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24-05-01

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共9篇)

篇1: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天长市北大门,属城郊结合部,交通便捷,但治安状况也较为复杂,我镇自07年乡镇合并新设后,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招商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但广大客商对投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镇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就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制定了措施、落实了责任。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综治机关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综合的自觉性,进一步夯实基层治安防范工作,全力构筑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机动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我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强化领导。我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环境建设,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只有抓好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我镇从解决广大干群的思想入手,向他们阐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

1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对治安防控认识的不足,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为了能使该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明确了责任,落实了措施,确保了工作目标。

三、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1、镇首先建立镇、村(单位)、组三级防范网络;其次进行了周密的调查摸底,认真梳理分析,找准难点、乱点,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实施予以打击,尤其是重点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首要分子,做到不留遗患、不留死角。

2、在街道,从管理好重点人口、重点人群入手,对散流在街道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他们详细住址及联系方式,并要求从事特行的业主共同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式的管理,有效排除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在各村建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一些经济状况较好、距市区较近的村采取互联防,发挥“中心户长”的作用,加强巡逻值班。值班巡逻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查处治安隐患,对可疑人员进行仔细盘查,核对相关证件,确保辖区内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充分发挥综治调处中心的作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

我镇始终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反馈、半年一检查、年度一考核。确保对矛盾纠纷摸得准、抓得早、控得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调处责任制。今年我镇在民生社区搞了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回来创业园建设,工程量大、任务重,因而矛盾纠纷也多,但通过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使各类矛盾纠纷均能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社会关心的系统工程,需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社会人人参与的民心工程,有了良好、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009年11月20日

篇2: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全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我校科技防控水平,不断增强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根据县综治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综治领导组的职能作用,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师生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防控的自觉性,进一步夯实基层治安防范工作,全力构筑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机动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我校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了学校技防体系

根据我校对道路监控系统的基本需要和特殊要求,本着架构合理、安全可靠作为出发点,在学校大门口、食堂、教学楼入口、实验楼入口等关键位置安装了16个监控摄像机,控制中心设在政教处,随时对学校关键位置实行监控。校大门口安装了一个全方位旋转摄像头,和清溪派出所联网,由清溪派出所实行监控。

三、建设了学校人防体系

1.首先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三级防范网络;其次进行了周密的调查摸底,认真梳理分析,摸清问题学生,开展教育转化,预防 青少年犯罪;第三严格门卫制度,杜绝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校园和领导教师值班制度,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24小时值班监控。

2.管理好学校的住宿生,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他们家庭的详细住址及联系方式,学校政教、总务处共同参与住宿生的管理,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式的管理,有效排除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建立教师住户治安防控体系,每个住宿楼选取一名负责,其他住户轮流值班联防。

四、充分发挥纠纷调解小组作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我校始终把开展学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打架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实行班主任定期排查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反馈、半年一检查、一考核。确保对矛盾纠纷摸得准、抓得早、控得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调处责任制。杜绝发生学生打架事件和师生矛盾纠纷。

本,我校没有发生一件治安事件,校园和谐,师生平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从师生的安全出发,关注学生的社会活动,加强家、校、社会联动,建立完备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3: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构建有效的防控体系是必要的。整体防控理论注重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在实践工作中重视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 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本文从整体防控理论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策略, 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二、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概述

整体防控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实现对各种治安事件的及时预防和控制, 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该理论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一) 概念

整体防控是公安机关对人、地、物、事和组织实施整体性控制的体制、结构、功能等各项措施的总称, 它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具有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注重公安机关各部门的配合, 同时调动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 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 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的局面, 对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改进和完善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括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体系。同时为增进各部门联系, 有效协调不同人员和部门的各项工作,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构建高效、协调的多功能指挥系统是必要的。

(二) 目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也是紧迫的战略任务, 对推进公安系统各项工作制度化和系统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由单一的人员防控转变为立体的时空防控、由封闭式防控转变为开放式防控、由运动式防控转变为规范性防控、由被动防控转变为主动防控、由静态防控转变为动态防控。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控的预见性, 提前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进而提升社会治安工作水平, 有效保障社会治安防控效果。

三、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为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实现对各项情况的及时监控和预防, 从整体防控理论视角出发, 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建设策略。

(一) 情报信息研判会商

情报信息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也是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前提, 只有在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的前提下, 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反应, 立即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社会治安工作水平。因此, 要建立情报信息研判会商机制, 准确和全面收集情报, 对情报信息进行研判并做好分析工作。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制定相应等级的预警机制, 明确治安要求和治安重点区域, 并发出预警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二) 联勤联动机制建设

