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4-04-24

(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精选9篇)

篇1:(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我想到提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2、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

结 题 报 告

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不会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对象 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3.经验总结法 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完成课题研究,力求达到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将研究内容与方法分为4大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

结 题 报 告

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贻害无穷。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结 题 报 告

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4、教给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计算题的形式及评改制度的一系列尝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2、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学习主动性增强。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同学们快乐学习,自主学

结 题 报 告

习,同时逐步养成了他们探索、分析问题以及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研究的计算设计方式摆脱了 “一刀切”的现状,同时使“分层作业”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获得了解决。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 “马儿少吃草,又能让马儿吃得好”——这种减负增效的作业模式,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肯定。

经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及家长抽样问卷调查(98名):数学作业的负担认为比以前显著减轻的占37.8%,较减轻的占58.5%,没减轻的占3.7%。

5.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

结 题 报 告

通过试验,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优秀学生的人数和合格人数在上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感受到计算练习的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及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篇2:(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赵尚玲 2014-11-13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班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搜集了学生有关笔算乘法的作业,寻找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课题。在课题实施阶段设计了各种研究方法,并设计笔算试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本课题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笔算、口算计算能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小学生,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观察法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因素。

2、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方法与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运算几种题型,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答卷情况,我们认为导致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如:45×80=3840,321×20=6410,30×17=501等。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如:207×39=2674,350×40=1400等。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如;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解决问题,基本上学生都是用190×5=950,其实还可以把190看成200进行估算。

6、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7、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加强口算的练习

口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在口算练习中还要经常变换口算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重视算理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 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4×5=120,75×4=300。我们平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会发现许多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这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验算的方法不唯一,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是比较有效地验算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计算笔算正确率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计算的长足进步。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2.提高了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性格品质。

计算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来完成的较为枯燥活动。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结果出错。有效的计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对学生坚忍不拔,勇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提出要求。3.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及反思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4.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5.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6.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7.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2)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存在问题:

1、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当所上内容,不是计算内容,这段时间计算练得很少,如果再将计算放在课堂上,占了上课时间,新课学生又学得不是很扎实,因为一节课,学生上课的精力保持最好是在前20分钟内。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包括其他数学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讨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思考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篇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研究

一、夯实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训练,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 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只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才能提高其笔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只有加强学生口算的教学和训练, 才能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口算教学时,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 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视算、听算等形式, 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口味,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 通过表格还可以发现各种计算的规律。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 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使学生乐算。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计算兴趣高, 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 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 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 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 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 如, 个位是4和9, 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3, 相乘就一定是6;12×23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192÷48可以将192看成200, 48看成50, 商大概等于4, 不可能是5。

有了口算的基础、估算的能力, 那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 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 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 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 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 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

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运算必须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 法则记得牢固, 做计算题时, 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错例24×5=100, 很典型地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 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得算理, 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 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 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 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 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 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 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 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文具, 每支铅笔0.5元, 3.5元能买几支。学生都知道能买到7支, 但列竖式, 那商写在哪儿呢?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 有的说如果是整数那就好了, 我就因势引导, 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成整数, 且商不变。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 学生想到了用商不变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问题解决了, 并且掌握了小数除法的原理, 还使新旧知识发生了联系。可见,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 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计算训练时, 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看清题、认真算、细心查。

1. 看清题:

看清题目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 对于计算题, 有的学生提笔就算, 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 可能引起心理疲劳, 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 往往抄错。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 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 要有耐心, 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看清题的习惯。

2. 认真算:

首先, 计算过程书写要工整, 格式一定要规范, 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 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 条理清楚, 计算时精力集中。这样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其次, 要有打草稿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 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 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 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 表扬准确认真的学生, 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3. 细心查:

计算完, 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 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这样随时验算, 可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四、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一般地说, 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 都具有相通性, 又具有普遍性, 在教师指导下, 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有些则纠正起来比较困难, 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发现和预测计算中存在的错误, 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特别在平时批改作业时, 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 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 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 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 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 组织学生剖析根源, 找出“病因”,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 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如, 可做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也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 课上发给学生改, 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 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 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 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 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纠正方法和吸取的教训, 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的计算能力便会大大提高。

计算教学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教学过程, 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 更要精心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 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 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所以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试从夯实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理算算法,良好习惯,错题整理,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吕立峰.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不可偏颇.小学数学教师, 2007 (07) .

