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24-04-28

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精选6篇)

篇1: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费县探沂镇刘庄初级中学

王西军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过去的时间里已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四风建设

我校狠抓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四风”建设。校训:厚德至善

博创致远 校风: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

善诱求真 学风:合作乐学

慎思笃志

通过板报、橱窗,对“四风”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全校师生对“四风”认识统一,同时“四风”亦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

二、统一办学思想

办学目标:创一流特色书香校园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以德立校 科学育人

育人目标: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德育理念:立德树人

励志成才 教学理念: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科研理念:课研训一体

教改思共进 安全理念:文明每一步

安全每一天

三、加强环境育人工程

1、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管理创新工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名师工程。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工程。

具体说来我们学校的特色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一、创新管理机制。

特色学校建设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就要力求创新。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一是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人;另一个方面是人文管理,重在尊重人,依靠心灵的力量感化人。以人为本,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情怀的管理机制,是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必要保障。

首先,我们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转变观念,增强依法治校意识,转变领导角色,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扬民主精神,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增强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我们在处理工作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尊重教师为前提,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运行。

其次,我们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区绿化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评比办法、先进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标准等,并将有关制度和要求张贴于教室,印发给学生,让各项要求深入每位学生心中。我们还成立了学校执勤队和班级文明监督队,组织值勤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再次,建设特色学校,要有新思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按照薄弱学校抓建设配套,达标学校抓规范管理,规范学校抓内涵提升的工作思路,缩小了我校与县城先进学校之间的差距,向教育的资源优化和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4月份,《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高度决定视野。我们不能输在起点。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刘庄中学教育新的定位便是坚持“服务刘庄、融于费县、一体发展”的原则,做好学校和镇驻地的规划和新一轮的学校建设。

与此同时,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启动学校场地标准化、校舍标准化、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师资配备与建设,加大对学校投入。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确保刘庄中学在全县教育的领先地位。

二、加大教科研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新挑战,要有新措施。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具体说,就是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素质教育的支撑不足,学校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挑战实际上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惠民工程。我们的责任更重,使命更崇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新办法、新措施:

1.建设优质教干教师队伍

我们从教风建设入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开展以“正师德、强师能、树师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讨论和师德师风评议活动,端正教育观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典型示范、评价导向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塑“忠诚、勤奋、爱生、奉献”的师表新形象。积极打造两支队伍:一是培养专家型教干队伍。一个好教干,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我们将继续创造条件,引领教干走“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提高”的成长之路,造就一支人品好、能力强、通业务、会管理的教干队伍。二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团队,培植优秀团队精神,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大力倡导读书富脑工程,提升教师素质新形象。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专业成长为抓手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突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规范管理依法办学

规范管理就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山东省办学行为40条》的规定。一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观念,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二是坚持学校办学行为视导检查工作机制,更好地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加强学校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我们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照《守则》《规范》要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虚心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3.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刘庄中学教育特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干事创业跨越发展,有了新突破,创优争先活动有了新进展,在教学视导、推门听课、教学质量调研中均排在全县前列,七巧科技系列活动进展顺利、足球在和市县兄弟学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经典诵读活动也捷报飞传。刘庄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紧张有序,学校的内涵、文化,教育教学质量都有新的提高。

4.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逐步建立和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均衡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学生、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努力管理好每一个平衡班级。二是均衡配置师资,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年级班级的教师三年大循环,一年小调整交流。我们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举办家长学校,健全家校联系制度,筑建家校沟通平台,并通过家访记录调查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交流学生教育问题,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5、刘庄中学再获“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1日,县教育局副局长丁籍军和县科协刘炜主任来到刘庄中学,把刘庄中学参加2016年第二十届“七巧科技”系列活动全国总决赛获得的“科普示范学校”奖牌,以及五名学生获得的荣誉证书亲自送到校长、辅导老师以及同学们手中。

2016年7月26日上午,来自辽宁、海南、广东、湖北、安徽、浙江、山东等全国十几个省市,通过各地层层选拔出来的近千名优秀学生代表齐聚上海,参加2016年第二十届“七巧科技”系列活动全国总决赛。刘庄中学被山东省选拔了5名优秀选手参赛,再创佳绩。智力七巧板组合分解与创新个人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五人组智力七巧板“组合分解与创新”思维训练实践竞赛活动项目团体现场创作竞赛季军。刘庄中学也因此获“科普示范学校”称号,两名老师还被光荣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三、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育人”工程

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刘庄中学一直致力于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了一条成才之路。

1、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构成员由领导、教师及学生会组成。由校长负责,通过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学生会具体布置,收集相关建议,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共同规划,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出工出力。在2016年中,学校收集校训就达数十条,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育人环境,学校坚持一日两扫,责任包干到班级,学生主动做好事,打扫卫生死角,清捡垃圾、废弃物,浇花,擦洗办公室污物等好事天天涌现。