主要是增进部门和工作人员联系, 相互协调与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外向和内向联勤联动, 公安机关应该增进与城管、税务、工商、民政等部门的联合, 形成综合治理, 各单位齐抓共管局面, 相互配合与支持, 提高工作效率。内部也要加强联系, 听从指挥, 形成合力, 提高指挥准确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违法犯罪特点, 采取预控措施, 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 共同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三) 弹性工作机制建设

包括弹性的作息时间、警力部署、执勤模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工作时间和民警数量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增强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减少盲动, 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促进用警效益最大发挥。

(四) 奖惩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考核体系, 明确各项指标, 包括防控出勤制度、工作措施规范化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情报信息工作等。并落实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做好记录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措施, 提高工作效率。

(五) 物质装备保障建设

加大个人防护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保证物资供应充足, 增加资金投入, 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 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坚持整体防控理论的指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的建设工作, 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促进各种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适应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需要, 及时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事情, 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从整体防控理论的视角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念和目标进行研讨。并提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主要包括情报信息研判会商、联勤联动机制建设、弹性工作机制建设、奖惩考核机制建设、物质装备保障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整体防控理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金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论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 (4) :40-50.

[2]杨玉海.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41-46.

篇4:积极警务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积极警务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

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

我国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定,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下岗职工、失业农民工有所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新矛盾不断产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老问题有所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一些地方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多,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犯罪上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出现不少新情况。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期盼更平安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

二、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在强化社会治安防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收效也比较明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存在一个补充和完善过程,客观上形成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滞后性和不适时性。突出表现在:

(一)防控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措施不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防控工作是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投入多见效慢,很难看到成绩,不愿花人力物力做防范工作。二是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习惯于把侦破案件和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多少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防范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标多,治本少,形成了“重打轻防”的局面,走进了“打击——好转——恶化——再打击”的怪圈。

(二)防控组织工作不够健全

一是缺少专职防控工作的机制、人员和领导机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由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许多综合治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基层派出所的职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达不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不能真正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人防技防尚未形成有效的网络,防控格局不合理,防控工作处于松散状态,不严密。

(三)防控工作的运作方式不够科学

防控对象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一些地区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几乎处于失控状态。防控工作方式是坐在机关等报案、等调遣。工作制度呆板滞后,没有根据案发特点,科学及时有效地调整防控对策重点和时空范围,防控措施和手段单一机械,缺乏人防、物防、技防和意识防的有机结合。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措施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现阶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地位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只有每个参与者都认识到防控体系的地位, 认识到这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触及到公安工作思维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制约公安机关战斗力发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安机关的创新能力,实现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中来。

(二)抓好三大联动,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组合

1.是抓内部联动。在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优势,强化打击、巡逻、管理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警种工作联系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治安卡口控“点”,城市和公路交巡警控“线”,派出所和治安联防组织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均衡布局的立体防控网络,切实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警务运作机制的立体化、集成化水平,真正实现公安工作由传统“各自为阵”向多警种“合成作战”工作模式的转变。

2.是抓内外联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公安机关的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的防控工作为核心,不断拓展110社会联动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法制的和经济的手段,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严密构筑多层面的专群防控体系。真正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由公安机关“孤军作战”向社会各界“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转变。

3.是抓区域联动。拓宽对外联络渠道,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的警务协作,联手打击外来人口流窜犯罪和跨地区有组织犯罪活动,真正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由“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的转变。

(三)健全三个机制,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系统工程

1.是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能力。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接警、指挥、处警等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公安机关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台合一”后,赋予了指挥中心更多、更大的职权,提高了110报警服务台的实战指挥效能。因此,要建立起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以交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社区警务室等为基础,各警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联动的接处警运行机制。

2.是健全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控制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工作做得好了,发现、打击犯罪的机会和几率就越高,防范、遏制发案的目标也同时可能实现。要紧紧围绕犯罪分子“吃住行销乐”等环节,不断织密阵地防控网络,在工作職能所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布建信息员,广泛收集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

篇5: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三穗县南大门,交通便捷,320国道和三开高速横穿而过,但治安状况也较为复杂,因此,我镇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就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制定了措施、落实了责任。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综治机关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综合的自觉性,进一步夯实基层治安防范工作,全力构筑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机动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我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强化领导。我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环境建设,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只有抓好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我镇从解决广大干群的思想入手,向他们阐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对治安防

1控认识的不足,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为了能使该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明确了责任,落实了措施,确保了工作目标。

