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企业内刊

2024-04-27

优秀的企业内刊(精选8篇)

篇1:优秀的企业内刊

优秀公文:浅议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

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企业的活力来自企业的文化。企业内刊具有传承企业文化,传播内部消息,凝聚员工向心力的功能。企业内刊结合企业文化需求来办刊,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展现企业价值。

宣传工具是企业文化的舆论导向;是企业及领导的喉舌。企业内刊的总,有学者认为:“企业内刊的总应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企业的cEo或总裁,因为企业文化的打造不一定是投资商或法人,真正要塑造企业文化作用力的是企业的cEo或总裁。”为此,企业的总经理要利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利用文化的力量同化一切阻碍发展的因

素,必须关注内刊每期的主题及方向,有利于在管理中有些问题不宜用针锋相对的方式去批评的情况,利用文化的作用去消除。从办刊上,把握宣传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营理念,才不会脱离实际企业文化需求。例如,福建省盐业公司企业核心的理念是“以盐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这个理念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及精神内核,办刊就要传播盐业的先进资讯,让员工了解发展的动态。

企业内刊,对营造企业文化有着促进和谐的作用,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员工心灵对话的窗口。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起到塑造文化,创新文化,改善同事关系等作用,承担着引导方向,凝聚内力,约束行为,改善劳资关系等作用。因此,栏目定位及语言风格都要认真研究,不可太生硬,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文化的力量。

企业内刊,要避免走形式化、脱离

内刊的文化作用及文化力量,应把内刊办成是向广大员工传递企业发展方向信号的一个窗口,传递国家的方针政策信息。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真正成为让全体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的主阵地之一。同时汇集广大员工敬业的火花,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起到引导和启发广大员工积极向上。内刊的办刊,不能单一只宣扬企业经营中的好事,要贴近员工的工作及生活,体现企业不断端正政风行风和公开、公正的形象,同时也达到为企业管理中的磨擦减压,真正发挥内刊的重要作用。出版一点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动态信息的时效性,必须突出“新”字,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

企业内刊,还要发挥柔性的约束功能来填补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将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便用制度约束,不便用制度实现的行为诉求,用企业内刊的思想约束功能完成。如在员工宿舍中,节约用电的生活小节,是企业难于细化管

理控制的,也是最容易形成浪费的一个环节,有的员工就有经常性浪费的行为,在制度里规定太细,却会让员工感觉到没有以人为本。这时内刊就可发挥文化约束的作用,可以进行一个节电论坛,以大家参与发表意见的形式进行,或者引用增收节支的文章进行感召,让员工自觉感受到不节约用电的人是一个可耻的人。总之,充分利用内刊的文化约束作用来完成管理中不可完成的任务。

写编稿子,要批评没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团队或某个人素质出问题等等,可以取一个化名字,这样就可以避免不敢写的后顾之忧,使工作更顺利地推行。

企业内刊,完全由企业员工来完成的模式也有其不利因素,要更好发挥文化作用,以凤凰卫视成功为中央领导必看节目为例,内刊也可实现外围的形式,通过另一个角度看企业行为,既不存在内部人员只歌功颂德,视野狭窄,也不存在不公平、公正的上稿标准,以一个

外部人员看企业发展行为,特邀外面的专业人士来采写相关内容,虽办刊成本会大一些,然而得到的是扩大企业文化的社会影响。

企业内刊,是为企业文化建设造势的园地。作用在于用企业文化经营人心。用文化育人,用文化塑造人,用文化激励人,用文化培育创新意识,用文化打造执行力,用文化留人用人,营造有风清气正的浓厚文化氛围,倡导员工要按照企业的方向去做,使做事方式符合企业文化要求。(黄欣笙)出处

篇2:优秀的企业内刊

日期:10月8日 16时来源:公务网xianzhe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伴随着嘉和集团的发展壮大,企业内刊也应企业的发展由诞生到迅速发展。《嘉和人》自2004年3月份创刊以来,目前共出版16期,《嘉客会》于今年元月份创刊,目前已经出版5期,公司网站也于去年年底建立,目前浏览人数达到5万人次。《嘉和人》、《嘉客会》办刊过程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目前已逐渐得到公司领导和员工的认可及外界的好评,虽不是很华美、很充实,但已成为集团员工之间、员工及公司领导间沟通的一扇窗口和公司员工心与心连接的一条纽带,对嘉和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开辟了一个平台,为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公司价值体系的传播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不会那么完美,在嘉和企业内刊的办刊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些稚嫩,需要成长,需要嘉和人共同探索和总结,思考其发展的方向。企业内刊的含义

企业内刊,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的内部刊物,即不具有正式刊号的内部交流刊物,或为报纸,或为杂志,或为周报,或为月刊、半月刊、双月刊等等。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承载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是企业信息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舆论宣传阵地。

有的企业内刊完全是内向性的。目的主要是想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政策、理念,通报一下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情况。有的企业内刊是外向性的,主要是为了推广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品牌形象。有的企业内刊虽有产品和品牌的信息,但主要是推广企业文化。由于企业在不断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和受众对企业认同的变化,企业内刊的职能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成立之初只是起着沟通信息传达领导意图的渠道作用发展成为企业文化提升的载体和树立企业形象品牌的重要手段。国内企业内刊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刊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几乎上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内刊,据有关机构调查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内刊达一万多种,或是报纸的样式,或是杂志的形式。内刊的质量有高有低,如同企业有优劣之分一样。其中也不乏出色的内刊,如《万科》、《万通》、《联想》、《四通人》等。

“企业报刊在线”最近对企业内刊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企业类型分布:按照私营企业、外企、上市公司三种形式来划分,其中有内刊的外企比例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名列全国私营企业前500强的企业中,71家有自己的企业报刊,占总数的14.2%。地域分布:目前以广东最多,北京其次,浙江位居第三。在广东的内刊中,又以深圳最多。各地明星内刊:广东的内刊总体质量较高,在所调查的25家内刊中,80%以上的内刊水平达到专业化报刊的水平,其中又以《万科》、《合生》等为最佳。

