复印件、证明资料、入库验收单等资料申请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对经常发生收购业务、收购发票使用量大的,经资格审定后可领回收购发票自行开具,但对相关资料必须单独装订成册并完整保存备查。

(三)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发票进行限量、限额供应。根据收购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当年的收购计划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参考其历年的销售收入及生产销售能力,合理确定其购进农副产品的产销数量,实行按月限量供应,有效控制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数量,从源头上防范违规抵扣行为的发生。其次,农副产品发票的开具时间与申报抵扣的时间相一致。当月开具的农副产品发票在当期计算抵扣,对开具和抵扣时间不一致的,待核查完毕后决定其是否抵扣。

(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户家庭生产的农副产品如大麦、菜籽、马铃薯等,由于受路程、车辆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一般很少直接到厂家销售其农副产品,往往由一些“贩销户”收购后,再销售给厂家。这些“贩销户”的存在,不仅方便了农民,而且也搞活了市场,作用较大。因此,税务管理必须面对现实,因势利导出台管理办法。建议: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收购的“贩销户”,应加大检查力度,规范、约束其购进和销售农副产品的行为。

(五)鉴于旧版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设计的过于简单,提供的有效信息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稽查的需要。改革旧有收购发票版式,设计合乎税收征、管、查需求的新式收购发票,在收购发票联次设计上,参考增值税专用发票,设置存根联、发票联、抵扣联、付款联、记账联;在收购发票项目设计上,可以考虑在原有设计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农业生产者详细住址、身份证明及字号、联系电话、领款签名、金融机构付款签章等栏目。明确收购发票的填写要求,除联系电话外,不得有空白或涂改的栏目,如不符合收购发票的填写要求,则不予抵扣。

(六)规范对收购发票的管理职责,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关规定进行收购发票管理。税务部门要将收购发票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从基础工作抓起,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提高用票单位按规定用票的意识,同时,从税务机关本身来说,还要对用票单位的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目标化,加强监督考核,要求税务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随时掌握税源变化,并对出现管理漏洞造成税收流失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同时,要严把纳税申报审核关,提高报表审核质量。在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核企业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企业的存货收购数量和入库数量、收购单价和收购金额严格进行核对,如产生疑问,则必须由企业做出合理说明。必要时,管理人员可以到企业进行实地检查,了解企业的收购数量和实际入库数量,对其收购数量和入库数量之间产生的损耗等差异。同时,对于收购单价和收购金额,也要根据当地当期收购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规模做出适当的研判,或者抽查走访农户进行实地调查,以确定其收购单价和收购金额的真实性。必须严格审核向农业生产者的付款形式,要及时核对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核查现金支出明细账;收购单位属工业生产企业的,必须附仓库保管人员签字的农产品入库单,并定期查核仓库保管帐,确认各项单、证在真实、合法的情况下方可作为进项抵扣凭证,杜绝纳税人虚开收购发票或无货交易开票的行为,彻底堵塞利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偷逃国家税收。

(七)加大行业评估和重点稽查,强化打击力度。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的管理一直是我们税收管理上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切实加强对该行业的纳税评估和重点检查已显的刻不容缓。首先,要对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生产企业分行业测算出单位产品成本耗用率和单位产品税收负担率,根据测算出的参数设立警戒线,进行严格监控;其次,要将农产品收购行业全面纳入纳税评估的范围,因其行业的特殊性,税收流失已相当严重,管理较混乱、控管乏力。因此,建议按月对其有重点的开展纳税评估。并根据测算出的参数,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实行比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防患于未然。再次,要切实加强对该行业的专项检查,强化稽查打击力度。凡是评估出的重点问题,都要一视同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决不姑息手软。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考试题库

http://

篇6: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抵扣进项税款,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发展,对解决部分地区出现的“卖粮难”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税收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有的农产品收购企业纳税意识较差,常常采取扩大农产品抵扣金额、范围等方式,偷逃税款。如何解决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行业税收管理机制,是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重点。

一、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使用不规范。较之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力度要小得多,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具不规范,造成以后的稽查难。

现行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栏目包括出售人、出售人地址、出售人身份证号码等,企业应该如实填写。但因种种原因,部分企业收购发票栏目往往填写不全、字迹也不工整。当对收购发票内容有疑问时,很难与出售人核对,造成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无据可查。二是虚开、假开现象较多。由于该发票是纳税人自行开具,并可自行抵扣,开多少、抵多少,从而造成征管中的相对真空,如果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谋求私利,极易造成虚开、假开。

2.个别农产品收购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收购发票与对方企业共同在增值税上做文章。一种情况是购进时有意不取得或取得进项税额较正常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压低购货价格,从而使对方企业不提或少提销项税额;另一种情况是销售时故意多计货物销售额多提销项税额,从而使对方企业多抵扣进项税额,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对方企业少缴增值税。

