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灵巧性?

2024-04-28

如何培养宝宝的灵巧性?(精选3篇)

篇1:如何培养宝宝的灵巧性?

如何培养宝宝的灵巧性?

宝宝动作的灵巧性不是天生的,需要从小参加各种活动逐步锻炼形成。我们常在舞台上看到有些小家伙十分灵巧,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动作准确,表演十分到位,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宝宝也能这样。其实只要父母注意对宝宝灵巧性的培养,就完全可做到这一点。健康的宝宝通常会尽情玩耍。他们所参加的各种游戏对宝宝来说,不仅能增强对肌肉的锻炼,而且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运动可以刺激宝宝的运动神经,增强感官的灵敏性,训练宝宝的灵巧性。父母应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让宝宝在走、跑、跳的活动中,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游戏和运动都能训练孩子的灵巧性,锻炼他们的身体机能,增强协调能力。因此父母应该适时让孩子多做一些运动。

(1)走 走路时,不时地变换走路的方式,能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走路变成―种愉快的运动,既有益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又利于宝宝智能的身体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2)滚、翻让宝宝身体弯曲进行滚翻,是锻炼腹肌的`最好方法,不仅使宝宝尝到滚翻的乐趣,而且又使脚的弹力、平衡能力更富灵巧性。

(3)跳 跳能够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父母可以让宝宝一边想像一边有节奏地跳,或者可以模仿小动物,也可做踢沙包、踢毽子等游戏,不定期锻炼宝宝跳的能力。

(4)投、接投掷能使手、脚、脑得到协调的训练,对提高宝宝运动神经的灵巧性很有帮助。因此父母可以多带宝宝到操场上去做一些投、接的运动,如扔沙包,扔小球等。

亲子小贴士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乖巧懂事,将来能让长辈、同辈喜爱。但灵巧聪慧必须从小培养,且家庭的影响因素很大。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宝宝将来能够拥有受人称赞的美德,除了应该将美德教育落实在生活中,父母也必须一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宝宝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吸取生活经验,变得聪慧灵巧。

篇2:如何培养宝宝的灵巧性?

一、以身作则, 示范倾听, 让学生乐听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师的角色由“霸主”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因此, 要求学生会“倾听”, 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 示范倾听、善于倾听, 树立可视可感的榜样, 让学生心悦诚服、乐于倾听。

有效的倾听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洗耳恭听, 让学生有机会表达, 享受表达的愉快;有效的倾听是在学生答非所问时侧耳倾听, 让学生体验尊重;有效的倾听是在学生吞吞吐吐时俯身细听, 给予学生信任与帮助。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让学生爱听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性, 内容比较枯燥。因此, 要想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首先, 教师要把数学课设计得生动有趣, 想办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如教师可以创设图像、游戏、故事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深厚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 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 采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 如语言准确、简练、幽默有趣、词语优美、声调抑扬顿挫等, 让学生处于最佳接受状态, 调动学生倾听的欲望, 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三、教之于礼, 授之于渔, 让学生善听

张华教授指出:“当倾听成为一种关心情愫和理智投入的态度的时候, 它并不局限于‘耳朵’或听觉, 而是弥漫于人的整个身心, 我们由此会拥有‘倾听’的耳朵, ‘倾听’的身体。”学生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讲话往往与他不懂得如何用心、如何去听有一定的关系,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倾听的礼仪与方法, 对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1) 礼貌。教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 要目视对方以示关注, 给予尊重, 不打断别人的讲话, 要听完别人的讲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不同意时应先肯定他人的优点, 再有礼貌地指出缺点。

(2) 判断。边倾听边认真思索, 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他的发言哪儿说得好了?还有哪些地方思考还不够?

