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2024-05-24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通用8篇)

篇1: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宁阳德育品牌学校创建汇报材料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介绍我校在创建德育品牌学校活动中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

一是先整体介绍一下彰显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细则《奖我红花,争做十佳》。二是《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的制定和实施。三是《奖我红花,争做十佳》实施一年来的效果。

一.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劣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并在学校管理工作上做了一些积极地探索,初步形成了彰显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细则——《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该细则从学生上课、作业、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这项工作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我校董校长的话说“可以把《奖我红花,争做十佳》作为指导学校整体工作的指挥棒”,我认为这个观点定位很准。因为学校工作的目的、目标,或者说学校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这一学生管理细则,就是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的制定和实施。

(一).《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的制定1.学校在制定《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这一学生管理细则时,首先确定一下几个原则:

(1).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4).符合学校实际原则。(5).注重实效原则。

2.这个细则对评价学生的内容和方式都做了创新性的改革。从内容上看:①.改变了单一的用学习成绩评定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是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对学生的评价。②.为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借鉴了魏书生的管理经验,将班级事物包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将卫生区切块划分,包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每个孩子的任务都是明确的。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能锻炼孩子的责任意识。从评价方式看:①.采用了学生乐于接受的积分制。学生每积10分可得一片绿叶,积10片绿叶可得一朵红花。学期末,依据所得红花、绿叶多少,直接评出十佳学生、进步之星等。②.对表现不佳的学生的处罚也体现了教育性和人性化的特点。一学期获得的红花不足5朵的学生,处罚他们给全班同学讲个故事或唱首歌,并罚背古诗10首或20首。

评价内容 的完善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的实施

学校在制定《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这一细则时确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可操作性原则”。在落实这项工作时,分了三个过程:一是学习、宣传、发动阶段,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三是不断完善。

1.学习、宣传、发动阶段

这个阶段先后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和班主任会,组织学习该细则的内容和要求,讲清落实该项工作的意义,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细则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细则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又把细则的内容和要求缩编成一首《红花歌谣》,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很好记忆。

2.组织实施

最初落实这项工作时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操作纪律、卫生两项内容,由学管处赵主任具体负责。第二阶段操作上课、作业、测试等内容,由教导处潘主任具体负责。这个阶段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持续时间比较长,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问题就讨论解决,现已基本规范。

3.不断完善

这项工作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今后,学校准备把学校各项工作都与这个细则挂起钩来,努力把它打造成为我校的一项品牌工作。

(三)《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的实施效果

1.学校实施《奖我红花,争做十佳》细则以来,学校变化可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学校全体教师的感受是:学生听课精力集中了;作业书写整洁了;校园卫生更亮了;课桌凳的摆放有序了;学生衣服干净了;学生打架违纪现象减少了,助人为乐现象增多了。老师们都说“是变了,是变了”;家长们也都满意的点头了。这就是效果。

2.去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的创建,与开展这项工作密不可分。

3.今年10月15号,教育部来我校检查验收均衡化发展情况,对我校开展的《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这项工作给予了肯定。

4.今年“校长杯”的各项荣誉

(1).2012年、2013年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暨体彩杯田径联赛团体总分连续两年全县第一名。

(2).2012年县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短剧比赛、舞蹈均获得二等奖。

(3).2012年县中小学生长跑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4).2013年县第五届校长杯中小学生运动会

乒乓球比赛团体总分男子获第二名。

足球比赛团体总分女子获第二名,男子第四名。

(5).县吉尼斯运动会团体总分获第五名。

(6).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县级以上荣誉34人次。

篇2: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德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建于1988年,设,有在校生2000多人,教职员11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外籍教师10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31人。学校设商务日语、商务韩语、商务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客户信息服务六个专业(方向),是一所集中专、非学历专科/本科于一体的专业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沿袭“爱国、自信、勤奋、礼貌”八字校训的深刻内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围绕 “军队的纪律、空姐的礼仪、职业人的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职教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一、与时俱进,建立德育工作新体系

