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交响乐赏析

2024-04-13

天鹅湖交响乐赏析(通用8篇)

篇1:天鹅湖交响乐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今天有幸第一次观看了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不管是舞台表现出来的唯美画面还是起伏的精彩剧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芭蕾舞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深感觉到了艺术带给人类的视觉冲击和非同一般的精神享受。可能是因为个人爱好的原因,之前对芭蕾舞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的,更别提《天鹅湖》了,简直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不过近期通过视频欣赏和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总算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些许初步的了解。芭蕾舞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1489年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全剧共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结束。如此让人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我为之倾倒的原因之一。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鹅湖》画面中天鹅翩翩起舞若隐若现的唯美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满是天鹅的世界,那世界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纯洁,甚至有种想飞翔的感觉。尤其是第二幕中,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总之唯美的舞姿与细腻的故事情节及起伏的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了解我发现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由于本人知识尚浅,所以对艺术的理解还不够深,能悟到的只有这些。此次通过对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观赏,让我对芭蕾舞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学习。

篇2:天鹅湖交响乐赏析

课上我们欣赏了不同的音乐家的经典之作,有歌曲之王舒伯特细腻婉转的《小夜曲》,有钢琴诗人肖邦风趣调皮的《小狗圆舞曲》,也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精湛轻快的《饮酒歌》。在众多杰出的音乐家中,我最喜欢旋律之王柴可夫斯基,他的作品,那旋律有说不出的美妙,就是觉得好听,想多听几遍,可又说不出到底美妙在那里。用老杨的话说,就是音乐有的时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在柴可夫斯基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天鹅湖》了,尤其是它的序曲,一开始就让人陶醉。《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根据德国的一个童话故事创造出来的。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美妙,《天鹅湖》的美妙与这个故事是分不开的,音乐和故事相互衬托,相互融合,使《天鹅湖》更具美感。因此我觉得,欣赏《天鹅湖》的音乐,就得顺着故事情节这条线。两者不可分开。我看了一版关于这个童话故事的动画片,这个故事是关于王子齐格弗里德和天鹅公主奥杰塔之间真挚永恒的爱情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幕,分别用不同的《天鹅湖》组曲做音乐称托,感觉非常好。

第一幕:

齐格弗里德王子成年生日晚会的前夜,母后要求王子在晚会上选择未婚妻。黄昏,王子依然陷入烦乱思绪之中。这时一群天鹅从天空中飞过,为了消除烦恼,王子决定去森林里打猎,音乐和故事就在这时展开了。随着几声竖琴的拨动声,一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在王子的眼前,美丽的湖面上泛着波光。那几声波动即表现出了湖面的波光,又表达出了王子在看到湖泊时惊喜的心跳声。随后双簧管奏响了悠扬平和的主旋律,略带忧伤,略带凄美。这时一群美丽的白天鹅飞过来了,它们时而在天空飞翔,时而在水里嬉戏,似乎在苦中作乐。正当王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时,双簧声略有转高,似乎有所述说。这时,其中一只白天鹅游到岸边,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就是奥杰塔,是被恶魔施以魔咒的一位公主。她忧伤地向王子讲述了她的遭遇,魔咒使她和她的伙伴白天变为天鹅,晚上才能变回少女的模样,只有得到真挚的爱情,魔咒才能被打破。王子爱上了这位天鹅公主,并邀请她明天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他暗暗下决心要选她作为自己的未婚妻。

渐渐地,太阳出来了,奥杰塔又变为了白天鹅,音乐也转为起初时悠扬平和的主旋律。

第二幕:

其实当王子和天鹅公主在谈话时,魔王一直在偷听,于是他要阻止他们相爱。魔王一边把自己的女儿变成奥杰塔的模样去参见宴会,一边阻止奥杰塔去赴宴。因此在第二幕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在宴会的旋律,由小提琴构起主旋律,庄重、华丽,王子和假奥杰塔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另一个是奥杰塔的旋律,旋律与第一幕的主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由圆号或者其他铜管乐器演奏的另一个旋律,这里音乐比第一幕更急促,有一种紧迫,危险地感觉。正如奥杰塔的处境,她要克服魔王设置的障碍赶到宴会现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时的音乐正是表现了奥杰塔当时紧迫、担忧的心情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第三幕:

不愉快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当奥杰塔赶到时,王子正在向假奥杰塔求婚。奥杰塔伤心欲绝,飞回天鹅湖去了。这时,魔王奸计得逞,一时大意漏了马脚,被王子识破。王子知道自己中计,十分担心奥杰塔,也赶赴天鹅湖找奥杰塔。于是在天鹅湖畔,即将有一场激烈的斗争。王子赶到天鹅湖向奥杰塔澄清了事实,奥杰塔原谅了他,这时魔王又出现了。音乐开始变得激烈。由双簧管,圆号构起主旋律,偶有钵的击打声,双簧管声音急促,圆号声音厚重,钵的击打声犹如闪电雷鸣,让人听了心里一怔。这段音乐呈现出了一派惊险激烈,又有些混乱的打斗场面。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时,也正是王子公主与魔王斗争的时候,场面十分惊险。这段音乐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让人有摒气凝听的紧张气氛,一边听着音乐的旋律,一边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魔王啊。

第四幕:

经过一番激战,魔王终于被打败了,天鹅湖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第一幕的双簧管主旋律又出现了,这时的主旋律给人一种激战后安详自得、又有点心有余悸的感觉。之后很快的就进入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是天鹅湖畔在举办舞会,王子和天鹅公主翩翩起舞,这时森林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舞会,跳起了四小天鹅舞。这时音乐主要由双簧管和小提琴构起主旋律,旋律轻快、有节奏感。故事就在这一片热闹声中结束了。

篇3:德彪西交响乐《大海》赏析

一、第一乐章《在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乐章第一篇所描述的是黎明的海景到午时的大海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及氛围。整篇乐章是由清脆的竖琴作为开场的, 弦乐从低音慢慢滑向高音,从弱到强,逐步引出由木管乐器所演奏的和弦音,这就好像是黎明前的大海在轻抚着海滩的声音,随着这一弦乐来引出后面柔和平稳的音律。

随着夜幕被太阳缓缓的揭开,海面上升起了一丝光亮, 一轮红日慢慢从地平面升起,好像在黑暗中划开了一道口子, 一丝丝曙光从中迸射出来,晨光初现,夜幕慢慢褪去,天空因为太阳的出现而慢慢变亮,随着阳光的照射大海变得闪闪发光,充斥着巨大的能力及力量,这一幅大海黎明初现的景色通过交响乐生动地描绘出来。接下来通过双簧管和英国管进行旋律的转换,从原本柔和的旋律中慢慢变成了极其微弱的旋律。在这个旋律中,增二度的音程下行演奏是由小提琴来完成的,这就好像海面上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被初升的太阳慢慢地驱散开来,大海从沉睡中慢慢开始苏醒。这段是整部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为后面的风与海的对话埋下了伏笔。随着太阳的初升,大海的苏醒,由长笛和单簧管来进行演奏,将大海的第一主题烘托出来:这时候的大海还处于安宁祥和的状态,随着木管乐器的融入使其变奏,旋律变得轻声喜悦起来,长笛的音色非常委婉,因此结合起来犹如凉风吹过,让人心情愉悦。

二、第二乐章《海浪的嬉戏》

第二乐章开始同样是先进行导入,通过弦乐震音来描绘出大海无限宽广的画面,将钢琴与竖琴相互配合演奏起来, 产生一幅波光粼粼的画面,突然出现的英国管声音则直接将其带入了第二章生动活泼的主题,大海的嬉戏即将展现。

随着长笛与第一提琴的加入,浪花之间嬉戏打闹的场景更加生动起来。作曲家在表达自己难以掩盖的兴奋之情时所采用的是英国管这一乐器,这种抒情的语调在如此喧闹的场景中就显得非常明显,这就很好地刻画出作曲家的心理特质。

