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2024-05-07

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共10篇)

篇1: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微课活动实施方案

教师素质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进一步实施我校润泽教育,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根据上级《关于实施研训赛活动》精神、我校《教师量化考核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求质量,课堂教学求成长为宗旨,坚持立足课堂,全员参与,务实高效,突显特色的原则,扎实有序开展微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本学期,分学科开展微课活动,以评促改,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调整,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继而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课堂模式。

三、活动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微课活动涵盖全校所有学科任课教师,要求人人参与微课与评课活动,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注重过程原则

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收益与困惑,以特色课堂、高效课堂教学为核心,做好教师课堂行为教学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反对走形式和做假课。

四、活动实施

(一)微课要求

1.主要内容及形式

以课堂展示,评课为主要形式,力求展示常态课堂教学,通过讲评,调整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2.做课时间

周四上午进行语文学科,周五上午进行数学学科,周六上午为综合学科赛课时间。

3.人员确定

赛课当天上午8点之前随机抽签确定作课人员。

语文学科:陈鸿玲、刘兰英、王 蕊、陈田田、王坤英 杨翠香、崔燕、徐利民、张晓蕊、杨美荣、刘慧敏、刘彦红 王艳茹、祁红彩、高椰林、陈学玲、李彦英、郝爱竹、张艳 苏合英、杨爱素(李九竹、魏素玲50岁)

数学学科:贺玲敏、豆红利、马慧慧、高慧琳、韩筱玲刘玉霞、陈洁、李小红、刘艳涛、冯军花、王秀丽、陈 鑫宋艳菊、张亚茹、王素珍、王敏、周志华、赵利星、张 荣晁淑红(樊瑞婷、谢丽英、祁莹、杨瑞花50岁)

综合科:齐玉荣、张婷、兰珂、陈淑芬、曹凤艳、李璐李玉芬、王少飞、石奇峰、孙卫华、刘玉甫、左稳潇、鲁月玲、谷妍苹

4.微课对象

年龄在50周岁以下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参与评课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注重宣传,统一思想

实践证明课堂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把学校的听、评课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势在必行,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体现自身价值,追求教育征途上幸福的一次机会。

(二)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组 长:杨美杰

副组长:苏云霞 刘新月

组 员:魏素玲 晁淑红 刘慧敏 韩筱玲

濮阳县城关镇东完小

2020年5月

篇2: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一个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台,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举行新源学校第一届微课团队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

二、参加人员

微课团队成员,本次活动设小学部和初中部两个组别,其他教师也可报名参与。

三、微课的设计制作要求

微教学设计参照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填写。参赛作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选题紧贴教育教学实际,教学目的明确,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微课课件应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水平;微课封面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微课内容中不能出现作者及单位信息,时长不超过8分钟,视频格式为常见格式,建议格式为:Flv,MP4,vke。课件文件大小不超过20M,教学设计方案不超过2M。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培训(2015年11月下旬)

进行一次系统的微课培训,培训资料将上传到//10.22.44.9,培训事宜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微课设计与制作(2015年11月20日-12月20日)

参赛者可自选题目,独立设计方案、制作微课课件。

第三阶段:展示与评比(2015年12月20日-12月30日)

微课团队将在2015年12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举办微课评比活动。张艳艳、宋映瑶组织现场评选,事先邀请专家。韩欣负责场地和摄像。本次微课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组织结构

活动组委会

任:况明

(决策活动形式等)组织者:张艳艳

(提供活动方案)

培训及摄像:韩欣

(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答疑)新闻稿:

宋映瑶

(攥写活动总结,上传新闻稿件)微课设计师:吴梦楠、张锦

(负责教学设计指导)微课百达通:况明

韩欣

张艳艳(微课制作技术指导,欢迎加入微课答疑微信群)

其他说明

本次微课大赛为我微课团队首届,望团队成员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准备。加强研究与培训指导,积极开展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推进微课程资源应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联系方式

微课团队: 况

(初中物理)

8192 1910

(初中语文)