近年来,职教新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90后学生个性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中小学成长过程中多处于过保护状态,个人生活生存能力较差。面对社会环境和生源情况的变化,学校不断调整德育工作思路,积极构建以学校党支部、学生处、团委、班主任为“经线”,以专业部系、年级为“纬线”的网状管理新体系。

在发挥传统“经线”管理的同时,以部系、年级为德育教育平台,围绕学校制订的德育大纲,编织德育教育的 “纬线”。在全校监护督查的基础上,制订部系年级组教师值日制度,对本部系的早晚自习进行学习辅导、纪律秩序维持;以部系为单位,开展党员、团员结对帮教活动,对本部系特殊学生进行有

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如此,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上形成多个层面、多个结点,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结构性的平衡与牢固。

二、立足常规管理,践行学校人才培养新特色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德育工作就是要探讨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所以,德育工作必须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学校结合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特色,从习惯养成教育抓起,实施系列管理。

(一)“军队的纪律”(以部队的条令条例强化学生管理),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军人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个人遵从集体的服从意识。为此,学校制订《学生行为规范一日常规》,从起床、早操、就餐、自习、上课、课外活动、卫生、宿舍、教室等方面明确细节要求,规范行为。如早操要做到“快、齐、静、准、响”,宿舍要做到“齐、净、静”等。为保证学生按规范行为,制订了系列督导考评制度、实施细则等,对班级、学生个人、班主任采取德育教育量化管理的办法加以促进。

1、班级量化考核是对班集体纪律、卫生、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等方面实行动态量化考评,由学生处、团委、学生会、每日监护督导组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处每月公布一次,学期公布总成绩,学期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

2、学生个人德育量化考核,以“星级学生”评定为主要形式,由班主任组织实施。根据学生在思想表现、品德修养、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劳动卫生、集体观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量化积分,每月小结,每学期汇总,评出五星、四星、三星级学生。积分和评比结果写入家庭报告书,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3、班主任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是对班主任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完成任务等方面的具体记录和基本评价,此办法由学生处组织实施,每月的考评结果直接

与当月的班主任津贴挂钩,学期考核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这些制度的层层落实与执行,一方面督促学生重视德育教育、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学校管理,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督促班主任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空姐的礼仪”(以空姐的言谈举止培养礼仪规范),就是要求学生仪容仪表整洁大方,言行举止文明有度。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如学生校园行走必须坚持“两人成列、三人成行”。在仪表方面,不得烫发、染发;男同学头发,前不过眉,侧不盖耳,后不遮领,不留长发角;女同学不披肩散发等;外语专业教学中注重用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影响熏陶学生,如日本、韩国式的文明礼仪对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见师长用外语问好,规范行礼等,树立了外语中专学生的良好形象。

(三)“职业人的素质”(以企业人的标准打造职业素质),就是要求学生要时刻以一个职业人、企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懂得商务礼仪、有时间观念、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懂得复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校注重从日常小事做起,如要求学生周五放学回到家要告知班主任、离家到校后向家长报平安等,确保学生安全,让学生懂得如何处事做人。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文化,为今后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

三、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贯彻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在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培养的同时,细化、程序化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取得了显著效果。

1、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知道:班主任要随时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哪儿?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唯有此,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2、班主任与学生谈心制度。班主任每月与班级每名学生谈心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和家长联系不少于两次,与学生谈话、与家长联系要求留有记录,做好每名学生的心理档案。这些做法的实施,加深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很多问题和矛盾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周末晚自习是班主任例会时间,会议通常采用交流经验、座谈研讨、征求意见、总结指导等多种形式,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起到了互相借鉴、共同促进提高的作用。

4、提高班主任待遇和地位。近几年,学校不断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在创先争优、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方面向班主任大力倾斜,每年都利用假期安排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了班主任工作重要、班主任工作光荣的良好氛围;班主任感到工作有压力,但更有动力、有成就感。

