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学计划

2022-08-29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细胞生物学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细胞生物学教学计划

地方高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各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前沿学科。正是基于该课程鲜明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我校自2006年以来,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实际效果与利弊,已见诸多报道[1-6]。为了探究我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在经过7年的实践与摸索后的实际教学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后续教学提出更加有益的借鉴,本文笔者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适应情况及双语教学效果,力求为普通地方高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1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本双语课程的开课对象为我校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课时间为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组对已修完本课程的215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对双语教材、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的评价与要求、学生对双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看法、学生对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等诸多方面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人数和比例偏低。但绝大多数(78.2%)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准备,且有18.2%的学生具有专业词汇的准备,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客观上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语言基础。

此外,绝大部分学生(80%以上)主观上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必要而且适合于开展双语教学,充分说明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开展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相一致的。

2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

2.1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材、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的实践分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使用双语教材时对于中文的依赖性是很强的,没有形成用英文阅读的习惯或是能力,因此更谈不上用英文思考,而归根结底,这均是英文基础较差引发的,学生对此本身有畏惧感,担心完全用英文后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在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上,尽管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双语教学的教辅与传统教学区别不大。为学好本课程,60%以上的学生每周花费的课外时间在2小时以上,说明多数学生在主观上是很重视这门课程的。

2.2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实践分析: 由表1的调查结果可见,较受学生欢迎的授课形式是幻灯(板书)内容有中英文对照且以英文为主,或是幻灯(板书)内容有中英文对照但以中文为主,老师均用中英文交替解释,支持这两种授课形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8.3%。此外,有4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内容应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仅27%的学生认为应是所有教学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多数学生对中文授课及中文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而且由于与学生成绩直接相关,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内容应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但我们也看到,有58.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在理论与实验(践)课中均应用,这也表明大多数学生主观上是认可双语教学的。

2.3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践分析: 在调查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时(见表2),有55.3%的学生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提高了自身学习兴趣,特别是其中还有9.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绝大多数学生(74%)认为双语教学对其英语水平提高是有帮助的,认为无影响者仅占26%;对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分散,但总体来讲,觉得听不懂的学生比例较大,占了39.5%,继而,分别有42.8%和34.9%的学生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效果一般或不如中文授课效果。由此可见,多数学生主观上对此课程感兴趣,但因自身英语基础较差而增加了双语课程的学习难度等原因而使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地方院校而言,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基于以上实践分析,笔者以为,类似我校这样的普通地方高校推行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其次为引进合适教材,培养高水平教师及改善教学管理。总之,提高师生英语水平才是硬道理。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紧密相关,环环相扣,更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因此建议必须立足师生实际外语水平、因材施教,同时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环节。

针对学生既想上双语课程,又担心上双语课程的矛盾心理,笔者以为,应该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普通地方院校,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双语教学中,学生面临着语言及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但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次要因素。同时,因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会显著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中采用30%左右的英文比例是相对合适的,考试时英文试题的比例、难度、涉及面等也应综合权衡,使考试成绩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二,应定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以便及时答疑辅导,提高教学质量。细胞生物学是专业学位课,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又是双语授课方式,因此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要求师生都付出较大。对教师而言,需要扮演好设计者、组织者与督促者的角色,全面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发言讨论、课后复习及考试等环节,并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性与投入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而言,更应抓紧课上和课下的每分钟时间,争取做到不留学习死角,勤于思考,勤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简短的视频把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的“你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概念具体化和情景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内容。

细胞生长和分裂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教材中和教材之外的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展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将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再次进行对比,强化学生记忆。

探究“细胞能不能无限制长大呢?”是本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先通过“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的观察,作变化曲线,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分析、交流与汇报,知道细胞生长过程中需要物质,如果吸收的物质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细胞就停止生长开始分裂。从而达到锻炼分析理解图表、曲线的能力目的;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利用了视频——有丝分裂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得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认同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传种接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设置的课外拓展,实际上是引起学生对癌症研究的关注,使学生关注科学研究新动态,激发其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

