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蔬菜说课稿

2024-04-24

水墨画蔬菜说课稿(精选10篇)

篇1:水墨画蔬菜说课稿

《水墨画—动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墨画—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课《水墨画动物》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水墨画,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基本的水墨表现技法。但他们对笔墨的表现技巧仍缺少足够的认识。本课使学生在已接触水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并以笔墨来表现动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体验笔墨的意趣,激发学生对水墨表现的兴趣。

2、在造型练习中体会用笔用墨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名画欣赏,尝试表现,感受祖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点厾法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生动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四、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在情境创设、欣赏分析、演示讲授等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创作思维自由的探索环境,使整个教学活动节奏紧凑、更富有科学性和人文性。

学法分析:结合教法,引导学生运用欣赏分析、自主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法,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在本节课中,老师的示范作品以及名家的作品结合PPT,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

(一)课前准备: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中国经典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阶段: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老师简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形象,是根据齐白石大师水墨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创作的。在六十年代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发展阶段: 大师作品欣赏探究,感受中国水墨画艺术魅力。师生互动探究,得出水墨动物画的特点:

造型:生动、富有神韵。

用笔: 概括简练,主要有中锋和侧锋。用墨:有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

(四)深入探索阶段:

1、欣赏与分析 提问:动物的躯干部分主要运用了线、面造型要素中哪种要素来表现 课件出示点厾法概念 观察对比:图片中的动物形象哪个是用点厾法表现的? 【设计意图】:学生分析水墨动物画的造型要素,得出“点厾法”的表现技法,课件出示突出本课教学重点。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观察分别用点厾法和勾线法表现的动物形象,进一步理解点厾法的表现特点。

2、观察与思考: 老师以虾和螃蟹为例演示“点厾法”的表现方法,讲解要领。学生带问题观察老师演示

①虾和螃蟹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②绘画步骤是什么? ③用笔用墨的要点是什么? ④怎样控制笔上的水分和墨色? 师生讨论小结 ① 先主体,后局部

② ②用笔用墨要根据动物特征,要富有变化。③

③用干净的吸水纸试一试

篇2:水墨画蔬菜说课稿

说教材:

《故乡的“水墨画”》选自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1单元第1课。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

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优美。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菱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菱的.生长环境和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深入学习、理解生字词。举例说明,有哪些字与今天学习的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相识?你是怎么区分的?找出本课的多音字,说以说他们不同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本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说说他们是什么意思?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对识字有要求,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小学高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还要求高段的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因此,本课的识字环节,我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总结出本文描写的顺序是: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板书: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因此,本环节,我在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了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到故乡风景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水墨画” 初春、一过“黄梅”、

临近中秋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通过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与掌握。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运用正确、简练的语言,将本课学习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和积累优美的词语。本课的作业,我设计为如下;

1、将本课生字各写5遍组两个词。

2、找出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各位评委老师,本堂课我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处于轻松、积极、愉快地氛围之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3:水墨画蔬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篇5: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易错字:溅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与杆区分。

染是xxxxx结构,九上千万不要xxxxx。

爽的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单元导入

单元主题:多彩童年

语文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诉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此外,借助插图发挥想象也是不错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实语文要素

接下来我们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来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

1.了解主要内容——读薄

自学提示: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阅读感受: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美好感受。

主要内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阅读感受:整首诗充满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将童年的烂漫和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内容:《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阅读感受:诗人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2.落实语文要素——读厚

自学提示:用“xxxx”画出你不理解的诗句,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

3.绘制思维导图——读清

可以从“字词、主要内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来绘制。

4.自主作业

篇6:《蔬菜汤》说课稿

1、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来源于我对幼儿的观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现象非常严重,可是蔬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如何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服务幼儿的生活。

2、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倾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欣赏活动《蔬菜汤》。通过本次活动的进行,旨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增进幼儿对蔬菜的喜爱。