(二)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指导、管理与监督。学生会各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每月有工作计划、每周对班干部进行总结,每日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各班班干部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多年来的一贯做法,锻炼出了数量众多、整体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干部,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学校学生管理、生活服务、组织活动竞赛等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实行24小时教师监护督导制度。每天从学生起床到晚上入睡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24小时全时段无间隙的生活指导与行为管理,男女老师中午、晚上分别住在学生宿舍区的值班室。早晨通过清查各班早操人数,控制学生必须按时起床;晚上熄灯前,清查宿舍人数,控制学生不能随意外出、更不能夜

不归宿。24小时督导制度充分保证了校园安全,时刻规范着学生的言行、生活、学习,学生养成了自觉作息、自我控制的良好习惯。

四、通过激励机制鼓舞学生进步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在校表现多属中等偏下,受批评多、受表扬少。为此,学校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加大奖励范围,平衡学生逆反心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不断上进。

(一)表彰星级学生。对于班级推选出的星级文明学生,每学期进行表彰奖励,加大了对学生的奖励范围和比例。许多学生对先进个人荣誉这种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使他们体验了自己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激发了学生追求上进的动力。

(二)设定优秀学生奖学金。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两方面综合考核,将思想品德的审核放在第一位,对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从制度上鼓励学生争做品学兼优的人才,引领学风、校风的舆论导向。

(三)让校园“明星”璀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界、外语话剧小品大赛、“我是大明星”特长展示、摄影/板报大赛、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等,搭建不同舞台,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起到正面激励作用,便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其迁移到学业和技能方面。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离异、单亲家庭多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为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获得心理疏导和自我维护方式,学校聘请有兼职心理咨询师,定期来校为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疏导。另一方面,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使每一名班主任力争

成为一名小小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班主任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结合谈心活动,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专家讲座与班主任的细心工作,校园内不和谐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严重违纪现象几乎杜绝。

六、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

我校把搞好学生课余生活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校学生特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竞赛。

(一)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每年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并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学校团委每学期初统筹安排每周的升旗配当,各班依次轮值;团委对各班的轮值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列入期末优秀团支部的考核。升旗仪式由轮值班级学生代表主持,各班推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旗手、国旗下的演讲者,升旗仪式中设有升旗班级介绍、旗手介绍环节。这样的升旗仪式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受到最直观的教育,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每年把三月份定位“文明礼貌月”,在全校开展“创建和谐校园、争当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觉睡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话说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文体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外语社团、演讲社团、翻译社团、舞蹈社团、球

类社团、校广播站、校合唱团等等,开展各类活动50多次。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犹如为以“军人的纪律、空姐的礼仪、职业人的素质”为核心开展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扎扎实实推进注入了灵魂和鲜活的血液;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成功,为我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师生风貌热情自信,校园风气焕然一新。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突出彰显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

篇3:改善农村学校德育现状的对策

1 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 观念要更新, 方法要创新, 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其次, 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意“六性”: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 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 分层施教, 层次递进, 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 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 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 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 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 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 使学生无所适从, 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向社会, 体验生活, 陶冶情操。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 多对话, 多交流, 少批评, 少训斥,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为人师表, 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 让学生自主活动, 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 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 有趣的活动中, 让学生从中获得道德的教益。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 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特别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 要紧扣小、细、实, 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日积月累, 逐步形成规范, 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2 要健全德育课题研究和督导评估机制

德育科研在农村小学还很薄弱。我们认为学校应有德育研究的课题。学校每学期应该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 抓好典型, 以点带面。应该研究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 并制度化地开展专项督导评估, 将评估结果与荣誉、利益紧密挂钩, 对应德育工作没力而造成学校管理混乱, 学生品行不良的学校领导在年度考核时要“一票否决”。要建立竞争机制。对“德育先进学校”采取年度考核制, 取消“德育先进学校”终生制。同时, 学校也要相应制定德育工作评估方案, 细化内容, 强化督导, 严格考评, 考评结果要与教师评优、晋升、奖励挂钩。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

3 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在农村小学, 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 努力做到“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的育人目标, 以师生为主体, 通过制度建设、行为反思、理念铸造, 逐步形成本校的核心价值观, 成为从校长、教师到学生的共同的行为准则, 并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以学校自有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 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培育师生团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充分重视学校美育、体育、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 着眼于陶冶学生情操,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震撼力。各校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应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密结合起来, 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使之相互渗透, 相辅相成。