三、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1、镇首先建立镇、村(单位)、组三级防范网络;其次进行了周密的调查摸底,认真梳理分析,找准难点、乱点,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实施予以打击,尤其是重点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首要分子,做到不留遗患、不留死角。

2、在街道,从管理好重点人口、重点人群入手,对散流在街道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他们详细住址及联系方式,并要求从事特行的业主共同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式的管理,有效排除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在各村建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巡逻值班。值班巡逻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查处治安隐患,对可疑人员进行仔细盘查,核对相关证件,确保辖区内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充分发挥综治调处中心的作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

我镇始终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实行定期

排查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反馈、半年一检查、一考核。确保对矛盾纠纷摸得准、抓得早、控得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调处责任制。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社会关心的系统工程,需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社会人人参与的民心工程,有了良好、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XXX政法委

篇6: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切实加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结合辖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办事处的职能作用,促进齐抓共管、广泛参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综合治理的自觉性;坚持机制创新,加强治安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

2、总体目标:构建起以群众自治组织和辖区公共户单位为基础,公安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以案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覆盖全辖区、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在xx年的安全感测评中安全感达xx以上,xx年达到xx以上,为辖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建立公安干警察牵头,专职巡防社区巡逻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协同配合的巡逻体制,切实增强街头路面的有警密度和见警时间,提 1 高对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巡逻队、义务巡逻人员、物业保安力量的作用,形成社区、派出所、警区三级联动防控。对重点区域和治安复杂区域要采取徒步巡逻、带犬巡逻、定点守候的方式进行控制;对重点路段和易发案时段,要采取徒步巡逻、带犬巡逻、机动车巡逻等方式进行控制。辖区巡逻防范做到车巡、人巡和警犬巡逻相结合,便衣巡逻和着装巡逻互为补充,采取巡逻、定点守候、盘查有机结合,分层、分时、分片的控制手段,形成严密布控。为加强巡逻防范,拟召xx名巡逻队员,每人每月补助xx元,从区拨治安防控体系经费中支出。派出所要结合区域的治安形势制定巡逻工作方案,整合辖区治安防范资源,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部位、易发案时段和重点地段的控制,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有效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派出所、各社区要制定并实施巡逻防范工作考核制度,依据每日治安动态对防范力量进行适时调整,每周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点评,每月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考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参与社会面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社区治安管控体系。强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健全社区综治组织,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水平。完善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制度。社区及社区民警要组织使用好社区综治委员、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禁毒专门工作者、义务巡逻队,做到职责清、任务明、工作互补。综治办和派出所要组织指导社区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开展对辖区楼群院落(小区)及散居户的摸底调 查登记工作,切实掌握辖区居住区域的防范结构及现状,为防范

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制定社区防范工作方案。要依据居住区域不同的治安防范结构制定不同的工作措施,对有专职值班人员的小区(院落),开展“零发案”小区(院落)的创建工作,提高防范工作效能,减少或杜绝刑事案件的发生。对无人值班的小区(院落)要划分为基础条件较好、基础条件一般、基础条件较差三类来开展工作,对前两类小区(院落)今年要有30%小区(院落)落实专人值班;对基础条件一般,现阶段无法落实专人值班和基础条件差的小区(院落)散居户区域要安排落实专人进行义务守护。

(3)制定社区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摸底工作。各社区及社区民警对社区存在的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建立整治工作档案,详实记载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工作效果,并依照档案实施动态监控,使整个工作落到实处。

(4)社区及社区民警以小区(院落)、楼栋(单元)为单位,采取召开群众会、入户调查、入户宣传等手段,动员群众或单位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xx对社区每栋每单元安装防盗门补助xx元,提高辖区物防履盖面。

(5)在办事处妇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6)在派出所和司法所的指导下,做好以流动人口和 刑释解教人员为主体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台帐健全、数据鲜活。

(7)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和调解各类民间矛盾及纠纷,确保无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8)社区民警要组织专业巡防、半专业巡防、义务巡逻人员在辖区开展巡逻守护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背街小巷和易发案区域的巡逻守护。

(9)在社区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一律挂证上岗(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着装,社区综治委员、禁毒专门工作人员挂证);巡逻人员一律佩戴明显标志。

(10)沿街铺面落实每日值班治安员制,每日值班治安员一律佩戴明显标志。

3、构建重点部位防范体系。要将辖区内的广场、商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列为重点部位开展防范工作。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上述区域和单位纳入办事处的综治工作范畴,与其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派出所要与其签订《治安责任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组织开展治安检查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治安、消防隐患,指导上述区域和单位的保安力量开展防范工作,开展经常性特别是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和防控。

