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方向论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英语教学法方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针对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现象,以及要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的要求,本文对如今在各高校里进行实践的三种教学模式,即分级教学、ESP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目的的结论。

第一篇:英语教学法方向论文

探究高职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目前软件服务外包的发展状况,针对面向欧美外包的软件专业人才英语能力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现状,梳理出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培养出适合本行业要求的“英语+专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英语专业软件外包课程设置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服务外包经济的发展,推动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轉变。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软件外包,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异军突起,开辟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软件外包的迅速发展要求在高职软件外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尤其行业沟通和专业表达能力,这对该专业高职阶段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信息技术外包(ITO)的分类与发展

服务外包是集合了知识和劳动力的工作,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目前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

信息技术外包(ITO)涵盖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在领域上又可细分为软件外包、数字媒体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和生产性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就是起源于用户将自己不熟悉的IT技术支持,交由外部资源来提供服务,这就是目前占到80%的软件外包业务。在服务外包产业中软件服务外包业增幅最为明显,原因在于: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步入增长期,大型订单增加;随着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高速增长,软件出口已经成为了软件行业新的增长点,服务外包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上升;软件服务外包国际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2 面向欧美外包的软件专业人才英语能力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IT行业的高速发展,面向欧美外包的软件专业所需人才除了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之外,更强调有规范项目流程条件下的职业化素质和工程化能力,以及掌握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的英语应用能力。“懂技术的外语人才”已成为企业的发展瓶颈。因为英语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语言,尤其面对欧美市场,要做好软件外包项目,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需要和想法。

因此,面对通过服务外包可以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高职层次上快速地培养出大批量的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技能和基本精通行业用语的外包人才成为高职相关软件外包专业最紧迫的任务。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软件外包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培养要求不同。

(1)在专业分类上,各院校专业名称不同,所属系别不同,在英语能力培养上的规格不同。相关软件外包专业在高职院校基本分为两类—— 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分别偏重英语能力的较高要求和对软件技术的较高要求。

(2)基于专业分类不同的课程设置上不同。在以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涉及软件外包方向的课程中英语课程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英语课程相比较,前者英语课程的开设比重明显大于后者,且英语课程开设的种类较多,包括英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计算机英语等,完全不同于软件技术专业仅开设综合英语和计算机英语两门课程的设置情况。

(3)培养目标在趋同中有所区别。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的毕业生大部分在毕业后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但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有区别,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精通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和商务英语应用,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熟悉服务外包企业工作流程,并了解一定外贸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相关应用软件或开发环境按照国际规范流程要求完成服务外包的国际化、复合型、高质量、高素质的服务外包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学生,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熟悉IT英语的应用和国际软件行业及软件外包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掌握几种主流编程语言、开发平台及数据库技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了解行业业务知识,能按照发包企业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高职英语教学中所细化的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和软件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两个专业在高职阶段都属于新建专业,且开设院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没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对于软件外包类英语教学处于摸索阶段,亟待出台相关英语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新兴专业英语教学。

3 高职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不同于软件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有较清晰的框架,基本采取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高职阶段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

3.1 英语课程的设置

根据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要求:各校应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依据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各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同时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充分调研和考虑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所占的比例,以及如何做到前修后续,同时应该兼顾界定英语课程与软件课程的比重。

3.2 各课程标准的设定

课程标准是指对某门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它既是教材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手段。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要确立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内容与要求、课程的职业素养要求,并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英语专业软件欧美外包方向作为新兴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建设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调研,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共同探讨,建设完善且具指导意义的英语专业课程标准。

3.3 教材的选定与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教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智能的提高、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课程教学中,教材建设不成熟,可选择面窄,基本使用本科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贴近软件专业岗位要求,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因此,在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教材建设上,应与企业共同研发,以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培养方式。借鉴企业培训中成熟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模拟学生在软件外包企业中会遇到的各种工作场景,加强学生在IT专业领域和商务领域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此外,英语教师中软件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也将是本专业英语类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障碍。因而加强对老师的专业课程培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会使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进入轨道,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结语

了解软件外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理清目前高职教育中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一方面可以缓解社会上“英语+专业”的综合性软件人才奇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高校人才的就业渠道,提升了人才的就业层次,为我国软件外包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Z].

