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24-04-15

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篇1: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地,引发了社会关注与热议。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政策落地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表示赞同,也有不少家长感到茫然失措,当“鸡娃”不能再以补课形式进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究竟应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值得每位家长思考。更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

首先,“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国家为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力度和决心。我国建国70多年来,我国教育经过了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到90年代,我国工业、农业都不发达,教育也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在教育上投入有限。基于此国情,只能选择精英教育,国家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最后上中学、大学都是极少一部分精英。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农业发展较快,经济基础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强。国家也顺应民众的需求,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被放大,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更是身心俱疲,战战兢兢。而素质教育则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相比更为注重完整个体的发展。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或者说心愿不正是如此么。

其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了更高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新的教学、作业管理方法之下,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也会逐步提高,我们家长的焦虑也会逐渐缓解。此时孩子们更加自由和幸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和他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来计划体育、艺术、科学、人文等基础教育的学习。我们常说需要和孩子们有高质量地相处,因为转瞬间他们就会长大成人。

和孩子们一起读读各类书籍、一起做做各种运动、一起到湖边散散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品格,没有比这更好的契机。

篇2: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作业”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多年教学中,我采用的仍是老三样:作业本、口算、课外资料。想法也简单,一是作业本和口算都是上级订购的,是必做作业;二是增加T分课外,落实巩固知识。

昨天,学习了陈加仓老师的““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才让我真正意识到优秀的作业设计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更喜欢数学。也使我们一线教师更加坚信:”课堂指向核心素养,课后指向更精准的作业评价,使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精准接轨,这其实就是学习过程教学评的有效性”;而作为一线教师作业评价的变革恰是直接显现“双减”效度的关键一环。

对照自己的作业设计,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最多就是逆来顺受的被动式学习,时间长了,终会消磨光孩子的学习激情,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样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失去了小学老师的全程监督,很有可能会不适合初中的学习模式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陈老师的讲座给我指岀了一条道路,那就是趣味题和思维题。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这些题目的量不多,一节课也就一题而已;其次一点,这些题不要太难,要能够让学生们跳一跳,够得着。这些题目不是如今校外培训班中上的那些特别困难的奥数题。我们布置的`趣味题和思维题,和奥数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些题目带有童话色彩,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数学信息,且和本课知识有挂钩。比如陈老师举的例子:圆形池塘里的老鼠和池塘边盯着它的那只小猫的故事。就是在学习了圆周率的知识的时候的一道趣味题。你看,配合上情境,学生们肯定能学得开心。学生们开心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就来了吗?感到很骄傲的是,我自己坚持几年的每日一题,和陈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当然,在趣味性上,我还要继续寻找合适的素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不排斥,而是期待数学、爱上数学。

篇3:三维教学目标视野下的有效教学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因此,本文将从三维教学目标视野下研究有效教学。

一、三维教学目标视野下的有效教学定义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用平实的语言描述教学有效性的“形象”,如“有效教学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3]等。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从投入、产出、目标、需要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有效教学。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4];沿着这种定义思路,国内学者们普遍认为有效教学必须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学目标实现的视野下研究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包含以下几点含义: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整合、协和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三维”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教学的实现,不在于传统教学中要求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维目标”上的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乎规律,有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获得的。

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有效教学研究,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一个显见的热点。尽管研究者对哪些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教学有哪些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提出的策略名目繁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针对教学进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崔允漷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将教学活动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有效教学策略,目前国内从这种角度论述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章占多数,其中尤以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论述具体策略的文章居多。第二类是针对多元创新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5]。如龙宝新、陈晓端从观念、思路、操作的多元反思与重构的角度,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的观点看待有效教学,从价值理性、责任理性、合情合理性等多元角度综合构建全面的有效观[6]。第三类是针对特定标准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有不少研究者结合国外学者提出的鉴定有效教学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如胡江倩借鉴美国关于有效教学的五项标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四项策略[7]。第四类是针对特定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科教师广泛参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他们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本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角度看教学是否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高瞻远瞩,制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评价仍过多的关注教学目标中的“认知”部分,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8]。“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的“三维目标”重要之二维,在课程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课堂中这两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犹如一个“沉睡的巨人”。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如何设定教学目标,使之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呢?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离不开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一了解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也不仅仅是了解某一章节的教材意图,而是需要对学生某个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利用教材一步步培养这样的学科素养有着精心的计划。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学科课程的总目标,学科的总目标又是通过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来实现的。因此,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学科总目标为依据,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学科总目标的基础上,认真了解学生、客观分析教材。在具体目标制定中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又要关注过程情感性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课时目标又要关注远期目标;既要关注学科目标又要关注其他学科的目标。

