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思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07

比较思维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加深和扩展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它以综合分析为前提, 加以比较, 以确定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由浅入深, 由抽象到具体, 由单一到相互联系, 从而形成对事物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 善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激励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比较方法去理解、掌握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比较思维, 综合分析生物学概念

在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比较思维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辨析貌似相同实质不同, 或貌似不同实有联系的概念。这样, 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概念, 不易遗忘, 而且也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本质, 在解决模棱两可的问题时, 能够抓住要害, 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以攻克之。例如, 渗透作用、扩散作用和自由扩散的概念区别,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 (或其他溶剂分子) 透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作用的产生,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这个概念特别强调的就是水或其他溶剂分子, 其他溶质的扩散都不能叫做渗透作用。而扩散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运动。扩散作用既可是溶质又可是溶剂, 只要满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运动, 两种物质之间无半透膜。自由扩散是指出入细胞膜, 进行了物质内外交换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指被选择吸收的物质,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不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 也不需要载体。是一种与主动运输相对的被动运输方式。教师通过运用比较思维对这此概念进行辨析, 就可以使学生形成关于这些概念的实质性认识, 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二、运用比较思维, 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彩图、曲线图很多, 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近年来, 国家对学生的检验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特别是获取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图表, 运用比较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复杂的知识直观化、系统化, 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 在学习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时 (如下图) , 分析这两个曲线图可以看出,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最适宜的PH下, 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 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 过酸、过碱和高温, 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教师采用这样的比较思维观察图象, 使学生获取图象中隐含的信息就容易多了。

三、运用比较思维, 对知识归纳性的教学

现代认识理论认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将所接收的信息经过人脑的加工, 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抓住事物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的联系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 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习新知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也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抓住事物的前后联系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横向比较, 教师以知识点为核心, 向四周辐射, 找出知识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线索, 顺藤摸瓜, 举一反三。这种比较思维特别适用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性的教学。例如, 在学习细胞呼吸时, 许多学生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方面的认识不清, 通过横向比较, 便一目了然。 (如表一)

四、运用比较思维, 理解生物学原理

在对生物学原理的教学中,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时, 教师用比较思维来剖析效果就大不一样, 系统研究论表明, 有秩序组织起来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量, 远远大于个别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量总和。系统化的知识容易理解、记忆和运用,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 使学生的思维连贯起来, 形成整体概念。例如, 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时, 运用比较思维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研究的对象以及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的运动方向等, 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渗透作用才会发生以及对学生理解成熟植物细胞为什么也是一个渗透系统打下了基础。

摘要: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充分运用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正确理解生物学原理, 能通过图表获取知识信息, 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 培养学生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比较思维,生物,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汪忠主编:《中学生物学》编辑部编辑出版2006.4

上一篇:急诊重症胸外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下一篇: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除术远期效果观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