3、教材分析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在音乐欣赏《蔬菜汤》中,我选编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描述三类蔬菜(豆类、瓜类、绿叶类)被放进汤锅里烧煮蔬菜汤的音乐故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蔬菜的特征,通过幼儿的大胆表现,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同时提升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4、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最终的结果,对活动和老师的教学起着引导的作用。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养成初步的倾听音乐的能力,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在音乐的伴随下积极参加做“蔬菜汤”的情境表演活动,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3)初步区分乐曲的不同性质并用相应的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乐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乐曲产生共鸣。

难点:感知乐曲的不同性质并用肢体语言表现。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这就更需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蔬菜卡片、围裙、勺子,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吃过、看过)。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二、说教法

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要挖掘此次活动的活动价值,所以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演示法: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三个种类的蔬菜图片。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观察,小结各种蔬菜的特点。

2、讨论法:语言的描述可以使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联想。适当的运用语言手段能把抽象的音乐变的形象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3、启发联想法:如果说“听”能够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

4、情境教学法:在角色表演环节,将幼儿的位置变为圆形形成“汤锅”这种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说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音乐欣赏的发展水平,我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段,开放多个感知通道,让幼儿对音乐欣赏做到主体参与。

2、观察法:由于幼儿缺乏必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图片的展示,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3、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幼儿情不自禁的投入的音乐欣赏的活动中来。

与此同时,还通过幼儿间的互动学习,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完整欣赏——分段欣赏——完整欣赏——分角色扮演,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完整欣赏

(1)我扮演妈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舞蹈《买菜》,不仅自然的组织了幼儿练声和律动,而且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同时为后续做蔬菜汤做了一个小的铺垫。

(2)讲讲说说“我认识的蔬菜”,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讲述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3)完整欣赏乐曲,初步的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分段欣赏

这一部分是本此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共包括三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教师将采用不同的方法突破重点和解决难点:

(1)出示PPT豆类蔬菜(毛豆、蚕豆、豌豆)请幼儿观察,通过观察讨论,小结出豆类蔬菜的特点。这为下面欣赏表现豆类的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幼儿在欣赏完表现豆类的音乐后,将会很轻松的说出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并积极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豆类蔬菜。

(2)出示PPT瓜类蔬菜(冬瓜、南瓜、茭瓜)通过观察讨论小结出瓜类蔬菜的特点。幼儿将对教师的提问:“你们觉得表现瓜类蔬菜的音乐可能会是什么样的?”进行讨论后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最后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在个体表现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合作表现,如:“大大重重的蔬菜是沉在锅底的,一个人不够沉,怎么办呢?”幼儿可以两个三个的拉起手来,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由此实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3)欣赏第三段音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首先播放表现绿叶类蔬菜的音乐,请幼儿根据乐曲的特点来判断出乐曲所表现的蔬菜类型。为了引导幼儿能很好的感受乐曲,我采用了讨论法来解决这一难点。比如:“这段音乐和前面两段音乐一样吗?”“你听到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然后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展示并讲解动作,以幼儿带动幼儿学习,最终感受出音乐所表现的是绿叶类蔬菜。

3、完整欣赏音乐

三段音乐表示的是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完整欣赏音乐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对三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白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示。然后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小结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三段音乐组合在一起连续播放是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机会,为后续的角色扮演也做好了铺垫。

4、分角色扮演

篇7:《多吃蔬菜身体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前来应聘的05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多吃蔬菜身体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多吃蔬菜身体棒》是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内容。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营养的摄取至关重要。蔬菜里含有粗纤维、维生素、水和胡萝卜素等都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通过学习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食用方法,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目标:

1、认识多种蔬菜,能说出蔬菜的名称及食用方法。

2、了解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3、培养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多吃蔬菜的益处。本次的难点是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其次是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求知欲强,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对常见蔬菜能够准确辨认并说出名称。本节课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第三是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电教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启发性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是说活动准备: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蔬菜图片模型若干、帽子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能够认识并准确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

