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信筑就中国梦

2024-04-30

用自信筑就中国梦(精选11篇)

篇1:用自信筑就中国梦

用青春梦筑就中国梦在五四青年节这个青春飞扬的日子里,总书记参加了“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总书记深情嘱托,指明了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的奋斗方向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让更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最终用无数个青春梦筑就中国梦。

总书记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94年前,有志青年怀揣民族独立的梦想,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旗帜,用一声声呐喊谱写了感人肺腑的青春篇章,94年后,蓬勃的火焰依旧在跳动,重温那段历史的青春回忆,依旧令人心潮澎湃。时代在进步,“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需要一代代传承和发扬,青春梦是五四精神的一部分,青年应该坚持理想信念,珍惜韶华,为中国梦的实现添抹青春色彩。

坚定梦想是历史赋予青年的使命。民族大义连同破碎的山河摇摇欲坠之时,彼时的青年担负起了弘扬进步思想的重任,一声呐喊,将民族大义高高举起,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奋不顾身,从那开始,青年与责任便紧紧相连。在如今新的世界环境下,依然如此,科技需要创新、经济还要发展、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祖国前进的道路上依旧困难重重,适应新时代的主流,将梦想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民族进步相结合,将文化学习与道德培养相结合,将创新性思维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青年应该奋勇争先,也同样义不容辞。

梦想需要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青春梦离不开中国梦,中国梦要依靠青春梦。今天的青年是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也给当代青年提出更高的要求,祖国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有修养、有创新性、有思辨能力的有为青年,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青年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中来,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勇做时代进步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在五四来临之际,《中国教育报》也刊文:“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一个民族有梦想,就会精神不垮,旗帜不倒”。五四旗帜在飘扬,五四精神代表着锐意进取的青春梦想,未来需要青年去书写,坚定信念,勤奋学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牢记习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播种梦想、点燃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绽放青春梦。

篇2:用自信筑就中国梦

巍巍中华,大国工匠。从春秋时期反复研究,不断试验手工制造工具的公输班,到乾隆年间孜孜不倦,力排众议烧制出“瓷母”的官窑工匠,再到如今默默无闻,深藏故宫修复文物的文物修复师,五千年源远流长,五千年历久弥新的中国工匠精神让世界惊叹。如今,工匠精神仍在,我们初心不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我们将用一颗平凡的匠心,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大国工匠,大勇无畏。川藏铁路爆破技师彭祥华冒生命危险爆破山体,修建铁路;高压输电线维修技师王进徒手攀爬铁塔,维修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每一项标记着中国足记的伟大工程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大国工匠,怀揣着一颗颗朴实而炽热的工匠之心,不惜牺牲自己,为中国筑梦。

大国工匠,大艺法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承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中国工匠不畏艰难,呕心沥血,留住中华文化之根,传承中华文化之魂。他们在新时代中用文化充实自己,用文化为中国筑梦。

大国工匠,大技贵精。中国高铁“复兴号”的研制过程中,一万四千名工人安装列车上五十五万多个零部件,做到了“零差错”;章丘铁锅传承人因怕订单量大,时间紧迫,达不到祖传的精细度而拒绝所有海外订单。大国工匠的技艺,贵在“专”与“精”。中国工匠潜心钻研技术,严格要求自己,绝不会因“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他们用匠心坚守原则,用过精、过硬的技术为中国筑梦。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不仅需要年轻的大脑为创新注入活力,更需要每一位在岗的技术工人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刻苦钻研,提升技术,为时代发展提供经久不衰的动力。

篇3:改革创新筑就中国标准梦

201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 按照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 改革创新、协同推进,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标准化法制, 夯实标准化基础;进一步强化标准管理, 提高标准质量水平, 增强标准实施效益;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服务提质增效升级,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进标准国际化, 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中国企业、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 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篇4:责任心,筑就“中国梦”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实现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少年儿童责无旁贷。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更加明白:实现“中国梦”,应该从我做起。老师的谆谆教导,也更让我深知:有责任心,才能筑起“中国梦”。