这时人们的心理情感与海浪的嬉戏同时到达了最高潮部分。各种乐器竞相开始追逐碰撞,各种声部同时递增,最终从弦乐组的一声颤震的长音中开始了相互激励的追逐,管乐组的长鸣声也非常激烈,竖琴所涌动出的就好比是海面上的巨浪,有力而又有冲劲,钹和鼓所敲击出来的响声使得其整个海浪嬉戏喧闹的场景被推向了最高潮。转瞬即逝,原本喧闹嬉戏的海平面又恢复到了风平浪静的状态。

乐章在结尾处,所发出的声部并不太多,可以说是稀稀疏疏的,这时就更加地突出了竖琴所发出的声音。到了最后环节,弦乐还在继续,只是声音变得低沉,这时小提琴的声音就会被凸现出来,就好比是夜晚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新月, 洒下点点滴滴的银光。最后嬉戏的浪花也随着竖琴与钢琴的琴音的消散而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

三、第三乐章《风与浪的对话》

这一乐章中所展现给人们的是大海与狂风之间的较量对话,在乐曲的开始阶段所采用的是定音鼓来进行引导,慢慢引出弦乐组的合奏,开始了大海与狂风之间的对话。就在这时, 突然之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这给人一种非常绝妙的感觉, 好像所有的一起都将在这沉默中爆发出来。随之而来的若隐若现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很远地方的呼喊声。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大海也改变了原本波澜无惊的模样,随着天空的黑暗加上铜管乐的渲染,这时的海面已经成为了非常惊心动魄的场面。铜管乐的音调非常狂暴,展现了大海在面对狂风时的汹涌威力,随着圆号声的加入就好比是阳光透过了乌云使原本狂怒的大海逐渐恢复了平静。

随着狂风暴雨的离去,竖琴与双簧管柔美的音色又让大海恢复到了原本宽广博大的状态中去。随着各个乐器声部逐渐恢复平和,就好比是大海与狂风的对峙在慢慢和解,最后随着主和弦音律的下降而缓缓拉下帷幕。

四、结语

篇4:浅谈舞剧音乐《天鹅湖》的赏析

关键词:舞剧音乐;柴可夫斯基;芭蕾;天鹅湖

一、柴科夫斯基生平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1840—1893),1840年5月7日出生于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村庄的一个贵族家庭。柴科夫斯基的家庭与音乐无关,只是他的母亲热爱音乐,会弹琴能唱歌。柴科夫斯基10岁学习钢琴和作曲,他天性敏感、忧郁、内向,与音乐却很容易产生共鸣,过于脆弱的神经对音乐的刺激使他莫名的烦躁不安。在音乐学院中,没有比柴科夫斯基更勤奋的学生,他不分白天昼夜的总是在学习,从他身上迸发出的学习音乐的热情令人肃然起敬,导师让他把一个主题写12条变奏,而他竟然写出了200余条。然而这位才华出众肯于用功挑战传统的学生,他的作品却并不受学院中教师们的喜欢。

柴科夫斯基所走的音乐之路是充满荆棘的,作品的失败、评论家的挖苦、听众的冷淡,使得这位神经脆弱性格忧郁的作曲家伤痕累累,但柴科夫斯基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音乐创作方面的得心应手,使他最终在俄罗斯音乐史上赢得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天鹅湖》的创作背景

1871年夏天,柴科夫斯基曾在他妹妹亚历山大德拉(Alexandra Davydova)位于卡缅卡的家中小住。作为一个喜爱孩子们的好舅舅,他决定送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他根据孩子们平时喜爱的德国作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池》创作了独幕芭蕾音乐,写下了那段著名的“天鹅主题”,并将此独幕芭蕾舞剧的音乐作为《天鹅湖》第二幕的音乐基础。