行业分布:房地产业12家,IT业18家。这两个行业比较集中,其它行业相对分散,可以说较好的内刊都集中在这两个行业内。

企业内刊在内容的编排上日益丰富。从企业人写自己到企业人观察经济、观察社会、社会人写企业,力求观点独到、个性鲜明、好看耐看。文章的形式也不一而足,从新闻、通讯到企业与文化并重的财经评论、案例分析、散文随笔、商界访谈等等。

企业内刊的发行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多,早已不是仅限于内部职工传阅,也突破了企业同行之间的交流,而开始发行到了党政机关、学校等社会各界人士。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为什么要办内刊?我们从企业自办内刊的迅猛态势,说明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内部舆论导向,同时也开始懂得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刊这个工具,来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传播和外部品牌形象的传播等铺路。企业文化既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它就需要一个载体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这个载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最能都集中地反映企业文化的载体就是企业内刊。

《嘉和人》、《嘉客会》作为嘉和集团企业文化的载体,为企业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首先,对于企业内部,通过《嘉和人》、《嘉客会》注入嘉和的企业理念,打造共同远景,激活组织氛围,鼓舞员工士气,指明嘉和前进方向;对外,《嘉和人》、《嘉客会》可以提升嘉和在行业和社会中的名誉度;其次,《嘉和人》、《嘉客会》内刊是向客户展示自我形象和品牌的很好方式。另外,《嘉和人》、《嘉客会》内刊是伴随嘉和企业文化演进的一个舞台,也是企业文化演进的一个历史记录。

企业内刊是拓展市场优秀工具

在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广告宣传铺天盖地的今天,企业内刊很多时候成为房地产企业吸引客户和拓展市场的绝佳工具。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与客户洽谈时,放在客户面前的,不再只有干巴巴的企业介绍和冷冰冰的产品说明或者商业味十足的广告宣传单,还有一份内容充实、设计精美的《嘉和人》、《嘉客会》内刊,那将会对客户产生多大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一份准确定位的《嘉和人》、《嘉客会》内刊能够帮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并做出判断。

如今的企业在不断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消费者是引领企业决策与发展的指挥棒。嘉和集团只有顺应市场消费者,才是生存发展之道。国内优秀企业的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生存能力更强,一个善于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企业竞争能力更强。国内家电行业的巨头海尔和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就是鲜明的例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市场发展,是嘉和集团竞争的必由之路,也是《嘉和人》、《嘉客会》内刊办刊的宗旨和出路。

嘉和集团内刊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众观国内企业的发展,企业内刊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由企业内部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如何更加响亮和清晰,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企业内刊负责人来说道路还很长。目前,企业内刊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众多外界人士和内刊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嘉和人》、《嘉客会》内刊的负责人——我们也在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希望能够获得解决的方案,例如企业内刊的定位、作用、制度建设、内刊传播等问题。

首先,企业报刊的最大困惑是定位问题,《嘉和人》、《嘉客会》办刊的过程其实就是定位探索的实践,现已初步形成了办刊方针和模式、已体现内刊在企业中的价值。

其次,企业内刊管理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办刊初期由于稿源的面比较窄,稿件的质量普遍不高,基层员工和中高层员工参与不够,使得《嘉和人》、《嘉客会》内刊与员工间互动性不够,这制约了内刊质量水平的提高,与集团公司办刊的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从 2004年11月《<嘉和人>内刊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出台,到2005年4月27日《嘉和人》稿费标准和2006年2月《嘉和集团记者队伍组建办法》的制定,办刊的状况有所改观,目前稿源相对丰富,大部分稿件都是出自我们记者队伍,这是比较欣慰的,也让我们的内刊办理有了更多的自信。

再次,当前《嘉和人》、《嘉客会》在内容上主要还是限于企业内部员工投稿和信息传递,这限制刊物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应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形成内、外部的有效互动交流,这既可以丰富《嘉和人》、《嘉客会》的形式、内容,又有利于《嘉和人》、《嘉客会》的持续良性发展。也能够更好的为嘉和集团服务,首先,有助于宣传公司的形象和建立品牌效应,扩大公司的企业文化辐射范围;其次,通过交流和互动,扩大企业及员工的视野,客观的看到自身的优、劣势,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员工的不断学习。

在《嘉和人》、《嘉客会》内刊这个舞台上能扮演出什么水平的“剧目”,在记录嘉和历史的过程中能够留下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既需要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为了进一步解决《嘉和人》、《嘉客会》办刊过程存在的问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集团高层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另一方集团正在建立和完善内刊管理制度,有关内刊管理办法正在讨论修订中;同时,集团正在筹备嘉客会俱乐部,充分利用嘉客会会员的资源,逐步吸引外部人士的参与,进一步扩大刊物交流范围;并鼓励企业文化管理员、刊物编辑参加外界的相关活动等。相信通过这种软环境和硬指标的建设将促使我们的《嘉和人》、《嘉客会》正规化、制度化办刊的步伐驶上快车道。

篇3:如何激励企业内刊的作者

如何激励作者踊跃投稿,是一直困扰内刊编辑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请从事内刊编辑工作的纪彦峰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一些经验。

内刊编辑纪彦峰:

内刊不同于“外刊”。外刊发行量大、影响面广,而且面向的作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所以即使有时候稿费很低,人们仍然愿意给外刊投稿。但是内刊的要求一般是内部人写、内部人看,外面的稿件很少,有的内刊直接排斥非内部员工原创的稿件(类似于“外刊”的“内刊”,即大量吸收外部稿件的“内刊”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从功利的角度看,很难提起作者写作的动力,一旦内在动力不足,依靠外在的力量催逼,是很难完全达到目的的——当然一些催逼的措施还是不可少的。笔者目前也从事内刊编辑工作,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讨论。

