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学设计

2024-04-30

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分西瓜

(课件演示)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荒凉的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悟空心疼师傅,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西瓜给师傅解渴。师: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操作探索,合作探究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模式(1)比较分子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大家同桌间在圆形图片上分别表示出1/4和1/8,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观察讨论一下,八戒自己提出要西瓜的1/8,可西瓜切开后,对比西瓜的1/4之后,为什么后悔了呢?(2)“火眼金睛”

比较1/3和1/2,1/7和1/5,1/3和1/6的大小。

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3)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例题。

师:你们在做题目时,遇到什么问题了。(分母相同分数的比较)

师:你是怎么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式

(1)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的想法。

(2)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2)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3.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4.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混排题。

师:这么多题目要比比谁最细心。如果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颜色。5小结,同学汇报自己在分数比大小时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相应板书)

三、游戏:“拿小棒”

(课件演示)出示10根小棒 师:老师拿了全部的3/10,老师拿了几根?

你要拿得比我少,应该怎么拿?同桌两人玩一玩。要说出拿出了全部 几分之几?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

四、课堂小结

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篇2: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该文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

ml

比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17页内容,第21页第5~ 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图片: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认读1~5各数。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2.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4.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鱼。”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

5.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6.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2)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篇3:对数和0比大小

于是, 我们发现一个结论:当底数和真数都大于1 (或都小于1) 时, 对数大于0;当底数和真数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时, 对数小于0。我们把它概况成一句口诀:同区为正, 异区为负。哈哈, 这句口诀帮你立即弄懂所有对数和0比大小的题。

篇4:比大小教学设计

今天上“分数比大小”一课,上课之前我想:在昨天通分的学习基础上,今天的内容是“小菜一碟”,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很快。

果然,课堂中我抛出例题后,采取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分数比大小方法。同学们4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有同学很快想到通分的方法:35和49比大小,35=2745,49=2045,因为2745>2045,所以35>49。我心想:看来上节课,同学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我顺势问道。这时班级中又高高地举起了双双小手。一生站起道:“我们前面学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数都化成小数来比大小。”其他学生欣然点头。“好,请你来具体说说”。“35=0.6,49≈0.44,因为0.6>0.44,所以35>49。”

又一生站起道:“我是这样想的,35比一半(2.55)大,而49比一半(4.59)小,所以35>49。”我请他上台来板书给同学们看。“因为35>12,49<12,所以35>49。”课上到这儿,时间还只花去15分钟,我很高兴地想,书上的几种解题策略,学生基本上都已出来,看来这节课上的很顺利啊。

下面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应该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通分比大小”的方法。谁知,又一双小手高高地举起,我定睛一看,哎,这位同学是一位思维比较活跃的优生,难道他会有什么问题吗?“你有什么问题?”我指名问道。“老师,我还有一种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是让他尽兴讲下去?还是打断他的想法,继续今天的教学内容?”此时,我的头脑里两种想法在竞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占了上风。

“好,就请你来说说看”,该生见我让他大胆地发表意见,高兴地说:“我发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话音刚落,立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他讲下去,他说道:“我们可以比较分数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积大的那个分子所在的分数就大。例如35和49比大小,35和49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即是:3×9=27,4×5=20,因为27>20,所以35>49”。话音刚落,班级里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可以这样比较分数大小吗?”同学们都带着疑问的眼神看着我。我笑笑说道:“同学们,要想知道这样一种比较分数的大小方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验证这种想法”,大家异口同声说道。“好,请每位同学自己出一道异分母比大小的题目,请先用你常用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再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来验证”,大家的兴趣一起调动起来,纷纷动手来验证。

“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班级的气氛一下达到高潮。

“谁来汇报?”唰的一声,双双小手举得高高。

一生说:“我想到通分是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去比大小,我们还可以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来比较大小。例如:311和467比大小,311=1244,467=12201,因为1244>12201,所以311>467。”

一生说:“我想到把分数扩大成整数去比较:例如:23和58比大小,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数分别乘两个分母的积,23×3×8=16,58×3×8=15,因为16>15,所以23>58。”大家不约而同地又给他鼓起掌。

“我来!我来!”又一生站起说:“我想到用1去减这两个分数,剩余数大的原分数小,剩余数小的原分数大。举例来说:比较1718和2021的大小,通分比较麻烦,如果用1去减它们呢,1-1718=118,1-2021=121,因为118>121,所以1718<2021。”