2、办好板报,突出育人氛围。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育人作用。同时,各班级还在教室的墙壁上精心设计自己的宣传栏,张贴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特色作业、优秀试卷等。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书香味道。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3、名人名言育人,潜移默化熏陶。名人名言闪烁着思想光辉、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道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按照学校打造精品校园、人文校园的整体思路,学校的各个教室、办公室及功能教室都要张贴符合自己特色的蕴涵教育意义的名言标语牌。学校各班充分发动学生,召开班会,集思广益,征集标语,然后确定好各项标语,由学校总务处制作标牌,统一进行张贴。名人名言也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4、我们在做好校舍建设的同时,还重视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注重把握校园环境的思想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现在,校园内水泥通道平坦宽畅,道路两边绿树环绕,教室前花池内绿草茵茵、花团锦绣。各教室墙壁张挂着名人画像、名言警名和师生美术作品,各班教室及各专用室内各俱特色地布置宣传图片、名言警句,设置评比栏……校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师生以乡小为荣,为乡小争光!

5、开展读书活动,净化师生心灵。学校有计划地启动师生读书工程,从古今的经典名著到伟人传记教育专著,踏踏实实地有计划地一本一本地去读、去探讨。把图书室、微机室等可供教师阅读的设施彻底开放,把图书报刊搬到走廊上、办公室、教室内,让他们在闲暇时间能够信手拈来,更为方便地阅读、浏览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料。课外活动中,各年级还配合教导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6、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搭建教师工作平台。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学习机会,让教师投身课程改革,承担教改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将科研成果系统化、理论化,逐渐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科学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富有个人特色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这三种教育模式浓缩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精华,既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建起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又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同时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从而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通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通过网络、广播、黑板报向每一位学生传递校园信息,每月月底召开主题班会,出好一期黑板报,对本月的专题教育进行总结,讲心得,写体会,好的心得体会在校公告栏上张贴,在墙报、橱窗上公示。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弘扬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大合唱比赛、迎五一体操比赛、庆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如今,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园环境优雅、和谐、统一,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独特新颖,管理模式民主规范。全体师生牢记“爱国、奋斗、责任、奉献”的精神,学生知学,善学,立志成才,教工知辱、明耻,团结进取。一股文明新风正在悄然兴起。我们深信,随着特色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校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创新管理制度,继续深化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篇2: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在结合渝北区古路镇打造“慈孝之乡”的契机,在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提出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向渝北区教科所进行了申报,经过评审,被列为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YBJK2012-4).我校于2012年12月8日进行了开题会,开展了相关创建和研究工作,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及阶段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价值

1.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梦”的重要载体

习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目标,标志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必将实现。教育是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事业,关系着国运兴衰,也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我校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慈孝美德,强调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追求的具体载体。通过创建,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慈孝教育生动、具体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改变过去学校教育管理生硬老套,德育活动单一,德育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教育效果欠佳的情况。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育人模式;通过创建,集中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先进性和独特性;通过创建,实现农村教育从内涵上促进学校、师生发展。将“中国梦”具体化为学校“师慈生效,和谐共进”的发展目标。通过课题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让多宝小学的教育梦落地生根,真实灿烂。

2.学校创建慈孝特色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第二批迎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区县,有着大城市、大农村教育的发展格局,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是当前的重要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2020年)中要求,大力加强中小学人文校园建设,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重 1 庆市教委下发了《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创建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全重庆教育系统内整体推进人文校园建设工作。渝北区教委也出台了“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策略研究》的研究,以此带动和指导“人文校园”的建设。

两项重要工作均要求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校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硬件差距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学校的软实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办学效益的提高。进行《慈孝文化特色建设策略药酒》,正是着力实现内涵提特色升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升人文校园建设发展水平。

3.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深入深化德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多年,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每个地方,不同学校有自己的落实方式和推进办法。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教育质量也是起起复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素质教育重点,但我们始终坚持以慈孝教育为德育载体和育人主线,提出对自己、亲人、老人、家庭、国家,来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和熏陶。

4.我校创建慈孝文化校园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市区教育主管理部门均提出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每一个有追求的管理者也在探索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和发展。我校的地处正在打造“慈孝乡镇”的古路,在民间涌现出了很多慈孝典型人物和故事,其有利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奠定良好的研究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就是教育的应有责任,在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中,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中,我们抓住责任这一核心,通过《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和引领,升华了办学核心理念,初步形成了慈孝德育特色,努力追求慈孝教育核心品牌。

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均是教育的主体。在其教育过程中是领导与老师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管理,师师过程。在研究中。以慈孝教育为载体,抓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在管理上促进领导在促进学校发展,更加 注重关爱师生,以良好的慈孝品德引领师生做慈孝之事,行慈善之举,做善德之人。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关心学生,耐心细致教导学生,热心倾心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尽心尽力学习,尽职尽责做事,尽情尽义感恩。

二、概念的界定

1.慈孝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慈孝文化

本研究中的“慈孝文化”基本涵义是:指慈孝为主要内容文化体系,作为学校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就是将慈孝作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教育体系。

“慈孝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结果均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传统道德观的树立和培养作为重点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