4、构建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办事处要与辖区内的公共户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综治工作原则,督促单位落实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公安派出所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指导、督促、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对有违反该条例的现象或治安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或报区政府予以表彰,对明确为重点单位的要指导其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

5、坚持执行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组织指导各学校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在上放学时段派出所指导检查督促各学校的保安人员要负责维护校门口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派出所要负责校园周边主、次干道的巡逻;管段民警组织社区义务巡逻人员负责背街小巷的巡逻;综治办、派出所要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进行守候;城管科要安排人员对校园及周边的占道经营进行清理;派出所、文化站、社区要组织力量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进行专项检查,杜绝未成人年上网现象。

6、构建科技防范监控体系。不断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技术防范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完善且使用好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以天网工程为契机,提升视频监控水平。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督促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单位内部的财务室、仓库、保密室等安装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和小区要与综合报 警网实现联网,增强整体联控效能。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建立覆盖辖区重点区域、排除治安隐患和解决重点安全问题的安全防范网络。

三、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各单位加强协调和督查,通力协作,各负其责,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认真检查和考核、评比。

2、加强落实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管理理念、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切实抓好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勤务模式,切实提高政法工作效率。

3、实行“警力下沉”,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深入社区、沉到基层。改革勤务方式,全面推进“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治安防控。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扩大群防群治工作覆盖面。切实加强综治办建设,确保防控体系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

4、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认真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用正面的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司法所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流动人口、重点整治区域的法 制宣传,提高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街道政法委要指导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利用条幅、标语、板报开展宣传教育,在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的同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在每年的综治宣传月要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综治工作氛围。

5、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状况监测评估。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形式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对治安状况的反映,及时分析研究治安形势,增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针对性。

6、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普九”对象及适龄儿童入学。文化站、街政科、各社区要加强对辖区“普九”对象及适龄儿童的摸排统计工作。对排查出的未入学儿童及青少年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确保其入学,对“普九”对象及适龄儿童的家长不让就学而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要积极开展规劝工作。

7、加快辖区经济发展,促进、扩大再就业。社保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具体工作规划,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强辖区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格局,全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创业扶持,扩大再就业渠道。

8、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切实做好为社区居 民群众的服务,综治委员、综治工作者、禁毒专职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每天要深入居民群众家走访,向居民群众宣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情况,公安派出所打击情况及辖区发案特点,提示居民群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上门为居民群众开展服务工作。

四、检查考核

1、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开展“四查”:一是查各单位的巡逻工作方案,工作记载,社区民警、社区的工作记录及相关的档案资料。二是实地暗查街面的巡逻防控工作情况,巡逻人员佩戴标志情况;走防群众、单位及铺面了解辖区的巡逻密度及对社区民警的熟悉程度。三是查小区(院落)、单位、重点部位、校园及周边的值班、巡逻、守候的防控工作情况。四是对社区内发生重、特大刑事案或者重大影响的事故、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进行责任倒查,如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实行入室盗窃案件同比考核办法。对入室盗窃案件实行每月通报、季点评、年定级,即:每月对各社区的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情况及上升、下降进行排位,并以通报形式下发各社区。在一个月内入室盗窃上升幅度在前三名的社区给予通报,一个月内连续二次入室盗窃排在前三名的社区给予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因措施不力继续上升或者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入室盗窃上升幅度排在前三名的社区给予黄牌警告,受到黄牌警告后还在继续上升的社区将实行一票否决。

五、奖励

1、在四查工作中、有方案工作记载、工作记录等档案齐全,对无人值班守候的院落和楼栋经过社区动员居民群众建立值班或设立义务值班人员。奖励300元。

2、每月对社区入室盗窃进行环比考核奖励,下降30%的奖励xx元,下降50%的奖励xx元,下降100%的奖励xx元下降200%的奖励xx元。

篇7:浅析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树立三个观念,以新的思维引导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树立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打防关系。在打与防的互动关系中,“打”固然十分重要,且一刻也不能放松,但从工作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分析,加大防控力度,坚持以防促打,打防结合,效益更为可观。实践证明,只有将严厉打击与主动防范相结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效益观念,明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自觉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变“被动补防”为“主动设防”。

(二)树立经营观念,抓好长期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先考虑建设最急需、最适用的项目,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经营,分步实施,紧抓不放。工作中既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又要反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短期行为。

(三)树立创新观念,全力打造新品牌。创新是基层基础工作进步的灵魂,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基础工作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突破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和清规戒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拓新基础领域等。要提升基础工作科技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移植到治安防范中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产业为载体、防范为核心的治安防范体系。