“其实,像1718和2021这样的两个分子和分母是相邻自然数的真分数,分母大的或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例如:1718<2021、78<89。”

“老师,我们有时还可以画图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老师,我来总结一下: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如果分母、分子均不同,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比较,有通分、约分、化小数等等。”下课铃声响起,但是同学们的思维却停滞不住更加活跃。

【解析反思】

《异分母分数比大小》一课是让学生经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从而掌握比较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探究、以及理解、推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并没有一味地“走教案”,而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学生自主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获得了对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学生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对某些问题的更深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他们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是我们学校所提倡的“个别化教学”。课程个别化的内涵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课程。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习惯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法则,再让学生依据法则进行反复的操练,这样的课不仅对学生适应于未来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放弃“教案上锁定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异分母分数比大小”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同层次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还应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要充分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独立思维方式,提倡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要学会选择学习策略,进行策略的优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比较、探讨、交流中真正碰撞一下。本节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解题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归类,并让学生在不断用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需要将方法最优化的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对解题方法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比较、自我调节。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不断发散的过程。通过比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优化意识得到培养。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优化的过程中,不能过早地进行分析、归类、择优,应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感悟。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励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大胆、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篇5:比大小教学设计

1.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吧,大家请跟我来。(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二、朗读韵文

1、读通韵文

①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②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③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④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 “小、少”

①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新笔画——“竖钩”。

③师范写“小” “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④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⑤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①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②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③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④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三、巩固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2、会写“牛、羊”2个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带有关实物

教学流程:

一、 复现生字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二、 朗读感悟,理解韵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指名读第2、4句

⑵看图,比较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 )比( )多,( )比( )少。

⑶理解“群”

① 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 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 “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 )羊 一( )企鹅

③ 拓展说话:一群( )

⑷理解“堆”

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拓展说话:一堆( )

4、理解第1、3句

⑴指名读第1、3句

⑵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 )比( )大,( )比( )小。

⑶“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 ),一只( ),还能说吗?

⑷理解“颗”

①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一枣、罗汉果一莲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②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③拓展说话:一颗( )

三、创设语境,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仿编韵文。

⑴创设语境(观看课件)

情境一:苹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马和猴

⑵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⑶交流汇报。

四、练说数量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

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以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五、指导书写“牛、羊”

1、出示“牛、羊”,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

2、课件演示“牛、羊”的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书写展示、评议。

六、实践作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设计随文识字时出现。

2、在本课设计中,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

3、《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4.新课标强调我们的课堂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老师讲授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是他们能接受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篇6:比大小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21教育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7:《比大小》教学设计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

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

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篇8:比大小比多少寻找阅读理解突破口

一、端正英语阅读理解观,革除为做题而做题的功利思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在学生看来老掉牙甚至令人厌烦的老道理其实正说明了一个永久的真理,“理解需从文中来”。而目前广大的中学生读文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每篇文章后面的几个考题。在他们看来,如果考题做对了,文章就理解了,如果考题做错了,文章就理解不到位。这种对阅读的错误理解和做题的功利做法往往让结果事与愿违,文章做了上百篇,几乎没什么用,考试的时候错误量一点也不比训练前少,甚至还要多。在哀叹和无可奈何之余,这些学生所能做的恐怕就只有放弃了。我认为,要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必须革除为做题而做题的功利思想,必须把精力放在文章上而不是考题上。除了平时多读英语外,“回读”是实惠又实用的方法。每次做完阅读理解后,即使考题全做正确,也不要立即把文章搁置脑后,每次做完阅读理解后,都要做好下面几个工作:1. 对文章的考题进行分析,要把考题进行分类。考题一般可分为细节理解、确定题目、判断正误、逻辑推理、猜测文意、把握主旨大意等。2. 弄清楚在本篇文章中几个考题的设问角度,答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3. 慢慢回读文章,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方法,必须弄清楚作者的观点是如何提出的,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作者的观点。4. 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章,这一遍可以加快速度,以加强对文章的感知为主,以提高语感和对文章的敏感度。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和进行必要的讲评,而且要练习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感悟,一般来说,一到两个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

二、复杂问题变简单 阅读理解不再难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明白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命题要求。从考试大纲不难看出,阅读理解中设计难度较大的考题往往集中在逻辑推理和文章题目的确定上,而这些考题往往因为内容抽象,提问刁钻而难以应付。如何把抽象的问题变具体,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呢?这里提两点建议以供参考。

1. 问什么答什么,以不变应万变

答非所问是现在很多考题中的干扰选项,也是很多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考题的设计往往利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来扰乱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应对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问题的范围,问什么,答什么,简简单单就可搞定。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现在的彩票发行,“Two yuan + luck = 5 million”,但“Lotteries have caused a lot of crimes in the city”. 于是The government of Fuzhou has given a notice forbidding all lotteries on special holidays.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The government of Fuzhou has forbidden lottery tickets on special holidays because_____.

