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初探

2022-09-11

顾名思义, 英语兴趣小组就是由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的英语学习、活动小组。 它的组成不带强制性, 完全由学生自愿参加, 也就是说, 当某一学生感到跟不上或因其他原因打算退出时, 教师不应歧视;而后该生又想重新加入, 教师也不应该闭门不纳, 这种“来去自由”的办法对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和负担感是有效的, 它能保证组员兴趣的真实性, 从而产生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愿望相一致的理想学习局面。 有的学生尽管目前英语成绩不好, 但只要本人表现出愿意参加的愿望, 也应予吸收, 尤其是初一、初二学生。 不过, 要把英语兴趣小组所有成员“留得住、教得活、学得好”, 必须要注重活动内容的设计。

兴趣小组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阶段性教学任务决定的, 但在任何教学阶段里, 下列三个因素都始终应当加以考虑:

1兴趣小组的语言学习活动应当结合教材, 按照进度, 围绕新课标

所谓结合教材是指以课文上出现的生词、词组和语言现象为中心进行各种形式的辅导和操练。 按照进度主要是与课堂教学基本上保持同步, 不要超前, 由于兴趣小组的学生必定参加课堂学习, 如在小组活动中把班内将要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讲授, 对兴趣小组的学生来说上课便失去了意义, 而兴趣小组也失去了“配合、补充”的价值。 围绕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要心中有数。 语言学习有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 新课标以外的平行扩展知识必要时可以涉及但不作要求, 而纵向加深的知识却不宜接触。 比如在教“现在完成时”的时候, 如果教师纵向加深, 对学生讲授过去分词作为动词的非限定形式的知识, 除了使学生莫名其妙之外, 只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反作用。

2兴趣小组的语言学习活动要重视对课堂讲授的语言知识进行变式训练以开扩眼界

所谓变式训练,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使技能熟练化, 能以一般规律应用于具体实践也即能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 (Benjamin Bloom) 提出过一个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教育目标分级法, 确定了六级学习成果, 除了第一级外, 其他五级都涉及能力的培养。 从英语新课标要求看, 初中英语教学大致要求达到前三级认知水平, 即:第一级目标:期望学生“知道” (即能够回忆) 具体事实、定义、原则, 这一级大致相当于死记硬背。 第二级目标涉及理解, 这一级比单纯记忆略高一筹, 包括简单的复述、解释和外推。 第三级目标包含应用, 这一级期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之中。

目前就普通中学的平均情况看,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除了个别根本不作任何努力的之处, 有近三分之一始终停留在第一级的水平上, 他们只靠临时性的机械记忆学习。 课文里的句子他们看得懂, 但把那个句子单独提出来或改变一下主语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达到第二级水平的学生约占全班的将近半数, 他们在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的同时能注意到知识的意义, 也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但基本无外推能力, 应用范围局限性大 (主要应用范围限于教材上的练习和紧密结合教材的半机械性考试) , 他们在应用上离不开模式。 达到第三级水平的学生约占六分之一略多, 他们基础较扎实, 积累与能力之间的转换潜力较大, 有很强的应用能力。 虽然他们在应用中也会出现失误, 但主要原因不在于理解而在于疏忽和泛化。 怎样通过对规律的解释和各种有效的变式训练, 促使第二级水平的学生上升到第三级, 并进一步提高、 巩固第三级学生的能力就是兴趣小组的重要任务之一。

3兴趣小组的语言学习活动在内容上要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一说起兴趣, 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唱歌跳舞做游戏等令人愉快的活动。 其实, 兴趣相当于内在动机, 不一定意味着快乐或好玩。 如果你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来源于你自身内部, 人们就说你对那种活动感兴趣。 从本质上说, 兴趣就是认识自我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种兴系, 我们就发生兴趣, 关系愈密切, 我们的兴趣就愈大。

兴趣不是天生的, 它是学习的结果, 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有许多途径, 但主要是一个帮助他认识希望他学习的材料同他个人有什么联系的问题。 比方说, 英语的社会需要性不断增长; 英语成绩在升学考试及高考中所占的比分较大;外贸、旅游、银行、电信、交通等单位屡次招考外语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对各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以及应语人才匮乏等都是有说服力的。 初中生受暗示性还比较强, 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本来对英语就比较喜爱, 他们是会受影响的。 其次, 学习材料与学生本人之间的联系是广泛的, 除了知识的出路之外, 这种联系还包含:要求他学习的材料怎样能丰富、充实他学校生活的意义, 怎样能满足他们对承认和赞许的需要, 怎样能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成为一个学有专长, 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等等。

除了激发学生本人的内在动机之外, 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是相当重要的。 内容虽在原则上早已限定, 但在具体材料上则有一定的选择性。 选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 初一学生对模仿性强的、能引起快乐感觉的活动性内容有兴趣; 初二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而希望进行一些能表现自己的带有创造性的活动, 并对竞赛很敏感;初三学生对自身的变化业已适应, 他们开始用青年人的眼光看待英语学习, 思维能力增强, 渴望开扩眼界、发表自己对事物的意见, 并希望有机会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存在价值进行一些自我检验。 当然, 除了普遍规律之外, 不同的个体和群体都带有不同的特征, 只要从共性和特性两方面了解你的学生, 你就能为他们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 这里顺带提一句, 使学习活动有兴趣并不意味着必须把学习活动完全变成游戏和娱乐。英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逗学生高兴。如果过分强调学习的嬉戏的一面, 就容易混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转移和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英语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

上一篇: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时代的映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