我是我们班的班长,同时负责每天中午去办公室拿取并分发《台州晚报》小记者的报纸。

今天,我又只看到几份报纸,心想每天中午都去分发太麻烦,于是决定每三天分发一次。刚开始,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老是担心: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或者其他同学拿不到报纸会不会告诉老师?但是转念一想:应该不会的,就这么几份报纸,老师不会注意到的,其他同学更不会留心的?我长吁了口气,就又去做自己的事情。谁知道,我的不负责任,换来了办公桌的杂乱无章。于是,这件事很快就被老师发现,老师立马就找到了我。当我看到老师那严肃凝重的眼神和怒形于色的脸庞,我心里害怕极了。出乎意料的是,蒋老师只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身为班长,就应该有责任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偷懒,你看,你这一懒惰,老师的办公桌可就遭了殃,多不整洁啊!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时刻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没有责任心,如何做好班干部呢?”当时,我羞愧万分,心里也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及时分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想说:中国梦想,人人有责。但是,没有责任心,连小事都做不好,更谈何实现“中国梦”呢?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四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赵兵军

篇5:演讲稿 筑就审计梦 共圆中国梦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一个梦,一个我的梦,一个我们的梦,一个全体女同胞的梦,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梦也有很多种梦:有激情昂扬投身国防的梦,有下海经商叱咤风云的梦,有立志教书育人的梦,更有默默无闻献身基层的梦。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的是我的审计梦,一个审计工作者的中国梦!半年前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我常常徘徊和深思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直到我来到了这里,从事了审计工作我才慢慢有了一丝明悟。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梦想、家庭梦想、健康梦想等,但也一定会有他的职业梦想或者说工作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依靠一定的组织开展工作的,每个组织每个行业都应当有其希望实现的目标,具体到审计行业,就是审计梦,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人更应胸怀理想,满怀激情,勇于担当,勇于创造,把我们的职业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用审计梦托起中国梦,未过去自豪,为现在努力,为未来加油。中国梦太重,一个人的梦想撑不起,要靠十亿人民的梦想,而这亿万人民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中国梦,一个凝聚了所有人的希望,才华。智慧和心血的中国梦,同时也折射出勤劳、民主、富强、务实的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梦。

有梦想,才有激情;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超越。

每个人、每个机关、每个企事业单位虽然梦有不同,但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希望早日实现的“中国梦”,而推进国家治理不断完善、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经济运行风险不断降低、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则是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梦”。审计长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审计集结号,在广大审计人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梦”,对我们审计人而言,就是推动实现清正廉洁的“中国梦”,制度创新的中国梦,经济富强的“中国梦”,公平正义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审计人都将承载着国家审计的未来,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情系着人民的期盼,用辛勤的耕耘,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让梦想在实干中插上奋飞的翅膀。

实现我的梦,就是将我的梦融入“审计梦”。我们都是人生的创造者,命运主宰在我们自己手中,唯有不懈地努力,才是我们人生和事业通向梦想的阶梯。为此,我们审计人要让梦想嵌入灵魂,时刻以审计事业为重,把激情、智慧和本领全部奉献其中,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为实现审计梦积聚正能量。这样,就能使奋飞的翅膀更成熟、更结实、更有力。

筑就审计梦,就是将审计梦融入中国梦,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为此,我们审计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高举“反腐、改革、发展”的大旗,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民生、揭示风险、查处案件、强化问责,做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对法律高度负责,无限忠

诚,发挥好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好“经济卫士”,为实现“中国梦”展翅高飞、翱翔万里。

共圆中国梦,需要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去胸怀梦想、放飞梦想、追逐梦想。对我们审计人来说,审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人显身手”的大舞台,对我们审计机关来讲,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潮平两岸阔”的大环境,可以说是实现梦想会有时。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共创未来,使奋飞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让“筑就审计梦、共圆中国梦”飞得更紧更近……

梦想是延续的。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把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了;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了......但我们还不能安于现状,我们还有更值得期待的梦想......践行国人的“中国梦”是这一届政府要实现的伟大战略目标,如果失去了甩开膀子的行动和魄力,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每位审计人员有义务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保证审计系统的执行力,共铸“审计梦”,为“中国梦”的实现,为建设美丽资阳、打造健康资阳保驾护航。