A. lotteries have caused a lot of crimes.

B. people have spent too much money on it

C. selling lotteries have many ill effects

D. the government wants the citizens to have a happy and peaceful holiday

题目问为什么政府在特殊的节日禁售彩票,那么,我们就必须回答在特殊的节日禁售彩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难发现,A和C表述的都是在一般情况下发售彩票带来的负面结果,所以只能做为一般情况下禁售彩票的理由,而不能做为在特殊节日禁售彩票的理由。答案D则很好的回答了作者的提问,用这种找概念之间相同内涵和外延的方法(即问什么,答什么)能轻松地解决此类问题。

2. 变找联系为比大小、比多少

给文章确定题目是学生难以应付的另一种题型,学也是阅读理解中拉开得分档次的题型,题中所给的四个题目往往内容互相交叉而难以判断。学生往往觉得四个答案和文章都有联系,至少有两个题目和文章的联系都很密切而难以选择。如果学生发现了某一方面的联系,他就会扩大这个联系。于是,越看越觉得这个选项是正确答案,而其他的选项则越看越不像答案。既然找联系如此困难,我们干嘛不避开困难,另辟蹊径呢?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比大小,比多少的方法代替找联系,在看到有确定题目的题干后,学生立即闭上眼睛,用三五秒钟的时间在心里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来总结刚刚看过的文章大意,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然后再看提供的四个选项,逐一和在心里总结的长句子比较,看四个答案中哪个选项包括的信息最多,哪个就必然是文章的题目,绝对不会有例外。在这里我举例说明:

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苏格兰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每年的爱丁堡节,全世界的艺人都聚在爱丁堡,上演各种音乐、戏剧、舞蹈等。爱丁堡节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Edinburgh——A City of Culture

B. Edinburgh——A Tourist Attraction

C. Edinburgh——A Political Center

D. Edinburgh——A City of Opera

四个答案文章都有涉及,也都有道理。但是比较一下这四个答案和上面文章大意,就会很轻松的发现,A包括了文中最多的信息,当然就是最佳答案。

篇9:《比大小》教学设计

通过网上讲座的学习,受益匪浅。过去,人们总把教师比做“红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学会照亮别人,也要学会如何让自己永远灿烂,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良好的师德修养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将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1、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发展。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可能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有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和热情,才能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奋发向上。

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一种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活动。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力。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努力教好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走正确的成才之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3、学习勤奋,业务精通。

掌握渊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你的学科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教师的知识渊博,就能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就能运用自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渊博的知识来自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处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育更需着眼明天,更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对未来的预见,因此,不断学习与充实,与经典为友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多年来,我遨游在教育的海洋中,如饥似渴,认真雕琢自己。

4、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尺。教师热爱学生应注意四点:一是不偏爱。要爱所有的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分优生差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对优秀学生不能袒护娇惯,对差生不能无原则迁就。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保护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四是教育学生有耐心。学生成长过程是反复教育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步又后退,改正错误又犯错误,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做工作,坚持不懈。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篇10:“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黑板上出示1-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3、1、4。

出示:2、、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讲授新知

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

篇11:教学反思:《比大小》

《比大小》一课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简单分数(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较。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我充分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借助面积模型让学生经历比较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上。在比较1/4和3/4谁大谁小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而后请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验证环节,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圆形等各种形状来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于经历了实际操作的过程 ,学生对于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不断的形成表象,因此对于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交流中学习

在学生得出比较结果之后,还注重让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不仅动手而且动脑,将自己比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在质疑中提升

当学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较大小的方法后,有一学生冒出了一个问题:同分子的分数怎么比较?这个问题问得正是时候,我正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一问题。于是我直接把问题转抛给学生,学生在经历猜测之后,同样用自己喜欢的画图的方法来解释说明自己的比较方法。由于是学生自主想探索的问题,所以探索的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在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中,轻松的得到比较的方法。

篇12:这年头谁还在比大小

男人一直紧张的尺寸问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年少无知时,我曾经在某时尚杂志开过一阵子专栏,专门回答读者来信中有关性和爱的私人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问题呈现出来的两性差异,超级明显哦!

