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习作

2024-05-03

小学生作文习作(共14篇)

篇1:小学生作文习作

东于联区 东高白校 杜燕婷

提到作文教学,一向是我头疼的问题。写作文,我也是脑中一片空白。的确,作文教学是我们多数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们认为作文课难讲,以致不愿讲甚至是不敢讲。我也不例外。

从王老师来我们校后,我们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展开了以作文教学为内容的研讨活动,刚开始确实怕,怕接触作文,不过经过一年的学习,研讨,我已对作文教学好像不再那么恐惧了,渐渐的蒙生出丝丝喜爱之情。这也许就是日久感情深吧,好像我也和作文投缘了,我喜欢听作文课了,也喜欢偶尔写写文章了。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

通过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来王老师的指导,共同的研讨,不断的摸索作文教学之路,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引导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最近我要讲《我最佩服的人》,我们应该早早给他们分配任务去观察周围熟悉的人,令你敬佩的,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你佩服他?什么地方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

我学着一位名师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日记中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学生会观察,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敢于创新,灵活指导

课堂上,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亢,兴趣激发起来了。老师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敢说,愿说,说出真情。同时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时该体现出来,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提倡个性、自由表达并没有错,但如果孩子的作文天马行空,没有中心,离题万里,没有层次,想到哪说到哪,作为老师,我们应顺学而导,将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随生而导,及时捕捉学生的言语,有效地评价,点 拔贯穿整节课堂。学生在说得过程中领悟了写作的要领,因此,习作技巧的指导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种指导应该是隐形的,无痕的,渗透于学生的表达中。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五、及时展览,激发兴趣

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展一展,不仅使别的学生得益无穷,更重要的是激发一些学生的作文激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好作品多了,可编成班级作文集,画上封面,在学生中传阅,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办法。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以上是我对作文教学不成熟一点认识,今后,我会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不过老师们,只有我们爱上作文教学,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让我们都爱上作文教学吧!

篇2:小学生作文习作

我,就是大家都喜欢的玩具熊。

我全身都是毛绒绒的,摸上去舒服极了。这时,你可能会想,我摸上去为什么会有这么舒服的感觉呢?其实很简单,我的外皮是由柔软的人造毛制作的。打开我的肚子,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里面全是一层一层的纱棉,所以,我的整个身体都是柔软的,摸上去当然很舒服了。

其实,我的鼻子是用一些粗线一针一针缝上去的,我的嘴巴也是用这种方法缝成的。我最突出的就是眼睛了,如果眼睛只用针缝几下,我就没那么生机勃勃了。你们没有想到吧,我的眼睛是用塑料做的,所以看起来是亮晶晶的.。

我是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的。我的玩法千奇百怪,可以被当做小伙伴、小宝宝、小玩偶,甚至还可以当做小朋友晚上的抱枕呢。

篇3:小学生作文习作

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习作的功夫在习作之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成功。

一、结合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表达主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丰富积累,让学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能够起到文道结合,一举两得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如,学完《秋天的雨》一课,推荐几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推荐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学生通过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能够充分感受并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二、读写一体,渗透写作方法

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不能与读分割开来。如果在阅读上实事求是地发现规律,就可以把这种规律应用在写作上,很快地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读写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学会写作。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教师除了结合单元习作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如,学习了《小摄影师》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针对学生对小摄影师惋惜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当他拿回胶卷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续写,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和个性展现,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三、丰富素材,积累写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空间。例如,在要求学生写课外生活时,先让学生回家炒鸡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依据学生的学习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导入新课,然后分组学习,合作交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炒鸡蛋的经过。这样能丰富写作素材,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四、精心批改,寻找作文优点

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的批改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获得信心。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尽量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地指出学生习作的好坏原因,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作文写得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要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篇4:小学生作文习作

[关键词]习作;兴趣;培养

一、激发兴趣,唤起写作欲望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写作思路自然会从闭塞到通畅,豁然开朗。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写作环境,多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丰富了写作情感,唤起写作欲望。如: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我的课余生活》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课余生活中最喜欢做的游戏是哪一种,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发言。最后,我在同学们说的游戏中选了大多数学生玩过的,爱玩的游戏――“贴嘴巴”,带领他们玩了起来,游戏时,同学们喊啊!跳啊!玩得可开心啦。当游戏结束,我趁热打铁:“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玩的情景写出来呢?”同学们欣然动笔。一挥而就,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有趣,把游戏的过程写得有条有理。