篇6:用自信筑就中国梦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解读文化自信,首先要正确理解何为“文化”。文化不只是文学、电影、音乐、建筑和文物,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一个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十九大报告中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心理状态的自信。这体现了对文化定义的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的文化自信应该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中国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中国的治理模式,中国的改革创新以及中国人民在经历困难之后不断探索、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踏实努力的精神状态的自信。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晚清以来,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的阶段:从单纯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为变革自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最终演进为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一批判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未完结,其时的“新启蒙”延续了历史上数次文化启蒙的思维方式,将中国文化置于后来者和劣等生的位置上,驱使其不断追逐和效仿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可是谁曾想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过去的“劣等生”竟然创下了“中国崛起”的世界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议题,而溯源至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便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思路,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也随之日盛一日。提起中国古代史,他自豪地说,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阐释。诸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等等。

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内里和核心的主线,其中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华传统价值观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命情趣上,都极具自身特色。在价值取向上,从古即有“义利之辨”;在思维方式上,讲究“和而不同”;在生命情趣上,既崇尚道义上的“舍生取义”,也认同生活中的“和合中庸”。这些特色从表达形式、内容诠释和实践方式都极具价值内涵。如表达形式上,它们或简以“仁义礼智信”,或以“仁爱、诚信、爱国、中和、正义、贵和、持节”,又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见利思义、诚信知报、仁爱孝悌、精忠报国”作为表达方式。在内容诠释上,每一个字或词内涵都非常丰富。如“仁”,既可是“克己复礼”,也可是“爱人”,亦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落实到实践,既可体现于中华民族群体或个人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可体现于中华民族群体或个体生产生活的工具设计、器皿打造、衣食住行等。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价值观侧重于道德的价值观。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道德和道德修养的民族,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时代的需要,社会在这些价值理念的具体阐释和操作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倾向和侧重。这些不完全相同的倾向和侧重的出现,恰正符合了价值观应具的稳定性、持久性、历史性、选择性及主观性特点。当然,亦正因此,对传统价值观的诠释和实践,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精华与糟粕之分。所以,对传统价值观取精去糟、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地掌握和认知,非常重要。

中国的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灿烂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造就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制度、观念、思想和心态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都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国人民在现阶段的昂扬面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为,我们需要延续华夏文脉的民族梦想。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文化自信,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之所以说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延续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

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文化积淀。总书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从中吮吸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营养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成就自己的宏伟志向。特别是执政后,在内政外交的不同场合,多次宣示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一系列的重大言行举措,无不彰显着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许多耳熟能详的治国理念,学习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从中获取足够力量,为治国理政不断提供强力支撑。

篇7:“三个自信”铸就“中国梦”

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一表述,为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

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与提升理论自觉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伟大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命题”到“理论形成”再至“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思想,闪耀着“中国式智慧”的光芒,彰显着理论创造的精神,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自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历史和实践的根基,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90多年的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富民之路。放眼世界,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在走向文明进步过程中,必然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过程的多样性。

制度自信源自于制度确立、制度创新和制度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三者为了13亿人的中国梦而团结统一。

篇8:以知识的力量筑就中国梦

五年后的今天,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首位, 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增强, 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 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 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 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知识生产和消费被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放在了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突出位置, 强调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对新形势下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把知识产权作为鼓励发明创造、激励创新创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工具。要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导向作用, 引导和支持各创新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 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提升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能力, 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要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任务。要把知识产权纳入到科技和产业规划制定、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从注重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转变;建立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机制, 找准技术攻关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跟踪管理,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要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开放共享。要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重点科技领域的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建设高水平、多层次、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篇9:用自信筑就中国梦

剧作自今年首演以来,已经在各地巡演60多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将宁波帮情怀展现舞台

宁波商帮五百年来在世界舞台上愈走愈强的传奇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但是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伟大人物的群体,在舞台艺术上的展现却为数甚少,而宁波商人本身内敛、低调的作风,也让他们的许多事迹鲜为世人所知。《筑梦》主人公沈三江的原型沈祝三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这个出生于浙江鄞县叫沈风水村的泥瓦匠,曾是上个世纪初在武汉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创建的“汉协盛营造厂”所造房子,支撑了汉口漂亮老房子的半壁江山:璇宫饭店、同丰里、德林公寓、信义公所大楼、汉口总商会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坐落于武汉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这一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罗马式、拜占廷式建筑式样,把传统格局和现代风格和谐地结合的建筑群,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祝三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与西洋风格的建筑,集中展现了“九省通衢”的近代化过程。