(二)学生主体,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每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地参与其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吃透教材,超越教材,才能随机应变,以从容的态度及耐心和执着的精神来面对课堂,面对学生。

教师同时也应该转变观念,不再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优差。设计教学环节时应照顾到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整体教育的观念,而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全面的、全体的发展。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应有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固然应该促进学生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学习能力,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富有创新精神,创设宽松积极的环境,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时反馈的有效率的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三维目标”。只有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把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三)全面发展,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恰当的评价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教学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的评价。有效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具有以下特征:在内容上,它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而且评价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改进;在评价的主体上,它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

三、教师的反思———有效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动力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种种因素中,教师是关键。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反思意识,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一堂课结束后都应该问自己:“我的教学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怎样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将课堂中的感受、心得及时的记录下来,并进行系统的反思,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最终产生新的教法、新的举措,使自己的教学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扉页).

[2]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

[3]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4]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

[6]龙宝新等.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42-43.

[7]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S1):111-113.

篇4: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有效性

对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词汇的记忆是重中之重,也是困扰所有人的一个难题。从事英语教学的这些年,个人觉得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以及时间的教学中,单词识记既词汇的积累这一块。可以说单词是所有英语教师日日抓的一个重点,但往往是“日日抓,日日背,还不会,更是累”的结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个人认为付出很多,也尝试很多的方法,比如化整为零背记,每天10个词、比如将单词识记放入课文语境中、比如在阅读中积累妙词等等。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迫于学科以及高考的压力,的确在苦记单词。但学生学习起来很累,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方法和模式既能让学生学会同时学起来不累,还能将教师从看着、守着学生背记的监管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如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英语成绩的优劣归因于语法没有学好显然是蠢笨的借口,缺乏死记硬背的词汇吸纳过程和方式是关键所在。因此高三英语复习的实效性首先表现在词汇的掌握上,要在“量”上下功夫( “质”的变化由老师来完成,没有量变谈不上质变)。词汇学习要想有效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自我学习是核心,学习中庶提高效率从学生角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2.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以便确保学习时间。

3.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听课,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课上目标就明确,充满自信,同时预习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长期坚持,能提高英语自学能力。

4.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课上积极开动脑筋,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不可被动听讲,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密切与同学合作,不怕出错,训练中学习和更正错误,培养语感,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能力。

5.以朗读促听说能力的发展。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朗读和背诵。要在反复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眼到、口到、身到、手到、心到的综合性实践练习,以达到更牢固、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全部内容,通过自身朗读反馈,刺激听说能力的发展。

6.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根据艾宾浩斯心理学的遗忘曲线,在短时间内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就能有效地克服遗忘。学生作业多,记完笔记就扔到一边,因而上课记笔记成了“无用功”。养成当日复习的习惯就能减少遗忘,提高学习效率。

跟随从未停止的课程改革的脚步,我所在的学校走进了新的一种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即“变教为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其实教育界已经说了很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但必须承认我还不够放手,也不够放心。特别是在词汇的学习和识记方面我更不敢放手。对此我在课下找了三个层次的几个同学谈心,征求解决办法。找到了灵感。为什么我不利用小组人数少,容易进行自主管理,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跟随学校新的课程改革的脚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解决词汇识记的难题呢,提高单词识记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课堂设计我又做了新的探索经过反复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实施方略。

1.划分小组。在班主任大力的配合下,将班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参照月考成绩)划分为六个层次。学生按照六人为一组的准则在六个层次中,每层次选一人,自由组合,自选组长,自命组名以及口号。共建十一组。

2.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配有记录本。记录每天单词得分数。每天的单词测试后以小组方式上交单词卷。每组合格一人,组加分一分。全组都合格全组加十二分。

3.奖惩制度。组内单词不合格者实施组规(组员自制组规)。累计三次单词不合格者扣个人平时分。每周做周评,评出前三甲。到月底做月评,评出前三甲以及与月考相比对进步幅度最大的前两组。所有结果都录入班级海报进行展示。

4.小组PK.每小组自选PK的对手。月底定输赢。赛后按挑战协议输者满足赢着协议中的要求。

有了小组这个行政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我对单词识记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指导进行了新的调整。