1895年(18年后)彼季帕创作了第一、三幕,他的助手伊凡诺创作了第二、四幕,柴科夫斯基的弟弟对音乐和剧本重新整理,再一次搬上舞台,在圣彼得堡首演才获得巨大成功,逝去两年的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天鹅湖》再也没有离开过芭蕾舞台,传遍了全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天鹅湖》音乐的多元化音乐元素

柴可夫斯基在体现自己民族特色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多个国家各具特色的音乐元素。分别以《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和《祖玛卡舞曲》来展示丰富和谐的爱国情调。

(一)《匈牙利舞曲》

这是一个匈牙利民间的恰尔达什舞,这种舞曲是双拍子,前半部分比较缓慢称之为“拉苏”,后半部分速度迅急,还有切分节奏,称为“弗里斯”,二者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匈牙利音乐风格,无论是舞剧中的匈牙利舞曲,还是其他体裁的匈牙利风格的音乐,如:李斯特的钢琴《匈牙利狂想曲》,以下为第一部分,采用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乐曲在a小调上唱出悠缓、暗淡的旋律。

(二)《西班牙舞曲》

西班牙舞个性鲜明、粗犷热烈、节奏独特,《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曲采用了具有回旋曲结构特征的 A+ B+ A+ C+尾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由西班牙响板和提琴组乐器作为背景伴奏,响板是西班牙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音色响亮独特,常常由表演者自己演奏,这个乐器一出现在音乐中,再加上独特的西班牙风格的“包列罗舞曲”节奏型,音乐马上就会呈出热辣的西班牙音乐特点,并且音乐节奏感极强。

(三)《那不勒斯舞曲》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很有特色的一个城市,那不勒斯舞是一首地道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小号在D大调上独奏出那不勒斯小调,音乐从容轻快,展示出意大利人特有的惬意和满

四、对《天鹅湖》的赏析及评论

舞剧《天鹅湖》无论从音乐还是舞蹈上分析,都是一部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它传遍全球家喻户晓,是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自从《天鹅湖》1895年重拍上演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它一直是芭蕾舞台的最常上演的剧目,不愧为流芳百世的佳作,我们今天欣赏起来任然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它与现在时代的距离。

(一)谈及《天鹅湖》的成功之处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柴科夫斯基先进的创作理念,那就是将舞剧音乐交响性发展,以及音乐与戏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创作理念作曲家们至今还在延续着。在《天鹅湖》音乐出现以前,芭蕾舞音乐比较简单,风格单一,音乐在舞剧中占有次要地位,作曲家创作的空间非常狭小,表演者和欣赏着都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当时那种固定的审美观,无论是对作曲家,还是表演者还是对欣赏者,都起到了一种无形的制约。柴可夫斯基用交响乐、歌剧的创作理念用于舞蹈音乐的创作,将舞蹈音乐的艺术水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然给原来固有的舞剧音乐创作原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任何冲破传统的东西,一开始都会受到阻碍。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进的东西迟早会被人们认可的。

(二)《天鹅湖》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优美典雅、个性鲜明,从序曲到最后的终曲,每一段乐曲旋律都是那么的完美,音乐把人们带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说《天鹅湖》的音乐曲曲精美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就即使是叙事过场性的段落,柴科夫斯基都是精心的设计创作。

(三)完整的曲式结构也是《天鹅湖》音乐特定之一。从总谱的音乐分析中看到,《天鹅湖》用的最多的曲式是各种三段体,其次是回旋曲。每段音乐曲式结构完整,段落清晰,让人们从这些严谨的形式中,深切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力量,音乐中的舞蹈,音乐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John Warrack著.苦僧译.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2]π.瑞托米尔斯基著.高士彦,梦耋译.柴科夫斯基的舞剧[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

篇5:交响乐赏析

【摘要】本文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三部交响乐之感想,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文中夹杂着我听完这些交响曲的感想,以及对这些交响乐曲式、创作背景、节奏、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专业的文章,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交响乐的整体风格,篇章布局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悲怆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贝多芬