宁波市演艺集团邹建红董事长曾锁定好几个宁波帮商人的题材,最终确定将这位胸怀实业救国梦与教育救国梦的宁波建筑商“沈祝三”搬上舞台。

一方面是因为沈祝三的苦心经营创造了经典,成就了宁波帮的信誉。以武汉大学等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真切诠释了“信义行天下,爱国又爱家”的宁波帮思想精髓,典型展现了近现代宁波帮人前赴后继的“教育兴邦”中国梦。

另一方面,人物本身饱含震撼人心的戏剧元素。该剧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沈三江形象。他倾家荡产做成了好事大事,最后连眼睛也瞎了。他虽成了一个盲人,却是一个有情怀的巨人。正是有了他,才有了今天“江城多山,珞珈独秀”的武汉大学。沈三江把诚信、执著的精神留在了武汉大学,体现了几代宁波帮开拓创业、注重教育兴国的共同情怀。

甬剧试水“大题材”

甬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滩簧曲艺,在清末民国跟随着宁波商帮的脚步来到上海,在海派文化氛围中,面对其他文艺样式的竞争和观众更高的审美需求,它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学习、吸收、创新、突破,发展成为完整的戏曲样式。新中国成立后,甬剧在变革中脱胎换骨,以《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双玉蝉》“三大悲剧”享誉全国,其成果经宁波甬剧团继承发展,把甬剧事业推向新的高峰。2000年以来,宁波甬剧团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先后推出《典妻》《风雨祠堂》《宁波大哥》和《安娣》等精品剧作,并聘请全国顶尖的导演、编剧、音乐家、舞美设计师等参与制作,使甬剧艺术水准获得整体性提升。

但在题材选择上,作为起源于民间曲艺的甬剧,一直注重表现平民阶层甚至社会底层生活,主题多涉及家庭生活、道德伦理,而对重大历史题材,以及宏大精神层面的开掘、展演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甬剧艺术表现能力上的与时俱进,限制了甬剧的传播范围。如何让小剧种在追求“更好听更好看”的艺术发展上,升华为艺术表现力强、具备现代气息与都市情味的大格局的现代剧种,一直是宁波甬剧人追求的梦想。

对于甬剧《筑梦》将一代著名建筑商沈祝三搬上舞台,甬剧领军人物、梅花奖得主王锦文认为,这是切合剧种本身特长的。首先是年代契合,甬剧最擅长表演清代、民国与现代戏,沈祝三的故事年代正是民国年间。其次是地域契合,沈三江这一舞台人物的言语、作风以及思维等,无不带有宁波人的特点,用原汁原味的地方剧甬剧来表现宁波帮商人的故事,贴合人物本身。这部戏题材厚重,反映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恢宏磅礴的时代背景,融汇了人生理想、从商之道与民族情感等深层内涵,表现了基于救国梦想的爱情、亲情、主仆情,乃至对手情等情感,丰富了甬剧的表现内容,富有深意。

《筑梦》从开始策划到最终完成历时5年,由国家一级编剧王晓菁和空政创作中心著名编剧王俭经过一年创作完成,并邀请到国家级著名导演陈薪伊执导。

“真听真看真感觉”

导演陈薪伊在排练厅挂着一条横幅:“真听真看真感觉。”她以此来概括《筑梦》在甬剧艺术表演上的新探索。陈薪伊导演是第一次与宁波合作,她也是因为被原型人物的事迹所感动才接下这部戏的邀约。她说:“一戏一格是我的追求,这个戏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爱沈三江。”

人物从历史走向舞台,成为一个血肉丰满、意蕴深邃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矛盾冲突中的英雄人物。陈薪伊导演非常欣赏青年演员郑健的表演,认为这个外表瘦小的典型江南人,与其刚强的个性形成了巨大反差,使人物的张力表现得更为惊心动魄,在舞台上呈现了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情感、活生生的场景、活生生的命运,达到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陈薪伊导演所强调的“真听、真看、真感觉”,沈三江的“真”,即在恢弘的戏剧结构中,自然地表现属于“这一个”时代宁波商人所具有的真实的大气魄、真性情。

从整体表演来看,“真听、真看、真感觉”使甬剧生活性强的特点变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因为题材变革,势必要对甬剧的传统表现手法作适当的调整。如在沈三江出场中,《筑梦》选用了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的《威风堂堂进行曲》,以这首军乐曲的激昂强劲,配合沈三江的动作,表现男主人公虽面临窘境仍“威风堂堂”的气势和人格特质。