158 2856 3021 张艳艳

(小学语文)

158 2814 3298;韩

(信息技术)

187 0812 3482 吴梦楠

(初中化学)

158 8458 1106 宋映瑶

(初中英语)

158 2822 4577

资料下载

篇3:数学微课的制作方案初探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渐渐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在教育部的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明确了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重要性。

二、什么是微课

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教授Le Roy A.Mc 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1993),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995)。2011年佛山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首创“微课”模式。2013年是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对微课进行建设与研究。

三、微课的制作方案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其内容碎片化和时间短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终身学习愿景。下面,笔者结合微课程在数学教育中的实用性,从技术层面对微课的视频制方式分成三大类型:(1)录屏软件制作型,(2)现场教学拍摄型,(3)自由拍摄型。

(一)录屏软件制作型

录屏软件制作型微课即使用专业录屏软件,将课件、语音同步转化成视频文件,通过网络传递到用户终端的一种微课制作方式。随着微课的兴起,一些专业的录屏软件相继出现,例如Camtasia Studio、Cyberlink YouC am、屏幕录像专家以及PowerP oint等。

Camtasia Studio是美国Tech 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录和编辑的软件,利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视频,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课件,执教者调整好录音设备,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点击“录制桌面”按钮,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最后,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利用PowerP oint(2010版以上)录制微课步骤比较简单,制作时可以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将制作好的PPT另存为视频文件即可直接播放。

利用Show Me软件,教师可以将平板电脑变为教室中的黑板,同时集成了电子白板的功能,板书和讲解,简单易操作。Show Me有画笔、橡皮擦和图片三项功能,该功能适合数学微课的录制,为图像公式等编辑提供便利。另外,Show Me还有时间线功能,教师可根据自己以充分运用PPT添加丰富的图片资源和简单的动的安排,停止和开始时间线。另外一款软件Educreations功能和Show Me功能类似。

(二)现场教学拍摄型

现场拍摄型教学视频是指将执教者面对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

现场拍摄型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执教者准备好授课课件、教学设计、准备好讲课环境(黑板、粉笔等教具,或者多媒体教学设备、听课者)以及专业摄像者和专业录制环境(摄像机、支架、灯光等),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录制过程中摄像者和执教者同步进行,执教者按照预期开展教学活动,着装以整齐,背景一般选择深色;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增强真实性。录制过程目光聚焦于摄像头,拍摄者根据执教者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缩放拍摄视角。后期可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美化,添加字幕等。现场拍摄型教学视频的制作具有配合度高、执教者上镜、互动性强等特点。

(三)自由拍摄型

自由拍摄型微课则较为简单,即DIY微课录制。拍摄微课所用器材可以是常用手持设备,如手机、相机。固定方式可用三脚架或者自拍神器、懒人支架等,场地无特殊要求,光线适宜即可,拍摄方法不受太多器材的影响,如拍摄情景可以授课者用笔在白纸上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讲解重难点时可以配备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区分。

四、总结

微课的录制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对待不同的学科,微课教学效果也有差异。因此在微视频录制时,注重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录制方式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新方法,会使微课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何克抗.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晓玲.佛山市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N].南方日报,2011-5-19.

[3]王大慧.Camtasia Studio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6).

篇4: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关键词:微课 科普教育 实践活动 应用初探

近年来,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也呈迅猛之势。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从教育角度来看,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增加趣味性、互动性、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微创新,这就促进了新型学习方式的产生。其中,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逐渐成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微课应运而生。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上述社会大背景下的教育状况,也同样促使校外教育科普教师不断进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科学教育内容的“微创新”活动,不断设计新的融入,让主题科普教育活动整合趣味性、科普性,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服务。