3.部分国税机关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管理存在单纯的“以票管税”观念。如依赖自行开发的农副产品管理软件,忽视了税收管理员的日常监控,未能实行账、票、物相结合的管理方法,造成不能及时发现农产品收购企业多抵进项税,并及时处理。

二、加强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1.严格把好发票抵扣关。一是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票面进行认真审核,看其是否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字迹清楚、计算准确,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开具,凡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抵扣。二是规范普通发票的开具,对普通发票及数额大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加强稽核,检查有无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而用收购发票代替的现象,对有疑问的发票应及时实地核查。三是严格收购发票的发售,对税负明显过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企业,应按《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暂停其使用收购发票;对有虚开、假开现象企业,一经查实,要及时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

2.实行账、票、物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规范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一是要求企业健全账务,必须建立库存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商品成本账,严格履行仓库保管制度,并督促企业收购的农产品及时入账,做到农产品收购发票、库存明细账与实际库存相符。二是要及时掌握企业农产品购、销、存情况。税收管理员应深入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考察企业原材料库存,进而核算收购数量,以判断企业收购业务的真实性,并不定期抽查其收购农产品价格、发票填开情况,要求企业按旬报送农产品购、销、存表或做好农产品收购存记录。三是每月计算应纳税额时,要注意收购存是否合理。存货与成本的关系密不可分,按税法规定,企业可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及零售价法中任选一种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国税机关应对企业成本计价方法登记备查。结转成本后,可推算企业库存农产品,然后与企业实际库存相比较,看是否相符。四是强化税负分析。对农产品收购企业进行合理分类,选出各类别中财务规范且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对象及财务管理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类别企业的税负预警线。数据分析岗位要定期采集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并公布,发现税负偏低的行业,要及时组织业务骨干进行评估,找出疑点,实施重点管理。

3.对农产品收购行业税收征管的政策建议。一是修改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目前,由于计提进项税按含税价,计提销项税按不含税价,造成了税基口径不同,增值不缴税问题。如粮贸公司收购农业生产者10000元的菜籽,开具收购发票后,按13的扣除率可抵扣1300元的进项税。当月粮贸公司把收购的10000元菜籽以11300元的含税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给某油厂,需缴销项税1300元。该项业务实际增值了1300元,而销项税减进项税等于零,出现了增值不缴税的问题。因此,建议对收购的初级农产品按不含税价计提进项税额。二是修改农产品抵扣进项税的时间规定,按照“配比原则”,农产品销售后才允许抵扣其进项税。一些农产品收购企业之

篇7: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010年第2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 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 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的公告

为规范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管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 税务局关于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 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收购发票(以下简称收购发票)的使用管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根据〘中华人民共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现就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收购发票的领购问题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领购收购发票。

1.收购的货物属于〘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财税字〔1995〕5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单行文件列举的农产品;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相关的仓储设施或设备;

3.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二)符合领购收购发票条件的纳税人初次领购时,根据经营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领购收购发票书面申请,书面申请的内容包括注册资金、流动资金、生产能力、生产产品、主要原材料品种、购销计划、收购及销售渠道等,主管国税机关接到申请后,应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确认纳税人使用收购发票的月(次)领购数量和版面金额。

—2—

(三)收购发票实行限额、限量供应,纳税人收购发票领购数量不能满足当月经营需要的,要写出详细情况说明,书面向主管国税机关提出增量申请。

(四)收购发票实行验旧供新制度。

二、关于自印收购发票问题

对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发票使用量较大的纳税人,可以申请印制印有本单位名称的收购发票;接到主管国税机关印制完毕的通知后,10日内将发票领回,并按照规定将发票放入专门保管发票的保险柜或保险库房;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国税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

三、关于收购发票的使用问题

(一)收购发票仅限于纳税人在本市、县内开具。不得跨市、县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

(二)收购发票仅限于纳税人收购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时开具。

农业生产者,指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的单位(包括销售本社社员生产的农业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农产品是指初级农产品,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三)开具收购发票应当根据实际收购数量、支付金额按规定时限和发票号码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填写,项目

—3— 填写齐全,内容真实,填写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发票专用章。

收购农产品的过磅单、入库单、运输专用结算单据、收付款凭证等原始凭证应按规定妥善保管,并与收购发票内容对应。

(四)纳税人领购的收购发票不得转借、转让、代开,手写版收购发票不得拆本使用。

(五)纳税人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具电脑版收购发票,事前须报经主管国税机关核准,并使用国税机关统一监制的收购发票和按规定将数据报送国税机关。开具后的存根联应当按照顺序号每25份装订成—册。

(六)未支付价款的收购农产品业务不得开具收购发票。

四、关于收购发票的税务管理问题

(一)纳税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全部报主管国税机关备案。

纳税人用于支付收购农产品的价款必须通过其报主管国税机关备案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账户转帐或提取现金。