1.在每天上课前7分钟进行的阅读限时训练。

2.一周五天每日必进行的是单词测验。每周五进行“本周单词故事王”比赛。以周学习报告的书面方式上交。贴在班级学习角,下周全班学生投票评出一组为优胜者。

3.月底进行阶段性单词王大赛,学生自主命题出单词卷,配以两篇能体现相关词汇的阅读材料。评出“单词王”。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模式的魔力。居然有一个英语平时在60 左右的同学获得了“周单词故事王”的称号。通过以上措施 高二34 班10月月考单词班级平均成绩与期中考试班级单词平均分的对比均分值高了近3.14分。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词汇的遗忘率大大降低,效果非常好。

篇5:双减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一、质量(分数)观

从单一分数质量走向全面素养、育人质量。

学生当然得考一个好分数,除了分数以外还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及综合素养质量。

在学生不参加学科培训班、家长不参与检查作

业、不能加班加点,不大量布置作业,不频繁考

试的前提下,借助课程科学设置、课堂改革、教

师素养提升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学工作以最小的时间,精力花费,科学获

得最大的效果、效益。

二、考试观

从频繁考试、过度关注评价功能转向严格控

制数量、重视诊断功能。

考试犹如给猪称体重,是无助于提高猪的重

量的;频繁考试犹如对正在成长的果实频繁摸一

摸、量一量,这样反而会干扰、破坏其生长。

考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评价,二是诊断。

考试质量分析,便是体现了考试的诊断功能。打

个比方,教师像医生,考试便是学生体检,成绩

便是X光透视、CT报告、化验单。教师需要根据

这些材料,望闻问切,进行全面、深入、精细的分析,穷尽影响学习质量的各种干扰因素,寻找

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开出一剂良方来。

三、作业观

注重挖掘潜在的隐性作业文化。做作业过程

一定伴随着与之匹配的相应文化。比如:“规则文

化,交往文化,作品文化,展示与分享文化,创

造文化,成长文化,背后文化能看出学生态度、习惯、教养、品行心智倾向等。“

不能窄化作业功能。结合专家论述,做作业

有六大功能:巩固课堂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习的责任心和坚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

信;提高元认知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

实践能力;锻炼自主管理实践能力。切记“巩固课

堂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仅是作业

功能之一,不能窄化做作业功能,强化作业对保

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要明析过重作业负担所导致的多维危害。

大力提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

究。当前一些教师设计作业能力在弱化、退化,照搬照用市场上练习册已成常态,造成“狂轰滥

炸型”的题海战术满天飞,再加上应试成绩对教

师排名并与绩效挂钩,为了与其它学科教师竞争

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本学科,留超量作业并互相加

码,这是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根源所在。借助

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可以倒逼教师自己研究课

标,分析布鲁姆的知识双向细目表,研究核心素

养背景下命题新认知、新走向,助推其专业成长。同时,借助作业设计,能实现作业的少而

精,对教材练习或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调整、补

充,自选、自编或改编作业,改“狂轰滥炸型”

作业为“精确打击型”作业。

四、质量(分数)观

从单一分数质量走向全面素养、育人质量。

学生当然得考一个好分数,除了分数以外还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及综合素养质量。

在学生不参加学科培训班、家长不参与检查作

业、不能加班加点,不大量布置作业,不频繁考

试的前提下,借助课程科学设置、课堂改革、教

师素养提升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学工作以最小的时间,精力花费,科学获

得最大的效果、效益。

五、考试观

从频繁考试、过度关注评价功能转向严格控

制数量、重视诊断功能。

考试犹如给猪称体重,是无助于提高猪的重

量的;频繁考试犹如对正在成长的果实频繁摸一

摸、量一量,这样反而会干扰、破坏其生长。

考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评价,二是诊断。

考试质量分析,便是体现了考试的诊断功能。打

个比方,教师像医生,考试便是学生体检,成绩

便是X光透视、CT报告、化验单。教师需要根据

这些材料,望闻问切,进行全面、深入、精细的分析,穷尽影响学习质量的各种干扰因素,寻找

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开出一剂良方来。

六、作业观

注重挖掘潜在的隐性作业文化。做作业过程

一定伴随着与之匹配的相应文化。比如:“规则文

化,交往文化,作品文化,展示与分享文化,创

造文化,成长文化,背后文化能看出学生态度、习惯、教养、品行心智倾向等。“

不能窄化作业功能。结合专家论述,做作业

有六大功能:巩固课堂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习的责任心和坚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

