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跳练习的评课稿

2024-04-25

弹跳练习的评课稿(通用12篇)

篇1:弹跳练习的评课稿

弹跳练习的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弹跳练习》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发展了弹跳能力,还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功的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1、加强了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注重体育课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弹跳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学生自己选择和创编发展弹跳能力的.练习,激发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课前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3、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4、在教学中,老师适当的参与各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过程方面:教学中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间的合作练习培养,效果较好。建议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多做一些示范动作来引领学生。

篇2:弹跳练习的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格代表五个单位。

练习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因此,练习课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苏老师所上的练习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1、在课的一开始,苏老师就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参观羊村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就出示了各种羊所喜欢的蔬菜,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避免了练习的单一、乏味。

2、苏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并注意了呈现形式的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有参观食堂、射击比赛、参观图书馆、电视调查表等一系列环节,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由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与其中的数学问题也是丰富多彩的,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但我认为这节课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在参观食堂、射击比赛、参观图书馆、电视调查表等各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语言不够简洁。

篇3:词的评课稿

人教版初三第五册新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在编排了现代诗、小说等几个单元后,特地安排了一个宋词单元。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库中的瑰宝。词人根据自己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图画。这一幅幅图画中有景、有物、有水、有声、有人、有情。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给学生听,那么势必“大煞风景”,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宋词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因此,采取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才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就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第25课,包括《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五首词。

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按照词的内容把风格相同的放在一起讲,然后把相同风格和不同风格的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和欣赏词的意境。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我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其他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这样更具有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于是第一课时,我就试着先教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因为温庭筠的《望江南》是编者所编的第一首词,我就把这首词作为开课第一首词先讲,况且《望江南》是男子写女子的悲伤之情,那么《武陵春》则是女子写自己悲伤的感情,有相似之处。第二课时学习其余三首。

这样教学改变教材的编写顺序,就其内在的联系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索学习;重新组合的文章,只要抓住其中的线——共同之处,比较其相同之处,也体会出不同之处;文风不同的诗歌或文章也可以进行反向比较,更加深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认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对诗词进行欣赏。我们知道,文学欣赏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学生的欣赏过程绝不是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独特意义。这篇课文共五首词,内容较多,如果按传统讲授方式教学,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不仅难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真正理解词内容,而且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这样费时且效率较低,很难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在多媒体电教室学习这篇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一些作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结合优美的画面感受诗词的境界。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几首词并不难,难的就是学生能否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它一些词或文章,所以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正是基于此。

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教学时先让学生朗读全文,领悟大致意思,把握词中的主要情感,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再现诗中描绘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从写作技巧方面体味这首词的高妙构思。整节课上,老师只起导的作用,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生动的导语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细腻的描述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特色的品味,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像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词、想词、品词,避免了阅读中的“唯主题论”。

篇4:《分类》的评课稿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本节课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来看,均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师并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像这样做的危险,这样做的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念头,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有理。不显山不露水地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如果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意、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3.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篇5:《水》的评课稿

一、品文

开课前的谈话中,赵老师就“拨乱反正”——咱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表现的。这话说得好!我不禁暗中鼓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存在是为孩子们学习服务的,教学并非学生配合老师“秀”给评委看。

开课伊始,赵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品”字。“品”即“品味”,它如同一把开启语文学习之门的钥匙,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了乡亲们烈日下长途跋 涉辛苦挑水的画面;品味了课文中表现出水之珍贵的词句;品味了四兄弟“勺浴”时的“苦”“雨浴”时的“乐”。我与“我”融为一体,学习者与文中人物在课堂 中完全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人文合一,学的便不是课文,而是真实的生活。

从赵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他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 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 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 “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赵老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 断地研读文本。“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 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简单的几句话,赵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赵老 师要求孩子们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思考这里省略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 的解读。