羞答答的女人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纠结、冲突、忐忑、怀疑—他爱不爱我啊?他到底爱不爱我啊?他是不是真的爱我啊?而众多男人们关心的问题却特别一致和直接,十有八九是急吼吼地找我要一个答案—专家你说我那里够不够大?甚至还有人详细地向我报告他的数据,平时多少厘米,勃起时多少厘米,射精时多少厘米……

呵呵,好可爱。每每想起这一点,我总是会回想起童年时代,住在我家房前屋后的小男生们,闲来无事排排队一字站好,比赛谁可以尿得更远一点儿,而且乐此不疲。

嗯,也对,按照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一般来说,小男生们都会对自己那里的大小不够放心。毕竟,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大与小”的问题,通常都发生在偶然发现自己老爸“那里好大”的惊魂时刻。

不过,今天我写这样一篇小污文,绝对不是为了给大家讲弗洛伊德,而是因为前两天在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我看到有若干男士,用一种很不礼貌的口气,讨论一名嫁给外国人并且在国外定居的女同学:“哎呀,那她就真的不能回来了;再回来,那个就不习惯了……”

我这样写,大家能看明白吗?他们的大意就是说,如果中国姑娘找了个外国人作为性伴侣,适应欧洲男人的尺寸,回来找中国男人,就会因尺寸小了而心生嫌弃。

坦白地说,我很不喜欢他们这样拿女性开玩笑。与之同时,我也深深地为他们的孤陋寡闻而感到遗憾:“好OUT,这都什么时代了,你们居然还在傻乎乎地比大小?”

怀疑自己那里不够大,这种担心的确在雄性世界中普遍存在。同时,它又真的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稍微有点儿生理卫生常识的现代人(不论男女)都知道:我们能够在性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和亲密感,与男人的尺寸根本就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作为有机体,我们的身体器官太神奇,它本身就不可以用卡尺来做简单的物理测量。

至于上文中我所提到的那几个讨人嫌的傻男人,他们的思考逻辑根本就是一种十分幼稚的自说自话。想要反驳他们很简单,现在北上广有那么多正在跟中国男人谈恋爱的外国姑娘,他们可以随便到街头找几个采访一下:“请问你的性生活质量,是否因为选择了中国男人而有所下降?”估计对方一定会翻着飘到天际的白眼回答你:“什么?你过来,再说清楚一点,我保证不打死你!”

很有意思的是,嫁给外国男人的好姑娘们,的确常常报告说,自己的性生活比之前和国内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质量提高了不少。但是,这真的是因为尺寸变大了吗?当然不是。已经有网站做过相关的大型匿名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和外国男友一起滚床单的姑娘们,在性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探索和欲望表达。她们常常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去引导对方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所以,在这样沟通顺畅的性爱中,她们也就自然更容易感受到性的快感,还有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信任和愉悦。

那么,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好玩了—为什么换个外国男朋友,她们就表现出这样明显的行为差别呢?不出我所料,被提到最多的理由就是:在外国男友的面前,她们并不担心自己在性生活中的主动性,会引发对方对自己产生负性评价。很多好姑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坦白说,以往在面对中国男友的时候,会担心自己如果表现得太过出格(太过肆意享受),就会被对方贴上例如“放荡”“轻浮”等坏女人标签。

亲爱的女同胞们,看到了没?原来我们越是让自己在性爱中保持一种主动、坦诚、放松、愉悦的身心状态,就越容易收获到高质量的性和亲密关系的双重满足。实际上,无论是男性的阴茎还是女性的阴道,在我们的身体进入性唤起状态之后,都会由于局部充血的作用,而发生无法预估的膨胀和收缩,继而产生不可估计的美好感受。所以呢,状态,关键是状态,一种准备好了去激爽快乐的身心状态。

日本最著名的AV男优加藤鹰,曾经在自传中告诫众色情男女:不要指望什么万无一失的性爱秘籍,所谓最佳体位也好,金手指也好,都仅仅是一个传说;最重要的,还是努力让你的女人感到被珍惜和被爱。所以,男同胞们,放下卡尺,用心地爱和珍惜你的女人吧!

上一篇:千变万化的云作文600字下一篇:描写除夕夜的小学作文400字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