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2024-05-2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含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午睡时都把鞋子摆放在床底下,一样的鞋子尺码不一样,小朋友起床的时候却分不清楚了,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 兔子 篮子 雨伞 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 2 3 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53字。

篇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对排序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

2、小熊玩具三个;礼物三盒;球三个(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几位小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出示三只熊)是谁呢,谁能告诉大家?这些熊大小一样吗?

(不一样)

二、展开

1、复习区别大小,找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1)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请一幼儿来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说这只熊怎么样?

(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请一幼儿上来亲一亲最小的熊)

(手指着)这儿还有一只熊呢!它比小熊怎么样?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师:小朋友看,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

(出示礼物盒)引导幼儿观察:

哪盒礼物最大,哪盒礼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球)

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玩具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学习大小排序

教师:熊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让我们一起说谢谢!

(1)三只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排排队,小朋友最爱帮助别人了,谁愿意来帮它们排队呢?

(请1-2名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讲述:它们是怎样排的?谁排在最前面?我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后面;

这只熊最大,排在最后面。

(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序的结果,语句完整)

小结:最小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大,这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教师:除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谁愿意来排一排?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这次它们是怎样排的?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谁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谁排在它的后面,谁排在最后面?

小结:最大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小,这就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3)请小朋友给礼物盒、球排队,进一步学习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重点掌握从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儿操作练习

小朋友,这些具大小一样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小朋友把最大的举起来;

把最小的举起来。

请小朋友给玩具排排队,从戴花的手这边开始排,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验证:谁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谁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3、游戏: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请你找一位老师一起随着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戏好吗?

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观察比较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相比,谁大、谁小一点、谁最小,给它们也排排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篇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的分数单位是(),里有()个

3个是(),2个是(),3个比2个多()个

接着出示两组数,让学生比较下面两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和和

当我写完上述两组数,转身正准备讲解时,竟意外地发现下面举起了七八只小手,此时我犹豫了一下,便灵机一动,干脆让他们来说吧!

一、放弃原教案,注重学生实际

师:呀!有这么多同学要跟老师比试,看谁先来说。(我走到了一位同学面前,他高兴地走上了讲台,我则坐在了他的座位上。)

生:因为是2个,所以;是2个,是3个,所以。(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二、小组互议,共同总结

1.自由组合讨论:

A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B分母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2.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师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3.小组自学交流94页例6。

三、结合生活,操作演示

出示两组数,让学生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和和

1.启发点拨:和各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让学生把桌子上两个大小相等的苹果进行切割,让其中一个学生能吃到一个苹果的,另一个学生能吃到一个苹果的,请学生在讲台上用小刀分。

学生边分边解释:第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第二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

谁想吃?(学生先不好意思,后抢着吃)谁吃的多,谁吃的少?为什么?

3.小组讨论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所以。

4.引导用同样的方法分出苹果的和。

5.自由组合讨论: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四、总结激励,交流延伸

师:谁能写一组分数,让大家比较大小,每人只能写一组,每人只能填一组。

学生争着写,抢着填,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摘录部分如下)

当有一个学生写出时,课堂上暂时静了下来,不一会儿,便开始议论起来……

生1:没有学。

生2:无法比较。

生3: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母化成相同的就可以比较了;

生4: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子化成相同的就可以比较了。

生5:找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

教学反思:

1.教学时,教师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当的时候,要跳出教材,跳出自己设置的“框框”,走下讲台,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本,调整教学方式。

2.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要相信学生,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篇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化学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1.赏题

在教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笔者会先问学生:“你知道在高考中这个知识点怎么考吗?2011年的江苏高考化学卷被评为‘优秀试卷,题目经典,具有参考价值。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卷第14题,并分析命题的情境和考查形式。”

例1.(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卷第14题)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c(H2CO3)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

c(CO3)> c(HCO3-)>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 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出示案例后,笔者说:“近几年的高考题,虽然这个知识点只占4分,但得分率很低。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明确‘电解质溶液的分类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型,学会分析题型,用正确理论来思考,用正确的方法来解题。”

设计意图: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重现率为100%。通过赏析高考试题,笔者让学生明白了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一知识点的。