稿费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不能完全依靠稿费。这和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不能完全依靠钱来留住人才。笔者所在的企业有两份内刊,分别已经坚持了6年、4年左右,其中一份半月一期对内,一份一月一期对外。前者稿件基本上来自内部,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员工、领导讨论问题的一个平台,每期大约35个页码,A4纸、小四号、行距24磅、无图片。后者稿件有一部分来自外部,因为是房地产企业,所以有一些业主稿件,有大量图片;有来自网上的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再加上编辑整理的企业形象方面的文字,剩下的也是公司内部员工写的。有两名专职的编辑各负责一本刊物的编写。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我们的稿费相当低——大约1000字15元人民币。

可以说,我们稿件的需求量大,我们企业的人少(160多人),我们的稿费也很低。那坚持了六年,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让大家认识到内部刊物这个平台的确是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地方。我们在内刊上经常讨论、呼吁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甚至工作流程、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尽管解决起来困难重重,但是在我们的呼吁下,的确逐步在解决。大家觉得内刊是务实的、有用的。

其次,每一个人通过在内刊上发表意见、看法、建议,见解得到了提升,享受到了实惠。有的普通员工,工作很努力,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在内刊上发表文章,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提拔为经理,后来逐步走上了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在不同的场合,他都向大家传授他的进步经验,让大家觉得内刊是获得提升的通道之一。

第三,领导很重视。老板、总经理的重视没有停留在会议上的呼吁,而是身体力行,亲自给内部刊物撰写文章。有时候因为工作忙,他就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由我们整理后发表。领导的示范作用很关键,内部刊物上不能没有领导的声音。俗话说:上行下效,让大家觉得领导很重视内刊,要获得领导的认可,除了工作认真、努力之外,还得敢于表现自己。

第四,内刊有专职的编辑,也要有兼职的编辑。笔者认为,内刊一定要有专职的编辑,至少一名。这样便于统筹各个方面的工作,便于刊物思路的前后具有统一性。当然,“专职”意思是把“内刊编辑”的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说除了编辑工作,别的事情都不能干了,例如笔者同时还负责着网站管理、重大活动拍照、会议记录、讲话稿起草、合同起草等文字工作。

内刊可以有很多兼职的编辑——毕竟不是外部刊物以市场为导向,质量的要求可以低一点,参与性是最关键的。兼职的编辑一定要是自愿的,愿意尝试、愿意付出的,毕竟这种额外的工作很难有多少回报的。笔者所在的企业就有兼职的编辑,专职编辑抓重要栏目、抓住流、抓导向,一些次要的栏目、部门性质的栏目由兼职编辑组稿。例如笔者的内刊就把文学性的、生活性的、幽默性的、市场信息类、专业性的栏目分给别的部门员工,他们都做得不错,比我自己什么都管、什么都做效果要好。不一定每期每个栏目都上,哪个兼职编辑完成了组稿就上哪个。每年评选一个优秀的兼职编辑,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发动群众,比孤军奋战要好。

第五、通过多种方式明确告诉作者队伍内刊需要什么样的稿件。一年要有一年的计划,半年要有半年的计划,每季度要每季度的计划,每个月要有每个月的计划,这些计划可能随时调整、随时变化,但是一定要及时让每个人知道内刊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否则作者不知道要写什么。

第六、通讯员队伍。每个部门都要有一名通讯员,他不一定能写得很好,但是与该部门的沟通、对接,就可以直接找该员工搞定。要给这些通讯员一定的物质激励。要经常询问通讯员的想法以及他们的建议,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通讯员的会议讨论公司近期的热点、难点。每年要评选优秀的通讯员,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七、培训作者。有的编辑反映,作者群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胜任,这个问题的确很让人头疼,如果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那内刊编辑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有时候看看自己收上来的稿件,真是感觉还不如编者自己动笔写算了。改稿子比写稿子还难——做过编辑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只好慢慢培训,可以集中请老师讲一讲,也可以随时指导他们怎么写,手把手教,告诉他们文章内容、文章结构,他们写出来以后编者再润色文字。

第八、把内刊的投稿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人身上,这样做可能会招致怨言,而且稿件质量会大幅度降低,加上互联网现在这么发达,抄袭成风,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办法。但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种硬性的规定也是一种策略,起码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有了这些措施,也不一定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写,而要达到人人都愿意写的境界,我们要走的路更长……

但是,在本文将要结束的时候,笔者想强调一下,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懒虫,可能内刊的写稿、编稿对大家来说是一种额外的劳动,很多人不愿意承担,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每个人也天生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认可的需要,如果内刊编辑能把“额外的劳动”的观念转变为“内刊如何帮助每一名员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条路上来,或许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专职编辑尽管很苦很累很窝囊,而且似乎没有地位,但是长期进出各位领导的门,总能摸索一点当领导的技巧吧?同时领导对你的努力总不会视而不见吧?虽然说没有一官半职,但你统领的实际上是全公司的人,因为你有机会和每一个领导、每一个员工打交道——哥哥也是“无冕之王”啊。试问除了老板谁有这样的权利——而且当老板也不是无所顾忌,他有时候也不得不借助你的这只手啊。

兼职编辑尽管比普通员工多干了活,但是他为自己拓宽了职业道路。如果干得顺当,想转行也可以,内刊编辑的待遇在北方不怎么样,在南方还是相当不错的。

篇4:优秀的企业内刊

[关键词] 企业内刊 内刊外化 读者至上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78-03

[Abstract] Enterprise magazine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uge number, is a kind of unique form of media.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gazines for the brand construction, social publicity and advertising benefits chase, began a large-scale activity of externalization of internal magazin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forms and their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gazine, thinks the rise of the phenomenon of externalization of internal magazines is not only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reveals various interest value,but also with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economic concepts and of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30 years, and it is worthy of people look forward 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magazine Externalization of internal magazines Reader first

所謂的企业内刊,顾名思义就是企业自身创办并服务于企业读者的期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中,企业内刊往往被人忽视。企业内刊数量庞大,发展迅猛,在组织传播与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众多企业内刊走向社会,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现象成为一种重要媒介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1 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内刊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内刊更是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数量已达12000余种,总印刷量达1000万份左右[1]。其中某些内刊迅速崛起,开始以各种方式走进社会,寻求面向社会的某些利益需求。概括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现象在以下几种类型的内刊中有不同的表现。