甬剧改变了“小腔小调”,但本体的甬剧元素仍然是鲜明而生动的。比如在唱腔设计上,甬剧最擅长叙事中抒情的基本腔调,仍然有出色的发挥。而甬剧二簧唱腔的高亢,在戏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如第五幕沈三江面对壮丽的武汉大学的抒情等。同时,演员表演人物形象到位,灵活处理唱腔,既表现“真感觉”,又增强了甬剧的艺术表现力。如第二幕中“月映池塘无舟载”段,扮相俊美、唱腔甜润的王锦文运用“气声”对“小调”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使之柔美好听,并更符合女主角姚梦欣作为一个留学剑桥的归国少女的纯情浪漫与温柔可爱的个性特点。这些突破使剧作气象活泼,呈现出传统甬剧所没有的审美境界。演员们也能突破甬剧表演固有的套路,通过对人物心理、外形的全方位把握,塑造出全新的舞台群体形象。

从舞台形象到心灵意象

分量这么重的男一号沈三江,理应由演技与经验丰富的老戏骨来演,对此导演陈薪伊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选择了年轻演员郑健,并请三位国家一级演员王锦文、虞杰、严耀忠分别饰演三个重要角色来帮衬他。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筑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让人感动流泪,是因为对人物英雄精神的艺术开掘。沈三江身上所体现的理想主义情怀,并非只是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也激励着平凡人立不平凡的志向,沈三江本身就是一个草根商人。沈三江从抵卖三和里、三元里到三多里,到放弃向林昀杰索赔,抵卖最后的住宅购买钢材建造大学,衰落的命运与崛起的人格构成独特的戏剧艺术魅力,给人民大众“一种思考,一种顿悟”。尤其是沈三江在第六幕唱大段“看一眼文学院翘角翼然文采飞”唱腔时,观众连连叫好,为他激动,为他骄傲,沈三江俨然成为走入人们心灵、铸人心魂的意象。

整个作品所表演的人物,是一群有梦的人,是一群围绕“筑梦”展开的人。沈三江邂逅了一生中心心相印的夫人姚梦欣,两人患难与共,携手筑梦。姚梦欣有教育之梦,没有姚梦欣的支持,沈三江也无以坚毅不挠地实现自己的大爱之作;海威洋行买办林昀杰最终被沈三江所感动,决心为完成沈三江的品质之梦再次拼搏;沈三江助理沈阿根始终不离不弃,虽然面对混乱时局曾有过以次充好、强渡难关的想法,最终还是理解了沈三江的抉择。由此,以沈三江为核心的四个人物,构成了一个有层次、有区别、旋律跌宕的乐章,成就一曲人性至善、感人至深的高歌。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在先进文化传播与传承中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筑梦》的形象塑造,既是自觉地表现人生,同时也敢于回答现代人反复思索的问题:人应当完成怎样的担当?沈三江等人物身上刚健有为、敢于牺牲的“大我”精神、“筑梦”精神,无疑是时代最为需要的正能量。正如我国戏剧评论家李春喜所作的高层次的评价:“甬剧艺术家们自觉承担起对宁波文化、‘宁波帮’精神探索、传承、发扬的责任。”□

篇1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千差万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在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东乱局中,一些国家陷入严重困境,但中国都化险为夷并且发展得更好。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国家政治和社会走向也出现不确定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中国的发展模式,无论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梦想;承载着过去,承载着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本一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创造,构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崭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坚强保障体现在: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篇11:用梦想筑就美丽家园

——浅谈基层青年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有一个“乡镇梦”!