2.观题

赏题环节结束后,笔者说:“我们刚才分析了命题的情境主要分两类: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分清所给溶液的组成特征是解答这类题型的第一步。”

例2.认真观察,对比下列9组命题情境:

①在0.1mol·L-1的NH3·H2O溶液中;

②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

③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

④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

⑤在0.1mol·L-1 NaHCO3溶液中;

⑥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⑦0.1mol·L-1 CH3COOK與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

⑧0.1molCO2通入到1L0.1mol·L-1 NaOH溶液中;

⑨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出示案例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溶液的分类这一角度出发,给题中的溶液分类,并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溶液的分类

设计意图:分析命题的情境是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清楚分析是弱电解质还是盐溶液,混合以后究竟是什么溶质,才能解答此类问题。

3.析题

在观题环节后,笔者说:“我们知道题中所给的溶液是什么类型之后,就要关注题目考查的形式,是等式,还是不等式。最后,我们再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梳理。”

首先,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第一,电离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小;第二,水解理论:离子的水解程度小。

其次,把握两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第一,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浓度等于负电荷总浓度;第二,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些原子(团)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辨析等式和不等式两种形式,理清解题策略。

最后,熟记两对矛盾,分清主次。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双组分混合溶液中常见的两个矛盾:

NH3·H2O(主) CH3COOH (主)

NH4Cl (次) CH3COONa(次)

(碱性) (酸性)

设计意图:理论知识不能只讲不练,只有结合具体的Na2CO3和NaHCO3溶液把两大理论、两种守恒讲解清楚,才能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4.命题

析题环节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说:“你们能利用案例一中的9组命题情境,给同桌出一道‘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题目吗?”然后让学生自主活动,有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c(H+)+ c(H2CO3)= c(OH-)+ c(CO3)

B.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H3COO-) >c(H+) >c(OH-)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 c(CH3COOH)= c(OH-) +c(CH3COO- )

D.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c(H+) >c(OH-)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命题,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设置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1.以点带面,一图串知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理念,设计新颖,四个活动内容环环相扣、推进流畅,通过一张动态的滴定关系图可以有效呈现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和大小关系。在以往的习题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滴定曲线图分析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但是未能把其中所有的关系归纳到位。然而,在高三复习中,恰恰需要这种能够把知识点和问题点穿到一块的主线,通过主线引领教师的教学,以点带面,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

2.“体验命题”的大胆尝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从“精讲多练”向“精讲精练”方向转变, 继而走向“少讲多学”,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教师为了不教,所以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命题,让学生在感知、感受和感悟中不断成长、进步,进而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文礼.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动态开放性试题的教学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2]王芬.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J].学周刊,2016,(19).

篇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二、操作活动

(一)、出示大熊和小熊图片,让幼儿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1、教师拿出衣服请个别幼儿找出大衣服给大熊穿上,找出小衣服给小熊穿。

2、教师拿出果请个别幼儿把大果送给大熊,小果送给小熊。

3、教师出示一些碗,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一样大的碗

(二)集体操作练习

听指令取图形。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纸片若干,并发出指令,请幼儿拿大圆形、小圆形或一样大的圆形,幼儿马上从桌上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举起来。教师的指令可以多样化,如教师用大和小描述各种实物,可以说“大西瓜” “小苹果”,幼儿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

三、延伸游戏《奇妙的箱子》

玩法:请幼儿把手伸进纸箱中,摸一摸纸箱里有什么。引导幼儿描述摸到的物体形状——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然后,按教师的指令正确地取出大球小球或两个一样大的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我的教学目标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在第一环节出示盆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时,大多数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大盆、小盆、一样大的盆。在集体操作练习这个环节是突破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环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绿色的大圆形、一个黄色的小圆形、两个蓝色的一样大的圆形。在操作过程中我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强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但有部分孩子操作目的不明确,这可能我给他们准备的圆形太多,以至导致一些孩子不懂得怎样拿。在第三环节游戏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孩子的兴致最高,通过活动延伸这一环节巩固了孩子对大小的认识,但在摸到物体后孩子对物体的描述还欠佳。在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得多加强培养。