信;提高元认知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

实践能力;锻炼自主管理实践能力。切记“巩固课

堂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仅是作业

功能之一,不能窄化做作业功能,强化作业对保

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要明析过重作业负担所导致的多维危害。

大力提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

究。当前一些教师设计作业能力在弱化、退化,照搬照用市场上练习册已成常态,造成“狂轰滥

炸型”的题海战术满天飞,再加上应试成绩对教

师排名并与绩效挂钩,为了与其它学科教师竞争

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本学科,留超量作业并互相加

码,这是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根源所在。借助

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可以倒逼教师自己研究课

标,分析布鲁姆的知识双向细目表,研究核心素

养背景下命题新认知、新走向,助推其专业成长。同时,借助作业设计,能实现作业的少而

精,对教材练习或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调整、补

充,自选、自编或改编作业,改“狂轰滥炸型”

篇6:双减下的家庭教育感悟

教培行业是在市场需求下自然产生发展起来的,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取得合理收入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当各路资本大举进入,从业人员数量超过在编教师数量,甚至于在职教师也纷纷介入的时候,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性质就变了,社会服务的初心也不复存在了。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要是都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生不起养不起孩子了,这个国家肯定是没有未来的。

但是,打击教培机构,严管K12辅导,全面推行5+2就能真的彻底取缔课外辅导遏制鸡娃的军备竞赛吗?

当然不能。在当前中考普职录取比例严格限定在5:5的基本国情之下,所有家长都会希望孩子考上普高大学接受到高等教育,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职高技校。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与上普高念大学相对应的是研究所办公室公务员事业编精英白领,而与职高技校相匹配的则是工厂工地技工普工操作工,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社会地位到经济收入都低人一等。所以无论怎样减负,焦虑与需求都依然还在。然而有钱人可以高价请一对一甚至住家教师,教师或者水平足够的家长也还可以在家里辅导自己的孩子,真正受到伤害的只是那些家长水平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充裕的普通家庭。

补课的确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的中等生,通过适当的指导训练,短时间内单科提高几十分不是难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员辅导也是一种教育公平,严格限制反而会加剧教育不公。而且,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普高与职校录取比例并不是50:50,而是58:42。那么依然坚持5:5分流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不是与广大学生家长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吗?

问题在于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严重过剩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的工厂店铺依然招不到人难以为继。

中国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发展太快良莠不齐。1978年的大学录取人数是40万,到不过108万,然而到了,就变成了887万。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更是达到了909万人,以至于国家不得不扩招研究生来延缓就业压力,其实,让许多没必要考研的人盲目涌入考研大军也是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现在中国社会的所谓内卷,只是大学生的内卷,不是职校生的内卷。因为大学生太多了,才要向上挤压去考研读博出国留学;才会互相倾轧考公考编人满为患;才会向下挤压以至于清北硕士去当家政保姆,985硕士去卷烟厂当普工,更有7万硕士21万本科生送外卖的说法。当然,那些愿意去干普工去送外卖的大学生还是脚踏实地未来可期的,可怕的是那些身娇肉贵眼高手低宁愿啃老也不去工作的大学生们。据统计,中国16岁~24岁的年轻人中失业率为13.9%,不是没有岗位,而是没人去做。

我在济南见过一个农村的小建筑队,20几个人里几乎就没有40岁以下的,他们的孩子们就算是考不上大学,也没有愿意跟着他们再干建筑的。现在我在青岛莱西,身边有很多做服装鞋帽玩具的小工厂小作坊,里面踩电机的也都是中年妇女,极少见到30岁以下的女工。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都是缺人的,看看58同城,看看工厂超市餐馆的招工栏,只要不挑不拣,想要找份工作绝对是不难的。但是许多人即便是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屈尊俯就。这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体系出了问题。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大学,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就只能去上职校技校了。所以双减政策无损根本,严格执行的普职比五五开才是从源头上卡住了大学的入口,保证了了职(技)校的生源。你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想要考公考编坐办公室当白领门儿都没有,只有去工厂车间超市餐馆才是顺理成章。够高!够狠!

看看人家德国吧。在德国那样的高度发达国家,小学生们在接受了四年的小学初级教育之后就要初步分流到三种不同的中学,在其后五年的中学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分流,最终只有四分之一的适龄青年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校企合办的各类职校中学到了实用技术拿到了等级证书。而且各工种都有许多级别区分,上升空间广阔。正因如此,德国的制造业才长期占居世界的高端市场,德国制造也成为了工艺精良的代名词。

中国当下的双减政策,以及五加二托管,坚持普职比五五开,不允许公办初中接收复读生,不允许985211大学接收专升本学生,加强青年人的廉租房保障,严厉禁止996等等,都是国家整体调控布局的一部分。

总有一半学生无缘普高大学,必然要有大量的教培从业人员黯然离去。

这是时代潮流,也是大势所趋。

篇7:双减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历史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呢?

