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

2024-04-25

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共10篇)

篇1: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

《心理学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心得体会

2014年5月28日,我们又一次来到教师进修学校听专题报告。这次请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沈之菲老师来为我们做报告。沈老师从教育学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教师行为的调适三方面阐述了心理学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们过于重视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功能,忽略了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的功效,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人们开始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功能的开发,强调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沈老师讲述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中教学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那么,如何把心理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观,提高学生自调、自控、自练的能力。并把学习体育目的与社会发展、生活的追求等结合起来。如中国从“东亚病夫”发展到当年近的体育大国,这一成长过程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教材,又如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为国争光的动人事例,都可启发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以求得社会心理满足,从而对学习体育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术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的机体话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等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话中、劳动中、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有:

(1)学生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和发展运动能力的,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对完成技术动作练习较好的学生应子以肯定和表扬,对完成得差的应在肯定的前提下作出要求,并作暗示性鼓励,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就会树立起信心,以坚韧的毅力去完成动作练习。

(2)教师要善于把握不同的练习方法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现象,合理、准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地提高练习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进行练习,游戏活动最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选择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技术动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克服畏惧、胆怯、怕被同学讥笑等心

理障碍。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让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总之,体育教学中处处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体育教师应掌握并善于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

本人从初出茅庐,经验尚浅,因此只能从以下两方面说说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这两个方面分别是:理论学习中的理解与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一、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理解。

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换句话说,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处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在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理论虽好,实践到现实当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有解,有的半解或无解。

1、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求教师积极幵展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心中想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但在课堂上却很难做到。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效果并没心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

为什么没法完全转换?

从大的方面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激励方式并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学方面)做多做少,(教师)教好教坏,(教师)收获也不增不减;绩效工资也只是一种在平均主义基础上的额外关照。从小的方面讲,学校的英语科组不是一个team,都是各干各的,这对教师的“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搜集教学所需素材,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安排,整编针对性的课堂及课后练习,以及对练习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方面。再从细处讲,就到学生手头上的练习册了。因为教师不能选择练习册,学校发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不适用也就那一本了!这也是一个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单向的。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报据自已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

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亨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所以,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面对大班教学,我们实际执行的管理是:纪律第一,教学次之。其实这与有效性教学是相背的——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教师不仅要管住学生,还得赶进度呢。

3、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因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索。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愔,并从学习中获得兴趣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歩之上。

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时,往往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公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的老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收获胜利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理论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促成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当然了,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这是策略的层面,需要对教材及教学有整体的把握,也需要对学生有充分地理解认识,我目前是很难企及的了。为了要求向这一要求更加靠近,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儿点:

第一,认真备课,精心处理教材,设计好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向并非唯一依据,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介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在“巳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规象去解释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爱好。

第三,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点滴进歩。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尤其要尊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第四,展示教师的魅力。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山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得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休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篇3: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灵魂与人格的职业, 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让学生喜欢自己, 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师需努力追求上进, 完善自我, 提升人格修养, 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放下教师的架子, 积极走进学生的心灵, 给他们以信心、关怀;不偏爱优胜, 不歧视学困生, 尽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健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 专心听讲, 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做好高效的课堂, 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只有充分备课, 对教材与学生进行充分认识, 才能从容不迫、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对于课前备课,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 教师个人备课阶段, 需要仔细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以便让自己能够熟练讲出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第二是本组教师集体备课阶段, 能够将教师的集体智慧呈现出来, 突破重难点, 对课堂进行预设, 最后一起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细心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入新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或提出具有启迪性的疑问, 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这堂课时, 教师展示了几张巨大的南瓜照片, 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直观教具, 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的优化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 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各种教具比如多媒体技术, 让枯燥的问题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让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喜欢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 容易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比如, 在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理解涉及到的转录和翻译等环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细胞内的生命过程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这样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经过演示文稿的展示, 学生会产生很高的兴致, 以积极的心态掌握重点及难点, 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 优化教学语言, 解除学生的疑点

教师能够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又取决于其对语言的优化。一, 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二, 语言要简洁、明了, 不要拖泥带水, 不要含糊不清;三语言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由难变易, 化乏味为有趣。比如在讲解细胞时, 我把细胞比作了一个工厂, 工厂的外墙是细胞壁;工厂的保镖是细胞膜, 督促着厂里厂外人士与物品的进出;各样的细胞器像工厂内设备相异的车间;线粒体像动力车间;对动物的细胞而言高尔基体是装饰车间, 叶绿体为食料制作车间;而细胞核就像厂里的行政监管机构, 掌控着整个厂的生产活动。这样的比喻, 就把知识讲得更深透了。

(四) 练习到位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习题。选题的原则之一是少而精, 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原则之二是难易适中, 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 当堂检测能够有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五) 善于总结

