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2024-05-23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精选12篇)

篇1: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言 运动系统的组成探究实验提纲: 1、 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2、 用解剖剪和解剖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 3、 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模拟制作 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行为。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动物各种行为。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运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 性更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在老师启发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播放录像片段。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和骨骼标本,并结合挂图和大屏幕来充分认识运动系统组成、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大屏幕展示人的屈肘、伸肘动作,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产生主要是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引导,分析。 策略:引导设想对于创意好的小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在课后做全校展示。

篇2: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 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媒体播放 新课

观察鸡足(爪子)关节的结构 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1.解剖和观察鸡足关节。

2.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实验操作(强调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器械伤手)。

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讨论

骨骼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结,骨骼在运动中起支持作用。观察、思考。

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图片展示

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观察、思考、讨论。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播放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1.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范和说明。模型制作 播放动画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

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讨论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 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组讨论 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巩固

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布置作业: 练习册

篇3: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师:学习新课内容之前, 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答题机, 将学案上1~4题的答案发送上来。 (等待学生传送答案)

师:请看屏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正答率。从同学们发送的答案中看出第3、4题的正答率偏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新课的内容。

2教学过程

师:这是体育课上常见的毽球, 请同学们观察毽球在落地过程中的轨迹特点?

问:同学们一起回答毽球的轨迹有什么特点?

生:轨迹是曲线。

师:这就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曲线运动。

生: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主要研究了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三个量。

问:很好, 与直线运动相似研究曲线运动也要研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这三个物理量哪个研究起来相对更简单呢? (板书)

生:位移。

师: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曲线运动的位移。 (板书)

师:直线运动同学们一定很熟悉, 直线运动中我们是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移的呢?

生: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用数轴就可以描述。

师:很好, 请坐。如果物体的运动像毽球一样是平面内的曲线运动, 又该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呢?

生:可以采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非常好!描述曲线运动的位移选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描述, 位置变化的快慢用速度来描述,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展示图片, 猜想速度的方向?

生:感觉是火星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链球也是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所以我觉得曲线运动物体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沿切线方向运动。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用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结论。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实验。实验是利用稳定旋转的陀螺, 在其边缘处滴上墨水, 观察墨水被甩出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点迹, 分析陀螺边缘上的做曲线运动点的速度的方向。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完成探究实验。并在学案上总结归纳出你的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得到了实验的结论, 你们的实验结论和猜想一致吗?下面我们请几名同学代表各自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位同学愿意展示?

生: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小组的实验轨迹, 从轨迹上可以看出墨迹是沿着陀螺的边缘飞出的, 就是切线方向。

生:我们小组的结论也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师: (教师总结) 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质点在某一点速度的方向跟曲线相切, 即该点的切线方向。

(板书) 师:物理学中的切线概念与数学中的切线有什么不同呢?结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更好地理解切线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停止讨论。

师:先回答初中数学是怎样定义切线的?

生:过圆上的某点与半径垂直的那条直线, 就是该点的切线。

师:这是同学们以前学习的切线的概念。那如何来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中切线的意义呢? (白板课件展示)

师:结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来理解切线概念, 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 (学生白板笔书写) 连接AB两点, 直线AB即成为割线,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 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当t趋近于0时的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 而此时割线AB也是趋近于0的, 那么此时的速度就是曲线上该点的瞬时速度, 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并且物理中的切线是有方向的, 与物体实际的运动方向有关, 即是一条射线。 (板书)

生: (学生白板笔画图)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轨迹的切线的方向, 所以先看哪些位置的切线方向是竖直方向的, 再根据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确定切线的方向, 过切点画出速度方向。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板书)

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既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物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曲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师:第三部分内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 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动手实验。通过小钢球在磁铁的吸引下的运动情况, 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请同学们对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现象又明显!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正前方时小球的轨迹是直线, 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侧面时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曲线。

师: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有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问: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很好!

生:物体受到的是恒力的作用, 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在同方向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学生齐声回答)

师:非常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做一题。

师:同学们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那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分析啊?

生:我做了一个实验, (手中有一个纸球, 水平抛出纸球) 。根据纸球的运动轨迹画出轨迹。 (但轨迹的末态速度方向为竖直)

师: (白板课件) 根据矢量三角形, 可以得到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 如此这样继续下去, 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发现物体的速度的方向越来越向下偏, 但是无论时间有多么长从图形中可以分析, 速度的方向是不可能和合外力的方向平行的。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 我们这样记录“无力不拐弯, 有力必拐弯。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 而且向趋近于合外力的方向弯曲, 即合外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师:根据同学们的正答率, 对轨迹、合外力和速度方向的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下面我们选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分析一下第五题。

(白板课件)

教师点拨:我们在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以及物体的轨迹的时候, 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而轨迹是始终夹在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 并且只能无限的趋近于合外力。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本课小结。 (课件展示)