为了增强学生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最佳效果,我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3种常见蔬菜移栽定苗科技体验活动”中进行了微课应用的初步探索(以下简称为“移栽定苗体验活动”)。移栽定苗体验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带领学生到农场大田里进行茄子、西红柿、辣椒3种常见蔬菜的移栽定苗定植等体验。因学生们的课外时间有限,加之活动安全、活动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就没有另外安排学生在移栽定苗前先集体育苗了。但是从移栽定苗体验活动中学生要了解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上考虑,学生是有必要了解、学习育苗知识的,因此在科普教育主题活动的活动准备工作中我加入了8分钟的育苗微课。此外,考虑到科普教育主题活动还应具有推广、普及作用,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把移栽定苗活动也制作成了8分钟微课,利用学校班会时间,统一安排观看、学习。

下面从3个方面陈述微课在科普活动中的应用初探。

一、微课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应用的建构设计

微课科普的内容设计是整个微课科普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进行学情分析,即从受众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等进行考虑,并在微课科普内容教授中融入各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其次要考虑、分析微课科普内容设计的必要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就移栽定苗体验活动来说,对育苗知识点、移栽定苗进行相关微课科普内容的设计。

1.学情分析

在微课科普内容设计时,对参加活动的4 5年级50名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1)学生来自区科技示范校,是科技活动的骨干学生,对科技体验活动感兴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较强。

(2)参加活动的学生中只有6%的学生参加过2013年的盆栽育苗活动。

(3)发放调查问卷,对育苗相关知识进行调查。不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94%的学生对育苗知识不了解。

2.微课科普内容设计的必要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

(1)大田移栽活动是直接到田地现场,把已经育好的苗移栽到田地里。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学习育苗微课,能够在移栽前对育苗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学生对蔬菜生长认识的连续性。

(2)育苗微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育苗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没有参加过育苗活动的学生了解育苗过程。学生对育苗有一定了解后,能够有助于对后面了解定苗知识起到认知上的帮助。

(3)育苗微课、移栽定苗微课有助于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学生回到班级,利用科普班会机会给同学们讲述育苗、移裁定苗及自己的收获体会,能够使没有亲历的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实现科学普及。

(4)育苗微课、移栽定苗科普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整个科普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一是购买相关书籍进行知识查寻,二是辅助性地查阅相关网络资料,三是电话请教专家,四是育苗现场请教专家进行指导并对教师进行点评。

二、微课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策略方法

要想使微课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取得预想的或更好的效果,必然离不开教师对微课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策略方法的运用。

就移栽定苗体验活动来说,育苗微课和移栽定苗微课运用了4种策略方法。

1.问答法、自主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育苗微课的观看、学习。教师根据微课内容提出问题,请学生个体(非小组)回答。比如,“咱们观看、学习的育苗微课里,育苗使用的容器是什么?根据大家前面自己查询的资料,有谁还能说出1~2种其他育苗容器?”

2.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形式,根据观看的育苗微课,围绕育苗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根据观看的移栽定苗微课结合亲历参加活动的同学的讲述,通过提出问题,请参加过的同学回答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三、微课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微课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应该还处在对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一个微创新试行阶段,因此对其进行效果评价非常重要,将有助于它的继续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就移栽定苗体验活动来说,活动准备阶段的育苗微课和活动结束后的移栽定苗微课,都运用了2种教育评价,一是面对参与活动的学校教师、工作人员17人;二是面对参与活动的50名学生。

篇5: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俱进,做到对慕课微课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深入认识和熟练应用。同时,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教师的教育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供有效平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

二、内容及要求

(一)微课组成及要求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填写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后附微视频),每人一个微课设计,可包含学生课堂微课程和教师成长微课程。

1、学生课堂微课程要求:制作工具是录屏软件、摄像机、手机等,服务对象是学生,内容是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等,时间长度在8分钟以内,使用地点在学生课堂、预习、复习。(填写表

一、表二)

2、教师成长微课程:制作工具是ppt为主,服务对象是教师,内容是教育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时间长度不超过5分钟,使用地点是教研活动、学校培训、网络研修。(填写表三)

(二)建设形式

各任课教师按照系列化、特色化、及时化、实时化的目标,提升微课作品整体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效益。