二、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俗话说:“多读胸中富,多写笔生花”,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如果学生心里无物,也就不会妙语成串。要丰富学生的头脑,为写作积累素材,靠的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我们的学生生活范围很有限,为了让他们达到多读多写的目的,我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引导学生阅读时,必须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练精思,更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如在阅读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等都要进行摘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写作的内容就会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读、讲故事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并逐步养成广闻博记的习惯。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能力也逐步增强了,学生作文时就会有写不完的话。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引导观察,勤于动笔

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学生写日记。生活、学习有感受时,动笔记一记。还要注意倡导学生每天休息前把当天最难忘的经历或感受记上几句。这些日记应不拘形式、不管长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权利,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要多鼓励、多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设置阶梯。如可把写日记的训练过程分为三步:第一、能写就可记优,目的在于鼓励动笔;第二、能坚持就是胜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第三、一写得清楚具体,语言优美准确,目的在于训练运用语言,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四、下水引路,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郑益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教师首先打好腹稿,将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用密切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五、丰富生活,增强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这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郊游等,这既丰富学生的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思维上潜在的天份。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具体、生动,并逐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良好动机,是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培养其创作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还会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张贴出来,供同学们赏读,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制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学生更因自己写出的文章得到发表,受到赞赏,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七、做好批改、讲评

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习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小学生能成文一篇,并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高水平。交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并从中获取最高启示,因此,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获得自信。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寻宝”的心态,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用心去体会,尽可能地从他们的文章中挖掘出闪光点。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的赞扬,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积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多读多练,作文教学质量才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孔连根.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J].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14年,Z2期.

[2]罗洪卫 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3年,35期.

篇5:学生习作小学作文

爷爷非常懂得谦让,非常和蔼,今年过年他到我们家里来过年,爷爷做什么事都要让着我,比如看电视让我先看,吃饭时有什么营养的菜总是先夹给我,然后才自己夹。

爷爷非常乐于助人,他总是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去对待,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爷爷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

我在一点一点的长大,而爷爷却越来越老,可是爷爷还是非常勤劳,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在老家,爷爷除了种地外还经常去放牛,自从奶奶去世后,自己还要洗衣、做饭干家务活,也难怪爷爷虽然年世已高,但他的身体还是那么好,这也许是爷爷一生勤劳的结果。

大年初一早晨,吃完早饭,我给爷爷拜过年,爷爷从兜里掏出了压岁钱――100元,放到了我的手里,我顺手又把他塞进了爷爷的兜里,说:“爷爷,这钱是您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的,您都舍不得花,我怎么能要呢?”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笑咪咪的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爷爷的眼睛像给什么东西粘住似的,眯成一条缝,透出些微细弱的、混烛的光芒。

篇6:小学生作文习作

我小心地过了马路,来到菜场。我挑好了妈妈要我买的菜,付了钱。啊!原来买菜还挺容易的。

我安全地回到家,把买来的菜和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很开心,表扬了我。

篇7:小学生习作作文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房屋模型。有的模型是小区的整体概貌:上面有清澈的池水、青青的绿草地、整齐的路灯、漂亮的会所等;有的模型是房屋的户型结构:有二室一厅的、有三室一厅的还有别墅、错层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模型旁边摆放着芬芳扑鼻的鲜花,几个大姐姐正在弹奏优美的小提琴乐曲......真热闹啊!

走着走着,看见一个阿姨站在募捐箱旁边在组织捐书活动,地上放着一大摞书,一个写满签名和祝福的大白板特别引人注目。于是,我也把我心爱的一本书捐了,并在大白板上写上了对贫困小学生的祝福。妈妈看见了,高兴地说:“菲菲,你捐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片爱心呀!”我听了,高兴的笑了。

离开募捐台,我们来到了车展旁,各式各样的精美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让我留恋忘返......

篇8:小学生作文习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不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吗?如何让生活充实作文, 让学生的文章变得鲜活?