第五是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首先以麦兜吃饭挑食的故事导入课题,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麦兜他做的对么?为什么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挑食不吃蔬菜是不好的习惯。

2、展开部分:

(1)展示蔬菜卡通图片和模型,并请小朋友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并带回。

(2)请小朋友们谈一谈为什么选择手中的蔬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将小朋友分成四人一组,并将小组以蔬菜的名字命名,请各小组讨论本组所代表的的蔬菜都有哪些做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充分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4)组织小朋友玩游戏--蔬菜蹲。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蔬菜帽子,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讲述游戏规则,进行演示,之后正式开始,出现错误的小朋友,将为大家表演节目。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3、小结:教授儿歌《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蔬菜、肉类都能少

不挑食、不浪费

身体才能长得好

妈妈夸我是个好宝宝

通过儿歌的方式,再次巩固知识重点内容,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做个好宝贝。

最后是活动延伸:

安排区域活动:模拟蔬菜超市,自主选择,进行营养搭配。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

篇8:《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的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仍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难点,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个别字词生僻,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课下注释很详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打算采用:1.启发式教学,2.学案式教学,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学案式教学,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导入:展示年轻的苏武手拿符节准备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苏武歌》,引导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字。“节”既表明了他是持符节出使匈奴的大汉的使者,也是指苏武在面对重大变故,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气节。

(目的: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导入新课,能迅速地让同学们找出“节”是贯穿《苏武传》的一条主线,是苏武伟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浏览全文,梳理情节。

《苏武传》是通过哪些内容展示苏武的崇高气节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总结:两次自杀——刚烈豪壮之节,三次拒降,十九年坚守—忠贞之节。

(目的: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与。在研读文本中探究角色,在角色进入中体验情感,让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鲜活起来,让同学们在角色品评中回归主旨。)

3.重点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

(1)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你认为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详写卫律和李陵的劝降的目的。

②苏武自杀的原因和自杀时周围人的反应。

③苏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时的表现。

4.师生共同总结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反衬的手法。)

(在重点探究环节中,1.我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发言——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时,我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点拨、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抽查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目的:启发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倡导合作,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5.学生披文入情,齐读苏武语录,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课件展示:苏武手拿已经掉完毡毛的符节屹立于旷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苏武年轻时手拿毡毛的形象对比呼应,让苏武形象更加突出,为后面小结做铺垫。)

6.延伸探究,归纳形象。(苏武为什么会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纪念和崇敬?)

五.说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般学生对于文言文是不感兴趣的,所以课前我给大家讲述了苏武的故事,让学生们对苏武这个人感兴趣。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落实效果不太好,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掌握。

在分析苏武形象时,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因为文意疏通得很完整,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出来,效果不错。

篇9:幼儿园《蔬菜香香》说课稿

回来后,大家对这些蔬菜进行了解剖、进一步的探索,最后摆出各种漂亮的蔬菜沙拉造型。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名称,并能大胆在小朋友面前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名称。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蔬菜、蔬菜菜肴、背景音乐、故事挂图、录象。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导入:“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我们一起到蔬菜王国做客好吗?”带领幼

儿进入蔬菜王国。

2、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到有新鲜蔬菜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蔬菜并认识说出蔬菜的名称。

(2)鼓励小朋友拿起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并大胆向客人老师讲出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名称。

(3)教师拿幼儿没有选择的蔬菜,提问幼儿为什么没有选择?引出并了解幼儿不喜欢吃的蔬菜,提出幼儿挑食得不好习惯。

(4)教师通过讲故事《西西和南南》使幼儿知道挑食对身体有哪些不好,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物的良好习惯。

(5)看电脑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营养的认识,知道以后要多吃蔬菜,身体才能健康。

3、结束部分:

教师请幼儿去品尝蔬菜。

活动小结:

篇10:水墨画蔬菜说课稿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美术说课稿:用彩墨画鱼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继第8课《校徽设计》、第9课《精美的邮票》、第10课《做年历》之后又一节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面的几课学习内容属平面设计知识,后面的学习中将学到立体造型的内容,所以本课是起到从平面设计知识到后面立体造型学习做好铺堑。