4 家校教育, 协调一致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 完善教师家访制度,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要努力集合各方面力量, 统筹各方面资源, 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支持, 让校友成为德育资源, 让家长成为德育帮手, 让社会成为德育课堂, 使三者紧密配合, 互为补充, 形成合力。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继续办好家长学校, 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学校的主题教育展示活动, 如教学开放日、艺术节等, 要邀请家长参与, 让家长在观摩活动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 从而引起重视, 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

5 我们的成功经验

我校 (重庆市江津区洞塘小学) 是一所农村小学, 在开展德育工作中, 积极开展“好习惯教育”, 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并铸就了学校发展的辉煌。

我们的做法是:内容选定。学校“农村小学好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组精心筛选制定了好习惯的内容——《小学生十个学习好习惯》、《小学生十个生活好习惯》和《小学生十个行为好习惯》, 这些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1) 把三项好习惯内容制成标语;张贴在文化栏上, 让学生们在活动之余, 提醒自己的一言一行, 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 (2) 在每间教室内张贴有关好习惯的名言警句宣传标语。形式灵活多样。 (1) 通过班队活动, 班主任的讲解, 让学生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更容易铭记在心。 (2) 让学生集体朗读, 背诵, 自悟其理。 (3) 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沟通, 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逐渐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年级段, 侧重点又不同。通过一学期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正确规范的写字姿势、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中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他们每天能细读2至3篇优秀作文或故事, 并且养成摘录好词好句的好习惯;高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求他们能自觉制定学习计划, 每天进行预复习, 注意学习方法, 多看多写。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学习目标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篇4:农村学校德育困惑及思考

一、德育过程中的几点困惑

1.教师悉心设定的德育内容与方式,学生不再欣然接受。

2.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量化办法,用数字简单量化的德育结果不被重视。

3.德育活动多样但收效不佳,德育的预期与效果相差甚远。

二、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

1.重视德育双主体,摒弃“单边化”传统,形成“互动”格局

现代德育强调学生为个体品德构造的主体。教师是价值的存在,因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选择学生生活亟待利用的教育内容,适时地引导和点拨,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需要地、自愿地学习,才有学生道德观念的开放式发展。要使德育更有实效,还需把德育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师作为德育行动的主导者,要善于把学生吸引到德育行动中来,使之成为德育的行动主体,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2.创建新型德育评价体系,适度运用综合素质考核结果,改变家长学生无视的现状

德育评价体系应建立一个平等多方互动的体系,德育评价采用“四结合”(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动态记录评价方法,带动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而不是传统的单向评判监督方式。德育评价体系必须走出学校的大门,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不仅记录和评价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还对学生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引导。

3.巧妙运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倡导德育生活化

传统德育常常是以报告、外输、训诫、说教、关爱等方式,使受教育者接受或服从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理想信念。对于传统不能全否,应该改变“分台演戏”的状况,优化组合,达到一种相互融入、相互渗透、相互支援的程度。

德育与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教学技巧不同,应该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特殊的生活世界里,充分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激活创新精神,本着“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原则,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使德育工作鲜活闪亮,富有魅力。

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努力探索新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场,让学生本身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我们要努力做点真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蓝天。

篇5: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促进学生成长

——杏花学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多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我校秉承“一切为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有效德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依托,以“养成﹒体验﹒实践”为内容,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德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渗透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一、把握一个支点,让德育管理更加规范。

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工作,常规管理的质量对学校的风气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学校修定了《班级考评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校园安全“十禁止”、“十不准”》、《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办法》、《值周教师岗位职责》、《值周评比细则》和《安全巡视教师工作细则》等,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克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公平,增强了其操作性,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奖优罚劣”的原则,也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其次,明确人人参与管理的要求。每个人都是德育教育的成员,针对常规管理中的问题,特事特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督促,使每个人明确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管理理念。

二、塑造一个亮点,让校园文化更有内涵。

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德育工作的的重要内容。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能给人愉悦的心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我校在发展中,注重校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等宣传阵地建设,一学期以来,做了大量的投入工作。