1.系列化鼓励针对某个知识专题、主题或小考的某个复习单元设计制作微课,可以将这些系列化、连续的、有层次微课按顺序组成“微课程”,完整呈现某个专题的知识学习。

2.特色化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建设名优微课、特色微课。

3.实时化利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时公布相关信息,方便学生及家长了解微课建设情况,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六、评审和表彰

1、学校将组织学科教研组和教学领导对上传微课作品分学科、课程性质进行评审。优秀作品将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受网络公众点评。

2、综合公众点评、领导组评审意见,对优秀作品、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

七、其他事项

1.作品及主要素材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

篇6: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本学期,学校决定开展教师微课竞赛活动,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竞赛目的

通过开展教师微课竞赛活动,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参赛对象

我校全体教师(55岁以下男教师、50岁以下女教师必须参加)。

三、微课作品内容

微课类型设定如下:

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2.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进行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分析与解题过程指导。

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5.互动型——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演示。

6.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技能类、表演类、活动类等作品。

参赛教师在大赛规定范围内自选一门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学科核心知识点和重难知识点,精心备课,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制作10分钟以内(4~8分钟最佳)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参加本次微课竞赛的作品,包含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说明。1.微课视频

每个视频时长为 5~10 分钟(最长不超过 10 分钟),视频格式为 MP4 或 flv格式。视频质量要求图像稳定、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恰当、录制声音清晰。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年级、学科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doc/docx。

四、竞赛组织机构 组 长:陈军 副组长:颜琳 成 员:全体教师

技术支持与咨询:田娟、田敏、明爽

三、竞赛程序

竞赛分宣传、教研组初赛选拔和学校复赛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4月18日~4月29日):各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利用一周时间向广大教师宣传安排学习、明确主题、明确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制作(55岁以下男教师、50岁以下女教师必须参加)。

(二)制作收集阶段(4月30日~5月10日):每个作品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说明,打包上交给教务处刘主任。

(三)审理评选阶段(5月11日~5月12日):学校对上交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出五个优胜奖,进行奖励,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微课竞赛。评委:刘国芳、周琼、单新超、颜琳、田娟、田敏、明爽。

篇7: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

所谓的“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在教学中使用起来也灵活方便,因此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青睐和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要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备好一节课,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微课,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笔者的不断总结与实践,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好微课的作用,就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使用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出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这节课到底需要不需要使用微课,如果要使用,怎样才能以最优的方式来设计这个微课,怎样才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或者重难点以微课的方式或者方法传授给学生,怎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和掌握这些知识,这才是我们制作这个微课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微课与其它的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不同之处,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教师才知道我们使用它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的目的与预期的目标,才会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二、微课在课堂中的几点应用

1、利用微课复习导入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已学过的知识往往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在数学的学习中往往温故才能知新。微课以其短小精炼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很快的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或很快的就能使得学生融入到创设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和兴趣的激发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有助于通过学生学习的效率。

2、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的关键还要看重难点是否能够突破,这是教师进行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课堂中利用微课时,分清主次,要重要知识与问题,重点讲解,把握好关键点,注重知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突破口、重点内容、应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清楚明了的呈现出来,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而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模块。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效果。

3、利用微课进行再提升

微课除了复习导入,重难点讲解,经典例题讲解之外,还可以用于对于知识与能力进行再提升。这主要是利用微课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扩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这样以来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而且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三使用微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堂的区别

微课虽然属于视频的一部分,但是它与传统的视频可他区别主要在于它具有教学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少、使用方便等特点。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传统的视频课堂和微课比起来就显得有很多的不足。

2、微课的使用不能只注重形式

在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都要使用微课,对于没有必要使用微课的教师上课时完全没必要用它。对于需要利用微课的我们才加以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失去使用微课的本质目的。倘若那样做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注意。

3微课的使用要适度、适时、适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微课,做到适度、适时、适量。课堂的效果才会更好。

篇8:小学英语“微课”初探

要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 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 真的很有难度。2012年9月, 笔者参加了一次“微课”作品评选活动, 并有幸获得了市一等奖。本文中笔者针对“微课”课堂教学, 结合自己在准备“微课”整个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 阐述一些思考。

一、“微”选材

短短10分钟, 要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上课片段, 该怎样去选材呢?