[3]黄静.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分析.中小学数学, 2011 (09) .

篇4:(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自学能力;教学方法;取得成效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早就提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但是,从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入学的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还很薄弱,且自学能力较差,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及所在团队通过对本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自学能力的形成原因调查与研究后,提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若干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生源减少,学生质量下降是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教学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素质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学生总体素质的下降,给教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容忽视。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1.1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因为生源减少带来的降分录取,使学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入学新生总体水平降低、综合素质较差,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独自把教科书学习好,对老师课堂上的授课也不容易理解吸收。

1.2 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生源的总体水平降低,从学生毕业、就业的角度考虑,学生管理部门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学生的预期培养目标,从而导致学生素质低的情况愈演愈烈。

1.3 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

当前的社会,依旧是应试教育主导。在优胜劣汰中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小就没能够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

2 前学生自学能力情况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当学生的总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来上课,显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无法真正地从根本上教好学生。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总结了一些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2.1 标,突出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总体上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1)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学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学习方法。

(2)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新鲜、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想法。

2.2 学,举一反三法

通过一个案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规律。比如讲解完文档的编辑后,给出一个实际的论文,让学生去编辑,下次课上现场抽查,并且让学生把编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讲清楚。如果被提问学生某个地方卡住了,其他同学也解决不了,那么这里基本就是学生们共同的难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比老师课上一再强调难点有效百倍。在案例中学生能更好地总结规律、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2.3 传帮带的教学方法

对于目前良莠不齐的生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也很大,能够在课堂上一次性听懂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而课时有限,老师又不在办公室坐班。这样的情况下,让一部分可能课上会掌握的同学先学会,课后留作业,并且下次课现场抽查学生掌握情况,促使学生课下彼此之间能进一步相互切磋、学习。比如Microsoft Excel中的“高级筛选”就特别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它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把知识通过自学真正地学会、吃透。

2.4 模拟考试测验法

每堂上机课结束前,都要用考试模拟软件测试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因为目前的学生,学习意识淡薄,靠着自己的主动性学习,基本达不到预期目标。模拟测试中学生能够树立起本堂课的目标,反复练习,使自己尽量达到完美。当测试获得满分时,他们就如同游戏闯关通过一样,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学好本门课的信心。另外,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去做题,却总是忽视一些小细节,使得学到的东西和正确的知识之间本身就是有出入的。考试模拟软件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之后看到自己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使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自学达到学会一个就能学对一个的目的。

2.5 网上自助学习法

如今的校园里大学生们都拿着智能手机,带着电脑,上网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时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门技能,这个良好的环境,应该很好地被用于学习。有些课上内容,不要去讲解,只需要给学生讲解如何上网查找与学习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课下去上网查阅。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上的信息丰富且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当前配置台式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学生自然会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以及相应的参数、价位,同时还掌握了上网操作的技能。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要远远多于填鸭式的学习得来的结果。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2.6 通过多维立体精品课资源库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现在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学校的一项日常必修课。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提供多维立体精品课资源库,很好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把精品课的视频挂在学校的网上,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够及时的答疑解惑。对于那些爱马虎,不注意细节或者上课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的学生来说,这是很有益处的。

2.7 出版发行自主编辑教科书

教科书一直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在这个关键点上提高,势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科书的征订一直不能由本教研室做主,教科书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的更高要求,本教学团队只得使用内部统一讲解材料。这样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本教研室已经将平时总结的教学材料编写成教材,并且积极努力地争取能够给学生订购自主编写教材。

2.8 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他将自己录制的视频传到网上,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后来被其他老师效仿并且传播。当今中国教育已经掀起了反转课堂的热潮。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个别班级试点,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增强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增加了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2.9 参加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面的大赛,以赛促学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面的大赛,对于学生积极自主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当比赛成为常态时,学生会在学习时就多倾注一份心血,对于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学会自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3 总结与展望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就目前的学生情况来看,大学是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工作前的重要学习时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更新,学习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并且由于各专业所需知识不同,工作中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实验中归纳总结出知识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保证学生在学校能顺利通过考试,在毕业后能够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其超.如何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就业相结合[J].新课程研,2008(117):p58-p60.