二、抓好三大联动,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组合 一是抓内部联动。在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优势,强化打击、巡逻、管理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警种工作联系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治安卡口控“点”,城市和公路交巡警控“线”,派出所和治安联防组织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均衡布局的立体防控网络,切实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警务运作机制的立体化、集成化水平,真正实现公安工作由传统“各自为阵”向多警种“合成作战”工作模式的转变。

二是抓内外联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公安机关的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的防控工作为核心,不断拓展110社会联动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法制的和经济的手段,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严密构筑多层面的专群防控体系。以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为载体,以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治安联防组织为依托,广泛开展各种自防协防工作,深化基层平安零发案创建活动,把加强人防、巩固物防、普及技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由公安机关“孤军作战”向社会各界“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转变。

三是抓区域联动。针对当前刑事犯罪流窜性和跳跃性的特征,坚持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工作原则,完善协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互助互促的警务合作新格局;拓宽对外联络渠道,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的警务协作,联手打击外来人口流窜犯罪和跨地区有组织犯罪活动,真正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由“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的转变。

三、健全三个机制,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系统工程

一是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能力。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接警、指挥、处警等环节的规范化建设,罗山县公安机关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台合一”后,赋予了指挥中心更多、更大的职权,提高了110报警服务台的实战指挥效能。因此,要建立起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以交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社区警务室等为基础,各警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联动的接处警运行机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勤务方式,在警力调配上由“层层屯警”向“全警上路”转变,把90%以上的巡警摆上路面,杜绝机关化倾向和坐等报警等消极做法;在巡逻范围上由“局部巡逻”向“全方位巡逻”转变,提高巡逻覆盖面,减少治安死角;在巡逻时间上由“限时巡逻”向“全天候巡逻”转变,使群众随时感受到巡警就在身边,增强安全感;在巡逻方式上由“单纯巡逻”向“执法巡逻”转变,把巡逻与盘查、守候、处罚、治理有机结合,提高巡查实效。在点的控制上,逐步加强对出城出租车和其它重点嫌疑车辆的登记、盘查,及时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在线的控制上,积极拓宽群防群治工作渠道,采取

交巡警车巡、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步巡和便衣预伏守候等方式,灵活布控,机动执勤,形成专群结合、错落有致的社会面防控网络。在面的控制上,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推行责任区民警驻村入户等有效形式,明确设定防范责任指标,把辖区社会面治安防范工作纳入派出所警务责任范畴。

二是健全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控制是基层基

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工作做的好了,发现、打击犯罪的机会和几率就越高,防范、遏制发案的目标也同时可能实现。要紧紧围绕犯罪分子“吃住行销乐”等环节,不断织密阵地防控网络,在工作职能所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布建信息员,广泛收集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尤其要围绕重点对象、重要阵地、要害部位加强信息员的物建工作。要在积极布建秘密力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人员、物品信息登记和报备制度,推行网上申报和日常管理。当前,要在“户户平安”工程和平安“零发案”创建活动中,把加强人防、普及技防、巩固物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协防联防活动,建立三级治安防范组织,以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

篇8: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客观要求

(1)当前社会治安的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呈多极化,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科技革命孕育的新突破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如严峻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形势、日益增多的跨国犯罪、不断涌现的高科技犯罪等,很多犯罪呈现出国内犯罪与国外犯罪的关联性,网络犯罪与现实犯罪的互动性,传统犯罪与新型犯罪的交织性等特点,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的新态势下,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

(2)当前社会治安的国内形势。首先,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体系等重大调整使社会矛盾突出,极易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其次,随着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手机等违法犯罪的案件,因其数量多、发展快、危害大等特点,已经引起各地公安机关的重视,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难点。我国公安部门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开始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科技强警”和“三项建设”战略规划。在相关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战略资源。再次,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主要是被动型防御,由于其工作盲目性大、主观性强、科技含量低等特点导致社会治安防控的指挥决策缺乏科学性、无法精准打击犯罪等后果,无法适应当前发展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因此,构建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必需。

2. 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创新警务模式的必然要求

警务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警务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警务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导,公安机关要重视社会治安的早期预防和预警,在采集、汇集、整合情报的前提下,分析研判情报信息,以科学规范的警务管理为核心、务实高效的战略决策为目标,从而实现精确的指挥、打击、管理、防控和保障的主动警务工作模式。