1、在楼廊文化建设中。小学部围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以“品、行、学、志”为主题,初中部以民族精神为主题,高中部以职业规划教育为主题,共设计了300块教育板,此外,中小学各班级后墙安装了近70块班级文化展示板。使校园文化更加具有品味,更加具有教育的实用效果。

2、在环境育人教育中。小学部通过环境渲染,处处让学生感受好习惯时刻就在我身边。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为了全面绿化、美化了校园,开展了 “护绿保洁使者”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承包校园绿地及树苗的养护工作,让孩子们亲自来管理,体会其中的艰辛和喜悦,更加懂得爱护这份难得的美丽。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绿地写上 “小草在睡觉,请别吵醒它!”、“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我们呵护”等富有诗意和人情味的护绿口号标语。小学部教学楼,一层楼一个主题:一楼是《小学生行为养成篇》、二楼《小学生安全行为篇》、三楼《古诗词学习篇》,在教学楼的墙上都粘贴了小学生行为好习惯、学习好习惯等牌板。

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良好习惯,争创班级特色”为核心。各班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中,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群策群力,发挥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文化,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形成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各班级有本班的口号、班风、班歌、班规等。深入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养成习惯”主题教育。建立评价卡,成长记录袋。认真扎实地搞好“好习惯”示范班、示范生争创活动。各班的手抄报贴满了班级的墙壁,上面写满了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开展“小组评价”。打破传统的班级整体管理概念,以班主任为统领,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主体,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把握一个能力,让班主任素质更加专业。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和决策者。班主任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有思想、有理论深度的班主任队伍。

1、开展好班主任培训。除外出学习和培训外,学校每学期初,即3月和9月,开展全校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研究提炼适合班主任成长的培训内容,以讲座、理论指导等形式,提升理论基础,使班主任理清班级管理的总体思路,在德育工作中把握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如上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了关于班级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各班级制定了班级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完善了班级的物质文化。

2、开展班主任论坛交流和技能“亮剑”活动。每学期期末,即1月和7月,开展一次期末班主任主题经验交流论坛;每年一次班主

任技能“亮剑”活动。让班主任在研讨和交流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确定技能比拼的内容设定,让班主任有的放矢,平时做好充分的功课准备,锻炼自己能力,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强化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水平,增强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7月12日,学校在四楼多媒体教室召开“我成长,我进步”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共有5位班主任从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优秀班集体创建、班级管理的技巧、班级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经验交流。用他们丰富的经验给全体班主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抓好一个重点,让德育活动更加具有效果。

印度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完美的人格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的。因此,学校以“养成﹒体验﹒实践”为内容,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格,不断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德育活动课程化。每周、每月、每学期、每,都开展哪些活动,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其中每,以8个月为单元,根据实际,确定不同月份的德育教育活动内容:如文明礼貌教育月,感恩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月等。使学生在爱国爱党、勤俭自立、孝亲感恩、励志成长、身心健康、文明守纪、理想自信等方面真正得到教育和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如11月份“勤俭自立教育月”中,学校组织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各班级在校园内组织了“倡勤俭,献爱心”大型校园集市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家里不用的玩具、礼品、书籍等在指定地点摆摊售卖或相互交换。经过统计,学生共带来玩具礼品类物品485件,书籍505本,物物交换50人次(小学部),售卖金额1104元,其中,各班级所得收入20%上交学校建立爱心基金,资助有困难的学生。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和爱心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主题教育规范化。每学期,根据开展一项主线教育活动。学校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步骤,宣传引导,表彰鼓励,活动总结等详细规划,让每个主题教育都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如上学期,具体落实和深入开展“六讲六爱”实践活动,学校各部和各班级在“六讲六爱”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方案中的“七个一”系列活动要求(一次班会,一次讲座,一次志愿者活动,一次实践劳动,一次敬老活动,一次家务劳动,一次义卖活动),开展了相应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和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明显作用。本学期,开展了“好习惯”评选启动和实践活动。并在10月份,举行了“好习惯”主题活动评比表彰授牌仪式。对“好习惯”个人和集体进行了授牌仪式,由学年任课教师上台分别为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11个学年进行了分批次佩戴胸卡,为“好习惯”示范班进行了授牌表彰。本次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习惯,提升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创建快乐、文明、和谐的校园,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社会实践经常化。学校积极依托社会资源,劳保部、社区、总务科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和服务活动。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如3月份,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志愿者100余人捡拾社区公园内的垃圾。全体成员身着校服,头戴志愿者红帽,打着鲜艳的志愿者旗帜,为社区美化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努力。10月份,小学部组织150余名同学深入杏花矿街心公园的各个角落,到街心公园开展了“捡拾垃圾、劝导市民提高环保意识”活动,倡导以实际行动保护家园的美好环境。活动中同学们分为6个小组,分别以不同的路线在公园内的路边、草丛中捡拾塑料袋、饮料瓶、烟头、废纸等垃圾。活动开展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小事做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11月份,部分班级到杏花矿劳保部开展“尊老敬老”义务劳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受劳保部退休老人的赞扬,并书写了感谢信,对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爱劳动、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