1.“微”内容

内容的“微”, 体现在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简短的语篇进行教学。不管哪一种, 都要从“微”入手, 进行细致教学。

2.“微”主题

微课主题鲜明, 要围绕主题进行细致入微的教学, 突出解决一两个问题。

3.“微”风格

每个教师风格不同, 所呈现的课堂教学特点也不一样。在微课中, 教师可以体现自己最突出的一面, 以“微小”的切入口展示自己的风采。有些教师口语很棒, 以朗读作为突破口;有些教师擅长简笔画, 善于有效情境的创设;有些教师擅长巧妙设计课堂活动, 善于制造各种悬念, 引人入胜。思考自己上课惯用哪些手法, 自己擅长什么, 希望自己怎样展示“微”风格, 理清这些问题, 才能扬长避短, 进行合适的内容选择。

笔者平时上课循循善诱, 善于把握活动梯度, 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因此就选择了《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的一篇小短文。这篇短文只有两个生词, 文章简短, 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融合。

二、“微”备课

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不同, 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路也不一样。笔者结合自己的备课过程做个阐述。

(一) 备教材, 提炼重难点, 重视“微”细节

Kangaroos live in Australia.They jump on their back legs.Th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Kangaroos eat grass and leaves.They drink water.You can also see kangaroos in zoos in China.

这个语篇简短, 是《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9 Unit 2的内容, 生词只有back, leaves两个, 没有新句型。重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 能熟练朗读并且理解这个语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小学英语注重听、说, 读、写并重, 笔者就选择以听为主, 融合说、读、写。

1.“微”细节一

课件显示草地与树叶的图片, 教学新单词leaf, leaves。课件显示草地和树叶不见了, 以问题设计悬念:Where are leaves and grass?Please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设计意图:突然不见的草地和树叶, 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 让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2.“微”细节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Th 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把难点转换成亮点。这个句子是本语篇中最长的句子, 对后进生来说是个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朗读水平较弱的学生在倾听了大量的朗读之后, 也有了朗读的信心。)

3.“微”细节三

在听录音选词填空这一环节, 校对答案时学生读出答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然后学生齐读课文, 最后学生根据黑板上关键词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第三次倾听, 结合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看关键词复述课文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是一个展示的好机会。)

(二) 备学生, 提炼学生层次, 重视“微”发展

笔者选择的501班共38个学生, 两极分化不明显, 每次考试及格率100%, 优秀率都在92%以上。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短短10分钟内都有展示的机会, 笔者对38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提炼并分组。

结合学生情况和课堂活动设计, 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有效参与进行了预设。

1. 朗读能力“微”发展

这节微课中朗读活动的设计有三个方面:新单词back, leaves朗读, 难点句子“Th 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的朗读和课文的朗读。三个朗读活动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而创设, 因为新单词简单, 课文简短, 只要用心, 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能得以锻炼与发展。

2. 听力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 无论哪个语言级别, “听”的技能始终是排在第一位。在本节微课中, 笔者把听力活动贯穿始终。第一次无文本倾听, 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对文本有一个初略的感受;第二次倾听, 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进一步获取文本信息, 了解文本内容;第三遍倾听, 学生边听边选择填空, 进一步理解文本。三次倾听针对的都是全体学生, 而且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不断推进学生听力的“微”发展。

3. 书写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 “写”作为表达的技能地位也很重要。因此在本节微课中针对全体学生设计了一个书写活动:听文本, 选词填空。因为是选词填空, 所以并不难, 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因此学生在书写这一环节中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4. 表达能力“微”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说”, 即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节课中, 表达能力“微”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问题由易到难, 为A、B、C三类学生而设计;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对句子进行重组, 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 难度高, 因此完全是为了A类学生而设计。