篇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每次分果时,孩子们都喊着:老师我要大的,每一次我都因势利导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果让孩子们作比较,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说出那个大那个小,但当我出示两个一样大的果让孩子们比较时。他们就不知道用语言描述:“两个果一样大”所以在上学期教研课我特设计了此活动,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二、操作活动

(一)、出示大熊和小熊图片,让幼儿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1、教师拿出衣服请个别幼儿找出大衣服给大熊穿上,找出小衣服给小熊穿。

2、教师拿出果请个别幼儿把大果送给大熊,小果送给小熊。

3、教师出示一些碗,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一样大的碗

(二)集体操作练习

听指令取图形。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纸片若干,并发出指令,请幼儿拿大圆形、小圆形或一样大的圆形,幼儿马上从桌上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举起来。(.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的指令可以多样化,如教师用大和小描述各种实物,可以说“大西瓜” “小苹果”,幼儿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

三、延伸游戏《奇妙的箱子》

玩法:请幼儿把手伸进纸箱中,摸一摸纸箱里有什么。引导幼儿描述摸到的物体形状——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然后,按教师的指令正确地取出大球小球或两个一样大的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我的教学目标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在第一环节出示盆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时,大多数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大盆、小盆、一样大的盆。在集体操作练习这个环节是突破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环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绿色的大圆形、一个黄色的小圆形、两个蓝色的一样大的圆形。在操作过程中我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强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但有部分孩子操作目的不明确,这可能我给他们准备的圆形太多,以至导致一些孩子不懂得怎样拿。在第三环节游戏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孩子的兴致最高,通过活动延伸这一环节巩固了孩子对大小的认识,但在摸到物体后孩子对物体的描述还欠佳。在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得多加强培养。

篇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教学目标有两点: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篇8: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推理, 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课以学生玩卡片比大小为主线, 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以及有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以及有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懂得欣赏他人的优良品德。

【学情与教材分析】

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在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 都是从高位比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 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 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 (1) 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2) 提醒学生注意, 比较小数大小时, 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教学准备】

卡通数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 今天咱们班来了几个奇特的朋友, 他们是谁呢?请看大屏幕:

(动画出示) 八张随着音乐舞动的卡通数字卡片:2.93、2.88、3.05、2.84、2.9、2.85、3.3、2.86, 然后消失了。

师:咦!他们怎么不见了?原来他们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哪呢?请每一桌左边的同学从信封里请出这些朋友和我们一起玩吧!希望你们既能玩得开心, 又能从中学到知识。

(这里把八张卡片分为两组。一组是2.93、2.88、3.05、2.84这四个小数, 另一组是2.9、2.85、3.3、2.86这四个小数。)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动画卡通数字卡片的出现,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体现“玩中学”这一理念。

二、合作交流, 活动探究

1.同桌活动, 利用卡片两两比大小。

(1) 出示友情提示: (1) 同桌分工合作, 每次选两个数比大小,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做好记录。 (3) 需要帮助的从信封中选择提示卡。

【学情预设】

每组四个小数两两比大小最多可以得到6组结果, 不要求学生全都会比较出来, 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写几组就写几组。提示卡有两张:一是添单位“元”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比大小;二是从数轴图上看大小。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不同, 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小数的意义和已学过的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直接比较出来, 而有一部分学生则需要选择提示卡来帮助自己。

(2) 请一生读一遍友情提示。

(3) 谁来说说你想怎么分工?

(4) 动手动脑比大小。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尽自己所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得出多样化的比较结果正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比较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老师把学生汇报的比较结果有意识地分成三组板书;

【设计意图】

与教材中的例题相比, 材料显得更为丰富, 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收集、组织、比较等数学思考中来, 进行有序地观察、思考, 也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3.分组观察、梳理、总结。

(1) 左边的同学观察第一组数据, 中间小组的同学观察第二组数据, 右边的同学观察第三组数据,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快的同学也可以再观察其他两组数据。

【学情预设】

面对同一个问题, 学生中呈现出的不同思考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他们独特而富有差异的思维水平与层次。教师参与倾听, 对于他们正确的想法要予于肯定, 但着重要引导他们发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第二、三组较容易找出这组数据的特征, 因此要加强第一组的引导。

(2) 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 汇报、梳理、总结。

第一组大于号左右两边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 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第二组大于号左右两边的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 十分位上的数不同, 十分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第三组大于号左右两边的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 百分位上的数不同, 百分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师:如果百分位上的数也相同, 怎样比较大小?千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呢?