我生长在中国,在这个东方的古老的国度里从小就耳濡目染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经常倾听那些带有浓郁中国风的乐曲,然而,我对西方的交响乐一直以来还比较陌生,不知道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如何?不知道这种优雅的音乐会给听觉上带来怎样的冲击?不知道西方的音乐和我们东方的音乐有何差别?带着这些好奇的心里,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何腾老师《交响乐欣赏》的课堂,兴致勃勃的聆听着这些美妙的旋律。

如今,十六节生动的课程结束了,每节课上都可以听到世界上最好的乐团演奏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那些悠扬的旋律在头脑中一直转一直绕,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选择我听过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最有名气的三部作品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 《命运交响曲》

提起贝多芬,立刻进入我脑海中的作品就是《命运交响曲》了。从小学开始,还没学会加减法就已经知道了贝多芬,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没听过他的作品,但从老师的口中总是能把贝多芬和《命运交响曲》联系在一起。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能够稍微专业一点对它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静心听取《命运交响曲》,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想,“扼住命运的咽喉”,需要怎样的抗争精神啊?!它既是反映贝多芬自己面对命运不公时的顽强抗争心态,也是在隐喻千千万万人们的不甘束缚、勇于挣脱枷锁的命运历程。正是因为切合了他所处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作品才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更持续的延展度。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二 《悲怆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旋律优美,形式均衡,乐法精巧,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柴可夫斯基为之自豪,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大约在1893 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了这部让他最得意的杰作,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才能和营造音响的能力,六天之后,柴可夫斯基那颗不平凡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孤独的离开人世,立时,音乐界一片哀戚,噩耗像突然刮起的暴风雪,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信息猛烈地抽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 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三段体结构。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在乐曲开头由大提琴呈示,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中段为b小调,主旋律在定音鼓的单调节奏下奏出。

第三乐章 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具有意大利南部的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

三 《田园交响曲》

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六田园交响曲6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风格最为别致的交响曲, 他在某些方面已经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多乐章标题交响曲的形式, 标题代表着乐思在贝多芬时代已经得到了相当成熟的运用, 后来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一创作手法十分盛行, 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5幻想交响曲6等。/ 乐盛0贝多芬的交响曲技法娴熟, 形式严谨, 内容丰富。他将交响曲的创作成就,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交响艺术史上,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是跨越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贝多芬毕生追求/ 自由、平等、博爱0的理想, 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体现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 这种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的交响乐是音乐艺术形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 它对社会的启示,作用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四 结语

虽然在交响乐方面我还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多少深入的理解,但也许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会是一次抛砖引玉,激发起我对交响乐的兴趣。经过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借鉴专业人士的赏析,我对这几部交响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终写了这篇报告,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想,也算是班门弄斧吧。总之,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钢琴曲《命运交响曲》赏析》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胡满春

2.《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韩丽(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

学,河北迁安064400)

3.百度百科《悲怆交响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939.htm

篇6:天鹅湖音乐赏析

关键字:《天鹅湖》,经典,舞剧音乐,美

正文:

我本人不会唱歌,但是我一直想唱歌,但是有苦于对于音乐这方面属于白痴型的,所以这学期我们进行公选课的第二学期选课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音乐鉴赏。老师在一上课的时候就给我们说今年有了音乐鉴赏公选课教材,我当时很是高兴,因为这样我就能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音乐方面的各种知识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解介绍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名作,其中有宋祖英的演唱会,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的经典剧《白毛女》,还有马克西姆的钢琴演奏会等等……《音乐鉴赏》课结束了,回想一下这几星期的课程,感觉收获真的不少。不仅在硬性知识上对音乐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多位对音乐作出巨大贡献的世界级大师有了初步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讲解和自己在课堂上对音乐作品的体会、品味,我能够粗略地欣赏一些以前听起来甚是聒噪的交响乐。虽然还没有达到鉴赏的水平,但能够静下心来听一部完整的西方古典音乐著作,我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就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进行一点简单的赏析:

《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曲大师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无数部传世作品,显然,他的芭蕾舞曲《天鹅湖》是最容易听懂的。该曲每场音乐对场景的描写都极为完美,对戏剧矛盾以及每个角色内心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评价为“首次令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

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我眼中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首先说一下芭蕾舞的特点: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是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每次看碟片中的《天鹅湖》都觉得,没有很多资料介绍的那

么美妙,很多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有些生硬。上次去北京在剧场里看过一次,才真正觉得芭蕾舞演员舒展的线条,的确是一种高贵的艺术。而天鹅湖最漂亮的地方当然是那种抒情的舞蹈段落了,这种抒情的,优雅的感觉,我觉得要比黑天鹅双人舞的技巧更有魅力和震撼力。在沁人肺腑的音乐旋律旋律的衬托下,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真爱,自由,美好的向往。

《天鹅湖》的音乐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篇章,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其出色的完成了对于场景的书写,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如:序曲的一开始,双簧管就吹出了柔和的去曲调,引出了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他概括的勾画了没魔法变成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这部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具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篇7:中外舞剧赏析之天鹅湖

摘要: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

小时候本有机会真正走入舞蹈的世界,但是由于种种这扇门戛然而止了。自此之后,舞蹈对于我来说犹如空中楼阁,我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观看别人翩翩起舞,饱含着歆羡的眼神,流露出淡淡的遗憾。舞蹈在大众心目中竟乎是美的象征与代名词。以至于当我得知学校有开《中外舞剧欣赏》这门选修课后,我无比的兴奋。因为我真切地渴望多了解一点,多欣赏一点,仅此而已。在上了几堂课后,我顿时发现我对舞蹈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加之,老师手舞足蹈、形象生动的讲解令我豁然开朗。而我在老师那里了解到的,学习到的更多是西方的舞蹈赏析!特别是芭蕾舞。

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有着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结构。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

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结束语

以上的赏析是作为自己对于舞剧、芭蕾舞剧非常粗浅的见识。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阅读了大量关于芭蕾舞剧方面的著作,恶补了下西方舞剧方面的知识。舞蹈的世界不单单是形体动作的表演、更是文化的张扬与体现,难怪有人说,舞剧的发展史就是西方文明史。

参考文献:《西方芭蕾舞欣赏》《西方文明中的舞剧》

题目:天鹅湖赏析

系别: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系

班级:09级工程管理1班

学号:0926321021

篇8: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关键词:交响乐,沃尔塔瓦河

一、《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沃尔塔瓦河》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属于斯美塔那代表交响乐《我的祖国》的第二篇章, 全篇交响乐气势恢宏, 将捷克的自然地貌和民族风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广大听众面前。《沃尔塔瓦河》的创意源于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由南到北穿越捷克国土, 捷克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它身边。它是一首充满了敬意和爱意的赞美诗, 抒发了斯美塔那对祖国浓浓的热爱之情, 其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自作品公开演出以来, 《沃尔塔瓦河》就以其流畅、优美的旋律得到了各界的一片赞誉, 成为单章演出次数最多、流行最广的乐章, 在交响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也是捷克民族交响乐之父, 对捷克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作《沃尔塔瓦河》的时候, 斯美塔那已经遭受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身体不幸耳聋, 但是, 他仍然顽强地与病魔做作着斗争, 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抒写祖国的历史, 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 赞美捷克人民的善良勇敢, 可以说《沃尔塔瓦河》是一首充满了作者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颂歌, 同时也是作者乐观与坚毅品质最真实的写照。整个乐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引子、主题、尾章这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主要包含两种乐音, 正如沃尔塔瓦河的发源地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一样, 回合后形成了沃尔塔瓦河, 而主题部分则分别围绕着沃尔塔瓦河所流经的不同自然民俗地带的场景和风景进行演绎和展示, 其中包括河流所流经的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以及其最终归属易北河, 作者以河流流经地带来分别歌颂了捷克民族地区风情, 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完全贯穿于乐章旋律之中, 让人流连忘返。全曲都在e小调的基调上缓缓展开, 如沃尔塔瓦河缓缓而流一样, 作者通过连续性发展的方式以及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展示了河流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而在结尾部分, 乐曲又转入E大调, 将沃尔塔瓦河流入布拉格时的波澜壮阔与气势恢宏完全呈现了出来, 让人心潮澎湃。