一、先育人再作文

教书育人, 要教书就要育人, 而且要先育人再教书, 先育人再作文。不会写作文是不好的, 但是会写文章心术不正就更不好, 甚至可恨。姚文元如果不是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就不能用笔杀那么多的人, 也就不会有牢狱之灾。

作为教师, 总希望看到学生的作文一篇篇文情并茂, 生动感人。如果一位平时自私到连文具盒都不许别人摸一下的同学, 她在作文中写她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如何把自己的菜让给同学吃,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会感动吗?感动得起来吗?教师在教学中, 总会发现一些学生, 不管布置什么作文, 他们都会写一些平淡无聊的的内容, 甚至一些恶毒的语言也常出现在作文里。如“死东西”“去死吧”“蠢猪”……这是他 (她) 们生活中真实言行的写照。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男孩, 父母外出打工, 跟着爷爷奶奶, 他写的是和小伙伴去偷别人的西瓜, 他们不仅摘还要踩, 不仅吃西瓜还要玩瓜。两个人把一地的西瓜破坏得差不多了, 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带西瓜回去还受到了家人赞扬。他认为这是趣事。后来, 我找他谈话, 告诉他:“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事不是趣事。而是坏事、错事, 因为你伤害了别人……”我又打电话与他父母沟通, 与他爷爷奶奶沟通, 要求他们重视小孩的品行教育。在学校也时时提醒他、关注他, 鼓励他与同学友好相处, 多去帮助别人。后来, 这位同学的作文内容渐渐生动起来。所以只有我们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经常地去松土培土, 除草浇肥, 让学生拥有自己心灵的生命之树。那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魂。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作文与做人相辅相成。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身边不是缺少乐趣,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乐趣的能力;身边不是缺少丰富、深刻的哲理, 常常是我们缺少发现哲理的能力。要发现这些, 就要细心观察, 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 即使对极普通、极一般的环境, 他也能看出许许多多值得爱、值得写、值得讴歌的素材来, 他也会充满写作兴趣。”我们的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 但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蕴含大道理, 小集中有大世界。而我们的学生总觉得无东西可写, 写作文就编作文。写《热心助人的同学》就一定会写这位同学帮人补课, 或扶盲人过马路。写《难忘的教训》就写考试考砸了, 今后要吸取教训, 更加努力学习。而且很多同学相同的题材从三年级写到四年级, 从四年级写到五年级, 甚至到初中、高中……

日记, 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一种理想方式, 而且从中可以把学生观察到的生活及时记录下来, 为学生留下丰富的素材。在日记中学生更轻松、更无私, 他们的苦与乐, 对与错都喜欢在日记中倾诉, 还会在日记中进行自我教育, 进行分析感悟。每天的日记使他们更加睁大了眼睛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 又让他们认清了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我教语文一直会要求学生练日记。记得有一届学生我还给他们编了一本手稿书《六 (2) 班日记》, 就是开学到放学每天挑选一篇班上同学最精彩的日记抄录下来, 按次序装订成册, 一天不落。下面是我从那里面选出的一些句子:“……啊, 春姑娘还准备了黄色, 她将黄色画成一朵朵美丽的野花。野花在春天里舒展着身体面带微笑……”“车来了, 我上去了, 看见外婆还站在那里, 看着车开走。我的泪水流出来了, 外公、外婆还有我的家人都对我这么好, 我怎么忍心伤他们心呢?我一定好好学习!”“晚上, 我在细雨中回到了家, 翻开了上学期的日记本, 我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啊!我翻到我被选中的那一篇日记。此时, 我多么想好好地写日记, 让自己的日记再上一次讲台啊!那时, 大家看着我, 认真地听我读日记。大家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那该多美好啊!”还有许多同学喜欢在日记后附诗一首呢。有位同学写他星期五回家又下雨, 又停电, 没电视看, 早早躺在床上, 想出一首诗:“一屋漆黑暗下厨, 夜半歌声青蛙鸣。屋檐之下水滴嗒, 安眠稳睡到天亮。”瞧, 如此即兴诗, 对于一个六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够了不起了。

三、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生活, 让学生的作文激情飞扬

篇9:利用作文批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批语;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小学生作文是挖掘儿童潜在的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它离不开兴趣这一因素。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还包括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语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批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有以下感悟。

一、肯定成绩,树立信心

我们学校位于边城小镇的城郊,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窄,认识的事物也比较少,所以程度上参差不齐。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词用句上较优秀,结构较完整,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习作;有的经过努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有的写出一个较好的开头;有的篇章中有一些优美词句等,教师对于习作中的闪光点,一定要采用鼓励性的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这个句子运用得很好”“你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你巧妙的過渡,使文章更精彩”,学生阅读到教师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受到自己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鼓起习作的勇气,特别是“双差生”,教师更要作为关爱的对象,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二、提出建议,指导修改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当然,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用错的标点等,教师还是要适当点拨,可用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如有学生写道:“我心中高兴极了,高兴极了。”教师可以指导:“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时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是否更妥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修改,学生始终会兴趣盎然地习作。