[2]许德宽.困境与出路:高职院校“生源荒”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3(9):p8-p10.

[3]何志永.JavaScript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p140-p141.

[4]刘晓路.“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4(5):p63.

作者简介

1.闫鹏飞(1977-),女,辽宁省朝阳市人。硕士学位。现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基础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2.王素华(1978-)女,山东省菏泽市人。硕士学位。现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数学教育与反问题的数值解法。

作者单位

篇5: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

长征小学

王丹

一、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双台子区长征小学三年全体同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以课堂计算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主动建构为载体,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做到算理和算法并重,更具实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着眼素质教育,对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1)、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2)、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3)、进一步实现算法多样化与熟练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题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策略。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同时调查数学教师计算课的现状,研究对策。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按方案制订实验研究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2)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立足于课堂,以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为着眼点,重点进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算法多样化与熟练化的研究、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3)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定期上交相关论文,案例。

(4)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5)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1)收集典型错题,汇编成册,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2)总结实验结果,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

(3)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5)迎接专家验收结题。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

1、撰写《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论文。

2、《计算教学典型案例》集

篇6:(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来研究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能力;策略研究;学习兴趣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运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运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运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运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运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运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运算教学,采取了种种措施。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成了我们七年级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计算器、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人们误认为不需要再去进行口头、笔头运算了,从而忽视了运算。

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对这个问题又有所忽略,认为运算易教,不重视运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

而学生则认为运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只要做练习就可以了。

因此,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运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运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运算就害怕的现象。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数学概念的掌握紧密联系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算是以理解数学概念为基础条件的;而数学概念又是要通过运算的实践才能获得巩固和发展的。

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的掌握;二是运算技能的形成。

运算法则是运算方法的高度概括,它是运算方法规律性的反映。学生掌握运算法则不仅要懂得按照法则如何运算,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运算。所以理解是掌握运算法则的关键,而运算技能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正确迅速。

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一数学任务时所必备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这种协调的动作和自动化的活动的方式是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

运算技能就是这样的数学技能中的一种数学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的认知活动。运算技能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等犀利成分,并且以思维为其主要活动成分。它是在掌握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

三、课题的预期目标与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策略的研究,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和提高运算速度,使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影响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

(2)探索提高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教育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对七年级学生的运算现状进行调查

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七年级四个班级学生进行了3次运算测验,对学生是否喜欢运算进行民主投票。课题组成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低,对运算缺乏兴趣,教师教法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管教不管学,只注重生硬套用运算法则,而忽略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本课题的提出是从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出发的。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一些运算恶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改变教学方法

(1)让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得出,以成功者的身份活动与课堂之中。

(2)让学生当老师,以“优带差”的方式帮助差生。

为了帮助运算方面的后进生,笔者在新授课上让知识接受快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后进生,这样学优生在辅导后进生过程中又复习巩固了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

另外,笔者对学优生提出的要求不仅要给学困生讲会,重要的是让学困生给他们讲会,通过这种互助合作,班级里运算方面的学困生越来越少了。

3.改善评价办法

(1)开展多种形式评价,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2)采用学习习惯养成表,随时自我评价。

为了让学生克服一些影响运算效果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评价表》,表中设立了一些评价标准,随时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激发学生。

4.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篇7:(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质量的研究》课题报告

篇8: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但在近些年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了, 但计算能力的下降却令人担忧! 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呢? 值得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的思考与研究.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尝试, 发现以下两条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一、亲历过程, 扎实计算的“根基”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学习探索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 让他们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亲历算理、规律、法则等的猜想、验证或发现过程. 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个思维过程的学生, 才会真正理解计算的方法, 并能够熟练地形成这类计算的技能.

如在探讨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如800÷4 =, 80÷4 =;240÷4 =) 的口算方法时, 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其算理就十分重要. “80÷4等于多少呢? 你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也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来摆一摆. ”先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口算时间, 使每名学生都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当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算出结果后,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对几种不同算法进行归纳:因为8÷4 = 2, 所以80÷4 = 20;因为20×4 = 80, 所以80÷4 = 20;把8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2捆, 也就是20, 等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补充,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弄清了算理, 掌握了方法. 因为强化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所以学生对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便水到渠成了.