慈孝文化学校建设策略,广义地讲,以慈孝为特色的,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教育有序、规范、特色开展的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为彰显学校慈孝教育特色,包含文化环境,核心理念,、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均体现着“慈爱善德,尽孝感恩”为人做事的道德价值和美好的品性表现。

3.特色学校

在研究中,“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掘学校人文内涵,确立“蒙以启正”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以“慈善仁爱”和“孝德感恩”为育人主线,以活动体验作为“慈孝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打造慈孝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彰显“善爱美义”的学校人文精神,探索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的教材编写体系和使用机制,用“慈之以恒”和“孝之以力”为师生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指明最终方向,调动、整合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教育因素于一体,探索创建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育人模式。简述为“126”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策略。即:“一个理念引领,两大主题教育,六大体系推进”,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都为慈孝文化特色建设和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相互牵制,相互促进。

三、理论基础、依据 及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家庭结构变化迅速,独生子女比例加大,溺爱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剧增,隔代教养普遍;学校传统德育忽略,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慈孝‛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孝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羊知跪乳‛,鸦知返哺‛体现着母亲对子女的慈祥关爱。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 4 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渝北却区古路镇着力打造慈孝文化,创建特色乡镇,围绕‚孝老爱亲‛和谐家园开展新农村建设,‚我陪父母走古路‛打造慈孝古乡村旅游,开展‚争当慈孝模范‛大家评,‚慈孝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孝道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长辈们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诚信友善的道德教育效果,加上重庆市下达了建设人文校园的通知要求,我们确立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的根源。‚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结合时代特点,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积极推行新孝道教育。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三至四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这需要学校承担起承接中华孝道美德,与家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成面上讲,我校实施孝道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为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尊敬、友善、互助、感恩、民主、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道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道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将德育教育具体化,找到突破点。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把孝道文化教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学校教育重视传统化道德教育的最好例证。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我校臵身于慈孝古路之乡,对孝道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尊崇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激发主动去了解的动机。同时,在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和矫正。

4.系统性理论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假设和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在整体布局上做到格局与理念相宜、环境与行为相宜、意识与行动相宜、传统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教师与学生互动。要努力在研究过程中,创建好慈孝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好物质文化体系,编撰好课程体系,设计好活动体系,制定好评价体系等,做到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从分挖掘学校其他资源,与学校其它课程、活动进行有机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构建成一个以‚蒙以启正‛为核心理念的育人文化系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教师慈爱善导,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关爱学生爱心满怀;教育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其次,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在学校进行慈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了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研究了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了解了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小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校园、班级两个层面努力创设氛围,能让学生在浓郁的孝道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无穷。

2、加强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从教师读书、德育工作、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课题研究原则

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②坚持针对性原则; ③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2、课题研究途径

①主题活动: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 ②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道教育; ③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

④实践养成: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为保障,敦促学生养成行孝意识。评价激励:通过树立正典型,激励争创先进典型,发挥影响带动作用。

3、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③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⑤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各班级推荐评选出的‚孝道之星‛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每年开展实践活动: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现在在家是否孝敬父母,达到什么程度。经我们调查发现,全校第一次调查,全校76%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高达85%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目前的身体状况,20%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低年级较多),30%的同学出门从不和父母打招呼。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小学生对于孝敬父母的某些方面还是做的还是不够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开展了‚孝道‛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大队部利用校会,晨会,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展播优秀‚孝道‛故事。各班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并定期交流。在三月底,大队部组织了‚崇孝故事大王‛比赛,参赛选手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孝道故事。

2、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首先是各中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比较详细的行孝要求,然后是少先队大队部综合各中队的意见,为每个年段制定了‚行孝‛要求,形成《多宝小学各年段学生行孝准则》。接着我们要求学生回去参照‚行孝‛要求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并写成‚体验周记‛。2-5年级各班还把学生写的行孝体验周记收集起来,大队部进行了评比,并在每年六一节时进行表彰和展示。

这些‚规定动作‛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

3、国庆长假期间,大队部要求全校每一位同学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同学们在家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后,很多同学都撰写了《行孝日记》,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十月份,全校各中队在大队部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次有目的,有意义的中队主题会。让学生从‚知恩‛、‚感恩‛、‚报恩‛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培养他们热爱、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孝行,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4、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红领巾广播站‛中开辟‚孝道专栏‛,宣传孝敬故事,展播本校学生自己撰 9 写的优秀《行孝日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5、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凸显孝道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教育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我们对校园建筑、绿化等发掘并溶入‚孝‛的文化。

(1)、校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制作大字成贴于教学综合楼。教风:正德正行,慈之以恒;学风:正心正见,孝之以力。

(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建成‚孝、爱、美、义‛和‚遵纪、诚信、文明、讲礼‛慈孝文化主 题墙。

(4)建成慈孝景观亭。

6、积极联系社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要求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履行孝道诺言,我们还时常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行慈孝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指导他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将古路镇的三个敬老敬老院(一个公益,两个民营养老公寓)和古路慈孝主题公园作为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进行慰问演出,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送去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每年母亲节与文井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母亲节感恩活动,政府评选出‚孝道模范‛,学校请她们和孩子一同为老人静脸、端茶,一同践行孝道。