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要从高位比起,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 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的数也相同, 比较百分位……

(4)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小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适时点拨, 循循善诱, 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 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 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 思维上的深化。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理念。

三、巩固提高, 拓展升华

1.完成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元○2.6元6.35米○6.53米

4.723○4.790.458○0.54

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订正, 并请生说说比较方法。

(重点问第四题:左边是几位小数, 右边是几位小数, 为什么这里的三位小数会比两位小数小?这说明比较小数大小时, 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设计意图】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部分练习是巩固基本知识点, 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2.一组小数的大小比较。

(1) 课件出示5张卡通数字卡片:

33.63千克, 50.45千克, 25.61千克, 33.58千克, 33.54千克

(2) 请把这5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然后同桌交流。

(3) 说说你的排列顺序和你的想法。

(4) 师:这5个数是咱们班中5个同学的体重, 他们是谁呢?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看看。

(5) 师:这几位同学性别一样, 年龄差不多, 体重却有较大的差别, 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注意饮食, 加强锻炼。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也提高了练习的梯度。

3.拓展延伸。

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

6.>6.58

【设计意图】

开放题的设计, 让学习进入了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的高潮, 既拓展了思维, 又获得了快乐, 可谓一举两得。

四、游戏

请每位同学拿出一张黄色的数字卡片。

1.比2.88大的请把卡片举起来。

2.比3.3小的请把卡片举起来.

3.同时出示2.88和3.3这两个小数。

猜一猜, 谁站在我们中间?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 既使学生的的思维活动推向高潮, 达到玩中学的完美体现, 又让学生更高效、生动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 你在这节课中最欣赏咱们班的哪位同学?欣赏他哪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评价, 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优良品德。

六、按要求下课

1.请卡片上的数比2.9大的同学先下课。

2.再请卡片上的数比2.9小的同学下课。

3.和2.9相等的同学下课。

【设计意图】

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达到课结束, 趣犹存的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比较单一,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教学新理念, 着重突出如下几点:

1.玩中学。整节课以卡片为主线, 自始自终围绕卡片展开教学。课始, 让学生用手中的卡片两两比大小的玩, 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之后, 利用卡片玩游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这部分的知识。课末, 还是利用这几张卡片按要求下课, 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通过玩中学, 使学生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用“心”去发现, 用“心”去思考, 真诚交流,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2.不同人学不同的数学, 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在课始所用的数据没有象课本的例题一样加上单位名称, 而是直接抽象出来。对于知识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用小数的意义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而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则帮他们设置了提示卡, 让他们自主寻求求助方法。这些学生在提示卡的帮助下也能顺利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方法, 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笔者精心收集来自身边的数学资源。在巩固练习中给一组数有序地排列中的5个数就是来源于班级中的5个同学的体重。让学生对他们性别一样, 年龄差不多, 体重却差别较大发表感想, 使学生感悟到平时要注意饮食, 加强锻炼。从而让学生深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验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篇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篇1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课件《比较6以内的数》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比较6以内数量》含PPT课件

(三)幼儿作业。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孩子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创造。爱玩,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我结合孩子爱玩,爱动物的这些特点,设置教育情景小动物去秋游,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让孩子对小动物的行为引起共鸣,因为前两天我们刚刚组织幼儿出去秋游,另外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孩子特点层层深入。

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层层深入让孩子轻松学习。活动刚开始教师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小动物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出去秋游都要排好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直观的观察图片,深入浅出的提问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着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兴趣很浓厚这对他们没有难度,教师在.出,自:qu,老师教.案网一旁鼓励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改变预设的教案减少一一对应环节的内容增设不对应比较的内容。不对应来比较两者的关系这一环节对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根据孩子的表现,我鼓励孩子用小手点着数一数然后和旁边的孩子交流后举手回答,合作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次高涨。最后,在孩子们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把不对应的小图片,对应排列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的结果的对错。通过层层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