3、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造型的多样性,及汽车的组成部分和结构。

(2)、通过想像设计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3)、培养创新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想像设计出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知识学生难于用直观形象的符号表达出来,所以我定此为重难点。

5、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及汽车模型、教学图片、彩色笔或蜡笔、绘画纸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着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对美术的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内容课型已学习过,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设计能力。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欣赏、分析能力较好,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提问法——侧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路。

2、讲述法——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3、启发联想式教学法——通过事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依据:我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做到突破重难点,通过提问、讲故事、观看汽车图片、分析造型、色彩,启迪创新思维,我主要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分析总结进行构思设计,主要用了“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提问,观看模型,引出主题。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师:小朋友从家到学校,你们认为是坐汽车快,还是走路快呢?

师: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汽车模型看看,同学们看到的模型汽车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有何不同?(模型汽车理念化,着重于设计型与色的新颖。)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外观上有驱动、车厢等,概括出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依据: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所以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二)、兴趣入手,粗略了解。(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那么你们知道汽车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师: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发明汽车,讲述汽车发展史,总结出创新给工业带来的繁荣,自主创新给民族带来荣誉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依据: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目的:使学生初步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总结出创新给人类交通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

(三)、开拓视野,了解创新。(分析汽车设计大师的作品,了解汽车造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设计师们设计的概念汽车造型新颖、色彩亮丽的汽车(图片)。当我放到中国吉利跑车的时候,问:“同学们,你知道这辆车是哪个国家、哪个公司制造的吗?”(小朋友:不知道,或许是中国„„)我说:“这是中国的吉利公司制造的跑车,它是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开发的汽车。吉利跑车它的外形及发动机都是中国人自己创新开发的技术,它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国际汽车大展的舞台。让中国人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舞台上争得了荣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骄傲。原国家主席******************同志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汽车设计,我们设计的汽车外形也是一种创新,通过我们的大脑与双手,构思与描绘外形新颖、功能独特、色彩亮丽的汽车,那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

【让学生了解大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分析画面汽车设计的创新——造型与色彩。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变幻的主要元素】

(观看汽车的分类,进一步加深对设计造型的理解,明确设计新产品的理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辆造型新颖、色彩亮丽的汽车呢?师:同学们看过设计大师设计的新产品,作品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有何不同?

【了解汽车用途的多样性,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四)言传身教,直观感知。(通过观看教师演示与分析设计要素,理清设计的根本思路及表达方式。)

师:那么你先看看老师是如何想,如何画出来的。我把我的构思说出来:我生活在美丽的海南岛,一年四季如春,阳光明媚,有美丽的沙滩,有椰风海韵吹拂真舒服,那老师设计一辆外形美观车顶开蓬的休闲型汽车,敞开车顶就可以呼吸到清鲜的空气,多舒服啊。接着示范画出我描述的汽车,边示范边讲解设计要素与设计意图,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构思说说再画画„„。

【将抽象的知识演化为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上讲解与演示,学生总结出设计的主要元素: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色彩亮丽】

(五)、理清思路,意出于形。(学生陈述自己的构思,对其构思用绘画形式来表达。)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师:展示同龄学生的汽车设计作品(有画的、也可以是手工立体制作的)作品,总结主要体现了作者设计的主要理念。

【加强学生设计表达能力】

(六)、展现自我,突出重点。(作业:用绘画方式设计一辆造型与功能独特的汽车。)

口头描述自己将要设计的汽车外形和功能,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细化作业指导。

【通过动脑、动手,将理想变为现实。】

(七)、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学生作业展示、学生自评、教师小结。

【通过展评活动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八)、拓展思维,造就未来。课后拓展—可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表达形象的变幻(如: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立体的新颖汽车)

上一篇: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下一篇:校园综治宣传月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