二、《沃尔塔瓦河》全曲赏析

《沃尔塔瓦河》全曲包含引子、主题、尾章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包括两个源头, 其主题部分由A:沃尔塔瓦河、B:森林狩猎、C:乡村婚礼、D:水仙女之舞、A1:主题再现、E:圣约翰峡谷、A2: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构成, 尾声部分主要指沃尔塔瓦河汇入易北河的部分。

1. 引子部分

乐曲一开始的旋律较为舒缓、清脆, 这正是沃尔塔瓦河的源头部分, 黎明的沃尔塔瓦河源头就如潺潺而流的山涧泉水一般, 虽然微弱, 但是却十分轻快活泼、富有朝气。而乐曲中的两种轻快地音符也正展现了源头处的两条小溪形成沃尔塔瓦河的场景, 两股泉水, 一股寒冷, 一股暖流, 其分别有长笛和单簧管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交汇演奏而成, 同时伴以小提琴和竖琴的点拨之声, 如小溪流动时浪花飞溅的情形。长笛在e小调上勾画出泉水流动的动态场景, 并吹出了具有标题意义的短小音符, 使得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 同时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2. 主题部分

乐曲在展现了沃尔塔瓦河的源头部分以后, 两条小溪开始汇合, 慢慢变得壮大, 最终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这个时候, 其他乐器也开始演奏, 让人感觉如置身于一片更加广阔的平原之中。

在A段, 沃尔塔瓦河经不断的糅合与奔腾, 开始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 不断地奔向远方;在B段, 沃尔塔瓦河流经茂密的森林, 作者通过明朗的号角以及浓重的音响来塑造森林里的情境, 引起人们对森林的无限联想与敬畏, 号角声不但地回荡在森林之中, 正如沃尔塔瓦河一往无前地喷腾地穿越森林一样;在C段中, 河流出了森林转瞬间就变得安静祥和, 所有的喧嚣都消失了, 而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则是沃尔塔瓦河流经村庄的民俗盛事, 村民们在黄昏落日之下载歌载舞举办婚礼, 这时乐曲中也传来了捷克的传统舞曲波尔卡舞曲;在D段之中, 欢快的舞曲结束了, 旋律也开始变得舒缓了起来, 正如在静谧的夜幕下, 河面在月光的照耀下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充满了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的旋律由木管乐器柔和地演奏出来, 并加入小提琴高音、长笛与单簧管、圆号、竖琴等乐器演奏, 使得音律如波动起伏的河水一样不断调动, 再加上月光的倾泻, 更加展现了沃尔塔瓦河的静谧;在A1和E段部分, 这是一天的另一个开始——黎民, 正如乐曲的起章一样, 是主题的再次呈现, 这时, 各种乐器演奏开始逐渐变强进行合奏, 如波涛汹涌的河水穿越圣约翰大峡谷的峭壁上发出的巨响一样, 溅起巨大的浪花, 让人心潮澎湃, 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而在A2部分, 则是表现河流冲出了险要的地形之后开始变得波浪壮阔的场景, 它缓缓流过布拉格古老的城市中心, 如史诗般再现了捷克人民的伟大。

3. 尾章部分

尾章部分是全曲的结束部分, 沃尔塔瓦河经过重重险阻, 一路奔腾着向前, 最终流向了无垠的易北河。这时的沃尔塔瓦河音乐宽广, 由小调消失了, 大调却奏了起来, 最后小提琴的缓缓演奏, 正如沃尔塔瓦河承载着捷克人民的希望与喜悦从容不迫地归入更加广阔的河流之中, 延续了其生命。■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版) [D].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2]谢晶晶.沃尔塔瓦河的故乡.琴童, 2010, 06.

上一篇: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下一篇: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