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今年36岁的税成康是一个6岁孩子的爸爸,也是一位普通乡镇公务员。为了“5·12”灾后重建工作,他已经半年多没休息过了。9月26日,他因病去世后,给家人留下四本日记,里面记录了他繁琐紧张工作的点点滴滴,他的遗孀张亚霞整理了部分日记发到成都全搜索网站,众多网友读后感动落泪。一个普通公务员的遗留日记,何以能够迅速“走红”网络、感动网友?我想,除了来自于对日记主人公英年早逝的惋惜,埋头苦干的敬佩,更来自于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真实展示。正如网友在跟帖中所言,“简单、琐碎、朴实,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后天修饰的痕迹,就那么流水账的内容,可是却让我看到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渺小而又伟大”。四本日记,也许记载不了人生的多少精彩。但显而易见,“看哭网友”的,与其说是日记,倒不如说是绝无水分的勤勉缩影和实干记录。

税成康作为青年干部为农村基层群众工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追逐“乡镇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用梦想筑就美丽家园——浅谈基层青年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群众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物质利益等逐渐多样化,群众思想问题日益增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越积越多,就会影响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大局的稳定。比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事件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远离群众,不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和诉求。

当前,象山的发展正处于大开放、大开发、大投入、大提升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尤其是2010——2012年是我县开启桥海新时代、推动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三年将是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社会矛盾碰撞叠加的三年,如何谨慎地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是对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理顺新思路,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群众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下功夫,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做好群众工作。

二、新形势下,广大青年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前不久,我在新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乡镇干部要当好三种角色。一是“受气布袋”。自觉置身于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当农民的知心朋友。还要承担失误的责任和群众的误解。二是“篱笆桩脚”。不但要了解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更应千方百计为他们做点什么,如农业结构如何调整、返乡创业需要哪些服务等。在关键的时候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让群众敢依靠、能依靠。三是“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农民碰到难题时,应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组织力量突破难关。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何当好乡镇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众所周知,青年干部具有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冲劲大的优点,为推进党的事业带来了无尽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人生阅历浅、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等因素,我们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理论素养不够深厚、工作能力不够全面、联系群众不够紧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下面我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和工作的主动性。作为基层干部,不是理论家,主要是战斗员,学习关键是为实战,理解中央的精神,看得清发展的方向,知道怎样办才是根本。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是把握观点和工作方法。重点是:群众观点。要认识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大问题。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对群众上访,集访及农村疑难问题,不要有畏惧心理,这些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当前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靠发展来解决。2.学习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容博大,各行各地内容不一样,我县目前正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已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只有把握住这国家和县内政策导向和操作办法,才能在做群众工作中引导、说服。3.在尽可能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要把握学习重点。我们去做群众工作之前要有预见性:今天我去做什么,可能会涉及到那些问题和知识,多查资料,多作调查了解,有的放矢,因需而学。4.在实践中学习,向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工作方式方法,向人民群众学习,集中民智。通过学习,看得清方向和前景,工作才能有信心,工作才能有前瞻性。

二是要深入群众,善听群众心声,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要多走多听,这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要求。我们要多走走,经常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与工农群众交朋友,关心基层和群众的困难,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在他走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床下的七双鞋,鞋底全都沾满了泥土。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 初到小岗的一个多月时间,他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6年间,小岗处处留下他的足迹。

我们要多听听,毛主席说过“听人讲话、天踏不下来”。群众向我们诉说,有的是有怨气需要发泄,有的是准备了很久的建议和想法,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做好记录,及时汇报、答复。在听的过程中,群众可能气消了,问题也了解清楚了。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在听的过程中,一些善意的引导。“听”的修养和技巧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培养和煅炼。我县推行的“村民说事”制度,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日前,省委书记赵洪祝作出重要批示:“对象山县的村民说事要跟踪调研,进一步了解有效做法、取得的成果、起步时间等。”副省长陈加元批示:“这条信息反映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很好。”民主议事,才能集中民智。我们茅洋乡茅洋村今年积极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确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为说事日,由村主要干部在“说事室”接待群众,讨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公益事业建设等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在群众中反响良好。如今,该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等荣誉,现在正在创建市级小康村、参加县十佳“美丽村庄”评比。

三是要团结“三种人”,积累威信。做群众工作是感情工作,平时我们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叫得上名,递支烟,拍拍熟人的肩,拉拉家常。作为基层干部,在所负责的镇村主要抓住“三种人”。一是有经济实力,有号召力、善交往的人。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培育农业商品经济的主体(龙头企业和业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依靠这些能人。对这一类人主要是引导、扶持他们,在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中起领头人的作用。二是有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包括在押人员,两劳释放人员和社会游手好闲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要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发现其错误和问题及时告诫,提醒、关心他们。三是贫困户、受灾户、五保户。这类人关键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最大限度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上一篇:论诸葛孔明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采风活动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