(3) 感悟。在听的基础上, 加上自己的思考。“如果让我说, 我会怎么说?”“我怎么帮助他补充完整?”这样学生在听时就有目的, 会更加注意倾听。

教师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 更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 做到“说”、“听”、“思”并重, 就能高效地进行倾听。

四、专项训练, 循序渐进, 让学生会听

1. 明确目标。

在同学发言时, 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 听后“你觉得他说得好吗?”“你还能想到什么?”等目标问题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2. 简单复述。

在教师讲解教学重、难点或是某个学生表达思考过程后, 可让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 如“他说的你听明白了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吗?你能把他的话再说一遍吗?”以此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听布置作业。

让学生听教师布置的作业, 要求记录简单明了、准确无误, 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在边听边记中, 带动速记能力的提高。

4. 听算练习。

“听算练习”是一种计算训练的形式, 是以教师念题, 学生听、写算式的方式进行训练的。听算的内容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口算题, 也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思考问题或回答问题都是从“听”为基础, 以听“教师”指令进行, 反馈信息也是以“听”为起点。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又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篇3:如何回答宝宝的性问题

2岁宝宝问爸爸,我从哪里来?爸爸说你是我们捡来的。不久,爸爸发现,每次给宝宝吃的东西,他都会藏起一些。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宝宝回答:这是要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吃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宝宝认为自己是捡来的,现在的爸爸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父母。可见,当我们面对孩子关于性的提问时,采用搪塞、不回答或编一个“你是捡来的”故事,发生的后果会令你难以置信。

关于性,你要记住:

1)家长是宝宝的第一回答人,如果你没有正面积极回答,你的孩子会转向其他人问,这是你不希望看到的。

2)过了宝宝敢于问此问题的年龄段(学龄前),你可能就会失去让他认识性的好机会。因为过了此年龄段,他就不问了。这个年龄段他对性的正确认识会一直影响到成年。

一项对3400多名学生的调研显示:近一半的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性,孩子的自我保护就会有隐患。

关于性,学龄前宝宝可能会问的问题

虽然与你孩子谈论性和性行为的话题会让你尴尬。但,这是你对孩子分享价值观和信念的很好机会。你的孩子需要知道,他关于性的疑问,总是有一个可靠和诚实的答案来自你,而不是别人。

“我从哪里来的? ”

“我怎么会在你的肚子里? ”

“我在你的肚里前,我在哪里? ”

“为什么女孩没有阴茎? 或为什么男孩有阴茎?”

18个月~3岁幼儿

从宝宝18个月起,你的孩子就已开始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了。此时,重要的是要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教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给宝宝洗澡时。

你可以告诉他关于身体的私密部分,即我们用浴巾,或游泳时用泳衣遮盖的部分。这些身体部位,除了父母或父母同意的监护人,在洗澡和看病检查身体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

4~5岁左右的儿童

宝宝4~5岁时,会对自己的同性和异性感兴趣。他会问为什么男小朋友有阴茎而女小朋友没有。有时,这个问题会在你3岁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后问。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回答这些问题可以用直接简单的方式,如这就是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这就是人与人长得不同等等。

但是,你需要借此机会告诉他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告诉宝宝:

对自己身体感兴趣是正常的;

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可暴露在外;

除了父母或父母同意的监护人,在洗澡和看病检查身体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身体隐私部分;

同时,也不允许其他人让我接触他的隐私部位。

要让宝宝知道,他对此感兴趣是正常的,自我安慰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些隐私行为,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做,不可在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我们要用衣服盖着我们的隐私部位。不管气候有多热,都要穿上衣服。最后要让宝宝明白,此类问题可以随时与你沟通,而且你是回答这类问题的唯一授权者。

5~7岁左右的儿童

这时的孩子通过幼儿园和学校已经了解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这时,他的问题不再是“我从哪里来”,而是比如“爸爸妈妈们是怎样在一起才会有他?”很多宝宝会自己编出很可爱的故事来,并把故事悄悄告诉他的好朋友,而他的好朋友也许会有另一个故事与他截然不同,于是他们会有争执。这时如果孩子来问你,这是最好的引导教育时机,不要错过。

请记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的认识会影响他到成年。因为此时,他已基本完全能理解你讲的内容。当他来问你时,往往是已经考虑了,希望找到答案的时候。你的回答为他以后建立有益的人与人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你首先要告诉他,爸爸妈妈两人很相爱,于是结婚了,这才有了你。如果他继续问有关两人在一起怎么就有了他?你可以根据宝宝认知的情况,用种子和小蝌蚪的故事来告诉他。如果他已经了解身体的部位名称,你还可直接告诉他:就是男人把他的阴茎放在女人的阴道里的过程,但这只适合成年人。这是对性的最初的解释。重要的是,你要让他知道你在积极回答他的问题,让他知道一个可靠和诚实的答案,只能来自你,而不是别人。

上一篇:植物检疫证书服务合同下一篇:弃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