三、关注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操作中主动学习。

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第三部分在孩子突破活动的难点后,教师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摆放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操作活动鼓励孩子积极探索,接着教师拿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在操作活动中加上了一些游戏的情节,把摆放材料变为有趣的手脑并用活动,使幼儿的各个器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与乏味,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四、巧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独立完整作业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做数学练习,目的检查活动的效果与幼儿的掌握情况。教师鼓励家长关注孩子做练习的表现,提醒家长耐心观察,不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练习,培养孩子遇到困难出,自:qu.lao.shi教,案网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有利于家长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篇1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依照中班幼儿能力水平,将目标层次定位于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并说出其相对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经验,使他们在自在的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重难点:

重点: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难点: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 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二、亲身体验 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

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 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

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 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

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

篇1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最近, 分别听了两位老师上的苏教版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引发了我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学生回答并说出了思维过程。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看的页数多?例5和上题有什么异同?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学生比较出两题分母的不同, 想出了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进行大小比较吗?

学生又想出了用画图的方法。

然后, 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画图和通分的方法。此后的练习也很顺利, 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学生和教师配合顺畅, 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学生练习的正确率也很高。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呢?

师:想一想,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陷入思考中, 教师走入各小组进行巡视、观察……

约5分钟后, 师:我看到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请你在小组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 并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

各小组同学按组长的要求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争论。

教师看到小组内交流基本完成时, 师:我看到每一个小组交流得都很热烈, 每一组都想出了几种办法, 下面请小组长上台来展示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展示了6种方法。

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比较。

方法3:用画数轴的方法比较。

看到黑板上写满的不同方法, 老师感慨地说:哦, 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方法吗?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方法1、4和5。

师:看来大家都嫌画图太麻烦。那么你能举个适合你的方法的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例子吗?

学生分别举例, 其他同学讨论每一个例子是否适合各方法。

师:看来, 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情况, 你能总结一下这些方法分别适合哪些情况吗?

生1:我发现当分母比较小, 又能化成有限小数时, 化成小数简便。

生2:我发现通分的方法用得比较广,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

生4:我发现当分母大, 而分子比较小时, 化成同分子比较简便。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广?为什么呢?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入练习环节。整节课没有形式丰富的多媒体使用, 但学生思维活跃, 过程体验丰富。

【案例分析】

在片段一中, 教师用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迁移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入到要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变相地告诉了学生结论, 降低了学生的探究难度。从中可以看出, 由于教师不放心或节省时间等诸多考虑, 在数学课堂中仍存在过多讲解、用匆忙的结论代替学生探究过程的现象。原本应该由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被多媒体丰富的演示所替代, 草草得出结论, 将大量时间用在知识的练习巩固上。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精心的预设之中,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缺乏必要的切身体验, 这种预设只着眼于教师的教, 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思维创新, 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只是学生机械地重复和记忆,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较低。

在片段二中, 教师没有用多媒体演示, 只有简单的小黑板出示例题。通过例题, 创设了一个异分母分数如何进行大小比较的问题情境, 请学生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运用其全部的经验进行属于自己的探究和尝试, 形成指向于问题解决的积极心理倾向。在探究中, 学生会经历失败的沮丧, 也会收获成功的喜悦。由于没有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智慧得到释放。在学生探索出初步方法后, 教师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让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方法。这里作介绍的同学既需要将自己的方法进行思维和逻辑的整理, 使之更为条理化和概括化, 又要考虑如何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让他人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再体验和再提高的过程。而作为倾听的同学, 势必要思考别人的方法与自己的异同, 从别人的介绍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思考。小组和全班交流中的争议和讨论更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让学生为每一种方法举一个最适合的例子, 既是一个方法的提取和应用, 又适时引导了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深入。整节课, 教师没有面面俱到的预设, 而是给学生充分地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的体验无疑是深刻的、难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创造了多种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而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体现, 无不闪现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案例反思】