[2] 2008年上海市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

[3] www.sdwm.edu.cn.

[4] 中国高招指导网.

[5]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邱葭菲,蔡郴英.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项目课程教材的研发与实践[Z].2010.

[7] 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R].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荣宁宁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摘 要: 针对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现象,以及要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的要求,本文对如今在各高校里进行实践的三种教学模式,即分级教学、ESP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目的的结论。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ESP 双语教学

一、引言

2013年10月22日,羊城晚报在首页突出报道:北京高考中考改革方案出台,2016年年底英语分值降,语文分值升(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中考:英语由120分减至100分,语文由120分增至150分)。此新闻一经报道,社会上针对英语考试或教学改革的各种声音都开始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则消息凸显了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决心。尽管这件事情主要与中小学教育有关,但由此导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话题,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提倡弘扬本土文化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变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其一,1985年~1986年出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科用)》,改变了过去大学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目标、没有统一考试的松散局面,1999年修订的大纲更将通过四级英语考试规定为全国各类高校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转向应试教学。其二,鉴于前一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后果,教育部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7年修订实施,由此铺开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应试教学现状,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郑欢,向敏,2013)。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为适应国家对不同阶段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数个转型,经历了教学任务(从提高阅读能力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教学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等改革(王哲,李军军,2010)。

这些教学大纲或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中心等的变化,很清楚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其实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考试也同样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最初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为了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考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但1999年增加了口语考试;2006年6月起,四级题目结构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听力考查比重;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中取消了完形填空,加大了翻译考查比重。这些口语、听力、翻译等内容的增加,毫无疑问地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着重点。

总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与改革从未停止过,并且这种反思是客观的,是在稳定基础上渐进式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张雪迟,2011)。而作为高校,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大学英语的反思与改革更是责无旁贷。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时,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分级教学、在高年级实施的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少数高校里的双语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实施,是指根据大学入学新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及其差异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即按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而进行分班,授以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肖志伟,郑标根,2008)。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共同的进步。但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好分级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其英语能力进行的摸底测试,是否真能看出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别?以笔者所在的地方综合性二A类大学为例,2011年,为了与学校的“卓越班”配合,对刚入校的几個班级的学生进行试点分级教学。新生要参加听力和阅读的选拔考试,再结合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排名,将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上分为了A班和B班。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发现两个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差别其实并不大。并且由于课程要求和任课教师人数的原因,两个班实际上还是大班,因此课堂上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不同。在大一上学期,除了与其他专业一样的每周四课时之外,还增加了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口语课的内容由教师自己选择。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其中一个学院对所有AB班的学生增加了一次口语测试,确认最终能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在这期间,我们能发现,上过口语课后,学生们敢说能说的现象比初进校时有所好转。接下来的学期安排与其他专业的安排一样,但是在第三学期,即大二上学期,A班学生可以全部参加国家四级考试(其他学生要在大二下学期才能参加)。最后一学期,即大二下学期,参加分级教学试点的班级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如跨文化交际、职场英语等。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分级教学的班级,与其他专门训练过四级的班级相比,通过率并不高。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了普通大学英语教材之外的课程内容,还是觉得受益匪浅,在学期末的学生评价中,评价较高。