二、科学练习, 夯实计算的“主干”

在计算教学中, 算法作为“过程”需要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理解了算理后, 算法就应该转化为“对象”, 即要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形成计算技能. 因此,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如基本练习题、反馈练习题、拓展练习题、开放性题目等, 通过形式丰富多彩的练习巩固算理, 熟练算法, 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基本口算, 常抓不懈

如: 笔者一般在每节课前3~5分钟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每次20题左右. 口算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计算、一些特殊的口算内容、渗透着计算技巧的内容及学生容易失误的口算内容等. 长期不懈地坚持口算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感、听力、记忆力.

2. 特殊内容, 常见处理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较特殊的口算内容,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如0 - 0, 0×12, 0÷12, 12 - 0, 12÷1÷12, 99÷99, 27×7×0等. 通过这些训练,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运算特性, 而这些运算特性, 对提高计算速度和后续学习是极有帮助的.

3. 典型计算, 适当熟记

对于一些典型的计算方法或计算结果, 要求学生适当收集、整理和记忆. 比如, 看到25×4, 25×8, 24×5等要能直接口答出结果;常见的一些分数, 如1 /8 , 3 /8 , 5 /8 , 7 /8等要记住化成小数的结果.

4. 开展竞赛, 增强兴趣

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内容, 开展一些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活动, 比如“计算能力竞赛”“计算器应用能力竞赛”“过关定级考试赛”等,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数学计算本领的机会, 从而增强他们对计算的重视和对计算练习的兴趣, 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篇9:(中期报告)关于提高小学生常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能力 策略研究

作文能力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丰富,对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很高,也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脑力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热门问题。我喜爱文学,也有一些作品问世,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策略,并取得了很多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梁启超说过:“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感到兴趣,他才会不断地去探索,去追求,才会倾尽好多的精力和心思去面对。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么做起来就会味如嚼蜡,毫无心思,根本就是应付了事,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降低要求。有一位著名作家说得好:“做什么事,不能眼高手低,而要眼低手高。”对什么事不要期望值过高,否则失望会太大。例如:四年级的作文,不要求放在写作技巧上,而该当扎扎实实地抓语言基本功训练,做到把要写的东西叙述得完整、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就算达到了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2)走向生活。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有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才可以采撷到生活的珍珠,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要把学生紧紧地锁在咫尺斗室里,而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社会调查、游览等活动。就地取材,我们明溪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也是红豆杉之乡,有许多地方值得一游,如滴水岩、御帘,红军司令部、留有文天祥笔迹的夫人庙 、儿童公园、龙井等风景点,能让学生流连忘返,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因为我能适时地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所以我教的学生中,所写的作文很多都能做到叙述得生动具体,让人读了倍感亲切和真实。

(3)把握时机。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送一张自制的卡片,学校举行为四川地震奉献爱心捐款活动时,让学生记下这感人的一幕。还有重阳节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 扫烈士墓等活动都可让学生记录下来,当作素材。“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文艺活动时,让学生抒发他们对整个节日的浓厚气氛的感觉,就是烦恼的事也可以写下来,古人语:“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鼓励学生记下些些许许的烦恼,这样不但可以使烦恼消除,久而久之,也养成了喜怒哀乐都会做个随笔,作文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了,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也自然会提高。

二、明确作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有效提高和评价学生作文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1)将作文教学向阅读教学中渗透。这其实不是一种新鲜的做法了,很早就说“读写结合”,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切勿盲从“人文”,造成语言训练的缺失;应该更多地把自由给学生,应该把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甚至是评价标准的制定都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训练的意识,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具备发现并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敏感,及时引导学生去说话、去习作、去评议,千万不能把作文教学完全推到作文课。其实作文教学的主阵地同样也是阅读课堂,而作文课仅是学生系统练习写作的时间