1.1 利益驱动型企业内刊

这些内刊主要依据企业自身特性,表现出或强或弱的经济目的,主要集中在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和广告业之中。如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客户(供货商)众多,员工数以万计,同时以旗舰店、连锁店、超市、便利店、加盟店等形式在全国大中城市组成销售网络,普通顾客更是数以万计。这类企业内刊发行量大,有的已达几十万份,同时,这些企业内刊开始有意识地刊登所售产品广告,将内刊摆放在各销售店的显著位置,供一般顾客免费选取,其代表有《苏果人》。广告业中的众多企业由于处于广告客户与媒介之间,一般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因此,其企业内刊虽然为“内部”刊物,但不少变身为以刊登广告为主的平面广告媒体,通过高档楼盘馆所、楼盘售楼处、售车处、茶馆、咖啡店、歌厅等处的免费投放,追逐消费高端的目标读者。这类企业内刊一般发行量不大,但是印刷精美,设计考究,成为一种独特的DM杂志,如《city指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目前一些企业内刊以夹带于正规期刊的方式发行,如宝岛眼镜公司的内刊《镜尚gaze i.》,以宣传其宝岛眼镜品牌为主,辅以其他服饰品牌与流行信息的传播,这一内刊通过《博客天下》“限量赠阅”。这些用于夹带企业内刊的正规期刊多半是已市场化的大众期刊,发行量较大,企业内刊与其同步发行,能够较为迅速地达到广告宣传目的,其发行成本与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1.2 品牌价值驱动型企业内刊

近些年来,某些大型企业崛起以后,开始不断关注与强化其自身品牌价值的树立与培养,不再满足于有限的内部传播,于是逐渐扩大读者群,有限度地走向社会。目前,这类企业内刊主要集中于大型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之中,大多涉及房地产业、新技术产业、大型制造企业和日用品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内刊资金雄厚,开本大,用纸考究,印刷精美,刊期大多为月刊,有的期刊则已经发展为周刊。在内容方面,这类企业内刊仍然以内部信息为主体,而在发行对象上则扩大到外部客户、经销商甚至相关政府部门,有的还有目的地寄送到高校教师、艺术家与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从而扩大其品牌价值。

1.3 社会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

与品牌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相比,社会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不仅在定位上超越其企业品牌价值的单纯表现,而且在内容上强调社会性,关注社会问题与社会视点,以社会各阶层有影响力的读者群为目标受众。这类企业内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南德视点》《万科》等。这类企业内刊以社会价值为内驱力,每期注重策划报道具有一定时效和价值的热点话题,观点鲜明,风格独特,往往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张扬,其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的大众媒体。

nlc202309030236

2 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以上主要分析我国企业内刊在三种价值驱动下的“内刊外化”发展,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发展注定会出现不少问题和困难。

2.1 目标读者群问题

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其读者群的扩大,不同利益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其“内刊外化”所拓展的读者群不尽相同,但是,目前众多“内刊外化”发展的企业内刊读者群定位并不甚明确,即内刊并没有认真思考每一期内刊发送给谁、怎么发送、发送多久、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等问题,这些矛盾由此也集中地表现在企业内刊的内容方面。展读绝大部分企业内刊,我们感觉这些内刊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一般读者被放置在一个遥远的“旁观者”的位置上,与己无关,不容置喙。在这种状态下,众多企业内刊的主体内容还是企业领导讲话、会议新闻、企业规章制度等正面信息,其内部一般员工都觉得高高在上,面目可憎,更遑论社会的一般读者。有的企业内刊则变成散文集,其中虽有不少思想深邃、文笔优美的好文章,但是这与企业又有何相关,“内刊外化”的传播效果也十分有限。

2.2 政策面的问题

对于企业内刊来讲,其“内刊外化”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拥有自己的国际刊号,以大众媒体的身份公开面向受众。但是,我国目前推行的是媒体准入制度,进入媒体的行政壁垒与成本非常高。对于企业内刊来说,获得公开刊号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事实上,我国媒体政策中规定,企业内刊应该具有内部刊号方能出版发行,目前,我国不少内刊连内部刊号也难以取得,成为“非法刊物”。与此同时,我国媒体政策严格禁止内部刊物刊登广告与公开发行、展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少企业内刊的相关做法也是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可以说,政策实际上是我国企业内刊“社会化”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并决定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程度,尤其对于社会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来说,在这一政策瓶颈所遭遇的困难会更大一些。同时,企业内刊发展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新闻管理的问题。对于社会价值驱动的企业内刊来讲,当其文章过于多元和逐渐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办刊干扰,直至停刊。在业界乃至知识界拥有较大影响力的《SOHO小报》《万科》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停刊,似乎更印证了这类内刊遭遇的重大困境。

2.3 失范行为与管理困境

目前,我国各类内刊数量十分庞大,遍及各行各业,给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实际上,这些内刊绝大多数处于“失控”状态。像前文我们论述过的经济利益驱動型企业内刊,其中不少发展成为纯粹的广告刊物,不仅有违国家相关法规,而且对于正常的广告市场与媒体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有些销售保健食品的企业内刊则将自己包装成保健养生的刊物,进行保健食品的不实宣传,影响更为恶劣,确实到了亟需大力整顿的时候。

3 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内刊外化”的发展无疑将进行下去,并将成为一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这不仅是我国企业彰显各种利益价值的动力所驱,也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观念与经济制度不断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融合。因此,我国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未来发展值得人们期待。