4、教育活动分层化。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要求和目标。

小学主要侧重学生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先后组织了学生演讲比赛、速算比赛、作文比赛、整理学具比赛、跳绳比赛、家务比赛、合唱比赛、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写字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使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养成有所加强。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初中侧重在体验中得到教育和成长。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及演讲比赛等体验活动,在提高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的习惯养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高中主要针对学生未来发展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教师讲座,用典型事例,来激励和调动,使学生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通过教师指导,引导部分目标明确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论坛,分析自身的利弊,使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如10月份,高中部分别组织高中三个学年开展了“学生职业规划”讲座。用鲜活的实例为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规划课,对高中学生摆正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理想信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传统活动创新化。改变传统的升旗仪式模式。对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了调整,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育式讲话,而是改成诗朗诵等形式的师生互动式模式。通过参与、体验、成长,让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办法,周密策划,增加了各班级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受教育的深度。

五、拓宽一个空间,让家校联系更加和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养成教育统一战线。

1、鼓励教师通过QQ、电话、家校联系本、与家长联系沟通,学校每学期致家长一封信。本,我们又开通了校讯通,这样既有了谈话沟通,又有文字联系,使得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校、班级的各类信息和孩子们的点滴变化。

2、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尤其是潜能生的家长们更需要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3、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学年家长学校。家长会主要分两步骤进行:一是集中听取学校就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好习惯为主题的专题

讲座。二是在各班分散进行,交流孩子在学校、家中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情况,尤其是对待潜能生的家长,班主任教师必须与家长们进行交流和探讨,了解这部分学生在家变化曲线,并一定要把潜能生们点滴进步告诉给家长,提高家长们自信心,同时提供给家长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督促孩子们早日养成好习惯,在各方面近快追到大部队上来,向优秀进军。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家校更紧密的联系,为家校合作、沟通建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创建了和谐的环境。

4、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展示学校教育成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研讨,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10月份,学校各部经过周密计划,组织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各学年通过办学条件介绍、教育成果展示、家长课堂体验、亲子交流沟通、参观大课间操和学校办学设施等几个部分的活动展示,全方位向家长呈现了学校办学特色与成绩。家长站在班级队伍后面共同体验学生生活,老师们通过展板、课件等方式使家长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更以一颗平等交流的心,接受每一位家长对自己教育的检阅,虚心听取家长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真挚的语言,扎实的工作赢得了所有家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六、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获得成功的广阔舞台,让学生在不断满足的需要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让学生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人。

一是完善学生自治组织。学校 “校园之声”广播站、学生会、团总支由学生组成,学校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广播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编辑、播音两条线管理,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主编、主播),编辑5名,播音10名。每半个月实行一次主题征稿活动,由各班级团支书负责。开设《书韵留香》、《成长记忆》、《校园风景线》和《校园快讯》等栏目,每天的内容都形成专门的编辑稿,广播站队伍管理井然有序。学生会下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另设宣传部、文娱部、体育部、生活部、学习部、纪检部、舍务部等部门。参与到值周、宿舍及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如校运动会的工作人员除了体育教师外,其他都由学生会成员担任。团总支负责团籍管理、发展团员、每周升旗仪式及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成立文学、朗诵、棋类、舞蹈、球类等社团组织。每个社团人数不等,学校安排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相应活动,进行展示,为学生的成长和兴趣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校将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理顺德育工作思路,制定详细规划,轻说教,重实践,重体验。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化德育内涵 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鸡西市 杏花学校