师: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

师:下面老师把本节课所有学案上的练习题的答案发送, 请同学们接受, 并进行反思和反馈。 (答题机答案发送)

摘要:通过分析让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篇4:快乐的下午第一节课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预备铃响后,我硬着头皮去上课,有个别学生还没有起“桌子”(学生中午饭空在桌子上趴着休息),我二话没说,打开电脑,在文件夹里找到英语歌曲,打开,调到最大音量。 I’m a big big girl!In a big big world!优美的旋律立刻在整个教室里萦绕,趴在桌子上的学生立刻睁开惺忪的睡眼,环顾四周,他们是不是认为自己在做梦?或者身在国外?此时的我,头皮也不那么硬了,随着旋律一块跟着唱,有几个学生也随着哼唱,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在Word里打开歌词及中文意思,让学生知道歌词大意。听了一遍之后,学生要求再听一遍,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条件有一个:看谁积累的新词汇多。在听第二遍的时候,跟唱的学生多了,有的学生还拿起了笔记词汇。听完之后,我让同学们说出积累的词汇,竟然说了二十几个,我在歌词里用红笔标示,并说这些经常出现的一些高频词,要多积累,便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听得相当认真,还把学到的词汇记在本子上。看到这种情况,我顺势引导:如果同学们爱听,我们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学一首英文歌曲,语音未落,学生大声喊道“好”。接下来的课学生热情高涨,以往的懈怠情绪全无。

从此以后,每逢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学生都期待着我的出现。经典英文几乎听了个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很大。下午第一节课,快乐的一节课。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

篇5: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科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讲述实例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对材料应加以精选,防止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安排一次参观、考察或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并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表现无论多么复杂、奇特,多么不可思议,都不是意识支配的。教学中注意不要流露目的论、拟人观、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应以动物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大多是肉眼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又不是都能亲眼所见的。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教具诸如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音、录象或电影等手段加以配合。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挂图。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蜗牛吃菜叶”和“猫捕食老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实际用”栏目中,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法建议

电化教学手段完备的学校,可在课前录辑教材中需要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带。但未经选择、编排的一般野生动物内容的录像带不宜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以免冲击本节课的正规教学内容。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时,除尽量利用教材中的彩图、插图、现有的挂图、模型、标本外、可尽量利用校园内外的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更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幻灯片,挂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过度: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猫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的体内有什么变化?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教师提问:猫捉老鼠对它的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学生们课堂上讨论。教师讲述: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他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问:猫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关于激素的概念后面将要学到。这就是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控制。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空。

篇6: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 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

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目的要求:

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结果。

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

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三)检测与评价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

篇7: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

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③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④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认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①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

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③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三、教学难点

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四、教学方法

PPT展示、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精讲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才艺展示(屠呦呦

3分钟)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自主学习,据疑解惑】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7页内容,完成预习内容。

【教师精讲,分层提高】

知识点一

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

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

动物的营养方式:异养 知识点二

腔肠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课件展示)

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等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水螅等

2、水螅

①水螅的基本特征

触手、辐射对称、消化腔、刺细胞等

②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教材P5、课件展示)③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 知识点三

扁形动物

1、涡虫

①涡虫的基本特征

口、咽、两侧对称(左右对称)等 ②涡虫结构示意图(教材P6、课件展示)

2、常见的扁形动物(课件展示)①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②显微镜下的华支睾吸虫 ③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7课后练习和下列习题。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

B、蛔虫

C、蚯蚓

D、河蚌

2、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结构复杂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无肛门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教学反思】

篇8:马老师的第一节课

如果不是马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也许卫斌的青春岁月将在看守所度过。

我们很多人都这样说。

那时马老师很年轻也很清秀,鼻梁上架一副细框眼镜,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接手了我们这个乱糟糟的班级,以前的班主任已经被卫斌给气跑了。

马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准备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坐在后排的卫斌,吊儿郎当地翘起了二郎腿,他满不在乎地向马老师撇撇嘴巴,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当马老师笑容可掬地向大家自我介绍时,卫斌从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随即大模大样地从课桌抽屉里掏出一袋五香瓜子,旁若无人地嗑起来。马老师说:“同学们好!”卫斌“噗”一声吐出一片瓜子壳。马老师又说:“希望我们一起把班级建设好!”卫斌又“噗”的一声吐出一片瓜子壳。

全班同学都侧转头,用谴责的目光注视着他,有的人还在悄声骂他:“这个卫斌,太不像话了,真不是个东西!”卫斌却全然不顾,他眼皮一翻,用满是刀疤的手捋一下青皮脑袋,挑衅似的朝大家吼道:“看什么看,想挨揍啊!”他的脚底下已经是遍地的瓜子壳。