(二)开展学习实践《孝道教育读本》系列教材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学生学习《孝道教育读本》,我校课题小组成员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编辑了一套《孝道教育读本》,这套读本中编撰了《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等一些古代经典孝道读物,还收集了现代孝道故事。学校将《孝道教育读本》发放到每个班级,利用经典诵读活动时间,每天早课前两分钟班主任组织学生理解背诵,每周学习背诵一个部分,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自己的行为规范。少先队定期对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课题活动中请关公委的范国权,王方课老师给全体师生做 10 《弟子规》等古文讲解,帮助理解其真正含义,领悟《弟子规》等古文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慈孝电影《古路》,收看礼仪教育光盘和行孝专题演讲。一个个真实的慈孝故事感人致深,震撼人心,感动了全体师生,同学们更被深深地吸引,自发地融入到《孝道教育读本》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践行当中。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大队部还开展了多次读后感征文、慈孝童谣创编。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致每位家长一封信,说明我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让家长给学生创造各种尊师敬长的表现机会,并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孩子们尊师敬长的积极性,在行动中培养孩子尊师敬长的优良品质。在分班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邹越老师的演讲,告诉家长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怎样帮助孩子尊师敬长的报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要求每位家长学期末上交学生尊师敬长方面的事迹材料,参加学校‚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每届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我们都能准时收到饱含家长期望和肯定的事迹材料,这些材料肯定了家校合力下孝道教育的可喜成果,更为其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领悟实践《孝道教育读本》主要精神

为了促进《孝道教育读本》学习的深入开展,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我们给学生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和《文井小学分年段行孝要求》,如低段要求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外出或回家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中段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要积极听取父母教导,不要顶嘴,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向长辈提无礼要求,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外出时要跟长辈打招呼,讲清外出的时间、地点,不要让家人挂念,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有好吃的要先让长辈尝,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记住长辈的生日,到时向长辈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高段则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做到理解父母,在穿着打扮、吃用方面,要朴素节俭,不提过高要求。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正确意见,遇有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不要发脾气。11 尊敬长辈,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能出言不逊。体贴父母,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在社会上看到老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把学生在家、在校每个时段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学生按照力行表上的要求执行,并由家长对学生力行表执行情况给予评价,保证了学生行孝的规范实施。

4、巧抓契机开展孝道教育

学校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感恩节为依托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各班都组织召开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学校安排与节日相关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提高孝道教育的实效性。

平时各班集体亦开展了一系列尊师敬长孝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爱,从而学会尊敬与孝顺。如我校每年母亲节开展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开展了‚体验母爱‛活动。方案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水袋或沙袋装满与自己出生时体重差不多的重物,并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体验做准妈妈的艰辛。同时结合自己学习《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写出自己做准妈妈的体会,最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感恩亲情‛活动总结。总结会上有同学动情地说:‚我做了个4斤的水袋绑在肚子上。起初并没感觉累,一个小时后,就开始难受了,走路时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它还老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两天下来,由于休息不好我瘦了一圈。妈妈说,带着我的时候重量远不止4斤,加上羊水要足足20多斤哪!每天还要下地劳动。我无语了!以前,我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长大了,待人处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总认为妈妈的奉献没什么了不起,也是理所应当的。学习《孝道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孝亲,是人生真爱的泉源。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

5、‚孝道之星‛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尊师敬长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多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2)认真听取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有错能改,不与家长耍脾气。

12(3)经常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发现长辈有错,采用适当的方法,真诚的指出,帮助改正。

(4)能够感受家长和教师的养育之恩,勤做家务,形成习惯。(5)外出和晚归要与家长打招呼,征得家长同意。评选办法为:

(1)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召开孝道教育班会,号召学生积极申报‚孝道之星‛,变‚要你做!‛为‚我要做!‛,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把申报‚孝道之星‛学生的名单及事迹在班内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学期末家长推荐‚孝道之星‛并附书面事迹材料。

(4)‚孝道之星‛事迹在班内交流后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评选,每班每学年评选2名,目的是把‚孝道之星‛作为尊师敬长的榜样,让全体学生学习效仿。(5)各班上交初选名单,经学校审批通过后进行表彰,并发‚孝星证书‛。

6、‚孝道之星‛事迹宣传展示。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展板对‚孝道之星‛进行宣传展示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孝道之星事迹作为开展孝道教育的活教材让学生、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共同深思: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没做到?别人家长能够感动而我为什么不感动?身边的人,细小的事易学、易做、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从2012年12月——2014年6月,学校共评选出了四届共40名‚孝道之星‛,评选‚慈爱教师‛15名,评‚选慈爱家长‛32名。推荐评选‚中国好人‛一名,推荐评选渝北区‚最美乡村教师‛一人。评选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校,领导能做到慈爱善导,主动关心教师,服务热心周到;教师做到善待关心全体学生,教育学生耐心,细心,贴心,倾心;在学校里,‚孝道之星‛们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他们的行动已形成了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渐渐内化了的优良品质在校园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扬光大,炫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家庭中,‚孝道之星‛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病中父母端水送药,为过生日的父母送上祝福……,在社区积极关爱留守老人。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也给家 13 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在社会上,‚孝道之星‛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节假日到社区做环保宣传,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等,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孝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4亿,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等因素变化,老年人群体仍将呈增长之势。加大孝亲敬老宣传,强化善待老人举措,既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问题,更是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