二、品情

为使并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融入文字,赵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烈日下干裂的土地以及老弱妇孺排队挑水的画面展示出来,并采用了“电影镜头”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孩子们仿佛亲临挑水现场,学生品词析句,甚至于抓住标点进行体会。这些实实在在的学习形式都是孩子真情迸发的基础。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反复地说“孩子们,读吧!”而赵老师却说“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说法的改变,它背后隐藏着 一种读法的指导:当你在读懂、读透文本之后,就可以将自己化身为文中主人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中所描绘的一切喜怒哀乐。这样的朗读的确不再是简单的表演 形式,而是文中人物深情的“述说”。

在学生发自内心深处述说了缺水、珍贵、艰辛之后,到雨中的痛快洗澡才是真痛快,而不是城市孩子偶在雨中嬉戏的好玩,是文中真正的享受。“勺浴”一段,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段写法独特,有很多独具匠心的词句。赵老师让孩子们变身为“四兄弟” 去感受“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去争论“瞬间而又缓慢地滑”,去体会“毛孔、血管”的舒服,去感受语言的节奏„„最后再次回顾对比两次洗澡,品味“过节”一样的美好,自然地述说其缺水日子的艰辛,不知不觉领悟了反衬的写作方法。整堂课,学习处处在,却不着痕迹。

三、品生命

孩子们在赵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了:水,是生命的源泉,课文中的人们生活如此艰辛,生命却依然鲜活。通过文本,我们了解到了别样的生命历程,读者借助文 本使自己的生命历程得以延展。整堂课,我们都能闻到一种生命的芬芳。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习得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受到顽强生命力的熏染。反衬的 写法,让孩子们在认识一种新的写作技巧同时,还感受到人们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一节课潜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是一节有生命的课。这,不就是我们语文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吗?《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总之,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评析]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 “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 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 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 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教师始终是站在一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 中能体会到什么?”“让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那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简单的几 句话,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 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

2、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充溢着我们的课堂,它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纷呈的 同时,逐渐淡化了对文本的研读。随之而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不多 不少、刚好、几乎没有”体会到人们对水的珍惜;“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在吸吮“这可以看出他们很缺水了,对水十分渴望;从“抚摸”这个词语中,还感受到这勺水 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3、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篇6:《分一分》的评课稿

一、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

通过旧知引发新知,教材首先出现分苹果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半个怎么表示?”再用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如画图、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一半可以1/2用来表示”并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我把认识、感知分数,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学生多次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首先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空间让学生展开讨论“半个苹果怎么表示?”,这样学生人人能参与,发现,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又能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中的教学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所以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以活动、游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篇7:搭石的评课稿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

3、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

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读的形式单调,齐读多,没有默读的训练。在一堂课中,读的训练不仅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标准,读的面要广,更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用不同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多样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读都是学生的齐读,在形式上有些单调。另外,课程标准就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中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马上要进入第三学段,更要加强默读的训练。 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读是否更应该抓住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三个角度来欣赏。让学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时的美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篇8:《梅花魂》的评课稿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篇9:《分类与》的评课稿

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篇10:统计的评课稿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在填一填、涂一涂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以1当2”的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有趣的童话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听了霍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始,教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由神秘的礼物引出国庆联欢会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接着,让学生看动物的出场去统计几种动物的数量。学生情绪高涨,然后,借助学生看到的动物展开收集整理数据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主动、认真地记录统计数据,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

2、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索新知识中采用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统计图的方式,先让学生试着涂一涂,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格子不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每个学生思考着解决的方法:接着向上涂,并排涂,一格表示2只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用一格表示2只。之后,每个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3、紧密联系实际,创设良好情景,丰富学习资源

但一节好的课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下就是对霍老师的一点商讨的地方:

1、动物出来收集用的时间多了,能否让动物出场交替出或分小组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

2、在讲一个格表示2个单位时,让学生讨论怎么办,不要只是老师讲,有点讲得多,留学生思考就更加好了。

篇11:散步的评课稿

吴老师《散步》的教学设计有创意,比较好的体现了课改新理念。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张弛有度,注意师生平等互动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一、几处亮点