三、启发引导,条理清晰

教师批改作文,强调有批有改,精批细改。这里的细改,也不应当是教师的大量修改。教师应起到启发引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该如何修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也会出现许多的语病,教师不能简单地画出句子,然后写上一句“文章语句欠通顺”。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道该如何修改。启发性的批语应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而且学生的习作有时东拉西扯,条理紊乱,教师批改时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作顺序,按一定的条理叙述。例如写春游,学生的过渡常常显得单一,如“我们来到山脚下,又来到半山腰”“看这边繁花似锦,望那边风景迷人”。教师可以这样点拨:“请回忆《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怎样交待地点转移的,试着修改你的习作,文章的条理会更好些。”

四、鼓励优秀,激趣求知

学生在习作中,有时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是惊人之处,教师一定不能吝啬笔墨给予鼓励。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描写。这时教师不妨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也有的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例如:“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打着节拍,唱着歌儿,舒服极了……”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欣赏你的文章我很高兴,继续努力,你也能成为一名作家。”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激起求知的火花。

五、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阅读了孩子的作文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吐心声,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写上交流性的批语。如班上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情真意切地回忆了音乐老师带病上课的动人情境,文章写得真实感人。我写了这样一段话:“内向的你原来有如此丰富的情感,老师读完此文,深受感动,赶快把这种情感与音乐老师分享。”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写到二年级的一件往事,文中描写了老师对他严厉指责的情形,流露了自己的委屈,同时又担心他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坏孩子。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老师始终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如果说二年级那件小事,老师的批评过分严厉的话,老师今天向你说声道歉。”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更能唤起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

作文批改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习作,自己又该怎样修改。修改后对比感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更要做到有针对性,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孩子习作上留下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明确方向,展翅飞翔。

篇10:学生优秀习作作文

到了学校,小蚂蚁开始认真地学习。过了一两个小时,小蚂蚁听见“叮铃铃!叮铃铃!”的响声,已经放学了,小蚂蚁就背起书包准备回家。

快到家的时候,小蚂蚁发现有条小河把它给拦住了。它急得直跺脚,心里想着:这可怎么办呀?我该怎么样去渡过这条河呢?在这时,小蚂蚁发现旁边有一片树叶和一根树枝。它脑筋一动,想到树叶可以当船,而树枝可以当做划船的船桨。

篇11:习作小学优秀作文

阅览室里,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新书《猪八戒上月球》。太精彩了!我刚想仰头大笑,一看周围,赶紧捂住了嘴巴,尽力不使自己笑出声来。“嚓――”急忙中,我不小心把新书的封面撕成了两半。我傻了眼,这可怎么办呢?

我张望四周,发现没有人看我。再左右一看,呀!旁边有安全出口,我眼珠一转,心想:我可以把书藏起来,然后偷偷溜走。我悄悄地把书合起来,藏到一个书柜下面,刚准备走时,突然,一个大哥哥急冲冲地跑了过来。我吓了一跳,全身都是冷汗,赶紧装模作样正在找书。等大哥哥走后,我赶紧飞快地溜走了。

晚上,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时我听见全校的同学都在说我撕坏了书,还藏起来,让我赔偿。他们个个都在指责我,我一下子惊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我又走进阅览室,从书 柜下面拿出那本撕坏的书,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书的封面撕坏了。”“没关系,你非常的诚实。你只要把封面用透明胶带贴好就可以了。”我将撕坏的.书用胶带贴好了,又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书还给了老师,老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听了老师的夸奖,我非常惭愧。我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当一个诚实的人!

篇12:描写夏天的作文 (学生习作)

小草张大干涸的小嘴,轻轻地吻了一下这清甜的雨水。

雨点儿落在田地里,地里的庄稼齐声喊道:

“这阵及时雨真甜啊!”

雨点儿落在了果园里,果子笑呵呵地说:

“雨哥哥,给我们更多清甜的水吧!”

秋季来临了,小草健壮如牛,庄稼非常饱满,果子非常甜嫩。

这是为什么呢?

哦,原来清甜的水是从雨哥哥甜甜的心窝里流出来的!