在每节课终, 都要善于做最后的总结, 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 在整理的过程中, 可能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将问题解决掉才算完成了一节完美的课。所以, 细心规划概括这一教学环节, 对优良教课成果的稳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堂课的最后5—8分钟, 我都会把这堂课的知识重点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强化。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知识疏通,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规则, 提升生物学习本领。

(六) 重视课后阶段, 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

对于上课时间教授的知识点,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巩固。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 一方面, 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另一方面, 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找一些和生活相联系的开放式题目。像学习了《生长素的发现》后, 让学生设计并且培育茎杆为“S”状的盆景;学习了《生态系统之能量流动》后, 让学生下课后统计蔬菜和肉品的单价, 并且说明两种单价不同的原因;通过学习《经神经系统的调节》, 让学生写小文章《怎样让记忆更加持久》等, 学生都很感兴趣, 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作业。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 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的成长, 离不开反思。反思可以促进一个教师更快地成长。因此, 教学后, 我都会认真回顾, 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处理, 学生学习的状态, 学生参与和掌握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反思, 总结利弊得失。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保证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雪芬, 吴寿生.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生物教学, 2012 (12) .

篇4: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有效   教学

高中生物内容多,而课时少,整个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在当今的教育改革背景中,我们都应当努力探索生物学科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灵魂与人格的职业,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让学生喜欢自己,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师需努力追求上进,完善自我,提升人格修养,以获得学生的尊敬與爱戴;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放下教师的架子,积极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信心、关怀;不偏爱优胜,不歧视学困生,尽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健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专心听讲,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做好高效的课堂,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只有充分备课,对教材与学生进行充分认识,才能从容不迫、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对于课前备课,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教师个人备课阶段,需要仔细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以便让自己能够熟练讲出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第二是本组教师集体备课阶段,能够将教师的集体智慧呈现出来,突破重难点,对课堂进行预设,最后一起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细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入新课程的时候,教师要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或提出具有启迪性的疑问,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这堂课时,教师展示了几张巨大的南瓜照片,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直观教具,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的优化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各种教具比如多媒体技术,让枯燥的问题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喜欢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容易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在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理解涉及到的转录和翻译等环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细胞内的生命过程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经过演示文稿的展示,学生会产生很高的兴致,以积极的心态掌握重点及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教师能够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其对语言的优化。一,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二,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含糊不清;三语言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由难变易,化乏味为有趣。比如在讲解细胞时,我把细胞比作了一个工厂,工厂的外墙是细胞壁;工厂的保镖是细胞膜,督促着厂里厂外人士与物品的进出;各样的细胞器像工厂内设备相异的车间;线粒体像动力车间;对动物的细胞而言高尔基体是装饰车间,叶绿体为食料制作车间;而细胞核就像厂里的行政监管机构,掌控着整个厂的生产活动。这样的比喻,就把知识讲得更深透了。

(四)练习到位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习题。选题的原则之一是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原则之二是难易适中,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当堂检测能够有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五)善于总结

在每节课终,都要善于做最后的总结,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在整理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新的问题,将问题解决掉才算完成了一节完美的课。所以,细心规划概括这一教学环节,对优良教课成果的稳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堂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会把这堂课的知识重点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强化。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知识疏通,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规则,提升生物学习本领。

(六)重视课后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

对于上课时间教授的知识点,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巩固。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一方面,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另一方面,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找一些和生活相联系的开放式题目。像学习了《生长素的发现》后,让学生设计并且培育茎杆为“S”状的盆景;学习了《生态系统之能量流动》后,让学生下课后统计蔬菜和肉品的单价,并且说明两种单价不同的原因;通过学习《经神经系统的调节》,让学生写小文章《怎样让记忆更加持久》等,学生都很感兴趣,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作业。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反思可以促进一个教师更快地成长。因此,教学后,我都会认真回顾,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处理,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参与和掌握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利弊得失。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雪芬,吴寿生.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2(12).

篇5: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

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的一点体会

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宇宙地镇中心完小 崔景瑜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又应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需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尽量使每一次提问都具有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规范、明了、具体,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管学生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都要让学生清楚问题提出的实质是什么,这点是课堂提问的表述所必需的。另外,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一经被提问,就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课堂提问的语速要适当,问题提出后要作适当的停顿,以供学生思考。若学生感到困难,应给予适当点拨提示。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紧张程度是不同的。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向活泼状况发展,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些回忆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当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时,可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如果答案不够全面、正确、深刻,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思维之路,使其对问题达到较全面的理解,再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针对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是指设置的.问题直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漫无边际地进行提问,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加大力气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挖掘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另外,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过难过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过易过浅,则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老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对于主要教学内容中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和澄清。那种无准备的盲目的频频发问,脱离重点难点的无意义乱问,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