作业有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之分。学生的作业

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业既是教师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

教学的巩固强化和拓展延伸;作业与上课有着很强的逻辑联

系,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是检验

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

下,历史老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布置作业,应该以新课

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

生,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有效教学的有机结合。那么,初中历史作业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呢?我认为要尽量做到

注重实效性、趣味性、选择性、开放性、鼓励性等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实效性

实效性是作业的第一要求,是设计作业应该追求的第一目

标。作业设计应该有助于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

作业设计首先强调的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其次,作业设

计的目的还在于基本技能的提高。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

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

力;同时,《扬州市中考复习指导》依据新课标在这些方面也

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学生的作业应该围绕

考纲进行设计,考什么就做什么,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有针对性强化基础训练的前提下,通过“能力测试题”,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历史信息收集能力、成果反馈多样化的能力等。例如,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时,就重点抓住“文韬”中的“拿破仑法典”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法典”的作者、内容、地位及影响,重点抓住“武

略”中“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拿

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巩固了基

础,还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

例如,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将“猜谜”“相声小品”

中的有些内容放入其中(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猜一历史人

物;村口有个修车轱辘的――猜一历史人物)就收到了较好的效

果。总之,一定要使历史作业的设计更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

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三、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选择性

初中生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们农

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我们新课程是这样要

e

求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必须具有针

对性,注重选择性。例如,《新课程指导与训练》中的作业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

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题必做;非

选择题可以选做。我们要面对现实,尤其是面对长期以来就形

成的轻视历史学科的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

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作业,接受不同的要求与评价,在分层的基础上

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四、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突出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

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才能找

到解题的方向,获得自身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

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

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所设计的开

放性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领悟历史

对现实的借鉴性和史学本身的感染力;注重学生对问题自主见

解能力和对知识再生、再创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历史情

感、历史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鼓励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丰富多

样的,我们可以以灵活多样的作业及其评价方式来更好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力。这样,历史课的学习才更有活力和魅力。教

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激励式、委婉式、点拨式、祝福式等

多元化的作业评语。如,可用“优”“良”等第式评价;又

如,用“很好”“见解独特”等激励式评价;还有对个别历史

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可用“需努力”“请加油”“请努力”等

评语。一则好的作业评语,不但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

能激起学生行为动机,强化良好品质,调节、疏导学生的心

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

去研究、推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全面长久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综合作业形式

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科学与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

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而我们的教

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

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

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同时进行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

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

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

六、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作业内容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并用学到的语

文知识进一步丰富日常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

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与

反映日常生活的文本表述产生共鸣。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知识面较狭窄,对有些课

文的内容往往体会不深,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也较肤

浅。我就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学语文,拓

宽知识范围。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前,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些作业:

先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声音,孩子们在草丛边找到

了:树叶落下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再让孩子们用自己

喜欢的形式把大自然的声音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作业

后,在课堂上对像

平常教学时不易读懂的句子的理解迎刃

而解。

实践证明,如果语文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起

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七、设计精简性作业,保持学生主动学习。

好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这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非常

清楚,如哪些知识点只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和掌握,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作业的适宜程度。好的作业不仅

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品味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

华,通过一题的解决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解决一系列同类

型及相关的问题,使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支配5~7个小时空余时

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应

该明白,适量而有质量的作业才是最有益的。

双减下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历史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呢?

作业有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之分。学生的作业

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业既是教师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

教学的巩固强化和拓展延伸;作业与上课有着很强的逻辑联

系,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是检验

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

下,历史老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布置作业,应该以新课

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

生,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有效教学的有机结合。那么,初中历史作业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呢?我认为要尽量做到

注重实效性、趣味性、选择性、开放性、鼓励性等几个方面。

六、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实效性

实效性是作业的第一要求,是设计作业应该追求的第一目

标。作业设计应该有助于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

作业设计首先强调的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其次,作业设

计的目的还在于基本技能的提高。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

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

力;同时,《扬州市中考复习指导》依据新课标在这些方面也

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学生的作业应该围绕

考纲进行设计,考什么就做什么,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有针对性强化基础训练的前提下,通过“能力测试题”,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历史信息收集能力、成果反馈多样化的能力等。例如,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时,就重点抓住“文韬”中的“拿破仑法典”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法典”的作者、内容、地位及影响,重点抓住“武