3.1 根据核心读者群需求进行改版

企业内刊的核心读者群实际上还是其内部员工。因此,针对这些核心读者群,企业内刊要围绕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树立,重点培育员工的企业身份认同感、荣誉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由此在内容方面,硬性新闻可以图片新闻、标题新闻来处理,尽量少占版面,而重要的会议决议则可运用深度报道充分挖掘其内涵,在栏目、文风与传播形式方面,要尤其注意信息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企业信息公开,与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形成一种互动。在这一方面,企业内刊还是大有作为的[2]。另一方面,企业内刊要增设体现员工的建议与意见等内容,让企业的上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基层员工在思考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1989年创刊的《海尔人》是国内企业内刊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典范,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发展舆论监督报道。每一期《海尔人》中都有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说,《海尔人》几乎点名批评过所有副总裁,但它无论对谁总是出于公心和善意,决不搞人身攻击,每期还发表针对性较强的评论性文章[3]。《海尔人》这种报道观念实际上体现了企业内刊最为重要而珍贵的一种价值理念,不仅凝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也表现出企业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的确值得我国其他企业内刊认真借鉴与学习。基于此,现在众多企业内刊中普遍占据较多版面的“文学版”“娱乐版”等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

3.2 为不断扩大的读者群重新定位期刊内容

随着我国企业内刊读者群的不断拓展,企业内刊应该在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调整内容,扩大有效的社会阅读与社会影响。实际上,伴随着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启蒙一直是我国观念革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的本质、企业道德与企业伦理、大众经济观念、企业模式发展等等问题都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重要问题。我国企业内刊数量庞大,实际上可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在这一内容层面,我们认为企业内刊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独特的价值。在实际操作层面,企业内刊在内容写作中可以将拓展读者群为目标,增设相关版面,加强互动性与服务性。例如某公司是上市公司,其内刊就以其股民作为拓展读者群,从这些读者角度报道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资决策与人事变动等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不断强化公司自我独特的企业文化内涵,其宣传效果应该不错。总的来看,企业内刊要办好,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将其核心读者群从企业领导转向其他读者,从这一角度分析,都市报的做法值得企业内刊认真学习。

3.3 多媒体背景下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发展规划

目前,大众传播已经发展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阶段,这就为企业文化传播与企业内刊“内刊外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企业内刊欲扩大“内刊外化”的效果,可以适时与传统媒体合作,共同策划报道,共同创办栏目与版面,由此建立与传统媒体的紧密关系,树立自己实力、诚信与品牌价值。尤其在企业重大事件与危机事件中,企业内刊如能与传统媒体合作,及时、客观、公正地传播信息,就能很好地扩大传播效果,化解危机。同时,企业也可以与媒体和相关公司合作,利用对方成熟的办刊经验与技术迅速提高企业内刊的办刊质量,对于新创刊的企业内刊也可以考虑内刊“外包”,利用外脑提高企业内刊的办刊品位。而对于新媒体,企业内刊可以便利地融入其中或与之合作,例如可以在企业网站中建立内刊网络版,利用web2.0技术增强其服务性、互动性、生动性与及时性,由此形成企业宣传的最佳绩效。目前,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出现众多“内刊联盟网”,成为企业内刊网络汇集与展示的巨大平台,为媒介融合时代企业内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4 为企业内刊“正名”

从我国期刊实际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各类期刊的容量应该在3万种以上。在我国目前的期刊管理格局中,经过几次政府主导的期刊整顿,企业内刊也属于整顿之列。这忽视了社会与不同组织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整个期刊的管理。从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来看,我国各行各业的宏观发展趋势是放松管制与经济竞争发展,我国新闻传播的变革相比较虽然滞后,但是近几年的发展也在明显地体现同样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期刊业的变革,这在2007年新闻出版集团可以整体上市可见一斑[4]。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否有选择地为一些内刊(包括企业内刊)“正名”,甚至可以给这些期刊发放正式刊号,让它们走向市场,让自由竞争的出版发行市场来决定期刊的发展与期刊格局;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当前改革的大背景,鼓励一些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内刊传扬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精神,进行一场急需的经济观念“启蒙”[5],从这一角度分析,企业内刊也就具有更为重要的媒介文化意义。

注 释

[1]刘中华.企业内刊的成长足迹[J].企业文化,2009(12)。据了解,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内刊并未在相关部分“备案”,所以我国企业内刊数量应该远远超过上述统计数字。

[2]米金升.企业内刊的定位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2(7)

[3]春水.从企业报刊里寻听企业文化的号角[J].华人时刊,2008(7)

[4]喻国明.媒体整体上市拉开新一轮革命序幕[EB/OL].[ 2007-11-24].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zgcbkys/hw/ztjj/cbgc/jtss/gfgd1/200711/t20071124_30433.html

[5]叶匡政.一份企业内刊的停办与公共学术的崛起[EB/OL].[ 2010-11-04].http://www.thefirst.cn/1366/2010-11-04/377553.htm

(收稿日期:2013- 01-20)

篇5:企业内刊的命名研究

企业内刊最重要的在把握内刊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定位、全局运作和有效传播。企业内刊与对外出版发行的刊物内外不通,非盈利性的;内外有别,又内外兼备,以对内发行、对外赠阅、交换交流等,进行内外沟通,从发行形式,比如纸质、电子版、多媒体等。稿源,发行范围等方面考虑。因此内刊定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刊物面对哪些读者群,肩负哪些使命,这要首先明确。因此命名要体现定位特色,与内容设定、板块规划、版式风格一致。

翻看了一下国内大型企业的内部刊物,发现办得出色,获得广泛赞誉或国内大奖的内刊,其命名规律如下: 1.直接以公司命名

比如、金地集团的《金地》、中集集团的《中集集团》、康佳公司《康佳》、平安公司的《平安保险》、汇源集团的内刊《汇源》,方大集团的《方大》,泰豪科技的《泰豪》、东风公司的《东风》、海尔地产集团的《海尔地产》。华润集团的《华润》、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天津远洋运输公司《天津远洋》。2.公司名字后缀

比如,万科集团的《万科》周刊、SOHO集团的《SOHU小报》,时代集团公司的内刊《时代之路》,招行银行《招银天下》,兴业银行《兴业人》。《建行青年》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的《东方雨虹人》,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大众新闻》等等,以XX之窗、XX之家、XX人、XX之路、xx之桥、xx简讯、xx简报、xx沙龙命令的较多。3.以寓意命名