篇6: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本学期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校长室的工作要求,按照德育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中心工作,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责任协作、勤俭自律”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以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为目标,以基础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感恩教育为载体,通过导师制,优化德育工作方法。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德育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清了形势,统一了认识,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根据学校实际,对照《规程》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二、大力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及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三、深入开展“讲精神文明,树校园新风”竞赛教育活动。

1、强化基础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校园环境的专项整治。加强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告别“三室一厅一场、网吧”等倡议。

2、狠抓《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具体管理制度,把开学第一周作为行为规范周,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月,使规范教育纵贯整个学期。与此同时加强了量管、学生自管力度,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检查、公布、督促、评估工作,使全校师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体现,评估中见效,逐步形成了自觉的行为习惯。并组织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测试,效果很好。

3、对初三学生专门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和前途理想教育。

4、抓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全校上下十分重视法制、法规教育,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四、继续抓好班集体建设

1、本学期狠抓班集体组织和制度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全校各班都举办了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有详细的书面材料。

2、狠抓质量不放松,各班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注重学生自治、自理、自控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内外生活,通过百名教师访千家,做好家访工作,力争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导师制等一系列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本学期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积累,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计划、有总结。

5、抓好班主任工作不放松,本学期举办了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定期检查班主任教育常规工作,召开班干部会议、学生座谈会,根据反馈情况做好新班主任的指导工作。

6、积极鼓励班主任总结经验,撰写教育专题总结和教育论文,坚持每月1次的德育工作例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全课外文体兴趣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利用广播、大屏、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报道校内新生事物、好人好事。团委定期举办了团知识讲座,“五四”爱国运动讲座,吸收先进青年入团。学校组织观看了盐城市团委组办的文艺表演,观看了《共同关注》系列节目,举行了科技制作比赛、书法比赛、小报比赛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六、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

建立了以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等人员为领导机构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培训有计划、有专题、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并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七、深化感恩教育,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导师制、《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帮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疾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排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强化“问题学生”导师制,落实帮教对象。推行全员导师制,全员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八、进一步修改完善落实量化管理方案,抓好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进一步规范了量化管理方案,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整改、及时公布。另外,我校在升旗仪式、志愿者活动、读书工程等方面一如既往搞好这些活动,使这些活动同样为我校德育工作增色。

篇7: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一)在校园开展农民工的宣传

既然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同层次的存在着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自卑的心理,这说明留守儿童对社会分工、对劳动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我们就有必要在学校通过宣传栏、农民工报告、演讲、歌咏等形式来宣扬外出务工人员给城市的发展,给祖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并弘扬热爱劳动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既可以提高留守儿童对务工现象错误的认识,让他们从更高的境界去重新审视父母的劳动,去重新审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又能激起一些曾经鄙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对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尊重,消除他们之间的歧视,构筑他们之间的平等意识。

(二)在学生间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反馈机制

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而留守儿童大都自尊心强、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意和与自己有一定年龄和思想隔阂的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倾心交流,但很有可能向自己的同龄人诉说。在班级中,班级干部,共青团员的思想相对比较稳定、健康,而且他们和留守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很多时候能无拘无束的交流,他们应该能直接或间接的获得一些关于留守学生心理、思想和道德状况,如果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他们和老师之间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机制,构筑起留守儿童和老师之间的桥梁,这样老师就能有准备的、有针对性地和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内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淤积,阻碍留守儿童的身心正常发展。