3. 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一,传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着防控手段孤立、单一,各警种之间缺乏交流和打击合力等问题,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可以在网络化防控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各种防控力量,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的多警种联动、协同作战,极大地提高警务效能。第二,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积极扩展和丰富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来源,并通过云计算机、物联网、移动通讯及互联网和软件等技术的科学和广泛运用对信息情报进行有效的研判,充分依靠情报信息的预警和主导功能,实现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精确打击。第三,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信息”为主导,积极采集、整合、研判各类情报信息资源,在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下,大大减少了中间指挥环节,形成了快速反应的高效指挥机制,使情报信息、指挥决策和打防管控等实现了动态化、实时性,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

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战略与范畴。近些年来,我国公安理论界和实务界从多个视角和层面对我国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著书立说,并从不同的侧重点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予以阐述,如有的观点认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于现有警力和各种社会资源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整合,使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机结合,对人、地、物、事实行全方位、整体性控制,形成指挥统一、信息共享、灵活反应、协调有序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概念涉及到了防控主体、防控客体、防控手段和防控目标等防控要素,但是依然存在着防控主体界定模糊、防控范围过窄以及防控要素之间的互动缺乏等问题。为了明确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的内涵与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1)防控主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社会性工程,为了契合社会治安防控开展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就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各种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开展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①公安机关是防控主体的主导力量。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法定的秩序维护者,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因此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特殊优势,对体系的建设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从而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和其他行业机关都是治安防控的主体。各级政府要发挥领导、统筹兼顾、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对各种治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使治安防控形成合力,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成为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指挥平台。③各职能组织、社团群体以及基层单位。社会组织主要指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治安联防队、治安保卫委员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保组织等专业安保组织。这些组织不仅协助警方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效果。④公众个体。美国学者科菲指出:“公众参与犯罪预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刑事司法系统能否成功的对付大量违法犯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是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经验表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多元主体不是各种防控主体力量的简单机械迭加,而是要将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整合、重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深触角、无空隙的治安防控有机整体和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2)防控客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客体不仅是防控和打击犯罪、突发事件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还包括以下客体:①矫正和教育公民的越轨行为;②提高公民个人自我防范意识;③对网络等虚拟世界的防控;④注重社会和公民的心理层面的防控。

(3)防控方式。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动员的政治方式,也不能重打击而轻防范,重处罚而轻教育,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管控。而这些方式中有一种防控方式是有的学者提出的“情境预防”,即通过管理、设计、调整与犯罪人相关的自然环境、人际交往环境以及事物环境来预防和控制犯罪。

(4)防控层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层次可以分为:①纵向层次,根据纵向级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中央级子系统、省级子系统、市级子系统和县级子系统四个层面组成。②横向层次,划分为决策指挥、信息调度、公安处置、警务保障(由人防、物防、技防构成)等子系统。③宏观层次,分为城市和农村,网路和现实两种体制。

2.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而对于这些特征的研究和透视,可以探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1)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性复杂系统。多层次性的子系统之间结构上紧密相关,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构建整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的防治,从而实现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长期稳定。

(2)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多节点、多线条、多面向相结合的交叉互动式立体网络。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而防控体系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或防控力量的简单机械叠加。因此,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警务现代化、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防控立体化的基础上构建的依靠各级政府、公安机关以及群众等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的全方位社会防控体系。

(3)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动态性主要是公安机关根据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来调整其状态和行为,将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动态巡防工作。静态性主要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就是将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的监控体系结合起来,形成部门联动,进一步消除视频监控盲点,及时防范、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4)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开放性和自适应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调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要随时与社会环境保持情报、信息的交流,在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保证防控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面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能够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当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1. 国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

国外一些成熟的社会治安防控理论和经验模式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的环境预防论,主要强调通过切断利用环境漏洞进行犯罪的条件来减少犯罪的机会,从而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美籍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强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子系统,自身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将若干功能各异的防控子系统通过一定的要素联络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少内耗、高效率、功能强大的新系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之目的。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休斯顿警察局提出的社区警务理论,强调警察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社区公众和团体参与警务活动,共同交流信息,研究社情,寻求解决社区隐患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犯罪。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已成为当前国际警务发展的战略趋势,强调情报信息工作是警务活动的基础和主导,各项警务活动都要以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和应用为基础,从而形成合力的资源配置和打击合力。

2. 国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

(1)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是我国社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提出阶段,199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作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其作用并不明显。第二阶段,2000年初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这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人、物、时、空控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全面加强“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对动态社会的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立体化覆盖。第三个阶段,2011年以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公安机关要在全国省、市、县建立健全以指挥中心,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支撑,以“六张网”为骨架,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特点。一方面,主要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内涵、构建的规模和组成要素。另一方面,侧重于从理论上探讨科学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以防控力量为主,还是以防控对象为主。