1、教师专业基本功较好,注重朗读设计、指导。范读——自由朗读——重点研读——品读揣摩,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后再朗读,较好的品位和体现了《散步》一文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

2、根据课文“设计图表”环节颇具新意,确实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容。

3、小组合作自编自演“亲情情景剧”将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不失为一着妙招。

二、两点建议

1、吴瑾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更活泼一点,更有激情一些,更加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加理想。

篇12:泉水的评课稿

《泉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出泉水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愿。本节课,陈老师很自然地引领孩子们走进泉水,感受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多种形式,有效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陈老师引领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识字,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如适时地用多媒体出现“瓦罐”、“杜鹃花”、“水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来理解词语,从而也积累了词语。在理解“清脆”一词时,老师巧妙地借助鸟叫声,让学生感受“清脆”。还提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还听到什么声音很清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清脆”一词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这一词语。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本节课,陈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法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泉水说的话,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以感染。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不要忘了表达,写作课不要忘了阅读。陈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泉水还会经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些什么?”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通过模仿迁移,二度开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和写作能力。总之,这是一堂有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陈老师能充分解读教材内容,紧扣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使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分享语文课的快乐。于永正老师说:“我们偏重于教学生怎样“花钱”——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归纳中心,而忽略了攒钱——言语的积累。”他说:“人在12岁之前是记忆的黄金时间,一定要多读多背,甚至是死记多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非常注重言语的积累,其中有重叠词的积累,优美词语的积累,说的积累:比如大口大口、很多很多、很甜很甜、很清很清、很美很美、火红的杜鹃花等等。篇二:泉水评课稿

《泉水》评课稿 3月12日听了吴倩倩老师执教的课文《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让孩子们读着、品着,感受着泉水的快乐,分享着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吴老师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扎实落实识字教学------随文识字

吴老师在本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自主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先让同学们自己读,然后请小老师领读,充分调动起学生们识字的兴趣,吴老师把“脆” “股”“鹃”拿出来让学生们观察发现其中的特点,还编了个顺口溜方便学生牢记和书写。然后又让学生们对比“很多”和“很多很多”在文字中体会泉水的特点。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二、良好的教学机智驾驭课堂

课堂开始,吴老师想带领学生一起去听听泉水的声音,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在图画与音乐中初步感悟课文。吴老师教态很好,语言生动亲切。练习书写时吴老师不断强调写字姿势对学生常规加以监督指导。吴老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

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依据课文语言特点,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本节课吴老师把训练重点放在了朗读上,做到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吴老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等,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吴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给了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要求,学生也有了一遍又一遍的收获。第一自然段读出泉水急切的心情。教师示范学生朗读,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

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吴老师紧扣课题。

四、根据课文特点,发挥想象

精读课文时,吴老师抓住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反复体味感悟,从而达到了一咏三叹之效。吴老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把泉水到过的地方用“----”划出来。然后出示课件:泉水来到--------------。学生回答得很好:来到山腰的水池,来到了静静的山谷,来到山城的果园,来到了山间的平地。师相机板书,再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结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泉水来到了山腰的水池,还有静静的山谷,还有山城的果园,还有山间的平地。”等学生回答完毕,项老师耐心地说:“你能用一个关联词连接使句子表达地更加清楚。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孩子们口语表单能力。这符合二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的确是表达上的缺陷,吴老师心中有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因生成而美丽。因此经吴老师这样一点拨,学生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表达规范的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具准确性,也知道规范的语言是多么重要。最后设计的延伸题,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泉水,你们流啊流,还会流到哪里啊?同桌商量商量。”一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比如泉水流到江河里,它看

见了小鱼,泉水说:“游吧,游吧,快点游到妈妈身边吧!”泉水流到田野里,它看见了油菜花,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你们要快点长大!”„„ 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四、板书、媒体恰到好处,突破重难点

这篇课文有一个理解上的难点,“什么是天然水塔?”吴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出示多媒体图片(人工水塔)对比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有了直接的形象感官之后再理解“天然”二字,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媒体反复播放泉水的图片给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知课文。

