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初探

2023-01-09

课外体育活动课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 列入学校课程表的, 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体育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有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的突破口, 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和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以什么样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才可以使我们的学生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参加体育锻炼?为此, 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首先,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尤其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次,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安排教材内容, 合理搭配教材, 做到因材施教。再次, 要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 如报纸、论文黑板报, 从而使学生被某类体育活动吸引, 产生学习和练习的动力。最后,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 避免发生伤害事故。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课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从当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 学校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 对课外活动是不够的, 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负担, 一种累赘, 导致了厌学思想。因此, 必需丰富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 在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有比赛, 有游戏就会有胜利和失败。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到再赛的胜利。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 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活动, 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 时间性和目的性均为明确, 班级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 主动地参与其中, 积极训练, 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锻炼, 达到引导的目标。在此过程中, 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平时的训练中, 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这样, 就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 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 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 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 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 得益于社会, 甚至影响其终身。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才能使他们的体魄得到锻炼。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运动之中,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高中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 从课外活动入手, 以其为媒介, 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比如铁环, 陀螺, 鸡毛毽子等等。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 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 自然会产生兴趣, 会主动参与其中。这些民间体育器材简单容易上手, 我们的学生很快就能熟练的掌握, 乐在其中。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后, 又会对下一次的课外活动产生期待,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让学生在主观上“想”运动。

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每当课程结束时, 根据课上学生掌握技能动作的情况, 安排学生一定的课外练习, 教师亲自给予辅导, 学生会乐于接受和积极响应。通过课外辅导, 可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就会产生自身鼓舞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加强正确引导, 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开设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 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 上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 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了兴趣, 学习就执着,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如何科学锻炼, 指导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教练, 自己做自己的医生, 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 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打下基础。项目的设置应趋向于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非竞技性体育。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实施初期, 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既有趣味性, 又有挑战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 女生相对来说更喜爱运动量较小的休闲娱乐性项目, 羽毛球、乒乓球、形体健美操等, 而对于传统的田径、排球等项目却鲜有人问津。针对这些情况, 如果我们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 那么长久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女子锻炼难, 体育弱的问题很快得到改善和解决。采用分层次法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学校可将活动分为四个级别, 初一、初二为一组, 初三一组, 高一、高二为一组, 高三为一组, 每周活动两次, 双休日学生的俱乐部照常活动, 都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学生自愿参于, 学生自己组织, 体育教师负责裁判工作兼顾问。每一组别按照学生的体质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又把各组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 初中级班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体育技术、技能, 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 而高级班的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好, 某一项目有“一技之长”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和自主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组织比赛或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也可协助教师指导初级班的学生, 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 让学生管理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又培养出一批体育骨干, 为将来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的竞赛促进训练。运动训练往往是枯燥的, 而体育比赛却是很吸引人的, 而且在比赛中让学生发现不足和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自发去锻炼。比赛还是训练过程中的调剂。因此, 可以经常举行一些班级间的教学比赛, 比赛的组织编排执行等程序都可以给学生自己负责。这样一来, 既缓和了学习技术的乏味, 又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中学体育要想组织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自身的场地器材条件, 师资力量及学生的特点, 开设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并根据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学期, 不同的阶段来选择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内容和练习手段。在教学中, 我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体育场地器材的作用。有很多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需要出发, 考虑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 重视民族体育内容, 比如:利用县业余体校人力和体育场地资源, 重点开展篮球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两项运动已成为学校体育传统项目。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我发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不但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在有限的体育场地器材下, 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资源, 因地制宜,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用途, 发挥一物多用。重新整合一些陈旧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化“大”为“小”, 活用“小”场地, 引导学生进行适合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 (如:三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 乒乓球赛、踢毽子比赛, 跳绳比赛……) , 诱导学生对这些比赛逐渐产生兴趣, 形成爱好, 养成自主锻炼习惯。在充分发挥校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优势作用的同时, 充分利用校外体育资源, 开展各种体育项目训练与比赛, 共同研究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如:板鞋、绣球、珍珠球、武术、跳竹竿舞等等。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校外自然环境所赋予的优势 (山坡、草地、公路、江河……) , 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和活动形式, 并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如:中长跑、越野跑、 游泳、爬山、远足等等) , 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最喜爱体育运动, 但是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上的运动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欲望的。所以, 课外体育运动在学校内也是深受欢迎的,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得到锻炼, 并且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究, 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外活动,探索

上一篇: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概述——以滨州市为例下一篇:储配分公司生产日报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