综合来看,分级教学要实施得好,除了安排好学生外,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硬件的保证等都要有所要求。如果有条件,根据高考英语成绩,让部分学生在入学初就能参加四级考试;让提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免修大学英语课程,鼓励他们上英语选修课,选择他们想上的课程,相信学生会更加享受大学里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且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选修课其实与现在正在兴起的ESP教学也是有关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依据Dudley·Evans & St.John的提法,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它有别于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严明,冯莉,2007)。其实除了ESP与GE的区别外,现在很多学者在比较ESP与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通识英语教育)的区别。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外语通识教育,或通识英语教育。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说,他们不能同意这次论坛的主流观点,也就是用英语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化”、“中外文化概览”、“英美文学”、“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美国文化专题研究”、“西方影视文化”等课程。他们认为未来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应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笔者也比较同意此观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课程,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按照这个规定,ESP一般都是在高年级实施,由其各专业老师代为传授。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欠缺纯英语教学的能力;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过关,但不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些较好的高校,出现了能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教授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同时,根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调查,我国高职高专和大学英语都进行ESP教学,但特点有所不同。前者大都开设秘书英语、旅游英语、护士英语、会展英语等,通过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高专的行业英语定位准确,因此教学发展很快,深受学生欢迎。我国大学英语主要定位专业英语,分两种情况。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新闻英语和医学英语这些具有行业英语特点、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是很高的课程主要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而科技英语、化工英语、法律英语和生物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主要由专业教师开设。

双语教学如今只能在少数高校里实行。因为它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能像專业英语课一样,在课堂上主要讲解单词、语法点、句子意思,等等。这些内容,学生利用词典也可以做到。双语教学要求老师在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讲解深度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最无所适从的。虽然大学英语在改革,可看看现在的改革实践,大学英语教师似乎已经不再被需要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以后的改革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么先将改革的方向定位,然后找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中尝试了很多条路,以笔者的角度看,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主要从口语和听力两方面,对新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此进行分级教学。至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从高考的英语成绩看出。其实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本科二A类学校里。按照现在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来看,在高考英语减分后,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在英语方面更放松,认为只要通过书面考试就行了。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好,并且明确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的学生,应该不会受到减分影响,而是自觉地继续加强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以后进入大学,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应该有很大差距,那么分级教学就更加必要了。同时,在分级教学前,对各教师也应有所要求。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分级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取得共同的进步),以及完成好自己在分级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读写、听说、口语等)。在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课程选择。笔者认为,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很有必要,最好从大学第一学期就开始,一直坚持到第四学期。总之,在这四个学期的分级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

然后是ESP教学。笔者认为,在进行分级教学时,如果有提前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免修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而选择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的一些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高,但是与岗前培训就业有关的行业英语课程,如秘书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职场英语等一些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运用到的行业英语课程。因为ESP实际上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s)(行业英语)两种。笔者认为,从第五学期开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EAP进行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专业知识一般都很难懂,怎么进行教学?其实由于学术英语课程,如学术讲座听力、国际会议英语、报告陈述演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主要是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英语技能,而非内容教学,因此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准备都能开设(蔡基刚,廖雷朝,2010. 11)。

仅仅能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是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会永远停在这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英语教师及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将是最终的教学模式。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由外教授课的课程,其本质就是全英语课程。在全国各高校都在向世界级名校靠拢的今天,能用英语进行全英授课,将成为各高校老师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承受住这其中的压力,除了巩固好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再学习,争取一点点地掌握开设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的技能。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必经之路。

五、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未停止过,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如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不再只是高校间自己思考的问题,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这在国家层面已经达到了共识(从北京高考英语减分就可以看出来)。中高考的改革在于录取制度的改革,而由此而来的各大学的招生自主权,需要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色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从人人学英语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择性地学英语,最终要做到的则是让英语教学真正回归本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分级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又提供能满足学生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英语课程,即ESP教学。这些改革的方向对大学英语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只做到这两点还不够。教师要不断学习,争取能做到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最终目标。笔者的这些看法并非完全正确,但未尝不能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2]郑欢,向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83-86.

[3]张雪迟.大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反思[R].语言文化与研究(第十一辑),2013(1):78-84.

[4]肖志伟,郑际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理想模式构建——分级与分流的结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1-213.

[5]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44-47.

[6]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0-26.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47-73.