马老师的笑容消失了,美丽的面庞霎时变得异常严肃起来。我们都在猜想:马老师第一次进课堂,就遇到卫斌这样故意捣蛋的“刺头儿”,肯定要大发雷霆,否则的话真是没办法下台啊。

然而,我们眼前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马老师什么也没说,她默默地走到教室后面,拿起扫把,轻轻地把卫斌脚下那一大片瓜子壳扫进了簸箕里,然后再仔细地把簸箕里的瓜子壳倒到垃圾桶里,有几片瓜子壳牢牢地粘在卫斌的凳子下,马老师便蹲下身子,伸出水葱似的手指,费力地把它们一一剥下来,然后再轻轻地投进垃圾桶。我们清晰地看到,马老师的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卫斌呆呆地望着马老师的一举一动,好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突然,他像弹簧一样跳了起来,他想上前抢过马老师手中的扫把,嘴里嗫嚅着:“老……老师,你怎么给我扫瓜子壳啊?”

马老师没有松开手里的扫把,她揩拭着额上的汗珠,望了望整洁一新的教室地面,对着卫斌,也是对着全班同学,一字一句地说:“这是今天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不管是谁,只要经常清扫心里的垃圾,就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马老师的声音不大,却振聋发聩。那一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震撼了,包括卫斌。

许多年后,卫斌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一次,事业有成的卫斌请几个老同学吃饭,席间,他忽然提起马老师,提起马老师的第一节课。他说,从那一次起,他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感动,他也终于懂得了自己也有明天。

我们看到,那一刻卫斌的眼睛潮湿了。

篇9:第一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是生物圈中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合成储存能量的(),因此是生物圈中的()。

2、()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来维持生活,所以是生物圈中的()。

3、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与()的营养联系形成()和(),生物间这种()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有利于生物之间协调发展。

(二)合作探究

1、阅读P39,知道什么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分类。

2、阅读P40——P42,认识什么是食物链,并通过自己建立食物链,了解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生物的消失,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3、阅读P42——P43,讨论(1)动物对植物产生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2)绿色开花植物离开动物能否传宗接代。

(三)、学习反馈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古以来,草原上的牧民就主要以放牧为生。在“草→羊→狼”的食物链中,如果狼的数量下降,那么羊的数量就会

,而草的数量就会

,而这样又会导致

的数量下降,直到羊和草的数量达到平衡。这说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总是维持在相对

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2、动物不仅能够()环境,从中获得生活必需的/()和(),而且能够()和()。

3、下列生物中是生产者的是()A、老虎和马

B、长颈鹿和兔子

C、牛和羊

D、玉米和树

4、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狼

B、鹰——蛇——蛙——蝇 C、狼——兔——草

D、蝇——蛇——蛙——鹰

5、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传播()和(),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下列动物中属于杂物动物的是()A、田鼠

B、猫头鹰

C、猎豹 D、棕熊

篇10: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3.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师应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知的热点话题入手,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

学生对保护生物,禁止滥捕乱杀动物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但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对人类和牲畜有危害的野生动物,如狼,也不能滥捕乱杀?对这些问题学生并不完全理解。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如“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或以简介《寂静的春天》一书来引发问题;也可以通过生物小组的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小生态瓶,提出:“为什么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引导学生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就事论事,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角度,来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教材中提供的有关人类滥捕乱杀青蛙、麻雀和狼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还能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对人类有利或有害。

学生对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有关事例比较熟悉,在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或明白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例举“设施农业”(见背景材料)因缺乏自然界的虫媒传粉而影响农作物结实的事例等,来说明动物与植物间协同发展的观点。

3.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来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建立生态平衡概念。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4.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组织生物小组的学生调查自己家乡或社区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在课上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其原因,提出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措施,使环境保护、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向深入。

三、参考答案 资料分析

1.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不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练习

1.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2.提示:有些动物可以改良土壤,如蚯蚓具有在土壤中钻洞的习性,并且以土壤中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使土壤疏松且有机肥料增多,利于植物的生长;蚂蚁等动物也有在土壤中钻洞、修坑道的习性,它们的行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改良作用。

有些动物是人类某些害虫的天敌,它们可以对害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蛙类和蟾蜍类常以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蚱蜢、黏虫等为食。一只大蟾蜍在3个月中的灭虫量可超过上万只。

四、背景资料 生态平衡的原理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比如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通过生物的分解和物理的沉降等作用,就可以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再如,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制增长下去,草地和灌丛就会因兔的取食而破坏和减少,该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后,数量又会随之减少,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只是用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例子,自然界的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赖于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的多少以及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复杂程度。在生物种类多样,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复杂的情况下,生态系统一般比较容易保持稳定,如果使生态系统内部某一部分的功能发生障碍,这种障碍也会因其他部分的调节而得到补充。相反,生物种类单一,内部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其内部自动调节能力就较差。例如,马尾松纯林容易发生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与单纯林相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大发生。这是因为混交林内的物种较多,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比较复杂,可以有多种天敌来控制一种害虫数量的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也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观察和制作小生态瓶