1、主题班会(慈孝道德讲堂)方案集;

2、教师孝道教育专题论文(随笔)集;

3、学生活动心得、学生观后感(读后感)、行孝日记集;

4、学习资料集(校本教材)集;

5、孝道之星事迹集;

6、校级活动方案、宣传栏、图片等;

7、校本教材《孝道教育读本》(低段、中段、高段)。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显现出一些效果,彰显了特色文化在办学中力量和引领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不足:

1.领导的思想领导力有待加强。

如何在学校工作中不断深化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理念的内涵,如何带领全体教师投入慈孝文化建设上来,引导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要求校长,领导团队的思想领导力作保障,如何提升有待加强。

2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也是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研究人员的研究理论功底不够好,在研究过程中有吃力现象,导致研究质量不高,比如文化理念还要进一步清晰明了。使其更加明确,师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内化为精神动力。3.研究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入职途径各异,职业理想高低不一。队伍在文化建设、教育思想认识、研究能力、实施效果上有不足、有差距,绝大部分教师对如何尽快实现文化种植到开花结果的跨越热情不够。工作中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不只是学校单独在做,他也设计当地的文化渊源和地域文化根基。如何有效整合古路地区的慈孝文化资源,如何加强学校与地区文化部门的练习,如何发挥学校文化在当地的带动作用,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实践。

课题研究工作时艰辛的,在三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一直坚持按课题的要求持续有效的进行着研究。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资料详实完备,研究成果更是丰硕喜人。大家在体验艰辛的同时,也品味着慈孝文化在多宝小学的校园里立地生根,并能在短短的三年里开花结果,这让我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全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以人文校园内涵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打造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为目标,力争将‚慈孝教育‛办成我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开创出农村小学特色教育的新路径。

六、【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簏书社,2002年)ISBN:9787806658802著.【2】《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3】高翠丽.《独生子女家庭慈孝文化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李磊明.《汲取慈孝文化精华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宁波日报.2005-10-17.渝北区多宝完全小学课题组

篇3: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关键词:体育、艺术2+1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发展,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落实《教育振兴计划》,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与发展所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就学校体育而言,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加之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兴趣存在差异,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地域、传统、管理、条件与城镇学校存在差异,整齐划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培养。因此,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提升区域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研究目的

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大力度实施有关学校体育的阳光政策,拓宽实践渠道是主题。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一定操作程序,在实施课程标准、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营造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环境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运动行为,以发展学校体育项目为切入点,明确特色发展的内涵、方法、途径,以投入为保障,以引领为手段,以展示为舞台,以评估为动力,形成区域性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促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价值取向是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也是对掌握运动技能价值的认识、理解、观点与解释的总和。而学校特色发展既可以创设,也可以学习、借鉴,融合吸收,为我所用。推进学校开展“2+1项目”,可以将外在管理,化成内的在追求,寻求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发活动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个性差异和体育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所学的体育内容在毕业步入社会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会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体育锻炼,达到体育健身,学有所用。

2 实践策略

(1) 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学习的欲望,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突出特长培养,改革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建构以区域常项和学校特项的促进项目,坚持技能与特长并重发展,创新学校体育的内容体系为核心,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探索课内外一体化的运动方式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超出常态内容与一般形式,就可成其为特色。

(2) 突出整体性和结构形式,构建学校办学特色理念,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特色发展与其他学科和整体发展的关系,不断营造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达到身心健康效益最大化。其实践模式,是以点带面,结合实际抓好整体发展和优质化,寻求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发体育活动资源,优化组织形式、发挥体育育人功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成功经验,为学校体育改革和特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先导,组织以实际问题为核心、以项目推进为主题、以教学实践为载体的培训活动,强化培训的指向性、专题性、定期性和有效性,调适和矫正教育观念,注重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全面保障运动目标的达成。

(4) 充分关注资源的开发,切实提高对现有资源与学校教育内外部关系的认识;多渠道筹措体育经费,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体育器材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围绕学段和学生特征与特色发展目标,整体设计,创造适于学生能力、特长、行为、素养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健康环境。

(5) 提升学校科研实践能力,明确体育教学与活动质量测评方向,细化指标内容,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平台,积极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落实长效管理制度,探索区域特色教育现代化管理模式。

3 项目设置与选择

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群体活动形式,除基础运动外,还要努力开发体育项目资源,尤其是继承与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传承民文化形态,将民族民间有玩趣,有技巧的运动方式,更多地引入活动之中,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还能够主动适应教育所承担的文化保护责任;也可选择具有现代气息和技巧性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健康指数,增强运动能力,更能够激发运动行为给学生带来的无限乐趣。