(二)纳税人应当按照会计核算制度正确设置帐簿和相关会计科目,并按具体的品种、规格、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在购销业务记账凭证上相关单证,如过磅单、验收单、付款凭证等应当齐全。

(三)纳税人应当设立农产品仓库实物账,记录农产品出入 —4— 库的数据,按月进行盘点清算,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纳税人已开具的收购发票存根联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自行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销毁。

五、严格收购发票进项税额的抵扣管理

(一)收购发票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按照纳税人收购农产品实际支付并在收购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按规定缴纳的烟叶税依13%扣除率计算的税额。

(二)未按本通知要求开具的收购发票,不得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六、纳税人向自产农业生产者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购进农产品以及向农业生产者购进非自产农产品,不得开具收购发票,可索取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

七、本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的通知〙(桂国税发〔2007〕294号)同时废止。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分送: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7日印发

排版:饶虹琳 校对:货物和劳务税处 韦亨胜

篇8: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农产品收购发票,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收购发票不仅是重要的商事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而且是纳税人抵扣税款的合法证明和依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 抵扣凭证是购买者自行开具的收购发票。为强化管理, 山东省自2010年开始使用新版通用机打农产品收购发票。为此, 笔者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浅析。

一、新版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方面。

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企业从国税局领取后自己填开、自己付款、自行抵扣税款的收购凭证, 企业常常置国家税收政策于不顾, 更多地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当成随意调节当期利润、当期成本、蓄意偷逃税款的工具, 具体表现如下:

1、农产品收购数量虚购实抵。

一些农产品收购企业采取在没有收购业务或虽有收购业务但购少开多的情况下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 帐面上虚列当期购进金额, 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 造成帐实不符, 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当期增值税。

2、农产品收购价格低购高开。

一些收购企业虽存在收购业务, 但在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时, 收购数量不变, 故意抬高农产品等原料的收购价格, 造成低价购进高价开出, 增加当期进项税额, 达到少缴甚至不缴当期增值税。

3、农产品收购品种超范围开具收购发票。

一些收购企业恶意利用国家对免税农产品的优惠政策, 把不属于免税农产品的非农产品等原料也当作农产品收购来对待, 超范围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比如对加工的中间产品及收购其他同类小规模企业的半成品甚至产成品也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所造成的税款流失, 一是收购企业自身多抵扣进项税造成少缴增值税, 二是给作为售货方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偷逃税款提供了便利。

4、农产品收购渠道汇总开具收购发票。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自产的初级农产品, 并且应向所有被收购对象逐一开具收购发票, 而不管每笔业务量的大小。但由于目前农产品收购对象范围广、数量零散且季节性强等特点, 收购企业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费时耗力, 因而主要渠道不是面对自产自销的农户, 而是采取多渠道的广泛收购或在异地设立收购点进行集中收购。比如向农场、养殖厂以及向个体经营者和无证个体农产品贩运者购进农产品等。由于收购发票是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 不论收款方 (或出售方) 是否索要发票, 付款方都要开具发票, 特别是异地采购的集中结算。这就不仅严重违背了免税农产品优惠政策的原意, 而且汇总开具收购发票的结果, 造成了不应抵扣进项税款而抵扣了税款, 虚增当期进项税额, 少缴当期应纳增值税。

(二) 税收征管方面

1、对新版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领购环节管理弱化。

目前, 主管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相对弱化, 尤其是对领、用、存各环节的管理不像增值税专用发票那样严格规范, 用票人领购资格的审批或确认过于简单, 只要纳税人提出购票申请, 一般情况下就能满足要求, 发票的缴销 (验旧领新) 也不能进行认真的审核。事实上, 农产品收购发票已经具有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功能, 但在税务机关内部只把它当作普通发票进行管理, 因而收购发票开具的真实与否很难在票面上予以核实, 部分收购企业恰恰就是在这个薄弱环节中利用了这一点。

2、对收购企业的涉税信息不了解, 税源监控乏力。

自从增值税实行网上申报、集中征收方式以来, 税管员进入企业的时间相对减少, 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不多, 对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企业的收购业务是否真实, 不能及时准确定性, 对其自行填写发票的具体情况亦不能完全控制;对收购企业购进原料的市场价格的高低以及生产一定数量产成品所耗用的免税农产品的具体比例不能做到准确掌握。由于对企业有关涉税的生产经营情况不甚了解, 导致税源监控措施不能有效地落实, 以票控税的机能无从发挥。

二、应采取的对策

笔者认为, 针对上述新版农产品收购发票存在的问题,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 加强新版收购发票购票资格审核。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有固定经营地点、仓储设施或设备;购进的货物属于《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列举的农产品;具备收购业务所必需的人员和资金;收购地生产拟收购的农产品;会计核算健全, 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等。