略”中“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拿

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巩固了基

础,还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

例如,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将“猜谜”“相声小品”

中的有些内容放入其中(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猜一历史人

物;村口有个修车轱辘的――猜一历史人物)就收到了较好的效

果。总之,一定要使历史作业的设计更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

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八、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选择性

初中生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们农

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我们新课程是这样要

e

求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必须具有针

对性,注重选择性。例如,《新课程指导与训练》中的作业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

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题必做;非

选择题可以选做。我们要面对现实,尤其是面对长期以来就形

成的轻视历史学科的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

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作业,接受不同的要求与评价,在分层的基础上

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九、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突出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

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才能找

到解题的方向,获得自身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

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

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所设计的开

放性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领悟历史

对现实的借鉴性和史学本身的感染力;注重学生对问题自主见

解能力和对知识再生、再创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历史情

感、历史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十、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鼓励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丰富多

样的,我们可以以灵活多样的作业及其评价方式来更好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力。这样,历史课的学习才更有活力和魅力。教

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激励式、委婉式、点拨式、祝福式等

多元化的作业评语。如,可用“优”“良”等第式评价;又

如,用“很好”“见解独特”等激励式评价;还有对个别历史

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可用“需努力”“请加油”“请努力”等

评语。一则好的作业评语,不但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

能激起学生行为动机,强化良好品质,调节、疏导学生的心

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

去研究、推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全面长久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综合作业形式

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科学与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

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而我们的教

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

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

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同时进行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

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

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

六、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作业内容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并用学到的语

文知识进一步丰富日常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

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与

反映日常生活的文本表述产生共鸣。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知识面较狭窄,对有些课

文的内容往往体会不深,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也较肤

浅。我就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学语文,拓

宽知识范围。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前,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些作业:

先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声音,孩子们在草丛边找到

了:树叶落下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再让孩子们用自己

喜欢的形式把大自然的声音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作业

后,在课堂上对像

平常教学时不易读懂的句子的理解迎刃

而解。

实践证明,如果语文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起

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七、设计精简性作业,保持学生主动学习。

好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这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非常

清楚,如哪些知识点只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和掌握,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作业的适宜程度。好的作业不仅

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品味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

华,通过一题的解决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解决一系列同类

型及相关的问题,使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支配5~7个小时空余时

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应

篇8:论建构教学情感环境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情感,自信,探究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强化中学语文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自身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以激情的教学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下面以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为例:

这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 (“我听见有人啜泣……”)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写“啜泣”?

前一次“啜泣”,是“我”身处“悬崖峭壁”时恐惧心理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开始爬时就“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后来又“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所以此时的“啜泣”,滴下的是懦弱者的苦泪;发出的是自卑者的呜咽。后一个“啜泣”,是在“我”终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之后。同是“啜泣”,这一次却有特殊的丰富的内涵:既有惭愧、后悔和自责,又有脱险的激动、兴奋和自豪,同时又注入了对父亲的感激。所以这里的“啜泣”,滴下的是胜利者的喜泪,发出的是成功者的心声。这一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表露,上承前一次“啜泣”的恐惧感,下启投入父亲手臂后所产生的“成就感”,符合特定的情境和儿童的心理,真切自然,令人信服。

第二、“我”的父亲为什么不自己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为什么不让“我”就在黑暗里自己爬下来?

“我”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他抓住了这一进行攻坚克难精神教育的好机会。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不合适的“扶”是害而不是爱,孩子总是在一次次历练中锻炼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当然,不给手电光生硬地命令“我”在黑暗中爬下这种简单化做法也许会导致心理崩溃、自暴自弃。“我”的父亲采取边鼓励边指导的做法终于获得成功告诉我们: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需要科学的理念,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手段。

第三、文章结尾由事及理,引导读者感悟人生哲理。这段话阐述了哪些辩证关系?

可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险与夷。人生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曲折坎坷,甚至险情。此时如果你“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不思进取,那你必然会跌入“险”的深渊不能自拔,“险”会越来越多,小“险”会变成大“险”,甚至“夷”中生“险”;相反,如果你不失自信,迎“险”而上,那就化险为夷,登上美妙的人生之巅;二是思与行。如果只是只想到困难,“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不跨出尝试战胜困难的“最初的一小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永远的黑暗;只有既“思”困难又“思”希望,且“思”而有“行”,才能冲出阴影,走向光明;三是短和长。在崎岖的险道上,短短的“一小步”都是很可贵的,正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断积累书写着漫长的人生之路。文章的结句“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告诉我们,只要不轻言放弃,不小视“一小步”,不小胜即骄,就能冲顶成功,进入令人“惊奇则自豪”的境界。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随时呈现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实施相应对策。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学生将“自我”摆进教学的内容,就会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愿学、乐学、创学已经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成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4) .