作者:郑书丽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与ESP教学

摘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发展前进 ,ESP教学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提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ESP教学在中国高校发展缓慢。 2017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正式把学术英语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说明ESP专门用途英语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笔者调查了笔者所在高校湖北工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和ESP教学课程设置现状,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本校大学英语ESP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初步发展策略。

关键词: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与提出的策略

1.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但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不同的专家们却有不同的见解,第一种意见提出,学术英语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目前的通用英语应边缘化,并逐渐被替代,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是专门用途英语;第二种意见恰恰相反,认为通用英语是主导性的,学术英语或者专门用途英语只能在一小部分如“985/211”大学实行, “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应是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 第三种意见则持折中立场,认为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可以互补并存。笔者所在的二本高校,湖北工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以需求为本,那么这个需求既应该是学生的需求,更应该是社会和市场的需求,EGP英语教学逐步往ESP 发展,并逐步取代ESP教学是中国市场经济国际化,高校教学国际化,中国与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融合的必然需求。不管是产业,还是技术,还是文化,走向世界,大学英语以人文内容为主的EGP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发展需求。

2.本校的大学通用英语和ESP课程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众多学者认为专业英语不是真正的ESP,但是在本文中,笔者暂且将我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视为ESP教学。笔者所在的湖北工程学院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EGP(基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学时缩减,由原来的大一,大二四个学期每个学期64学时,共计256个学时,改为48,48,48,32,总共176个学时,缩减80个学时,当然,改革是顺应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鼓励大学英语老师参与到ESP教学中去。然而目前湖北工程学院大学通用英语教学和ESP教学的现状确实这样的:

湖北工程学院现在的教学院系一共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18个。其中,除了国际教育学院教学本身就是国际办学形式,大多数课程采取的双语教学外,其他院系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单位有,经管学院,文学院,生科院,化学与材料学学院,数统学院和政法学院,这些院系也不是每个专业都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经管学院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和金融工程,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名为商务沟通英语,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同样,金融工程专业的同学也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课程名为金融英语。经管学院的这两个专业的EGP通识英语课程只开设了三个学期,在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识英语一般都开设四个学期的背景下,这两个专业专门在第四个学期把EGP换成了ESP。文学院开设专业英语的专业只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他们开设的课程名称是英汉翻译,开设时间是大三下,也就是大学英语EGP结束后的第二个学期,中间这个专业的学生有一个学期没有英语课程的情形下, 在大三下又开了一门不像专业英语的英语课程。大一大二开设两年通用英语课程,大三上学期不开设任何英语课程,大三下学期又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这样的现象在湖北工程学院比较普遍,除了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有化材学院的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分别开设化学专业英语,材料專业英语,材料专业英语,材料专业英语的课程,数统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设名为“专业英语”的课程,生科院的药学,园林两个专业也分别在大三下开设药学专业英语和园林专业英语。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湖北工程学院的ESP教学课程设置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推敲,ESP开设与EGP开设,大部分院系没有考虑到语言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连续性。而且有些院系开设的专业英语课内容上与专业知识内容没有紧密的联系。此外,作者还了解不少院系以前开设有专业英语ESP课程,并持续数年,例如,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曾经开设过专业英语课程,现在却没有开设,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跟有些院系曾经承担ESP教学的的教师交流时,他们曾表达出自己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知道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面临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问题。

综上所述,湖北工程学院ESP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2)、ESP教材使用混乱3)ESP师资相对薄弱。

3. ESP教学发展的策略

3.1明确ESP课程定位

本校ESP教学要发展,首先需要明确ESP课程的定位,从而制定适宜的课程大纲,使课程设置调理规范化,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处理好现阶段EGP教学课时与ESP教学课时合理安排,并注意课程设置的持续性和衔接性。例如,本校的生科院,数统学院和化材学院设置在大三下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可以考虑提前至三上或者二年级下学期,这样大学通用英语的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正好形成无缝对接。

ESP课程的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训练学生特定学科里面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ESP课程的定位不是系统的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掌握特定学科里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沟通英语》课程目的并不是用英语来学习商务沟通,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商务沟通中的主要英语词汇,句法,文体等。如果把这门课程看作是用英语来学习商务沟通知识,就偏离了ESP教学的正确轨道。