最后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课后拓展的资料,开放课堂,走出课本:积累诗词。真是一堂精彩又实在的课,泉水的清甜,泉水的快乐,奉献的美好相信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篇三:《泉水》评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趵、疲、藻、攒”4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的突泉的美丽 4.落实结构化预习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趵突泉的特点。

《泉水》评课稿

很高兴今天在一小听到这么多精彩的课。现在我重点来讲讲《泉水》这一课这节课。陈老师能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有以下几点和大家探讨。

一、读中品味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陈老师能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为主 陈老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依据课文语言特点,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陈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写话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听了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一小浓浓的教研气氛,教师们浓浓的朝气!这是一种好现象,希望以后能多多向你们学习!篇四:泉水评课稿 一

《泉水》评课稿

闫鹏 今天我们共同观摩了一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泉水》,我们看到年轻有活力的阴老师,引领着可爱的孩子们徜徉在文本之中,泉水那无私奉献精神正如那孱孱涓流,流入每一个孩子心中。透过阴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我想与各位老师,分享以下四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首。第二点感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第三点感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快乐阅读为主。第四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培养习惯为本。

先来说第一点感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首。我们来翻开我们熟悉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在识字写字,阅读这两个板块中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喜欢”这两个字。及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的重要。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的时候,老师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感悟泉水的热情,读的是有滋有味。第二点感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写字为重。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是孩子学习的起步阶段,识字写字又是语文的基础,那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的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教学中突显这一重点,我们来回顾阴老师的课堂教学,他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然后阴老师又通过鼓励学生交流多样的识字方法,等等这些策略来提高当堂识字的效率。最后,通过开展识字游戏,用生字置换语境的方式,这样教学不仅显得扎实而有实效,还更甚重教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

第三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快乐阅读为主。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富有童趣,那么,《泉水》这一课也正如此,在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阴老师不停的提问,没有看到老师繁琐的讲解,而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营造快乐阅读的学习氛围。第四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培养习惯为本。众所周知,习惯成自然,所以作为低年级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已任,加以重视。我们看到阴老师在课堂上,有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有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在临写“鹃”字的时候,老师提醒学生“要何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把字写的规范,端正。” 只要把习惯的培养落实在课堂上,就有助于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那么刚才就阴老师的课堂教学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所提出的几点感受,阴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还或多或少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提高。篇五:《泉水》教学设计及评课

《泉水》教案

刘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泉水的资料。2自主学习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播放《泉水叮咚》的歌曲

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你知道它歌唱了什么

你了解泉水吗?来,请说一说。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泉水就是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泉水汇聚而才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下面请同学打开书19页,看谁坐得正,端得直。

自读课文,重点读读你圈出的生字词。

(生自学)2.(出示生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你认识吗? a.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生边读,师边注音)b.不太熟练的同学自己再练练。c.男生一个女生一个。3.(去掉拼音)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 a.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吧。b.小小火车我来开。

4.a.下面我们只读生字,看谁反映快,来,抢读。b.太棒了,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字?小组交流一下吧!c.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脆:组词造句

缝:多音字的认识

结:多音字的认识

师: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我们再来读读。

小小浪花,我来翻。5.师:同学们的字都记住了,课文一定能读好。来,把书端起来,谁来熟练准确的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

(一)梳理问题:针对这篇课文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归纳总结:泉水流过 遇到 说

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

(二)小组交流

(三)交流汇报:

师:好了,孩子们,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把你的想法说说?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1)生看着书说,教师出示课件(水池——姐姐——很多很多)

(2)用自己的话说说

(3)理解“天然水塔”:

a.刚才有同学问什么是天然水塔?你知道吗? b.生答

c.(课件出示,教师讲解)这是人造水塔,人们把水抽到高高的塔里,等到用的时候一拧水龙头水就流了出来。大自然在高高的山上储存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会沿着山体顺流而下,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天然水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泉水的话: a.泉水有这么多的水,当然感到自豪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泉水的语言,体会一下泉水自豪的心情。谁来读?

b.1生读,生评价。

c.大家讨论、教师点拨:读出自豪、欢快、热情的语气。d.再有感情地朗读。

e.把自己当作泉水再读读。f.孩子们,你想想姐姐打水能有什么用呢?