(三)把德育融入现实生活,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留守学生中间,与留守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设计一些潜在课程,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课堂生活。可通过登山、远足拉练、行为训练、学习磨练和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组成各种考察团,深入农村、厂矿等,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乡情、了解实际,使留守学生在真正的社会课堂中学习社会规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体验社会角色,唤起他们对家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抛弃烦恼、创造快乐,在创造中发现真善美,发现人生命的意义,从而消除留守儿童过于实用功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四)在教师中选拔和培养心理咨询教师

篇8: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德育趋势构想

一、变常规教育为拓展教育

学校要改变以升学率为主的教育目标, 不仅要关心学习成绩, 更要将常规的学习教育拓展到心理、品德等多方位的教育, 真正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 学校要将德育工作从单纯的课堂教育拓展成德育教育的系统工作, 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

(一) 建立管理工作组制度。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学校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教育工作组, 主要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问题。

(二) 建立档案制度。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 重点是心理状况、性格特征、思想动态以及父母相关信息和家庭教育状况、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情况等等。

(三) 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 交流管教农村留守儿童的经验, 运用书信、电话、定期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四) 建立监护人培训制度。

学校还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对其监护人进行教育培训,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提倡多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家庭教育, 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生活和学习,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二、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

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一直处在平面教育状态, 德育内容滞后, 教育形式刻板, 这样的德育已经完全与日益发展的社会脱节, 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新时期人才的要求。因此,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 学校要转变教育形式, 变平面的课堂教育为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系统教育。

(一) 开展活动小组。

农村学校应立足现有条件, 联系现实情况充分开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品德和素质的德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组织书画、歌咏、体育等比赛活动, 鼓励他们参加课外集体活动和兴趣小组, 在活动中主动与同学交往, 着重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积极稳定的情感。

(二)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通过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将法制课程纳入必修等,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树立农村留守儿童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校可根据本校农村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法制教育, 强化自尊自立和法制意识, 提高自理自助能力。

(三) 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将心理辅导带进校园,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在学校里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配置有专业心理知识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同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 为农村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四) 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老师要用更多的精力, 更好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对农村留守儿童多关心、照顾、沟通。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 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五)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书籍”、唱革命歌曲等活动。定期给学生讲时事新闻,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兴趣以及爱国主义情操。

三、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空洞、抽象、说教的现象, 这一直是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致命弱点, 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索的重要环节。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应该注重于实践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使封闭在学校里的书本教育走出去, 开放德育教育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 促使学校德育社会化, 形成“社会性自我”。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脱离社会的德育常会造成知善但不能行善, 知行脱节, 对道德知识教育半信半疑的情况。学校的德育只有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品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校园德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实践课程和劳动教学。劳动和劳动实践教育是德育的有效形式, 学校要从培养劳动观念着手, 将劳动和劳动实践教育纳入德育的系统中。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 使之与德、智、体、美相结合、相统一。学生也可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验证所学知识, 陶冶情操, 激发爱国之情, 提高政治觉悟。

四、变灌输教育为渗透教育

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与多学科教学相结合。用实际生活教育孩子,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全方位、多渠道的价值观渗透, 比起学校专门的德育课更容易被接受和吸收。这种无形的、间接的价值观教育方式符合未成年人的接受机制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德育过程应该针对每个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的特点, 主张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道德实现”, 发展其主体性,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通过学校引导式的德育过程促使农村留守儿童自我人格的发展, 培养起独立思考能力、选择价值观的能力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五、变校园教育为“家庭”教育

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学校, 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 农村留守儿童可以生活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 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到关怀和温暖, 集体生活可以帮助孩子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学会谦让、理解他人等优秀的品质。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社会交往能力在渐渐提升, 避免了孤僻、自卑、自私等负面心理的产生。同时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行寄宿学校制度, 首先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其次要建设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 定期对这部分工作者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为学生服务,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思想品德培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第三, 建立亲情补偿机制, 选择有责任心的老师建立“代理家长”制度, 主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让其在学校里过家庭式的生活, 增加情感投入。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综合性社会工程, 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仍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配合。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协调合作, 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使他们真正“从小立大志, 将来做大事, 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蔡君.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留守儿童安全为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2

[2].张美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3].刘文嘉, 廖艳群.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及对策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

上一篇:商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范文下一篇:高二目送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