3.1 常规活动类

国颁操、基本体操(校操)包括:自编操、器械操、韵律操、健身操;队列队形操练、健身跑或开展冬季长跑活动。

3.2 民族体育健身类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跳竹竿、抖空竹、踢毽子(毽球)、溜铁环、珍珠球、打口袋、打陀螺、荡秋千、晃板、摔跤、射弩、打尜、放风筝、拔河(押加)等;武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标志性教材,包括:武术基本功、武术操、武术简单套路(拳术、器械)、军体拳、博击操、简化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术、养生功等。

3.3 民间体育游戏类

扭秧歌、踩高跷(雪地走)、角斗士、舞龙(狮)、顶竿、溜冰、打冰球、滑冰车、抽冰尜、打雪仗、堆雪人、骑马打仗、民间体育游戏等。

3.4 强身健体类

呼拉圈、轮滑、踏板、瑜珈操、集体舞等文艺体育、各式球类活动或身体素质练习等。

4 结果与分析

4.1 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专项督导

学校要专门设定体育组管理,主管校长主抓,体育教师负责,班主任组织落实,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制、体育教师负责制、班主任量化管理制、体育活动评比制,大课间体艺2+1活动安全保障制等相关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专项督导,相应制定评估标准、内容和细则,强化开展地域性的“2+1项目”活动,以学校组织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为核心,突出强调区域科研决策和实践指导,以提高体育健身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为目标。还要以科研引领、项目推进的发展机制,形成较大的传播力量和行动模式,达到深化育人效果。尤其是对学校特色体育及大课间、操场文化建设和体育设施专项督导检查,形成了长效管理和保障机制。

4.2 创设特色项目和形式

各校要根据自然条件选择一套或几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活动内容,既是学校实施“2+1”活动的主要项目,也是学生作为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向导,这对学校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创设内容针对性要强、注重实效,考虑实用价值高、易于开展的项目。因此,要从内容的可行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广度出发。

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要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学习的欲望,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建构以区域常项和学校特项的促进形式,坚持技能与特长发展并重,创新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

4.3 建立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是对全体学生开展体育项目的全面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校成立由体育教师、班主任联合组成的开展体育活动评价小组,由学校在学期未安排时间进行评价和年级,展示活动,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要适时召开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外活动现场观摩会、“2+1项目”展示会、研讨会,进行典型经验介绍。以区域常设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的引领为主线,积极调试现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形成评价体系和设计特色鲜明的模块、常设项目与内容设置来推广研究成果。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2+1项目”的开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后还要根植运动能力形成,使学生深度掌握运动技能。处理好项目与学生锻炼兴趣的关系、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项目与体育课考核标准的关系。将实施的体育项目,作用于课堂教学、大课间及各类体育活动之中,着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能,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R].教体卫厅函[2004]33号.

篇4:创建特色学校策略研究

【关键词】创建 特色学校 方式

近年来,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我区教育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辽西北三市中率先通过“双高普九”验收。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区委、区政府又及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区的口号,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也非常鼓舞人心。“为建设教育强区而努力”成了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奋斗目标。但如何为建设教育强区添砖加瓦,各校应有具体的努力方向。我认为:创建特色学校,繁荣细河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区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

由于市场需要的多元,民众及家庭对孩子受教育需求的多元,办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创品牌的道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改变“千校一面”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区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有利于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事实证明,凡有特色的学校,就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赢得社会信誉,成为当地一所有影响的学校。

二、建设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建设特色学校的要素有很多,如要有新型的办学理念;要有一支敬业爱岗的教师群体;要有切实有效的教育科研;要有健全可靠的保障体系等。根据四合蒙小的发展实践,我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建设特色学校,必须适合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实际。

(一)从本校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特色

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是培养特色学校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我们四合蒙小是在细河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发展大潮中诞生的一个新生儿。1994年5月4日经细河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合小学改为四合镇蒙古族小学。其创办的目是为了更好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关政策,挽救频临流失的蒙古族语言文字,从根本上帮助蒙古族的孩子从小学习好本民族语言,提高蒙古族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学校与阜新市蒙古族中学接轨。为蒙古族中学提供生源,确保学校所有蒙古族学生小学业后升入阜新市蒙古族中学。这也是一所由特殊生源构成的特色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学校逐步摸索出了符合四合蒙小生存发展的教育特色,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除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外,学校突出蒙语文教育,开设了蒙语文教学班, 组织了诸如“马头琴”学习班、“蒙语文会话小组”、“民族舞蹈小组”等活动小组,及时渗透蒙古族知识。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开发符合蒙小学生实际的蒙语文教学校本教材。此外,学校还邀请市、区有经验的蒙语专家和教师来校交流蒙古语文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学校将蒙古象棋引入体育课堂与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从学校生源实际出发,闯出一条“学困生” 集中教育的成功之路。