三、“微”展示

1.教学理念“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兴趣为支点, 以交际为目的, 让学生在不断倾听和问答中获取语篇知识, 理解语篇意义, 让学生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教学设计“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一个悬念引出文本, 以三次倾听为主线, 结合回答问题、有感情朗读难点句子、选择填空、文本复述进行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关注, 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得到了发展。

3.教学亮点“微”展示

本节微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通过一个悬念快速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中, 学生在真实的文本情境中问答、交流, 从而不断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微”反思

微课视频是很好的研究资料。笔者一遍遍观看自己的视频, 结合教案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节微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倾听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以“听”为主线, 结合读、写、说, 完成这一语篇的初步学习。

(一) 在倾听中整体感知语篇

在第一遍倾听中, 教师以突然消失的“草”和“树叶”设置了一个悬念“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倾听, 立即就进入了语篇的情境中, 从而用心感受整个语篇。

(二) 在倾听中获取语篇内容

在第二遍倾听中, 教师先抛出了三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 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寻找答案, 获取更多的语篇信息。

(三) 在倾听中理解语篇意义

在第三遍倾听中, 教师设计了一个选一选、填一填的任务, 让学生在8个单词中找出6个正确动词填入语篇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篇。最后根据关键词复述语篇, 虽然是针对人数比较少的A类学生而设计的, 但是效果却很好, 因为在A类学生的带动下全班复述的声音整齐响亮, 基本没有错误。

简简单单的三个环节,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很好地诠释了“听”的意义, 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达成了先前的课堂预设。但是还有个别学生没到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提醒, 他们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是一个遗憾。

篇9:优秀“微课”制作的初探

关键词:重点突出;自主探究;分层再现;交流分享

早在1913年,著名发明家爱迪生预言: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笔者在参加了两次区微课征集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区内其他两位老师组合参加市级微课团队选拔,获苏州市第一名,直接晋级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赛,并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从中收获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微课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讲解要细致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虽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好、理解好。这样,微课就可以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微课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用于学生课后辅导,都是为学生解决课堂上某个未能解决的知识点。

在区级微课比赛中,我制作了《兰花画法》微课,本节课按照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兰文化”展开,突出重点兰花画法,语言精练而简明,解决兰叶转折的画法这一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亦能思路清晰,对于课堂的知识得到再现、回顾。讲练结合,在作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习惯。

我们团队在市级比赛《簪花·仕女》微课设计中,把握本课的重点:围绕发饰的文化这条主线,了解仕女发饰中步摇的设计,其中难点是步摇的构成及制作技巧的掌握。

据调查,在网络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而微课短短的8分钟正符合孩子们的这一要求。微课制作必须把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制作成精彩的片段,短小而精悍。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易学的视频,展示制作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制作要领。

二、微课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微课本身就是一对一教学,视频中不会出现课堂讨论的环节,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进行。

因此,我们团队在市级比赛和省级比赛中均做到了:(1)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要有吸引力。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与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直入主题。(2)这一类的微课不需要言语、讲授太多,主要是把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借助情景式教学等手段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疑问、兴趣就行了。(3)在讲述时,要求内容结合语言,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都要生动、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由于微课的时间在8分钟内,每一个细节都要为这个微课的核心而服务,不能有多余的东西。

微课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微课解决学生分层学习和课堂再现的难题

一个班级尽管“材质”各异,老师用的却是一本教案,一个教学进度,“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为空话。特别是课堂上,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当知识点讲过,因为进度而无法对其重复时,微课视频做到了,学生随时可以暂时或回放,特别是对美术绘画或制作过程有不解时,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重复数次。

比如,我在区级比赛八年级上册“笔情墨意抒胸臆”这节微课中,对于破墨法的演示有几种: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泼墨,可能会有孩子在细节上没有看清,完全可以暂停或回放再看一次。而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演示,自己动手画一画。