总的来说,本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联系和猜想,展开一系列分析、推理、归纳的探知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澄清事实、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新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亲历了科学的研究过程,获得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感悟,实现了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第三篇:医学细胞生物学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新探讨

摘 要:将PBL(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比例适当,取优契合,结合课程整合模式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可精简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 PBL 整合课程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134-02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引导大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医学专业学习。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1],PBL教学模式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后,多所院校都进行了广泛的借鉴摸索,这一教学模式在西方的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国外医学生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先进教学模式。

如何针对学生自身特点,探索到跨越PBL模式在基础课程和临床阶段之间障碍的途径与方法?实行PBL教学模式与基于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取优契合模式,采取课程整合模式为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中提供新思路。

1 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

PBL教学法注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强调从根本上挖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特定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但是如果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这样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PBL教学法,有些老师甚至要求教学全过程使用PBL教学法贯穿课堂,试图创立国外教学的课堂氛围,这是否是对学生最佳的一种教学模式呢?

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初始接触的便是基于授课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思维模式较固定,心理上习惯引导,理解,记忆的课堂思维,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形象的学科,在学生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储备了一部分基础知识,这对开展PBL教学法,甚为有助,但是目前中国PBL教学法尚处于摸索阶段,部分院校对教改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完善的实施经验可直接引用、师资配置不足、缺乏现成教材等,这样的大环境下,将整个一门课完全运用PBL教学法太过冒险,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在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PBL教学法,积累经验,培训专业PBL教师,各院校交流编写相关教材,完成这个过渡时期,PBL教学法应用成熟后,再加大比例投入课堂,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此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

2 整合课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 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它不是单纯表现为学习的方法,还寻求如何通过统合化课程的编制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教育的客观规律决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当知识存在于情景中、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多层次呈现知识、知识与个体的问题产生相关性时,最好的学习效果才会出现。

现今医学教育多呈现医学基础课、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医学生掌握的新学科层出不穷,知识的无限性与接受在校医学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重重,整合课程无疑是一条捷径,精简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最终适应时代的要求。

事实上,在医学教育领域的PBL教学,近年来国内外都陆续有了一些基础医学的整合课程,并且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3]。因为医学决策通常是以不确定因素为前提,PBL作为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是围绕问题和情境展开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问题,它将由多个不同领域的亚问题组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全局思考问题,这要求学生对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有深入认识而这正是整合课程的目标,这一思维模式的形成对学生正确的职业医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3 教学启发和创新支持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桥梁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经过中学生物学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为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和进一步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医学生在未来遇到复杂现实问题时,能联系多学科知识,寻求对问题全新、独特性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意点,释放自我能力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单一设计思维模式,转变学生对书籍的依赖,进入一个动态、时空的思维训练并用抽象的理性认识去面对问题,联系各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构建知识框架,产生新感悟。

其次,从“单一”转为“多元”的训练来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源于该学科却高于本学科,既有该学科的凝练也有多学科的整合,设计医学情境为背景,从涉及多学科的案例及发病机制出发进行探索。

最后,PBL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PBL教师需要在他们的创新点中不乏有一些观点不全面或者参考信息错误引导的思维走向偏离时提供相关资料,观点引导学生弃错存真,发展正确的思维走向。

4 结语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PBL教学法辅以团队学习法,将使《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对学科认识加深,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通过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以及课程整合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掌握知识需用的时间,这种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培养、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祝鸿程,刘浩,王迎伟,等.基础医学课程PBL教学应用的新思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410-1412.

[2] 马丁,钱坤,陈红,等.应用OSCE初步评价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81-82.