(1) 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数学地思考,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教学就是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领学生经历茫然、痛苦、惊喜的探究历程, 体验探索的艰辛, 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验问题解决的策略, 从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因此,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 而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诚如大爱无声、大道无形一样, 作为教师不要总是用自己预设的学习过程代替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的过程, 要给学生创设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尝试、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说理来学习数学, 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智慧生成的过程。

(2) 体验需要交流与分享。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 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些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 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争辩和讨论, 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 而是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个体对学习过程的独立思考、探索, 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 在意义的共享和协调中, 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同时, 在交流与分享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 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品质和合作精神, 将小组中学生之间差异的“势能”转化为学习的“动能”, 促进了学生多元、适性地发展。

篇1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学习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对性,体验比较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PPT演示图片。

(1)小猴。(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5)身高测量仪图片

2.分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条抹布

(2)房子涂色:人手一张操作图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图①

提问:图片上有谁?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图②③

提问: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出示PPT图④

提问: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2.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①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最后三个人按从最高到最矮或从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进行排队。

②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③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④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分组操作。

①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组操作材料“房子涂色”: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房子,请小朋友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给最矮的房子涂上红色。

第二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标志,帮助5只小熊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②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操作结果,分析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过程和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3.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篇1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为了更形象地体现音乐的强弱,根据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我设计了这样节音乐活动。从倾听到动作表现到分角色,层层深入,实践中大家可以确实地感受。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来变现相应的动物。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想各种强弱不同动物的动作。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重点:能区分音乐的强音和弱音

活动难点:根据音乐创编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强音和弱音》

动物课件:头饰,老虎,大象,熊猫,小兔,小猫,青蛙,蝴蝶。

过程:

一、热身运动《身体音阶歌》

二、1.请欣赏音乐,猜动物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强弱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尽量每次表现的动物要有所不同。

3.师幼共同整理创编动作。

4.总结刚才模仿的那些动物,谁是强的?谁是弱的?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清楚知道这种动物是强或者弱,听到相应的音乐开始做动作,不是自己的音乐就停止不动。

2.邀请其他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

3.老师分析乐曲,有A和B两种音乐。

A的音乐比较沉重,恐怖的声音。

B的音乐比较清脆、动听。

四、结合音乐《强音和弱音》使用了不同的乐器进行配乐。

1.认识乐器并共同探讨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强音和弱音。

2.合作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孩子有序地收回乐器。

2.用好听的节奏说再见。

教学反思:

打击乐《加油干》性质鲜明、节奏明快、乐曲生动、有趣的歌词深深吸引着幼儿,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节奏大家肯定非常熟悉,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整堂课我以“勤劳的人”的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充分运用图谱、节奏谱等教具,让孩子们以勤劳的人身份先进行集体有节奏地的身体动作。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愉快地劳动中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节奏,我准备了石头、勺子等这些打击乐器,幼儿看着图谱就能把节奏打出来。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还是比较强的,能够创编出各种动作,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如娜娜说用拍肩来表示慢的音乐,用跺脚来表示快的音乐;还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乐……总之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的感受,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幼儿对打击乐器的操作很感兴趣,孩子们个个全身心投入活动中。

打击完节奏后幼儿总是停不下来,管不住自己的乐器,喊的我喉咙都痛。这节活动和我预先设想的结果差别很大,存在很多问题:

1、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要以创新的思想上好每节活动。同时,平时要注意加强好幼儿的常规。

2、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比如让幼儿集体讨论:不在演奏的时候,如何管好自己的小乐器,不让小乐器发出噪音,通过讨论,指定规则,要比教师强制性管教好得多。

3、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练,部分幼儿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操作沙锤的幼儿,节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调换了两次都是这种情况,看来对沙锤的使用还需加强,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加强练习等。另外由于音乐比较快,所以部分幼儿节奏没跟上。整体效果比较好,以后打击乐活动要多进行。

中班音乐课教案《素质训练强弱比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962字。

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雪花和雨滴》》:中班音乐教案《雪花和雨滴》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唱歌曲,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初步认识前奏、间奏和尾奏,借助已有经验、PPT和教师的引导,创编歌词并演唱,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吧。

上一篇:工程中心项目管理手册下一篇:让生命永恒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