活动目的:初步学会制作生态瓶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活动建议:

1.模拟小生态瓶的类型,最好是池塘生态系统,也可以是陆地生态系统。2.制作生态瓶的要求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密封的。(2)设计制作能够进行对照观察的各种小生态瓶。3.制作生态瓶的方法步骤(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1)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的玻璃瓶(最小为1 000 mL),分别标注甲、乙和丙。

(2)向甲、乙和丙三瓶中,分别装入约1 cm厚的沙子,再注入河水或池塘水(约占瓶子容积的4/5)。(3)向甲瓶中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类等动物,动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或重量比)约为1∶10~1∶20。

(4)向乙瓶中只放入水草。丙瓶中只放入淡水螺类等动物,放入量与甲瓶相等。(5)密封甲、乙和丙三瓶,并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日期,然后将甲、乙和丙三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射光的地方。

(6)定期观察记录甲、乙和丙三瓶中水质变化及生物生存状况,分析三瓶产生差异的原因。

(7)得出结论。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

设施农业是指具有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的大棚农作物养殖业。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由于温室(大棚)中的植物缺少虫媒传粉,影响农作物的受精结实。为了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家开发和研究利用昆虫帮助植物传粉。近二十年来,欧洲、北美的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日本等国,已经选育出优质品种的熊蜂,应用设施农业中,帮助植物传粉。

熊蜂与蜜蜂相比,它具有较长的口器和旺盛的采集力,能抗恶劣环境,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力强,对设施农业授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经熊蜂传粉的植物坐果率达99%,特别是熊蜂对温室内蜜蜂不爱采集的有特殊气味的番茄,效果更加显著,增产幅度高达30%以上。欧洲目前约有近万公顷的温室利用熊蜂传粉,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篇11: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 ,其中大多数生活在 中,例如、、、等;少数生活在 中,例如。

2.水螅的生活在 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 和。

3.水螅体形呈 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4.水螅身体由 和 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 ;外胚层上的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 部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动物),属于 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吃进去的食物在 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 排出,因为它无。

7、涡虫的身体呈 对称,也称 对称。除涡虫外还有、和 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 器官,靠 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对称;体表有 细胞,有 无。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对称;背腹,有 无。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8.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然不要轻易使它灭绝?

检测案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A.没有肛门; B.有刺细胞; C.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身体呈辐射对称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行()生殖。A.有性 B.分裂 C.出芽 D.孢子

4.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5.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A.肛门 B.口 C.胞肛D. 细胞膜

6.水螅的体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___它与________相通。

篇12:如何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

关键词:高中生物;第一节课;学生积极性

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生物学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学,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就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是日益彰显。因此,上好高中生物第一节课,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重视生物学科就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第一节课任务繁重,难度极大。初、高中学习存在很大差异,学习难度不同。九年义务制初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高中教材的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此外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不连贯、不扎实。学生在初二生物毕业会考后,初三并没有开设生物学科,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又由于生物为非中考科目,社会、学校、家庭对生物学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多数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要完成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需扫除以上教学中的障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为学生介绍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及作用

选择读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以考一所理想大学为终极目标。强调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生物在理综合中占90分,虽然所占分数最少,但没有生物理综合就要瘸腿,学不好生物想考一所好大学是很难的。与其他科相比,生物考查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如果物理或化学成绩不太理想时,好的生物成績可以帮你在总分上“力挽狂澜”;如果其他两科成绩还不错,那么好的生物成绩可以为理综合“锦上添花”。这样的一段话可以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产生一种强烈的信服感,对帮助他们学好生物的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大好处。

二、强调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处于高中时期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期心理特点极其明显,求知欲特别旺盛,独立性增强,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在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中,他们强烈期盼表达自己的见解,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生举例介绍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就是吸引他们眼球的最好方法。例如,如何运用生物科学中的DNA指纹技术帮助刑侦破案,在军事上如何利用仿生学迷惑敌人、隐藏自己等等。从情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难、再艰涩的学科都可以被学生接受。

三、教师好的授课技巧是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在这里我强调幽默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能使自己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讲授,深化记忆,不但能使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一种上生物课既轻松又亲切的感觉,不仅能教好知识还能为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没有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要让新同学了解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强调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其次,介绍生物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及时做好课堂笔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强调作业的按时完成和课外复习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尚未脱离“应试教育”,适量的习题和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的最好途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和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总之,新课改下,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钻研生物课程标准,把课改落实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生物课。

上一篇:公开办事程序下一篇:春夏秋冬的诗句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