专门用途英语主要分两个大的方向就是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又细分为一般学术用途英语和专业学术用途英语,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同意一部分学者观点,认为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业学术用途英语的教授适合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学术用途英语中的通用学术用途英语是更适合的。所以我校的ESP教学可以定位为基础通用学术英语及入门级职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

3.2选择合适的ESP教材、加快ESP教材开发

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出适合课程目标的教材是成功进行ESP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ESP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应该遵照什么样的原则?Ellis 和Johnson(1994:115)详细讨论了ESP教材。他们认为ESP 教材有以下几个原则: 1) 语言必须包含学习者的学科专业中常见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功能; 2) 内容必须和他们学科有关联,但选择的主题和设计的任务的目的是促进学科专业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的训练。Lewis 和Hill( 1993:52 - 53) 对ESP 教材的衡量标准是: 1) 教材能否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和研究兴趣; 2) 教材是否和学生的专业以及需求有关; 3) 教材是否有趣; 4) 教材是否有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任务和活动。可见ESP教材的内容必须能反映该领域的语言和交际活动的典型性而非内容知识的系统性。

换言之,ESP教材编写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某个专业或者学科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既要和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又要能突出这些专业或者职业中英语句法,词汇和语篇教学特点,从而真正实现ESP教学目标。这样就不会出现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大三下开设《英汉翻译》这样的英语课程,既不能体现和大一大二所开设EGP学习的延续性,也不能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也不会出现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同的专业英语教材的不合适的局面了。

3.3强化ESP师资培训

首先,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有学者认为,理想的ESP教师要么是英语水平极高的专业课老师,要么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然而,英语水平极高的专业课教师也不一定适合来讲ESP课程,ESP首先是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一门特殊的课程,有其专业的教学法和授课技巧,不要说专业课老师,就是大学通用英语教师不经过学习或者培训,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ESP教学。所以ESP师资培训相当必要。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面临着不断接受、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新的理论指导下的最新的教学法,有效地组织ESP教学和相关活动。

其次,专业知识培训。尽管英语教师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但是一定的专业知识不仅有助于ESP教学中语言承载内容的讲解,更是可以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值得尊重的形象,如果每一个不明白专业知识的地方要通过你的语言知识和学生专业知识的合作才能解决,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更是会让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有所怀疑,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师要跟专业教师掌握一样的系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部分专业知识的摄取可以通过与专业合作人员交流、阅读专业期刊、聆听同事讨论、尽可能多地吸收专业知识、像一名真正的学生那样认真地学习某一门专业课的基础知识。

4.结语

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停留在通用大学英语EGP或者GE一般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大多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其他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就导致了在改革的过程中ESP教学无法推广。然而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不同,不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或学科。大学英语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毕业证书代表其所学的一个学科和专业,当然包括相关的外语能力。最近公布的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质量标准,我们发现其中几乎都要求自己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语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英语的定位或存在目的应受制于外向需求,即服务专业、服务专业学生就业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不为学生专业服务,大学英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资本。所以我校大学英语改革是必然趋势,ESP教学也是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也将成为趋势。

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逐步实现从EGP 完全过渡到ESP,实现ESP完全取代EGP教学,以蔡基刚教授为首的这批学者认为,ESP教学并非中国大学里的专业英语,而是和某一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但是内容上不一定是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是学科的入门知识,这样一来,一般大学英语教师是可以胜任ESP教学的。我校的大学英语改革现在展现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首先顺应改革,理解改革,当然帮助推进改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A. Majid Hayati. Teaching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in Ira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J] . Arts and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8, (7)

[2]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 [J]. 外语界, 2004(2)

[3]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4]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

[5]梁雪松,等.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J].外语界,2006(4).

[6]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

[7]刘慧莉.试谈ESP的课程设计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8]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基金项目1】: 湖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项目“ESP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研究——湖北工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8Y132)的阶段性成果。

【基金项目2】:湖北工程学院教级教学研究立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7007)。

作者简介:张秀英,1977年8月,女,硕士,讲师,湖北云梦人,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作者:张秀英

上一篇:中级财务会计小论文下一篇:外国工艺美术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