教师应该深刻体会:一个好的提问应该包含广泛的基本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度深浅得当,与其他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大的引申余地。问题答案灵活而不呆板。所以,课堂上的提问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这就要求教师既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普遍性原则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有较大的辐射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问,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这也是既要照顾点也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要做到这些,首先提问时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考虑这种答案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纠正,那么就要考虑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其次,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篇6:实施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中心学校

袁应科 龚春水

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说道:“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哪里?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我们对应考量学习的有效性,有这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什么呢?学习速度。第二个指标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呢?就是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校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课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得以提升,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知识经验的建构,脱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的教学。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题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看看有几种摆法,得出什么结

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先知”的自豪。

教师要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预习时掌握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在我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如何推导出来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由于有了学期初预习的功底,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它“长”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沿着它“宽”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学生就会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的边和“宽”的边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操作活动中,学生把自己预习时候准备的方格纸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足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

四个数能组成那个乘法算式?(2×6=3×4),二问是:2×6=3×4这个乘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什么样的比例?(6:3=4:2),三问是:2×6=3×4这个乘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什么样的比例?(3:2=6:4,3:6=2:4,4:2=6:3,4:6=2:3,2:3=4:6,2:4=3:6,6:3==4:2,6:4=3:2)经过不断追问、思索、释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后遇到形如“5x=y,4.5y=3x”算式,要求判断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的时候,学生也就不会被难倒了。

说到底,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实施“有效教学”必须遵循以下三条规律,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规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篇7:有效教学使用的心得和体会

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沿着有效课堂教学法的足迹走着、走着,从不理解到现在的应用实施,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无数的喜与忧、悲和乐,下面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这两年来我在有效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

一、成功的一面。

1、我首先在教学理论上更上了一层楼。

2、课堂氛围明显好转,学生因为积星的原故,获得了成就感,于是便开始星星争夺战,积极性大副提高,使课堂气氛明显好转,相对以前来讲确实比较热烈。

3、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小组提供问题,分组进行讨论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

4、师生收获大幅度提高,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解答学生提供的问题就必须要在课前认真细致地备课,否则有可能在课堂上出丑,面对学生的当堂提问回答不上来。学生们要想得到小星星就必须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方能回答的精彩,所以师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在知识含量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课前工作太烦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好在课堂上供师生们一起来解决,太简单的问题其他同学不懈于解答、太难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只会影响课堂效果,所以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精心设计问题。

2、积星易浪费时间。

虽然积星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星的多少上,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过分的纠缠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3、课堂上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的解决时间不易把握。

有时侯学生会提出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无意义的问题,让老师在课堂上当场解读,这和老师课前预设的问题、时间有较大的出入,甚至是致使所要讲授的内容讲解不了,把较为完整的一节课给撕裂开来。

4、学生本身的素质也是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障碍

篇8:对有效教学的切身体会

一、在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时, 教学手段多样性, 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有效而主动的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 “兴趣将受益终身”。因此, 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要尽量激发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和巩固他们的热情, 而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做到这点。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 孩子见识较少, 多媒体课件、实物能给学生以新鲜感, 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再用些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使课堂活起来。比如:课文教学时,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分不同角色朗读并进行情景对话, 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了各个角色的活动和内容。只要难度适合学生, 他们都会有兴趣去做。词汇教学时, 多使用图片、实物、同义解释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 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子、对话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学生学起来轻松了, 兴趣就越浓, 主动学习的时间就更长, 效果也会更好。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作为教学的前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英语课堂中, 教师就是课堂的中心, 主宰着课堂的一切。把学生看做被灌输知识的对象, 用讲解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 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的工具。而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到教师心中后, 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有思想的人。教学时, 在他们听讲的同时, 还要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让他们练习……如: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在教学时, 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几种大小、高低、长短不同的物体, 让学生运用“than”“of”“in”来造句。顿时, 课堂像炸开了锅似的, 学生都七嘴八舌、很有兴趣地一起交流。随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发言。他们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句子来表达:Lin Tao is taller than Tom.Tom is shorter than Lin Tao.The fish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等等。就连平时那些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兴趣盎然、踊跃发言。我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例来练习造句, 让学生比比看谁造得更好。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着。一节课下来, 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形容词比较等级的一些基本用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多创造这样的情景, 进行各种内容的愉快教学活动, 真正做到了面对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和积极参与的机会。

二、随着新理念的实施推进, 课堂上出现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 滥用一些教学手段来配合“愉快教学”, 并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在实际教学时, 有的教师为了把课堂搞得热闹, 轻松愉快, 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不惜插科打诨, 做作表演, 搞形式主义。如教学英语词汇时, 有些教师把一些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精美的图画、生动的动画做在课件中, 令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重要生词和句型, 在课件中闪亮登场而又匆匆下线, 教师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板书, 黑板形同虚设。这样一堂课下来, 看看比比, 说说笑笑, 学生不知要记住什么, 笔记本上也是一片空白。主次颠倒, 喧宾夺主, 最终也没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 多媒体始终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只有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恰当地使用, 才能相得益彰。