[2]董素静谢娜“知识问题化, 问题情景化”教学设计理念的实践与反思《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1~2) .

篇9:有效教学视野下的教学资源管理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教学可以被解释为教师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资源向学生传授精神财富的过程,表现为教学资源管理;学生学习可以被解释为学生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教育资源获得精神财富的过程,表现为学习资源管理。本文将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分析教师的教学资源管理。

一、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

长期以来,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是学校,一般由总务处统一负责各种教育资源的采购、管理和供应,包括师生用的课本、教师办公和教学用品,以及图书资料、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最近20多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各种多媒体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持条件。为了使多媒体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学校设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并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多媒体教育资源的采集、存储、检索、利用、评价等多方面的功能。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根据资源类型设置各类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标准库、网络课程库、教学课件库、教学案例库、试卷库、教学素材库(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文献资料库等;采用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资源制作、发布、检索、利用、评价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提供关键字检索、关联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使教师能够快速找到并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发表对资源的评价意见;提供BBS、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沟通服务,支持在线或离线的网上交流和辅导。

每个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都包括一个涵盖各类资源的公共资源库,并为每个教师提供个人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将公共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下载到个人资源库中,进而对基础资源进行编排,将编排结果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发布给学生,也可以利用集成单元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或者直接将编制好的课件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个人资源库内的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但需要经过管理系统的审核。在这一背景下,每个教师都成为独立的教学资源管理者。

每个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都会设置一个资源库负责人,除了对教师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查和验收,以及对现有资源批量入库外,资源库负责人还可以对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其他管理,如设置资源星级、适用范围、下载点数、资源发布、评价管理、日志管理等,以及资源编目的导入、导出,资源的清理、删除等。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常会建立面向教师的积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上传自己的个人资源,并在通过审核后纳入到公共资源库中,教师对公共资源库的贡献越多,积分就越多,可下载使用的资源就越多。此外,通过IP段控制,可以实现校内外用户不同的共享权限,如提供本校用户免费下载等设置。

二、开放教育资源与翻转课堂

在教育全球化、科技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趋势。这一趋势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程开放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把MIT 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制作成网络课程分批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网络课程包括主讲教师的信息、课程讲义、教学大纲、阅读书目、作业、教学方式等,并提供一定的检索和反馈功能。目前,在这一计划的官方网站上,已有超过1900门网络课程。

2002年,在巴黎召开的“开放课程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开放教育资源(OER)定义为“免费地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的,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强调通过信息与传播技术来建立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供给,使用户为了非商业目的可以参考、使用和修改这些资源。此后,各国高校和教育组织以各种形式展开了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开放与共享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荷兰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教育资源”计划等。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并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将MIT的网络课程资源翻译为简体中文版。2007年,教育部批准将国家精品课程内容按照规定上网,向全国免费开放。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汇集国家级精品课程4000门,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2007年9月,20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不同职业、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在南非开普敦签署了《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构想出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三大战略:第一,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通过创建、改进和应用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参加这场运动;第二,呼吁作者和出版商公开发布他们的资源;第三,促使各国政府、议会以及高等教育管理者们优先考虑开放教育资源的倡议,优先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及思想观点等。

2008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将开放教育的理念扩展到基础教育阶段。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旨在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以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目前,可汗学院官方网站的教学视频超过3500段,内容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与MIT网络课程直接录制教师的完整授课过程不同,可汗学院的视频中,作为教学者的可汗并不出现在影片中,而是在一块触控面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解,每段视频的长度只有约10分钟(称为“微视频”或“微课”)。各段视频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可汗学院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通过这些记录,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学习者在某方面有困难。

nlc20230904172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个学校利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在五年级和七年级开展了一种新形式的教学:学生们首先在家里通过观看可汗学院的视频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们完成功课,并答疑解惑。这种教学形式被称为“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可汗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制作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以及部分大学课程。

建立在“微视频”基础之上的“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谁是教师,就由谁讲课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的传统做法。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可以观看由任何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由网上测评软件或专业测评机构进行;教师的职责转变为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网络课程和练习作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并对学生出现的困难进行个别化指导。

开放教育理论与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受严格的教学进度限制。在网络课程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学习进度,通过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在线提问和参加讨论等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高度自主性的、个人化的行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被弱化,而作为课程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的功能得到加强。