四、微课须注重学生交流心得和成果分享的过程

微课是一对一教学,在知识学习中,老师一般都会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这些都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加以讨论,而课堂上解决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我们团队在市级比赛和省级比赛中,无论是《仕女·簪花》还是《情感的记录》微课的制作环节的任务单设计,均强调实践探究的任务:(1)仔细观看教师示范视频,填写绘画(或制作)的步骤;(2)记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填写绘画(或制作)心得。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再学习的过程,心得的分享也是成就与快乐的表达,使得学习过程再一次升华。

学生无论在怎样的学习环境下,总想与大家分享自己取得的成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家校通、班班能、微信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当孩子们的成果被扩大分享,被肯定,这样的经历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篇10:微课初探活动实施方案

一、带给大家一副很喜庆的对联,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有的同学读错了,应该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下面给大家一份关于对联方面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回答。对联文化研究调查问卷(请在□中打√)

1、你对对联感兴趣吗?□很感兴趣□一般□不喜欢

2、你了解对联吗?□深入□一般□很少

3、你写过对联吗?□写过□没有

4、春节家里贴的对联是是如何得来的?□自己写□买来的□其他形式

5、你觉得对联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陶冶情操□有利于学习□浪费时间

6、你能记起几幅有名的对联?□≤5□≤15□>157、与灯谜等其他传统艺术相比你更喜欢:□对联□灯谜或其他□都喜欢□都不感兴趣

8、你对语文考试增设对联题目的看法是:□很好□无所谓□厌烦

9、如果有机会让你参加了解对联知识的活动,你会:□踊跃参加□有时间就参加□不参加

10、你对对联的发展持什么态度?□乐观□一般□不看好你们选择的答案有半数或半数以上在第二或第三项上,那么表明咱们大家的选择不容乐观,所以进行本次对联文化研究是大有必要了。教学流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对联真有那么多优点和作用吗?让我们从对联说起教学流程

三、从对联说起对联文化研究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3、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甫)

4、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从以上对联中我们认识到对联不仅是可以写人的,而且还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下面再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究对联文化,首先请大家注意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学流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2)了解对联的特征、种类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目标,我们要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流程

五、分组合作探究分小组对课前预习研究结果进行对联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研究的深入,掌握的更扎实。比拼内容大致参照咱们的研究目标:

1、一二组重点研究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

2、三四组特别关注对联的特点

3、五六组深入认识对联的种类。请大家抓紧时间准备,5分钟!开始!探究目标要求:(1)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2)加强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调查收集有关对联的材料;(4)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流程六:我掌握的对联知识大比拼开始啦:我们组的认识和体会是首先看一二组中哪个小组认识了对联的发展历史?附:对联简史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赵雨先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其次请三四组总结一下对联的特点教学流程

七、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一:对联有哪些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教学流程

八、对联欣赏,进一步认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掌握了以上特点,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教学流程

九、生活小提示:你知道怎么贴对联吗?对联的贴法:当自己面对大门口时,自己的右手边为上联,左手边为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三、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一、二声。原则上是仄起平落。在掌握对联特点和怎样贴对联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出两副对联,请对下句教学流程

十、牛刀小试:学对对联

1、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3、有山就有画,无水不文章。好,以上几位同学都很有创意,很有才思,我们为这些同学的精彩对句鼓一次掌吧!对联文化很有意思吧?下面请我们五六小组进一步介绍探讨的对联的种类?教学流程

十一、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二:对联有哪些种类?主要介绍春联和婚联(各两副)看来大家对婚联很感兴趣,这是好事。可见你们是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么才能把热爱变成具体的行动呢!让我们关注高考试题,回到学习考试中来!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更好地学习!教学流程

十二、高考题回顾:XX年考题。做完题目,我们该自我发挥才思了,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自己进行教学流程

十三、研究成果展示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写出简短的汇报材料(100字以内)。可以是学习心得、对本专题研究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对联文化的感悟等。(指名让同学回答所写的汇报材料。)好!今天大家活动很积极,值得表扬!请为我们自己鼓一次掌!谢谢大家!教学流程

十四、课后要求

1、课下搜集整理对联创作的艺术手法。

上一篇: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下一篇:网络设备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