[3] 陈季强,夏强,富丽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第四篇:人教版初中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

反思后的教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学情分析:通过对前一个班的教学反思,按照我校课改的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合作预习,并收集各小组预习提出的一些疑问,教师把它作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知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本节课是研究细胞的分裂,学生对此内容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课本中主要内容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的结果产生了两个新细胞;细胞通过分裂,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能力目标

理解细胞生长与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细胞研究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难点分析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课件,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过程及细胞分裂

1 / 5 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为什么会分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课前准备

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运动的录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

阅读

合作讨论

练习等相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是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引入课题: 二、教师检查各小组课前预习情况,并收集各小组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核

1、看光盘,然后各小组长组织阅读课本P59,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记录下有疑惑

提供光盘,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回答这种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

教师提供幻灯片,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

教师活动

2 / 5 心问题如下:1、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3、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二、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的问题。(合作讨论完成)

看幻灯片,说出细胞分裂过程提供幻灯片,出示P59细胞分裂各期图示,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解说,引导学生探究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平中染色体的变化,思考并说出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两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已经个新产生的细胞和原来的细胞复制,因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染色体相同 。

三、细胞分裂的结果

产生了新细胞,细胞数目增加

四、细胞的生长 1、细胞的大小

2、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合作应用)

1、团队小组讨论课本P60第说出细胞数目的增加,认识到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导入细胞分化做准备

提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

二题,通过了解细胞的体积,认组织学生计算测量,引导学识到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通过测量和计算,乒乓球与篮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的

生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不会成倍增加,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

3 / 5

关系

3、细胞大小对物质进出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细胞大小与表面

积的的关系,使学生能认识到细胞为什么会分裂。

五、当堂作业: 练习册 P37 1——6题

合作指导:(课堂小结)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生物体长大的原因:(1)细胞分裂 (使数目增多)

(2)细胞生长(使体积增大) 布置作业:

练习册 和 优化设计中

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 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

阅读问题 1、什么是癌变?

2、癌症对人类的危害。

3、引起癌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治疗癌症的方法及进展如何?

5、读后感想。 教学反思:

1、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可以用课件把每个步骤分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我的做法

4 / 5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注视学生

教师归纳总结——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就会分裂 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为了把一个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各班,用复印的方法,从而说明染色体复制过程。学生大都能接受。

3、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无论使用计算和打比喻,对于刚刚上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都还较模糊。我采用课前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真实感受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4、我按照学校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特别安排测量和计算为团队合作应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本节课理念性较强,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精神,要靠教师精心组织,不断摸索,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照顾学生的认知水平。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

5 / 5

第五篇:《动物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提高制作与观察的技能

2.通过对其他动物细胞结构的观察,概括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3.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 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强化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不同,明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2.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初步了解动物细胞结构,进一步通过对其他动物细胞结构图的观察,概括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进行比较,强化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点的认识并得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

4.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强化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生物学的重要性。 2.认同细胞的生物体结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使用显微镜。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植物图片和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配合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对新课程内容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本节课程内容——观察动物细胞。 复习旧知

新课学习

一、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

二、总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

三、模型制作强化动物细胞结构认识

四、比较动植物细胞异同点

启发学生回顾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并尝试用一个字概括。

布置学生阅读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同样用一个字概括。

引导学生找出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之间的差异。 思考讨论: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滴生理盐水,能不能滴清水?(教师演示滴加清水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为什么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用稀碘液染色?(教师演示未滴加稀碘液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播放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频,。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布置学生完成:任务1——尝试绘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标注结构名称。

学生实施实验操作过程,教师积极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选派学生代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

组织未能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同学观察制作成功同学的玻片标本。

展示部分学生的绘图结果,并按绘图要求指出学生在绘图上存在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

布置学生通过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教师展示部分作品并给予评价。

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布置完成任务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并适当记录

学生记录

学生具体操作,并完成任务1

学生观察并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分析问题答案

学生完成展示

学生尝试说出细胞所具有的结构名称,概括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生动手制作并展示

学生观察、比较并完成动植物细胞异同点的比较

根据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学生建构新知识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得出问题答案,并培养学生科学注重实证的态度

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实验,保证实验操作正常完成

养成学生合作、交流、共享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规范的作图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初步得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并加深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知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五、得出核心概念

展示植物细胞构成一颗大树、人体细胞构成一个成年人的图。

上一篇: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下一篇:小班艺术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