三、实施“愉快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

教师为了使课堂轻松和谐, 教师过多地表扬学生、吹捧学生。新理论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 是为了在问题的讨论上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甚至与教师不一样的想法, 支持学生在现有答案之外探寻“新鲜”的尝试。可在实际教学中, 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 有的教师一味地给予表扬, 即使回答的话远离问题、东拉西扯, 甚至搞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教师也说“好”, 不及时加以公正评价, 似乎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错误, 不分是非曲直,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长期这样, 学生只会听恭维话, 听不得不同意见, 学生不可能得到好的发展。

篇9:对有效实行高效课堂教学的体会

關键词:有效课堂体会

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我校自2008年开始,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三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第一阶段复习巩固→预习新课→提出问题;第二阶段情景引入→展示交流→对抗质疑;第三阶段归纳小结→检测反馈→反思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的高考成绩在宜昌市同类学校名列前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专家的好评,本人作为一名践行者,同我校教师一道探索,感触颇多,现根据本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开展“三段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几点体会:

一、编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前提

“三段自主学习”的第一阶段新课预习要求学生掌握“导学案”上50%—60%的内容。预习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讨论,并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因此,导学案编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导学案在编写时一定要把握好难易度,难度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就会影响学生预习的情绪和积极性,过多机械照抄课本的知识,太粗太简单又达不到预习的效果。

例如:必修1的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书本上的内容讲得非常简单,若只按书本讲解,处理习题、应付高考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组在编写导学案时,认真钻研教材,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策划编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例如在【知识链接】部分从初中狭义的氧化还原的理解到高中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既有相关性,又有渐进性。在【学习过程】部分从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归纳出氧化还原的本质和特征,了解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有产物等基本概念。进而由学生归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书本中最基本的概念,又认识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强化训练】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如制黑火药及金溶于王水等加以训练,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后要求学生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有产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针对性,并且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至于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用双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等知识点则在下节导学案中学习。这样编出的导学案难易适中,学生使用后效果也不错。

二、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环节的重中之重

“三段自主学习”的第二阶段包括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组间的展示与交流,小组的对抗与质疑,教师的点拔与评价。首先,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课堂情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目标达到自然合理。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然后,由其它组对该组的展示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倾听,及时点拨,对于学生在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科学的指导,并查缺补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对展示好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和肯定。绝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讲解氯化氢尾气吸收时,要强调在水面上放一个倒置的漏斗,目的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因为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由此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想到氯气尾气的吸收,能否也采用这样一个装置来防止倒吸现象?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认为也应该采用这样一个装置来防止倒吸现象?因为氯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查资料、做实验,结果发现把通有氯气的导管直接伸入到氢氧化钠中,并没有产生倒吸现象。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进行探索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加宽了。从而告诫学生科学研究要遵循客观事实,不能由此及彼、以偏慨全,最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检查评价,课后反思是落实力

“三段自主学习”的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对该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规律性的小结和评价然后设计检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教师及时检查批改导学案,知道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进行第二次备课,从中归纳出个别和共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并在下节课的复习巩固环节帮助学生解决。

例如: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这一节导学案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热,这一题算出的结果很多同学的结论与正确答案符号相反。我通过分析学生的计算过程,知道学生把内能与键能混淆了。因为计算反应热 “△H”有两种表示方法,当用内能表示时△H=E生成物的总内能-E反应物的总内能,而用键能表示时△H=E反应物的总键能- E生成物的总键能。把键能和内能混淆得出的结论符号刚好相反。所以进行第二次备课时,我指出了内能与键能的区别以及△H的正确表示方法,在第二节课的复习巩固阶段加以强调,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这个问题便不再出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10:听《有效的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12月7日下午,我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的讲座《有效的教学评价》。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触很深。赵教授进入教室后就与众不同,他说话的语调很低,从后面的讲述中知道,越是声音宏亮的上课,学生未必会用心倾听,反之,你的音调降低,学生反而会用心听你讲课。所以,整场讲座中,赵教授用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从中我认识到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注重一些语言的特点。在听赵教授讲述有效教学评价之前,我所理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关注评价是否有效。赵教授从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说起,展开了教学评价的讨论。从这节语文课的导入来讨论,这位老师的评价是否合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位老师给予的学生评价是条件性肯定,而这种评价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在我的教学评价中,我有意无意的也和这位老师一样做过条件性肯定,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累积到一定量后带来的不好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做无条件性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焦点不是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就这点很多老师就没有认识到,每位老师都会备课,更多的就是考虑该怎么上好这节课,而不是考虑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怎么学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来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流于空泛,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就课论课”应“以课为例”,反思自身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改进的方法。

上一篇: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两操一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