篇13:小学生作文习作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能力,习作指导

写作本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学生作文过程中为他们做些铺路搭桥的工作必不可少,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点拨作文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在教思路”,这对作文教学来说尤其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优化写作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确实,兴趣作为一种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向,是探求知识、研究创新的直接动力。无数科学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无不源于他们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我们在作文调查中也了解到,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对作文所持的态度和感情。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

如上所说,不当的写作指导会使学生产生恐惧与厌倦心理,它是学生写作兴趣形成的严重心理障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与写作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与勇气。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必须排除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优化其写作心理,增强其写作信心。

在作文教学和整个过程中, 必须十分重视兴趣的介入。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 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彻一个“农”字,我们的作文教学肯定能闯出一翻新天地 !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参与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 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引起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上编一些课本剧,让学生耳闻目睹;观察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针对读写训练重点,让学生搞一些小制作、做小实验等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写作题材。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每月编辑《农村绿地文学》 ,刊登学生反映农村素材的习作,学生们的反应肯定不错。

二、引导学生体会多彩的世界,丰富写作题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现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这个道理。许多同学觉得生活平谈无奇,没有可感受可写的素材。其实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它,用手去感受它,用心去探索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欣赏生活、感悟生活。

我尝试让学生进行“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阅读和写作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样,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

三、倡导学生在作文中张扬独特的个性

箫统《文选》中写到:“文章之道与立身弄,立身先须谨饬,文章要放荡。”作文一定要放得开,广开言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大胆表现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让自由的心灵释放出真实的跳动,奏出真实的音符。

一些同学一写到教师,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所谓“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云云 ,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荒廖 ,这样的话既无法让人感动,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的真正特点。为什么就不能告别习惯认识,舍弃传统见解,用太阳或灯塔来作比喻呢? 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作用会像太阳,像灯塔一样,放出永不熄灭的光辉,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而完善自己,怎么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毁灭自己”呢!

作文呼唤个性,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色彩,才能使文章有风格,有特色。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踩着自己的脚印走也不行, 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篇14:作文指导要适应学生的习作需求

一、 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习作指导课中,把握习作要求的重难点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习作的心理规律来确定的。习作重点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的,一般在习作要求中明显提出来。而习作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及学习需求来确定的。把握了重难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本次的小学作文专题赛课中,有些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准确,导致了教学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案例一:《关爱》(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基本教学流程:

1. 教师讲述感人故事,引出“关爱”话题。

2.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关爱的事例(亲情、友情、师生情、人间真情)。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关爱事例;指名汇报关爱事例。

4. 出示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的要求。

5. 出示课文《穷人》的三个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片段中的具体描写;将原文段落与去掉具体描写的段落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哪个段落更能表现人物品质。

6. 仿写:写感人的一幕的一个片段,要求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

细读这次习作要求,就不难发现,这次习作要求的重点应该是“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难点是“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这是一个新要求,在以往的习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这应该是习作的难点。在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习作重点和学生难点加强指导,这样习作指导才适应学生的习作需要。

可是从上面的课例看,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课文片段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具体描写的感悟上,随后的片段仿写也仅是要求学生进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这是没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如果教师深入去了解、研读教材的话,就不难发现,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五年级还有一个单元的课文是有关这些方面内容的,在该单元中有相应的作文训练,所以到了六年级就不必在这些方面多花时间了。但令人费解的是,执教教师不但把学生已经了解掌握的“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作为本次的教学重点细细指导,还把阅读课上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搬到习作指导课上重复学习,既浪费了时间,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一直忽略了学生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地方: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怎样进行环境描写?如何才能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清楚?这样的习作指导缺乏针对性,教学的实效性当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案例二:《我敬佩的一个人》(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基本教学流程:

1. 你敬佩谁?出示人物品质。(教师从学习、生活、工作、待人等方面把人物的优秀品质罗列,并用课件展示出来。)

2. 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3. 回顾课文《父亲的菜园》的两个片段,表现了父亲的什么优秀品质?(勤劳、执著追求。)

4. 这两个片段是抓住什么来进行具体描写的?

5. 出示片段:热爱书法的黄小云(小组交流说说怎样可以把这个片段写具体,可以加些什么?)

6. 学生:可以加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这次的习作重点是“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你所敬佩的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难点是“怎么夸”。但是从案例二来看,首先,老师在指导学生了解“写什么”这个习作内容时就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本次习作的内容要突出的是“执著追求”的精神,可写的内容有很多,诸如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是执著;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是执著;为练好跳绳,每天坚持早起练习也是执著……但教师却把本次习作的内容限制在写人物助人为乐、热情待人、拾金不昧、刻苦学习等优秀品质上。教师没能准确把握习作的重点,人为地把习作的范围缩小,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受到了限制;其次,“怎么夸”、“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夸”这个习作难点也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教师又把学生的思路带回了仿照例文进行具体描写的套路里,这样的习作指导偏离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 有的放矢,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习作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指导”二字,教学应定位在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激发习作兴趣、拓宽习作思路上,并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习作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一般来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我该“写什么”,然后才考虑“怎么写”,最后在动笔写的时候再考虑怎么通过具体的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或品质。而参赛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却把第三个步骤作为指导的重点,而且无论是哪个年段,都无一例外地先出示课文片段,让学生从片段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相关句子,像阅读课一样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用上这样的描写方法,却把习作要求写什么内容一带而过,把大量时间放在了理解文本及对具体技法的感悟指导上。一节课下来,看到的都是教师对写作技法的步步引导,很少看到有学生参与习作的过程。这种无视学生的习作规律,没有内容的盲目指导,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下面是六年级《关爱》的习作指导课教学片段:

① 教师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体现关爱的事:有与老师之间的,有与邻里之间的,有与陌生人之间的,还有与亲人之间的……

nlc202309030234

② 教师提出: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深深打动了你?如果要把这些关爱的事写具体该怎么做?(板书:环境、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③ 教师具体指导一学生说一件事。(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动作会怎样?他说什么?有什么感受?还可以进行怎样的环境描写?)

④ 最后教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动笔写作。

作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对这次习作的内容“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基本没有涉及,却用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写具体”的技法指导,带着学生往教师预设的方向走,学生只能亦步亦趋跟着教师走。走了一大圈,准备下课了,教师才出示习作要求,学生才知道原来是要写作文!这样的习作指导虽然注重了写“具体”的技法指导,但是没有根据学生习作的实际需要,只是依着教师自己的设想进行的一厢情愿的盲目指导,导致了习作指导的耗时、低效。

再看三年级下册的《介绍我自己》(语文园地三)的教学片段:

① 通过读例文,了解怎么介绍自己的外貌。

② 除了介绍外貌还可以介绍什么?(性格、兴趣、特长、优点、缺点……)

③ 你有哪些特长?有哪些兴趣?有什优点?有没有缺点?平时你最喜欢做什么?

④ 怎么通过一件事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呢?

⑤ 出示例文,请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例文是怎么通过一件事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结构、是否会举典型事例把特点说清楚、能否用上好词佳句、表达是否通顺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

从这个教学片段看,这样的习作指导虽然看起来很细致,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外貌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典型事例。看起来似乎滴水不漏,按理学生应该会写了。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样繁杂的学习内容,是无所适从的,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更是茫然。

这是无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考虑学生的起点、难点进行的无目的的盲目指导。习作指导的重点应是解决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要明确学生习作的困难是什么,学生需要老师指导的是什么。如三年级下册《介绍我自己》,对于学生来说,最需要指导的应该是:如何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在明确学生的需求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的习作指导课才是有效的。

再看一个三年级下册《介绍我自己》的教学片段:

① 老师先说自己要找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特点:“这位同学的头圆圆的,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一对耳朵。请你们帮我找一找好吗?”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猜不出是谁。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大家都猜不出他是谁是因为老师的描述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

② 接着老师抓住特点对这位同学进行具体描述,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次为什么这么快找到要找的同学?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老师抓住了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发型、脸上的黑痣和大家都知道的特长等来介绍,所以很快而且准确地找到这位同学。

这样的指导,是针对本次习作的重点和学生习作中的难点进行指导,既有针对性,又适应了学生习作的需求,是有效的指导。

三、 注重取材的指导,提高习作内容的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习作教学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习作指导要重视对学生取材的方法指导和评价,要抓住取材、构思等环节指导,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提高习作内容的真实性。

下面是一位老师对习作《介绍我自己》选材指导的教学片段:

(1) 教师通过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介绍自己可以从外貌、爱好、性格、习惯、优点、缺点等方面介绍,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进行介绍。

(2)进行具体的选材指导:

①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如果自己长得和别人很不一样,可以选择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可以着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相貌特点)

②如果自己的特长很突出,可以从哪方面介绍?(可以专门介绍特长)

③如果你想让大家全方位认识你,既让大家知道你长什么模样,又让大家知道你的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你可以选哪些方面的内容来介绍?(外貌、性格、爱好等)

有了这样的选材指导,不同特点的学生就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才会各具特色。

习作指导在小学生习作中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习作的成败与习作指导有着密切的关联作用。有效、高效的习作指导课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要牢固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习作过程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二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理念,习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要抓好习作指导教学的研究,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减少盲目性的形式指导,注重取材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切实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让习作指导真正适应学生的习作需求。

上一篇:倡树清风廉正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下一篇:正佳广场前期项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