比如万通集团的《风马牛》,集团老总是冯伦。

这些内刊都在本行业获得成功,一致性的命名规律是唱响公司品牌,与公司共命运。

公司口号,伊利口号“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

潍柴动力的口号是“绿色动力,国际潍柴”,四海同心,潍柴动力 “玉柴机器,王牌动力”

篇6: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承载的载体

方向性——明确内刊的读者和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报纸的读者是以内部员工为主、外部客户为辅。对内发挥信息传递、文化建设、凝心聚力等作用,对外发挥宣传公司形象和业务的作用。

目标受众不一样,内刊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我以前服务的厦门建霖工业是以OEM和ODM为主,内刊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内部员工,内容上更关注产品的品质,所以在品质宣传上倾注了不少心

力;而舒华(中国)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内刊兼顾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更注重企业的形象展示和产品宣传,以及整体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丰富性——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很多企业的内刊只有一种,目标受众却包含高层、中层、职员以及一线员工,还要兼顾外部客户。对于中高层来说,更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的大政方针。对于一线的员工来讲,他们更关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福利措施、工作条件的改善等。而外部客户更关注公司产品的品质以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内刊在策划栏目、稿件选择时,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各方面的需求。

中高层领导对报纸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要求多一些,而普通职员和一线员工更倾向于趣味性和知识性。针对这种诉求,我常常喜欢把四版报纸为:第一版时政新闻,第二版综合管理,第三版主题策划,第四版员工生活。一二版主要针对中高层,二三版主要针对基层和一线员工,严肃与活泼相结合,雅俗共赏,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要求。

互动性——扩大员工的参与面

经常在内刊群里交流,不少编辑人员反映,员工投稿积极性不高,稿子少,质量差,很多稿件都要编辑自己去采写,工作压力大,并且很辛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员工的参与性不高,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在每期的策划栏目上下功夫,栏目尽量丰富一些,让他们知道写什么、写的范围等等。其次,利用公司的邮箱、宣传栏、OA以及论坛以及自己认识的人,广泛宣传和动员,最好是约稿到个人,这样就能保证稿件的数量,并且他们写稿过来也有针对性。再次对每个来稿都要有回应,不采用的稿件要向作者说明原因,并鼓励他投稿。另外,在稿件的质量、编辑以及排版上下功夫,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升报纸的质量。报纸质量越高,员工关注越多,投稿的人也越多,报纸的影响力也会增强,循环往复,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我刚到舒华的时候,投稿的人很少,内刊只是几个文学爱好者的舞台,内容也不够新颖,员工的关注度也不高,文化专员对自身的价值以及出路都产生了怀疑,于是转行去了其他公司。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从稿源上入手,先策划一些主题,然后发动周围的人帮我写稿件。第三版为特别策划,全部由我自己采写,从而在数量上达到了排版的需要。

一期一期逐步改变,每期投稿的人员的联系方式都收集起来,和他们经常保持联系,调动他们写稿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发报纸的时候,稿费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这样,不仅报纸质量提高了,员工的关注度提高了,而且从我经手的第三期之后,报纸再已没有缺过稿件,每期都用不完,自己也不用辛苦的去采写稿件,每当听到同事们对报纸的称赞,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可视性——提高版面的艺术感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版面的美观和艺术感对吸引受众注意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很多做内刊的人员不是科班出生,对报纸的排版不太了解,也没有经过审美和艺术训练,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摸索。即便是新闻专业毕业的,如果在大学也不认真学,学了也记不住,学了也等于白学。最开始排版的时候,我常常模仿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内刊。并且深信,不少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版面也越来越漂亮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排版的几条经验:一是版面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二是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动静结合;三是版面留白要恰当,太多了浪费版面,太少了显得不够大气;四是要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精神,追求版面的整洁大方,把每一期报

纸当着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导向性——发挥内刊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最核心的是价值观的引导,而内刊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所以,内刊的主题策划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要为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为企业的员工服务,为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服务,从而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篇7:企业内刊编辑的十大要点

第一部分:趋势篇

1986年,第一台四通打印机问世,四通开始建立了全国销售服务网。家业越来越大,《四通人》应运而出。《四通人》以它的四通人讲四通事的风格,促使很多企业萌生了创办内刊的想法。这个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四通人》,据考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内刊之一。

如今,企业内刊作为企业内外部沟通、学习和宣传的文本工具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种“新型”媒体。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企业自办的内刊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共有各类企业自创的报刊一万三千多种,如果排除文化类企业(如报业集团)主办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一千多种报刊,近一万二千种是企业自办的非赢利性“企业内刊”,总印刷量达一千万份左右。

《万科周刊》、《华新国际》、《万通生活家》、《SOHO小报》、《宝安风》、《红豆.赤兔马》、《联想》、《巨人报》、《四通人》等一大批内刊与企业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成长成名的事实,显示了内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纵观成全过往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可以归为内刊策划类的包括:广东奥园集团《奥园》和《奥园会》的全新改版;天津顺驰集团《顺驰月刊》的全新改版;全忠借助个人的影响力,分别在《奥园》杂志和《华新月刊》所开辟的专栏等。

内刊策划显然已成为策划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例牌”服务内容之一。

第二部分:认知篇

企业内刊,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销售文本或泛销售文本,更重要的,它还是宣传企业理念、建设企业文化、发扬企业精神和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毋容置疑,文化力和品牌力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内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平台,对企业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认为是企业内刊雏形的《四通人》,对四通集团知名度的提升、《万科周刊》之于万科企业的成功,就是鲜活的例证。

一.企业内刊与公开刊物的关系

所谓刊物,也称期刊,是一种有别于书籍和报纸的定期出版的读物。

企业内刊和公开刊物,都属于期刊类读物,因此它们都具有一般刊物的共性:

必要的组织机构;

稳定的作者队伍;

完善的发行网络;

固定的发行时间;

鲜明的编辑特色;

个性的设计风格;