3. 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关键要素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规制。如各种防控主体的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制度尚不健全,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系,导致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无法整合形成合力。法律对于互联网是否属于“公共空间”需要明确,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制建设,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与和谐。

(2)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数据平台薄弱。基层社区的防控基础设施欠缺,防控的技术手段不高,警力不足,社区管理不到位以及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不够等问题使公安机关无法掌握准确的数据资源,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挖掘应用水平不高,使数据资源的整合、挖掘利用出现障碍,无法实现数据资源效果最大化。

(3)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主体力量缺乏协调性和配合。首先,公安机关作为主导地位的防控主体,其工作协调性不足。公安机关内部警种间没有建立高效的联系机制,情报的共享、分析和研判工作无法默契配合。其次,社会防控力量薄弱,综合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作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防控力量对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工作的配合,难以形成打击合力,无法有效落实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相关措施。再次,综合协调部门和平台的核心职责和关键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综治平台建设中,各方多将综治办看成是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很多政府管理工作,弱化了社会综合治理组织协调的工作。

(4)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仍需加强。在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上,尤其是在改革创新的重点项目、技术标准、推进要求等方面存在不足。社会治安防控在资源配置和平台建设方面,存在重控轻防、防控过于依赖处置体系的问题,对防范和化解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不够。

(5)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不足,导致防控的科技效能不高。①采集信息的质量不高。公安机关在信息采集方面存在着采集不规范、录入不及时、采集主体单一和范围有限的问题。②视频监控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视频监控建设缺少总体规划,管理维护不到位,标准和规范不统一。③由于各地方开发的信息系统具有地域性、公安机关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以及交流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信息共享程度偏低,造成资源浪费。④信息采集制度和情报研判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信息工作机制不健全。

四、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研究

1. 以“情报信息平台、治安防控平台、社会综治平台”为依托构建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平台建设,适时、客观、准确地把握社会治安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准确作出决策,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首先,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确立情报信息在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一切警务决策、指挥、调度必须从情报分析研判出发,实行情报导防、导巡、导打和导控,切实提升决策和指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信息采集研判平台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处理系统的更新和改造,特别是对复合性的集信息采集、研判系统的防控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再次,完善预警平台建设。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信息主导的决策指挥系统,将治安预警信息通过对内发布平台(主要是公安内网)和对外发布平台(主要是门户网站)两种形式发布,治安预警发出后,要建立完善反馈机制,通过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来评价治安预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效果。最后,加强和完善接处警系统建设。公安机关要整合各类紧急电话报警系统,将紧急电话处理系统进行并网处理,构建一个“四台合一”的综合处理系统,由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负责集中处理。

(2)促进治安防控平台的不断完善。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依靠群众,将治安防控由街面向居民区、由主城区向乡镇、由公共场所向单位内部、由“地面”向“空中”推进,不断完善社会面、社区、农村、单位内部、行业场所和区域间等方面的防控网络建设,促进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3)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要将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目标按部门职能、辖区范围、前后时段分解成多个层次,使治安防控在部门间紧密配合,在辖区间整体联动,在时间上紧凑连贯。要从指挥决策机构、各专业职能部门,到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建立指挥系统、信息预测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等子系统,既有序分层,又紧密联系,以实现总体高效运转的目的。要坚持走全方位、社会性之路,牢固树立整体防控意识,坚持“情报预警、源头管控、动态布防、精确打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导,综治部门为龙头,公安机关为主力,职能部门为主体,群防群治辅助力量为补充,社区、社会面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整体防控局面。

2. 以“研判预警机制、防控协作机制、督导考评机制”为保障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运用信息技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风险的研判预警机制。信息研判是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①研判组织机构建设。在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专门的信息研判机构,建立一套自上而下、横向扩展的管理体系。②明确信息研判的内容和研判人员的职责。③构建程序化信息研判平台。依托现有的信息研判平台,分析研究侦防措施,及时向各单位通报情况,针对突出问题,调整警力部署,堵塞防范工作中的漏洞。紧密结合调查访问、守候、跟踪等其他侦查措施,及时向一线通报研判信息,再依据基层反馈的情报信息,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搜集—通报—再搜集—再通报”的工作流程。