四合蒙小的学生来自四合镇河东、河西、黄家沟、太平沟四个自然村,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看,由于受择校现象的影响,来蒙小读书的大多是一些幼小衔接和行为习惯都较差的学生,这无疑对蒙小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但蒙小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后进生集中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根据生源实际,选派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实行半封闭管理,明确提出“全员管理、全员育人、全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教制”、“家校联系制”、“班主任工作联系制”、“学生成长档案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学校及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洁校园月”活动、“纪律在我心中”活动、“爱洒校园”活动、“校园民族艺术周”活动等,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从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逐渐形成了一种“守纪、明礼、勤学、上进”的良好学风。

(三)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这样我们第一步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学校现有状况进行动静区划分,静区文化以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为主,景观长廊为辅。动区则以“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简单器械“单杠、双杠、爬梯”为主,花坛踊路为辅。这些设施的完善为学生进行健康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此外,我校还精心打造了学校的走廊文化。一楼以“民族特色”为主设计了蒙古族饮食、服饰、风俗文化板块;二楼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展示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板块中的名人故事、科技成果,时时激励着孩子们奋发图强,追求理想;学校宣传橱窗以“环境保护”为主,以环保小征文等形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为创造舒适、美好的环境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各教室、专用室、办公室的门牌都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凸显民族教育特色。

这些板块的设计无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放飞梦想,践行理想;教室门前悬挂着的名言警句牌,时刻给人提示,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室内的“快乐成长”园和室外的“文化厨窗”,每天都在展示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篇5:实施策略的研究调查报告2

二、调查的对象及调查内容

本调查以AAAA镇中心小学的40名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对问卷进行分析,梳理座谈内容。

三、调查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精讲点拨”的效益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应当把落脚点放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没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就无从谈及“精讲点拨”。教师对教材的感受、体验、理解越是独特,课堂教学越能体现出个性化特征。所以,研读教材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关键的一步。体现在对教学方略的预设上。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讲:“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流变状态下的课堂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是生成发展的,因为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在备课时就不能使教学设计成了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框子,也不能寄希望于课堂上的“灵机一动”,一定要仔细揣摩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作出教学方案的预设。

篇6:2特色学校建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北桥中心小学写字课题组

课题《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酝酿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经苏州市教科院审批,正式立项。3月份开题论证。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点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

(一)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更明确了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校本着“写好字,做好人”的育人原则,把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重视小学生写字基本功的训练,多个班多次获市、级整班硬笔字比赛一等奖或二等奖。然而在今天这个鼠标大行其道,软笔被遗忘,硬笔被疏远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达到课标要求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如何有效地在实践中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改变上述状况?在不断地调查、反思中,我们认为:除了在广大教师中进一步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改进各科写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外,还得积极研究、探索一整套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较大程度地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让“翰墨传承文化,特色孕育人生”。

(二)研究目的1、引领学生了解祖国书法史,体验民族文化,感受方块字的美。增强学生写字意识,提高写字兴趣,养成书写习惯,提升写字技能。

2、形成我校特色的低、中、高年级写字校本教材,建立一套新型的写字评价方法。

3、实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课堂模式的转化,重点研究如何实现写字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动态化,将提高写字兴趣、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过程中。力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把写字教学落在实处。

(三)研究价值

在研究中,通过创新学校特色,以开发写字教学校本课程为载体,把写字教学与学校其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写字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写字积极性。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生等级评价机制,形成学校里有老师、社会上有名家,家庭里有父母共同参与的写字特色教学文化氛围。低年级学生写铅笔字;中年级写钢笔字;高年级写毛笔字。严格遵守课改要求,把“写字特色课”纳入日课表。开齐开足各年级写字课。学校聘请专家指导,举行专家讲座,发挥名人效应。在各科老师齐抓共管下,让学生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通过举行家长问卷调查,作业展览,表彰“写字能手”等树立榜样。学校领导加强对各科作业、试卷的书写质量管理,定期反馈,引导学生写好练字心得,家长写好感想,教师写好科研论文,真正构建具有写字特色教学的模式,促进全校师生写字

水平明显提高,形成鲜明的写字教学特色。

(四)研究阶段

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修正课题方案。

实施阶段:(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分解子课题,分工合作。邀请专家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各子课题拟订各自的研究计划并开展初步研究工作。选送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定期组织各类活动。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总结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撰写课题报告,准备成果展示。

(五)理论依据

1、以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如下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中年级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高年级学生能使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以《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为依据。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3、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落实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4、以教学实践为依据

在多年的写字教学中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写字一笔一画的学生,均具有严谨学习态度和惊人的学习毅力。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课题申报、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杨校长、俞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制定每学期的研究计划,并以此为准绳,井然有序地开展课题组研究活动。

1、做好写字调查问卷

2012年4月,课题组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以及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结果统计,课题组长撰写了《关于北桥中心小学写字情况调查报告》。此报告刊于当年的区《教育论坛》。

2、学好外校先进的写字经验

自开题以来,学校先后选派了课题组10名老师相继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在张家港东莱小学、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小学、吴江屯村实验小学、南京珠江路小学等地组织的4次写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使得课题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上好写字观摩课