独特的刊物思想

企业内刊与公开刊物之间的主要区别点:

企业内刊的读者群体是指向性的;而公开刊物的读者群体则具有不确定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企业内刊是以邮递式的非公开方式为发行渠道的;而公开刊物的发行渠道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企业内刊的编辑和发行是非盈利性的,是企业自主的行为;而公开刊物则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行为; 因此,照搬公开刊物的模式从事企业内刊的策划注定是行不通的。在企业内刊的“内”字上下足功夫,挖掘企业本体的灵魂和思想,以企业的视角,站在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高度,才是内刊策划的正道,才能“策划”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内刊。

二.企业与内刊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与内刊就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也有人把企业内刊比喻成是老板在一个叫“文化的后花园”里包养的二奶。无论那种说法,都形象地说明了企业与企业内刊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内刊是企业的附属物,是企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企业老板文化品味的风向标,是老板才、情、识的综合体现。《万科周刊》的人文气息和规范表象,《奥园》杂志的追求“出位”和“傲视”风格,无不透出各自企业和老板的个性。因此,一方面,内刊是因企业的存在而存在的。企业是因,内刊是果;而另一方面,内刊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刊是企业声音的舆论阵地;

内刊是企业观点的传播管道;

内刊是企业形象的展示窗口;

内刊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手段;

内刊是企业员工的沟通平台;

由此可见,企业内刊人不仅仅是编辑一本简单的杂志,他们的工作是与企业的文化、理念、形象、品牌等等之类最高端和最核心的部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人,对内刊人予以充分的授权和广阔的空间。

第三部分:策划篇

三.定位与目标的关系

定位是为目标服务的。一切没有目标,为定位而定位的定位是虚无的和没有实际意义的。

首先,企业内刊的定位应为实现企业的文化战略目标而服务:

定位是企业内刊的办刊宗旨或办刊方针;

企业内刊是企业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因此内刊的定位应与企业的文化要素相一致。例如:“人文”是万科的企业文化内涵之一,因此《万科周刊》确定了“人文关怀”的刊物定位;奥园集团致力于“整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在策划《奥园》杂志时,提出了“凝聚力量”的杂志定位,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应该意识到: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因此,企业内刊的定位也应随着企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与企业不断丰富的文化和思想相一致。

其次,企业内刊还必须服务于阶段性的企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立的阶段性编辑主题是企业内刊的“主题定位”。2003年6月间,奥园因故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为消除危机对奥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奥园》杂志2003第6期确定了“消除危机,重塑形象”的编辑规划主题。事实证明:这一主题定位,为奥园集团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沟通与传播的关系

“沟通”与“传播”是企业内刊的使命,是企业内刊始终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也是评判一个内刊是否成功的标准。企业内刊肩负着打造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各种资源关系之间沟通平台的重要职责。只有建立起畅而无阻的立体式沟通平台,企业内刊才能与读者群产生共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传播”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排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网络之后的企业“第5媒体”,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发挥最大和最有效的作用。

应该提醒的是:沟通是为了传播,而传播也是为了更好的沟通。因此,沟通什么、和谁沟通、以什么方式沟通,便成为内刊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了。

五.栏目与内容的关系

如果把企业内刊比作人,那么栏目就是内刊的“五官”,内容则是她的“心脏”。一个五官不端的人,纵有魔鬼般的身段,也恐难吸引人们“追随”的目光。就像一本企业内刊,栏目设置是凝聚读者关注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

然而,五官毕竟是一个人外表形象的一部分,栏目也不过是企业内刊的一张“脸”而已,再“耐看”的脸,盯久了也会生腻。企业内刊是否可以长久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得到读者的关注和青睐,终究凭借的是其富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也就内刊的“心脏”──内容。

对栏目的设置,要深入研究未来栏目下的内容是否具有广泛的关注性和可读性,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企业的文化、战略、目标等有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对内刊的目标读者群体有深入的研究。

《万科周刊》“人文”栏目的设置既是刊物定位的具体表现,同时与万科实现人文化的企业目标相一致。可

以说,这是《万科周刊》在栏目设置、栏目内容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呼应的“点睛之作”。

2003年年初,奥园集团闪电般入主“诚成文化”,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改版《奥园》杂志时,我们及时增置了“资本运营”栏目,既满足了读者渴望了解奥园资本运营的欲望,同时也为奥园与外界开辟了交流资本运营经验的新“阵地”,实现了《奥园》杂志栏目调整、内容规划和企业阶段性目标的高度一致。

第四部分:设计篇

六.设计与形象的关系

“人靠衣装,马靠鞍”。在企业内刊“多如牛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必要为内刊定制一件美丽的“外衣”,在第一时间抢夺眼球效应,达到激发读者阅读欲望的目的。

企业内刊的包装设计并不是以“唯美”为唯一原则的,而是必须以能够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为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内刊的设计必须能够充分展现诸如万科的规范、奥园的创新、顺驰的激情等企业的个性。要达到这一设计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深入了解和精准的掌握,如万科的人文关怀、成全的坦诚活泼、奥园的追求出位等。

企业内刊的设计大致分以下几个类别:

封面设计;

目录页设计;

版权页设计

插页设计;

栏目页设计;

封底设计。

企业内刊的创意表现应围绕以下关键点展开:

封面创意设计组合(内刊的“LOGO”)。这个组合是内刊名称、期刊号、个性化创意元素和色彩的系统组合,是一个企业内刊有别于其它内刊的标志,是企业个性的表现;

“刊眉刊脚”的创意设计;

“文头文尾”的创意设计;

字体、字距、行距、行列数的创意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内刊的设计风格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期刊市场的变化以及读者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五部分:执行篇

七.主题与选题的关系

企业内刊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确立内刊的主题。主题是纲,是选题的前提和条件。主题决定选题;

选题指导内容;

内容表达思想;

思想吸引读者。

因此,内刊如果没有主题,再好的选题,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因为缺少主线而导致整体的杂乱无章,从而降低企业内刊的沟通质量和传播质量,甚至损害内刊在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确立内刊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根据既定的栏目做好选题和组稿的工作是内刊编辑人办好刊物的关键。