(2)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协作机制。第一,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必须打破壁垒,加强合作。要在不同省市之间构建区域警务协作平台,要在同一辖区内,打造一支集刑侦、网侦、技侦、治安、特警等合成作战的专业队伍。第二,要健全指挥联动机制。建立一个专门的、高层次的指挥中心,连接各个协作单位,各协作单位要制定指挥联动预案,根据警情统计,做定期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区域间、各警钟部门间共同构成相互联动、运行流畅、决策有效的指挥系统,确保其在治安防控中发挥协调联动的作用。第三,建立警务交流机制。要加强区域内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的交流,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召开联席会议等交流活动,增强民警协作意识,提高协作作战能力。

(3)建立和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依托信息系统,通过推行网上考核,规范相关机制,落实考核奖惩,有效实现警力资源内涵式增长,破解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在完善治安管控责任倒查系统、服务对象信息系统、社区民警考核平台等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考核方案和指标体系,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参与积极性,为社会治安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3.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精细化的“服、防、打、督、奖、宣”一体作战格局

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将国外的精细化理念引入,就是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按照“精细”的思路分解细化和落实,分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最终整合全部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六张网”和“四项机制”建设,需要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分解为“服、防、打、督、奖、宣”五个阶段。“服”是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百姓的宗旨意识,这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防”是指不发案,少发案,包括“人防”、“技防”和“内防”。“打”是指通过逻盘查打预防犯罪,主要查管制刀具,可疑人员、可疑车辆,打击预备犯罪,情报导航打现行犯罪,深度经营打团伙犯罪。“督”即加强绩效考评和督导检查。“奖”即通过设立有奖举报犯罪基金、民警破案奖励基金、见义勇为基金,调动百姓、民警、社会三方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敢于、乐于、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形成让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敢打的局面。“宣”是指宣传,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社会面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知晓社会治安防控的做法,达到弘扬正气、震慑犯罪,增强公安机关的服务能力和打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庆功.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5).

[2]王旭,肖洪伟.试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5(9).

[3]宫志刚,李小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4(2).

[4]刘振华.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

篇9:永丰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治安管理;社会防控;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4-01

一、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间配合不密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一切社会治安资源,不仅包括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也包括保安公司及其他专业队伍,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以及各种群防群治组织等等。在具体的治安防控工作中,有时公安机关只是配合部门,但主办部门以公安机关执法权威高为由,将工作全部推给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对防控工作不闻不问。有的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转而找公安机关,对于发生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事故,单位内保部门不积极主动处理,反而交给公安机关。对于群体性事件,一些有关部门只求暂时平息事态。而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问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不断反复,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无形中加重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负担,加剧了警力紧张的状况。有的地方把防控工作等同于公安工作,自身不参与,完全由公安机关承担。有的部门从狭隘的部门利益出发,“有利益往上冲,没利益不理会”,极大地削弱了防控工作。

(二)经费投入不足。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一任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安工作经费投入也不均衡。如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保障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也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老大难问题,公安工作经费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三)信息化建设不足。

基础数据平台比较薄弱,存在数据共享程度低、准确性存疑以及数据挖掘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存在数据开放不够的现象,导致很多数据不能共享。由于技术、数据录入、历史原因或人口流动等因素,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存在缺陷。在数据挖掘应用上,尚未形成强大的基础数据平台,难以对各个系统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予以充分挖掘利用。

二、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统一指挥机制。

从国内外警务工作的实践来看,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间越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为此,要在要害部位安装与公安机关联接的监控报警系统,实行等级化防护管理,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在110报警指挥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犯罪新动态,不断调整指挥调度格局,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立体治安防控结构,确保警令畅通、指挥有力。除了监控报警以外,还应积极创建移动报警点,加强对移动目标的管理和建设,如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出租汽车和公交车为主的移动报警点,以及针对移动通讯工具—手机的监听监控工作都纳入到移动报警点的创建工作中,有效预防和遏制并迅速侦破侵害移动通讯工具从业人员和以移动通讯工具为作案目标或把移动通讯工具作为作案载体的犯罪行为,形成动静结合遍布全城的报警网络,通过网格化巡逻和网格化布阵系统以及公安机关设施和公安民警装备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接警、出警和处警的速度,特别是远距离目标的接处警速度。实行24小时对社会治安面的全时空动态防控,把警力布在一线,由机关化转向实战化,由静态转向动态,由打击转向预防。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目前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要在“开源”和“节流”上做文章,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公安工作社会化进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防控体系建设进行投资,利用社会资金、物资协助做好防控工作。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科学合理地用好有限的资金,以最低的资金消耗获取最大的工作效益。

(三)加强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

镇综治委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参考文献:

[1]周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J].公安研究.2013(05)

[2]王焱.试论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演变与趋势[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03)

[3]袁振龙.治安防控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上一篇:第11章会计工作组织下一篇:艺术生高考填报志愿可以填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