(二) 在发票领购环节对新版农产品收购发票实行限量、限期管理。

对收购发票实行分次限量领购, 每次最大购买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使用数量。其中对新核定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一年以内的纳税人, 每次领购收购发票不得超过10天的使用数量。发售收购发票时实行验旧购新制度, 收购发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根据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调整纳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数量, 实施动态管理。对于收购发票连续三个月实际使用数量低于核定领购使用数量的, 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领购使用数量进行重新核定。

(三) 严格新版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管理。

收购发票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为按购进农产品在收购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按规定缴纳的烟叶税依13%扣除率计算的税额;未支付价款的收购业务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超出使用范围或未按规定开具的收购发票, 不得凭其抵扣税款。

(四) 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篇9:电子发票对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发票;企业管理;税收管理;电子商务

一、电子发票的概念

(一)电子发票的定义

由于我国电子发票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国内尚未对电子发票进行准确定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电子发票的定义为:电子发票是依托于信息交换,将发票以数据的形式由卖方系统发送至买方系统。具体过程为:发票数据根据卖方系统的订单自动生成,再依靠相关数据传输途径发送至买方系统,买方系统可自动将发票登记入账。

(二)电子发票的发展

电子发票起源于20世纪中叶,至今已在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欧盟、新加坡等地区电子发票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欧盟的新增值税法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该法律中,电子发票与普通纸质发票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新加坡规定,国内所有的公立学校与政府机关部门在对外支出时只能接受电子发票。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发票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经过前期试点,我国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已经具备在全国范围推行的条件。在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第84号公告中,除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浙江省外,其他地区已经使用电子发票的增值税纳税人应当于2016年1月1日起使用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推广并普及电子发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发票对企业税收管理的意义

税务是每一个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发票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普及电子发票是“互联网+”时代的潮流,还能促进征税效率的提升,推动我国税务改革,进一步加强税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企业角度来看,普及电子发票能实现企业税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一)简化纳税流程

电子发票是由纳税人在线开具,因此大幅简化了纳税流程。纳税人仅需在电脑上就可以完成纳税申报,不用再到税务局排队等候。由于电子发票的操作复杂度明显低于传统纸质发票,因此错误的出现率也有所下降。同时,电子发票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对劳务交易和货物交易较为频繁的企业而言非常便捷。

(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以票控税

电子发票引入后,企业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自己的电子发票平台,直接将税务系统的电子发票导入到企业的电子发票平台上。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可方便地在系统中进行发票的统计,并与自己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校验,加强了对发票的集中管理,提高了对发票的管理质量。

(三)减少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员工报账时,可将发票与企业电子平台上的发票关键信息进行比对,有效杜绝了假票和重复报账的现象发生,从而減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另外,由于发票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得到了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促进企业税务人员的转型

传统发票的传递流程极为繁琐耗时,企业税管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整理、登记、核对等繁杂的工作上,对税管员的工作热情以及才能的发挥造成了影响。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发票需求量显著增加。电子发票的推广减轻税管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税务筹划与税务风险控制等工作中,实现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三、我国电子发票面临的挑战

电子发票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各方面带来了便利与快捷。然而,电子发票也存在一定缺陷,其中相关立法不健全是最严重的问题。电子发票的实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但是我国在电子发票的法律建设方面尚未健全。因此要确保电子发票的实施,提高电子发票的有效性,必须尽快落实相关立法。应当注意的是,为了加强税收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在对线上与线下交易中,对电子商务的征税应当坚持一个原则,即电子商务既不享有税收豁免权,也不应承担额外的税收负担。在征税方面,税务机关应当对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一视同仁。

充分加强全国电子发票系统的安全性。适应电子发票的发展,纳税人也在逐渐完善自身的ERP等系统,通过互联网接入税务的电子系统,从而实现便捷开票等功能。纳税人的发票信息反映纳税人的经济业务活动,涉及纳税人的商业机密。如果电子发票系统受到恶意攻击,会导致纳税人无法开具发票或者下载接收发票失败,影响纳税人正常的经营活动。而且,一旦电子发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拦截窃取,还会使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甚至会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加强系统的防攻击、防窃取,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实现对电子发票系统的全程检测保护。

我国在推广电子发票的过程中可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发票起步较早,欧盟委员会也极力推广电子发票。欧盟委员会建立了范围涉及全欧洲的增值税信息交换系统,使欧盟各成员国的税务部门能对本国纳税人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督,第一时间发现并出现各种涉税违法问题。欧盟委员会特别指出,无纸化的税收征管模式能提高国家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发票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发票管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怡心.电子发票对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5,(10).

[2]邓悦.浅析电子发票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7).

作者简介:黄倩倩(1986-),女,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上一篇:(整理)五年级环境保护教案下一篇:人行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