八.约稿与组稿的关系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乏足够的和高质量的稿件,要想把企业内刊办成一流的刊物几乎是痴人说梦。

所以,内刊人必须着意培养自身的约稿能力,建立不限于内部员工、相关学者、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等的撰稿人队伍,建立形成庞大的稿件“供应网络”,根除内刊编辑工作中的无“米”之忧,保证高质量组稿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注重整合“名人”、“名嘴”和“名衔”加入内刊的撰稿人队伍,对扩大企业的外部资源关系,提高内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内刊的有效传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华新月刊》和《奥园》杂志利用全忠的个人的影响力,为其开辟个人专栏,从而有效提升了内刊的知名度和共信力。

九.编辑与制作的关系

普遍情况是:企业内刊的编辑和制作,是由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单位来分别完成的。因此,为保证内刊后期编辑和制作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明确彼此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互相协调和配合就显得的至关重要了。通常,企业内刊的后期编辑工作主要包括:

文章的编辑。包括题目的润色、文字的校对、字数的删减等;

图片的选配。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图片作为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增加阅读快感的目的;

排版和校对。

制作是内刊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内刊“出笼”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来样加工”,而是集“文字整合”、“图片整合”和“文图整合”于一体的再创作过程。

十.渠道与读者的关系

如前所述,要想实现企业内刊沟通和传播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内刊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企业真正的“第5媒体”,就必须对企业内刊的发行渠道和目标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持续的研究。

一般而言,不同的读者群体会选择不同的渠道来获得他们所喜爱的读物,如书店、书报摊、邮递、网络等。但是,企业内刊是无法公开发行和发售的,所以“邮递”成为内刊发行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在网络如洪水般迅猛发展的今天,实现内刊发行渠道的E化,利用internet扩展内刊的发行渠道不失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因此,作为新时代下企业内刊孪生姊妹的电子版,就成为企业内刊壮大读者群队伍,扩大影响面的“核武”了。在这方面,番石屹的《SOHO小报》堪称典范。

企业内刊目标读者群体的定位以及筛选、补充和调整,是内刊人另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众所周知,企业内刊策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内刊,使企业与目标读者产生共鸣,而任何一个目标读者的遗漏和错位,都会影响到内刊策划的成效。

篇8:提高企业内刊水平的思考

一、目前办刊现状

内刊是伴随着我国众多企业一起成长的,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 内刊从形式到内容、从数量到质量、从功能到价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 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版式新颖、品味高端、可读性强的内刊。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企业内刊总量上万种, 从业者达5万余人, 总印量上千万份, 而且发展速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内刊, 并以内刊为载体, 全面加强品牌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份优秀的内刊是企业文化亮丽的风景线和“杀手锏”。

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由于市场环境、企业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随时变化, 部分内刊由于观念陈旧、思维落后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和脉搏, 办刊质量参差不齐,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一是认识不到位, 定位欠明确。有的企业领导思维僵化, 功利思想严重, 认为内刊不能直接创造利润可有可无, 缺乏长效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投入。有的企业办刊目标模糊, 没有对自身定位、受众群体等因素做深入细致的调研、规划与探讨, 甚至用惯性思维把内刊引向误区, 导致做出的内刊变成了“鸡肋”“大杂烩”, 劳民伤财, 谁也不买账。

二是形式太呆板, 内容缺新意。有的内刊成了部分领导的传声筒, 且内容平淡、千篇一律, 缺乏品味和可读性。有的办刊人员和通讯员多半“半路出家”或转行, 在体裁上, 把通讯写成了鉴定、新闻写成了总结、消息写成了汇报;在内容上, 偏向公文套路的八股文, 套话连篇、空洞无物, 未写出企业的精气神, 让人味同嚼蜡、兴趣索然。

三是信息时效差, 专业人才少。大部分企业内刊办刊人员属兼职, 甚至个别内刊经常是调研、采访、撰稿、排版从头至尾都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一方面不能保证稿件及时传递并排版印刷, 导致时效性差, “新闻”变“旧闻”。另一方面, 由于处于企业“边缘”地位, 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基层通讯员整体素质更是良莠不齐、总体匮乏。

三、提高办刊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内刊作为贯彻执行企业党政决策的重要舆论阵地、渠道、载体和工具, 在弘扬品牌文化、传播企业信息、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渐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新形势下, 要进一步发挥内刊作用, 就必须进一步丰富办刊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 提高办刊工作质量水平, 不断增强办刊活力。

一是坚持办刊原则, 明确发展定位。内刊依附于企业, 靠企业提供生命力, 又反过来向企业渗透甘霖菁华。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要端正态度, 从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的战略高度,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高瞻眼界来认识、关心和发展内刊, 并为其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内刊也要始终坚持为企业、为员工服务的宗旨, 按照主要领导要求, 明确自身发展定位。这种定位既可以是对外宣传产品、企业, 树立品牌形象;也可以是对内贯彻方针政策, 提供领导决策参考, 构建信息平台, 指导未来发展, 或是按不同侧重比例二者兼顾。只有在确定了办刊定位和受众群体的前提后, 才能行之有效地组织内刊编排、组稿和印发工作,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大局服务。

二是铸造自身风格, 确保全面可读。内刊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读者也是作者。因此, 要想把内刊办成企业“喉舌”, 成为领导欢迎、员工爱不释手的可读刊物, 就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和特色, 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这就要求内刊办刊人员要牢固树立“读者”意识, 客观坦诚地面对企业内的人和事, 开拓视野, 大胆实践, 从设计、编辑、内容、形式、结构和取材上入手, 内外兼修, 统筹兼顾, 多做指导性、针对性、规律性的深入研究、调研和探讨, 要经常性深入基层、班组和一线, 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去思考、研究、发掘有价值的新闻和线索, 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 注重时效性, 及时反映企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 为企业发展建设鼓劲造势, 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助手。

上一篇:赶早市五年级周记500字下一篇:团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