老师来做山里的姐姐,你们是泉水。“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煮粥。” 生齐读。“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喝。”

生齐读

“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洗衣服。” 生齐读

谢谢你们这些热情的泉水。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谁来继续汇报?生汇报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a.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b.我们来分角色读吧!

(4)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泉水说自己像什么? b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c孩子们,你也能说一句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吗?

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1)让我们看看四五段又告诉我们泉水流过哪里,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2)生汇报四五段。

(3)谁能像读前两个自然段那样有感情地朗读四五段?

(4)你能完整地说说泉水流过哪里,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a.生完整汇报

b.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式说说。

(四)拓展练习:

孩子们,这潺潺不断、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泉水它不停地流着,它欢快地流着,那它还会流到哪里?遇见谁?说了什么?

孩子们,泉水就这样一路流淌,一路欢畅,一路为大家做着那么多的事,你们想对泉水说什么?来,把老师当作泉水吧!

(生畅所欲言)

四、巩固提高

(一)小朋友们,其实你们不用感谢我,因为在帮助你们的同时我已经感到了快乐。我有一个小小要求你们能把课文再有感情地读给我听一听吗?

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小朋友们,你们把我读得太美了,可是你们以后还会记住我吗? 那你们用什么方式记住我呢?

(三)大家的方法可真多,我太高兴了。其实不仅你们喜欢我,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我呢!还写诗赞美我呢!对了,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

生齐背。

你们也可以通过找描写我的诗句的方法来记住我呀!

五、课后学习准备:

好了,小朋友们,课后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记住我这个泉水朋友吧!我们下节课见了!

浅谈低年级自主能力的培养

——《泉水》教后反思

刘娜

自主最浅显的字面意思就是自觉地、主动地。要让学生主动地学,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说得更准确点是保持孩子的这种兴趣。孩子刚入学时其实是很有学习兴趣的,别让太枯燥的教学把他们难倒了,吓住了。课程标准中不管是识字写字教学还是阅读写作教学,第一个词都是“喜欢”,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方法少,自主能力还很差,以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所以我更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是方法的指导,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处处碰壁,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有怎么会有兴趣呢?所以,这两点相辅相成,让爱

学和会学相结合,孩子就会自主了。

识字方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到: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课前预习时能自主借助工具书读准这些字,并能主动扩词,发现多音字。3.能联系到学过的形近字。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教科书内外的生字词。5.小组交流时能解决自学时的困难。

具体做法:

一、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老师要我认为我要认。鼓励他们读校园里的警示语、同学的名字、街道上的牌匾,动画片的滚动字幕??到校就展示:说说自己在哪里注意到了什么字,可以做成小卡片,也可以由学生说,老师来写。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的赞赏。

二、在课堂上多想方法让枯燥的识字有趣起来。如教“人”“八”“入”这三个形近字时,可以做手势,两根手指头就能解决问题。如识“好”和“妙”时编顺口溜“女子好,少女妙”,还有学生喜欢的编字谜法,如“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等。

三、探究、发现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从教材《学习园地》中的“我的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一些识字方法:数笔画、加一加、联想法、熟字换部法、组词法、造句法、分析形声字法等。同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加表扬。什么“雨”的四个点就好像是老天爷的眼泪;看见“虾”字再也不敢吃虾了,因为“虾”的左边是一个虫字旁。

阅读方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到: 1.喜欢阅读,能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2.能想办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词。3.能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边读边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5.能在小组合作时合理分工,乐于表达,虚心倾听。

具体做法是:

我个人认为阅读很重要的就是找到感觉,为了帮学生找到感觉,我做了以下几点。

上一篇:刘台子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半年总结下一篇:扩充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