(2)注重作文的讲评。有了阅读的坚实基础,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不错,但也不能忽视作文的讲评。讲评就是对学生作作文情况的反馈,让学生知道同题作文什么样的才是好的,自己差在什么地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二次同题写作。讲评的目的在于激励,应该避免对学生自尊的伤害;讲评的形式应该多样,可以是同题美文欣赏,也可以是文章病苑,对学生作文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罗列和分析,还可以是百家争鸣,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写作细节进行个人的写作展示。

三、让学生注意从生活中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例如:前年暑假到广东旅游,一路上灯光璀璨,摩天大厦,世界之窗,可谓是一饱眼福,而我心却总是想着家乡,想着家乡人,想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于是诞生了一篇散文和一首小诗,其中散文《故乡的小河》在征文比赛中还获得奖。当然,小学生的习作也不例外,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日填写生活观察记录卡,这项训练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物、场面等都记录在“生活积累卡”上。以观察人物“积累卡”为例:表格中设有所观察的人物姓名、外貌、事件及留下的印象这几项内容。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采撷素材,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改变学生“作文材料是自己头脑里想出来的”这一错误想法。像这样各种材料分类记录,长期坚持下去,习作何愁没有“新米下锅”呢?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要想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须让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自然优美的语句的积累需要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阅读积累。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也是习作进步的一个阶梯。学生阅读的内容包括所学课文和适合儿童读的一切读物。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习作,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还是在表达情感方面,比如班里有一名学生,她读的书非常多,其表达能力是一般同学无法比拟的,写出的文章洋洋洒洒,下笔如风,一篇篇语言流畅、内容新颖的习作让人爱不释手。她的习作如此出名,实在得益于上千文字的课外阅读上。如今,她成了班里的榜样,由她带起了一股强烈的读书热。

学生每次习作前,我都让他们做有目的性的积累。如写《我们的校园》,我先让学生阅读摘抄有关描述花草树木的优美词、句、段,以便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去,有的同学就成功地运用了朱自清的《春》中的优美片段:“花坛里的花赶趟似的聚扰来,红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

(2)实践积累。“实践出真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寒假中学校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作文,内容是反映家乡的变化,学生都积极参与,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不再是一个空洞、枯燥无味的话题。经评选我班有10名同学获奖,其中《我爱柳里河》、《美丽的盖洋,我的家》、《红豆杉之乡》等获得了一等奖。学生的灵感一旦触发,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让学会捕捉写作灵感

灵感会迸射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当灵感来临时,要好好把握,拥有了灵感,写文章也就“下笔如有神”了。去年暑假我们一伙同事骑着摩托车到邻县的陇西山玩,三明将乐县陇西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许多珍稀树种和动物,沿途风景如画,我一路灵感如泉涌,回家后当晚就创作了《陇西山之行》,这篇文章发表在《三明日报》(署笔名罗美茹)并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三明记忆》。灵感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不抓住它就会稍纵即逝,我写的一些诗歌、散文、随笔都是在有关灵感之下完成的,如果没有灵感,言笔也就枯竭了,鼓励学生捕捉灵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五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

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疾”,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让他们的心血和才华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经常出好学习园地和班刊,让他们的习作上墙、上刊,还要鼓励他们投稿,把好的作品推荐到各类报刊发表,让学生树立信心和收获硕果。我一直鼓励学生多写文章,曾经有好几个学生亲眼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和收到寄来的稿费,在我面前激动万分,他们十分感谢我对他们的栽培。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努力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写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任何一种说教的效果。作文教学尤其如此,很难想象一个不爱作文或者不会作文的老师,他能培养出作文水平很高的学生,“名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勤于动笔,当我的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时,很多学生看到了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我无论教哪个年级,都有自己写下水文的习惯,四年级上册有写游记的作文要求,我就写了《游云台山》,这篇文章还在今年夏季的《三明文艺》上发表。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都是讲有关生命的话题,这个单元的作文也是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我就写了《生命片段》的散文发表在市报上《三明明网》里可以搜索到。很多学生家长看到我发在报刊上的文章都喜欢亲切地称我“才女”,誉美之词让我感动,而我也总是在不断地努力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相信我的哪怕少许的成功,也会深深地影响到好多学生的心灵。

总之,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需要运用更多方面、多层次、多方法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2

[2]《小学生作文创新教学》2006.12

上一篇:登穿岩十九峰作文500字下一篇:在云端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