“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教师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教学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创建教学视频;其次,学生在课外或家里学习教师指定的教学视频,自己掌握学习的速度和节奏,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第三,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讲授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并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从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资源的选用者、开发者和管理者,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三、从有效教学的视角看教学资源管理的具体形态

信息与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开放教育的倡导者们将“开放”解释为“免费、可复制、可重组、没有任何获取或交互上的障碍”。与这一理解相一致,休特基金会将开放教育资源定义为“在公共领域存在的,或者在允许他人免费应用和修改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下发布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内容资源,指公开发表的用于学习或参考的材料,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对象、精选资料等;工具资源,指用于开发和传播内容资源的开源软件,包括编写工具、社交软件、内容管理系统(CMS)、学习管理系统(LMS)等;应用资源,主要包括授权工具、最佳实践、协同规则等。

除了以上数字化的开放教育资源外,教学资源还包括能支持教学的非数字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主要包括星空、田野、森林、河流、各种动植物等自然实物;在社会资源方面,不仅包括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中的人员、设施和工具等,而且包括存在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中的信息和知识。

所谓“教学资源管理”,就是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编写、分发和应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目的是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根据所管理的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开放教育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社会资源管理;根据所管理的资源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资源开发管理、资源传播管理、资源遴选、资源应用管理。将资源的“类型”和“加工”两个维度结合,可以概括出教学资源管理的“二维分类模型”。

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加工方式不加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限定教学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加工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对给定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追求教学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具体形态表现为特定的教学模式,前面介绍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第二种教学情境中教学资源管理的一个典型范例。

本期文章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了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开放教育资源的趋势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资源管理的“二维模型”和两种情况。对于本文所描述的教学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建议,您有什么看法?对您的教学工作有什么启发呢?

【上期“跟帖”】

有效师生互动须“崇本”。崇本,就是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让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要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王宏伟)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中学生更是渴望在课堂中大胆、大方的展示自我。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设置一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达成这种情感需要。师生互动应遵循三原则:尊重差异、共同成长、激赏生命。

尊重差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敢于表达、乐于合作、勇于质疑,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自信,进而不断构建、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使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同成长。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支持,即学生要充分信任老师,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师生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nlc202309041727

激赏生命。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使他们心理上亲近教师,愿与老师、同学互动。

(武汉市洪山中学 梁 姣)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需要借助四种暗功增进实效。

一是扎实抓好课堂前置。即在进入互动之前,要安排明确而连贯的预习任务。明确,就是全体成员与各小组都有清晰的任务。比如,全体成员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词与疑问点,勾画出各段的中心短语。连贯,就是各小组的任务合起来,就是整个课文的学习任务。比如,两小组依次准备一个任务模块——生字词辨析、疑问解读、思路梳理、主旨与写法归纳、技法仿写。

二是要有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讲解或回答,不能盲目地一味肯定,也不能不置可否,而是要有计划地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对于生字词的解释,如果仅仅背词典,容易枯燥无味。教师要对造字法、造词法有所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篆书是生动的,两个词素意义相近的并列式合成词常常是勾连古今语言的一把钥匙。

三是要有贯通古今联系实际的引领性讲解。对于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等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讲解,而不能放任自流。比如,涉及儒释道三家的核心理念,教师应加以引导讲解,使学生亲近中国文化。

四是注意小结与示范。师生互动之后,要求学生小结、整理要点,既能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训练思维。这个环节,教师和优秀学生要在关键时候做好示范。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 黄顺平)

【专家回复】

第10期文章将师生互动分为工具性互动和情感性互动两种情况。前者支持教学的认知维度,目的是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者支持教学的情感维度,支持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无论哪种互动,都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关注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基于以上认识,只有那些将工具性互动和情感性互动融为一体的互动才能促进认知学习与情感学习的有机整合,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王宏伟老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教师。只有相互关注才能促成积极的、双向的互动。

梁姣老师总结了师生互动的三个原则:尊重差异、共同成长、激赏生命。显然,这三个原则都侧重于情感性互动。那么,就不要考虑工具性互动了吗?

黄顺平老师将抓好课堂前置、方法指导、引领性讲解、小结与示范四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四种“暗功”。这四个方面都属于工具性互动,与其说是“暗功”,不如说是“明功”。前面梁姣老师提到的三个原则,才是真正的“暗功”呢!

总结以上观点,师生必须做到相互关注,才能有真正的互动;而互动必须“明功”和“暗功”相结合,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上一篇:游艺会主持词下一篇:护理教育学试卷