课题立项至今,每学期均有一定质量的写字课呈现:12至13学年第1学期,颜红平、陆建红、冯柳、尤向妹4位教师分别上了《写好相同结构的字》、《竖提和竖弯的写法》、《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的字》4堂写字课教学观摩课,均得到了课题组成员以及领导的一致好评。第2学期,语文课题组吴小燕等老师的写字课——《卧钩的写法》等写字课,都给课题组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赢得了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本学期邹燕等老师又将展示他们的写字课堂。

4、开好课题沙龙活动

每月一次的专题研讨和课题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都能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实际,围绕沙龙活动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不间断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写字教学理论。

5、过好写字艺术节

写字节是我校的一大盛事。节日期间,“书法家的故事”讲故事比赛,“软笔书法”现场比赛,“硬笔书法”现场比赛,“我的学书经历”征文比赛,学生书法考级活动,班级书法展板展览„„丰富多彩的观摩、展览、竞赛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写字积极性。让整个北小也沐浴于翰墨书香之中。

6、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组成员用心积累写字教学得失,并课后努力撰写论文,积极投稿。

7、建好课题网络化

自课题立项后,学校第一时间建立了课题网络化管理,每一次学习资料、每一次研讨活动、每一次成果均及时上传网络,真正做到了课题网络管理的过程化和实效化。

8、办好书法培训班

2012年初苏州市文学与艺术联合会精心组织和策划,推出了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即面向社会义务培养1000名书法爱好者,同时面向苏州市区的中小学校义务培训100名书法教师。该工程由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和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语委办等单位共同实施。在市区建有多个授课培训点,选择多所学校作为师资培训基地,数十位知名书法家将充实书法教育师资力量。4月17日下午,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启动仪式暨苏州市首届公务员书法班学员习作汇报展开幕式在苏州高新区人才广场举行。北桥中心小学应邀出席启动仪式,并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培训基地”。作为培训基地,苏州市书协每周三派出书法家到校培训40名教师和40多名书法特长生。为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研究的中期成果

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组员们或开展沙龙活动,或听、上写字指导课,或交流教学经验或疑惑,使每个课题组成员对学校写字特色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点成果:

教师方面:

1、发表论文4篇。

①俞文敏、吴林萍《关于北桥中心小学写字现状的调查及对策》发表在《江苏教师》2012.12 ②杨福明《依托现代技术优化写字教学》发表在《长三角》2013.0

2③陆建红《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四部曲”》发表在《江苏教师》2013.0

4④龚晓红、龚钰芳《小学低年级写字教育有效性研究》发表于《教育论坛》2012.1

2学生方面: ①2012年三(2)班整班英语写字比赛获苏州市一等奖。

②2012年四(2)班整班钢笔字比赛获相城区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

③2013年二(2)班整班铅笔字比赛获相城区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

④2013年5月张惺恺在相城区中小学生“金砖书法”比赛中获二等奖。

⑤2013年5月叶依宁在相城区中小学生“金砖书法”比赛中获三等奖。

⑥2013年8月金欣怡在第五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相城区比赛获硬笔楷书一等奖。⑦2013年8月张叶华在第五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相城区比赛获硬笔楷书一等奖。⑧2013年8月张叶华在第五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相城区比赛获硬笔楷书三等奖。

除此以外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江苏省书法考级活动。目前,全校教师中达到九级1人,八级4人,七级2人,六级62人,五级76人。学生中达到八级2人,7级6人,六级22人,五级112人,四级203人,三级703人,二级150人。

四、存在问题

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发现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老师们的研究热情不高,课题组有些成员未能及时记录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经验或者问题进行梳理成文。

2、每周一节的写字教学常规课在领导的督促下,比上学期有了提高,但未得到真正落实,学校缺少适时的,有效的评价机制。

3、教师还需要必要的、正常的、一定数量的写字教学辅导讲座和观摩研讨活动,进一步增强理论知识。

4、学校的书法指导班范围较小,学生参与书法培训的面较狭窄。

5、写字教学活动的宣传力度还待加强,“写字教学”这个特色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人心。

6、要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写字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交流写字成果的舞台。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调查、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科研的信心,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学校写字特色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措施,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实施课题研究:

1、继续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刚刚修订的2011年版新课标。及时了解当前的教育思想及动态,丰富写字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

2、选送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继续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的全过程中来。

3、继续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

4、组织教师开展写字优质课竞赛、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会。要求课题组成员上好每一节研究汇报课,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汇报课进行评议,全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5、结合学校的写字节、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开展相关的写字活动。在学校大型的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安排写字比赛活动,让师生在写字活动中,提高写字能力。以字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进行学校写字教学特色实践与研究。

6、课题组要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的检查,不定期地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备课,做到检查后及时反馈,不断促进常规的落实,提高写字教学的效果。

7、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各科老师通力协作,共同要求学生写好字,做到作业整洁。各科老师共同重视学生作业的写字质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推动写字教学的发展。

8、继续认真组织校级写字考级活动:继续在教导处指导下开展全校1—6年级学生进行评定段级的测试活动,并将段级成绩作为学生写字期末成绩计入素质报告书。

上一篇:爬升脚手架安全论文下一篇: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